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总复习 (第六版)
分析化学第六版

分析化学简介 分析化学方法分类 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滴定分析法概述
Chapter 00 绪论
分析化学的定义
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理论、 方法、仪器等来确定物质的化学组成、 测量各组成的含量、表征物质的化学结 构、形态和能态,并跟踪其变化的一门 科学。
Chapter 00 绪论
分析化学内容
结构、晶体结构、分子聚集体的高级结构等
形态分析 speices analysis 物质的形态 能态分析 energy-state analysis 物质的能态
Chapter 00 绪论
DNA双螺旋结构与碱基结构示意图
Sugerphosphoate backboog
Adenine (A) 腺嘌呤
Guanine (G) 鸟嘌呤
er 00 绪论
例如:茶叶中有哪些微量元素?茶叶 中咖啡碱的含量?咖啡碱的化学结 构?微量元素的形态?化学成分的空 间分布?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茶叶中 的营养成分的变化? 例如: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Chapter 00 绪论
分析化学的作用
对全球经济贸易统一质量保障体系建立的作用 对工业生产的作用 对国防建设的作用 对科学发展的作用 在新材料、新能源开发中的作用 对环境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作用 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在法律执行过程中的作用 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Cytosine (C) Thymine (T) 胞嘧啶 胸腺嘧啶
Uracil (U) 尿嘧啶
Base
DNA测序是现代分析化学中的C一h项ap重ter要00任绪务论
方法的分类(2)
根据分析对象分类
无机分析 Inorganic analysis 有机分析 Organic analysis 药物分析 Pharmacological analysis 水质分析 Water analysis 食品分析 Food analysis 元素分析 Elemental analysis 工业分析 Industrial analysis 等等……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习题参考解答李发美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习题参考解答李发美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系统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控制环境湿度。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11、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①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②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③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解:①dd1d2d3dnnd10.24d20.24di210.2820.31n1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13、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
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某某i12.0104n(某i某)20.0012n1②③n0.00038nu某tt④置信限=查表2-2,f9时,t0.013.25n=3.250.000380.001215、解:(本题不作要求)某146.20%0.4620某246.02%0.4602S1S20.08%0.0008SRS1S20.0008t 0.46200.643.490.000864f6428查表22得t0.05,82.306tt0.05,8,存在显著性差异。
分析化学第六版课后答案全部(超全)

Q 计算<Q0.90 表
故 31.82 应予保留。
6.测定试样中 P2O5 质量分数(%),数据如下:8.44,8.32,8.45,8.52,8.69,
8.38 .用 Grubbs 法及 Q 检验法对可疑数据决定取舍,求平均值、平均偏差 d 、标准偏差
s 和置信度选 90%及 99%的平均值的置信范围。 解:将测定值由小到大排列 8.32,8.38,8.44,8.45,8.52,8.69.可疑值为 xn (1) 用 Grubbs 法决定取舍 8.69 为可疑值
x2 x1 6.4006.222
可疑值为 6.222 Q 计算= xn x1 = 6.4166.222 =0.92
Q 计算>Q0.90 表
故 6.222 应舍去
(3)将数据按升序排列:31.50,31.54,31.68,31.82
可疑值为 31.82
xn xn1 31.8231.68
Q 计算= xn x1 = 31.8231.50 =0.44
x1 x 2
进一步用 t 公式计算: t= s 合
n1n 2 n1 n 2
(n1 1)s12 (n2 1)s22
(61)(0.13)2 (91)(0.11)2
