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固定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 ppt课件

(我们要做的是将这些可控因素做好!)
4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 ppt课件
保守治疗比手术治疗的死亡率明显增高。 原因:多为老年人
引起内科疾病←卧床→内科疾病加重
坠积性肺炎、褥疮、DVT/PE
因此,只要患者能够耐受手术,均应接受手术治疗!
5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 ppt课件
6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 ppt课件
27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 ppt课件
PFNA
28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 ppt课件
29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 ppt课件
30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 ppt课件
螺旋刀片位置:股骨头 颈中心偏下,禁忌 置于后上方
推荐最佳匹配(安全区): 中央-中央
前-下 中央-下
31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 ppt课件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 ppt课件
经临床观察,尖顶距较小值或螺钉位于股骨头中下和前下区域可降低螺
钉切移的危险。当TAD>19.9mm,即可造成切出, TAD>25mm,切出
率8%。
15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 ppt课件
骨质疏松会导致螺钉把持力降低,支持强度不 够。
16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 ppt课件
术后观
32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 ppt课件
尖顶距:
距离关节面软 骨下骨512mm
33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 ppt课件
34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 ppt课件
8-48h即可
35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 ppt课件
技巧一:利用尖顶距 技巧二: 注重外侧壁,NO侧壁,NO DHS 技巧三:不稳定,髓内钉 技巧四:股骨前弓 技巧五:大转子尖偏前内侧进针 技巧六:未复位不扩髓 技巧七:勿使用锤子击打髓内钉 技巧八:避免骨折块内翻成角。大粗隆尖端-股骨头中心 技巧九:轴向或旋转不稳选较长髓内钉并锁远端螺钉 技巧十:打钉时避免骨折端分离
包扎骨折与固定课件分享

•15
三、躯干包扎
• 1. 三角巾胸部包扎:适用于一侧胸部外伤。将三角巾的顶角放于伤侧一边的肩 上,使三角巾底边正中位于伤部下侧,将底边两端绕下胸部至背后打结,然后 将三角巾顶角的系带穿过三角底边与其固定打结。
•包扎骨折与固定(课件分享)
•16
•包扎骨折与固定(课件分享)
•17
三、躯干包扎 • 2. 三角巾背部包扎:适用于一侧背部外伤。方法与胸部包扎相似,只是前后相反。
•包扎骨折与固定(课件分享)
•58
•包扎骨折与固定(课件分享)
•59
•包扎骨折与固定(课件分享)
•60
•包扎骨折与固定(课件分享)
•61
四、脊柱骨折固定
• 1. 颈椎骨折固定:伤员仰卧,在头枕部垫一簿枕,使头颈部成正中位,头部不要前 屈或后仰,再在头的两侧各垫枕头或衣服卷,最后用一条带子通过伤员额部固定头部, 限制头部前后左右晃动。若有专业人员使用的颈托固定就既快又可靠。
• 1. 肱骨骨折固定:用二条三角巾和一块夹板先将伤肢固定,然后用一块燕尾式三角 巾中间悬吊前臂,使两底角上绕颈部后打结,最后用一条带状三角巾分别经胸背于健 侧腋下打结。
•包扎骨折与固定(课件分享)
•49
•包扎骨折与固定(课件分享)
•50
三、四肢骨折固定 • 2. 肘关节骨折固定:当肘关节弯曲时,用二条带状三角巾和一块夹板把关节固定。
•包扎骨折与固定(课件分享)
•62
•包扎骨折与固定(课件分享)
•63
