超融合基础架构的优势
超融合技术实施方案

超融合技术实施方案超融合技术是一种集成了计算、存储、网络和虚拟化等多种功能的新型数据中心基础架构。
它将传统的IT基础设施整合到一个简单的、灵活的平台上,提供了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成本。
在当前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超融合技术正日益成为企业构建现代化数据中心的首选方案。
一、超融合技术的优势。
超融合技术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简化管理,超融合技术整合了计算、存储和网络等多种功能,简化了数据中心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管理员可以通过统一的管理界面对整个数据中心进行集中管理,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2. 灵活扩展,超融合技术支持模块化的扩展方式,可以根据业务需求灵活地增加计算和存储资源,满足不断增长的业务需求。
3. 高性能,超融合技术采用了先进的硬件和软件技术,提供了高性能的计算和存储能力,能够满足企业对于数据处理和分析的需求。
4. 成本效益,超融合技术整合了多种功能,减少了硬件设备和软件许可的采购成本,同时也降低了数据中心的能耗和维护成本,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二、超融合技术的实施方案。
在实施超融合技术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评估需求,首先需要对企业的业务需求进行评估,了解业务的特点和发展趋势,确定超融合技术的实施目标和重点。
2. 设计架构,根据业务需求和实施目标,设计超融合技术的架构方案,包括计算、存储、网络和虚拟化等方面的配置和布局。
3. 硬件采购,根据架构方案,采购符合需求的超融合设备和相关硬件设备,确保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
4. 软件配置,对超融合设备进行软件配置和集成,包括操作系统、虚拟化软件、存储管理软件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5. 数据迁移,将现有的业务数据迁移到超融合设备中,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6. 测试验证,对实施后的超融合设备进行测试和验证,确保设备的性能和稳定性符合预期。
7. 运维管理,建立超融合设备的运维管理体系,包括监控、故障处理、性能优化等,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高效管理。
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

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是EMC公司推出的一种先进的数据中心架构,它将计算、存储、网络和虚拟化技术集成在一起,形成一种高度集成的解决方案。
这种架构通过将不同的硬件和软件组合在一起,实现了数据中心的高度集中化和自动化,提高了数据中心的性能、可靠性和灵活性。
本文将详细介绍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的原理、特点和优势。
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的主要原理是将不同的硬件和软件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高度集中化和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这种集成使得数据中心可以更加灵活地配置资源,提供更高的性能和可靠性。
具体来说,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首先,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采用了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是将物理资源抽象成虚拟资源的过程,可以使得不同的软件可以在相同的硬件上运行。
通过虚拟化,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可以更好地利用物理资源,提高数据中心的利用率和灵活性。
其次,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采用了软件定义存储(SDS)技术。
SDS是一种通过软件实现存储功能的技术,可以将不同的存储设备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存储资源池。
通过SDS,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存储资源,提高数据中心的存储性能和可靠性。
再次,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采用了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
SDN是一种通过软件实现网络功能的技术,可以将不同的网络设备集中管理起来,形成一个虚拟的网络环境。
通过SDN,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可以更好地管理和配置网络资源,提高数据中心的网络性能和可靠性。
最后,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还采用了自动化管理技术。
通过自动化管理,EMC现代数据中心超融合基础架构可以自动监控和管理数据中心的各种资源,提高数据中心的运营效率和稳定性。
同时,自动化管理还可以提供更好的自服务功能,使得用户可以更方便地使用数据中心的资源。
超融合架构与传统架构对比解析方案

超融合架构与传统架构对比解析方案随着云计算和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超融合基础设施(HCI)架构逐渐成为企业应对日益复杂的IT环境需求的解决方案。
与传统的分离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设备相比,超融合架构将这些功能整合到一个物理节点中,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用性。
本文将从存储、部署和管理等方面对超融合架构与传统架构进行对比解析。
一、存储对比在传统架构中,存储设备通常是独立的,并且需要单独的管理和维护。
而在超融合架构中,存储设备已经集成到服务器节点中,通过软件定义存储(SDS)的方式实现。
这种集成的设计可以更好地利用存储资源,提高存储性能和可用性。
此外,超融合架构还支持分布式存储,通过数据副本和故障恢复机制确保数据安全性。
