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的研究现状
2023年蒸发冷却器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2023年蒸发冷却器行业市场调查报告蒸发冷却器是一种利用蒸发原理进行空气冷却的设备,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蒸发冷却器行业市场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行业概况蒸发冷却器是一种通过将水喷洒在空气流通区域,利用水的蒸发吸热原理降低空气温度的设备。
它通过人工喷水,将水分散成雾状颗粒,通过与空气接触达到降温的效果。
蒸发冷却器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等各个领域,如冷库、冷饮店、温室种植等。
二、市场规模目前,全球蒸发冷却器市场规模已经达到数十亿美元。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蒸发冷却器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
三、市场驱动因素1. 环境保护要求日益严格:蒸发冷却器具有能耗低、使用水资源少的特点,符合现代环保要求,因此受到政府的支持和推广。
2. 不断增长的建筑市场:蒸发冷却器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空调、通风系统中,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筑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3. 农业发展和温室种植:蒸发冷却器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主要是用于温室种植,通过控制温度和湿度,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受到农民的青睐。
四、市场竞争状况目前,全球蒸发冷却器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主要厂商包括中国的海尔、美国的霍尼韦尔、澳大利亚的凯杰等。
这些厂商拥有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供应链,可以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然而,市场上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产品质量不稳定、价格竞争激烈等。
由于蒸发冷却器市场规模较大,竞争激烈,因此厂商需要通过研发创新、提高产品品质来获取竞争优势。
五、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随着科技的进步,蒸发冷却器的技术将不断创新,例如采用智能控制系统、自动化喷水系统等,提高产品性能和使用便利性。
2. 可再生能源的应用:蒸发冷却器可以和可再生能源结合,例如太阳能、地热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新兴市场发展:蒸发冷却器在亚洲、非洲等新兴市场的需求潜力巨大,这些地区的气候条件适合蒸发冷却器的应用,因此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蒸发冷却技术在地铁环控系统中研究现状及应用形式探讨

蒸发冷却技术在地铁环控系统中研究现状及应用形式探讨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地铁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运行和环境控制对乘客乘坐体验和运营效率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密集度增加,地铁车站和车厢内部温度也越来越容易升高,给乘客乘坐带来不适。
为了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和可靠的运行保障,地铁环控系统成为必不可少的设备之一。
传统的地铁环控系统多采用制冷设备实现空间温度的控制,但制冷设备需要大量能源支持,运行成本高且不环保。
寻找替代方案来提高地铁环控系统的效率和节能性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意义在地铁环控系统中引入蒸发冷却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地铁车站、车厢等封闭空间的温度,改善室内空气质量,提升乘客的乘坐体验。
蒸发冷却技术还能减少能源消耗,降低运行成本,实现节能环保的目标。
深入研究蒸发冷却技术在地铁环控系统中的应用形式和效果,探讨其优势和局限性,对于提高地铁运行的舒适性、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了解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现状,可以促进学术交流和技术创新,推动蒸发冷却技术在地铁环控系统中的广泛应用和发展。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蒸发冷却技术在地铁环控系统中的应用潜力,分析其优势和局限性,总结国内外研究现状,为未来地铁环控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提供参考。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揭示蒸发冷却技术在地铁环控系统中的实际效果和经济效益,为地铁运营提供更加节能环保、高效稳定的技术支持。
通过比较国内外研究现状,进一步完善蒸发冷却技术在地铁环控系统中的应用形式,推动我国地铁环控系统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通过本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地铁环控系统的智能化、节能化和环保化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
2. 正文2.1 蒸发冷却技术概述蒸发冷却技术是一种利用蒸发过程来实现制冷降温的技术。
通过将液体喷洒或滴入热源表面,利用热量使液体蒸发,从而吸收热量并降低环境温度。
蒸发冷却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无污染、无噪音等优点。
2023年蒸发冷却器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2023年蒸发冷却器行业市场调研报告一、行业概述蒸发冷却器是一种运用水蒸发的原理来达到降温的设备。
