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国家精品课程
高职“企业会计实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企业会计实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企业会计实务”作为高职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会计专业学生专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高低,进而影响该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因此,建设“企业会计实务”国家精品课程是提高会计专业教学水平的需要,也是实现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文章依据教育部的要求,就高职院校“企业会计实务”国家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建设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企业会计实务国家精品课程建设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2003年教育部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是“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该项目计划用五年(2003~2007年)时间建设1500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利用现代化的教育信息技术手段将精品课程的相关内容上网并免费开放,以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提高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①。
建设“企业会计实务”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显得尤其重要,具有示范和推广辐射作用,并能够带动其他专业课程及专业建设群建设,以培养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会计专门人才。
一、课程定位及目标课程定位是精品课程建设的中心。
首先必须准确定位精品课程在会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本课程建设与相关课程改革的关系。
高职会计教育目标的定位主要取决于社会环境或会计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范围及其结构的判断与界定。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新形势下会计培养目标已扩展到整个职业生涯,主要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的会计知识、动手能力强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会计人才,强调复合知识的运用和实践,注重会计人员今后的自我生存、应变和发展,完成从“账房先生”到“创业人才”的转变②,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会计人才市场和会计职业资格。
高职高专《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对比分析

师进行精 品课程建设 的指导性意义不言而喻 ,同时 程建设 的针对性 ,有利于体现不 同类型教育的教育 也为评审和管理精 品课程提供了依据。 《 国家精 品课 程评 审指标 》概 述
一
规律和指导思想 ,促进各类型教育人才培养 的实现 。
二 、2 0 m2 0 0 3 0 6年 《 家 精 品 课 程 评 审 指 标 》 国
一
流教 学 方 法 、一 流 教 材 、一 流教 学 管 理 等 特 点 的 20 年 的 1 03 号文件 (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 《
示范性课程 。精 品课程建设是 高等学校教学 质量 与 质量与教 学改 革工 程精 品课 程建 设 工作 的通 知 》 )
教学 改 革工 程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其水 平 和质 量 是衡 ( 教高 Eo3 2 o ]1号) 下 发 ,这 充 分 说 明 了课 程 在 教 量 高等 学校 办学 水平 和教 学 质量 的重 要 标 志 。所 以 , 学质量提高中的突出地位 。白 20 年教育部启动精 03
2 0 年第 2 08 卷
V 12 2 0 o. .0 8
第3 期
北京劳 动保 障职业 学院学报
N . O3
( 6 期) J U N LO E I GV C TO A O L G FL B U N O I LS C r Y G nr N : 总 2 O R A FB U N O A I N LC L E EO A O RA D S C A E UR r eea O6
当强 调 特 色 化 、实 用 化 。事 实 上 ,大 部 分 一 线 教 师 段为 2 0 —20 年 , 《 07 0 8 指标 》对本科类 和高职高专
对精品课程 的理解还停 留在初浅层 面,对如何进行 类课程进行 区分 ,分别规定相应 的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审指标 ,评审
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

高职院校的精品课程建设一、引言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永恒的主题,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是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工作是长期的任务,要靠日积月累,并且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而与时俱进。
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搞“大跃进”,是做不好课程建设工作的。
我校十分重视课程建设工作,学校内部重点课程建设工作开展较早,现有国家精品课程9门,其中,本人主持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2004年被评为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在我校属于电信学院院级平台课,涉及的教学面比较广,多年来一直属于重点建设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课程建设依据从培养目标决定教学内容,从学生现状研究教学方法。
在教学指导性文件建设方面,遵循的原则是不同教师上课应该达到相同的目标,并为此制定明确的教学能力模块,全部统一教学文件。
课程教学网站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实训)指导、学生自测试、师生互动、参考文献目录、双语教学资料等均在网上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常有来自全国各地如宁波、广州、广西、湖南等兄弟院校老师通过电话或到校咨询课程建设情况,课程组主讲教师曾在广东省教育厅主持的专题会议上作精品课程建设经验介绍,反响热烈。
课程建设工作在不同类型的学校侧重点不同,难点也不一样。
研究型大学,更注重学科体系以及教学内容的先进性、科学性,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等,精品课程示范性、适用性更强,相同类型的学校甚至采用“拿来主义”,完全照搬照用。
而高职类学校,更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针对性,培养的学生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具有地域性,精品课程虽然具有示范性,但适用性相对较弱,相同类型的学校不能完全“拿来主义”,需要哲学意义上的“扬弃”。
下面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就高职院校如何开展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谈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
二、精品课程建设“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是教育部制订的《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品课程建设是“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家级精品课程名单(高职类)