s 合=
n1 n2 2
=
692
%=0.12 %
71 .26 71 .38
t=
0 .12
69
6 9 = 1.90
查表 2-2,f = n1+n2-2 = 6+9-2 = 13 , 置信度 95 %,t 表≈2.20 t 计算<t 表 故两种方法间无显著性差异 9.用两种方法测定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
第二章:误差及分析数据的统计处理 思考题
(人卫第六版)分析化学(李发美著)

(人卫第六版)分析化学(李发美著)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标定浓度约为0.1mol·L-1的NaOH,欲消耗NaOH溶液20mL左右,应称取基准物质H2C2O4·2H2O多少克?其称量的相对误差能否达到0.1%?若不能,可用什么方法予以改善?解:根据方程2NaOH+H2C2O4·H2O==Na2C2O4+3H2O可知,需称取H2C2O4·H2O的质量m1为:则称量的相对误差大于0.1%,不能用H2C2O4·H2O标定0.1mol·L-1的NaOH,可以选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基准物进行标定。
若改用KHC8H4O4为基准物,则有:KHC8H4O4+NaOH==KNaC8H4O4+H2O,需称取KHC8H4O4的质量为m2,则m2=0.1某0.020某204.22=0.41g由此可见,选用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NaOH,由于其称样量较大,称量的相对误差较小(<0.1%),故测定的准确度较高。
2.用基准K2Cr2O7对Na2S2O3溶液浓度进行标定,平行测定六次,测得其浓度为0.1033、0.1060、0.1035、0.1031、0.1022和0.1037mol/L,问上述六次测定值中,0.1060是否应舍弃?它们的平均值、标准偏差、置信度为95%和99%时的置信限及置信区间各为多少?解:(1)(2)(3)查G临界值表,当n=6和置信度为95%时,G6,0.05=1.89,即G﹤G6,0.05,故0.1060不应舍弃。
(4)求平均值的置信限及置信区间。
根据题意,此题应求双侧置信区间,即查t检验临界值表中双侧检验的α对应的t值:①P=0.95:α=1-P=0.05;f=6-1=5;t0.05,5=2.571,则置信度为95%时的置信限为±0.0014,置信区间为0.1036±0.0014。
②P=0.99:α=1-P=0.01;f=6-1=5;t0.01,5=4.032,则置信度为99%时的置信限为0.0021,置信区间为0.1036±0.0021。
分析化学(第六版)总结51页word文档

分析化学(第六版)总结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分析化学及其任务和作用定义: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科学,是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实验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第二节分析方法的分类一、按任务分类定性分析:鉴定物质化学组成(化合物、元素、离子、基团)定量分析:测定各组分相对含量或纯度结构分析:确定物质化学结构(价态、晶态、平面与立体结构)二、按对象分类:无机分析,有机分析三、按测定原理分类(一)化学分析定义:以化学反应为为基础的分析方法,称为化学分析法.分类:定性分析重量分析:用称量方法求得生成物W重量定量分析滴定分析:从与组分反应的试剂R的浓度和体积求得组分C的含量反应式:mC+nR→CmRnX V W特点:仪器简单,结果准确,灵敏度较低,分析速度较慢,适于常量组分分析(二)仪器分析:以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分类:电化学分析 (电导分析、电位分析、库伦分析等)、光学分析(紫外分光光度法、红外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核磁共振波谱分析等)、色谱分析(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质谱分析、放射化学分析、流动注射分析、热分析特点:灵敏,快速,准确,易于自动化,仪器复杂昂贵,适于微量、痕量组分分析四、按被测组分含量分类-常量组分分析:>1%;微量组分分析:0.01%~1%;痕量组分分析;< 0.01%五、按分析的取样量分类试样重试液体积常量分析 >0.1g >10ml半微量 0.1~0.01g 10~1ml微量 10~0.1mg 1~0.01ml超微量分析 <0.1mg ﹤0.01ml六、按分析的性质分类:例行分析(常规分析)、仲裁分析第三节试样分析的基本程序1、取样(采样):要使样品具有代表性,足够的量以保证分析的进行2、试样的制备:用有效的手段将样品处理成便于分析的待测样品,必要时要进行样品的分离与富集。
3、分析测定:要根据被测组分的性质、含量、结果的准确度的要求以及现有条件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
武汉大学版第六版分析化学期末复习

第2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1.试样的采集(sampling)
指从大批物料中采取少量样本作为原始试样(gross sample)
要求: 所采试样应具有高度的代表性,采取的试样的组 成能代表全部物料的平均组成。
可参阅相关的国家标准和各行业制定的标准
①固体试样
随机采样法—随机性地选择采样点 采样点应较多
采样方法 判断采样法---根据有关分析组分分布信息等,有选
择性地选取采样点.采样点相对较少.
