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史等环艺毕业设计读书报告
建筑毕业设计总结报告

建筑毕业设计总结报告建筑毕业设计总结报告自从我进入建筑专业以来,我一直对建筑设计充满热情。
在这四年的学习中,我积累了很多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毕业设计作为我学业的最后一块拼图,是我能够将所有学到的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重要机会。
在这篇总结报告中,我将回顾我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和收获,并总结出我在设计方面的成长和不足之处。
我的毕业设计题目是城市文化中心的设计。
我选择了这个题目因为我对地方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非常感兴趣。
在设计过程中,我首先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和分析,了解了当地的文化特色、历史背景和现状。
这些调研数据为我后续的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灵感。
在设计的初期阶段,我进行了多次方案的探索和筛选。
我希望设计的建筑能够融入当地的环境和文化,同时满足功能和美学上的需求。
在和导师和同学的讨论中,我逐渐明确了建筑的整体形态和空间布局。
在设计的过程中,我运用了多种工具和软件来辅助我进行建筑的模型制作和图纸绘制。
这些工具为我提供了更直观和具体的呈现方式,使我能够更好地交流和沟通我的设计思路。
同时,我也通过参观和学习其他建筑师的作品,进一步开拓了我的设计视野。
我完成了毕业设计后,我对自己的作品进行了全面的自我评估。
在设计中,我成功地将地方文化和当代建筑相结合,呈现了一个既具有现代感又富有历史底蕴的建筑。
同时,我也充分考虑了建筑的功能和使用需求,为用户提供了一个舒适和实用的环境。
然而,我也意识到我的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材料选择和施工可行性方面的考虑还不够充分。
这些问题将成为我今后进一步研究和学习的方向。
对于我个人而言,完成毕业设计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经历。
通过这次设计,我不仅锻炼了我的设计能力和创造力,还培养了我与他人合作和项目管理方面的能力。
同时,我也更加明确了我的兴趣和职业方向,在将来的工作中我将更加专注于建筑设计领域的发展。
总结而言,我的毕业设计是一个具有挑战性和收获的过程。
我通过调研、方案探索和设计实践,成功地完成了一个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和现代风格的建筑。
中外设计史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设计,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
中外设计史见证了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创造力的无限潜能。
本报告将对中外设计史进行总结,梳理设计史的发展脉络,探讨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二、中外设计史发展概述1. 古代设计(1)中国设计中国古代设计源远流长,具有丰富的内涵。
从新石器时代彩陶、玉器,到夏商周青铜器、陶瓷,再到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中国古代设计在造型、纹饰、工艺等方面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2)外国设计外国古代设计同样具有悠久的历史。
从古埃及的金字塔、狮身人面像,到古希腊的神庙、雕塑,再到古罗马的斗兽场、水渠,外国古代设计在建筑、雕塑、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2. 中世纪设计(1)中国设计中世纪的中国设计以佛教艺术和道教艺术为代表。
佛教艺术在雕塑、壁画、建筑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如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等。
道教艺术则主要体现在道观建筑和道教雕塑上。
(2)外国设计中世纪的外国设计以哥特式建筑和文艺复兴艺术为代表。
哥特式建筑以法国的巴黎圣母院、德国的科隆大教堂等为代表,强调垂直向上的空间感。
文艺复兴艺术则注重对人体比例的把握和人文主义的内涵。
3. 近现代设计(1)中国设计近现代的中国设计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再到新中国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设计逐渐吸收了西方设计的精髓,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设计。
(2)外国设计近现代的外国设计经历了从工业革命到现代设计运动的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外国设计经历了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主义的演变。
三、中外设计史特点及影响1. 中国设计史特点(1)注重实用性中国古代设计强调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统一,如陶瓷、漆器等。
(2)讲究象征意义中国古代设计注重寓意和象征,如玉器、青铜器等。
(3)传承与创新中国古代设计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2. 外国设计史特点(1)注重审美外国古代设计强调审美价值,如古希腊雕塑、罗马壁画等。