四、脊柱骨折固定 2. 胸椎、腰椎骨折固定:使伤员平直仰卧在硬质木板或其它板上,在伤处垫 一簿枕,使脊柱稍向上突,然后用几条带子把伤员固定,使伤员不能左右转动。
•包扎骨折与固定(课件分享)
外支架结合克氏针固定PPT课件

周某,女性,73岁,车祸伤ICU •32
case3
•33
•34
•1
概述
• 定义: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 内的骨折 。该部位是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 界处,为解剖薄弱处,一旦遭受外力,容 易骨折。
•2
局部解剖
腕关节的稳定依靠关节囊、韧带 和周围的肌腱维 持,其中关节囊内 韧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固定下尺桡 关节的主要是三角纤维 软骨(TFCC),起自乙状切迹的远 侧缘 经过尺骨关节面的上面止于尺 骨茎突根部 ,形成周缘 厚、中央薄 的圆盘状结构,也称之为关节盘, 该韧带对 于维持下尺桡关节的稳定 及旋转功能具有重要的作 用 。
•23
注意事项
术前 常规拍患腕正侧位线片,有条件者行螺旋 CT三维重建,术前详细准确判断骨折和关 节面损伤情况,指导手术。
•24
注意事项
术中 ➢ 手术应在视下进行,支架恢复桡骨长度,而关节面的复
位和防止骨块再移位则需要结合克氏针内固定; ➢ 注意前臂桡背侧及掌骨两钉的位置; ➢ 早期将腕关节固定于轻度尺偏掌屈位,对保护尺倾角和掌
•8
治疗方法
• 常规拍正侧位X线片,对C型骨折者行CT检 查,以了解损伤程度和范围。
•9
治疗方法
• 仰卧位,采用臂丛神经麻醉。先行闭合手 法复位,纠正侧方移位、成角及明显畸 形。助手维持牵引下,将一治疗巾折叠, 垫在腕关节的尺侧,使腕关节尺偏稍掌屈 位。
•10
• 于第二掌骨的基底部做一小切口,分离软组织至骨面,在套筒保护下钻孔置入第1枚 螺钉,方向与手背成约45°角,与骨干垂直,深度10mm左右,穿透对侧皮质即可。 通过外固定器在远端置入第2枚掌骨螺钉,在骨折线以上30~40mm 处垂直桡骨干置 入2枚螺钉,注意勿损伤桡神经浅支。透视下检查螺钉位置合适,装好外固定器。
case3
•33
•34
•1
概述
• 定义: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距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 内的骨折 。该部位是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 界处,为解剖薄弱处,一旦遭受外力,容 易骨折。
•2
局部解剖
腕关节的稳定依靠关节囊、韧带 和周围的肌腱维 持,其中关节囊内 韧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 固定下尺桡 关节的主要是三角纤维 软骨(TFCC),起自乙状切迹的远 侧缘 经过尺骨关节面的上面止于尺 骨茎突根部 ,形成周缘 厚、中央薄 的圆盘状结构,也称之为关节盘, 该韧带对 于维持下尺桡关节的稳定 及旋转功能具有重要的作 用 。
•23
注意事项
术前 常规拍患腕正侧位线片,有条件者行螺旋 CT三维重建,术前详细准确判断骨折和关 节面损伤情况,指导手术。
•24
注意事项
术中 ➢ 手术应在视下进行,支架恢复桡骨长度,而关节面的复
位和防止骨块再移位则需要结合克氏针内固定; ➢ 注意前臂桡背侧及掌骨两钉的位置; ➢ 早期将腕关节固定于轻度尺偏掌屈位,对保护尺倾角和掌
•8
治疗方法
• 常规拍正侧位X线片,对C型骨折者行CT检 查,以了解损伤程度和范围。
•9
治疗方法
• 仰卧位,采用臂丛神经麻醉。先行闭合手 法复位,纠正侧方移位、成角及明显畸 形。助手维持牵引下,将一治疗巾折叠, 垫在腕关节的尺侧,使腕关节尺偏稍掌屈 位。
•10
• 于第二掌骨的基底部做一小切口,分离软组织至骨面,在套筒保护下钻孔置入第1枚 螺钉,方向与手背成约45°角,与骨干垂直,深度10mm左右,穿透对侧皮质即可。 通过外固定器在远端置入第2枚掌骨螺钉,在骨折线以上30~40mm 处垂直桡骨干置 入2枚螺钉,注意勿损伤桡神经浅支。透视下检查螺钉位置合适,装好外固定器。
骨折的内固定ppt课件

骨折的分类
(一)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 分 1.闭合骨折 骨折处皮肤或粘膜未 破裂,骨折断端不与外界相通者。 2.开放骨折 有皮肤或粘膜破裂, 骨折处与外界相通者。
(二)根据骨折的损伤程度分 1.单纯骨折 无并发神经、重要血管、肌 腱或脏器损伤者。 2.复杂骨折 并发神经、重要血管、肌腱 或脏器损伤者。 3.不完全骨折 骨小梁的连续性仅有部分 中断者。此类骨折多无移位。 4 . 完全骨折 骨小梁的连续性中断者。 管状骨骨折后形成远近两个或两个以上的 骨折段。此类骨折断端多有移位。
[适应证]
