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模拟试题(一)

合集下载

近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近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近代汉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词是近代汉语中的词汇?A. 网络B. 手机C. 火车D. 电脑答案:C2. “五四运动”发生在哪个年代?A. 19世纪B. 20世纪C. 21世纪D. 18世纪答案:B3. 近代汉语中“洋务运动”指的是什么?A. 一场文化运动B. 一场政治运动C. 一场经济运动D. 一场军事运动答案:C4. 近代汉语中“维新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A. 改革科举制度B. 改革封建制度C. 改革教育制度D. 改革政治制度答案:D5. 下列哪个是近代汉语中的语法现象?A. 动词前置B. 形容词后置C. 被动语态D. 主谓一致答案:C6. “辛亥革命”发生在哪一年?A. 1910年B. 1911年C. 1912年D. 1913年答案:B7. 近代汉语中“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是谁?A. 鲁迅B. 胡适C. 陈独秀D. 李大钊答案:B8. “五四运动”的主要口号是什么?A. 民主与科学B. 自由与平等C. 爱国与进步D. 独立与自强答案:A9. “洋务运动”的主要目的是?A. 学习西方文化B. 引进西方技术C. 改革封建制度D. 推翻清政府答案:B10. 下列哪个不是近代汉语中的词汇?A. 电报B. 电灯C. 电话D. 电子邮件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近代汉语中,“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2. “辛亥革命”推翻了______的统治。

答案:清政府3. 近代汉语中,“维新变法”的倡导者是______。

答案:康有为4.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______。

答案:巴黎和会5. 近代汉语中,“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______。

答案:提倡白话文6. “洋务运动”的口号是______。

答案:自强7. “辛亥革命”的主要成果是______。

答案:中华民国的成立8. “五四运动”的主要影响是______。

近代汉语试题及答案模板

近代汉语试题及答案模板

模拟真题〔3〕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1、近代汉语的主干局部长达个世纪左右,如果适当地考虑它的上下沿,可能共有个世纪左右。

2、近代汉语的、多音节词在整个词汇中的比例明显高于古代汉语。

3、穷尽调查常使用于专书言语研究和言语研究4、近代汉语综合研究分为近代汉语的综合研究和近代汉语和学科的综合研究两种类型。

5、《广韵》分为韵,是包含着声调因素的,假设不考虑声调的不同,实际上是韵。

6、浊音清化是造成《中原音韵》音系中数目大大减少的主要原因。

7、具有能产性,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构造词语的方法。

8、词语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而且也是一种词汇现象。

9、词语语音相同〔或相近〕,其意义往往相同,这是的原则。

10、近代汉语中表示强调作用的介词“和〞在之际被“连〞字所替代,但“和〔连〕……也……〞的句子格式却被继承下来。

11、第三人称代词“他〞在唐时期才有所使用。

12、“把〞字置于数词和量词之后可以表示概数,其用例多见于时代的作品。

13、近指代词“偌〞从起就常见使用了。

14、助词“过〞由动词“过〞虚化而成,这个虚化过程不晚于。

15、近代汉语里的“〞表示肯定推断,具有和系词“是〞相类似的作用。

16、“小可汴梁人也〞的句型是:。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每题 2 分,共8分〕1、以下四组词,只有组都是单纯词。

A、洋洋、丁当B、踌躇、老婆C、猛可、阿者D、哇哇、兀谁2、以下四组词,只有组都是前缀式合成词。

A、打化、贪生B、猛可、阿者C、爪老、兀谁D、打换、阿你3、以下四组词,组都是象声词。

A、必必剥剥、腾腾B、扑簌簌、兀兀C、古鲁鲁、郎当D、喃喃、呢喃4、“非但殃身招祸,亦乃辱及先宗。

〞这是关系复句。

A、选择B、递进C、假设D、并列三、是非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 ,错误的打 。