蒸发冷却器广泛应用于建筑物、工业生产厂房、商业中心、体育场馆、绿化园林、公路、地铁、机场、码头等场所。
目前,蒸发冷却器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蒸发冷却器的设计、生产、销售和安装维护等环节。
二、市场现状1.市场规模据国外市场研究杂志分析,蒸发冷却器市场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保持稳定增长,从2019年的135.2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200亿美元。
中国蒸发冷却器市场规模近年来也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2.市场结构目前,蒸发冷却器市场结构较为分散,主要包括小型、中型、大型等多种类型的厂家,其中广泛应用的有塔式蒸发冷却器、冷热泵式蒸发冷却器、分体空调式蒸发冷却器、壁挂式蒸发冷却器等。
3.市场热点在近年来,随着环保及减排要求不断提高,蒸发冷却器直接或间接引发的水资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型节能设备,湿式蒸发冷却器首当其冲成为最受世界关注的产品范畴之一。
同时,在中央空调市场降噪化、变频化的大趋势下,变频蒸发冷却器市场增势更加强劲。
三、竞争格局目前,国内蒸发冷却器市场的竞争格局相对分散,行业中较大的品牌有海尔、美的、格力、三菱电机、日立等。
四、发展趋势1.节能、环保趋势持续升级:湿式蒸发冷却器已被全球视为净水技术的最佳选择。
作为一种新型环保型节能设备,他在进入2020年之后,“绿色环保、节能降耗”宣导更为强烈,市场所占份额也会递增。
2.变频蒸发冷却器更加普及:目前,全球蒸发冷却器市场的变频率仅约为30% -40%,未来几年随着全球空调领域的变频率加速,变频蒸发冷却器市场未来增长空间将呈几何增长。
3. 智能化、自动化成发展趋势:未来,智能化将成为蒸发冷却器市场的发展方向之一,尤其在中央空调配套市场上,市场将越来越关注蒸发冷却器与整个空调系统的整体协调效应。
五、结论蒸发冷却器市场作为多个行业的配套消费品,其发展改善的同时需要从制造、销售到维护等各方面不断推进技术的革新、智能化的应用模式的建构、售后服务等机制优化。
2024年空调蒸发器市场发展现状

2024年空调蒸发器市场发展现状引言空调蒸发器是空调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吸收室内空气中的热量,并通过蒸发的方式来冷却空气。
随着人们对舒适度和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空调蒸发器市场也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本文将介绍空调蒸发器市场的发展现状,并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空调蒸发器市场概述空调蒸发器市场是指生产和销售空调蒸发器的相关企业和机构。
目前,全球范围内的空调蒸发器市场规模庞大,行业竞争激烈。
主要的市场参与者包括制造商、供应商和分销商等。
市场发展趋势1. 技术创新推动市场增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空调蒸发器的技术也在不断创新。
研发人员致力于提高蒸发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以满足用户对节能环保的需求。
新技术的应用将推动市场的增长和发展。
由于市场规模庞大,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参与,市场竞争日益加剧。
制造商和供应商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在价格、品牌和服务等方面进行差异化竞争,以抢占市场份额。
3. 市场需求多样化随着消费者对室内舒适度和空气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一些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智能化和便利性,而另一些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节能环保性能。
市场参与者需要不断调整产品策略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市场现状分析1. 地区市场分布情况空调蒸发器市场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洲和亚洲一些发达国家。
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对空调蒸发器的需求较高,同时这些地区的制造商也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2. 产品价格趋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市场竞争的加剧,空调蒸发器的价格逐渐趋于合理化。
制造商通过提供更高性价比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这也推动了市场的发展。
空调蒸发器市场仍然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尽管已经有很多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但仍有更多的机会和空间等待开发。
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不断增长,将进一步推动市场的发展。
发展趋势展望1. 环保节能技术的应用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空调蒸发器市场将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节能环保性能。
新型蒸发式冷却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新型蒸发式冷却技术研究及其应用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节能减排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众多的节能技术中,新型蒸发式冷却技术备受关注,其在空调、制冷、能源回收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
一、新型蒸发式冷却技术的介绍新型蒸发式冷却技术是指将制冷剂在低温低压的状态下,喷洒到空气或其他介质上,并利用后者的蒸发过程吸收热量,达到冷却的效果。
