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七下
历史知识点七年级下册

历史知识点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一、古代中国的统一王朝1.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三个朝代,是先秦时期的重要阶段。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商代是商朝的简称,周代是周朝的简称。
这三个朝代相互衔接,构成了古代中国历史的连续发展。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因为这一时期国家的分裂严重,诸侯争霸的局面十分突出。
在这个时期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二、中外文化交流与丝绸之路1. 丝绸之路的起源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中亚、西亚和东欧各国之间的陆上贸易通道。
起初,丝绸之路主要是为了中国丝绸的出口而设立的,后来逐渐发展成为连接东西方的重要交流通道。
2. 丝绸之路的影响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仅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使得东西方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加频繁。
通过丝绸之路,不仅中国的丝绸、瓷器等物品传到了西方,同时西方的科技、文化也传到了中国。
这种文化交流对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三、中国古代的官制和科举制度1. 官制的发展中国古代的官制是指国家对于官员的组织方式和管理制度。
官制的发展经历了从封建制度到官僚制度的转变,不断完善和发展。
2. 科举制度的特点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不以出身贵贱为限。
科举制度的实施使得贤才能够得到重用,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和政府的行政能力。
四、古代中国的科技与发明1. 四大发明中国古代有许多伟大的科技发明,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
这四个发明对于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其他科技发明除了四大发明之外,中国古代还有许多其他的科技发明,如航海技术、农业技术、冶金技术等。
这些科技发明不仅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对世界历史的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的简要介绍,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和文化,同时也能够理解世界历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知识点主要围绕中国古代史的发展进程展开。
下面将按照知识点的顺序进行介绍。
一、中国古代史的发展1.西周时期:西周王朝建立,周公制定了礼乐制度,封建制度开始形成。
2.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战国七雄争霸的时代,孔子、墨子等思想家的思想得到传承发展。
3.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首个集中统治的皇朝,实行郡县制度,开凿运河,修筑长城。
4.西汉: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长期统一的封建王朝,实行县制,推行科举制度,刘邦、文景之治和王莽新政是西汉时期的重要事件。
5.东汉:东汉末年,中原地区进入了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相争。
6.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处于动荡时期,政治、军事、经济、文化都得到了发展,此时佛教开始在中国流传。
7.隋朝与唐朝:隋朝由杨坚建立,修建了大运河,统一了南北朝的政权,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封建王朝,实行科举制度,盛行文化艺术。
8.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替频繁的时期,十国之间相互争斗。
9.北宋:北宋时期,政治机构改革,科技、文化等方面有较大进展,出现了大量的诗词文化。
10.南宋:南宋面临金国的侵略,中原地区失去,建立国都于临安,继续抵抗金国。
11.元朝:元朝是由蒙古人建立的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外族王朝,废科举制度,实行行省制。
12.明朝:明朝是中国历史上封建时代最后的一个王朝,明成祖时期进行了海外航行和疆域的拓展,明成祖时期建立了明代的国家初步规模和明代的基本政治制度。
13.清朝: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康乾盛世,漕运、海舶织起整个帝国经济系统。
二、世界古代史的发展1.古代印度:古代印度是世界文明古代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佛教的发源地。
2.古代希腊:古希腊是世界文化古代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民主政治的发源地,哲学、艺术等方面有较大的成就。
3.古代罗马:古罗马是古代欧洲国家的模板,古代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明之一,法律、市政、军事等方面有很大的成就。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p8措施:①吸取隋亡教训②轻徭薄赋③勤于政事④廉洁奉公⑤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⑥戒奢从简⑦合并州县⑧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房玄龄谋杜杜如晦断”,谏臣魏征镜子“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重视人民的力量,搞好君与民的关系,统治者要执政为民.2、贞观之治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此句话还可用于评价“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3、开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p12措施:①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的姚崇、宋璟等为宰相②重视地方吏治,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地方,亲自考核县令政绩③戒奢从简4、科举制的创立p17 清朝1905年科举制废除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设状元.武则天——设武举和殿试. 唐朝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玄宗——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科举制的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③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促进了唐诗的发展.5、隋炀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P4开凿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开始.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E.涿郡F.余杭G.洛阳京杭大运河沟通的水系:由北向南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京杭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评价大运河的诗作:唐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胡曾汴水千里长河一但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汴河怀古:大家都说隋朝灭亡是因为京杭大运河,但直到今天南北航向仍然靠它运输.如果没有隋炀帝巡行江都的事,他的功绩和大禹相比也是可以的.他的观点比较客观,全面.汴水: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奏响了隋朝灭亡的前奏.巡行的锦帆还没落下部将叛变之事就发生了,炀帝更是没有返回都城,客死江都.汴河怀古较为正确,它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去评价大运河的开凿,既看到了但是人们看到的消极面,又看到了当时人们没有看到的积极面,将问题一分为二来看待.