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毕业论文

合集下载

农学专业毕业论文

农学专业毕业论文

农学专业毕业论文引言农学是指研究农业科学的学科,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产品质量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农学专业的毕业论文是学生在完成学业之前的重要成果,旨在总结并展示他们在农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能力。

本文将探讨农学专业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和步骤,以及提供一些写作建议和技巧。

步骤选择合适的研究题目选择一个合适的研究题目是写毕业论文的重要第一步。

题目应该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有足够的研究价值。

学生可以与导师或教授进行讨论,以确定一个合适的研究方向和题目。

文献综述在开展研究之前,学生应该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了解当前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和研究问题。

文献综述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已有研究的研究方法和结果,为他们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实施研究和数据收集根据研究题目和目标,学生应该设计和实施相应的研究。

这可能涉及到实地调查、实验室测试、统计分析等。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农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应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论文结构农学专业毕业论文一般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引言:介绍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2.文献综述:总结和评述当前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包括已有研究的方法、结果和不足之处。

3.研究方法:详细描述研究的实施步骤和数据收集方法。

4.结果和讨论:展示和分析研究结果,并与文献综述进行比较和讨论。

5.结论:总结研究结果、提出研究的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写作建议和技巧•清晰简洁:写作时要注意语言的清晰和简洁,避免使用冗长和复杂的句子。

使用简单易懂的词汇和术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研究结果。

•逻辑结构:论文应该有清晰的逻辑结构,每个部分应该有明确的主题和段落。

使用标题和小标题来细分论文的各个部分,帮助读者理解论文的结构和内容。

•引用规范:在论文中引用他人的研究成果时,要遵循引用规范,包括使用正确的引用格式和标注。

避免抄袭他人的研究成果,保持学术诚信。

•反复修改:写作是一个反复修改和完善的过程。

学生应该多次审阅和修改自己的论文,确保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2023最新-农学毕业论文精选4篇

2023最新-农学毕业论文精选4篇

农学毕业论文精选4篇壶知道为您带来了4篇《农学毕业论文》,希望能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农学毕业论文篇一本报讯(记者汪玲)记者昨日获悉,四川农业大学日前启动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与四川大学不同,川农大加强了本科毕业生的论文程序,对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和研究生一致。

这个要求引发了不少大学生的争议,认为此举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四川农业大学日前下发文件,对目前尚在大三的学生的论文工作进行了提前部署。

据悉,从2007届毕业生开始,该校将加大毕业生论文的管理力度,通过增加环节、保证师资等措施,强调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

按照要求,2011年将离校的2007届学生,毕业论文必须经过“撰写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答辩”、“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毕业论文(设计)答辩”等四个大环节。

和原来的毕业生论文程序相比,增加了答辩环节。

开题答辩要求每组必须有4位老师在场,组长由教授或副教授担任。

学生答辩时间不少于15分钟。

“本科生毕业论文被质疑,并不是论文本身的错,而是管理环节的问题。

”川农大副校长杨文钰表示,要保证毕业生毕业论文质量、防止抄袭,可以通过论文开题和写作过程中增加管理环节来实现。

此举在学生中引起了争议,不少人担心这样严格的程序会增加负担,“又要实习、又要写论文,还要找工作,哪来的时间呢?”对此,该校要求2007届学生从第5学期第13周(2009年11月23~29日)就开始开题的相关准备工作,第6学期第3周前完成开题报告撰写。

第7学期第11~18周(2010年11、12月)开始论文答辩,每个学生报告和答辩时间不少于15分钟。

杨文钰表示,由于在时间上进行了调整,因此,即使增加了环节,毕业论文也不会增加毕业生的负担。

他认为,社会不用把毕业论文看得过于神圣。

农学毕业论文篇二【关键词】农学专业;创新模式;实践教学一、现代农学专业的发展趋势与农学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培养具有现代社会高水平农业技能和综合创新能力的人才即是社会和时代的现实需求。

