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敬畏之心”的教师

合集下载

教师应常怀敬畏之心

教师应常怀敬畏之心

教师应常怀敬畏之心伟大的哲学家康德曾说:“世界上有两种事务,越是思索,越是感到敬畏,一是天上的星空,二是心中的道德”。

这鲜明的告诫着我们,对世界了解的越多,就越发懂得自己的渺小与无知,所以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谦卑的态度,对万事万物充满敬畏之心。

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亦应如此。

1.教师应常怀敬畏之心,需要时刻敬畏自己的课堂。

一支粉笔书天下,三尺讲台论人生,这是对教师最直接、最简单而又最生动的诠释,教师所有幸福感、成就感、获得感的根源也正基于此。

在一名成熟的教师眼里,课堂已经不仅仅是一个表演的舞台,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所在,是一份真挚的信任所在;在一名自律的学生眼里,课堂也不仅仅是一个简陋的写字房,而是一片任君驰骋的知识的海洋,是一束孕育着希望的正燃烧着的火苗。

在课堂上,博古通今的教师们可以慷慨陈词,激情满满,既传播者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文明,又耐心的教授着学生做人做事的道理,大家用着最辛勤的劳动浇灌着最朴实的花朵;而学生们亦可以全神贯注、精神抖擞的聆听着老师们的教诲,孩子们那渴望的眼神,迫切的想要获取新知,他们那幼小的心灵,时刻都承载着未来的希望。

文化课传播丰富多彩的人类知识,体育课强健国人的体魄,艺术课陶冶着大家的情操,自习课锤炼着自律的品性......每一堂课都有其独特的魅力所在,而作为光荣的教师的我们,又怎能懈怠,怎敢懈怠?1.教师应常怀敬畏之心,需要时刻敬畏自己的学生。

学生始终是各种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永远无法估量一个自律的学生的潜力。

程门立雪的故事犹在耳畔,囊萤夜读的美谈仍不绝于耳,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各种撼人肺腑的求学美闻更不胜枚举。

古往今来,为求学而踏破铁鞋的莘莘学子们,他们每一个人的故事都足以感天动地,他们在艰难的学习活动中,展现出惊人的毅力、超世的韧性和不懈的追求,而这足以让我们每一位老师肃然起敬,为之赞叹。

即便是放眼现代相对发达的信息社会,学生们依然可以在顶着巨大的时代压力下,起早贪黑,青灯常伴。

教师应常怀敬畏之心

教师应常怀敬畏之心

教师应常怀敬畏之心
教师是社会的守护者和引路人,他们肩负着教育育人的责任。

在这一职责下,教师应时刻保持怀有敬畏之心,并将其贯穿于自己
的教育工作之中。

敬畏之心是指对事物本质的敬重和谦虚的态度。

对于教师来说,敬畏之心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教师应怀有对知识和智慧的敬畏之心。

教师是知识的传
播者,他们的使命是培养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教师应认识到知识的
无穷广度和深度,不断追求学问的进步和完善。

他们应保持谦虚和
敬畏的态度,不断研究,扩充知识面,以更好地教导学生。

其次,教师应怀有对学生的敬畏之心。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拥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兴趣爱好和潜力。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
个性和差异,不把他们看作是完全可塑的模具。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
需求,激发他们的研究兴趣和潜力,给予他们足够的尊重和关爱,
帮助他们成长。

此外,教师还应怀有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之心。

教育是塑造未来的重要工作,关乎国家、社会和每一个个体的发展。

教师应该坚守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应时刻保持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敬畏,不断追求教育的创新和进步。

综上所述,教师应常怀敬畏之心。

敬畏知识的广博和深邃,敬畏学生的独特个性和潜力,敬畏教育事业的伟大意义。

只有怀有敬畏之心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教育使命,培养更多有才华、有品德的未来人才,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做一名常怀敬畏之心的教师

做一名常怀敬畏之心的教师

做一名常怀敬畏之心的教师我是一名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教师,我常思考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好教师。