二、部署对比在传统架构中,部署和升级需要对不同的硬件设备进行独立的操作,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
对于大规模的企业来说,这是一项耗时且复杂的任务。
而在超融合架构中,所有硬件设备已经集成到一个物理节点中,通过中心化的管理界面实现对整个系统的部署和升级。
这样可以大大简化部署流程,并且减少操作失误的风险。
三、管理对比在传统架构中,管理和监控需要对不同的硬件设备进行单独的操作,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
这使得管理员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维护整个系统。
而在超融合架构中,通过中心化的管理界面,管理员可以对整个系统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控。
这样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并减少错误和故障的发生。
四、可扩展性对比在传统架构中,为了扩展计算、存储和网络能力,需要对不同的硬件设备进行单独的扩展。
这需要购买新的硬件设备,并且需要进行繁琐的配置和调整。
而在超融合架构中,扩展只需添加一个新的物理节点,然后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将其纳入到整个集群中。
这样可以大大简化扩展过程,并且提高资源利用率。
综上所述,超融合架构相比传统架构具有以下优势:1.更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超融合架构可以快速部署和扩展,无需繁琐的配置和调整。
超融合架构 优势

超融合架构优势
物理融合及管理融合:超融合架构把服务器、网络及存储进行了融合,并且搭载在统一管理平台上进行维护;而传统架构则是全部分离的。
存储架构:超融合采用分布式存储,传统架构使用集中式存储。
网络:超融合使用万兆以太网,而传统架构多使用光纤交换机。
可靠性方面:可以看出可靠性方面,超融合架构的优势非常大,但其实这里的优势都是分布式存储本身应该具备的。
冗余度:超融合最多可坏两个节点,三副本可以带来比双控更好的冗余度;而传统架构则是一个控制器。
管理的粒度:各家实现不同,有的是基于资源池设置两副本或三副本,热备:其实大部分分布式存储都没有了,而是利用已有空间进行恢复。
数据恢复量:超融合仅恢复已写入数据,传统架构是全盘恢复。
超融合解决方案

超融合解决方案简介超融合解决方案是一种集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它将传统的硬件设备进行软件定义,实现虚拟化和集中管理,从而提供高度集成的数据中心解决方案。
超融合解决方案适用于各种规模的企业,可以提供高性能、高可用、弹性扩展的数据中心基础架构。
优势超融合解决方案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简化IT运维传统的数据中心需要通过独立的服务器、存储设备和网络设备来支持应用程序的运行,运维人员需要管理这些设备,并处理它们之间的兼容性和配置问题。
而超融合解决方案将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融合在一起,通过统一的管理界面进行管理,极大地简化了IT运维工作。
2. 提供灵活的扩展性超融合解决方案采用了分布式架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水平和垂直扩展。
当需要增加计算或存储资源时,只需添加相应的超融合节点即可,无需对整个系统进行改造。
这种灵活的扩展性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响应业务需求,并降低系统升级和扩容带来的成本和风险。
3. 提升性能和可靠性由于超融合解决方案将计算和存储功能融合在一起,可以减少数据在存储和计算节点之间的传输延迟,提供更快的数据访问速度。
同时,超融合解决方案通过数据冗余和故障转移等技术提升了系统的可靠性,即使某个节点发生故障,也能保证业务的正常运行。
架构超融合解决方案的架构通常由以下几个关键组件组成:1. 超融合节点超融合节点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组件,它集成了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并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进行管理。
超融合节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扩展,以适应不同规模的业务需求。
2. 管理界面超融合解决方案通常提供一个统一的管理界面,用于对整个系统进行配置和管理。
通过管理界面,运维人员可以管理超融合节点、监控系统状态、进行资源的分配和调整等操作。
3. 存储系统超融合解决方案通常内置了分布式存储系统,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
存储系统可以提供高可用性和高性能的存储服务,并支持数据快照、克隆和迁移等功能。
4. 网络虚拟化超融合解决方案通常通过网络虚拟化技术实现对计算和存储资源的隔离和调度。
公司更换超融合理由

公司更换超融合理由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于信息技术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
为了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响应能力,许多公司开始考虑更换超融合解决方案。
本文将探讨公司更换超融合的理由及其优势。
一、提高IT基础设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超融合解决方案集成了计算、存储、网络和虚拟化等功能,可以通过软件定义的方式实现资源的灵活分配和管理。
相比传统的IT架构,超融合解决方案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快速调整资源配置,并支持线性的横向扩展。
这使得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业务的变化和扩张需求。
二、降低IT运维成本超融合解决方案通过集中管理和自动化运维,可以大大简化IT系统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传统的IT架构需要独立管理多个硬件设备和软件平台,而超融合解决方案将这些功能集成到一个统一的管理界面中,减少了运维人员的工作量和复杂性。
此外,超融合解决方案还可以通过数据去重、压缩和快照等技术来节约存储空间,降低存储成本。
三、提高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超融合解决方案通常采用分布式存储和数据冗余技术,可以在多个节点上存储数据的副本,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即使某个节点出现故障,系统也能够自动切换到其他节点,保证业务的连续性和数据的完整性。