而汴水只是从消极方面去评价大运河.6、隋唐对外友好往来:P30唐朝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传播了唐朝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交流.唐朝唐太宗时高僧玄奘出使天竺古印度,在那里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x疆地区的历史和佛学典籍.7、隋朝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P338、宋朝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史实P56农业:唐宋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民间有“苏湖熟,天下足”.宋朝时,水稻居粮食生产首位.手工业:北宋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发展成着名瓷都.宋朝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商业:宋朝大都市开封北宋都城和杭州即南宋都城临安.广州和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宋朝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纸币的出现: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的产生,利于商业发展.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P59纸币图识记,北宋称为交子,南宋称为会子9、宋朝社会风俗P61--P64宋朝由于一些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陋习逐渐传开.北宋肉食以羊肉为多,南宋以吃鱼多.宋朝交通发达,供住宿的邸店很多,宋诗里“邸店如云屯”,就是形容旅店业的兴旺.宋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城里有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瓦子”.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反映的节日是春节.10、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建立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占领临安,南宋灭亡.P6711、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将粘土做成陶活字.既经济,又省时,促进了文化传播.比欧洲早400年.指南针:战国时的司南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后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P73三幅图要识记,右边竖文字看看火药: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的发明.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火枪、火箭、火炮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12、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①戚继光抗倭:P96明朝时,日本的倭寇骚扰我国东南沿海,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组成“戚家军”开赴台州,九战九捷,荡平浙江的倭寇.保卫了东南沿海边疆,戚继光是民族英雄.戚继光的话:“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②郑成功收复台湾:P1041661年,郑成功率领将士攻打盘踞台湾的荷兰殖民者.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投降,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收复台湾的历史意义:郑成功扞卫了国家主权,维护了领土完整,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1683年,郑成功后代归顺清朝.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的内在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边防.郑成功致信荷兰殖民长官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③雅克萨之战: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烧杀抢掠.为保卫祖国疆土,康熙帝命令军队两次围攻雅克萨,沙俄政府被迫同意谈判解决中俄边界问题.1689年,中俄在尼布楚谈判,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P10613、郑和下西洋:P94目的:为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过程:1405年,明成祖朱棣派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从刘家港出发,到1433年,先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伟大的航海家.以丝绸、瓷器换回各国的珠宝、香料、药材.历史意义: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注意:郑和下西洋和九年级所学的新航路开辟进行比较14、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x藏:P110①顺治帝赐予达赖五世为“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位佛教领袖“班禅额尔德尼”封号.②1727年清朝设驻藏大臣.后来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x藏事务.③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金瓶掣签制度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政府对x藏的管辖.x疆:P111①乾隆帝时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②乾隆帝时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x疆地区,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③土尔扈特部蒙古族不堪沙皇压迫,在渥巴锡的领导下,返回x疆.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15、“闭关锁国”P118清朝统治着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实行“闭关锁国”只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管理经营海外贸易.“闭关锁国”影响:①积极影响: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②消极影响: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的信: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16、北京城与明长城:P121紫禁城今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P122图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P122图17、古代书法和绘画唐朝颜真卿颜体,代表作颜氏家庙碑并称“颜筋柳骨”,见P39上图柳公权柳体,玄秘塔碑隋朝展子虔游春图;唐朝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像和步辇图,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宋朝画家张择端潍坊人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汴河沿岸的风景和繁华景象.元代画家赵孟頫,当时人们称他的画属于“神品”,代表作秋郊饮马图 P80 “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明朝董其昌的书法有“颜颜真卿骨赵赵孟頫姿”之美. P129明末画家徐渭善用泼墨墨葡萄图。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历史课程中,学生将继续扩大他们对中国历史的了解。
这个学期的历史知识点涵盖了一系列的主题,包括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社会生活、文化传承以及对外贸易等方面。
本文将为您介绍七年级下历史课程的主要知识点。
1. 秦汉时期在七年级下学期的历史课程中,学生将学习秦汉时期的历史。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强大王朝,始皇帝统一了六个诸侯国,重新划定了中国的行政区划,统一了文字和货币。
