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水害及水害类型(精品课件)
合集下载
矿井水害及其防治(PPT195页)

•大气降水和地表水能否成为矿井 水源,主要与开采深度有关。在 开采低洼且埋藏较浅煤层往往是主 要水源。
•此外,还与气候、地层、构造和 采煤方法等有关。在雨季和南方表 现得尤为明显。
2.矿井水的形成-矿井水害水源
地下水(含水层水):
有些岩层具有空隙、裂隙或溶洞并含有地下水,我们 把它叫做含水层。流砂层和砾石层中的水叫孔隙水,石 灰岩含水层中的水叫溶洞水,砂岩中的水属于裂隙水。
1996年,皖北的任楼矿7煤层工作面,遇到了陷落柱,造成淹井, 经济损失上亿。
1996年任楼煤矿首采面曾因隐伏导水陷落柱突水淹井,造成3.5 亿 元的重大经济损
2001年11月25日,祁东矿322综采工作面,冒落裂隙导通了四含发 生突水,造成淹井,经济损失上亿。
1.矿井水害及其危害-矿井水的危害
矿井水增加煤炭开采成本
矿井突水量:矿井发生突水时突水点单位时间内涌出的水量,用符
号Q3 表示,单位为m3/d 、m3/h。
富水系数(含水系数):指生产矿井在某时期排出水量Q(m3)
与同一时期内煤炭产量P(t)的比值。即矿井每采1t煤需从矿井内排出 的水量。含水系数KB的计算公式为:
KB = Q/P
1.矿井水害及其危害-矿井水的危害
边界条件:矿井水文地质边界条件对地下水的补给量和 矿井突水量的大小有控制意义。充水岩层的边界可分为 平面边界(周边界)和剖面边界(上、下边界)。平面 边界(周边界)是指控制含水层与区域地下水侧向联系 的边界,反映其接受侧向补给的能力;剖面边界(上、 下边界)是指控制某一含水层与其顶底板其他含水层之 间水力联系的边界,反映其接受垂向补给的能力。
矿井水害:凡影响生产、威胁采掘工作面或矿井安全的、 增加吨煤成本和使矿井局部或全部被淹没的矿井水,都称 为矿井水害。
矿井主要水害类型

矿井主要水害类型
1、老空水害
矿井开采多为下山开采,盲巷和采空区积水点多,加之地质条件复杂,极易形成老空积水,对采掘工作面有直接威胁,若隐患排查不到位、煤柱留设不足、探放措施执行不力,易发生老空突水事故。
2、四灰水害
四灰局部接受五灰和奥灰的直接补给,水压高,水量大。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延深,煤层底板破坏深度逐渐加大,煤层底板有效隔水厚度减小,若疏降效果不理想,受采动影响,在矿山压力和水压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发生底板突水事故,对矿井安全生产威胁极大。
3、底板五灰岩溶承压水及奥灰水害
五灰上距煤10间距小(一般16-20M),水压高,富水性强且不均匀,加之五灰、奥灰之间间距小(3.75-11.86M),奥灰水以水平或垂直补给五灰,若五灰含水层疏降和注浆改造效果差,奥灰承压水预防措施不利,容易发生底板突水事故,对下组煤开采存在着严重威胁。
4、断层水害
煤田内地质构造复杂,隐伏构造发育,断裂构造对煤系底层切割严重,破坏了岩层的完整性,降低了有效隔水层厚度,且断层面岩层破碎,裂隙发育,往往和强含水层沟通,当采掘工作面接近或穿过断层时,承压水易沿断层破碎带导出,造成突水事故。
5、钻孔水害
地面勘探施工的地质孔和水文孔,如封堵质量不合格,若该钻孔
穿过含水层,就成为导水通道,当采掘工作面接近或碰到钻孔就会造成突水事故。
6、相邻煤矿矿井水水害
7、地表水水害
由于常年开采,矿井周围存有塌陷区积水、池塘积水,并受大气降水补给,若盲目开采,保护岩帽留设不足,防水措施不力,采矿冒裂带一旦和空隙含水层沟通,易造成地表水溃入井下,发生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较大事故。
矿井水害防治措施-PPT

条件
降雨量、河流水量等气象水文条件; 地质构造、岩层性质、隔水层厚度等 地质条件;采掘工程的空间布局与防 水措施的落实情况等人为条件。
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02
地面防治水
01
02
03
建立地面防水闸门
在矿井入口处设置防水闸 门,防止洪水进入矿井。
完善排水系统
建立完善的地面排水系统, 及时排除雨水、地下水等, 降低水压对矿井的影响。
基于GIS技术的数值模型能够模拟矿井突水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提供决策支持。
数值模拟技术应用
数值模拟技术在矿井水文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建立数值模型模拟矿井地下水循环过程,揭示地下水流场特征和规律,为矿井水害防治提供理论 依据。
数值模拟技术在矿井突水灾害预警中的应用