农学毕业论文

农学毕业论文

摘要关键词:农学毕业论文;写作方法;研究内容;实际应用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农学作为一门研究农业科学技术的学科,培养了大量农业科技人才。

毕业论文是农学专业学生展示自身学术成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其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1.2 研究目的第二章农学毕业论文的写作方法2.1 选题(1)结合自身兴趣和专业特长;(2)关注农业发展热点和前沿问题;(3)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实际意义。

2.2 文献综述(1)研究背景和意义;(2)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3)研究成果和结论。

2.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文献研究等。

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2.4 数据分析(1)数据真实可靠;(2)分析方法科学合理;(3)结论客观准确。

2.5 论文格式第三章农学毕业论文的研究内容3.1 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技术是农学毕业论文的重要研究内容,包括作物栽培、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农业机械等。

3.2 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农业资源利用与保护是农学毕业论文的另一个重要研究内容,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

3.3 农业经济与管理农业经济与管理是农学毕业论文的又一研究内容,包括农业政策、农业市场、农业企业等。

第四章农学毕业论文的实际应用4.1 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农学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农业科技进步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4.2 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农学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4.3 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农学毕业论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提高农业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5.1 结论5.2 展望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学毕业论文的研究领域将不断拓展,研究方法将更加多样化,研究成果将更加丰富。

未来,农学毕业论文应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我国农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此处留空,待后续补充]摘要关键词:农学毕业论文;写作方法;研究内容;实际应用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农学本科毕业论文六篇

农学本科毕业论文六篇

农学本科毕业论文六篇农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1农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试验讨论与写作是重要的必修实践课程,是高校培育人才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四年的学习进行一次系统的实践应用、总结和检阅,学分较多,持续的时间较长。

毕业实习也是高校生从事科学讨论的最初尝试,对培育同学的实践力量、独立从事科研的力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力量有特别重要的作用,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是衡量高校教学水平的关键因素,也是评价本科毕业生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的重要标尺。

一、农学类本科生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重要性1.毕业论文讨论是对所学学问的综合测试训练,是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力量的锤炼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不高是当前高校生普遍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高校生经过几年的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专业学问的系统学习,具有了良好的理论学问,也有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但是这些理论学问与实际工作有肯定的差距,未能得到实际工作的训练,缺乏解决问题的胆略和阅历,找不到将基础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切入点。

面对实际问题,感觉很茫然,无从下手。

高校生毕业实习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好平台和必经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老师教导、自己调研与思考,制定出可行的方案。

毕业实习包括多个环节,有开题报告、任务方案书、试验的设计与试验操作、试验结果分析、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

这些内容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成的系统,是对同学的学习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检验和训练,对培育同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力量有重要作用。

2.毕业论文试验与论文写作可培育同学的严谨治学态度与作风科研试验需要系统严谨的设计,试验过程中也会消失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与偏差,这都需要同学以严谨的科研态度对待,不得有半点马虎,这对培育同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做事风格有重要作用。

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千锤百炼,多一次修改就多一次熟悉,多一次修改就前进一步。

修改培育同学严格地仔细思索,反复推敲,使论文进一步趋于成熟和完善。

农学专业论文15篇(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农学专业论文15篇(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农学专业论文15篇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论文农学专业论文摘要:虽然农学确实存在自身的缺陷,比如工作环境恶劣和工作待遇较差等,但是学生应该正视自己的专业,农学也是对国家的发展建设有着重大作用的。

学校通过意识到人才培养中的问题,运用各种方法来努力提高教学质量,面向社会需求,来培养出更有针对性的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农学专业农学论文农学农学专业论文:农学专业人才培养论文1农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措施1.1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推行“2+1+1”的新型培养模式,前两年用来学习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第三年学习专业技能,最后一年进行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以及农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实训。

