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1-5
汉语修辞学期末模拟试题

《汉语修辞学》期末模拟试题2008年秋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1、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
(先秦两汉)2、比喻就是人们平时说的“”。
(打比方)3、反问句又叫句,它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的意思。
(反诘。
确定)M、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四字格”)4、同样的意思既可以用肯定句也可以用否定句。
一般说来,肯定句的语气比较,否定句的语气比较。
(直率明确。
委婉灵活)5、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递下接。
南朝文学家沈约称之谓。
(连珠)6、1951年《人民日报》连载了吕叔湘、朱德熙的名著。
(《语法修辞讲话》)7、现代汉语中,声调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阴平、阳平为平声,上声、去声为。
(仄声)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什么长句?长句有什么特点?长句是指句子的形体长,词语的数量多,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
(2分)长句的特点:1、信息丰富。
长句词语多,结构复杂,所以能负载较多的信息2、气势充畅。
长句内容较多,常常蕴蓄丰富的情感,读来显得很有气势。
3、脉络分明。
运用长句可以使句子的脉络清楚地显示出来,既突出句子的主要信息,又使其内部的关系表现得很明晰。
(6分)2、修辞和语言三要素关系怎样?答:语言三要素指得是语音、词汇、语法三个要素。
修辞学和语音学、词汇学、语法学从研究的根本出发点来看是不同的,修辞所研究的是语言使用效果好不好的问题。
语言三要素要解决的是语言表达对不对、通不通、行不行的问题。
修辞与语言三要素又是有联系的,有时某种修辞手段的运用,跟对应的某一语言要素直接有关。
3、举例分析叠音的修辞作用。
答:(1)语意鲜明突出。
(2)表情细致生动。
(3)语音和谐流畅。
举例略三、指出下列各句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格(每题2分,共36分)1、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谚语)答:借代。
2、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汉语修辞学考试试题

汉语修辞学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汉语修辞学中的常见修辞手法?A. 比喻B. 对偶C. 排比D. 记叙2. 汉语修辞中的“借代”是指什么?A. 用具体事物代替抽象概念B. 用抽象概念代替具体事物C. 用同类事物代替不同类事物D. 用不同类事物代替同类事物3. 在汉语修辞中,“拟人”修辞手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增强语言的生动性B. 强调事物的客观性C. 突出事物的普遍性D. 强调事物的独立性4. “对偶”修辞手法在汉语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两个句子结构相同,意义相反B. 两个句子结构相同,意义相近C. 两个句子结构不同,意义相反D. 两个句子结构不同,意义相近5. “排比”修辞手法在汉语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增加语言的韵律感B. 强调语言的节奏感C. 增强语言的逻辑性D. 突出语言的层次感6. “设问”修辞手法在汉语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引起读者的思考B. 直接给出答案C. 避免直接回答问题D. 增加语言的复杂性7. “夸张”修辞手法在汉语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缩小事物的真实程度B. 夸大事物的真实程度C. 保持事物的真实程度D. 改变事物的真实程度8. “反问”修辞手法在汉语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表达肯定的态度B. 表达否定的态度C. 表达疑问的态度D. 表达中立的态度9. “反复”修辞手法在汉语中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强调语言的重点B. 增加语言的复杂性C. 减少语言的清晰度D. 降低语言的表达力10. “倒装”修辞手法在汉语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A. 改变句子的正常语序B. 保持句子的正常语序C. 增加句子的复杂性D. 减少句子的表达力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汉语修辞学中的“____”是指用一个事物来代表另一个事物,通常用于强调事物的某种特征或属性。