系统采样法—根据一定规则选择采样点,采样点数其次
第2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制备
A对采样准确度的要求有关
采样的数目 B物料组成的不均匀性
(采样单元数) C颗粒大小
D分散程度
m
X
ts
n
m: 整批物料中组分平均E含量m, X : 为试样中组分平均含量, t: 与测定次数和置信度有关的统计量, s: 各个试样单元含量标准偏差的估计值,n: 采样单元数
些粒子的某种特定组合。
B物质B的物质的量:
nB
mB MB
C滴定度:TM—少用,TM1(待测物)/M2(标准)
aA + bB = cC + dD
TA/B
a b
cBMA 1000
②滴定剂与被滴物质之间的计量关系
bB+tT= cC + dD nT ∶ nB = t ∶ b
nB =(b/t) nT nT =(t/b) nB
基准物质:足够纯、组成与化学式一致、摩尔质量大、 性质稳定和按反应式定量进行。
NaOH、HCl、EDTA、KMnO4、Na2S2O3的基准物质
第1章 概论
7.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①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法
分析化学[第六版]思考题及习题参考解答汇总
![分析化学[第六版]思考题及习题参考解答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745bdadf84868762caaed57f.png)
第二章误差和分析数据处理1、指出下列各种误差是系统误差还是偶然误差?如果是系统误差,请区别方法误差、仪器和试剂误差或操作误差,并给出它们的减免方法。
答:①砝码受腐蚀: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更换砝码。
②天平的两臂不等长: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③容量瓶与移液管未经校准: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④在重量分析中,试样的非被测组分被共沉淀: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修正方法,严格沉淀条件。
⑤试剂含被测组分:系统误差(试剂误差);做空白实验。
⑥试样在称量过程中吸潮:系统误差(操作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⑦化学计量点不在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内:系统误差(方法误差);另选指示剂。
⑧读取滴定管读数时,最后一位数字估计不准:偶然误差;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增加测定次数。
⑨在分光光度法测定中,波长指示器所示波长与实际波长不符:系统误差(仪器误差);校正仪器。
⑩在HPLC 测定中,待测组分峰与相邻杂质峰部分重叠系统误差(方法误差);改进分析方法11、两人测定同一标准试样,各得一组数据的偏差如下:① 求两组数据的平均偏差和标准偏差;② 为什么两组数据计算出的平均偏差相等,而标准偏差不等; ③ 哪组数据的精密度高?解:①n d d d d d 321n ++++= 0.241=d 0.242=d 12i -∑=n d s 0.281=s 0.312=s②标准偏差能突出大偏差。
③第一组数据精密度高。
13、测定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所得数据:12.0080、12.0095、12.0099、12.0101、12.0102、12.0106、12.0111、12.0113、12.0118及12.0120。
求算:①平均值;②标准偏差;③平均值的标准偏差;④平均值在99%置信水平的置信限。
解:①12.0104i =∑=nx x②0.00121)(2i =--∑=n x x s ③0.00038==n ss ④0.00120.000383.25 25.3t 92-2 0.01±=⨯±==±±==时,,查表置信限=f ns t nst x u15、解:(本题不作要求),存在显著性差异。
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6版)(下册)复习笔记及课后习题详解(含考研真题)-第14~17章

pH x
pH s
(Ex Es )F RT ln10
x 表示未知溶液,s 表示标准溶液,该式称为 pH 的实用定义。
(2)精确测量溶液的 pH 的方法为:
①制备准确的 pH 标准溶液;②采用双 pHS 标准校准仪器斜率与电极的相同,克服仪
器的 Nernst 响应斜率的误差;③尽可能减少钠差和酸差的影响。
aK aNa
14-9
氯离子选择电极的
K pot
Cl
2
,CrO4
2.0 103 mol L-1 ,当它用于测定 pH 为 6.0 且含
有 0.01 mol L1K 2CrO4 溶液中的 5.0×104 mol L1 的 Cl-时,估计方法的相对误差有多大?