自动化
电力电子技术
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张莹
38
制造类
自动化
楼宇自动化技术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姚卫丰
39
制造类
自动化
气液动技术
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
吴卫荣
40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
模拟电子技术
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舒云星
41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
数字化医疗仪器
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
乐建威
42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
四川
数控机床与操作
熊熙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
审讯学
陈真
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
理论力学
江晓仑
西南交通大学
贵州
公文写作
喻莉娟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
陕西
高等数学
王金金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
张水平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现代通信系统原理
张会生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
计算机应
机械设计基础
建筑材料
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宋岩丽
22
土建类
土建施工
建筑结构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胡兴福
23
土建类
土建施工
隧道工程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滕文彦
24
水利
水利工程与管理
水电站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
郭雪莽
25
制造类
机械设计制造
CAD/CAM软件应用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郑一平
26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

认定要求
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的课程,自认定结果公布始,应面向职业院校和社会学习者开放, 并提供教学服务不少于5年。“双高计划”建设院校要结合相关项目经费为课程团队提供支持。
监督管理
教育部将通过使用评价、定期检查等方式,对用、教学效果等进行跟踪监督和管理。对于未能达到持续更新和运行要求的课程,将取消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 程(高职)资格。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
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01 课程建设
03 监督管理
目录
02 认定要求 04 发展概况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是指高职类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属于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课程建设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的建设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适应“互联网+职业教育”新要求,特别 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和扩招后高职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并创新发展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 学模式,也是今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
发展概况
2020年11月25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20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认定结果的通 知》(教职成厅函〔2020〕18号),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经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申报推荐 和专家遴选等程序,决定认定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工业机器人实操与应用技巧”等99门课程为2020年国家精 品在线开放课程(高职)。
谢谢观看
对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思考

对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思考[摘要]高职类国家级精品课程经历了近十年的建设和发展,进入转型升级为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关键阶段。
资源共享与职教特色是两个着力点,应通过检视与扬弃、转型与升级、创新与辐射几个必要环节来落实高职类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精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转型升级近年来,高职教育逐步进入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阶段,课程改革成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抓手。
在这样的形势下,《教育部关于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以下简称《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的通知》(教高厅[2012]2号)(以下简称《办法》)等政策文件的出台,将高职类精品课程建设推入崭新的转型升级与发展阶段。
高职类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升级本身就是一个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的过程,需要以实践获得的理论来推动课程发展,以研究的成果丰富课程内涵。
因此,从高职院校的视角来分析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向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转型升级是十分必要的。
一、明晰转型升级的背景(一)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回顾根据评审指标的改革与发展,高职类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3~2006年。
高职类国家级精品课程与普通本科精品课程共用一套评审指标体系,虽另附“精品课程评审指标说明(高职高专课程适用)”,但高职类精品课程评审的针对性、公平性和导向性不强,忽略了高职与普通本科教育的分类定位。
在这一阶段,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占全部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比例仅为16%左右。
第二阶段是2007~2010年。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中明确“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类型”后,充分考虑高职教育培养目标和教学特点的高职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制定并实施。
与第一阶段相比,高职类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变化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上强调“必需够用为度”、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二是在教学效果上增设“学生实践活动评价”的相关指标;三是强调实践条件和环节,2007年的评审指标体系中,实践教学由二级指标上升为一级指标,2008年修改为对实践条件的评价,体现高职教育侧重专业领域课程和含有实践环节课程的建设,提倡职业性的改革方向,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工学结合的特色。
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指南(本科、高职)#

