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ppt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与护理

整体护理 ; 给予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支持及 护 理 , 造 良好 的抢 救环 境 。 营 介入期间的护理 : 细讲解介入治疗 详 的 目的 、 法 、 点 和 疗 效 , 患 者 消 除 了 方 优 使 忧虑 , 积极配合治疗。因出血部位近骼动 脉 内 、 动 脉 分 叉 处 根 部 , 导 管 推 注 明 外 经 胶 海 绵 粒 及 释放 弹簧 圈 止 血 后 , 果 不 明 效 显。患者 血压下降 4 / 5 mH 心率降至 02m g
护理 : ①做好情 志护 理 : 患 者入 院 从 时, 我们准确地 把握病人 的心理 动态 , 满 腔热情地对待病 人 , 给病人 以关 怀 , 导 指 病人消 除负性 心理 , 立 战胜 疾病 的信 树 心 ; 眩晕 及 伴 随 症 状 的 护 理 : 性 期 卧 ② 急
肉、 奶类 、 类等 滋 腻生 痰 助湿 类 食 物。 油 肥胖者要节制食量 , 加强体育锻炼 。气血 亏虚型 , 应以饮食进补 , 富含 营养 , 易于消
~
脾 胃。 肝 阳上 亢 型可 用 菊 花 、 杞 子 泡 水 枸
饮, 饮食宜清淡 为主 , 宜食 海带、 菜 、 芹 豆
类 、 类 、 果 蔬 菜 等 。有 条 件 可 清 蒸 甲 鱼 瓜 龟, 以滋阴潜 阳, 食辛辣 厚味。适量 吃 忌 些 调 气 之 品 。 肾精 不 足 型 : 食 偏 于 阴 虚 饮 者 宜滋 阴补 肾 , 于 阳虚 者 宜 食 补 肾填 精 偏 之品 , 如胡桃 、 芝麻 、 黑 黑豆 , 物不可 过 食 成, 防止伤 肾。瘀血 阻窍型可多食活血化 瘀之品。
颈椎病的中西医结合护理

3 . 6非药 物治疗
病情缓解 后指导患者控制饮食 ,限制钠摄入 ,减 轻体 质量 ,选择
项适合 自己的体育运动 以协助 降压 。
颈椎病的 中西 医结合护理
马 玲 杨 社 琴
【 关键词 】 颈椎 病 ; 中西医结 合 ;护 理 中图分类 号 :R7 . 43 5 文献标 识 码 :A 文 章编号 :17- 14 (0 9 7 O 3- 2 6 1 89 20 )0 - 12 0
12 3 2 . 3防治脑水肿
中国医药指 南 20 年 4月第 7 第 7 09 拳 期 3 . 4用药观察
G ie f h a d ieA r 09V 1, o ud C i Mein, pi20,o7N . o n c l . 7
静脉应用2%甘露醇或利尿剂 。 0
2 . 4制止抽搐 ,避免躁动 给予镇静剂如安定等 。 3护 理
时询 问患者的感受 ,是否 太烫 、太冷等 ,如有汗 出及 时擦干 ,冬天注
意保 暖,防止感 冒,熏 蒸完后休 息 3ri再外 出。 0 n a 2 功能锻炼 . 5
其尽可能避免与诱 因接触 ,给患者介绍该病 治愈 的病例 ,使之 树立战
胜疾病的信心。 2 . 2颈部牵引护理 ①神 经根型患者 选择合 适的枕颌 带牵 引,开始 牵 引质量 8 1k , -0g
葡萄 、桂圆肉、阿胶等。 2 中药熏蒸护理 . 4 中药熏蒸是祖 国医学 的重要部分 ,具有 祛风除湿 、温经散寒 ,活
10 ;年 龄 1 ̄ 8 ,平均 5. ;病程 2 ~ 年 ,全部病例均 4例 97 岁 4 5岁 周 7 经颈椎 拍片及 C T确诊 。其 中以神 经根型 18 ,脊髓型 5 例 ,交 9例 9 感 神经型 9 。痊愈 17例 (4 %) 例 9 7. ,好 转 6 例 (2 % ,无效 9 4 0 2. ) 2 例
中西医结合对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中西医结合对颈椎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颈椎病是指颈椎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颈部僵硬、手麻、头晕等。