1.四肢长管骨骨干横折或短斜折,手法复位、外固定失败或其它原 因不能行手法复位、外固定者。 2.全身多发性骨折或一骨多处骨折,全部用手法复位、外固定处 理有困难者,可考虑对1~2处手法复位困难或外固定不易维持对位的 骨折,施行钢板螺钉内固定术。 3.骨折畸形愈合或不愈合需施行手术治疗时(如切骨矫形、骨移 植等),多需同时应用钢板作内固定,以恢复骨支架。 4.骨畸形切骨矫正术(如股骨转子下切骨术或股、肱骨髁上切骨 术)后,可用预制的成角钢板或加压成角钢板(如髁钢板等)固定。 5.某些长斜形、螺旋形、蝶形粉碎性骨折亦可用加压螺钉及平衡 钢板固定,可有效地抵消扭转、剪刀和弯曲应力。 6.干骺端粉碎性骨折或缺损,为保护移植骨及碎骨片,以防压缩, 用支柱钢板固定,可起到架桥作用,保证植骨愈合。
(四)根据骨折整复后的稳定程度分 1. 稳定骨折 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不易 发生再移位者,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 嵌插骨折、横形骨折等。 2.不稳定骨折 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 者,如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粉碎骨折 等。
(五)根据骨折后就诊时间分
1.新鲜骨折
伤后2—3周以内就
腰椎骨折钉棒内固定术 ppt课件

28
器械护士配合
• 。(5)安置固定系统复位:递持棒器将 所需长度及弯度适中的棒植入。先将螺 母临时锁紧,递撑开钳和压棒器在夹头 间产生撑开和压缩作用,再将螺母最终 拧紧,以避免任何松动和摇摆。最后植 入横向连接杆直至完全锁紧棒。
• (6)植骨融合(必要时):递骨刀,骨 锤,取髂骨骨块,用咬骨钳将其咬碎。 递弯钳,平镊植骨。
ppt课件
11
-11-
治疗:
药物治疗
伴有脊髓损伤者应 大剂量甲强龙静滴 治疗 。
手术治疗
腰椎骨折钉棒内 固定术治疗。
ppt课件
12
-12-
术前访视
• 术前一日访视病人,做好心理护理:由于患者对 手术方法不了解,对手术及术后功能恢复持怀 疑态度,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做好心理护理, 减少患者对手术的顾虑。对待患者热情,耐心。 有针对性地向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手术医生、 麻醉师的情况,如何配合手术,介绍同类病人 的成功经验,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使病人 愉快的心情对待手术。如遇特别紧张的患者, 可给予镇静剂缓解术前紧张情绪。了解患者的 一般情况,做好病史采集,要注意患者有无过 敏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等。
ppt课件
29
ppt课件
30
ppt课件
31
器械护士配合
• (7)缝合伤口:仔细检查有无出血点, 用双击电凝彻底止血,用生理盐水冲洗 伤口,放置引流管,清点敷料、缝针、 器械等物,并与术前核实,确保准确无 误。递丝线按层次缝合伤口,递敷料将 伤口包扎好。
• 内固定过程概述:1)暴露椎体。2)定 位针定位。3)上螺钉螺帽。4)上棒及 横梁固定。
• (3)手术用物准备:骨科器械,椎间盘器械,外买器 械(脊柱专用器械1套,脊柱钉棒系统专用器械1套), 甲包(2个)手术衣,电刀笔,电刀擦,手术薄膜,吸 引管,负压板,脑棉片,骨蜡,尖刀片,50ML注射 器,,丝线(1#,4#,7#)。
骨折固定PPT课件

骨髓炎的原因可能包括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不足、开放 性骨折、术后感染等。
处理骨髓炎的方法包括及时使用抗生素、清创等,同时 需要关注患者的全身状况,防止病情恶化。
06
骨折固定的康复与护理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的重要性
功能锻炼对于骨折固定后的 康复至关重要,有助于恢复 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预 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感染是骨折固定后常见的并发 症之一,通常发生在术后早期
。
感染的原因可能包括手术过程 中的污染、术后伤口护理不当
、患者免疫力低下等。
感染的症状包括伤口红肿、疼 痛、渗出等,严重时可引起全
身感染。
处理感染的方法包括及时清创 、使用抗生素等,同时需要关 注患者的全身状况,防止感染
扩散。
骨不连
骨不连是指骨折愈合受阻,导致骨的 连续性中断。
心理护理
心理调适