然而,秦朝的高压政策和残酷的统治方式也导致了农民起义和社会动荡。
汉朝是秦朝的后继者,建立了更为稳定的政治制度,提倡儒家思想和科举制度,这对后来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三国时期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也是七年级下学期的一个重要内容。
这个时期发生了著名的三国鼎立,有魏、蜀、吴三个国家相互对抗。
三国时期是一个充满战争和政治斗争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些著名战略家和将领崛起的时期,例如诸葛亮和司马懿等。
通过学习三国时期的历史,学生可以了解到这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3.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繁荣的时期,也是七年级下学期的历史知识点之一。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代,盛世的帝国势力达到了南亚及东南亚的领土。
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出现了繁荣的文化,如诗歌、绘画和文学等。
值得一提的是,隋朝的建立和唐朝的兴起也推动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交往,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发展。
4. 宋元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复杂而多元的时期,也是七年级下学期的历史知识点之一。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政权,这个时期的中国经历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革。
这个时期中国的科技创新取得了重大突破,如火药的发明和造纸术的发展,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
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权,这段历史时期对中国的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但也带来了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
5. 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朝代,也是七年级下学期的历史知识点之一。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下历史第一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第一课的知识点包括:
1. 历史的研究方法:考古学、史学、人类学等。
2. 人类的起源和迁移:人类起源于非洲,并逐渐迁移到世界各地。
3. 农业革命:约公元前1.1万年左右,人类开始从狩猎采集为生转变为农业生产。
4. 文明的发展:农业革命为人类社会带来了城市、国家、文字、工艺等文明的发展。
5.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特点和区别。
6. 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华文明的起源、夏商周三代的演变、封建社会的形成等。
7. 世界历史的发展: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兴起和衰落。
8. 历史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古代的汉朝、秦始皇、亚历山大大帝等。
9. 历史的价值和意义:了解历史可以帮助我们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并为未来提供参考。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第一课的主要知识点,具体的内容可能根据教材和课程设置有所差异。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大全

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大全历史是一门文化学科,主要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事件和人物。
而七年级下学期的历史课程,主要围绕中国历史文化和世界历史文化展开,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了古代的帝制时期和近代的开埠运动,以下是本文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大全。
一、中华文明古国1.中华文明的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变革、秦朝的统一、汉朝的兴起等。
2.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位置: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评价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3.中国历史上的五大名山:泰山、华山、衡山、恒山、黄山。
二、帝制时代1.秦朝:始皇帝的治理、皇陵、思想文化等。
2.汉朝:西汉、东汉的兴起及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
3.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建立、三国鼎立、英主形象等。
4.南北朝:南北朝的分裂、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特点。
5.隋朝:隋末农民起义、大运河等。
6.唐朝:唐朝的文化经济繁荣、科技的进步等。
7.宋朝:南宋、北宋时期的治理、文化艺术等特点。
8.明朝:明朝的建立、明朝的统治、官员选拔制度等。
9.清朝:清朝的建立、统治政策、乾隆时期的治理及文化艺术等方面。
三、开埠运动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的起因与结果,中国与英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等。
2.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的兴起,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等。
3.义和团运动:义和团的兴起及影响,八国联军入侵等事件。
4.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起因、内容、结果及其对中国未来的影响等方面。
5.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起因、内容、影响等方面。
6.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的背景、起因、影响等方面。
四、世界历史文化1.古代文明:埃及、希腊、罗马等古代文明的兴起及其影响。
2.宗教文化: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文化的发展及其影响。
3.近代西方文化:文艺复兴运动的开端、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文化、佛洛依德的心理学等。
以上就是七年级下历史知识点大全的全部内容,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家的历史学习提供帮助。
另外,学习历史不仅要了解各个时代的具体事件和人物,更重要的是了解其背后的思想和文化,这是不可或缺的历史教育。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梳理七年级下册的历史知识主要涵盖中国古代史的内容,包括从大约公元前1600年的商朝到明朝中期(公元17世纪)。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的大致梳理,内容可能因教材和课程设置的不同而有所调整:1、夏商周时期(公元前1600年 - 公元前221年)商朝(公元前1600年 - 公元前1046年)商朝的兴起和发展。
商朝的政治制度、社会制度、经济状况。
商朝的文化特点。
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 - 公元前771年)周朝的建立。
周王权力的逐渐衰弱。
周朝社会、经济的基本特点。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 - 公元前221年)春秋时期的诸侯国之间的斗争。
战国时期的分裂与变革。
孟子、荀子等思想家的思想。
2、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 - 公元220年)秦朝(公元前221年 - 公元206年)秦始皇的统一。
秦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制度。
秦始皇的法治和修建的一些工程。
西汉时期(公元206年 - 公元9年)汉高祖刘邦的建立。
汉武帝的改革。
西汉时期的政治、经济状况。
3、东汉时期及三国时期(公元25年 - 公元280年)东汉时期(公元25年 - 公元220年)王莽的新朝和东汉的建立。