相比于传统的机械式空调,新型蒸发式冷却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节能环保新型蒸发式冷却技术不需要耗费大量电能运转,大大减少了对电网的负荷,降低了能源消耗。
同时,该技术不需要使用氟利昂等有害物质,对环境污染减少了很大的贡献。
2.健康舒适传统的空调在运行时,容易使空气中的湿度降低,容易造成人体上呼吸系、眼部等健康问题。
而新型蒸发式冷却技术不仅能够有效保持空气中的湿度,还拥有良好的通风效果,可以为人们提供更为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3.成本下降新型蒸发式冷却技术可以在各种环境下有效运行,比如室内、室外、车内、电力厂等,应用范围广泛。
由于其具有节能和环保的特点,其成本相对于传统的空调机组也更加经济实惠。
二、新型蒸发式冷却技术的应用1.空调和制冷在居住、商业和工业区域,空调和制冷是新型蒸发式冷却技术应用的最为广泛的领域。
根据不同的使用场景和需要,新型蒸发式冷却技术可以采用单机或者光伏加热等多种方式。
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天气和炎热地区,新型蒸发式冷却技术的优势更加明显。
2.能源回收新型蒸发式冷却技术还可以很好的应用于能源回收。
在工厂等产生过多热能的场景下,该技术可以用来回收废热,同时为建筑物和其他区域提供冷却。
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能源的最优化利用,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
3.汽车空调传统的汽车空调通常需要额外地制造压缩机和冷凝器等用于制冷。
而新型蒸发式冷却技术则无需依赖额外的制冷器,仅需借助喷淋液体蒸发的效应即可降低车内温度。
这不仅简化了汽车空调的制造和维护,还能够减少汽车对环境的污染。
蒸发冷却技术在地铁环控系统中研究现状及应用形式探讨

蒸发冷却技术在地铁环控系统中研究现状及应用形式探讨【摘要】本文探讨了蒸发冷却技术在地铁环控系统中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形式。
引言部分分别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三个方面入手。
在正文中,首先概述了蒸发冷却技术的基本原理,然后详细介绍了其在地铁环控系统中的应用现状及优势,同时也探讨了蒸发冷却技术在该系统中所面临的挑战。
对蒸发冷却技术在地铁环控系统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结论部分则对蒸发冷却技术在地铁环控系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研究的局限性和建议。
本文全面分析了蒸发冷却技术在地铁环控系统中的应用形式,为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蒸发冷却技术、地铁环控系统、研究现状、应用形式、优势、挑战、发展趋势、应用前景、总结与展望、局限性、建议。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铁环控系统是地铁运营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部分,它主要负责地铁车辆和乘客区域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参数的控制和调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地铁线路的不断延伸,地铁环控系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在地铁运营过程中,高温天气和人员密集的情况下,地铁车厢内部温度往往会快速上升,给乘客带来不适。
如何有效地解决地铁环控系统中的温度问题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蒸发冷却技术在地铁环控系统中的应用形式和效果,评估其在提高地铁环境舒适度和节能减排方面的潜力。
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和实际案例的分析,揭示蒸发冷却技术在地铁环控系统中的优势和挑战,为未来该技术在地铁环境控制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本研究旨在为推动地铁环境控制技术的创新发展和实际应用,为打造绿色、舒适、高效的地铁运营环境贡献力量,为城市交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希望能够为地铁运营管理部门和环境科研机构提供科学的技术指导,促进蒸发冷却技术在地铁环控系统中的广泛应用,推动地铁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1.3 研究意义蒸发冷却技术在地铁环控系统中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提升地铁系统运行效率。
2024年汽车空调蒸发器市场发展现状

汽车空调蒸发器市场发展现状简介汽车空调蒸发器是汽车空调系统中的重要组件之一,负责将液态制冷剂转化为气态,实现汽车内部空气的冷却和除湿。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舒适驾驶环境的要求不断增加,汽车空调蒸发器市场也呈现出了快速增长的态势。
本文将重点对汽车空调蒸发器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据市场研究机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全球汽车空调蒸发器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年均增长率超过6%。
其中,亚太地区是全球汽车空调蒸发器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区,占据市场份额的约40%。
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的不断崛起,亚太地区市场的增长潜力巨大。
市场驱动因素1.汽车产销量增长:全球汽车产销量持续增长,特别是新兴市场汽车销售快速增长,推动了汽车空调蒸发器市场的发展。
2.节能环保要求提高: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对汽车空调系统的能效要求越来越高。
汽车空调蒸发器具有能效高、环保低碳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
技术趋势1.高效换热技术:汽车空调蒸发器的热交换效率对系统的制冷效果至关重要。