每题 1分,共10分〕〔〕1、把近代汉语分作主干局部和非主干局部,是为了论述其历史范畴的需要。

〔〕2、近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差异较大,与现代汉语差异也较大。

近代汉语自考试题及答案

近代汉语自考试题及答案

近代汉语自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个词不是近代汉语中的词汇?A. 飞机B. 电话C. 火车D. 马车答案:D2. 近代汉语中,“革命”一词最早出现于哪个时期?A. 清朝末年B. 明朝末年C. 宋朝末年D. 唐朝末年答案:A3. 近代汉语中,“科学”一词的引入与下列哪位人物有关?A. 严复B. 林则徐C. 康有为D. 梁启超答案:A4. 下列哪个词不是近代汉语中新出现的词汇?A. 民主B. 自由C. 共和D. 皇帝答案:D5. 近代汉语中,“民主”一词最早出现于哪个时期?A. 清朝末年B. 明朝末年C. 宋朝末年D. 唐朝末年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近代汉语中,“_____”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用以指代一种新的政治制度。

答案:民主2. “_____”一词在近代汉语中指的是一种新的交通工具,它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

答案:火车3. 近代汉语中,“_____”一词的引入,标志着中国社会对西方科学技术的接受和学习。

答案:科学4. “_____”一词在近代汉语中代表了一种新的政治理念,它强调人民的权力和自由。

答案:共和5. 近代汉语中,“_____”一词的广泛使用,反映了中国社会对传统封建制度的批判和反思。

答案:革命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 简述近代汉语中“民主”一词的含义及其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答案:近代汉语中的“民主”一词指的是一种政治制度,它强调人民的权力和参与政治的权利。

在社会变革中,这一概念的引入促进了人们对传统封建制度的反思,推动了社会向更加平等和开放的方向发展。

2. 描述近代汉语中“科学”一词的引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近代汉语中“科学”一词的引入,标志着中国社会开始接受和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这一概念的引入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推动了教育、工业和文化等领域的发展。

3. 简述近代汉语中“革命”一词的含义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华师本科近代汉语05年上半年模拟试题

华师本科近代汉语05年上半年模拟试题

华师本科近代汉语05年上半年模拟试题华师本科近代汉语05年上半年模拟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远公还在何处?”这句话的意思是()226A.远公(有分身法术)除了在这里,还在别的什么地方?B.远公还在别的什么地方(留下了金银财宝)?C.远公究竟在什么地方?D.远公躲藏在什么地方?2.请看以下例句:①张郎太贪生。

②日出太早生。

③师曰:“怎生滋味?”④任你锦绣般文章,偏生不中试官之意。

以上例句说明,後缀“生”可以接在()的后面组成双音词。

163A.名词B.形容词C.疑问代词D.副词3.宋元时代的所谓“书会”是指()77 A.想要中举的读书人切磋八股文的组织B.书籍印刷业的同行组织C.贩书商人的同行组织D.说书人、话本作者、艺人、编剧的同行组织4.下列各句中属于祈使句的是()232 A.策横枪立马于岭下待之。

B.朕亦北人,将安归乎?C.五娘,救小人则个。

D.从新州来,来求作佛。

5.请看以下例句:①他觉来,我自支持他,包你没事。

②不要你狂言诈语,花唇巧舌,信口支持!③纵然酬得今生志,着甚支吾今夜长!④胡说!世间不信有这等巧事……这分明是支吾的说话了。

以上各句中的“支持”、“支吾”的意思是()97A.对付B.搪塞C.赞成D.胡说6.下列词语中属于联合式结构的是()86 A.打化B.嘴舌C.口滑D..净手7.下列词语中属于偏正式结构的是( )87 A.门户B.说开C.早晚D.点胸8.下列词语中属于单纯词的有( )81 A.坐地B.头口C.猛可D.蟋蟀9.下列各字中,既能作前缀,又能充当後缀的有()146-154A.阿B.老C.者D.打10.下列各词语中的合成词的有()81- A.阿者B.苾刍C.郎当D.善为11.①一递里暗昏昏眼前花发,一递里古鲁鲁肚子里雷鸣。

