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发展规划专家观点集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力发展规划专家观点集萃

7月18日,由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主办的2018中国电力发展规划论坛在京召开。行业专家围绕电力发展规划主题从不同角度作了演讲,以崭新的视角呈现我国电力规划面临的新背景、新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新机制、新技术和新途径。现将专家主要观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国网能源研究院原副院长胡兆光:

人工智能与电力大数据是电力规划的助推力

电力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可有效帮助电力规划做好经济分析与预测。电力大数据可来源于在线监测、动态跟踪等,具有实时性、准确性、广泛性、可获取性特点。比如,全国4.5亿只智能电表获取的电力数据,可以反映电力用户负荷曲线,可以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状况,从而分析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寻找原因及发展态势。人工智能有助于形成包含智能电力调度、需求侧管理等的智能电力系统,推动电力革命,从而带动能源革命,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电力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明显回暖,处于新一轮周期的上升阶段(内力),与欧美的经济复苏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外力)相遇,为我国提供了新的机遇期。如果充分利用这段时间,抓紧改革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促进产业链的升级,则我国可以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如果上次机遇期我们主要是通过“体力”成为第二大经济体,那么这次机遇期必须通过“智力”实现中华民族崛起。

原国电集团副总经理、电促会副会长谢长军:

风电和光伏将是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的主力军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国家限制煤电、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不会改变。由于水电、核电及生物质、潮汐能等发展存在种种制约,风电和光伏将是未来低碳发展和能源转型的主力军。

未来,风电发展将趋于理性,更加注重发展规模和效益同步增长;可再生能源消纳环境将大幅改善;得益于发电设备造价下降,技术进步,发电效率提升,限电问题得到实质性改善,光伏将率先实现平价上网,风电平价上网相对较慢;海上风电开始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风电机组技术进步将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机组“以大代小、以新代旧”改造将催生新的市场机遇;随着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未来风电开发重点将回归“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发展过程中对环保问题的重视程度将被提上新高度。

从近期出台的产业政策看,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或将根本解决可再生能源消纳难题,分散式风电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竞价配置将推动风电产业

进入完全竞争市场,光伏产业将回归理性发展。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还需完善制度设计,提高环保自律,处理好与火电的利益关系,解决好阻碍其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院长王耀华:

充分考虑能源消费新模式与产业新业态对规划的影响当前,能源系统发展呈现出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清洁能源开发集中式与分布式协同、横向不同能源品种间互联互通与互补协同、纵向“源-网-荷-储”协调性显著提升的发展态势,能源系统的网络形态日趋明显,能源互联网初具雏形。

一方面,这将催生能源消费新模式。一是能源消费主体方面,表现为用能产业结构优化、消费者需求升级、消费者角色多元等;二是消费客体方面,表现为消费结构的清洁化和电气化、不同能源品种间的多能互补与协同化、能源服务的多元化等;三是能源消费方式和消费关系方面,呈现决策智能化、能源利用高效化、用能共享化等新特征。

另一方面,将形成能源产业新业态。能源系统向能源互联网演进,能源与相关产业之间交叉融合成为能源产业业态创新的重要动力。以“能源+”为主要特征的能源产业业态创新将呈现能源产业内生、“X+能源”型、“能源+X”型构成的“三位一体”的新业态格局。其中,内生新业态包括清洁能源、储能和综合能源服务产业;“X+能源”型新业态包括“互联网+能源”、绿色金融产业;“能源+X”型新业态包括“能源+交通”“能源+建筑”“能源+农业”产业等。

能源消费新模式与产业发展新业态使电力发展规划面临新挑战:电力供需平衡机理改变,系统要素和复杂性大幅增加,主体行为模式难以预测,信息化智能化带来理论方法挑战。

做好新形势下电力规划,规划理念上,要追求多系统、多环节、多方式、多因素、多目标的相互协调;规划目标上,要讲求经济性、清洁性、安全性、高效性;规划要素上,要考虑电能替代、能效电厂、需求响应、储能、分布式发电、电动汽车、电-热互补耦合环节带来的调节价值、电-气互补耦合环节带来的调节价值;规划方法上,要更多采用系统优化方法,更多考虑不确定性,更多考虑市场环境与个体主动性,更多借助新技术。

中国核科技信息与经济研究院副院长白云生:

确立我国核能地位,规划好发展目标

核能作为重要能源形式,为保障全球能源安全做出重要贡献。截至2018年6月底,全球在运核电机组448台,总装机容量39174.4万千瓦,分布在30个国家或地区。其中,我国有10个基地或核电站,在运38台机组,装机容量3693.3万千瓦,约占全国发电装机总量的2%;发电量占比3.94%。截至2017年年底,世界在建核电机组60台,总装机容量6096.6万千瓦。阿联酋、白俄罗斯、孟加拉国是首次建设核电站的国家。

未来,电力系统将呈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大型化与小型化相结合、清洁能源基地(可再生能源)长距离输送与绿色电力基荷电源负荷中心相结合特点,分布式能源、智能电网将得到大力发展。未来能源系统将是高效的混合能源系统。鉴于核电的清洁高效、稳定可靠等特点和优化能源结构等作用,未来我国要确立核能的地位,制定核能发展目标,解决核能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安全性、经济性、适应性、可持续性、公众接受性、政治敏感性等。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财会与审计研究所所长李成仁:

做好适应输配电价改革的电网规划

输配电价中,不含增值税准许收入包括准许成本、准许收益和税金之和构成,其中准许成本由折旧费和运行维护费之和构成,准许收益由有效资产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的乘积构成。在投资方面,相关政策规定了投资的确定原则、定期校核机制及调整机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于如何确定输配电投资有原则性规定,但缺乏可操作性;二是缺乏必要的投资核定方法,不能合理审核投资,可能影响电网的健康发展;三是投资定期校核机制规定不合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四是调整机制不健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