解:由电分析误差计算公式可得
14-10 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水样中的氟离子。取 25.00mL 水样,加入 25.00mL
2 Ag S 2 Ag2S
(2)银电极作指示电极
Ag 2CN =Ag(CN )2
(3)玻璃电极作指示电极
2OH H2C2O4 2H2O C2O42
(4)银电极作指示电极
(5)氟离子选择电极作指示电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决定滴定突跃的大小的因素
酸碱滴定曲线— c和Ka(或Kb) (会判断条件改变时,突越大小怎么变化) 络合滴定曲线— c和KMY’
7. 化学计量点 (1).酸碱滴定(pH) 计量点产物为 一元或多元弱酸 一元或多元弱碱 [H+]=(Kac)1/2 [OH-]=(Kbc)1/2
两性物质 [H+]=(Ka1Ka2)1/2或[H+]=(Ka2Ka3)1/2 缓冲溶液pH=pKa+lgCb/Ca
2. 络合滴定: Bi3+ Zn2+ Ca2+ Mg2+ Pb2+
--- XO (实际pH<6)
--- EBT
(实际pH=7~10)
Fe3+ ---磺基水杨酸(pH=1.5~3)
3.氧化还原滴定:
K2Cr2O7法测 Fe2+ --- 二苯胺磺酸钠(EIn0’=0.86V)
KMnO4法 --- KMnO4 (自身) 碘量法 --- 淀粉 酸度控制
一、基本概念
1. 分析方法的分类:
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化学分析(重量和滴定分析)、仪器分析
2. 化学计量点;基准物质(常见基准物质) 3. 滴定方法分类: 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 滴定方式分类: 4. 根据误差的来源和性质不同,分: 系统误差:由固定原因导致。重复性、单向性 随机误差(偶然误差):难以控制且无法避免。(要会判断) 从整体看,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规律。
5. 高锰酸钾法测铁 MnO4- + 8H+ + 5Fe2+ = Mn2+ + 5Fe3+ + 4H2O
五. 准确滴定(定量进行)、分步滴定的条件
1.酸碱滴定
准确滴定条件: Kac(或Kbc) 10-8 分步滴定的条件: Ka1/Ka2(或Kb1/Kb2) 104 2.络合滴定
准确滴定条件: lg(KMY’cMsp) 6
3.氧化还原滴定: K2Cr2O7 (K2Cr2O7) Na2C2O4(Na2C2O4)
KMnO4 (标定法,Na2C2O4) Na2S2O3 (标定法,K2Cr2O7,间接碘量法) I2 (标定法,As2O3) 4.沉淀滴定:
NaCl( NaCl)
AgNO3(标定法,NaCl,莫尔法) NH4SCN(标定法,AgNO3标液,佛尔哈德法)
四. 常用指示剂及颜色变化:
1. 酸碱滴定 :
若产物是 强酸强碱盐
NaOH滴定HCl --- PP
HCl滴定NaOH --- MO
强酸弱碱盐 --- MO(pH=3.1~4.4) 强碱弱酸盐--- PP ( pH=8.0~9.6) 酸式盐 pH>7 --- PP pH<7 --- MO、MR(pH=?)