在每天上班路上,我会遇见一位令人敬重的老教师,无论寒暑,他都像出席隆重会议一般,把自己打扮得朴素整洁、一丝不苟,这一点看似简单,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却一点也不容易。

他这份对待每天工作的态度,让我懂得一名教师需要常怀一颗对学生对教育的敬畏之心。

朱熹说“君子之心,常怀敬畏”,何为“敬畏”呢?敬就是敬重,畏则是畏惧。

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崇高事业,我们必须“敬重”;之所以还要畏惧,是因为教育又是一件需要艺术和智慧的工作,非倾尽全力不能做好,一旦懈怠就会留下遗憾。

有一次上课,我给同学们讲解“蛛丝马迹”的含义,我告诉大家“蛛丝”指的是蜘蛛网,而“马迹”指的是马蹄印,这个词比喻与事情根源有联系的线索。

当我讲完,一位同学马上站起来,他说:“老师你说的不对,‘马’应该是一种小虫子,我以前看过。

”面对学生的质疑,我有点不以为然,“马”怎么可能是虫子呢?“马迹”是马蹄印,字面意思摆在那,何况我读书时老师也是这么说的啊,我怎么可能有错。

为了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我没有直接指出学生的不对,而是告诉他:“你的证据是什么?”学生从《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里找不到证据,锁着眉头在努力搜索记忆,其他同学开始发出对他打断课堂的不满声,最后他只好悻悻坐下。

几天后,那位同学捧着一本语文出版社出版的《通用成语词典》跑到办公室找我,他用手指着一行字说:“‘马迹’说的是从灶马爬过的痕迹可以查出灶马的去向。

老师,灶马是一种穴居于柴灶旁的昆虫。

”面对他的证据我竟无言以对。

这次我错了吗?我决心找出答案。

原来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学者们对“马迹”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等通行词典均认为“马迹”是马蹄印,《通用成语词典》则认为这里的“马”是指灶马,清人夏敬渠《野叟曝言》七十九回将“蛛丝马迹”写作“蛛丝虫迹”,就是持后一种说法。

我顿觉羞愧异常,来到班上告诉学生们关于这个词的两种说法,并表扬了这位勇敢、细致和有较真精神的同学,我还为自己的“不求甚解”向学生道歉。

教师应有一颗敬畏之心

教师应有一颗敬畏之心

教师应有一颗敬畏之心《增广贤文》里说:“人间私语,天闻若雷。

暗室亏心,神目如电。

”意思是说,背后私论是非长短,人不知、天却知,字字如雷贯耳;暗地里做亏心事,神灵看得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丝毫不漏。

这就告诫人们要有敬畏之心。

所谓敬畏之心,就是有一颗恭敬而虔诚的心。

作为肩负着教书育人重要职责的教师,显然更应该有一颗敬畏之心。

一、敬畏职业笔者从不怀疑教师职业的神圣性、崇高性和重要性。

“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对教师职业神圣性、崇高性、重要性的准确描述。

教师职业不仅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发展,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和未来,而且关系到学生当下的幸福、快乐和健康,关系到学生未来的成才、成功和成就,还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和谐和希望。

教师是手执金钥匙的人,他帮助学生开启智慧和成功之门;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启明星,他引导学生走在光明的未来;教师是技艺高超的雕塑师,他塑造出学生美好的心灵;教师是辛勤的园丁,他呵护着祖国的幼苗健康成长;教师是国家和民族的脊梁,他支撑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正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面对如此神圣、如此崇高、如此重要的职业,教师不能没有敬畏之心!二、敬畏课堂北京大学中文系钱理群教授回母校——南京师大附中为学生上课,为了三天的课程,钱教授准备了大概有一个多月,写了七天的教案。

问何故如此,钱教授言道:“担心讲不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钱教授敬畏课堂的情况可见一斑。