同时,地方院校可以针对当地的农业主导产品来进行针对性的培养,比如承德可以围绕食用菌业和蔬菜业等培养出具有特色的专业人才。

1.2加强思想教育学生如果对自己的专业没有兴趣,那么自然也不会有动力学习,所以学校要致力于学生的专业思想方面的建设。

但是,很长时间里农学专业都没能完全解决专业思想问题,究其原因是专业思想教育方面形式过于单一,用时没有实质性的材料来证明。

所以想要改变这一现状,仅仅依靠各种讲话是不够的,可以请一些从农学专业毕业后在工作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的专家,或者实业家来学校开讲座,将自己的创业经历等分享给学生们。

并且可以组织学生去那些生产经营状况较好的农业企业等进行参观学习,让学生看到农学专业的前景所在,从而立志于农业努力学习。

1.3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缺陷就是重理论而轻实践,不管是课程设置还是资金投入方面都不重视实践教学,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通常基础理论掌握较好,但是欠缺动手能力,生产实践中的动手能力甚至不如中专生。

所以想要改变这种情况,就要加强实践性教学,一方面对于实验室和其他实践基地多投入资金和精力,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另一方面规范实践能力的考核,严格执行实践教学考核制度,那些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要补考或者重修。

农学硕士毕业论文

农学硕士毕业论文

农学硕士毕业论文一、概览本农学硕士毕业论文旨在深入探讨农业领域的某一特定问题或技术,以期对农业科技进步及其实践应用做出贡献。

本研究聚焦于农业科学的关键领域,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所选课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本论文不仅是对特定农业领域知识的总结,更是对研究过程中独立思考和创新性研究的展示。

本文概述了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面临的挑战日益严峻,本研究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通过对当前农业领域的研究热点和前沿动态进行深入分析,本文明确了研究问题和目标,旨在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推动农业科技进步。

研究方法上,本文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的策略。

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研究结合了实证研究、数据分析以及实验设计等方法,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本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以期产生实际效益。

在研究内容上,本文首先对研究领域的现状进行概述,然后详细介绍研究设计、实验过程以及数据分析方法。

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剖析,并得出结论。

本文还讨论了研究的局限性以及未来研究方向,为后续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本农学硕士毕业论文是对作者在农业领域知识和能力的全面展示。

通过对特定问题的深入研究,本文旨在为农业科技进步和实践应用提供有益参考,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农业科技的持续进步与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生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在此背景下,深入研究农学相关课题,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探讨(此处具体论文的研究主题)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与影响,以期为未来农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在此背景下,本论文的研究工作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研究背景涵盖了当前农业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资源短缺、环境压力增大、农产品质量需求提升等。

在此背景下,寻求更加高效、环保、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农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农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

农学毕业论文(精选多篇)第一篇:1农学、理学类专业毕业论格式规农学、理学类专业毕业论格式规一、规要求1.正中论题目使用黑体三号字,正使用宋体小四号字,一级标题段前段后为0.5行,正段前段后为0,字符间距为标准。

2.论字数不少于8000字。

3.论中的表格采用三线表,必要时可以加辅助线;表头放在表格的上方,黑体五号字,居中;表格内容为宋体五号,左对齐,单倍行距;表格下方的注释内容为黑体小五号字,左对齐,单倍行距,段前零行距,段后0.5倍行距。