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多种高效换热技术,如微通道技术、增强型蒸发器管路设计等,旨在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
2.超薄型设计:为适应日益紧凑的汽车空间设计,汽车空调蒸发器正朝着超薄型设计的方向发展。
采用轻量化材料和紧凑结构,实现更小的体积和更高的散热效能。
市场竞争态势汽车空调蒸发器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厂商包括德尔福、巴克莱、格丽兹曼等。
国内厂商如珠海蒸发器集团、镇江蒸发器厂等也在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
竞争主要体现在产品质量、技术创新、价格竞争等方面。
市场前景展望1.智能化发展:随着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汽车空调蒸发器有望实现智能化。
通过传感器和控制系统的配合,实现自动调节和优化工作状态,提升用户体验。
2.新能源汽车需求增加: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汽车空调系统的需求也在增加。
汽车空调蒸发器将在新能源汽车中发挥重要作用,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结论汽车空调蒸发器市场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空调已经成为当代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天气,没有空调就像生活缺失了一大片舒适度。
但是空调使用却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耗费大量的能源导致环境污染和持续加剧的能源危机。
因此,研究高效、低耗的空调技术,如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1. 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的基本工作原理蒸发冷却空调技术(EAC)是一种被广泛运用的低耗能空调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是把水分子变成蒸汽,并将蒸汽吹向空气流中,使空气流中的水分子与蒸汽混合,从而吸收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
这种基本的工作原理被应用到许多不同的场景中,包括住宅,商业和工业等。
2. 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的优点相比传统的制冷空调技术,蒸发冷却空调技术有许多明显的优点。
其中最一个最显著的优势就是低能耗。
蒸发冷却空调技术消耗的能源仅为传统空调技术的20%。
这是因为它不需要使用大量的电力来制冷,而主要是依靠水的蒸发过程来降温。
另外,蒸发冷却空调技术还具有环保的特点,因为它不会产生有害的氟氯烃类物质。
3. 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应用的研究和发展近年来,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多元化。
特别是在欧洲和北美洲,已经有很多商业和工业的企业使用蒸发冷却空调技术来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
在中国,随着能源危机的不断加重,越来越多的政府和企业开始关注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的发展。
目前,一些大型商场和住宅社区已经开始使用这种技术来取代传统的制冷空调技术。
4. 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虽然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在低耗能、环保等方面具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比如,蒸发冷却空调技术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而在国内有些地区出现过水资源短缺的问题。
此外,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对于空气湿度也有一定的要求,当空气湿度较高时,蒸发冷却效果会下降。
因此,对于蒸发冷却空调技术的优化和改进,应该考虑到这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发冷却技术的研究现状摘要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在干燥地区、空调负荷中等以上的建筑使用,或推广其在中湿度以上地区的舒适性空调中使用,都需要对间接蒸发冷却作进一步的研究。
蒸发冷却装置应用很广,但由于其传热、传质过程的耦合,数值模拟的研究还不充分,尤其是蒸发冷却空气的数值模拟还很少。
关键词:蒸发冷却空调数值模拟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f evaporative coolingair conditioningWang Fang (Shaanxi V ocational College of National Defense Industry)Abstract:Evaporative cooling air conditioning technology in dry areas, air conditioning load above the middle building use, or promote its in Mid-Humidity areas above the comfort air conditioning use, it is necessary to do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Evaporation cooling device is of wide application, but due to the heat transfer, mass transfer coupl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research is not sufficient, especially the evaporation air cool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also rarely.Key Words:evaporative cooling air conditioning numerical simulation 蒸发冷却作为一种看似古老、简单的技术,实际上其内部是一个流动、传热、两相传质的多种复杂耦合在一起的过程,国内、国外学者、工程技术人员对它的相关研究一直没有中断过。
