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期末论文:我国玉米国际贸易现状浅析
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研究毕业论文

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研究毕业论文【摘要】本文主要从分析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现状出发,重点分析了当前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以及如何根据问题提出新的发展策略,促进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不断发展。
【关键词】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问题;发展策略农业属于三大产业中的第一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当前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越来越复杂,具有了更大市场风险。
近些年我国农业发展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生产水平也越来越高,但是农产品国际贸易不可避免还是存在很多问题。
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分析(一)当前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的机遇随着我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贸易关系一直处于良性互动的状态。
近些年,我国农产品在进出口方面持续处于双增长态势,xx年到之后的十年间,农产品出口一直保持持续增长,最高增长速度达到14。
9%,进口的增长速度更为显著,达到23%[1]。
另外,我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中的一员,逐渐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当前国外很多国家升级了农产品消费结构,使我国发展农产品国际贸易具备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近些年,国家领导层对三农问题越来越重视,增加了支持农业的力度,我国农业的发展越来越稳定和健康,粮食产量年年增长,水产品、水果、蔬菜等各类产品产量在世界上也占据首要位置[2]。
农业越来越好的发展使我国能够利用好当前已经升级的世界农产品消费结构,实现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更好更稳定发展。
(二)当前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的挑战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增加了世界经济关系的复杂程度,一方面,区域贸易实现一体化能够创造更多的贸易,但是同时也能够实现贸易转移;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没有强大的市场势力,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行业竞争力;除此之外,我国农业发展相较于其他发达国家具有较大的弱质性,主要是因为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合作化程度偏低、生产规模不大、农业生产户数量偏多,并且各个生产户之间比较分散,无法在生产上实现较大的发展,而且会存在较大的盲目性,无法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3]。
浅谈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的发展及前景

浅谈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的发展及前景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的不断完善,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也不断提升。
本文将就我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发展和前景进行浅谈。
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逐渐提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量和种类也不断增加。
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额在过去几年里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成为我国贸易顺差的重要支撑。
我国的水稻、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出口量居于世界前列,为我国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增强。
随着我国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与此我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使得我国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一定的价格竞争力。
尤其是在一些农产品生产领域,如水稻、猪肉、苹果等,我国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不断巩固,竞争力逐渐增强。
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潜力巨大。