4.论中的图,图题放在图的下方,不加外框。

6.参考献不少于10篇,采用顺序编码制,中参考献[数字]上标。

7.中英摘单独成页。

摘要为全浓缩,语言简练且概括。

英摘要,须在意思上与中摘要符合,在语法上与英一致;但凡通过络有道翻译、百度翻译充数的,直接ko。

8.为保证打印效果,全字体的颜色统一设置成黑色。

均用a4纸单面打印〔特殊要求除外〕。

二、格式1.格式〔顶头空2行〕〔4号黑体,居中〕中摘要〔小4号宋体〕…………………………………………………………1abtract………………………………………………………………………………1引言〔或绪论〕………………………………………………………………………11□材料与方法………………………………………………………………………y1.1□材料……………………………………………………………………………y1.2□方法……………………………………………………………………………y1.2.1□某某某某某…………………………………………………………………y1.2.2□某某某某某…………………………………………………………………y1.2.3□某某某某某…………………………………………………………………y2□某某………………………………………………………………………………y2.1□某某某某某……………………………………………………………………y2.2□某某某某某……………………………………………………………………y2.3□某某某某某……………………………………………………………………y3□某某某……………………………………………………………………………y……………………………………………………………〔略〕致谢……………………………………………………………………………………y参考献………………………………………………………………………………y 附录a某某某某〔必要时〕………………………………………………………y附录b某某某某〔必要时〕………………………………………………………y图1某某某某〔必要时〕…………………………………………………………y图2某某某某〔必要时〕…………………………………………………………y表1某某某某〔必要时〕……………………………………………………………y表2某某某某〔必要时〕……………………………………………………………y注:1.目次中的内容一般列出三级标题即可;2.某、y表示具体的阿拉伯数字;3.中的□,表示一个空格。

本科农学毕业论文范文(共10篇)

本科农学毕业论文范文(共10篇)

本科农学毕业论文范文(共10篇)本科农学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对劳动力的短缺会存在一些误区,第一种看法是认为农村劳动力仍旧是过剩的,其次种看法是认为农业劳动力短缺是好事,为机械化、规模经营制造了条件。

第三种看法是认为农业劳动力短缺为现代化和工商资本下乡承包土地制造了条件[3]。

对于第一种看法在我们所调查的村,几乎不存在可以转移的劳动力了。

留在村里的都是老年人和一些体弱多病的人或者是由于种种缘由而不能离开的人。

由于在农村,有的农夫不仅仅种地,由于种地是有季节性的,不再农忙季节,一般农夫都要到城镇去打工,所以让人们对农村劳动力统计造成错误的调查。

其次种看法在某种意义上好像有肯定的道理。

主要的缘由是机械化还是需要很高的条件的,比如需要平原地区,在我所调查的这种山区那确定是用不上的,还有对于这个规模经营同样需要许多的年轻人,而且需要素养更高的有文化的新型农夫,再说也不是全部的农产品都能用机械化来种。

像蔬菜、水果等。

第三种看法,首先,这种看法误会了现代农业,把现代农业等同于工商资本下乡承包土地,这就是很多地方政府感爱好并极力主见的。

由于对于一个工商资本家来说,怎样获得最大利益才是他们的目的,然而,一旦他们承包了大片的土地过后,他们就会不按季节,不按种植的粮食为主体,而是会想尽一切方法让自己获得最大利益,最终导致农业的生产化严峻单一,比如他们认为种稻谷获利没有种大棚蔬菜获利大,就大规模的种植蔬菜后导致粮食短缺。

本科农学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从朱启臻编写的《农夫为什么要离开土地》书中,“风调雨顺是很多人祈盼的年景,对于农夫来说,秋天收获的不单单只是粮食果实,还有一年辛苦后的幸福,同时也攒下了美妙的将来生活。

然而春种到了,未必就会秋收,农夫可以打算自己地里种什么种子,却无法打算秋天是否会收获种子结出的果实。

由于大自然随时会用它的残酷将农夫辛勤的劳作顷刻化为乌有。

没有了收获就没有了收入,没有了收入就没有了盼望。

”[1] 我们深刻地领悟到做农夫的辛苦和无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学院大专生毕业论文农林职业技术学院题目:不同玉米品种的根系活力与产量性状关系学生:马先互专业:园林学号:502016年4月目录中文摘要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21.文献综述22. 试验材料和方法32.1试验材料32.2 试验方法32.3 试验地玉米品种种植安排43 结果与分析43.1 不同玉米品种苗期植株性状的分析43.2 不同玉米品种根系活力的测定54小结与讨论84.1小结84.1.1不同玉米品种的根系活力与产量之间成正相关的关系84.1.2不同玉米品种苗期地下部根系性状与产量有一定的关系84.1.3不同玉米品种苗期地上植株性状与产量亦有一定的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9 4.2 讨论9参考文献9不同玉米品种的根系活力与产量性状关系的初步研究园林专业学生马先互摘要通过甲烯蓝吸附测定法研究不同玉米品种根系活力与产量性状之间的关系。