黄巾起义和朝廷的动荡。
后来的东汉时期的政治、社会情况。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 - 公元280年)三国鼎立。
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对峙。
三国后期的社会状况。
4、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 - 公元589年)魏晋时期(公元220年 - 公元420年)魏、蜀、吴三国灭亡。
南北朝时期的分裂。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 - 公元589年)北朝的统一。
南朝的分裂。
文化艺术的发展。
5、隋唐时期(公元581年 - 公元907年)隋朝(公元581年 - 公元618年)隋文帝、隋炀帝的统治。
隋末的动乱。
唐朝(公元618年 - 公元907年)唐太宗、唐高宗时期的繁荣。
安史之乱的影响。
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____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本文将对____年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下面将按照教材的顺序,详细介绍每个章节的知识点。
第一章从古人类到农耕时代本章主要介绍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内容包括人类的起源,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农业的起源和农业社会的出现等。
1. 人类的起源:介绍人类起源的理论,包括原始社会和古人类的生活方式。
2. 古人类的生活方式:介绍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包括狩猎采集、使用火等。
3. 农业的起源:介绍农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农业生产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4. 农业社会的出现:介绍农业社会的特点和发展,包括农业社会与原始社会的区别。
第二章古代东方的流行病本章主要介绍古代东方地区的流行病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内容包括古代东方地区的疫病流行,抗击疫病的努力,以及疫病对社会的影响。
1. 古代东方地区的疫病流行:介绍古代东方地区的疫病流行情况,包括鼠疫、麻疹、天花等。
2. 抗击疫病的努力:介绍古代东方地区人们对疫病的抗击努力,包括采取的防疫措施和医疗手段。
3. 疫病对社会的影响:介绍疫病对古代东方社会的影响,包括对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影响。
第三章文明的摇篮-河流文明本章主要介绍亚洲河流流域的古代文明,包括两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的起源、特点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1. 两河流域文明:介绍两河流域文明的起源和特点,包括城市的出现、农业的发展、制陶业等。
2. 长江流域文明:介绍长江流域文明的起源和特点,包括鱼米之乡、良渚古城等。
3. 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介绍两河流域文明和长江流域文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贡献,包括农业技术的进步、城市的兴起等。
第四章走向帝国的古埃及本章主要介绍古埃及的兴起、发展和衰落。
内容包括法老的统治、建造金字塔的工程、埃及的宗教信仰等。
1. 法老的统治:介绍古埃及法老的统治方式和社会组织,包括统一王朝的出现、官僚制度的建立等。
2. 建造金字塔的工程:介绍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的工程,包括金字塔的结构和建造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历史游艺园
(一)事件接龙
1.A.开元盛世 B.活字印刷 C.玄奘西游 D.戚继光抗倭 E.郑成功收复台湾
(二)知识擂台
2.世界三大饮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3.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是__________________。
4.宋代时,北方以____________为主食,南方以____________为主食,这种饮食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5.________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_________为大汗,尊称为__________。
蒙古国建立。
6.在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回归祖国的是______________。
7.北京___________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8.我国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____________,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写出一部药物学巨著___________。
9.我国四大古典小说是__________、《水浒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从1553年,葡萄牙人攫取在我国_______________的居住权,到__________年12月21日回归祖国,共历时446年。
11.明长城东起____________,西至__________,蜿蜒一万余公里。
(三)精彩四选一
12.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
A.隋之前的古运河
B.隋运河
C.会通河
D.通惠河
13.“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14.科举制度是在_________逐渐完善的()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15.“和同为一家”是首________领给唐皇书信中的一句话()
A.回纥
B.靺鞨
C.吐蕃
D.南诏
16.隋唐时期,中日交往的著名人物是()
A.玄奘
B.戒贤
C.鉴真
D.崔致远
17.我国四大发明中在北宋时候发明的是()
A.造纸术和火药
B.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
C.火药和指南针
D.指南针和造纸术
18.澶渊之盟的签约双方是()
A.北宋与西夏
B.北宋与辽
C.南宋与西夏
D.南宋与金
19.《资治通鉴》的主持编写人是()
A.司马迁
B.司马睿
C.司马炎
D.司马光
20.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B.印度洋沿岸和红海沿岸
C.印度洋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榜葛刺和红海沿岸
21.军机处设立于()
A.顺治时期
B.康熙时期
C.乾隆时期
D.雍正时期
22.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
23.下列我国古代科技成就中,两项都属于同一个领域的一组是()
A.《千金方》和《本草纲目》
B.《水经注》和《农政全书》
C.《缀术》和《天工开物》
D.《齐民要术》和《本草纲目》
24.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隋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25.宋代杰出的词人有()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苏轼
26.元朝时期,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是()
A.畏兀儿
B.蒙古族
C.回族
D.女真族
27.反映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风光和繁华景象的画是()
A.《秋郊饮马图》
B.《清明上河图》
C.《游春图》
D.《步辇图》
28.下列哪一项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权的加强?()
A.废除丞相
B.分封藩王
C.设立东厂
D.迁都北京
29.1616年,_________自立为汗,定国号为金,史称后金()
A.耶律阿保机
B.完颜阿骨打
C.骨力裴罗
D.努尔哈赤
30.“文字狱”禁锢了思想,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其规模之大,次数之多要数()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31.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一个港口对外通商,这个港口是()
A.漳州
B.宁波
C.广州
D.云台山
(四)追根溯源
32.你知道足球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吗?