2. “____”修辞手法通过将两个或多个相似或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形成对比,以突出事物的特点。
语言学:汉语修辞学考试题库

语言学:汉语修辞学考试题库1、单选《国际歌》“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中的“毒蛇猛兽”属于()。
A.明喻B.借喻C.暗喻正确答案:B2、名词解释绘景正确答案:运用各种形态变化的词语来描(江南博哥)绘人物,事件的情状,使陈述的情景历历如绘。
最常见的是采用形容词、动词的附加式或重叠式来表现。
大多用于描述性的文字中。
用得好,可细腻生动地再现某些感觉和动态。
3、单选我国第一部专门论述修辞的著作是OoA、《文赋》B、《文心雕龙》C、《史通》D、《文则》正确答案:D4、问答题请说明运用新词的目的是什么?正确答案:运用新词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很自然的运用,要准确表达非用新词不可,否则就表述不了新的事物、新的现象、新的思想观念。
一种是为了营造特殊表达效果,为追求生动而特意运用新词,有时还以这些词为基础加以引申,进行比喻,以更加生动地表情达意。
5、多选下列各句中都有成语活用现象,活用方式是“别指”的有()。
A、这出戏与原作虽貌离却神合。
B、白洋淀农民望“洋”兴叹。
C、元旦将至,商场天天人山人海,对此,一家新闻单位以《商家开始度日如年》进行了报道。
D、我校新建了一栋教工宿舍楼后,教师人人安居乐教。
正确答案:A,C6、名词解释狭义的同义形式正确答案:只包括一般的同义词语和句式,而不应当包括那些在特定语言环境中,临时创新的变异方式。
7、单选1963年,张弓先生的()出版,标志着这一时期中国修辞学研究引人注目的成就和理论制高点。
A.《修辞学习》B.《修辞学发凡》C.《现代汉语修辞学》D.《修辞学研究》正确答案:C8、单选从修辞角度看,下列词语运用不当的句子是OOA、他引经据典,侃侃而谈,赢得了一阵阵掌声。
B、公安战士早就设下了陷阱,量他们也跑不了。
C、您的光临,使寒舍蓬草生辉。
D、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他们两位来参加我们的晚会。
正确答案:B9、问答题某人对一个西方人说:“你太好了,就像一条狗。
”该老外很高兴。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

A.无生命事物拟人化B.有生命事物拟人化
C.把人拟作物D.把一物拟作另一物
7、“乡下来了保姆,他不用再做马大嫂了”属于。
A.语义双关B.谐音双关
C.对象双关D.判断
8、“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属于。
A.正对、严对B.正对、宽对
C.反对、严对D.反对、宽对
9、“空山新雨后”起头的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
8、串对又称。上下联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
9、现代汉语中平声指、,仄声指、。
10、比喻从结构上说包括、、三个部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我国最早把“修”和“辞”连用(“修辞立其诚”)的著作是。
A.《论语》B.《孟子》
C.《易经》D.《老子》
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修辞的著作是。
A.平起平收B.平起仄收
C.仄起平收D.仄起仄收
10、“窈窕、坎坷、姐姐、太太”这些词语分别属于。
A.双声、叠韵、词的重叠、叠音词B.叠韵、双声、词的重叠、叠音词
C.双声、叠韵、叠音词、词的重叠D.双声、词的重叠、叠韵、叠音词
三、分析题(共20分,每题5分)
1、从语音角度分析下面一段话的修辞效果。
假洋鬼子回来时,向秀才讨还了四块钱;秀才便有一块银桃子挂在大襟上了;未庄人都惊服,说这是柿油党的顶子,抵得上一个翰林……(鲁迅。《阿Q正传》)
A.《文心雕龙》B.《文则》
C.《文选》D.《文赋》
3、我国最早提出“修辞格”这一名称的学者是。
A.孔子B.刘勰
C.唐钺D.陈望道
4、“一头猪等于一个有机化工厂。”属于比喻中的。
A.明喻B.借喻
C.暗喻(喻体—本体)D.暗喻(本体—喻体)
汉语修辞学试题[修订]
![汉语修辞学试题[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506e1a596294dd88d1d26b6a.png)