沟通与支持认知行为疗法Fra bibliotek应对方式
骨折固定后,患者可能会面临 疼痛、行动不便、康复时间长 等问题,容易出现焦虑、抑郁 等情绪问题。心理护理旨在帮 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康 复过程。
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关注患者的 心理状态,倾听他们的感受和 需求,提供情感支持和鼓励。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 改变不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 惯,提高疼痛耐受力和康复信 心。
内固定技术
定义
内固定技术是指通过手术切开骨 折部位,将金属内固定物植入骨
折部位进行固定的方法。
优点
内固定技术稳定性好,能够提供良 好的机械稳定性,促进骨折的愈合 和功能恢复。
缺点
内固定技术需要手术切开,对骨折 部位的血液供应有一定影响,且术 后可能发生感染、内固定物松动等 并发症。
骨折完整ppt课件

康复锻炼
患者在术后早期开始进行康复 锻炼,包括肌肉收缩训练和关 节活动,逐步过渡到负重行走
和日常生活活动。
总结
预防骨折需要重视骨质疏松等 危险因素,康复锻炼应尽早开 始,根据患者情况和医生指导
进行锻炼。
案例三:骨折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
并发症
患者术后出现感染和骨不连,经过抗感染和植骨治疗,症状得到 控制。
疗。
治疗
患者接受了胫骨切开复位内固定 术,同时进行了植骨和石膏外固 定,术后给予抗生素和止痛药治 疗。
总结
骨折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影 像学检查和病史,治疗应根据骨折 类型和患者情况制定,包括手术和 非手术治疗。
案例二:骨折的预防与康复锻炼
预防
对于骨质疏松患者,应加强骨 密度检测,增加钙和维生素D的 摄入,避免长期卧床或制动。
处理骨折移位
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手 法复位、手术等。
注意事项
01
饮食调整
增加营养摄入,促进骨折愈合。
定期复查
及时调整固定,观察骨折愈合情 况。
03
02
功能锻炼
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当的功能锻 炼,促进康复。
安全防护
避免再次受伤,注意保护措施。
04
05
骨折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
患者X光片显示胫骨骨折,断 端明显移位,提示需要手术治
异常活动
骨折部位可能会出现异常活动,如 骨头移动或发出声音。
压痛
骨折部位可能会出现压痛,轻压即 可引起疼痛。
02
骨折的诊断和治疗
诊断方法
视诊
触诊
观察患者的伤处,了解是否有肿胀、畸形、 淤血等症状。
通过触摸伤处,感受是否有骨擦感、骨擦音 等骨折特有体征。
急救学——现场四肢骨折固定护理课件

急救学的应用场景
交通事故现场
在交通事故现场,急救人员需要 迅速对伤者进行止血、固定、复 苏等处理,以降低二次伤害的风险。
自然灾害现场
在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时, 急救人员需迅速到达现场,对受灾 人员进行救治,保障生命安全。
公共场所
在公共场所如商场、车站等发生紧 急情况时,普通人也可以运用急救 知识对伤病者进行初步救助。
从高处坠落时,足部着地 或身体受到冲击,可能导 致四肢骨折。
运动损伤
运折。
四肢骨折的紧急处理原则
止血
对于开放性骨折,应首先止血, 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压迫伤 口,抬高受伤部位以减少出血。
固定
使用夹板、绷带等物品对骨折 部位进行固定,以减少移动和 疼痛,避免进一步损伤。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伤害和突发疾病 时有发生,急救学的应用能够为伤病 者提供及时的救助,降低二次伤害, 为后续的医疗救治争取宝贵时间。
急救学的历史与发展
急救学的起源
急救学起源于古代,人类在战争 和日常生活中逐渐积累了一些急 救知识和技能。
现代急救学的发展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对急 救需求的增加,现代急救学不断 发展,技术手段和理论体系不断 完善。
注意定期检查
注意保暖
固定后要定期检查固定情况和受伤肢体的 血液循环情况,及时调整。
在固定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受伤肢体的温暖, 避免寒冷刺激引起血管收缩影响血液循环。