颈椎病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健康问题,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巨大困扰。
传统的中医和西医疗法各有优势,而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改善作用。
一、中医理论对颈椎病的解读中医认为颈椎病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经络阻塞、肌肉僵硬等因素导致的。
根据中医的理论,针对颈椎病的治疗需要调整患者的气血运行状况,疏通经络,舒缓肌肉。
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疗法等,这些手段都能通过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从而缓解颈椎病患者的症状。
二、西医诊断技术的重要性西医诊断手段相对于中医来说更加精准和科学。
颈椎病的诊断通常需要通过X光、CT、MRI等先进的影像学技术,从而能够准确的了解颈椎的结构和病变情况。
西医诊断技术的使用使得医生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颈椎病的病因和病变程度,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三、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主要是将中医的调理方式和西医的诊断手段相结合。
在确诊颈椎病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对应的治疗方案。
一方面,通过中医的手段来改善患者的气血运行情况和经络通畅,减轻颈部疼痛和僵硬感。
另一方面,西医会采用药物、物理治疗和手术等方法,有针对性地解决颈椎病的症状和根本原因。
四、案例分析以某颈椎病患者小李为例,他长期从事电脑工作,导致颈椎长时间处于前屈状态,出现明显的颈椎病症状,包括颈项疼痛、手指麻木等。
他最初尝试了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
在西医的指导下,他接受了X光和MRI检查,确诊了颈椎病,确定了病变程度。
同时,他还接受了针灸、草药熏蒸等中医治疗手段,通过中医的调理改善了颈椎的血液循环,缓解了他的颈痛症状。
五、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的优势在于综合利用了中西医的优点。
中医通过调整身体的能量平衡,改善气血运行情况,增强患者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中西医结合手法治疗颈椎病200例体会

无 效 4 , 效 率 8 . 。总有 效 率 9 . (8 / O ) 例 有 46 O O 1 o2 O 。
讨 论
1一 般 资 料 .
本 组 2 (例 , 中 男性 16例 , 性 8 ( )岁 , 中 颈 型 5 其 6例 , 经 根 型 4 神 8例 , 动 脉 型 椎 3 例, 2 混合 型 3 例 , 8 脊髓 型 2 例 , 部病 例 均 经 X线 拍 片或 6 全 C T及 MRI 确诊 。 片
神 经 的正 常 功 能 , 情 得 到 改 善 ; 疗 过 程 中应 嘱 咐患 者 注 病 治
法: 以拇 指 指 腹 从 颈 椎 自上 而下 按 督 脉 , 太 阳 膀 胱 经 穴 , 足 并
用 大 鱼 际 肌再 按上 述 路 线 揉 按 各 3 ~4次 。 Ⅱ. 穴 拨 筋 法 : 点
拇 指 或 食 指 以 中 等 力 度 点 按 双 侧 风 池 , 柱 , 中俞 , 三 天 肩 手 里 , 关等 穴 , 以 拇 指 及 其 他 四 指 拿 肩 井 穴 , 穴 1 ~ 1 外 再 每 5 8
【 键 词 】 颈椎 病 ; 法 治 疗 ; 西 医结 合 关 手 中 文章 编 号 :O 3 18 (O 8 0 —0 3 — O 10— 3320)6 7O 1 中 图分 类 号 : 8 .5 R 6 1 5 文献 标 识 码 : B