国家精品课程一、申报条件1.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本科课程要求<1)课程原则上要求是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或量大面广的专业课;且在本校连续开设了3年以上。
<2)课程负责人为本校专职教师,具有教授职称,且近3年主讲此门课程不少于2轮。
课程负责人只能是1名,已经是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的不能再申报同类课程。
<3)课程内容应充分体现“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的要求<附件3)。
<4)课程网站至少提供有该课程的教案大纲、授课教案、习题、实践<实验、实训、实习)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材料,以及至少3位主讲教师<包括课程负责人在内)每人不少于45分钟的现场教案录像<鼓励将课件或全程授课录像上网参评),且必须按照“国家精品课程教案录像上网技术标准”制作,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教案。
2.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条件详见《2018年度高职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附件4);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详见《2018年度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申报要求》<附件12)。
3.课程申报负责人要承诺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引用的课程资源要注明来源,上网内容不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
4. 国家精品课程视为职务作品。
凡申请国家精品课程评审的高等学校和主讲教师将被视为同意该课程在享受“国家精品课程”荣誉称号期间,将其上网内容的非商业性使用权自然授予全国各高等学校。
5.课程申报高校要为申报课程提供建设经费,申报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后,要保证课程网站畅通,免费开放课程资源,并不断更新上网内容。
6. 我司将对国家精品课程进行复核,根据复核情况决定是否保留或取消其国家精品课程称号。
对于2003至2018年的国家精品课程,我司将按年度单独进行复核<复核办法另行通知)。
二、申报限额今年计划评审产生690门国家精品课程,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和高职课程630门,网络教育课程60门。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教案指导委员会<简称“教指委”,含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的推荐限额见《201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推荐限额分配表<本科)》<附件1)与《2018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推荐限额分配表<高职)》<附件5),超额推荐不予受理。
高职教育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与探讨