我国拥有广阔的土地资源和丰富的农作物资源,为我国农产品的国际贸易提供了坚实基础。
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尤其是一些快速发展的新兴市场对我国农产品的需求量持续增加,如东南亚、非洲等地区。
这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国际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来自其他农产品出口大国的竞争对手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国际贸易中存在着一些贸易壁垒和技术关税,对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品牌形象和质量认可度还有待提升,这也是我国农产品发展面临的一个挑战。
针对上述挑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还需要做出一些努力。
要加大农产品的科技创新力度,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品牌知名度。
需要加强国际贸易合作,拓展新的国际市场,寻找更多的贸易伙伴和合作机会。
还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谈判,降低贸易壁垒和技术关税,为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创造更好的条件。
2023年我国玉米贸易状况看下半年玉米出口形势

我国玉米贸易状况看下半年玉米出口形势众所周知,国内玉米进出口贸易始终是市场关注的焦点,虽然我国已经入世,但由于我国玉米市场的特别性,玉米进口尚难实现。
但在近年我国玉米大面积丰收、国家政策的鼓舞下,2022年我国玉米出口数量开头大幅增加,到2022年国内玉米达到历史高点。
由于2022年我国玉米产量下降、出口数量激增,2022年我国政府对玉米出口政策转变,出口数量大幅降低,不足上年1/6。
步入2022年,在国内玉米产量大幅增加的背景下,国家再次出台新政策鼓舞出口,1-6月份,我国累计出口玉米493万吨,同比增长202.4%。
近期,国际运费下调,国际玉米市场行情低迷,我国玉米出口竞争力减弱,下半年国内玉米出口能否达到年初预期水平,成为当前市场关注的焦点,为此,笔者试从近年我国玉米进出口状况及目前国内外市场环境作以分析。
一、进口状况从玉米的进口状况看,上个世纪80年月初我国玉米进口规模比较大,并且呈现净进口格局,其中1983年进口达到211万吨。
此后我国玉米进口快速下降,有些年份已降至为零,但仍有极个别年份消失玉米进口急剧增加的现,如1987年玉米进口达到154.2万吨,比上一年增加95.4万吨;1995年进口玉米518.1万吨,比上一年增加518.0万,创下玉米进口的历史最高水平。
近年来我国玉米进口已基本趋于停止,而出口量大增,呈显著的净出口格局。
在我国玉米进口来源国的分布中,从历年来的进口状况看,玉米进口来源国特别集中,主要集中在美国、阿根廷等少数几个国家。
在几个玉米进口量比较大的年份中,1990年我国进口玉米36.9万吨,其中来自美国的玉米占96.6%;1995年进口玉米518.1万吨,其中来自美国的玉米占96.0%;1996年进口玉米44.1万吨,其中来自美国的玉米占77.2%,阿根廷占22.6%。
二、出口状况长期以来我国主要是以玉米出口为主,自20世纪80年月中期后我国玉米出口开头快速增加,到90年月初我国玉米出口规模连续波动增长,1992年已经达到1034万吨,突破千万吨大关,当年玉米出口已占到玉米产量的10.8%,占全球玉米总出口份额的14.0%。
2023年玉米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玉米行业市场分析现状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球主要的粮食和饲料原料之一。
由于其广泛的种植和多功能性,玉米在农业、食品、能源和化工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对玉米行业市场现状的1500字分析:1.全球玉米产量和消费量不断增加。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统计数据,全球玉米产量从2000年的659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1139亿吨,平均每年增长约2.7%。
同时,全球玉米消费量也在持续增长,主要受到人口增长和需求的推动。
2.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消费国和进口国。
中国的玉米消费量约占全球总消费量的30%左右。
由于人口增长、畜牧业发展和玉米加工需求的增加,中国对玉米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中国玉米自给率较低,依赖进口玉米以弥补供应缺口,因此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国之一。
3.玉米在农业方面具有广泛应用。
玉米是主要的饲料作物,被广泛用于畜牧业和家禽养殖业。
此外,玉米也是重要的农作物,种植面积广泛。
玉米油、玉米淀粉和玉米醇等加工产品也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
另外,玉米是生物燃料生产的主要原料之一,如玉米乙醇的生产。
4.玉米价格波动较大。
由于玉米产量受到气候、灾害、供需关系等因素的影响,玉米价格具有较大的波动性。
国际市场上的玉米价格波动也会直接影响到中国市场的玉米价格。
另外,玉米价格还受到政策调控、关税、汇率等因素的影响。
5.玉米行业竞争激烈。
全球范围内,玉米种植和产业化程度较高,多个国家都有玉米产业链。
中国玉米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主要来自进口玉米和国内玉米产地之间的竞争。
此外,由于价格波动性大,玉米产业也存在较大的市场风险。
6.市场需求趋势多样化。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对玉米产品的需求也趋于多样化。
玉米加工产品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玉米油、玉米淀粉和玉米醇等产品的市场需求规模不断扩大。