学术研究的重点是水膜的蒸发特性,而工程应用则主要依赖于实验结果。
1国内研究现状杜鹃、武俊梅[1]等针对直接蒸发冷却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包括控制方程及相应的边界条件,提出水分蒸发在空气流动中的简化处理方法。
利用建立的模型对一台实验用的直接蒸发空气冷却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将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一致性较好。
通过模拟得出了直接蒸发空气冷却器温度场和湿度场的分布图,并通过模拟分析了迎面风速、填料厚度及空气入口状态参数等因素对直接蒸发冷却系统冷却效率及空气出口状态的影响。
西安工程大学杜鹃[2]通过对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与冷却塔传热、传质过程进行类比分析,得到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的热工计算方法。
西安工程大学武俊梅、黄翔[3]等分析了影响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性能的因素,然后对天然植物纤维填料式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获得了相关性能曲线。
研究结果表明,直接蒸发冷却空词机在我国西北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降温加湿效果很好,完全可以达到舒适性要求,是一种节能的绿色空调;天然植物纤维填料阻力较大,但降温加湿效果更好。
李刚、黄翔[4]等对J. Sto itchkov 建立的关于叉流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数学模型进行了理论计算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理论值与实验值的相对误差不大于10%。
用该模型计算了一次风量、二次风量、淋水量及隔板厚度对一次风出口温度的影响。
周孝清、陈沛霖[5]等介绍了以二次空气湿球温度为依据的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热工计算方法,并对实验工况进行了计算,与实验结果对比的结论是满意的。
任承钦,彭美君[6]等在考虑壁面两侧空气温度实际变化的前提下,对板式间接蒸发冷却传热过程中影响效率的主要因素,如一次空气进口温度、一、二次空气流速之比,二次空气相对湿度,一、二次通道宽度之比以及壁面润湿率进行了分析研究,为实际换热器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屈元,黄翔[7]等对几种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热工计算数学模型进行了简要介绍和对比,并对其中两种计算方法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周孝清、陈沛霖提出的方法更适用于工程实践。
范伟明[8]等对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进行了合理必要的简化假设,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建立了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三维数学物理模型。
通过前处理器Gambit建立了数学模型的三维离散网格,针对间接蒸发冷却器一次空气通道考虑与不考虑冷凝的情况,对传热传质耦合的边界进行了定义,分别编制了用户自定义程序。
通过Fluent实现对耦合传热传质过程的求解。
丁杰[9]对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结构和换热特点进行了分析。
通过引入合适的假设,建立了层流和紊流情形下的数学模型,并拟合得到了平均Nu数和平均Sh数关于Re数和无量纲数 的计算式。
张旭等[10]将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抽象为管束内一次空气不混合,管束外二次空气和水膜横向混合的叉流换热器,建立数学模型,得到一次空气、水膜温度及二次空气焓在空间分布的解析表达式。
鱼剑琳等[11]对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水平单管外对流传质进行了实验测定,获得了经验关系式。
张旭等[12]根据不可逆热力学理论,给出了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熵产单元数的解析表达式。
黄翔、武俊梅[13]介绍了现有的几种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热工计算模型,并加以比较。
分析了各种模型的不足之处,优选出了一种新型简便、实用性较强的计算模型,并对其进行了实验验证,为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设计、优化和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2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各种蒸发冷却装置的内部传热、传质过程的研究较多,但多数集中在冷却塔、液膜蒸发冷却、蒸发式冷凝器的热工计算模型和数值模拟,这些装置中是以液体的冷却作为目的,所以数学模型的侧重点与蒸发式空气冷却器或加湿器的有所不同。
Saman和Alizadeh[14]提出了除湿冷却器并做了三组实验。
实验表明,一次空气入口温度和相对湿度增加,可以增加冷却效率和除湿效率。
Zhao,Shli Liu[15]等分析了作为间接蒸发冷却器传热、传质介质的各种金属、纤维、陶瓷等材料,结果表明金属的热传导率、水膜保持率对系统的热质传递几乎没有影响。
Halasz [16]提出了一个针对所有蒸发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塔、蒸发式冷凝器、蒸发式液体冷却器、空气洗涤器等)的通用的一维数学模型。
Stabat 等[17]提出了两种直接和间接蒸发冷却的设计方法,该方法可以确定室内的小时温、湿度条件和设备能耗。
Ren和Yan g[18]在间接蒸发冷却器模型中考虑了布水温度的变化和热交换表面布水的焓的变化,利用这种分析模型得出结果和数学积分方法有很好的一致性。
Qiun和Riffa t[19]设计了一种新式的蒸发冷却器以提高效率,并将此蒸发冷却器用到高温潮湿的地区。