04
四肢骨折固定护理的后续处理
固定后的观察与护理
01
02
03
04
定期检查固定情况
确保固定器材稳定,没有松动 或移位。
观察患肢血液循环
注意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感 觉和运动功能,及时发现并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桥接钢板 (bridging plate) 弛豫钢板 (stress relaxation plate) 其他
2020/6/5
26
2020/6/5
27
2020/6/5
2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
钢板下面有多个凹陷,横截面作梯形 减少与皮质及骨膜的接触面约 50% 保护骨的固有血供 消除应力遮挡
15
2020/6/5
16
2020/6/5
17
从 AO 到 BO
AO 学派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在全世界范 围内治愈了广大骨折患者,尽管存在一 些严重缺点,但毕竟做出巨大贡献
BO 是在 AO 基础上发展的新概念,是针 对 AO 出现的缺点加以修正、改进、发 展,而并非代替
对某些 AO 原有行之有效的原则和技术 仍应保留,决不能一律排斥
8
2020/6/5
9
2020/6/5
10
AO治疗的问题
一、由于追求坚强内固定, 术中剥离广泛,破坏血供较 多,可招致迟延愈合或不愈 合,甚至感染
2020/6/5
11
AO治疗的问题
二、骨折断端周围不产生外骨 痂,骨折经过骨单位(BMUs) 重建,直接越过断端,这种“一 期愈合”并不加快愈合,也不一 定达到坚固愈合,钢板取出后有 发生再骨折的危险
36
骨外固定支架
属微创范畴
经过多年实践,在构件成分、外形、 材料及简单化方面均有很大改进
适应证越来越广,不仅用于开放骨 折,对较大骨质缺损、肢体延长等 如应用得当,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 效果
2020/6/5
37
骨外固定技术
断端建轴向加压外固定 断端间加压固定结合肢体延
长术 节段延长转位术
2020/6/5
固定方法不够牢固、稳定,常招致 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制动时间较长,又缺乏适当功能锻 炼,可致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僵直
2020/6/5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相结合 筋骨并重:骨与软组织并重 内外兼治:局部与全身治疗兼顾 医患合作:医疗措施与病人主观
能动性密切配合
2020/6/5
5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主要通过手法达到功能复位,不强求解 剖复位
要求对线良好
对有利于骨折愈合的纵向压缩、合乎生 理的活动要保护,不利的侧方、成角及 旋转活动要消除
夹板固定
早期功能锻炼
2020/6/5
6
AO治疗原则
骨折解剖复位,特别是关节内骨折 坚强内固定,以满足局部生物力学需要 无创外科操作技术的应用,以保护骨折
钢板材料
采用近似骨骼低弹性模量者: 钛合金 碳纤维、树脂、石墨等 高分子生物降解材料:PLA、 PGA、PLLA等
2020/6/5
34
交锁髓内钉
(Intramedullary Interlocking Nail, IIN)
将钢板偏心固定改为轴向中央应力分享 式固定,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借助牵引床和 C 形臂 X 线机闭合复位, 在两端远离骨折部位用交锁钉固定,避 免对血供的破坏
BO治疗 (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2020/6/5
2
传统治疗
应用手法、牵引或切开复位 石膏、支具外固定 普通钢板、髓内钉、螺钉、螺栓或
克氏针等内固定 外固定支架
* 达到解剖或近似解剖复位及相对稳定
2020/6/5
3
传统治疗的不足
无论采用手法或手术复位,以不同 方法固定,对力学或生物学原则注 意均不够
同时植骨者 钢板跨越粉碎骨片,仅两端用螺钉
固定
2020/6/5
31
桥接钢板
骨折段的血供不受干扰 维持骨的长度及对线,保
存骨片与周围软组织的附 着
2020/6/5
32
应力弛豫钢板
在螺帽与钢板钉孔间置一具有蠕变 性能的粘弹性聚乙烯垫圈
目的使钢板的刚度逐渐降低,较早 承受载荷
2020/6/5
33
38
固定术式
结合固定 : 内固定 + 外固定、内 固定 + 骨外固定、不同内固定叠 加