并分析了不同玉米品种在种子发芽率、千粒重和幼苗时期的苗高、茎粗、根条数、苗鲜重、根鲜重、根系活力等苗期幼苗性状以及收获时期的产量性状和株高、穗位高度、单株绿叶数等植株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玉米的根系活力与产量关系成正相关;玉米的根条数、主根长度、根鲜重、根体积等性状与产量有一定的关系。

关键词:玉米品种;根系活力;产量关系。

1.文献综述玉米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饲兼用和高产作物之一,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玉米产量的主要手段,玉米又是世界上杂种优势利用面积最大的作物。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量研究玉米的杂种优势,主要集中在籽粒性状、生理生化研究和品质性状等地上部植株性状的研究上。

根系是植物生命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的器官,它与植物的生长和产量的形成有密切的关系,近些年来,国际上已将根系研究作为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生产力的一个极具潜力的基础性科研课题,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进展,但由于根系生长的特殊性和限于根系生理研究的技术手段,有关根系活性的资料则不多。

根系是作物的主要吸收器官,根系活力是反映植株吸收功能的综合指标,是衡量根系主动吸收能力大小的重要指标之一,玉米根系对水分、养分的吸收与其地上部生理过程密切相关,但关于玉米根系活力与不同品种的产量关系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有关玉米根系活力的研究较少,把玉米根系活力变化及根系活力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系统的研究更少。

为此,我们对玉米的根系活力变化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以期为玉米高产高效栽培及玉米生理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研究方法:采用甲烯蓝法测定不同品种玉米的根系活力,田间种植比较玉米不同品种的产量性状。

2.试验材料和方法2.1试验材料选用当前地区生产上大面积种植的玉米品种10个,分别是玉10号、鲁单981,登海3号,登海11号,单958,玉9号,浚单20,武科2号,邢抗2号和先玉128。

试验设备:培养皿若干,穴盘若干,智能光照培养箱,分光光度计,移液管,烧杯,比色管,实验用沙,电子天平。

药品材料: 0.0002mol\L(0.064g\L)甲烯蓝2.2 试验方法2.2.1玉米幼苗的培养(方法一:培养皿育苗)取10个玉米品种,每个品种筛选出大小一致的40粒种子做好标记以备用。

取40套培养皿并将其清洗干净,经计算每个培养皿装125g左右已消毒的沙子使其占培养基总质量的80%另加水31.25g左右,制成培养基,每个品种用4个培养基,每个培养基里放同一玉米品种的种子10粒,将写有玉米品种名称的标签贴在培养皿外沿边缘。

将制做好的培养基依次放入G2P--250B智能光照培养箱里,设定状态为:温度28摄氏度,灭菌。

每天定期浇水,观察。

观察并记载玉米品种的发芽势,隔五日观察并记载玉米品种的发芽率,制作植物根系活力标准曲线。

2.2.2 甲烯蓝标准曲线的制作原理根据沙比宁等的理论,植物对溶质的吸收具有表面吸附的特性,并假定被吸附物质在根系表面形成一层均匀的单分子层;当根系对溶质的吸附达到饱和后,根系的活跃部分能将吸附着的物质进一步转移到细胞中去,并继续产生吸附作用。