另外,由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增加,生物燃料和生物塑料等领域对玉米的需求也在增加。
全球玉米供需现状及进出口贸易总量分析报告

全球玉米供需现状及进出口贸易总量分析一、世界玉米供需分析玉米是全球各国广泛种植的农作物。
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玉米产量为11.23亿吨,消费量11.34亿吨。
2015-2018年全球玉米供需分析资料来源:USDA、整理 相关报告:发布的《2019-2025年中国玉米种植与加工行业市场分析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在除中国外的国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玉米生产国,2018年美国玉米产量为3.66亿吨,较2017年的3.71亿吨下降1.3%;排在第二位的是巴西,玉米产量1.01亿吨,较2017年增长23.17%;玉米产量排在第三位的是欧盟,2018年产量达0.64亿吨,较2017年同比增长3.54%。
2015-2018年全球玉米产量分国家统计表地区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阿根廷29,50041,00032,00051,000巴西67,00098,50082,000101,000加拿大13,68013,88914,09513,900埃及6,0006,0006,4006,800埃塞俄比亚7,8827,8478,0008,300欧洲联盟58,74861,88462,02264,217印度22,56725,90028,75327,800印度尼西亚10,50010,90011,90012,000墨西哥25,97127,57527,56926,700尼日利亚10,56210,41511,00011,000菲律宾6,9668,0877,9807,600俄国13,16815,30513,20111,415南非8,21417,55113,10411,500乌克兰23,33327,96924,11535,805美国345,506384,778371,096366,287资料来源:USDA、整理 根据美国农业部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美国玉米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32.62%,巴西玉米产量占全球的8.99%,欧盟占5.72%,阿根廷占4.54%,去克兰占3.19%。
我国玉米国际贸易逆差原因及对策

3 我 国农产品关税较低 . 根据 乌 拉圭 回合 的 《 业协 议 》 ,我 国承 诺农 产 品的 农 平均 进 口关 税税率 N2 0 年 要降到 1 . % 08 5 1 ,而实 际上 ( 表 见 4 ),2 0 年我 国农产 品平均税 率 己由入 世 前的2 . % 07 3 2 降至
。
图2 中 国 玉 米 工 业 消 费 量 及 工 业 消 费 比 重 变 化 ( 9 — 1 8 9
20 ) 0 8
蛐
帅
¨
抽
蛐
¨
¨
蛐
资料来源:全国农产 品成本收 益资料 汇编 []北 京:中国统计出版 社,2 1 M. 0 0
2 4、 48 . 1
图1 中美每公斤玉米成本示意图
消 费量年均增长率 1% 。 7
啦O 0 枷 0 O 枷 Ⅲ O 0 罩 O O : O
( )生产成本高 。 1
随着美 国的转基 因玉 米在中 工业对玉米 的需求量呈高速增长趋 势 。从2 0 年开 04
始 随着燃料 乙醇新增长 点的涌现 ,乙醇 生产消费玉米 量增长 速 度达 到2 % O …。在 我 国用玉 米加 工 乙醇 替代部 分石 油 的 时代 已经 来 临。我 国的玉 米深 加 工产业 正 在步 入黄 金 发展 阶段 [1 1] 1
表2 所示 ,我 国玉米 的T 指数 由高到低 , 由正到负 。其 c
中2 0 年 、2 0 年 、2 0 年三 年贸 易竞 争指数 较 高, 竞 争 05 06 07 ・ 力较强 ,2 0 年我 国玉米 生产效率与 国际水平基本 一致 ,但 05 2 0 年 第一次 出现T < ,说明我 国玉米 出 口的 国际竞 争力 、 09 C0 出 口贸 易前景不容 乐观 。我 国玉米出 口的国际竞争力 降低的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现状、问题及发展策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农产品国际贸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它不仅关系到农业产业的繁荣,也对农民的收入和农村的稳定产生着深远影响。
一、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出口方面,一些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农产品,如茶叶、蔬菜、水果等,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逐渐增加。
特别是一些有机农产品,因其绿色、环保、健康的特点,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
进口方面,随着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一些高端农产品,如进口水果、肉类、乳制品等的需求不断上升。
同时,为了满足国内加工产业的需求,大豆、玉米等农产品的进口量也保持在较高水平。
在贸易伙伴方面,我国与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着广泛的农产品贸易往来。
美国、巴西、东盟等是我国重要的贸易伙伴。
二、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存在的问题1、质量标准和安全问题虽然我国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国际先进标准相比,仍存在差距。