基于数值模拟技术的预警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矿井地下水压力变化,预测突水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时 发出预警信息。
某矿井水害应急救援案例
案例概述
某矿井发生突水事故,造成多名 矿工被困井下。
应急救援措施
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专 业队伍进行抢险救援,通过排水、 打通通道等措施,成功救出被困
矿工。
经验教训
应加强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演 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在 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
行救援。
某矿区井下探水作业案例
案例分析
04
某矿区矿井水害防治案例
案例概述
经验教训
某矿区在采矿过程中遭遇严重矿井水 害,导致采矿作业受阻,威胁到矿工 生命安全。
在采矿过程中,应加强水文地质勘探, 及时发现并处理水害隐患,避免事故 发生。
防治措施
采取了加强排水、加固井壁、设置水 闸门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水害,保障 了采矿作业的安全进行。
降雨量、河流水量等气象水文条件; 地质构造、岩层性质、隔水层厚度等 地质条件;采掘工程的空间布局与防 水措施的落实情况等人为条件。
矿井水害防治措施
02
地面防治水
01
02
03
建立地面防水闸门
在矿井入口处设置防水闸 门,防止洪水进入矿井。
完善排水系统
建立完善的地面排水系统, 及时排除雨水、地下水等, 降低水压对矿井的影响。
基于GIS技术的数值模型能够模拟矿井突水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为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提供决策支持。
数值模拟技术应用
数值模拟技术在矿井水文循环研究中的应用
通过建立数值模型模拟矿井地下水循环过程,揭示地下水流场特征和规律,为矿井水害防治提供理论 依据。
数值模拟技术在矿井突水灾害预警中的应用
基于数值模拟技术的预警系统能够实时监测矿井地下水压力变化,预测突水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时 发出预警信息。
某矿井水害应急救援案例
案例概述
某矿井发生突水事故,造成多名 矿工被困井下。
应急救援措施
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组织专 业队伍进行抢险救援,通过排水、 打通通道等措施,成功救出被困
矿工。
经验教训
应加强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和演 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确保在 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
行救援。
某矿区井下探水作业案例
案例分析
04
某矿区矿井水害防治案例
案例概述
经验教训
某矿区在采矿过程中遭遇严重矿井水 害,导致采矿作业受阻,威胁到矿工 生命安全。
在采矿过程中,应加强水文地质勘探, 及时发现并处理水害隐患,避免事故 发生。
防治措施
采取了加强排水、加固井壁、设置水 闸门等措施,有效控制了水害,保障 了采矿作业的安全进行。
煤矿典型水害事故案例ppt

财产损失
水害事故会对井下设备、设施和煤炭资源造成 损失
3
环境破坏
矿井水泄漏、淹井等事故会对周边环境和地下 水造成污染和破坏
02
矿井水害类型及形成原因
矿井水害的主要类型
地表水水害
由于地表水体通过裂隙、塌陷区、断裂 带等进入井下,导致水量过大,影响矿 井正常生产或引发事故。
老空水水害
由于老窑、旧巷等积水,在采掘过程中 与井巷打通,引起老空水涌入井下,导 致事故发生。
煤矿典型水害事故案例
目 录
• 引言 • 矿井水害类型及形成原因 • 典型水害事故案例分析 • 水害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 水害事故的反思与教训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研究煤矿水害事故的成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为预防和减少煤矿水害事故提供借鉴和参考
矿井水害的危害性
1 2
人员伤亡
矿井突水、淹井等水害事故易造成人员伤亡
04
水害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加强矿井水文地质观测与勘探
01
定期进行矿井水文地质调查