第一,教室是神圣的。

一名拥有敬畏之心的教师,每次踏进教室,应该像虔诚的朝圣者踏进教堂那样,带着一份敬仰,带着一份庄重,带着一份虔诚,带着一份肃穆。

教师不可视教室为自由市场,教室里拒绝松松垮垮、自由散漫;教师不可视教室为儿戏的场所,教室拒绝调侃,拒绝“没正经”,拒绝粗俗;教师不可视教室为宣泄不良情绪的所在,教室拒绝情绪失控,拒绝讽刺挖苦,拒绝怒发冲冠,拒绝打骂体罚。

教师敬畏教育心得体会

教师敬畏教育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的重任,而敬畏教育,正是我对这份神圣职责的深刻认识和坚定承诺。

以下是我对敬畏教育的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敬畏教育意味着尊重学生的个性。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拥有不同的兴趣、特长和潜能。

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他们的成长,因材施教。

在教育过程中,我要摒弃以分数论英雄的观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其次,敬畏教育要求我具备高尚的师德。

教师是学生道德的引路人,我深知自己的言行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我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要坚守教育初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关心他们的生活,倾听他们的心声,为他们排忧解难。

再次,敬畏教育要求我不断提升自身素质。

教育是一项充满挑战的事业,我必须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我要关注教育教学改革,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有力支持。

同时,我要关注自身心理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育工作中。

此外,敬畏教育要求我注重家校合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

我要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通过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最后,敬畏教育要求我关爱每一个学生。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心灵。

我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尊重他们的情感,关心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温暖和支持。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勇敢面对挑战。

总之,敬畏教育是我对教师职业的深刻理解和坚定信念。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关爱每一个学生,为他们的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在敬畏教育的道路上,我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教师要有敬畏之心的理解

教师要有敬畏之心的理解

教师要有敬畏之心的理解敬畏是人们为人处事的态度。

敬,是尊敬,认真,严肃,遵循的意思;畏,是畏惧,谨慎,不懈怠的意思。

敬畏之心是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对为人处事的态度提出的一项新的要求。

敬畏之心对于教师的工作、生活至关重要,可以说决定着教师的一生的命运。

一、对自然规律的敬畏:自然规律是指不经人为干预,客观事物自身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内在必然联系。

也叫做:自然法则。

教师的工作要遵循教育学、心理学、脑科学等自然规律。

许多自然规律并不需要我们探索和总结,而只需要学习并应用。

古今中外的书籍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学习、研究、应用已有的有关教育的书籍,就是对自然规律的敬畏。

有的老师不热衷于学习和研究,而是喜欢从实践中总结规律,这是总结出的规律可能有两种情况。

第一,虽然总结出的规律正确的,但是这个规律是已有的,且已经很成熟的规律。

这样的总结,实际上意义不大。

第二,通过为数不多的案例(有时甚至是一个案例),总结出了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规律,而自己又毫无所知,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坚持自己的观点。

这种情况就非常可怕了,而且自己很难意识到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

每年出版的有关教育的书籍很多,其中不乏一些专门以案例来指导老师工作的书籍。

多数老师不喜欢看只有理论的书,而对有很多案例的书很感兴趣。

而书中的那些案例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是否能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检验,我们不得而知。

一个班主任听完别人的讲座之后,把别人的工作方法应用到自己的班级,可是多数情况下发现,别人的方法对于自己的班级并不好用。

原因是两个学校的环境不同,办学思路、学校风气等相同。

最为关键的是班主任不同,做讲座的老师有一种名人效应,学生更容易信服,而普通班主任则没有这种效应。

老师们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反思,使用普遍适用的科学规律来从事教育工作,才能让自己的事业蒸蒸日上。

二、对他人的敬畏:人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

人具有独立的思想和人格,这是人的自然属性。

人活在社会上,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这是人的社会属性。

敬畏之心教师演讲稿

敬畏之心教师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永恒的话题——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是一种高尚的品质,一种崇高的精神。

它是对生命、对自然、对社会的尊重和敬畏。

在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着各种诱惑和挑战,更需要我们保持敬畏之心,以此引导我们的人生,提升我们的道德修养。