建筑类书籍读书报告

初识中西古代建筑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建筑史,了解中国传统的建筑特色。
在对比现代的建筑究竟是进行发扬继承还是干脆摒弃一味的现代建筑风格。
再通过学习西方的建筑历史,只是单纯的欣赏旧时的西方建筑与现代有多大的改变。
在学习梁思成先生所著的中国建筑史时,由于是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所著的书籍,书中的语言阅读起来不免有些吃力,最终靠一点的想象力将书籍看下去,通过阅读我了解到了一些事实不免让人感到一些遗憾,中国古代在建筑方面的发展绝对也是世界领先水平的,同时还具有个性十足的中国特色,但由于中国古代的社会原因,如今的建筑师当时的建筑工匠们所接受的文化水平有限,当时的社会条件所限,历史上许多优秀的“建筑师”仅留下流传千古的建筑物却并没有能够将他们一生的所学与丰富的经验传给后世人,仅仅通过口头传授教教所学所知传给下一代。
甚至在封建社会这些“建筑师”只能被称为匠人。
在社会上的地位并不甚高。
中国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的区别极大,首先在选材方面,古代匠人的建筑材料多以木材为主,以石营建者较少,虽然古代也不乏有善用石材建造的大师,但石材多用于各地的石碑石勾栏等物件。
由于不明石性之强点与弱点。
最终对于石材使用的建筑多以崩坏者为多。
反观古希腊罗马工师则深明石材的强点弱点,并将石材更进而用为混凝土。
建筑材料的使用从某些方面造成了东西方建筑的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建筑从上古时期开始,人民便建造宫室以用于居住使用,当然这时期的所谓宫室还是十分简陋的,但也开始渐渐有了后世中国特色建筑的雏形。
当时的建筑只重其用而不在乎其型,在一个只为了温饱而奋斗的时代又有多少人会去在意所住的地方是否美观呢?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人民的生活愈发富足,各个阶级也渐渐出现了。
对于所谓的居所也更多要求。
每朝的统治者阶级都为自己建造了精美的宫殿以供使用,可惜每逢朝代更替这样的建筑常常也会随着上一代的荒淫无道的统治者一同逝去。
殷周交替之时纣王所建的宫殿多在革命之后毁坏。
《建筑设计》读书报告

《建筑设计》读书报告学校:辽宁工业大学系(院):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课题名称:建筑设计原理专业(方向):环境艺术设计班级:环艺0 9 1姓名:王兴盛指导教师:田波(本文仅供参考,请同学独立完成)《建筑设计》读书报告一、书名《建筑设计》/刘春香主编/东北大学出版社二、主编简介该老师所在辽宁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与建筑学院,1962年10月出生,1984年于东北林学院林学系获学士学位,1995~1996年参加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详细规划设计专业证书班,系统的学习了该专业各门课程。
1996年~2005年,担任建筑学教研室主任八年。
获得过很多教学、学术研究的优秀表彰。
三、著作概要本书以建筑设计原理及理论分析为主,从建筑的基本组成、功能与流线、空间组织、平面布局的分析与构想,到建筑技术问题处理、建筑设计创意与建筑造型设计、建筑设计表现与制图等多方面展开。
并通过典型实例分析使学习者掌握建筑设计分析与借鉴的方法,提高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四、内容总结本书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基础、独立式小住宅设计、餐饮建筑设计、幼儿园设计、中小学设计、商业建筑设计、展览建筑设计、住宅建筑设计与居住区规划设计等章节。
建筑设计基础主要讲述了建筑设计的程序与方法、建筑平面设计及表达、设计图纸内容的正确表达与施工图设计、建筑表现图的绘制等。
独立式小住宅建筑设计主要讲述了小住宅总平面图设计、小住宅的功能与布局、单个房间的设计、独立式小住宅的形体设计与细部处理、小住宅方案设计过程中的表达方法等。
住宅建筑设计主要讲述了住宅建筑分类、功能分析、住宅性质与设计、套型内各功能的空间设计、公共部分的设计等。
居住区规划设计主要讲述了居住区规划的基础知识、规划布局、住宅群体规划设计、公共建筑规划设计、道路交通系统规划、绿地规划布置、技术经济指标等。
其他诸多章节的内容一样丰富实用,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
总之,非常实用。
五、学习心得在了解学习建筑设计之前,对建筑设计的概念不是很清楚,不理解建筑设计的用途。
环艺毕设心得

环艺毕设心得在我即将毕业之际,我开始思考我的毕业设计。
我对环境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决定将我的毕业设计与这个领域相结合。
最终,我决定将我的毕业设计定位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
在开始我的设计之前,我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我研究了许多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并分析了它们在城市空间中的作用。
我也研究了一些环境保护组织的工作,并了解了他们的工作原理和目标。
通过这些研究,我对环境艺术设计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我的设计中,我采用了许多不同的技术和方法。
我使用了3D建模软件来创建我的设计,以便能够更好地展示我的想法。
我还使用了许多不同的材料,包括金属、玻璃、塑料和纤维。
我还使用了许多不同的颜色和纹理,以使我的设计更加生动和有趣。
在我的设计中,我也考虑了环保问题。
我使用了可再生材料,并尽可能减少了浪费和能源消耗。