在测定根系活力时常用甲烯蓝作为吸附物质,其被吸附量可以根据吸附前后甲烯蓝浓度的改变算出,甲烯蓝浓度可用比色法测定。

已知1mg甲烯蓝形成单分子层时覆盖的面积为1.1m2,据此可算出根系的总吸收面积。

从吸附饱和后再吸附的甲烯蓝的量,可算出根系的活跃吸收表面积,作为根系吸收活力的指标。

2.2.3甲烯蓝标准曲线的制作将甲烯蓝溶液配成0、1、2、4、6、8、10ug\ml的系列溶液,于分光光度计660nm 处比色测OD值,以甲烯蓝溶液浓度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分别测10个玉米品种的苗高、叶数、茎粗、苗鲜重、根条数、主根长度、根线重、根体积以及玉米根系活力的测定即在分光光度计660nm处比色测的OD值。

做好记录以备分析。

2.2.4玉米幼苗的培养(方法二:穴盘育苗)每个穴盘长为10个小格,宽为5个小格,每个穴盘分为两部分,每个品种种25株,共用5个穴盘。

进行穴盘育苗,操作过程如下,将无土育苗基质倒入盆中约为盆体积的3\4左右,倒入水搅拌使其适度湿度在70%---80%左右,即手抓起一把基质可凝聚在一起但不会溢出水;将搅拌好的基质倒入穴盘中,以填平小格即好;筛选10个玉米品种种子各25粒,以粒大饱满为好;放置好一个品种后,用记号笔在带绳的小标签上写上玉米品种名称及标号,将小标签放于穴盘一侧以便于区分;依次放置各个品种;将处理好的穴盘放入实验室外空地上并浇适量水,并做好试验记录十天左右分别测不同玉米品种的苗高、叶数、茎粗、苗鲜重、根条数、主根长度、根鲜重、根体积以及玉米根系活力的测定即用分光光度计测660nm处的OD值。

做好记录以备分析。

2.3 试验地玉米品种种植安排2.3.1 玉米种植试验田为中产水平地块;不同玉米品种播种采用大田对比法,东西两边设置保护行(6行),保护行种植的玉米品种为单958,其他每品种种植8行,行距70cm,株距24cm,行长10m,小区面积56m2,重复3次,亩密度4000株左右。

玉米生育期间的管理同一般大田。

2.3.2 玉米产量与植株性状的测定在试验田测定玉米的株高、穗高、穗节数、绿叶数、穗位节、粒数和产量性状。

并将每个品种的每个重复收获的玉米果穗材料各30个带回实验室,做风干处理。

大约一个月将风干的不同玉米品种的果穗材料进行测量穗粒数、单穂重量和千粒重,以确定不同品种玉米的实际产量。

3 结果与分析3.1不同玉米品种苗期植株性状的分析3.1.1 玉米苗期植株性状的测定每个品种分为3组,每一组测量5株。

分别测定10个玉米品种的发芽势、发芽率、苗高、单株叶数、茎粗、幼苗鲜重、单株根条数、主根长度、根鲜重和根体积等植株性状,然后求得平均值,其数值如表1所示。

表1 玉米苗期植株性状的测定发芽势(%)发芽率(%)苗高(cm叶数(叶)茎粗(cm)苗鲜重(g)根条数(条)主根长度(cm)根鲜重(g/根)根体积(ml/根)浚单20 85 97.50 22.89 3 0.313 1.070 9.93 14.65 1.008 1.20玉9号80 97.50 22.00 3 0.327 1.010 9.8 14.45 0.976 1.00单958 80 95.00 22.71 3 0.307 0.871 9.60 15.23 0.973 0.90武科2号80 97.50 22.01 3 0.323 0.843 8.80 10.19 0.830 0.81玉10号80 92.50 20.03 3 0.287 0.827 8.40 10.37 0.877 0.80登海3号80 92.50 21.79 3 0.286 0.815 8.13 9.89 0.873 0.80登海11号80 92.50 19.35 3 0.240 0.830 7.67 9.51 0.797 0.77鲁单981 80 90.00 19.12 3 0.243 0.696 6.53 8.57 0.610 0.67邢抗2号75 88.50 19.71 3 0.247 0.644 7.00 8.50 0.607 0.62先玉128 55 77.50 19.37 3 0.234 0.604 6.53 7.35 0.587 0.65对表1中的玉米植株性状分析:比较不同玉米品种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可以看出,单958、玉9号、浚单20、武科2号等最高,其次是玉10号、登海3号、登海11号、鲁单981;发芽势和发芽率较低的为邢抗2号和先玉128;比较玉米苗期地上部幼苗性状即苗高、茎粗、苗鲜重分析得出浚单20、玉9号、单958、武科2号、玉10号、登海3号的地上部性状较好;较弱的是登海11号、鲁单981、邢抗2号、先玉128;比较不同玉米品种地下根部性状如根条数、主根长度、根鲜重和根体积可看出地下根部性状较好的是浚单20、玉9号、单958;较差的是鲁单981、邢抗2号、先玉128。

