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的编制方法(Wor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金流量表调整分录的编制方法

2000-01-0400:00:00|来源:|作者:

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现金

流量表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规定,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工作底稿法和“T”形账户法。这两种方法均需在期末编制调整分录,因此调整分录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调整分录的实质是把会计核算原则由权责发生制调整为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是核算损益的基础,它不管现金是否实际收到,是否实际支出,一律按照收入、费用确认原则进行账务处理,只要归属于当期就记入当期损益。而收付实现制是计列现金流量的基础,它按照现金收付实现原则进行账务处理,不管收入、费用是否应归属于当期损益,只要实际收到了现金就记现金流入,只要实际支付了现金就记现金流出。因此调整分录就是把经营损益计列原则调整为现金流量计列原则,把企业提供的经营损益的会计信息转换为衡量支付能力、偿债能力、资金是否紧张、经营状况是否良好的现金流量信息。调整分录的编制对原始会计事项的汇总确认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凡涉及现金流入的记“借”方,冲减记“贷”方;涉及现金流出的记“贷”方,冲减记“借”方。凡不涉及现金流量的经济业务,调整分录与会计分录基本相同。下面笔者就在此基础上谈谈工作底稿法下调整分录的编制方法:

(一)差额调整法

差额调整法是指将利润表有关项目的被调整发生额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归集,然后将其与所涉及的资产负债表有关非现金项目余额的差额纳入调整分录,求其平衡差并调整为有关现金流量。

如《指南》第1例“分析调整产品销售收入”中的调整分录为: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1201000

(调整分录的平衡差)应收账款——货款24900 (资产负债表余额之差)

应收账款——增值税51000

贷:产品销售收入1250000 (被调整总额)

应收票据——货款200000 (资产负债表余额之差)

未交税金51000

差额调整法对所涉及的资产负债表非现金项目,采用余额之差进行调整,在以后的调整分录中如再次涉及这些资产负债表的非现金项目时,必须有选择地调整相应现金流量,以对差额调整法所确认的现金流量进行“纠偏”。实际工作中,当被调整的利润表项目与资产负债表少数非现金项目存在一种相对稳定的对应关系时,比较适合使用差额调整法。但是,差额调整法所确认的现金流量,通常不是最终的现金流量。

(二)发生额调整法

发生额调整法是指将利润表被调整项目按权责发生制所归属的全部发生额,视同现金事项,调整为有关现金流量。如《指南》第5例“调整管理费用”中的调整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158000 (被调整项目的全部发生额)贷: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支付的其他与经济活动有关的现金158000

(全部调整为现金流量)发生额调整法对利润表中被调整项目的全部发生额视同现金处理,不直接涉及资产负债表的非现金项目。在后面的调整中,如涉及被调整项目的非现金事项,就必须调整相应的现金流量,以对发生额调整法所确认的现金流量进行“纠偏”。实际工作中,当被调整的利润表项目与资产负债表较多非现金项目存在一种不太稳定的对应关系时,则比较适合使用发生额调整法。与差额调整法相同,发生额调整法所确认的现金流量,一般也不是最终的现金流量。

(三)对应调整法

对应调整法是指通过分析被调整项目发生额的对应科目,将其中的非现金事项调整到对应科目的有关项目,由此产生的现金流量,则等到处理这些对应科目时再作调整。

如《指南》第6例“分析调整财务费用”中的调整分录为:

借:财务费用41500 (被调整总额)

贷: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20000

预提费用11500 (调到对应科目)

长期借款10000 (调到对应科目)

上笔调整分录反映被调整项目借方发生额的对应科目有三个,第一个对应科目是“应收票据——货款”,由于在调整“产品销售收入”时运用差额调整法已

将“应收票据——货款”全部调整为借记“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故此处相应调整有关现金流量,以便对以前差额调整进行“纠偏”;

其余非现金事项涉及的对应科目是“预提费用”和“长期借款”,用对应调整法

调整到对应科目的有关项目。

对应调整法可用于复杂的连锁式业务的跟踪分析,可以降低调整分录的编制难度,是最广泛使用的调整分录编制方法。

(四)分次调整法

分次调整法是对涉及账户多,调整范围大,一次完成调整分录有困难的事项,通过多次调整完成的方法。如《指南》第2例“分析调整产品销售成本”中将产品销售成本750000元调整为购货付现,因为产品销售成本项目涉及到存货、应

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燃动费、制造费用、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诸多项目。故分两次进行,第一次调整构成销售成本实体的存货以及与存货形成直接相关的应付票据,并假定其他项目全部付现;第二次则调整其他项目。在第一次调整中,应付账项增加说明购货未付现,应付账项减少指用现金支付了前期应付账项;存货增加说明购多耗少多付了现金,存货减少说明当期耗用了前期存货,少付了现金。据此,第一次调整分录为:

借:产品销售成本750000

应付票据——货款100000

贷: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844700

存货5300

因为,假定其他项目全部支付现金,所以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为844700元。第二次调整主要涉及到摊销待摊费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分配应付工资和计提

应付工资和计提应付福利费。其调整分录为:

借: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494900

贷:待摊费用90000

累计折旧80000

应付工资285000

应付福利费39900

通过两次调整可知,本期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为349800元(844700-494900)。

(五)综合调整法

综合调整法是指对被调整项目中的某些事项进行业务跟踪,将与本事项有关的一系列业务一并进行综合调整,而不是将有联系的一系列事项分割调整。

如《指南》第9例“分析调整营业外收入”,我们追踪第17号原始业务发现应作如下3笔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250000

累计折旧150000

贷:固定资产400000

借:银行存款30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300000

借:固定资产清理50000

贷:营业外收入——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50000

综合以上固定资产清理的一系列原始事项,其中“固定资产清理”账户借、贷方发生额相等抵销,“银行存款”账户借方发生额调整为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其余3个账户将构成调整分录的内容。根据以上分析,运用综合调整法编制“营业外收入”的调整分录如下:

借: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处置固定资产收到的现金300000

累计折旧150000

贷:营业外收入500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