我还将我的设计与环境保护组织联系起来,以便在我的设计中推广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在我的设计中,我还遵循了一些基本设计原则。
我考虑了人们的感官体验,包括视觉、听觉和触觉。
我也考虑了我的设计在城市空间中的位置和角度,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环境的特点。
在我的设计中,我还考虑了我的目标受众。
我设计的城市公共空间是供人们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场所。
因此,我设计的元素必须能够吸引和引导人们。
我还考虑了我的设计在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的表现。
在我的设计完成后,我进行了用户测试和评估。
我邀请了一些普通市民来测试我的设计,并要求他们提供反馈和建议。
通过这些测试,我了解了市民对我的设计的看法,并对我的设计进行了调整和改进。
总的来说,我的环艺毕设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通过这个项目,我学习了许多环境艺术和环保的知识,也锻炼了我的设计和表达能力。
我相信我的设计可以对城市公共空间的环境艺术设计产生积极的影响,并提高人们对环保问题的认识。
中外设计史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设计领域逐渐成为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
为了深入了解中外设计史的发展脉络,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中外设计史实习。
在此期间,我深入学习了中外设计史的相关知识,对设计领域的演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二、实习内容1. 中外设计史概述在实习期间,我首先对中外设计史进行了概述。
通过对古代、近现代以及当代设计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我了解到设计在各个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演变规律。
2. 中国设计史(1)古代设计:以夏商周、秦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为代表,我学习了古代建筑、陶瓷、丝绸、书画等领域的经典作品,领略了古代设计艺术的魅力。
(2)近现代设计: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我了解了近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包括西方设计理念对中国设计的影响,以及我国设计界在探索民族风格的道路上的努力。
(3)当代设计:以改革开放为背景,我学习了当代设计在各个领域的创新与发展,如平面设计、工业设计、室内设计等。
3. 西方设计史(1)古代设计:从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等时期,我了解了西方古代设计的艺术特点,如古希腊的柱式、古罗马的斗拱等。
(2)近现代设计:从文艺复兴、巴洛克、洛可可、新古典主义等时期,我学习了西方近现代设计的发展脉络,以及各个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3)当代设计:以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等为主流,我了解了西方当代设计在各个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三、实习收获1. 拓宽了知识面:通过实习,我对中外设计史有了全面的认识,了解了设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演变规律。
2. 提升了专业素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不断学习设计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3. 增强了创新意识:通过了解中外设计史,我认识到创新是设计发展的关键,激发了自己在设计中追求创新的意识。
四、总结通过本次中外设计史实习,我对设计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我国设计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环艺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精选3篇(全文)

环艺毕业设计总结范文精选3篇一、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目的前些年专家们把设计分成平面设计、立体设计和空间设计,或叫二次元、三次元和四次元的设计。
也有将设计分成建筑设计、工业设计和商业设计三大类。
还有将设计归纳为视觉、产品、空间、时间和时装设计等五个领域,把建筑、城市规划、室内装饰、工业设计、工艺美术、服装、电影电视、包装、陈列展示、室外装潢等许多设计领域系统地划分在不同的五个领域之中。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倾向于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自然-人-社会”作为设计类型划分的坐标点,按设计目的之不同,将设计大致划分成:为了传达的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为了使用的设计--产业设计和为了居住的设计--环境设计三大类型。
环境艺术设计是对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的设计。
区别于产品设计的是:环境设计制造的是人类的生存空间,而产品设计制造的是空间中的要素。