由上述分析可以总结,不同玉米品种在苗期(三叶期)整体性状最好的是浚单20、玉9号、单958,较差的是鲁单981、邢抗2号、先玉128;其余品种如武科2号、玉10号、登海3号、登海11号的苗期整体性状处于中间水平。

3.2 不同玉米品种根系活力的测定(甲烯蓝测定法)3.2.1标准曲线的绘制根据表2,以甲烯蓝浓度为横坐标,以OD值为纵坐标,绘制根系活力标准曲线表2甲烯蓝浓度和OD值甲烯蓝溶液浓度mg\ml 0.000 0.001 0.002 0.004 0.006 0.008 0.010OD值0.000 0.125 0.290 0.672 0.925 1.262 1.5383.2.2 根系活力的测定在测定根系活力时常用甲烯蓝作为吸附物质,其被吸附量可以根据吸附前后甲烯蓝浓度的改变算出,甲烯蓝浓度可用比色法测定已知1mg甲烯蓝形成单分子层时覆盖的面积为1.1m2,据此可算出根系的总吸收面积。

从吸附饱和后再吸附的甲烯蓝的量,可算出根系的活跃吸收表面积,作为根系吸收活力的指标。

记录如表3表3 不同玉米品种的活跃吸收面积和比表面积浚单20冀农3号单958武科2号西玉3号中科11先玉335锐步1号邢抗2号先玉128活跃吸收面积(%)65.7 63.5 65.7 55.0 49.7 49.5 49.0 35.3 35.0 34.3 比表面积(m2\cm-3)0.640 0.636 0.633 0.620 0.619 0.617 0.618 0.598 0.583 0.580从表3中可以看出浚单20,冀农3号,单958等3个品种的根系活力最高,而锐步1号,邢抗2号,先玉128的根系活力最差,其余品种在二者之间。

这与不同玉米品种苗期幼苗地下根部性状中的根条数、主根长度、根鲜重、根体积等性状的表现相一致。

3.2.3 不同玉米品种收获期产量性状,记录如表4表4玉米收获期产量性状的测定穗粒数(粒)千粒重(g)穗重量(g/穗)亩穗数(穗/亩)产量(Kg/亩)浚单20 521 293.2 152.8 4020 614.4 玉9号561 274.8 154.0 4013 618.6 单958 518 295.6 153.1 4000 612.3 武科2号498 303.2 151.0 4011 605.7玉10号500 278.8 139.4 4005 558.5登海3号515 275.6 141.9 4010 569.8登海11号489 268.7 131.4 4000 525.5鲁单981 494 252.6 124.8 3995 498.6邢抗2号503 239.7 120.7 4009 483.8先玉128 500 243.6 121.8 3989 485.8从表4中分析得出不同玉米品种的产量较高的是浚单20,玉9号,单958,武科2号;而鲁单981,邢抗2号,先玉128的产量相对较低,其余品种如武科2号,玉10号,登海3号,登海11号的产量在10个品种属于中间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