3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①这是宋朝谁的诗句?②诗中对项羽作了怎样的评价?③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34.“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
──英国思想家培根
①发明这三种机械的是哪个国家的人?②培根所说的三种机械发明是指什么?
3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①这是谁的词?②倾吐了词人怎样的思想?(五)猜一猜,试一试
36. ①自相矛盾(打一古代地名)()
②囚禁苏武(打一历史人物)()
③大地旅行(打一历史人物)()
④脱离险境(打一古代地名)()
37.连线搭配
时间事件有关人或国家民族首领政权
1662年《尼布楚条约》郑成功女真族元昊蒙古国
1684年收复台湾清朝蒙古族阿保机
西夏
1689年侵占我国台湾中俄契丹族努尔
哈赤后金
明朝后期设置台湾府荷兰殖民者党项族成吉思汗契丹国
38.识图与设计
请填出右图中两种货币的使用朝代和名称:
A朝代____________ 名称:____________
B朝代____________ 名称:____________
二、分析与思考
39.“一座喇嘛庙,胜抵十万兵”是清朝乾隆帝称赞承德避暑山庄围墙外寺庙的诗句,它反映了什么样的思想?40.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描写了施复夫妇发家致富的故事。
施
复夫妇住在苏州盛泽镇,拥有一台织机,还养了几筐蚕,靠缫丝织绸过日子。
他们织出的绸缎光彩润泽,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人们争相购买。
不到十年,施复夫妇就添置了三四十台织机,雇人织绸,成了大机户。
问:①说明当时出现了何种生产关系的萌芽?②为什么这种生产关系没有在中国发展
开来?41.“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
”
──清乾隆帝致英国乔治三世的信函
问:①此话反映出乾隆皇帝怎样的思想?②清朝统治者为此采取了怎样的对策?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③请联系当前对外开放的现实谈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历史游艺园
1.C A B D E
2.茶、咖啡、可可
3.赵州桥
4.面、稻米
5.1206、铁木真、成吉思汗
6.土尔扈特族
7.紫禁城
8.李时珍、《本草纲目》
9.《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10.澳门、1999
11.山海关、嘉峪关
12.B 13.A 14.B 15.C 16.C 17.B 18.B 19.D 20.A 21.D 22.D 23.A
24.C 25.D 26.C 27.B 28.B 29.D 30.D 31.C
32.中国
33.①李清照②称赞项羽是人杰鬼雄,肯定他不过江东的行为③借歌颂项羽嘲讽南宋统治者,苟安于江南的可耻行径。
34.①中国②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35.①辛弃疾②是词人抗金斗争的写照,体现了豪放的风格
36.①开封②关汉卿③陆游④临安
37.略
38.A.唐朝开元通宝B.北宋交子
二、分析与思考
39.清朝统治者尊重各族宗教信仰,利用宗教缓和民族关系,有利于国家的安定。
40.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②因为中国封建社会经历了两千多年,长期的自给自足经济相对稳定,人们手中有了钱以后往往愿意购置田产、宅地,影响了扩大再生产,中国的农民购买力低下,而且传统的观念以农为本,压制民间工商业的发展,所以资本主义没有在中国发展开来。
41.①自恃中国地大物博,藐视西方各国,夜郎自大
②闭关锁国。
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推行了近二百年。
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是,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