颈 椎 病 为 中 老 年 人 的 常 见 病 , 发 病 , 因 各 种 因 素 导 多 是 致 颈 神 经 受 压 而 出 现 的 颈 部 、 肢 疼 痛 、 能 活 动 受 限 的 病 上 功 症_ , 】 临床 反 复 发 作 。本 院 自 2 ( ~ 2 O ] (3 O 7年 来 采 用 中 西 医 ) 】
颈椎病中西医治疗的辨证施护

颈椎病中西医治疗的辨证施护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
颈椎病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和其他型,临床常表现为头昏、颈、肩臂、肩胛上背及胸前区疼痛、手臂麻木,肌肉萎缩,甚至四肢瘫痪。
颈椎病是多种疾病的根源,其退行性病变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1]。
本科2009~2012年共收治990例患者,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及辨证施护取得满意疗效,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475例,女515例;其中30岁以下71例,3l-43岁108例,41—50岁232例,51—60岁289例,60岁以上290例;男女比例为1:1.1;年龄最大者为89岁,最小者为18岁,平均年龄为55岁;病程最长20年以上,最短3天;多无明显外伤史;神经根型289例,椎动脉型291例,脊髓型130例,交感型89例,混合型19l例,均有反复落枕史,头昏、颈肩部、或颈臂部不适,疼痛及颈部活动障碍等症状。
1.2方法1.2.1神经根型颈椎病护理方法:①颈椎牵引,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颈椎前屈20度,开始重量为8kg,时间20 分钟,1次/日,逐渐增加牵引重量和时间,在此期间注意患者的承受能力,根据患者承受能力增减重量、时间;②手法:点按太阳穴、百会、曲池、内关;揉按颈项及肩背部;③中药治疗:肝阳上亢者,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气血亏虚者,用归脾汤加减;痰湿中阻者用温胆汤加味;④精神护理:消除紧张、恐惧情绪。
气血亏虚者,避免过度疲劳,耗伤气血,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痰湿中阻者,注意保暖,防止受凉、保持呼吸道通畅;痰不易咳出者,可拍其背部,或给鲜竹沥30g以化痰;⑤饮食护理:肝阳上亢者,多食苹果、香蕉,并用玉米须25g,夏枯草30g,煎水代茶饮;痰湿中阻者,忌食油腻,辛辣之品;⑥局部用药:局部中药热敷,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
护士应讲清使用方法及目的,注意事项,取得合作,防止烫伤;不宜给强热或时间太长,以免增加肌肉痉挛。
《中医诊疗新技术》课件

THANKS.
详细描述
古代中医起源于中国先秦时期,以《黄帝内经》等经典著作为代表,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近代中医在西方 医学的冲击下逐渐转型,开始引入西方医学技术和理论。现代中医在科技发展的推动下迅速崛起,中医诊疗新技 术不断涌现,成为医学领域的重要力量。
中医诊疗新技术应用领域
总结词
中医诊疗新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尤其 在肿瘤、心血管、神经、免疫等疑难杂症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案例二:拔罐诊疗技术
总结词
拔罐诊疗技术是通过负压吸引作用,使罐吸附在皮肤上,造成局部淤血现象,以 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的目的。
详细描述