一、敬畏生命生命是宝贵的,是脆弱的,是短暂的。

我们每个人都是生命的载体,承载着父母、家庭的希望,承载着社会的责任。

因此,我们要敬畏生命,珍惜生命。

首先,敬畏生命意味着尊重每一个生命。

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到广阔无垠的大自然,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要学会关爱生命,尊重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其次,敬畏生命意味着珍惜生命。

我们要珍惜每一天,珍惜每一个瞬间,因为生命短暂,时光易逝。

我们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珍惜他人的生命,让生命之花绽放出最美的光彩。

最后,敬畏生命意味着守护生命。

我们要关心身边的人,关爱弱势群体,关心社会,关心国家。

我们要用实际行动,为生命保驾护航,让生命之树常青。

二、敬畏自然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我们生命的源泉。

我们要敬畏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首先,敬畏自然意味着尊重自然规律。

大自然有着自己的运行规律,我们要尊重这些规律,顺应这些规律,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其次,敬畏自然意味着节约资源。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每一粒粮食、每一份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最后,敬畏自然意味着保护环境。

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节约用水、用电,减少污染,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三、敬畏社会社会是由我们每个人共同构成的,我们要敬畏社会,关爱社会,奉献社会。

首先,敬畏社会意味着遵守社会规则。

社会规则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利益的基石。

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其次,敬畏社会意味着关爱他人。

我们要关心身边的人,关心弱势群体,关心社会公益事业,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人民教师敬畏之心演讲稿

人民教师敬畏之心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永恒的主题——人民教师敬畏之心。

自古以来,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肩负着培养国家栋梁、传承文明的重任。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

这份使命,既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

而这份责任,需要我们怀揣敬畏之心,用心去践行。

首先,我们要敬畏教育事业的伟大。

教育事业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从古至今,无数先贤先烈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作为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教育事业的伟大,始终保持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之情。

敬畏教育事业,就是要时刻铭记“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重要指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我们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其次,我们要敬畏教师职业的神圣。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

人民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份光辉来自于我们对学生的关爱、对事业的执着、对国家的忠诚。

敬畏教师职业,就是要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时刻以人民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我们要关爱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用爱心和责任心去点燃他们求知的火焰。

我们要严谨治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我们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楷模,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

再次,我们要敬畏学生的成长。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成长关系到国家的繁荣昌盛。

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用心去呵护他们、引导他们。

敬畏学生的成长,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

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正确面对挫折,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意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做一个有“敬畏之心”的教师
教师,不是一个普通的字眼儿,它承载了太多的职责与担当。

三尺讲台,笔墨人生。

我们传授给学生的不仅是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更是做人的点滴和所有。

我们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关乎着教育性和示范性。

孔子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所以,一个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渊博的人,一个自律的人,一个注重细节的人,一个品德及思想都追求高尚的人。

选择了教师职业,就等于选择了一扇门。

门外,关住了林林总总的红尘冗杂与诱惑;门里,留下了无尽的耕耘与守望。

每位教师,都是一个荷重的行者,身系大任和希望,托举着明日的太阳躬身前行。

于是,我总是告诫自己:要做一个时刻怀有敬畏之心的教师。

敬畏之心就是常常思索常常反省,提前预设行为的连带效应及后果,从而对自己的作为反复斟酌,小心施行,不敢有丝毫的大意马虎,三思而不妄动。

它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责任,更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古人说,心畏恐则行端直。

意思是说,一个人常怀敬畏之心,才能谨慎行事,端正行为,不做逾越法规和道德的恶事。

所以,每每走进教室,我总是仿佛步入了一方净土,一切的尘世喧嚣,一切的得失负累都在一瞬间烟消云散、荡然无存。

面对讲台下几十又澄澈得如同秋日湖水般的眼睛,我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杂念。

我小心翼翼地捧起课本,倾注自己全身心的努力,想把自己的所知所能传授给学生。

常怀敬畏之心的人,会时常怀有危机感、欠缺感和紧迫感,总会对自己不满意,总是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不敢放任。

一个教师,常怀对职业的敬畏,就会时刻反省自己警策自己,不自满不偏离,会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所以,我愿意同仁们都做一个有敬畏之心的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