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论

一方剂与治法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方剂是药物治病进一步发展,是在中医理、法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法度地运用药物防治疾病的工具。前人概括为:

• “理之后,方言法;方之后,方言药”,

• “法从方出”,“方从法立,以法统方”,

• “无法不成方”等。

总之,方剂是治法的体现,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

这就是说,治法确定后,它就成为指导临床运用方剂和创造新方的主要依据。方离不开法,法也离不开方。方离开法就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依据,成了盲目的实践。法离开方,成了空洞的理论,无从验证法是否正确。所以方是从属于法的,治法是组方的依据。

二常用治法

治法是治疗大法,是根据辨证结果确立的相应治疗方法。

可归纳为那几大法呢?那就是“八法”。

(一)八法概念

八法:汗、吐、下、和、温、清、消、补。

•八法是清代医家——程钟龄在《医学心悟》一书中首先系统地提出来的。

•八法早在《内经》中已有记载,

•至《伤寒论》,有关八法的内容又得到进一步充实,

•系统论述八法,首推程钟龄。

(二)八法的作用与适应证

(三)如何运用八法

程钟龄《医学心悟》:“一法之中,八法备焉,八法之中,百法备焉。”

如:1)下法:温下、寒下、峻下、润下、攻补等。

2)补法:温补、滋阴、气血双补等。

三方剂的分类

• 分类法:病证、病因、脏腑、组成、治法(功能)

•本书分类法:治法(功能)

••最早分类法:病证(《五十二病方》)

小结

1,概念:方剂方剂学

2,八法、七方、十剂的内容

3,方剂与治法的关系:方解是治法的体现,治法是组方的依据,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方即是法。

4,重要方剂著作:《五十二病方》、《内经》、《伤寒杂病论》、《和剂局方》、《伤寒明理论》、《普济方》

第一节方剂的基本知识

方剂的组成与变化

古人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凡事都得有一定的准则。

方剂的组成原则是:选药组方的规矩和准绳。古人把处方用药比拟为调兵用将,其内容概括为“君、臣、佐、使”。药物通过有机的结合,随证合药,全面兼顾,就能扩大治疗范围,灵活运用,同时又能调和药物的偏性。如: 1)附子、干姜、甘草。 2)葶苈子、大枣。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

(一)组成原则

《素问.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

提出了组方原则:君、臣、佐、使。

《内经》是最早提出组方原则的。

君药针对主病、主证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剂中不可缺少的主药。

如:尿血——小蓟;脾虚——人参/党参;肺胃热盛——石膏、知母。

风寒表证——麻黄;风温表证——银花。等等。

臣药

1)辅助君药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

如:生地、蒲黄辅助小蓟草(P145)桂枝辅助麻黄(P122)。

2)针对兼病和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

如:白术功效健脾燥湿,配党参治疗脾虚有湿之证。(P146)

佐药

1.佐助药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或直接治疗次要症状的药物。

如:君党参,臣白术,佐茯苓健脾和胃渗湿。

2。佐制药消除或减弱君臣药的毒性或制君臣药的峻烈之性。

如:十枣汤中的大枣;葶苈大枣泻肺汤中的大枣等。

3。反佐药病重防拒药而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

如:黄土汤中的黄芩,性味苦寒,制黄土、附子、白术之温燥之性而又能止血。

使药

1. 调和药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汤中的甘草(P122)

2. 引经药引导诸药直达病所的药物。

如:阳明经——白芷;少阴经——细辛;太阳经——羌活上部——桔梗下部——牛膝。

(二)组成原则的意义

使方剂主次分明,配合严密,提高疗效,减轻副作用。

注意:

1)方剂中并不一定要君、臣、佐、使都具备。

2)君药是不可少的,一般只用一味药。

例:麻黄汤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风寒表实证

方解:病机——外感风寒表实 / 风寒束表,肺气失宣

君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臣药:桂枝——辛温解肌通阳,助麻黄发表温经散寒治身痛。

佐药:杏仁——宣降肺气,助麻黄宣肺平喘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

1)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之邪;二透营分之邪

2)桂枝合甘草,辛甘发散,温振心阳(强心)。心阳振足,有利发汗,助肺宣气。

二方剂的变化规律

四种形式: 1)药味加减的变化 2)药物配伍的变化 3)药量加减的变化 4)剂型更换的变换。(一)药味加减的变化

1. 桂枝汤桂枝加厚扑、杏仁汤桂枝加葛根汤。

2. 麻黄汤麻黄加术汤

(二)药物配伍的变化

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麻杏甘石汤:麻黄、石膏、杏仁、甘草

(三)药量加减的变化

例:

小承气汤:大黄4两枳实3枚厚扑2两

功效:轻下热结

厚扑三物汤:大黄4两枳实5枚厚扑8两

功效:行气通便

(四)剂型更换的变化汤者荡也,散者散也,丸者缓也。

例:人参汤——治脾胃虚寒证之急者理中丸——治脾胃虚寒证之缓者。

(两方组成药物均为:干姜、人参、白术、炙甘草)

三剂型与用法

(本节内容学生自学为主)

李杲《用药法象》:

“大抵汤者荡也,去大病用之;散者散也,去急病用之;丸者缓也,不能速去之,舒缓而治之也”。

说明剂型与疗效有一定的关系,但煎药法与服药法和疗效也有一定的关系。

(一)剂型

1.传统剂型:汤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

2. 常见剂型:汤剂、丸剂、散剂、膏剂、丹剂、酒剂、片剂、冲剂、针剂、胶囊剂、糖浆剂等

要求:熟悉这些剂型的优点。

(二)用法

◆煎药法

1 煎药用具

1)砂锅、搪瓷器皿为佳。 2)铝锅亦可。

3)不用铁锅、铜锅 4)煎具容量要够大,有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