②我各剌剌坐车儿懒过溪桥。

③你听那墙上土扑簌簌的。

④呀!则见那骨剌剌红旗遮了太阳,赤力力征鼙振动上苍。

以上各句中所含有的合成词语是()85 A.暗昏昏B.各剌剌C.扑簌簌D.骨剌剌12.以下几个例句中,含有“看”的本义的例句是()90A.不知天下士,犹作布衣看。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模拟考试卷一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现代汉语现代汉语模拟考试卷一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现代汉语模拟试卷一》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他比我干劲大( )2、看书看累了( )3、我问他哪个办法好( )4、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 )5、要求到艰苦的地方工作(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密----------------------------------封 ----------------------------------------------线-------------------------6、他知道这件事情不要紧()7、两人一个房间。

()8、长江以南有些地方,比如广东、福建,冬天是很少见到雪的。

()9、她在翌日凌晨,带着一包简单的行李和一肚子复杂的委屈爬上了一列南下的火车。

()10、风景美丽的西双版纳,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有志气有抱负的知识青年进入橡胶园。

()11、我们的祖国能不能兴旺发达,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能不能在最近的十年中造就一代新人。

()12、我国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了伟大成就的事实,又一次证明了这个最崇高的最伟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13、他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

()14、多少年来,那捆他用生命换来的教科书和指导员没说完的话,一直鼓励着我前进。

()15、我们所以要隆重纪念阿耳伯特.爱因斯坦,不仅是因为他一生的科学贡献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因为他勇于探索、勇于创新、为真理和社会而献身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是鼓舞我们为加速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的力量。

()16、因为学习不但要靠理解力,还要靠记忆力,而无论一个人的理解力和记忆力有多强,他要理解并记住刚学会的东西,总要有一个过程;哪一个人如果想一下子就把什么都学会,其结果必定要吃大亏。

(完整word版)近代汉语练习

(完整word版)近代汉语练习

1.第6题“多谢伊来问当俺,纵来后何济!”句中所含有的词缀是()。

A.多B.伊C.当D.后答案:C2.第7题“宋太公卧病在床,不能动止”。

其中含有()。

A.偏义词语B.倒序词语C.倒反词语D.模式词语答案:A3.第8题下列作品中,基本上是用文言写作,仅偶尔使用口语词或口语句子的著作是()。

A.西游记B.北梦琐言C.金瓶梅D.水浒传答案:B4.第9题从词的结构角度着眼,“阿谁”属于()式。

A.主谓式B.偏正式C.述宾式D.加缀式答案:D5.第10题“我是高太尉心腹人陆虞侯便是”这个句子属于()。

A.被动句B.判断句C.处置句D.祈使句答案:B6.第11题下列词语中属于偏正式的有()。

A.细人B.心疼C.嘴舌D.净手答案:A7.第28题第二人称代词“你”是由古汉语中的()演化来的。

A.汝B.若C.尔D.之答案:C8.第29题反映近代汉语口语最充分的是下列文献中的()。

A.聊斋志异B.水浒传C.北梦琐言D.三国演义答案:B9.第30题元代以后北方话的四呼与现代汉语的情况是相近的。

没有韵头,主要元音不是[i][u][y]的韵母是()。

A.开口呼B.齐齿呼C.合口呼D.撮口呼答案:A10.第31题近代汉语文献语言的一个特点是常常带有明显的方言色彩,反映了口语的地域性。

如《醒世姻缘传》反映的是()。

A.西北地区口语B.燕京(今北京)一带口语C.浙江口语D.山东方言色彩答案:D11.第32题宋元时代的所谓“书会”是指()。

A.想要中举的读书人切磋八股文的组织B.书籍印刷业的同行组织C.贩书商人的同行组织D.说书人、话本作者、艺人、编剧的同行组织答案:D12.第36题以下助词中属于时态助词的是)。

A.将B.里C.得D.了答案:D13.第37题敦煌变文所反映口语的地域大致是我国的()。

A.东北地区B.江浙地区C.西北地区D.中原地区答案:C标准答案:C14.第38题下列作品中,文白夹杂半文半白的著作是()。

A.西游记B.北梦琐言C.金瓶梅D.三国演义答案:D15.第39题属于文言短篇小说集的是下列文献中的()。

近代汉语作业

近代汉语作业

1.第2题“吃我说了他几句,从今改了。

”这个句子是()。

A.处置句B.祈使句C.判断句D.被动句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2.第3题“多谢伊来问当俺,纵来后何济!”句中所含有的词缀是()。