了解井田范围内地下水的分布、水量、水质、水位等信息,预测可能
存在的矿井水害风险。
02
建立健全水文地质观测系统
在井下设置水文地质观测点,定期观测水位、水量等变化情况,及时
掌握矿井水害隐患。
03
完善水文地质资料归档制度
由于开采设计不合理、管理不善、监测不利 等因素,导致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
地质因素
其他因素
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存在断裂带、节理裂隙 等,使得地下水容易进入矿井,导致水害事 故的发生。
包括技术因素、设备因素等也可能影响矿井 水害的发生。
03
典型水害事故案例分析
水害事故会对井下设备、设施和煤炭资源造成 损失
3
环境破坏
矿井水泄漏、淹井等事故会对周边环境和地下 水造成污染和破坏
02
矿井水害类型及形成原因
矿井水害的主要类型
地表水水害
由于地表水体通过裂隙、塌陷区、断裂 带等进入井下,导致水量过大,影响矿 井正常生产或引发事故。
老空水水害
由于老窑、旧巷等积水,在采掘过程中 与井巷打通,引起老空水涌入井下,导 致事故发生。
煤矿典型水害事故案例
目 录
• 引言 • 矿井水害类型及形成原因 • 典型水害事故案例分析 • 水害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 水害事故的反思与教训
01
引言
目的和背景
研究煤矿水害事故的成因、影响和应对措施
为预防和减少煤矿水害事故提供借鉴和参考
矿井水害的危害性
1 2
人员伤亡
矿井突水、淹井等水害事故易造成人员伤亡
04
水害事故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加强矿井水文地质观测与勘探
01
定期进行矿井水文地质调查
了解井田范围内地下水的分布、水量、水质、水位等信息,预测可能
存在的矿井水害风险。
02
建立健全水文地质观测系统
在井下设置水文地质观测点,定期观测水位、水量等变化情况,及时
掌握矿井水害隐患。
03
完善水文地质资料归档制度
由于开采设计不合理、管理不善、监测不利 等因素,导致矿井突水事故的发生。
地质因素
其他因素
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存在断裂带、节理裂隙 等,使得地下水容易进入矿井,导致水害事 故的发生。
包括技术因素、设备因素等也可能影响矿井 水害的发生。
03
典型水害事故案例分析
矿井水害及其防治(精品课件)

测绘不及时,不准确。古空区、采空区范 围不准,积水区域不明,企业冒险生产。
❖ 除了自身水文地质不清,大矿旁边的小煤 矿水文地质更不清。一些关闭的小煤矿要 么没有留下任何水文地质资料,要么留下 的情况与井下实际不符,其开采边界、分 布范围、积水空间不清楚。
❖ 2006年7月5日,吕梁市中阳县雷家沟煤矿 发生1起重大透水事故,导致6人死亡。事 故的直接原因是雷家沟煤矿生产井在4#煤 2402工作面运输巷掘进中,打通了井田范 围内的老窑积水,透水量约1 000m3。
1.1 水害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也是世界上煤 矿水害最为严重的国家。据统计,自1955年 以来,全国共发生较大的煤层底板突水1282 次,淹井230多次,死亡10800多人,经济损 失高达400多亿元人民币。
❖ 国家制定了《安全生产法》,煤矿总体的 安全形势有所好转,煤矿事故和百万吨死 亡率在煤炭产量高速增长的条件下有大幅 大下降。但是煤矿水害,特别是重特大灾 害没有得到遏制,也与煤炭产量同步增长。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5
事故总数
死亡பைடு நூலகம்数
重大事故数
死亡人数
1.1.1 煤矿水害的特点 (1)水害死亡率上升
尽管煤矿死亡事故总体上在逐年下降, 但煤矿水灾死亡事故却在逐年上升。单次水 害死亡率也有上升的趋势,2002年单次水害 平均死亡人数为4.74,2003年为5.77,上升 了21%。
1.2 煤矿面临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
(1)大深度高承压开采产生的新的突水通道。 ❖ 我国许多华北型煤矿已经进入老年阶段,
浅部的煤炭资源已经枯竭,不得不向深部 开拓,进入高压水上开采状态,原来不存 在或者不明显的水文地质问题现在变得突 出起来,原来突水系数不超标的矿井现在 已经超标。
❖ 除了自身水文地质不清,大矿旁边的小煤 矿水文地质更不清。一些关闭的小煤矿要 么没有留下任何水文地质资料,要么留下 的情况与井下实际不符,其开采边界、分 布范围、积水空间不清楚。
❖ 2006年7月5日,吕梁市中阳县雷家沟煤矿 发生1起重大透水事故,导致6人死亡。事 故的直接原因是雷家沟煤矿生产井在4#煤 2402工作面运输巷掘进中,打通了井田范 围内的老窑积水,透水量约1 000m3。