阶段性固定:如带锁髓内钉早期 行静力性固定,后期改为动力性 固定
2020/6/5
39
AO与BO相结合
注意保护骨折部位血供和稳定性 尽量采用牵引或整复器复位,或有
限切开,不剥离骨膜及软组织 固定器材应满足早期肢体非负重功
21
微创术式
间接复位 稳定固定
2020/6/5
22
间接复位
在远离骨折部位应用手法、牵引 床,或多种方法联合应用
多需在X线监控下进行 主要在于矫正旋转、成角及短缩
畸形,不苛求解剖复位
2020/6/5
23
间接复位
粉碎骨折:可经皮下用撬拨法协 助复位,保持与相邻软组织连接
关节内骨折:需解剖复位,保持 关节面的平整
能活动的需要,不出现明显骨吸收 或骨坏死
2020/6/5
40
结语
事物总是在发展,新的理论、概念和操作技术 总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修正、创建
旧有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并非一律过时,其中 有用的部分仍应保持为我所用
任何一种固定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有时在微 创术式下需联合应用,取长补短,常多种内固 定同时并用,或在骨折不同阶段、不同部位采 用不同方法
2020/6/5
24
稳定固定
钢板 交锁髓内钉 骨外固定支架 镍钛记忆合金
2020/6/5
25
新型钢板类型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imited contact 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 LC-DCP)
点状接触钢板 (point contact – fixator, PC-fix)
端及软组织的血供 肌肉及骨折部位邻近关节早期、主动、
无痛的活动,以防骨折病的发生
2020/6/5
7
AO治疗
AO治疗自上世纪50年代创建 以来,形成一套自理论到技术操 作技术细节的完整体系,对推动 骨折治疗的进展和临床实践的改 进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对于复 杂及关节内骨折取得优良的治疗 效果
2020/6/5
2020/6/5
41
及有活力的骨块 不在骨折部位剥离骨膜
2020/6/5
20
BO 要点
创造有利于骨折愈合的条件和生理环境 采用微创技术(minimal invasive
procedure, MIP),尽量保护骨折断端周 围血供和软组织 稳定固定 根据个体具体情况,有指导地和循序渐 进地早期开展功能锻炼
2020/6/5
2020/6/5
12
AO治疗的问题
三、并非总能达到早期、无痛 性功能锻炼,有时效果适得其反, 甚至发生内植入物断裂或再骨折
2020/6/5
13
AO治疗的问题
四、内固定越坚强,肢体骨受 力越小,一旦肢体开始负重活动, 必然发生应力再分配,将发生应 力遮挡及钢板下骨质疏松
2020/6/5
14
2020/6/5
2020/6/5
18
BO
不要简单地理解为生物学的接骨 术(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应认为生物的、合理的接骨术
(Bio – logical osteosynthesisi)
骨折治疗应寻求骨折稳定和软组 织完整之间的一种平衡
2020/6/5
19
BO原则
间接复位 不强调一期稳定:尽量保存血供
骨折固定
FIXATION OF THE FRACTURE
2020/6/5
1
骨折固定
传统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AO治疗 ( 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Osteosythesefragen, 或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ASIF )
凹陷下形成的骨痂可作为生理性张力带, 增加骨强度
钉孔的坡度利于螺钉斜行置入
2020/6/5
29
点状接触钢板
钢板与骨之间仅有点状接触 螺钉仅穿过近侧皮质 螺帽与钢板的钉孔锁定 犹似皮下安置的外固定支架
2020/6/5
30
桥接钢板
直型或弧型 (Weber 钢板) 用于长骨严重粉碎骨折或有骨缺损
目前已成为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主要方 式,对肱骨骨折也取得良好疗效
2020/6/5
35
镍钛(NiTi)记忆合金
应用于骨折内固定,具有强度高、低磁 性、耐磨损、耐腐蚀、耐疲劳等优点
在骨折愈合上,逐渐为板状骨替代,既 无骨痂,又不出现骨萎缩
动态应立场有关?或一种新的骨折愈合 方式(MO) ?