汉语修辞学试题[修订]汉语修辞学试题一、填空题1、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在公元前300多年就写出了修辞学专著(《》)。
2、将“修”和“辞”两字连起来使用的最早见于(《》)。
3、( )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4、南朝刘勰的(《》)的问世奠定了我国古代修辞学的基础。
5、陈望道(《》)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现代修辞学的建立。
6、修辞的原则是:( )、( )、( )。
7、在我国古代的“文质之争”中,墨家主张( ),法家主张( ),而孔子则主张( )。
8、语境的客观因素指( )、( )、( )和( )。
9、加强修辞主体的自身修养一是掌握修辞的( )和( );一是( )的知识。
10、学习修辞都有一个( )的过程。
11、反问句又叫 ( )句,它是用问句的形式表示( )的意思。
12、顶真就是上文的词语、句子用来作为下文的起头,前后首尾相连,上递下接。
南朝文学家沈约称之谓( )。
13、比喻俗称( ),它的构成要素是( )、( )、( )。
它常见的三种形式是( )、( )、( )。
14、( )是不直接说出要表现的对象,而用与这个对象密切相关的其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
15、( )俗称说反话,就是故意用相反的词语来表达本意,表现一种诙谐或嘲讽。
它可分为( )和( )两种。
16、( )就是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移用来表示乙事物的修辞方法。
根据使用特点,可以分为( )、( )、( )三种。
17、修辞格一般也称之为( )、( ),它是在( )、( )、( ) 基础上形成的具有规律性的特殊表达格式。
18、排比的运用主要是( ),( )。
在排比项目中反复出现的共同成分,一般叫做( )。
19、根据对偶的构成形式,对偶可分为( )和( )两类。
20、顶真修辞格的各个项目是一种( )的表现方式,而回环的各个项目是一种( )的表现方式。
二、判断题1、词语美的标准是切合语言环境,即切合语言环境的词语都是美的,不能切合语言环境的是不美的。
2、反问是有疑而问,用疑问的语气表达更加突出的肯定或否定,使内容更加鲜明,感情色彩更加强烈。
(完整版)修辞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修辞与逻辑从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看,两者既有()的一面,又有()的一面。
2、同义的语言形式是指一些基本()相仿而在()上各有差别的语言形式。
3、语言里的专用词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词汇和()词汇。
4、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句式,跟文章的()、文体风格和句子的()有密切关系。
5、修辞既然是一门研究()的方法和技巧的学科,就必然应以()为主要研究对象。
6、同义词用法上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构词能力和()上。
7、在汉语里,时态助词、表示时态的语气词、()和()都可以表示跟时间相关的概念。
8、长句的特点是()、()和容量大。
9、汉语的句式从结构的角度,可以分成独词句、()、()等句式。
10、比喻的运用原则是:第一要();第二要()。
二、综合分析题(每题5分,共30分)1、分析下列句子中辞格运用的情况及表达效果。
(1)、“一九七六年,十月初的一个夜晚,已经有了秋凉萧条的意思。
蟋蟀在一个角隅悲伤地啼哭!”。
(2)、“玉秀一看到他那装腔作势的酸溜溜的样子,就感到恶心。
”(徐迟:《地质之光》)2、将下列句子调整句式(1)、战士们把敌人的碉堡炸毁了。
(改成被动句)(2)、“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在财东马房里睡觉的少年,青年时代又在秦岭荒山里混日子,他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可以叫做“困难”。
”(改成整句)3、指出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1)、“黑云堆成了一整片,象一块黑铁,渐渐地往地面上沉:似乎已经盖到了屋脊上,再过一会儿就得把屋子压扁。
”(2)、“它是一种腐蚀剂,使团结涣散,关系松懈,工作消散,意见分歧。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传统的修辞方式包括哪两大类?2、构成警策性语句的方式常见的有哪三类?3、简述什么是短句和长句及其各自的特点。