1.1 水害现状
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产煤大国,也是世界上煤 矿水害最为严重的国家。据统计,自1955年 以来,全国共发生较大的煤层底板突水1282 次,淹井230多次,死亡10800多人,经济损 失高达400多亿元人民币。
❖ 国家制定了《安全生产法》,煤矿总体的 安全形势有所好转,煤矿事故和百万吨死 亡率在煤炭产量高速增长的条件下有大幅 大下降。但是煤矿水害,特别是重特大灾 害没有得到遏制,也与煤炭产量同步增长。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5
事故总数
死亡பைடு நூலகம்数
重大事故数
死亡人数
1.1.1 煤矿水害的特点 (1)水害死亡率上升
尽管煤矿死亡事故总体上在逐年下降, 但煤矿水灾死亡事故却在逐年上升。单次水 害死亡率也有上升的趋势,2002年单次水害 平均死亡人数为4.74,2003年为5.77,上升 了21%。
1.2 煤矿面临的主要水文地质问题
(1)大深度高承压开采产生的新的突水通道。 ❖ 我国许多华北型煤矿已经进入老年阶段,
浅部的煤炭资源已经枯竭,不得不向深部 开拓,进入高压水上开采状态,原来不存 在或者不明显的水文地质问题现在变得突 出起来,原来突水系数不超标的矿井现在 已经超标。
煤矿水害事故隐患.ppt---教案

• 三、孔隙水水害 • 龙永煤田煤系地层岩层含水性属弱——中 等,但受大气降水补给明显,受其影响, 表现为季节性4-9月份涌水量明显增大。
• 四、岩溶水水害 • 龙永煤田煤系地层中无灰岩,但受构造影 响,直接与栖霞灰岩接口,由断裂沟通岩 溶水进入矿井造成水害。 • 例如:龙岩某基建井受岩溶水的严重影响, 不得不在投资1300多万元,被迫下马。
• 4、煤矿企业必须查清矿区及其附近地面水流系统的汇水、 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情况,掌握当地历年 降水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建立疏水、防水和排水系统。 • 5、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必须留防水煤柱。矿井以断层分界 时,必须在断层两侧留有防水煤柱。已经互相连通的矿井, 必须在连通的地方构筑足够强度的防水墙。 • 防水煤柱的尺寸,应根据相邻矿井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 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围岩性质、开采方法以及岩层移动 规律等因素,在矿井设计中规定。按照《矿井水文地性规 程》规定,在水淹区或在积水区下掘进时,巷道与水体之 间的最小垂直距离不得小于巷道高度的10倍,防水煤岩柱 的尺寸不得小于导水裂隙带的最大高度与保护层厚度之和, 一般应大于30倍采厚。
• (五)透水后被围困时的避灾自救措施 • (1)当现场人员被涌水围困无法退出时,应迅速进入预先 筑好的避难硐室中避灾,或选择合适地点快速建筑临时避难 硐室避灾,迫不得已时,可爬上巷道中高冒空间待救。如系 老窑透水,则须在避难硐室处建临时挡墙或吊挂风帘,防止 被涌出的有毒有害气体伤害。进入避难硐室前,应在硐室外 留设明显的标志。 • (2)在避灾期间,遇险矿工要有良好的精神心理状态,情 绪安定、自信乐观、意志坚强。要作好长时间避灾的准备, 除轮流担任岗哨观察水情的人员外,其余人员均应静卧,以 减少体力和空气消耗。 • (3)避灾时,应用敲击的方法有规律、不间断地发出呼救 信号,向营救人员指示躲避处的位置。 • (4)被困期间断绝食物后,即使在饥饿难忍的情况下,也 应努力克制自己,决不嚼食杂物充饥。需要饮用井下水时, 应选择适宜的水源,并用纱布或衣服过滤。 • (5)长时间被困在井下,发觉救护人员到来营救时,避灾 人员不可过度兴奋和慌乱,以防发生意外。
《矿井水害防治》课件

全面性、可操作性、及时性
详细描述
应急预案的制定应全面考虑矿井水害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水源、水量、影响范围等。预案应具有 可操作性,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流程。同时,要保证预案的及时性,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及时更 新和完善预案。
应急物资准备
总结词
充足性、适用性、更新与维护
详细描述
险。
新型防水材料
03
研究新型的防水、堵水材料,提高矿井工程的防水等级,防止
水害发生。
防治法规与标准的完善
制定更严格的矿井水害防治法规 ,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加大违法
成本。