2020/6/5
2020/6/5
26
2020/6/5
27
2020/6/5
28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
钢板下面有多个凹陷,横截面作梯形 减少与皮质及骨膜的接触面约 50% 保护骨的固有血供 消除应力遮挡
15
2020/6/5
16
2020/6/5
17
从 AO 到 BO
AO 学派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在全世界范 围内治愈了广大骨折患者,尽管存在一 些严重缺点,但毕竟做出巨大贡献
BO 是在 AO 基础上发展的新概念,是针 对 AO 出现的缺点加以修正、改进、发 展,而并非代替
对某些 AO 原有行之有效的原则和技术 仍应保留,决不能一律排斥
8
2020/6/5
9
2020/6/5
10
AO治疗的问题
一、由于追求坚强内固定, 术中剥离广泛,破坏血供较 多,可招致迟延愈合或不愈 合,甚至感染
2020/6/5
11
AO治疗的问题
二、骨折断端周围不产生外骨 痂,骨折经过骨单位(BMUs) 重建,直接越过断端,这种“一 期愈合”并不加快愈合,也不一 定达到坚固愈合,钢板取出后有 发生再骨折的危险
36
骨外固定支架
属微创范畴
经过多年实践,在构件成分、外形、 材料及简单化方面均有很大改进
适应证越来越广,不仅用于开放骨 折,对较大骨质缺损、肢体延长等 如应用得当,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 效果
2020/6/5
37
骨外固定技术
断端建轴向加压外固定 断端间加压固定结合肢体延
长术 节段延长转位术
2020/6/5
固定方法不够牢固、稳定,常招致 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制动时间较长,又缺乏适当功能锻 炼,可致关节活动受限,甚至僵直
2020/6/5
4
中西医结合治疗
动静结合:固定与活动相结合 筋骨并重:骨与软组织并重 内外兼治:局部与全身治疗兼顾 医患合作:医疗措施与病人主观
能动性密切配合
2020/6/5
5
中西医结合治疗
主要通过手法达到功能复位,不强求解 剖复位
要求对线良好
对有利于骨折愈合的纵向压缩、合乎生 理的活动要保护,不利的侧方、成角及 旋转活动要消除
夹板固定
早期功能锻炼
2020/6/5
6
AO治疗原则
骨折解剖复位,特别是关节内骨折 坚强内固定,以满足局部生物力学需要 无创外科操作技术的应用,以保护骨折
钢板材料
采用近似骨骼低弹性模量者: 钛合金 碳纤维、树脂、石墨等 高分子生物降解材料:PLA、 PGA、PLLA等
2020/6/5
34
交锁髓内钉
(Intramedullary Interlocking Nail, IIN)
将钢板偏心固定改为轴向中央应力分享 式固定,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
借助牵引床和 C 形臂 X 线机闭合复位, 在两端远离骨折部位用交锁钉固定,避 免对血供的破坏
BO治疗 (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2020/6/5
2
传统治疗
应用手法、牵引或切开复位 石膏、支具外固定 普通钢板、髓内钉、螺钉、螺栓或
克氏针等内固定 外固定支架
* 达到解剖或近似解剖复位及相对稳定
2020/6/5
3
传统治疗的不足
无论采用手法或手术复位,以不同 方法固定,对力学或生物学原则注 意均不够
同时植骨者 钢板跨越粉碎骨片,仅两端用螺钉
固定
2020/6/5
31
桥接钢板
骨折段的血供不受干扰 维持骨的长度及对线,保
存骨片与周围软组织的附 着
2020/6/5
32
应力弛豫钢板
在螺帽与钢板钉孔间置一具有蠕变 性能的粘弹性聚乙烯垫圈
目的使钢板的刚度逐渐降低,较早 承受载荷
2020/6/5
33
38
固定术式
结合固定 : 内固定 + 外固定、内 固定 + 骨外固定、不同内固定叠 加
阶段性固定:如带锁髓内钉早期 行静力性固定,后期改为动力性 固定
2020/6/5
39
AO与BO相结合
注意保护骨折部位血供和稳定性 尽量采用牵引或整复器复位,或有
限切开,不剥离骨膜及软组织 固定器材应满足早期肢体非负重功
21
微创术式
间接复位 稳定固定