协调“人-建筑-环境”(“人-建筑-环境”是1981年国际建筑师协会第十四届会议主题。
这里指的建筑与环境可以分别理解为人造环境因素和自然环境因素。
)的相互关系,使其和谐统一,形成完整、美好、舒适宜人的人类活动空间,是环境设计的中心课题。
环境设计的类型分为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室外设计和公共艺术设计等。
“安全、健康、便利、舒适”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城市环境的四个评价标准。
环境艺术设计不是阳春白雪、茶余饭后享受的东西,而是一种社会生活需求,所以毕业设计教育不能光是上课听课,学生必须亲自从事设计,在实践课题中训练自己,通过四年时间学会扩展运用知识的能力。
环境艺术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教学是艺术设计类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对人才培养质量全面的、综合的检验,是对学生毕业和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重要评价内容。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设计思想,以及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毕业前全面素养教育的重要实践训练。
环艺毕设实训报告总结范文

一、前言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艺术设计(以下简称“环艺”)专业越来越受到重视。
为了提高环艺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我校特开展环艺毕设实训课程。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入了解了环艺设计的实际操作流程,提高了自己的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目的与意义1. 目的(1)通过实训,使学生掌握环艺设计的实际操作流程,提高设计水平。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 意义(1)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我国环艺事业的发展储备人才。
(3)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渠道。
三、实训内容与方法1. 实训内容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了解环艺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流程和规范。
(2)学习环艺设计软件(如AutoCAD、Photoshop、SketchUp等)的使用。
(3)进行实际项目的设计,包括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
(4)撰写设计报告,总结设计经验。
2. 实训方法(1)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等形式,使学生掌握环艺设计的基本理论。
(2)实践教学:结合实际项目,指导学生进行设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3)分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作品展示:定期举办作品展示活动,让学生互相学习、交流。
四、实训过程与成果1. 实训过程(1)前期准备:学生分组,明确分工,确定设计主题。
(2)中期设计:根据项目要求,进行设计方案的讨论、修改和完善。
(3)后期完善:对设计方案进行优化,完成最终设计。
(4)撰写设计报告:总结设计经验,分析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 实训成果(1)设计作品:完成多个室内设计、景观设计项目,作品质量较高。
(2)设计报告:撰写多篇设计报告,内容丰富、结构完整。
(3)团队协作: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地点:
读书书名:室内设计资料集
作者:张绮曼,郑曙旸
出 版 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1
读书内容:
起居室的处理要点:①起居室是人们日间的主要活动场所,平面布置应按会客、娱乐、学习等功能进行区域划分;②功能区的划分与通道应避免干扰。
起居室常用人体尺度
餐厅的处理要点:①餐厅可单独设置,也可设在起居室靠近厨房的一旁;②就餐区域尺寸应考虑人的来往,服务等活动;③正式的餐厅内应设备有餐台、餐具储藏柜等设备。
二、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纬23°26ˊ纬线时,就是北半球的夏至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这一天是北半球的秋分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纬23°26ˊ纬线时,这一天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所以,把北纬23°26ˊ纬线称作北回归线,把南纬23°26ˊ纬线称作南归线。
三、季节的形成:因地球以一定的倾斜角度绕太阳公转使直射点的南北移动,产生季节更替。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公式H﹦90°-(φ±δ); φ当地纬度 δ太阳直射点,北半球取“+”南半球取“-”。
读后感:
在工业革命时代的背景下的柯布西耶,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柱-板体系为结构系统,将墙体从建筑结构体系中释放出来,打破了古典建筑空间对称的格局,构建了自由的平面形态,形成了具有自我指示符号的多米诺体系。其结构骨架由方形的竖向等截面柱、水平肋梁楼板以及竖向连接楼梯构成。多米诺体系节省了结构用材,使得各结构要素得到合理的利用,同时鉴定了现代建筑发展的基本结构骨架。
餐厅常用人体尺寸
卧室的处理要点:①卧室的功能布局应有睡眠、储存、梳妆及阅读等部分;②平面布局应以床位中心;③睡眠区的位置应相对比较安静。
卧室常用人体尺度
读后感:
读了《室内设计资料集》让我在平面布置过道、家具间距上更加规范化了,在一些功能分区搭配上考虑得更加的细致,在家具尺寸上也得到了规范化。在竖向空间上的活动区与人的视线变化方面也得到了更多的认识。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读书报告(读书笔记)
学 院:
课题名称:
专业(方向):
班 级:
学 生:
指导教师:
日 期:
日期:年月日
读书地点:
读书书名: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第一册•必修
作 者:地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出 版 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
读书内容(章、节):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第一册•必修》共分7个专题。
读后感:
在复习了高中的地理知识后,从新了解了太阳轨迹的变化与太阳高度角公式的运用。运用这些知识,我可以依据西安的经纬度算出西安四季的昼夜长短变化,太阳光线随时间的变化与入射光线角度的。再运用这些计算出来的知识能让我结合课题,准确的计算出不同时间段光线与建筑的关系。
日期:年月日
读书地点:
读书书名:中外建筑史
日期:年月日
读书地点:
读书书名:现代建筑语言
作 者:布鲁诺·赛维
出 版 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读书内容:
反古典主义与勒·柯布西耶
反学院派的柯布西耶对希腊的爱好,他在青年时代对希腊的游历中发现了被希腊复兴主义者完全抹杀掉了的建筑价值,下面就是他指出的希腊建筑语言的反古典主义特征:
——对于分离体积的尝试。光线的自由变化、几个基本的几何图形在不规则的环境中的自由布置。
相比中国建筑对土木的情有独钟,西方建筑在人类文明的初期就一开始使用石头作为建筑材料,西方人用石头筑就了他们辉煌的建筑文化。
读后感:
在中西方的建筑发展史上有着很大差异,促使了中西方在建筑学的历程上有着不一样的发展趋势,所以中西建筑学文化上也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在时代的不断推进,西方建筑文化的不断影响,中国也开始学习了西方的建筑优点,使得现在在很多建筑上中西的建筑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结合。
作 者:娄宇
出 版 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
读书内容(章、节):
了解了中西建筑在建筑使用材料、造型布局、发展趋势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体系以土木结构为特色,传统建筑中各种屋顶造型、飞檐翼角、斗拱彩画、朱柱金顶等,充分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的艺术感染力。中国古代建筑的土木结构几千年来一脉相承,从史前建筑的穴居、巢居,到清代的大、小作,这种土木营构的方式逐渐自成体系,形成了迥异于西方古建筑以石构为主的显著特色。
日期:年月日
读书地点:
读书书名:勒·柯布西耶全集第8卷·1965-1969年
作 者:博奥席读书内容:
阴影之塔方案
这座塔设立在政府广场上,位于议会大厦和大法院之间。这里实际上是一处敞厅,高大而半明半暗的环境促人沉思。这座建筑取正南正北朝向的朝向,有意打破巨大的政府广场的对称性。它的北侧完全开敞,其余三面配备了“遮阳”。一条坡道由此导向下方的“沉思之坑”。
日期:年月日
读书地点:
读书书名:,勒·柯布西耶全集第1卷·1910-1929年
作 者:博奥席耶
出 版 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
读书内容:
多米诺的起源
“多米诺”住宅,1914-1915年
1914年,一个概念被提出,纯粹儿完整,关于一个建造的体系。直到15年后的1929年,以卢舍尔法的颁布为契机,柯布西耶和皮埃尔才得以完整地运用这套“糯米诺”住宅的原理。针对这一体系各个细节,15个年头的调整校准,为的是有一天房子能够盖起来。
在柯布西耶的事务所里,太阳一年四季的运行轨迹都得到精确的测定与细致的标明,据此可以确定“遮阳”的方向。
读后感:
深入理解柯布西耶的设计思路,感悟柯布西耶如何运用太阳一年四季的运行轨迹与建筑之间发生的关系的设计思路。看了柯布西耶的“决定光线入射的图解”中,我理解到了,想很好的利用太阳光线与建筑之间达到想要的效果,就要精确的把太阳准确的轨迹运算出来。
主要复习了高一地理书里面,太阳轨迹与太阳高度角的知识。了解第4专题中太阳的自传与公转原理。
主要内容:
一、地球除南北两极的角速度为零外,其他任何地点的角度都是15度∕小时。线速度是赤道最大,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小,在南北两极点为零。经度每隔15度,时刻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度,时刻相差4分钟。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各跨经度7.5度,合为一个时区,称作东西十二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都跨经度1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