课 程 建 设 的 “ 挥 棒 ” 引 领着 高 职 院 校 的课 程 改 指 ,
革 与 建 设 . 着 国家 示 范 性 高 等 职 业 院校 建 启 动 了 “ 等 学 校 教 学 质 量 高
第1 卷 第2 0 期
21 0 0年 6 月
徐 州 建 筑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XUZ HOU NS TUTE OF ARC TE I TI HI CTURAL TE CHNOL OGY
Vo . 0 № . 11 2
Jn 21 u. 0 0
J a g Xi n I
(Xu h nsiu e o c t c ur lTe hn og Xuz u, i z ou I tt t f Ar hie t a c ol y, ho Jang u 2 1 Chi s 21 6, 1 na)
Ab t a t B h n f 0 9 t e e a e2 9 1 n t n l i h q a iy c u s s , 8 4 o ih a ei sr c : y t e e d o 0 , h r r 4 a i a g — u l o r e 2 o h t 1 f wh c r n
An l ss a d S u y o h e e tS t a in fNa in l a y i n t d ft e Pr s n iu to s o to a
Hi - u lyC uss o s ut ni g e oain d ct n g Q ai o re n t ci Hi rV ct a E uai h t C r o n h ol o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更加注重课程建设与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改革方 向的一致性;更加注重申报课程在所在专业课 程体系中的位置和作用;更加注重课程的完整 性和相关课程的示范带动作用;更加注重课程 建设中校企的合作及企业技术人员的参与程度; 更加重视申报材料课程的学生接受、认可的程 度;更加提倡先进教育教学手段和品课程建设的几点变化
(1)指标体系调整
——增加“课程设置”、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内涵
(2)强调企业参与,共同开发课程 (3)强调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总体设计
——“课堂实录”调整为课程整体设计介绍录像(40分 钟)和课程教学录像(15分钟)
(4)课程数量增加
——申报数300-380、评审数200-240
高职院校国家精品课程 申报与评审
汇报、历年精品课程评审 二、课程的选择与申报 三、精品课程内涵把握
一、 历年评审情况
2003年以来精品课程建设总体情况 “十一五”1000门精品课程评审情况 2007年推行工学结合精品课程评审情况 2008年精品课程评审情况申报
教育部课程建设工作目标 精品课程评审工作简介 精品课程设工作目标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 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主要工作目标 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 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 启动1000门工学结合的精品课程建设 建设好3000种左右国家规划教材 与行来精品课程总体情况
时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合计
全国高职高专入选门数 24 51 61精品评审总体情况
时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合计
全国高职高专入选门数 106 172 200 478
31个省 46个教指委
(210) (120)
校长联席会
(50)
合计
387(统计结果及分布情况
分年分省统计(附件1) 各省精品课程及排序(附件2) 分专业配额与结果统计(附件3) 2007年申报与入选情况
(省附件4) (教指委附件5的专业大类:
公共事业类23门(30);
法律类14门(20);
水利类11门(16);
艺术设计传媒类36门(55);
环保气象与安全10门(16);
土建类47门(77);
文化教育类28门(50);
公共基础类11门(20);
资源开发与测绘16门(28)专用15制造类精品课程建设情况:
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体系(2007)
共有6项“一级指标”和15项“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 教学内容(25分)-2个二级指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25分)-4个二级指标 教学队伍(15分)-3个二级指标 实践教学(20分) -2个二级指标 教学效果(15分) -4个二级指标 以上综合评分100分占80%; 特色(80分)及政策支持(20分),占20%。 二级指标及主课程指标体系简介
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指标体系(2008)
共有6项“一级指标”和15项“二级指标”。 一级指标:
课程设置(10分)-2个二级指标 教学内容(25分)-3个二级指标 教学方法与手段(25分)-4个二级指标 教学队伍(20分)-2个二级指标 实践条件(10分) -2个二级指标 教学效果(10分) -4个二级指标 以上综合评分100分占90%; 特色(50分)及政策支持(50分),占10%。 二级指标及主要观测点、评估标准和分值见附件。
(5)申报途径增加
——省210、教指委120、校长联席会50
(6)明晰课程评审依据
——课程申型的选择
申报条件对课程类型的要求(条件比较) 分专业指标配额与课程类型(条件文件) 指标配额空间较大的专业大类 制造类精品课 Nhomakorabea指标配额情况
机电教指委精品课程申报简介
制造类共4小类32个专业(580X) ,其中 机械设计制造类(12个专业),自动化类(9个 专业);机电设备类(5个专业);汽车类(6 个专业)
目前,制造类32个专业,已评出国家精品课 程共100门;其中“十一五”共安排国家精品课 程89门(基本配额), “十一五”期间已评年申报指标与评审结果
途径 31个省 45个教指委
合计
申报数(计划数) 205(201) 104(99)
309(300)
评选门数 105(51%) 67(申报指标与评审结果
(公示通知 名单 汇总)
途径
“16号文”的要点及关键 词
1.明确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 ; 2.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产学合作; 3.育人为本,强化职业道德 ; 4.专业改革与建设:以区域服务为重(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 5.以工学结合为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改革的切入点; 6.课程改革的核心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以程申报简介:
教育部对教指委课程申报管理(文件); 机电教指委08精品课程申报通知(通知); 机电教指涵的把握
国家精品课程指标体系简介 国家精品课课程指标体系简介
实训程评审工作简介
评审标准--教高司函[2008]82号文 推荐比例--1: 1.5 (计划数:推荐数) 评审程序--推荐、网评、会议评审 专程申报工作简介
精品课程申报指南(指南文件) 精品课程申报条件(条件文件) 08年精品课程建设的几点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