A.多B.伊C.当D.后答案:C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3.第4题白居易《琵琶行》“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中含有()。

A.模式词语B.倒序词语C.倒反词语D.偏义词语答案:A标准答案:A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4.第6题“但自家不务农桑,不忻砍伐”,其中的“但”字属于()。

A.转折连词B.副词C.句首语气词D.词头答案:C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5.第7题“小可许州人氏,姓李,排行第四,人口顺唤做银匠李四。

”句中“口顺”这个词的构成方式是()A.偏正式B.主谓式C.述宾式D.联合式答案:B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A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6.第8题请看以下例句:①我早晚许你念经?②卿早晚放朕归去?③多早晚升厅?多早晚退衙?④这天多昝了,你往哪里去呀?以上“早晚”、“多早晚”、“多昝”几个词语的意义是()A.早上和晚上B.偏于“早”C.偏于“晚”D.什么时候答案:D标准答案:D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1.07.第9题“把守――守把”、“热闹――闹热”这种词语现象叫做()。

A.模式词语B.倒序词语C.倒反词语D.偏义词语答案:B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8.第19题“殿直把那简帖儿和两件物事度与浑家看。

”句中“度”的意思是( )。

A.渡过B.递交C.量D.丢答案:B标准答案:B您的答案:D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9.第25题下列各字中,既能作前缀,又能充当后缀的有()。

A.阿B.者C.老D.打标准答案:C您的答案:题目分数:1.0此题得分:0.010.第26题近代汉语文献语言的一个特点是常常带有明显的方言色彩,反映了口语的地域性。

近代汉语作业

近代汉语作业

第1题 (1.0) 分近代汉语中的“告身”是指()。

B、做官的凭证第2题 (1.0) 分请看以下例句:①我早晚许你念经?②卿早晚放朕归去?③多早晚升厅?多早晚退衙?④这天多昝了,你往哪里去呀?以上“早晚”、“多早晚”、“多昝”几个词语的意义是()D、什么时候第3题 (1.0) 分反映近代汉语口语最充分的是下列文献中的()。

B、水浒传第4题 (1.0) 分传统的音韵学中所说的“声调”是指()。

C、发音时声音高低长短的变化第5题 (1.0) 分下列词语中属于动宾式的有()。

C、点胸第6题 (1.0) 分若更有疑,任相公所问”,其中的“所”字属于()。

C、词头第7题 (1.0) 分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他”在()时期才有所使用。

C、唐代第8题 (1.0) 分宋元时代的所谓“书会”是指()。

D、说书人、话本作者、艺人、编剧的同行组织第9题 (1.0) 分“殿直把那简帖儿和两件物事度与浑家看。

”句中“度”的意思是( )。

B、递交第10题 (1.0) 分第二人称代词“你”是由古汉语中的()演化来的。

C、尔第11题 (1.0) 分“宋太公卧病在床,不能动止”。

其中含有()。

A、偏义词语第12题 (1.0) 分元代以后北方话的四呼与现代汉语的情况是相近的。

没有韵头,主要元音不是[i][u][y]的韵母是()。

A、开口呼第13题 (1.0) 分属于文言短篇小说集的是下列文献中的()。

B、聊斋志异第14题 (1.0) 分“拔短梯”、“乌鸦嘴”、“另起炉灶”等属于()。

B、俗语第15题 (1.0) 分以下诸例中的“和”相当于后世的()。

①老去和头全换却。

②此不是,则和前面皆不是。

③被这一问,和我愁杀。

④当时闻语,和俺也恓惶。

B、连第16题人称代词复数的后缀“们”最早写成“弭”和“伟”,这个时间大()。

A、唐朝第17题 (1.0) 分9、近代汉语文献语言的一个特点是常常带有明显的方言色彩,反映了口语的地域性。

如《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反映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代汉语模拟试题(一)
一、选择题
1.表示人称代词复数的后缀“们”(或写作“门”、“每”、“懑”、“瞒”等),产生的时间大致是(B)。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下列词语中出现于近代汉语时期的是( B)。