As2O3 + 6OH- = 2AsO33- + 3H2O
AsO33- + I2 + H2O = AsO43- + 2I- + 2H+ 3、KMnO4
2MnO4- +5C2O42- +16H+ =2Mn2+ +10CO2↑+8H2O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
1、碘量法测Cu2+
2Cu2+ +4I- = 2CuI ↓+ I2 2S2O32- + I2 = S4O62- + 2I-
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 pH = pKa± 1
缓冲溶液的配制 需要掌握:a. 一元弱酸弱碱pH计算的近似式 b. 滴定突越的计算 (2).络合滴定(pMsp) (关键:条件稳定常数lgK’的计算) pMsp=1/2(lgKMY’+pCMsp) (3) 氧化还原滴定
Esp
0 0 n1E1 ' n2 E2 ' n1 n2
配置各标准溶液时的注意事项
. 滴定的酸度条件及Bi3+(pH=1,HNO3等) Pb2+(pH=5.5, (CH2)6N4H+- (CH三2)6N4缓冲溶液) Zn2+(pH=5.5) Ca2+、Mg2+(pH=10,NH3•H2O-NH4Cl缓冲溶液),单独测定Ca2+? Fe3+(pH=2, HNO3等) Al 3+测定,特例 O 2.氧化还原滴定: K2Cr2O7法 (稀HCl ) KMnO4法 (稀H2SO4, 不用HCl?) 碘量法 (中性或弱酸性Na2S2O3 ,中性或弱碱性Na3ASO3) 3. 沉淀滴定: 莫尔法(pH 6.5~10.5); 佛尔哈德法(稀HN3)
CuI + SCN- =CuSCN ↓+ I2、碘量法测As2O5(间接碘量法) As2O5 + 6OH- =2AsO43- + 3H2O AsO43- + 2H+ + 2I- = AsO33- + I2 + H2O I2 + 2S2O32- =2I- + S4O623、K2Cr2O7法测Fe Cr2O72- + 6Fe2+ + 14H+ = 2Cr3+ + 6Fe2+ + 7H2O 4. 间接碘量法 KIO3+KI+6H+====3I2+3H2O
4.沉淀滴定:
莫尔法 --------- K2CrO4
佛尔哈德法 ---铁铵矾( NH4Fe(SO4)2 )
(滴定剂AgNO3)
(滴定剂NH4SCN)
六、反应方程式(氧化还原滴定法)
标定:
1、Na2S2O3 Cr2O72- + 6I- +14H+ = 2Cr3+ + 3I2 +7H2O 2S2O32- + I2 = S4O62- + 2I2、I2
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间接滴定法(看各章示例)
5. 误差、偏差定义;准确度、精密度关系及衡量;标准偏差意义
6. 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有效数字位数判断 四舍六入五成双
7. 常量、微量、半微量分析 8. 酸(碱):凡能给出(接受)质子的物质 9. 共轭酸碱对 HAc- Ac- , HCO3-? 10. 质子条件式的书写
控制酸度分步滴定的条件: lgK 5 (cM= cN) 即lgKMY’cMsp- lgKNY’cNsp 5
3.氧化还原滴定
准确滴定条件: E 0.35v
七、指示剂变色点、变色范围
酸碱指示剂的变色点:pHep=pKHIn
理论变色范围:pH=pKHIn ±1 金属离子指示剂的变色点:pMep=lgKMIn’ 理论变色范围:pM=lgKMIn’ ±1 氧化还原指示剂的变色点:Eepo’=EIno’ 理论变色范围:E=EIno’ ±0.059/n
十. 常用的掩蔽剂
掩蔽Fe 3+、Al 3+:
掩蔽Fe 3+ :
三乙醇胺(TEA);KCN;硫化物
抗坏血酸;羟胺
十一. 重量分析法
1 换算因素F的计算 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络合效应、其它因素(温度、 溶剂、沉淀颗粒大小等) 3 对沉淀形式的要求,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4 共沉淀分类(形成原因)、继沉淀
5 沉淀条件的选择
晶形沉淀:稀、热、慢、搅、陈
无定形沉淀:浓、热、电解质、不陈化
九. 计算
1.可疑值取舍规则计算(Q法)、平均值、平均偏差、标准偏差、
相对平均偏差、置信区间、绝对误差、相对误差 2. 分布分数 3. 混合碱分析(双指示剂法) 4.能否控制酸度准确滴定混合液中的某一离子? 能否掩蔽? 滴定的适宜酸度? 5.氧化还原反应平衡常数 6.滴定度的计算 7.四大滴定分析结果计算
11. 解离常数及其关系 Ka*Kb=Kw 12. 副反应系数及其对络合反应的影响
二.常见标液用何种方法配制?用何种基准试剂?
1.酸碱滴定 :
HCl (标定法,Na2- 4O7· 2O 或 Na2CO3) B 10H NaOH (标定法,邻苯二甲酸氢钾或H2C2O4· 2O ) 2H 2.络合滴定: EDTA(标定法) 测水硬度用的EDTA---CaCO3 测水Pb2+、Bi3+用的EDTA---ZnO或Z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