完善矿井水害防治标准,统一防 治技术规范,提高防治水平。
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法规和标准 的执行,保障矿井水害防治工作
的有效开展。
提高防治意识与培训
应急物资的准备应充分满足应急处理的需求,包括排水设备、堵水材料、通讯设备等。同时,要保证 物资的适用性,根据矿井水害的特点和应急处理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物资。此外,应急物资应定期更 新和维护,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应急演练与培训
总结词
定期性、针对性、有效性
详细描述
应急演练和培训应定期进行,以保持应急处理队伍的实战能力。演练和培训内容应具有 针对性,针对矿井水害的特点和应急处理的需求进行设计。同时,要保证演练和培训的 有效性,通过评估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此外,应鼓励员工参与演练和培训,提高整
事故概述
某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底板突然发生涌水,造成矿井被淹。
事故原因
底板防水层被破坏,地下水通过底板涌入矿井。
防治措施
加强底板防水层维护,定期检查底板状况,及时修复破损的防水层 ,防止地下水进入矿井。
案例三:某矿井顶板突水事故
详细描述
应急预案的制定应全面考虑矿井水害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水源、水量、影响范围等。预案应具有 可操作性,明确责任分工和应急流程。同时,要保证预案的及时性,根据矿井实际情况和外部环境变化,及时更 新和完善预案。
应急物资准备
总结词
充足性、适用性、更新与维护
详细描述
险。
新型防水材料
03
研究新型的防水、堵水材料,提高矿井工程的防水等级,防止
水害发生。
防治法规与标准的完善
制定更严格的矿井水害防治法规 ,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加大违法
成本。
完善矿井水害防治标准,统一防 治技术规范,提高防治水平。
加强监管力度,确保法规和标准 的执行,保障矿井水害防治工作
的有效开展。
提高防治意识与培训
应急物资的准备应充分满足应急处理的需求,包括排水设备、堵水材料、通讯设备等。同时,要保证 物资的适用性,根据矿井水害的特点和应急处理的需求,选择合适的物资。此外,应急物资应定期更 新和维护,确保在应急情况下能够正常使用。
应急演练与培训
总结词
定期性、针对性、有效性
详细描述
应急演练和培训应定期进行,以保持应急处理队伍的实战能力。演练和培训内容应具有 针对性,针对矿井水害的特点和应急处理的需求进行设计。同时,要保证演练和培训的 有效性,通过评估和反馈不断改进和完善。此外,应鼓励员工参与演练和培训,提高整
事故概述
某矿井在开采过程中,底板突然发生涌水,造成矿井被淹。
事故原因
底板防水层被破坏,地下水通过底板涌入矿井。
防治措施
加强底板防水层维护,定期检查底板状况,及时修复破损的防水层 ,防止地下水进入矿井。
案例三:某矿井顶板突水事故
煤矿水害防治888PPT课件

2、水文地质情况不清,井巷接近老空积水区、充 水断层、陷落柱、强含水层以及打开隔离煤柱, 未执行探放水制度,盲目施工,或者虽然进行 了探水,但措施不当。
3、井巷位置设计不当。如将井巷置于不良地质条 件中或过分接近强含水层等水源,导致施工后, 因地压和水压共同作用而发生顶、底板透水。
2020/11/10
2020/11/10
13
四、井下防治水
(三)探
1.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 则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必须做好水害分析 预报,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防水原则。 在采掘施工过程中,必须分析推断前方是否有疑 问区,有则采取超前钻探措施,探明水源位置、 水压、水量及其开采煤层的距离,以便采取相应 的防治水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2020/11/10
10
四、井下防治水
矿井防治水的16字原则: 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井下防治水措施可概括为6个字: 即查、测、探、放、截、堵等几个方面。
2020/11/10
11
四、井下防治水
(一)查
查,即查明水源和通道。主要查:
1、冲积层的组成及厚度,各分层的含水性及透水性。 2、裂隙和断层的位置、错动距离、延伸长度、破碎带范围、
(一)地表水害