拔罐诊疗技术常用于治疗各种肌肉疼痛、关节炎症等疾病。通过拔罐可以促进局 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疼痛,同时还能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状况。拔罐操 作简便、安全可靠,是中医临床常用的诊疗技术之一。
详细描述
中医诊疗新技术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如针灸治疗慢性疼痛、中药治 疗肿瘤、推拿治疗颈椎病等。同时,中医诊疗新技术也在公共卫生领域得到广 泛应用,如中医药预防流感、中医养生保健等。
中医诊疗新技术分
02
类
传统中医诊疗技术
望、闻、问、切
通过观察病人的气色、 听病人的声音、询问病 人的病情和切脉,以获
《中医诊疗新技术》 ppt课件
目录
• 中医诊疗新技术概述 • 中医诊疗新技术分类 • 中医诊疗新技术优势与挑战 • 中医诊疗新技术案例分析
中医诊疗新技术概
01
述
中医诊疗新技术定义
总结词
中医诊疗新技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科学技术 和手段,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新方法和技术。
详细描述
新版颈椎病的中医诊治PPT课件(修订版)

。
17
颈椎疾病六大假象
• 下肢瘫痪或排便障碍 系脊髓的椎体侧束受刺 激所致。患者上肢麻木、疼痛无力、跛行,颈 部症状多数轻微易被掩盖。有的伴有尿频、尿 急、排尿不净或大小便失禁。
• 视力障碍 颈椎病还可表现为视力下降、间歇 性视力模糊、一眼或双眼胀痛、怕光、流泪、 视野缩小等。这种视力障碍与颈椎病造成的植 物神经功能障碍有关。
上颈椎的神经分布到头部,中及下颈椎的神经分布至肩臂、
手以及心胸肺胃部位;椎动脉从第六颈椎横突孔向上经第
一颈椎横突沟进入大脑。因此颈椎病的症状除了颈部的疼
痛、僵硬、活动受限外,还可以表现为很多症状,如:头
痛、头晕、失眠、耳鸣、眼花、眼部干涩、眼前发暗、肩
臂疼痛,手指麻木、恶心、胸闷、呼吸不畅、胃脘不舒等
。
10
• 1.外邪侵袭,太阳经气不利
经脉闭阻不通风寒湿邪外袭,客于太阳经脉, 而使太阳经气不利;颈项部为太阳经所主,故而 出现颈项肩部筋脉强急而疼痛。
• 2长期劳损,筋脉损伤
长期伏案低头工作,如誊写、缝纫等,久劳 伤筋,而致筋脉失用,或劳则耗气,气虚则血运 不畅,筋脉失其所濡,导致项背强痛。
。
11
紊乱。 脊柱相关病症多达40余种,约占各类慢 性病的80%以上,易被误诊。 凡病因不明反复发作久治不愈的"慢性 病"可考虑--脊柱病的可能。
。
5
。
6
• 在过去,颈椎病被视 为中老年的疾病,但目 前不少年轻人也饱受颈 椎病之苦。
• 要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最重要的是坐的姿势要 正确。在办公室工作的 人,要不时站起来走动, 活动一下颈部。
• 高血压 颈椎病可致血压升高或降低,但以前 者多见,称颈性高血压。这与骨质刺激交感神 经有关。病人常伴有颈部疼痛、发紧、上肢麻 木等典型表现。
颈椎病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23年)解读PPT课件

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非手术 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 治疗等;手术治疗主要针对经非手术 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的患者。
脊髓型颈椎病诊疗方案
诊断依据
患者出现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僵硬、双足 踩棉花感,足尖不能离地,触觉障碍、束胸 感,双手精细动作笨拙,不能用筷子进食, 肌力减退,四肢腱反射活跃或亢进, Hoffmann征、髌阵挛、踝阵挛及Babinski 征等阳性。
导致脑供血不足。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颈椎病变刺激交感神经,引起 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