此外,超融合解决方案还支持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功能,可以快速恢复数据并保证业务的高可用性。
四、提升业务的响应速度和可用性超融合解决方案通过虚拟化技术和智能负载均衡等功能,可以实现业务的快速部署和灵活迁移。
企业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快速创建和调整虚拟机,实现快速上线和下线。
此外,超融合解决方案还支持虚拟机的迁移和故障转移,可以在不影响业务的情况下进行硬件维护和升级,提高了业务的可用性和稳定性。
五、支持云计算和容器化技术超融合解决方案通常具备与云计算和容器化技术的集成能力,可以为企业提供更灵活和弹性的IT基础设施。
企业可以通过超融合解决方案快速部署私有云或混合云环境,实现资源的动态调配和按需分配。
此外,超融合解决方案还能够支持容器化技术,提供更轻量级和高效的应用部署方式。
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二)

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二)引言概述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是一种将存储、计算、网络和虚拟化等基础设施整合在一起的技术,旨在通过集成化及自动化的方式提供高度灵活性和简化管理操作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对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进行详细阐述,包括其工作原理、优势和实施步骤等。
正文1. 高度集成化的基础设施- 存储、计算和网络的集成: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将存储、计算和网络集成在一台物理设备上,提供一站式的基础设施管理。
- 虚拟化的整合:通过虚拟化技术,将多台物理服务器整合为一个虚拟化环境,提供更高的资源利用率和灵活性。
- 管理软件的整合: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提供以软件方式进行管理的集中控制平台,简化管理操作和提高效率。
2. 自动化运维管理- 自动化部署: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可通过自动化部署工具快速、自动地部署新的硬件设备或虚拟化节点。
- 自动化扩展:根据需求的增长,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可以轻松地扩展节点和资源,实现动态的资源调度和负载均衡。
- 故障预测与自愈:通过内置的监控和分析功能,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可以及时发现硬件故障,并自动将工作负载迁移到其他节点上,实现自动化的故障恢复。
3. 灵活性与扩展性- 资源弹性分配: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可以根据应用的需求动态分配资源,并确保每个应用获得足够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
- 快速应用交付:通过虚拟化技术,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能够快速部署新的应用,加速应用交付的速度,提高业务的灵活性。
- 网络扩展性: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可以通过软件定义网络(SDN)技术实现网络资源的动态配置和扩展,提供更高的网络灵活性。
4. 性能和可靠性- 高性能计算: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提供高度集成的硬件和软件,可以实现高性能的计算和存储,满足各种业务的需求。
- 数据保护与备份:通过内置的数据保护和备份功能,超融合基础架构解决方案可以保护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数据丢失和故障。
超融合 方案

超融合方案1. 背景介绍在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中,通常会有一个存储区域网络(SAN)用于存储数据,并且还需要专门的计算机服务器来处理各种任务。
然而,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发展,这种传统的架构已经不能满足云计算时代的需求。
超融合方案通过将计算和存储功能整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集成的解决方案。
它将计算资源、存储资源和网络资源组合在一起,以实现更高效、更灵活的数据中心架构。
本文将介绍超融合方案的基本概念、架构和优势。
2. 超融合方案的基本概念超融合方案是一种将计算、存储、网络和虚拟化功能整合在一起的解决方案。
它利用软件定义的存储和软件定义的网络技术,将计算和存储功能放在同一台服务器上。
这样一来,就可以在一个物理节点上同时运行虚拟机和存储应用程序。
超融合方案通常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它通过将存储资源分布在多台物理服务器上,实现数据的冗余和高可用性。
此外,超融合方案还包括一套管理软件,用于统一管理所有的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
3. 超融合方案的架构超融合方案的架构主要包括三个关键组件:计算节点、存储节点和网络节点。
•计算节点:负责运行虚拟机和应用程序。
•存储节点:负责存储数据,并提供高可用性和冗余功能。
•网络节点:负责提供网络连接,并为虚拟机和应用程序提供网络服务。
超融合架构中的计算节点和存储节点通常通过高速网络进行连接,以实现数据的快速传输。
此外,超融合方案还可以通过添加额外的计算节点和存储节点来扩展资源。
这样一来,就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快速增加计算和存储能力。
4. 超融合方案的优势超融合方案相比传统的数据中心架构具有许多优势:4.1 简化管理超融合方案将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整合在一起,通过一个管理软件可以对整个系统进行统一管理。
这样一来,可以大大简化管理员的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4.2 灵活扩展超融合方案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快速增加计算和存储能力。
管理员只需要添加额外的计算节点或存储节点,就可以扩展整个系统的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融合架构:快速交付
传统架构
超融合基础架构几天内而 不是数月内交付。不再无 所事事和无奈等待。
天数
13
效率提升30倍!