由地表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通过连通 矿井井巷的岩石裂缝、断层裂隙、岩溶孔洞、塌陷区 裂隙、老窖、井巷等通道进入矿井,造成矿井充水, 而且影响矿井生产和安全。
2020/11/10
7
二、矿井水灾事故类型划分
(二)含水层水水害 根据更具体的水源或与煤相关位置,分为:
1. 冲积层水水害 2. 煤层顶、底板水水害 3. 断层水水害 4. 老空积水 5. 岩溶水水害 6. 封闭不良的钻孔水水害
3、井巷位置设计不当。如将井巷置于不良地质条 件中或过分接近强含水层等水源,导致施工后, 因地压和水压共同作用而发生顶、底板透水。
2020/11/10
2020/11/10
13
四、井下防治水
(三)探
1.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 则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矿井必须做好水害分析 预报,坚持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探防水原则。 在采掘施工过程中,必须分析推断前方是否有疑 问区,有则采取超前钻探措施,探明水源位置、 水压、水量及其开采煤层的距离,以便采取相应 的防治水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2020/11/10
10
四、井下防治水
矿井防治水的16字原则: 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井下防治水措施可概括为6个字: 即查、测、探、放、截、堵等几个方面。
2020/11/10
11
四、井下防治水
(一)查
查,即查明水源和通道。主要查:
1、冲积层的组成及厚度,各分层的含水性及透水性。 2、裂隙和断层的位置、错动距离、延伸长度、破碎带范围、
(一)地表水害
由地表河流、湖泊、水库等地表水体,通过连通 矿井井巷的岩石裂缝、断层裂隙、岩溶孔洞、塌陷区 裂隙、老窖、井巷等通道进入矿井,造成矿井充水, 而且影响矿井生产和安全。
2020/11/10
7
二、矿井水灾事故类型划分
(二)含水层水水害 根据更具体的水源或与煤相关位置,分为:
1. 冲积层水水害 2. 煤层顶、底板水水害 3. 断层水水害 4. 老空积水 5. 岩溶水水害 6. 封闭不良的钻孔水水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m 厚煤层综采一次采全高采煤方法已投 入使用。
神华神东哈拉沟煤矿煤层厚度2米,原设计 工作面长325米,加长到450米,高出(煤矿设 计手册)一般不大于240米的指导意见。
绿色开采技术、保水开采、充填开采、煤 炭地下气化、煤层气与煤共采技术等工业性试 验已成功。
1.3.我国煤矿安全现状
根据我国煤矿近10年死亡人数来看, 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平均每次事故死亡7.06人,仅次于瓦斯和顶板 事故,位居第三。
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的近30年里,据不完 全统计,我国有250对矿井被水淹没,死亡 9000多人,经济损失350多亿元。
煤矿在生产建设过程中经常受到水的威胁。 突水事故与顶板、瓦斯等事故相比,发生率不 算高,但俗话说 “火烧一线,水漫一片”。突水 事故一旦发生,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比顶板 等事故要大得多,危害严重得多。
据统计,1949~1995年在我国煤矿一次死亡3 人以上的较大事故中,以死亡人数计算,水害事故 占15.72%;
(3)煤炭科技创新体系形成
目前有8家大型煤炭企业建立了国家级的技术研究 中心,取得了一批令国内外瞩目的科技成果,获得国外 发明专利6项。
如兖矿集团“长壁采煤法综放工艺”等先进采煤技 术,获得2项南非发明专利和1项澳大利亚发明专利。
神华集团煤制油关键技术项目取得重大进展,所涉及 的工艺技术问题和重大技术方案均已得到解决和落实, 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神华煤制油直接液化工 艺”。
1999年,全国有17处大中型煤矿,发生了 1377次冲击地压,最大强度达到里氏4级。
大中型煤矿中,水文地质条件属于复杂或极 复杂类型的煤矿占25%左右。
在大中型煤矿中,有自然发火危险程度严重 或较严重的煤矿占70%左右。
因此,与中等发达国家煤矿相比较,在安全上我
国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1)死亡人数 中国占世界煤炭总产量的40%,但死亡人数则占
1.3.1.2011年煤矿安全实现“四个首次”
(1)死亡人数首次降至2000人以下 在煤炭产量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全国煤矿发生事