能导致心律失常。
预防措施建议
保持正确姿势
避免长时间低头、仰头 或保持同一姿势,如长 时间使用手机、电脑等
。
加强颈部锻炼
适当进行颈部肌肉锻炼 ,如颈椎操等,以增强
颈部肌肉力量。
注意颈部保暖
避免颈部受凉,如使用 围巾等保暖措施。
参与专家
来自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等领域的多位知名专家共同参与制定,保证了共识的专业性和权威性。
02
CATALOGUE
颈椎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 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 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 体征。
分类
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的不同,颈椎病 分为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 神经型、椎动脉型和其他型。
中药内治法
中药汤剂
根据颈椎病的证型,可选用相应的中药汤剂进行治疗。如风 寒湿痹型可选用桂枝汤、葛根汤等;气滞血瘀型可选用血府 逐瘀汤、桃红四物汤等。
中成药
中成药是中药制剂的一种,具有服用方便、易于携带等优点 。治疗颈椎病的中成药有颈复康颗粒、颈痛颗粒等,可在医 师指导下选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表现】 ⑴神经根型 病变在颈5 以上者可见颈肩痛或颈枕痛 及枕部感觉障碍等;在颈5以 下者可见颈强,活动受限, 有一侧或两侧颈、肩、臂放 射痛,并伴有手指麻木,肢 冷,上肢发沉、无力、持物 坠落等症状。
⑵脊髓型 脊髓受压者,可 出现上肢或下肢,一侧或两侧的 麻木、酸软无力、颈颤臂抖,甚 至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不完全痉 挛性瘫痪,如活动不便、步态笨 拙、走路不稳,以至卧床不起, 甚至呼吸困难,四肢肌张力高, 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 出现病理反射等感觉或运动障碍。
颈椎横突由椎弓和椎体相连合成。 其根部有一圆孔,称横突孔或椎动脉孔。 椎动脉从颈总动脉的后上方上升,进入 第6颈椎的横突孔,向上于环椎横突孔上 方穿出,在其侧块部拐弯向后方,经枕 骨大孔的外缘进入颅腔,穿透硬膜后, 走行很短一段即回合成基底动脉,分支 至小脑、桥脑、延髓、大脑枕叶及内耳。 当头转向右侧时,右侧的环椎关节为肌 肉所固定,而左侧的环椎下关节面则向 前滑动。故当头向右侧转动时,左侧的 椎动脉可发生扭曲,致使管腔变窄,甚 至完全闭塞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性 外伤可造成椎间盘、韧带、 后关节囊等组织不同程度 的损伤,从而使脊柱稳定 性下降,促使颈椎发生代 偿性增生,增生物如直接 或间接压迫神经、血管, 就产生症状。
⑵内因 椎间盘退变是本病普遍的内因。 颈椎间盘一般从30岁后开始退变。椎间盘的 退变从软骨板开始,软骨板逐渐骨化,其通透 性逐渐降低,这样造成髓核逐渐脱水,以致纤 维化,椎间盘厚度减小,椎间隙变窄,脊柱稳 定性下降,因此使后关节囊松弛,关节腔减小, 关节面易发生磨损而发生增生;同时钩椎关节 面也因间隙变小而易发生磨损,造成关节突增 生;由于前纵韧带、后纵韧带的松弛,使椎体 稳定性下降,从而促使椎体发生代偿性增生; 因椎间盘厚度下降,使椎间孔上下径变窄,使 各增生部位更易压迫神经、血管而产生症状。
其他五个颈椎均通过椎间孔。椎体 关节互相连接,这些关节包括两个 关节突间关节,一个椎间盘和两个 滑膜关节。颈椎的关节突间关节的 位置接近水平,故稳定性差,一旦 椎间盘发生萎缩性退变,椎间隙变 窄,关节突间关节囊松弛,就容易 发生椎体滑脱,从而使椎间孔变窄 而产生神经根刺激症状。
滑膜关节是由下椎体上 缘向上突起部与上椎体下 缘的两侧缺陷部构成的关 节。这两个关节从两侧把 椎间盘与椎间孔相互隔绝, 阻挡了破裂的纤维环直接 突入椎间孔。