一些农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存在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出口,也引发了消费者的担忧。
2、贸易壁垒的制约国际贸易中,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农业产业,设置了各种各样的贸易壁垒。
如技术性贸易壁垒,对农产品的质量、包装、标签等方面提出了严格要求;绿色贸易壁垒,以环保为借口限制农产品的进口。
这些贸易壁垒增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难度和成本。
3、品牌建设不足我国农产品品牌众多,但知名品牌较少,缺乏国际竞争力。
在国际市场上,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往往决定了产品的销售情况。
由于品牌建设不足,我国农产品在价格和市场份额上往往处于劣势。
4、物流和保鲜技术落后农产品具有易腐、季节性强等特点,对物流和保鲜技术要求较高。
目前,我国在农产品物流和保鲜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导致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较大,影响了品质和销售价格。
5、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传统种植业比重较大,而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生产相对不足。
211177088_我国玉米进出口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重要的饲料来源和工业原料,在我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玉米进口国,玉米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阻碍了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从而严重影响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
基于面源数据,系统分析我国玉米种植情况、政策导向等,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建议,以期促进玉米增产增收,提高国际竞争力,保护国家粮食安全。
1中国玉米进出口贸易的现状1.1贸易规模波动式增长对2001~2022年我国玉米进出口贸易额进行汇总(图1),结果显示,贸易总额整体呈波动增长发展趋势[1],2007年及以前玉米贸易以出口为主,之后以进口为主。
其中,2009年我国玉米的贸易总额处于波谷,是近20a 的最低水平[2],2010~2019年贸易总额波动缓慢增长,2020~2022年贸易总额迅速增长;2007年我国玉米出口额为8.74亿美元,占贸易总额的99.2%,2009年出口额下降至0.32亿美元,同比减摘要: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是重要的饲料来源和工业原料。
目前我国是世界最大的玉米进口国,玉米贸易逆差持续扩大,进口依存度居高不下,阻碍了我国玉米产业的发展,从而严重影响我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
基于面源数据,分析了玉米的贸易额、进口渠道、贸易逆差和进口依存度,得到以下主要结论:我国玉米贸易规模呈持续增长趋势,进口渠道相对集中,进口依存度不断提高,存在玉米竞争力不足、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风险。
今后要适度发展规模经营以增加玉米单产;推动玉米进口来源多元化,提高我国议价能力;加大扶持和补贴力度,提高玉米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玉米贸易;贸易逆差;进口依存度;玉米产业中图分类号:F32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631(2023)02-0100-04收稿日期:2022-09-23基金项目: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玉米创新团队专项基金(HBCT2018020301);河北省社科基金(HB22YJ014)作者简介:程雪琦(2003-),女,河北邯郸人,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与贸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玉米国际贸易现状浅析【摘要】玉米作为动物的主要饲料来源、人类的重要工业原料、世界三大粮食作物之一,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作物。
随着栽培经验的积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物质投入的增加,玉米产量越来越大,用途越来越广,在世界谷物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玉米生产国,产量、消费量约占球玉米产量和消费量的20%左右。
通过对近年来中国玉米生产和贸易发展历程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的政策建议,希望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所贡献。
【关键词】中国玉米国际贸易1.中国玉米生产、进出口贸易现状1.1.玉米的历年生产情况根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我国玉米的种植面积从1961年来是呈上升趋势,以平均年增长率 1.45%的速度增长,90年代以来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增长最快。
2006年,我国玉米种植面积达到2714万公顷,是1961年的1.78倍,单产也从559公斤/公顷提高到4455公斤/公顷。
90年代以来,随着新型高产杂交种的培育种植、新技术的应用和化肥施用量的增加,我国玉米生产发展迅速。