故1201起,死亡1973人。 (2)百万吨死亡率首次降至0.564 百万吨死亡率由1949年的22.54下降到下降至
0.564 。 (3)发生特别重大事故首次减少到 1起。 (4)发生特别重大事故周期首次延长至390天。创
(1)死亡人数降至1500人以下
发生事故779起、死亡1384人,减少422起、589人。 死亡3~9人较大事故71起、死亡351人,减少14起、 61人。 死亡10~29人重大事故15起、死亡225人,减少5起、 82人。 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1起、死亡48人,同比起 数持平、多死亡5人。
(1) 产量快速增长
(2)煤矿数量逐年减少
全国煤矿由2003年的8万多处到2005年降到 2.48万处,2007年底降到1.6万处,2010年降 到1.12万处, 2012年降到1.0143万处。
目前,我国煤矿生产结构由过去的煤矿数量 多、规模小逐折转变为大煤矿、大集团、大基 地为主体。
其中: 120万t/a 以上的大型现代化矿井850处。 1000万t/a 以上井工矿井和露天矿井45 座; 5000万t/a 以上的企业达到18户; l亿t/a的煤炭企业达到7户。
全世界死亡人数的79%。 (2) 百万吨死亡率 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是世界上最高的,2012
年为0.374,而美国为0.03,波兰为0.09,南非为 0.073,俄罗斯为0.3以下。
中国煤矿平均百万吨死亡 率是美国的100多倍
国有重点煤矿平均百万吨死 亡率是美国的30多倍
(二)
我国煤矿水害情况
(2)百万吨死亡率0.374,同比减少0.19
1.3.3.与国外相比存在差距
虽然,我国煤矿近十年来事故发生的起数 和死亡的人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 煤矿安全 状况整体稳定,趋于好转。
但是,我国煤矿开采条件相对复杂,自然 灾害类型多,开采难度大,具备安全保障条 件的资源严重不足,适宜露天开采的资源所 占比例少,绝大多数煤炭资源需井工开采。
造了23年来的最好成绩。
1.3.2.2012年煤矿安全指标大幅下降
2012年,各级煤矿安全监察机构、煤矿安 全监管、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和煤矿企业等单位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安全生 产的决策部署,按照张德江副总理提出的“一 树立、三坚持、三强化”的要求,进一步深化 “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开展事故警示教育活 动,实现全年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为 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环 境。
特别是2011年、2012年在产量分别为 35.2亿吨、36.6亿吨持续增长的情况下, 而煤矿发生事故的次数和死亡的人数下 降的幅度更大。
8000
6995
7000
6434 6027 5938
6000
事故起数 死亡人数 百万吨死亡率
5000 4344 4000 30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143
3853
3306
4746
矿井水害及水害类 型、充水通道
(一)
我国煤矿生产 安全形势
1.1. 我国煤炭资源
我国含煤面积为55万km2,垂深2000m 以上估算煤炭资源总量55697亿t。
其中:已发现10176亿t; 已查证6769亿t。
按已查证储量6769亿t、年产量 36.6亿t推算,我国煤炭储量可开采约 180年。
1.2.我国煤炭生产现状
3786 2945
2421
3215
2631
2433
2000
1954 1616 1403
1000 0
5 4.17 3.1 2.81 2.04 1.49 1.18 0.89 0.75
2002 年 2003 年 2004 年 2005 年 2006 年 2007 年 2008 年 2009 年 2010 年
客观因素
地质条件
开采深度
煤矿瓦斯 冲击地压 水文地质 自然发火
说
明
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属于复杂或极复杂的煤矿占 33.09%
大中型煤矿平均开采深度将达到550m左右, 开采深度达600m以上的煤矿比例将达到40.8%左右, 千米以上深井将达到39处。
国有重点煤矿存在煤与瓦斯突出的占19.27%, 高瓦斯矿井占2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