Riffat和Zhu[20]对多孔陶瓷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建立了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这种理论模型结果能够用于对多孔陶瓷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性能估算。
San José Alonso等[21]对间接蒸发空气冷却器的简化而建立了一种数学模型,用来分析各种条件和各种形式的间接蒸发冷却器,并与实验结果予以验证,用来进行能量分析和参数优化。
Zhao等[22]给出了用于露点间接蒸发冷却系统的机械压缩空气的一种新式逆流热质交换器,并进行了数值研究。
数值模拟结果可以用来优化热交换器的几何尺寸和运行状况,以提高热交换器的制冷(露点和湿球)效率并且使露点冷却系统的能效最大化。
以上关于蒸发冷却空调的应用现状表明,推广蒸发冷却空调技术在干燥地区、空调负荷中等以上的建筑使用,或推广其在中湿度以上地区的舒适性空调中使用,都需要对间接蒸发冷却作进一步的研究。
综上所述,蒸发冷却装置应用很广,但由于其传热、传质过程的耦合,数值模拟的研究还不充分,尤其是蒸发冷却空气的数值模拟还很少。
[1] 杜鹃,武俊梅,黄翔.直接蒸发冷却系统传热传质过程的数值模拟.制冷与空调.2005,5(2):28-32[2] 杜鹃,黄翔,武俊梅.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与冷却塔内部传热、传质过程的类比分析.制冷与空调,2003,3(1):11-14[3]武俊梅,黄翔,殷清海,颜苏芊.直接蒸发冷却空调机性能研究.低温与制冷,2001,19(1):22-24[4] 李刚,黄翔.一种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数学模型的验证.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05,18(4):381-383[5] 周孝清、陈沛霖.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的热工计算方法.华南建设学院西院学报,1998,6(2):9-14[6] 任承钦,彭美君.间接蒸发冷却板式换热器的火用效率分析.热能工程,2005,34(3):7-10[7]屈元,黄翔.间接蒸发冷却器热工计算数学模型及验证.流体机械,2004,32(11):50-53[8] 范伟明.有冷凝的板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三维数值模拟及性能分析.湖南大学.硕士.2006:12-42[9] 丁杰.间接蒸发冷却器的数值模拟及传热传质系数的研究.湖南大学.硕士.2006:10-58[10] 张旭,陈君红,陈沛霖.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传递过程的解析解及验证. 同济大学学报, 1998, 26 ( 4) :461-463[11] 鱼剑琳.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水平单管外对流传质的实验研究.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1999, 33 ( 3):69-70[12] 张旭,陈沛霖. 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中传递过程熵分析及优化. 同济大学学报, 2000, 28 ( 4) :457-460[13] 黄翔,武俊梅.管式间接蒸发冷却器数学模型分析及验证. 建筑热能与通风空调,2007(4):2-3[14]Saman ,Alizadeh.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a cross-flow type plate heatexchanger for dehumidification/cooling.Solar Energy,2002,73( 1) :59-71 [15] Valeriy Maisotsenko,Leland E.Gillan,Timothy L.heaton.Method and plateapparatus for dew point evaporative 6,581,402,B2[P],Jue.24,2003 [16] B. Halasz, A general mathematical model of evaporative cooling devices, RevueGe′nerale de Thermique 37 (1998) 245–255.[17] P. Stabat, D. Marchio, M. Orphelin, Pre-Design and design tools for evaporativecooling, ASHRAE Transactions 107 (2001) 501–510.[18] Chengqin Ren , Hongxing Yang. An analytical model for the heat and masstransfer processes in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with parallel/counter flow configuration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49 (2006) 617–627[19] G. Q. Qiun,y, S. B. Riffat. Novel design and modelling of an evaporative coolingsystem for buildings. Copyright # 2006 John Wiley & Sons, Ltd.[20] S.B. Riffat, Jie Zhu. Mathematical model of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er usingporous ceramic and heat pipe.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24 (2004) 457–470.[21] J.F. San JoséAlonso, F.J.Rey Martínez, Simulation model of an indirectevaporative cooler. Energy and Building. 1998, (29): 23-27[22] X..Zhao, S. L. Liu, S. B. Riffat. Numerical study of a novel count-flow heat andmass transfer for dew point evaporative cooling.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2008. Article in Press, Available on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