颈椎增生而产生症状,有两种情况, 一是增生物直接压迫神经、血管;二是 增生物间接压迫神经、血管。后一类占 颈椎病的绝大部分。
增生物对神经、血管的间接压迫, 是因为颈部过度或不协调的活动,使增 生物对其周围软组织过度刺激而发生局 部的损伤性炎症,因炎症水肿而发生间 接压迫;颈项部受寒,使局部肌肉痉挛, 血供减少,造成增生物对其周围软组织 的过度刺激而发生局部损伤性炎症,而 出现症状。
【解剖生理】 颈椎共有七个,椎间盘六个, 椎管和椎间孔由椎体和椎弓组成。 八对颈神经和部分第一胸神经分别 从椎间孔穿出。在枕骨与第一颈椎 之间,第一和第二颈椎之间既无椎 间盘,又无椎间孔,第一、二颈神 经根离开脊髓后并不通过椎间孔, 而直接沿椎体进入分布区。因此第 一、二神经根容易遭受直接外伤。 同样一、二神经也不存在受椎间孔 压迫的可能性。
⑶椎动脉型 椎动脉型 颈椎病可表现为颈肩痛或 颈枕痛,头晕、恶心、呕 吐、位置性眩晕、猝倒、 持物落地、耳鸣耳聋、视 物不清等临床症状。上述 诸症常因头部转动或侧弯 到某一位置而诱发或加重。
⑷交感神经型 由于 交感神经受刺激而出现枕 部疼痛、头沉、头晕或偏 头痛、心慌、胸闷、肢凉、 肤温低或手足发热,四肢 酸胀等症状,一般无上肢 放射痛或麻木感。个别病 人也可出现听、视觉异常。
⑸混合型 在临床上, 以上各型很少单独出现, 最为常见的是同时存在两 型或两型以上的各种症状, 即为混合型颈椎病。
在临床检查中我们可以发现多数患者的颈 椎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颈椎变直,后伸活动 受限。神经根型患者颈后伸或向病侧弯曲时, 上肢和手部出现放射性的麻木和疼痛。臂丛神 经牵拉试验阳性,压顶、叩顶试验阳性,血管 试验(又称艾迪森氏试验)阳性。在相当颈椎 4~5、5~6或6~7平面,颈椎棘突病侧可找 到明确的压痛点,并出现上肢放射痛。对比两 侧上肢,病侧肱二头肌、三头肌萎缩、肌力减 退、病侧握力下降、桡骨膜反射及上肢其他腱 反射减弱。受压神经支配区皮肤感觉减退。脊 髓型患者可出现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 并可出现髌、踝阵挛和病理反射等锥体束征。
颈椎增生可发生在后关节、钩椎关 节和椎体。由于增生部位的不同,可发 生各种不同的症状。椎体前缘增生,一 般无特殊症状,少数病例可出现对食管、 气管的颈前刺激症状;椎体后缘增生, 使椎管前后径变窄,可出现脊髓压迫症 状,称颈椎病脊髓型;钩椎关节侧方增 生,使椎动脉受到压迫,称颈椎病椎动 脉型;椎体侧后方、后关节前缘或钩椎 关节后方增生,使椎间孔变小,可出现 颈丛或臂丛的神经根症状,称颈椎病神 经根型;后关节增生伴半脱位或对椎动 脉的刺激,可出现交感神经症状,称颈 椎病交感神经型。
颈椎的椎弓根较短而细,因此椎骨 的上、下切迹较为狭窄,两者深浅也近 似。相邻椎骨的上、下切迹组合形成椎 间孔,颈椎的椎间孔为斜位的骨性管, 呈卵圆形,其纵径大于横径。经过椎间 孔内的神经根仅占椎间孔的一半,故椎 间盘萎缩的病例如不并发椎体滑脱而仅 有椎间孔纵径变小时神经根并不受任何 压迫。如果患者并发椎体滑脱,椎间孔 横径变小或椎间孔内骨赘增生,韧带肥 厚、关节囊肿胀、神经根鞘袖肿胀时则 可出现神经根压迫症状。
中西医结合治疗
颈椎病
林老中医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中老年 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本病是由于颈椎 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 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征候群。 轻者头、颈、肩臂麻木疼痛,重者可致 肢体酸软无力,甚至大小便失禁,瘫痪。 病变累及椎动脉及交感神经时则可出现 头晕、心慌等相应的临床表现。目前对 本病的治疗多采用非手术疗法,而在各 种非手术疗法中,首选脊柱旋转复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