A.模式词语 B.倒反词语 C.偏义词语 D.同义词语
3.下列著作中不属于近代汉语研究对象的是( A)。

A.后汉书 B.敦煌变文 C.王梵志诗 D.唐人小说
4.出现在近代汉语时期的工具书有( C )。

A.《说文解字》 B.《切韵》 C.《中原音韵》 D.《广韵》
5.近代汉语时期可作结尾的辅音有(D)。

A.—m B.—n C.—ng D.—a
6.入声是指由下列尾音结尾的音节( C )。

A.—p B.—t C.—c D.—k
7.下列各句后括号内的词(在本句中)不属于偏义复词的是(C)。

A.这三村结下生死誓愿,同心共意,但有吉凶,递相救应。

B.展昭未免的才高必狂……,竟将咱家的湛卢剑褒贬的不像样子。

C.晓以利害,明以大义。

D.交他做姐姐,我做姐妹,俺两个一个口儿里出气。

8.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中认为近代汉语时期声调的变化是(D)。

A.平分阴阳 B.浊上变去 C.与上古同 D.入派三声
9.寒山、拾得诗可用于研究(A)。

A.唐代口语 B.宋代口语 C.元代口语 D.明代口语
10.敦煌变文所反映口语的地域大致是我国的(B)。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江浙地区 D.中原地区
11.《朴通事》、《老乞大》等文献的出现,说明了当时(B)。

A.佛教传入内地 B.民族交往频繁 C.市民文娱需要 D.科举制度需要
12.反映近代汉语口语最充分的是下列文献中的(A)。

A.水浒传 B.金瓶梅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13.①从此改过前非,不再在金奴家去。

(《古今小说》卷三)
②孙子在那里去了也?(《七国春秋平话》卷上)
③亦且这些妇女们偏要在寺里来烧香拜佛。

(《拍案惊奇》卷二十六)
上面各句中的介词“在”如果是现代汉语,应该说成(C)。

A.向 B.从 C.到 D.去
14.近代汉语时期也出现不少以文言写成的文献,它们属于(B)。

A.近代汉语的变种 B.古代汉语的书面延续 C.仿古作品 D.新古文
15.传统的音韵学中所指的声调指( D )。

A.发音部位 B.声母C.韵母 D.发音时声音高低长短的变化
16.唐代人在创作近体诗时对汉语声调所分出的类别是( D )。

A.上平声和下平声 B.平声 C.入声 D.仄声
17.“三言”、“二拍”的作者凌蒙初是(D)。

A.唐朝人 B.宋朝人 C.元朝人 D.明朝人
二、填空题。

1.研究近代汉语时可将近代汉语时期分为主干部分和非主干
部分。

2.近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演变而来的。

3.《三国演义》是一部文白相间的作品,只能部分反映近代汉语口语白话状况。

4.宋代刘安世、谢良佐和朱熹等人的话被记录下来,称为“宋儒语录”。

它们也生动反映了近代汉语中的口语状况。

5.由于佛教的广泛传播,出现了一大批宣讲佛教教义的白话作品,它们被称之为变文(梵文)。

6.近代汉语文献在用字方面俗体字和通假字比较多。

7.“适来失脚滑倒,又得家童扶起”其中的“得”字是个被动(介)
词。

8.《切韵》是隋代的陆法言所著。

到了宋代又有陈彭年、丘雍将《切韵》扩充而成《广韵》。

9.近代汉语文献语言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口语和文言相间杂,二是:口语的地域性,三是:语言的时间性。