全套架构,应用配置就绪, 仅需30-60分钟
传统架构与超融合架构
硬件初始化过程
1. 在每个x86服务器上分别安装虚拟化软件 2. 在SAN的存储上面创建一个卷(LUN) 3. 决定这一个卷要使用那种RAID 类型 4. 存储管理人员必需正确的做好zone 和 mask 5. 虚拟机管理人员要重新对每一个ESXi 服务器扫描这个新的卷 6. 虚拟机管理人员将这一个卷格式化成为 VMFS-datastore 7. 存储管理人员監控空间的使用率与效能
➢ I/O在存储集中控制器上存在 瓶颈,无法横向扩展,纵向扩 展性能问题依然存在,即使将 闪存放置在阵列中也不解决的 问题
➢ 为了保证数据冗余,存储设备 必须成对出现,增加投资
➢ 存储的分层、备份及容灾等功
能都需额外采购,额外成本非
11
常高
超融合架构:不再过度配置,按需消费
按照需求扩展容量,横向线性扩展胜过纵向扩展,提升性能。 本身就具备数据分层、本地备份及容灾等功能特性, 一次采购随时使用,无额外成本
21
超融合架构:永远在线,不间断运行
没有计划内或计划外事件的中断或停机时间
• 无中断的一键升级 • 分布式一切,无单点,无性能瓶颈 • 数据和数据路径冗余 • 持续的数据可用性 • 业务系统的自恢复能力
22
虚拟桌面
超融合架构:可预测的经济性和性能线性增长
真正的线性横向扩展性能
块 = 4 节点
节点数量(每个块为 4 个节点)
更加不确定
性价比高,一次购买所有功能 具备,开箱即用
空间/能源
占用大量空间,至少20几U高, 空间节约90%,能耗节约
能耗高
60%-70%,绿色节约
8
对比分析三
特征 机房标准
升级维护 软硬件支持
传统基础架构
超融合架构
无 标 准 , 尤 其 增 加 虚 拟 化 之 后 , 互联网数据中心标准化设计和
146828408-C-Coorere 1356814T420BGB 6234.42TBTB 312260 TB 2710520k5k/ /51780407k0kk
Note: SSD & HDD Usable sizes are half of RAW w/ RF:2
24
内置完整的数据保护:备份和容灾
设计和布线更加复杂
布线
离线操作
在线维护,硬件热插拔
各个厂商分别支持,出问题扯 单一厂商支持,包括虚拟化、
皮现象严重
计算和存储层
9
具体比较说明
传统数据中心架构:硬件采购存在的问题
➢ 采购规模无依据,服务器过量 采购,硬件折旧快,造成浪费
服务器 存储网络
存储
➢ 为了未来3-5年的数据增量, 超买存储的容量和处理能力, 过重的机头和过大的盘柜都是 成本
本地集群外备份
25
不受影响的简单性
26
• NetApp Metro Cluster • EMC VPLEX, RecoverPoint • 众多备份解决方案
超融合架构:基础架构统一运维,简单管理
18
超融合架构:内置跨多个数据中心的全局管理
无需在远程站点配置专门资源
北京
上海
石家庄
成都
19
丰富和深刻的分析
解决问题的速度比传统方式快一倍
Business Agility
设计目标
Rapid Scale Cost Efficiency
• 无单点故障和无单点瓶颈 • “永远在线操作”的业务系统 • 跨软/硬组件的深度分析能力 • 利用虚拟化能力的云数据中心 • 运营管理和维护:简单、简单、再简单
5
超融合架构的优势:互联网的基因
改变采购模式,无需一次 性大规模采购,按需采购;
统即可使用
管理维护
Hypervisor、服务器、存储等 都需要单独管理,还没包括备
份、容灾等额外管理模块
统一界面,一键式管理
跨数据中心运营
不支持,或需要大量二次开发 内置多中心管理和容灾管理能
工作
力
采购模式
大量集中式采购,超买现象严 重
按需购买
总体拥有成本
不仅显性成本(服务器+存储 的硬件和虚拟化软件)高,而 且隐性成本(备份、容灾、存 储分层、管理等软件的授权)
单化
对比分析一
特征 架构特点 市场趋势 所支撑的业务架构
性能 可扩展性 可靠性 可用性 虚拟机整合比(密度)
传统基础架构
超融合架构
集中式
分布式,互联网+
市场萎缩,尤其是SAN/NAS存 市场发展快速,未来5-10年数
储市场
据中心核心架构
传统业务应用架构,I/O集中式 从传统业务架构到互联网架构,
处理模式
2
SAN/NAS存储逐渐被软件定义的存储所替代
未来5到10年新一代数据中心基础架构朝着软件定义和超融合方向发展,全 球最大存储厂商EMC将自己卖掉也印证了传统SAN/NAS存储下滑的态势。