2020/6/5
22
间接复位
在远离骨折部位应用手法、牵引 床,或多种方法联合应用
多需在X线监控下进行 主要在于矫正旋转、成角及短缩
畸形,不苛求解剖复位
2020/6/5
23
间接复位
粉碎骨折:可经皮下用撬拨法协 助复位,保持与相邻软组织连接
关节内骨折:需解剖复位,保持 关节面的平整
能活动的需要,不出现明显骨吸收 或骨坏死
2020/6/5
40
结语
事物总是在发展,新的理论、概念和操作技术 总是在原有基础上不断修正、创建
旧有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并非一律过时,其中 有用的部分仍应保持为我所用
任何一种固定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有时在微 创术式下需联合应用,取长补短,常多种内固 定同时并用,或在骨折不同阶段、不同部位采 用不同方法
2020/6/5
24
稳定固定
钢板 交锁髓内钉 骨外固定支架 镍钛记忆合金
2020/6/5
25
新型钢板类型
有限接触动力加压钢板(limited contact 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 LC-DCP)
点状接触钢板 (point contact – fixator, PC-fix)
端及软组织的血供 肌肉及骨折部位邻近关节早期、主动、
无痛的活动,以防骨折病的发生
2020/6/5
7
AO治疗
AO治疗自上世纪50年代创建 以来,形成一套自理论到技术操 作技术细节的完整体系,对推动 骨折治疗的进展和临床实践的改 进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对于复 杂及关节内骨折取得优良的治疗 效果
2020/6/5
2020/6/5
41
及有活力的骨块 不在骨折部位剥离骨膜
2020/6/5
20
BO 要点
创造有利于骨折愈合的条件和生理环境 采用微创技术(minimal invasive
procedure, MIP),尽量保护骨折断端周 围血供和软组织 稳定固定 根据个体具体情况,有指导地和循序渐 进地早期开展功能锻炼
2020/6/5
2020/6/5
12
AO治疗的问题
三、并非总能达到早期、无痛 性功能锻炼,有时效果适得其反, 甚至发生内植入物断裂或再骨折
2020/6/5
13
AO治疗的问题
四、内固定越坚强,肢体骨受 力越小,一旦肢体开始负重活动, 必然发生应力再分配,将发生应 力遮挡及钢板下骨质疏松
2020/6/5
14
2020/6/5
2020/6/5
18
BO
不要简单地理解为生物学的接骨 术(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应认为生物的、合理的接骨术
(Bio – logical osteosynthesisi)
骨折治疗应寻求骨折稳定和软组 织完整之间的一种平衡
2020/6/5
19
BO原则
间接复位 不强调一期稳定:尽量保存血供
骨折固定
FIXATION OF THE FRACTURE
2020/6/5
1
骨折固定
传统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AO治疗 ( Arbeitsgemeinschaft für Osteosythesefragen, 或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ASIF )
凹陷下形成的骨痂可作为生理性张力带, 增加骨强度
钉孔的坡度利于螺钉斜行置入
2020/6/5
29
点状接触钢板
钢板与骨之间仅有点状接触 螺钉仅穿过近侧皮质 螺帽与钢板的钉孔锁定 犹似皮下安置的外固定支架
2020/6/5
30
桥接钢板
直型或弧型 (Weber 钢板) 用于长骨严重粉碎骨折或有骨缺损
目前已成为治疗下肢长骨骨折的主要方 式,对肱骨骨折也取得良好疗效
2020/6/5
35
镍钛(NiTi)记忆合金
应用于骨折内固定,具有强度高、低磁 性、耐磨损、耐腐蚀、耐疲劳等优点
在骨折愈合上,逐渐为板状骨替代,既 无骨痂,又不出现骨萎缩
动态应立场有关?或一种新的骨折愈合 方式(MO) ?
202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