10.近代汉语文献语言的另两个特点是:常常带有明显的方言色彩,反映了语言的地域性;文献里的口语也随实际口语而发展变化,体现了语言的时间性。

11.唐代口语资料是在印度佛教直接影响下产生的。

三、判断改错题
1.《五灯会元》中记载:“有僧到庵前便去,师召:‘者黎!’僧便回首,师良久,僧曰:‘死却这老汉’。

”其中的“良久”就是“好长时间”的意思。

(沉默的意思)
2.《虚党和尚语录》记载:“定上座虽则对物收税,争夺雪峰、岩头何?有人缁素得出,换盏点茶供养尔。

”其中的“缁素”是“分辨”的意思。

(✔)3.《水浒传》第三十六回:“他却因甚打这里过?”中的“打”字相当于介词“从”。

(✔)
4.《敦煌曲·珠泪纷纷》:“当初姊妹分明道:莫把真心分过与他。

”“过”为动词,意思是通。

(递、交的意思)
5.《元曲·杀狗劝夫》中有台词:“他觉来,我自支持他,包你没事。

”其中的“支持”是“赞成、同意”的意思。

(对付的意思)
6.《水浒传》中有“和你去不打紧,只吃你性子不好,必要惹出事来。

”其中的“吃”不是动词而是介词,相当于“因”、“因为”。

(✔)
7.《敦煌变文》有“浑家大小,亦总惊忙”;元曲中“不幸浑家亡化已过,函下这个女孩儿”。

这两处的“浑家”意思相同。

(前:全家;后:妻子)8.古代汉语判断句和近代汉语判断句的结构是基本相同的。

(不是基本)9.唐宋时代的韵书里的“韵”就是现代所说的韵母。

(是指韵腹和韵尾,还包括声调)
10.《水浒传》:“杨志面皮上老大一搭青记。

”其中“老大”意即“很大”。

(✔)四、名词解释
1.三十六字母
2.五音七音
3.说有易说无难
4.同步引申
5.模式词语
五、简答题
1.在汉语史分期时为什么要确定前后阶段可以互相重叠原则?
2.什么叫偏义词语?偏义词语中不起意义作用的部分为什么还要存在?它们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3.略举数例说明词语的历史演变和地域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
六、论述题
①(刘姥姥)说着又往窗外看天气,说道:“天好早晚了,我们也去罢,别出不
去城才是饥荒呢。

”(《红楼梦》第三十九回)
②(凤姐)本性要强,不肯落人褒贬,只扎挣着与无事的人一样。

(同上书第十
九回)
③虽说我现今身子不好,想来也不致落褒贬,必是比宁国府里还得办好些。

(同
上书第一一零回)
④若孩子有些好歹,老身性命也便休了。

(《水浒传》第五十一回)
⑤出来的偌大小年纪:这个道七十,那个道八十,婆婆道九十。

(《外编·兰采
和》第四折)
试分析上例中的“早晚”、“褒贬”、“好歹”、“大小”等词语,看看它们在用法上有何共同特点。

七、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且说如今到那里去?他想道:“冲州撞府,没甚大遭际,则除是长安帝都,公侯卿相中,有个能举荐的萧相国,识贤才的魏无知,讨个出头日子,当遂平生之愿。


望西迤逦而行,不一日,来到新丰。

原来那新丰城是汉高皇所筑。

高皇生于丰里,后来起兵,诛秦灭项,做了大汉天子,尊其父为太上皇。

太上皇在长安城中,思想故乡风景。

高皇命巧匠照依故丰,建造此城,迁丰人来居住。

凡街市、屋宇,与丰里一般无二。

把张家鸡儿、李家犬儿,纵放在街上,那鸡犬也都认得自家门首,各自归家。

太上皇大喜,赐名新丰。

今日大唐仍建都于长安,这新丰总是关内之地,市井稠密,好不热闹!只这招商旅店,也不知多少。

(冯梦龙《喻世明言·穷马周遭际卖炊媪》)
问题:1.“那里”是什么词?疑问代词
2.“日子”“鸡儿”“犬儿”是属于什么结构的合成词?加缀
3.“迤逦”是单纯词还是合成词?为什么?单纯
4.“新丰城是汉高皇所筑”是个什么句?(判断句?叙述句?被动句?处置句?)判断句
5.“思想故乡风景”中的“思想”是什么词?(动词?名词?形容词?)
6.“与丰里一般无二”中的“一般”意思是否相同?这种现象叫做什么现象?
是怎么造成的?
7.“好不热闹”中的“好不”是什么意思?“不”起什么作用?
8.这段文段是什么时代的作品?代表什么时代的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