传统存储 市场趋势
3
超融合 市场趋势
Gartner魔力象限
2015年整合系统
市场优势
• Nutanix 在全球都具有令人瞩目的市 场地位,2015年最新整合系统市场评 价处于领导者地位,2014年全球超融 合市场份额超过52%
超融合基础架构的优势
超融合架构是未来5-10年数据中心基础架构首选
• 超融合架构已经被市场 和客户广泛接受,成为 未来5-10年数据中心基 础架构的核心;
•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 来,具备互联网基因的 超融合架构成为企业级 客户首选,可以加速业 务系统从传统架构向互 联网/云计算架构的转 型;
• 传统IT厂商数据中心解 决方案已经落后于互联 网公司或相关的新技术 厂商。
传统
高达 90% 更少的电力和空间
16
传统数据中心:运维管理分散和复杂
• IT运行管理
• 虚拟化运行管理 • 虚拟化管理 • 物理硬件管理 • 存储–服务器-网络 • 备份和容灾管理
17
• IBM Tivoli • HP OpenView • BMC ITOMS • NetIQ • ServiceNow • CA, Solarwinds, Zenoss, ManageEngine,
23
超融合架构:计算+存储资源完全线性扩展
HYPERVISOR
CPU/RAM
2x 8-core CPU 2x 400GB SSD
128GB RAM 4x 1TB HDD
2x 10Gbe
25k / 17k R/W IOPS
NDFS Resource Pool
NDFS
NDFS
CPU = RAM = SSD = HDD = IOPs =
保护现有投资,延伸到 云计算架构
购买
单一厂商保障所有软 硬件,包括计算、存 储和虚拟化的支持
支持
基于互联网架构,松耦 合设计,开放式架构体
系,面向企业级用户
部署
从上机架开始30分钟 内即可交付使用,部
署快速
分布式架构,线性扩
展,无节点数限制,
无单点故障,内置本 地备份、同城和异地
扩展
6
容灾能力
管理
单一界面,统一管理 计算、存储、虚拟化 等资源,运维管理简
从集中式到分布式都支持
随着访问集中存储的服务器越 不存在性能单点问题,用于解
来越多,性能瓶颈将日益凸显
决系统性能问题
存储架构限制,纵向扩展
计算+存储同时横向线性扩展
存在单点架构,且依赖于硬件 分布式一切,软件保障的自动
可靠性,仍旧要人工恢复
恢复能力
同城和异地容灾都要额外的方 内置多中心容灾方案,一键配
• Nutanix 提供了全面的基础架构解决 方案,其客户可灵活选择虚拟化平台 和部署云的方式
• Nutanix横向扩展架构,并可以单独 地扩展计算和存储的能力,使得客户 可以逐渐增加Nutanix的部署节点, 满足应用的负载需求
4
互联网+时代的数据中心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
• 标准x86服务器,松耦合架构,模块化设计 • 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软件智能管理和服务 • 分布式一切:线性、可预期的横向扩展 • 同时具备在本地和异地可快速自恢复的系统 • 选择未来5-10年数据中心的主流架构
案保障,方案和架构都很复杂
置,开箱即用
通常计算资源充足,但存储能 计算和存储资源都不存在瓶颈,
力不足,整合比低
整合比高出1.5-2倍
7
对比分析二
特征
传统基础架构
超融合架构
安装部署Biblioteka 复杂,虚拟化、服务器和存储 等都需单独安装配置且考验兼 容性,数量多就更加复杂,至 少3-5天
无论节点数量多少,一键式初 始化过程,只要30分钟业务系
Nagios, Zabixx
• vRealize Operations • System Center Operations Manager
• vCenter • System Center Virtual Machine Manager
• OnCommand • UniSphere • UCS manager
公有云
主集群
容灾集群
远程备份 外部介质
• 超融合架构内置就提供本地 备份,同城数据中心数据实 时复制,异地数据中心多模 式容灾,还可以向公有云延 伸
• 同城容灾方案简单,IP可达, 无需存储网络,响应时间小 于5毫秒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