据统计,我过生全世界播种面积和单产增长最多最快的国家。
由于播种面积和单产量的不断增长,我国玉米的总产量的不断增长。
1961年-2006年,玉米总产量从1803万吨提高到14563万吨,年均增长5.2%。
预计今年国内玉米单位面积产量将提高了6.3%,播种面积增长了1%,再加上雨水充足,天气情况良好,非常适合玉米的生长。
据总部设在日内瓦的SGS机构预计,今年中国玉米产量可能达到1.5456亿吨。
1.2.玉米种植增长特征玉米自16 世纪中叶传入中国以来,已有400 多年的种植历史,作为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玉米产量约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四分之一。
从中国的玉米生产发展历程来看,各个时期的发展速度也不同,在20 世纪60 年代以前,玉米生产基本稳定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增长缓慢;从20 世纪70 年代开始,玉米生产迅速发展;90 年代初,玉米生产出现了徘徊局面,此后玉米生产又进入稳步增长阶段。
总之,建国以来,玉米的增长趋势非常明显,但历程是不平坦的。
归纳起来,有以下四大特征:1.玉米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日益上升玉米作为中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其生产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中国粮食作物生产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建国以来,玉米在中国粮食生产系统中的地位逐步上升,由建国初期的10%左右,一直上升到现在的接近30%。
2.播种面积、总产量在频繁波动中上升从播种面积来看,中国玉米生产虽然总的趋势是上升的,但有一定的波动。
新中国刚成立,玉米播种面积有过小幅的下降,但随即迅速上升;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进一步强化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农业发展和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006 年玉米播种面积有了新的历史突破,达到26 971 千公顷,比1949 年增加14 056 千公顷,增幅108.83%,年平均递增1.91%。
从总产量来看,中国玉米总产量变化趋势与单产变化趋势较为相似,可以看出玉米总产量的增加是单产增加和播种面积增加双重作用的结果。
3.单产稳步上升随着农民自有生产资金的增加,化肥、农膜等生产资料的投入,农业机械的高效使用,再加上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玉米的单产日益提高。
1949 年单产为962 公斤/ 公顷,2006 年单产达到5 394 公斤/ 公顷,是1949 年的5.6 倍。
单产的增长过程中,虽然经历了小幅的波动,但是总体上增长势头十分明显。
4.地区之间分布不平衡在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共同作用下,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调整,中国玉米生产布局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另一方面,地区之间分布不平衡状况进一步加剧,逐渐形成了既分散又集中,但以集中为主的生产布局。
目前,中国玉米生产主要集中在从东北到西南狭长的半山丘陵地带,即东北、华北、黄淮、西北、西南五大生态类型区,形成中国的“玉米带”。
玉米带中的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地区共同建起了一条“黄金玉米带”,可与美国玉米带相媲美。
1.2.玉米的进出口贸易二、中国玉米贸易的变化及现状中国玉米贸易在世界玉米经济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2003 年玉米出口达到历史最高(1 639 万吨)水平,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玉米出口国。
20 年来,中国玉米出口7 000 多万吨,约占全部粮食出口的59%,玉米出口不仅关系到玉米产业的发展,而且对于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增进国际间的联系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玉米进出口业务始于20 世纪60 年代初,由于当时国内食物十分短缺,所以中国玉米表现为净进口;80 年代,中国调整农业结构,依靠科技进步,玉米产量增加,中国玉米大部分转供饲料,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玉米出口量逐步增加。
1984—1994 年,中国成为玉米净出口国,并于1993 年达到玉米出口的一个高峰,出口量增长到1 639 万吨,占当年世界贸易总量的16.17%,成为世界主要的玉米出口国之一。
1995 年和1996 年中国玉米由净出口转为净进口,1997 年至今,玉米一直净出口。
2003 年中国玉米出口总量为1 638.9 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0.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2004 年国家从宏观经济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角度出发,对进出口政策作出调整,限制玉米出口,减少玉米出口配额,同时取消了对玉米的出口补贴,2004 年中国累计出口玉米232.4 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85.86%。
2005 年在国内玉米大幅增产的背景下,国家再次出台新政策鼓励出口。
2006 年中国玉米出口又大幅下降,比上年减少554.3 万吨。
从20 多年的玉米出口贸易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玉米出口一度占据世界玉米出口的重要地位,呈现出贸易量大、贸易波动明显的显著特征。
与出口相比,中国玉米的进口数量相对较少。
除1983 年之前的几年和1995 年、1996 年之外,其他年份均进口量小于出口量。
但是自2003 年开始,中国玉米进口呈逐年上升趋势,2006 年的进口量是2003 年的65 倍。
虽然目前中国还是玉米净出口国,出口量远远高于进口量,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玉米进出口贸易逆转可能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第一,国外玉米的大量进口,必然会造成国内资金外流,国内玉米供应相应增多,从而使国内南方销区本来就有限的市场份额更多的被争抢,导致竞争更为激烈。
第二,由于国内玉米增加,必然会压低国内玉米价格,造成国内生产者收益的减少,从而打击农民种植玉米的积极性,最终玉米种植面积、产量开始减少。
第三,出口的控制也使一些国内出口企业刚刚占领的国际市场份额因此而丧失。
从历年的进口情况看,中国玉米进口来源国非常集中,主要集中在美国、阿根廷、缅甸等少数几个国家。
从出口地区结构来看,中国玉米出口主要集中周边地区,主要流向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印尼等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占中国玉米出口量的90%以上。
2.玉米的世界供求情况分析三、中国玉米生产与贸易发展中的问题20 年来,中国玉米生产和贸易虽然发展较快,为保证城镇居民口粮供应和饲养业、加工业用粮、增加外汇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近年来,随着国内农业生产和贸易的诸多变化,一些新的问题正在日益显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品种单一,质量较低目前,中国玉米产量虽高,但基本上都是普通玉米,而市场需求较大,经济效益较高,适合食品加工和工业加工的特用玉米较少。
中国玉米专用化选育和加工利用方面刚刚起步,食用玉米品质较差,广大农村普遍用玉米原粮做饲料,深加工玉米比例不到10%,造成极大的浪费。
2.生产成本高,科技含量低中国玉米生产成本项目中,劳动力成本比重最大,平均占总成本的40%左右,肥料约占20%,其次是燃料费、电力费、畜力费、机械作业费、排灌费、农膜费等,而发达国家生产成本排在前四位的依次是土地机会成本、机械折旧、肥料和种子。
可以看出,中国生产成本明显高于发达国家,长此以往,势必会削弱中国玉米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3.生产规模小,整体效益差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落后农业经济,导致中国玉米生产经营方式和手段普遍落后,商品率低,没有形成规模优势,表现为粗放、分散、家庭式的小规模生产方式。
现阶段中国玉米生产主要以农民家庭为主,由于中国人多地少,每个农业人口人均耕地面积只有2.06 亩,在玉米产区,平均每个农户只能提供1 吨左右商品玉米;而美国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播种玉米面积2 600 多亩,收获玉米达1 500 吨。
与农业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玉米生产明显缺乏规模效应。
4.国际贸易竞争力不强贸易竞争指数(TC)通常是指一个国家某类产品的净出口额与该类产品总贸易额的比率。
贸易竞争指数取值范围为(- 1,+1),当TC=0 时,说明该国某产品生产效率与国际水平一致;当TC>0 时,说明该国某产品出口大于进口,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且指数越高,竞争力就越强;当TC<0 时,说明该国某产品出口小于进口,出口竞争力较弱。
如果TC=1,说明该国某产品只有出口而没有进口;如果TC=- 1,说明该国某产品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
1997—2005 年,美国、阿根廷、法国和南非的TC 指数均大于0,说明这些国家玉米的出口竞争力都很强,2000 年以前巴西的TC 指数小于0,从2000年开始,巴西的TC 指数都大于0,而且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
在所研究的玉米主要出口国中,中国玉米的TC 指数极不稳定,TC 指数大于0 和小于0 的情况几乎交替进行,可见,中国玉米出口的国际竞争力、出口贸易前景不容乐观。
四、政策建议1.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成本是构成价格的主要因素,近几年中国玉米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资料价格逐年上涨,因此降低化肥等价格是降低玉米生产成本的重要途径。
同时还应该科学种田,节约生产资料的使用;重视生产过程中水、电等资源的节约。
其次,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水利、供电、交通等状况,加大农机、农药、化肥等农用生产资料投入,以此来增强中国玉米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玉米成本。
2.发挥区位优势,打造国际知名玉米品牌充分发挥部分玉米主产区的绿色资源优势,对那些没有潜力或潜力很小的地区和投入成本过高的地区,要坚决退出玉米主产区范围,以此实现规模效益;发展绿色玉米和有机玉米生产,利用无转基因玉米区位优势,打造主产区的国际知名玉米品牌,扩大出口市场份额,增强竞争力。
逐步变大量出口商品玉米为技术出口或转化产品出口,加强优质甜玉米、糯玉米、笋玉米及玉米油、玉米芽、玉米饼等附加值较高的玉米及产品出口。
同时,政府应搞好农产品信息服务有关部门要密切跟踪监测和及时通报国内外市场供需、政策法规和疫病疫情、检验检疫标准等动态,为农产品出口企业提供信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