四、论述题(20分)试结合实例谈谈你是如何理解修辞和语言要素的关系的。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二)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语言就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每种语言都有它自身的内部规律,即它的语音、()、()的系统和规则。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1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1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1、“辞达”与“言文”的结合是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
他的论述在中国修辞学史上具有开创性。
2、南朝刘勰的是我国丰富的文学创作经验的理论总结,对修辞也有精深的阐述。
4、我们要学好修辞,一定要学好、、等有关知识,这样才有牢固的基础。
5、人们如果巧妙地利用的某种特殊条件进行修辞活动,就能使人语言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6、词语锤炼与运用的基本方法有:、、7、成语具有意义的和结构的的特点。
8、串对又称上下联意义相承,表示连贯、递进、因果、条件等关系。
9、现代汉语中平声指、,仄声指、10、比喻从结构上说包括、、三个部分。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我国最早把“修”和“辞”连用(“修辞立其诚”)的著作是A.《论语》B.《孟子》C.《易经》D.《老子》2、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修辞的著作是A.《文心雕龙》B.《文则》C.《文选》D.《文赋》3、我国最早提出“修辞格”这一名称的学者是A.孔子B.刘勰C.唐钺D.陈望道4、“一头猪等于一个有机化工厂。
”属于比喻中的A.明喻B.借喻C.暗喻(喻体—本体)D.暗喻(本体—喻体)5、“刚才仿佛有人探了一下头似的”属于A.明喻B.暗喻C.表比较D.表不确定6、“每条岭都是那样温柔”属于比拟中的A.无生命事物拟人化B.有生命事物拟人化 C.把人拟作物D.把一物拟作另一物7、“乡下来了保姆,他不用再做马大嫂了”属于A.语义双关B.谐音双关C.对象双关D.判断8、“烟锁池塘柳、炮镇海城楼”属于A.正对、严对B.正对、宽对C.反对、严对D.反对、宽对9、“空山新雨后”起头的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A.平起平收B.平起仄收C.仄起平收D.仄起仄收10、“窈窕、坎坷、姐姐、太太”这些词语分别属于A.双声、叠韵、词的重叠、叠音词B.叠韵、双声、词的重叠、叠音词C.双声、叠韵、叠音词、词的重叠D.双声、词的重叠、叠韵、叠音词三、分析题(共20分,每题5分)1、从语音角度分析下面一段话的修辞效果。
语言学:汉语修辞学试题及答案

语言学:汉语修辞学试题及答案1、问答题什么是言辞选择,它有什么内涵?正确答案:言辞选择:词语的选择,既包括词的选择,也包括短语的选择。
不仅只是选择运用现成的词语,还包括改造运用某些词语,这种改造运用时对词与短(江南博哥)语创造性的选择,是一种为追求特殊表达效果的变异性运用。
2、单选“国破山河在”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OoA.平起平收B.平起仄收C.仄起平收D.仄起仄收正确答案:D3、多选下列句子,表达不恰当的有OoA、暑假里,爸爸陪同我去黄山玩,爬天都峰。
B、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需要,一支庞大的教师队伍已逐渐形成。
C、程老师的一番话,好像一股强大的暖流,流到我的心田。
D、上课以前,班主任就把王老师生病的新闻告诉了同学们。
正确答案:A,B,D4、多选语言锤炼的基本要求是OoA、准确朴实B、简洁有力C、新鲜活泼D、生动形象正确答案:A,B,C,D5、问答题普通话四声中,哪些是平声,哪些是仄声?平声和仄声各有什么特点?合理安排平仄有什么修辞效果?正确答案:平声包括普通话中的阴平和阳平,仄声包括普通话中的上声和去声。
平声的特点是长而扬,仄声的特点是短而抑。
平仄安排得当,声调平衡交替,声音显得错落有致,节奏分明,具有抑扬美。
6、多选下列各句在成语运用中不够恰当的是OA、她这个人清高自负,对那些衣着豪华、佩金戴银、显得美轮美奂的“贵妇人”总是看不顺眼。
B、那个黄头发的青年见魏不肯拿钱,便气极败坏地抢下出租车钥匙,来搜魏的衣袋。
C、她比大家大一点,深受大家的敬重。
平时店主任在,她是营业员;店主任不在,她就代理主任的工作。
主任回店,她又心安理得地回到助手的位置。
D、巴拿马运河终于物归原主。
正确答案:A,B,C7、问答题简述什么是移情并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1、移情:为了抒发强烈的感情,作者使周围的物体染上一层与自己情感一致,但实际不存在的感情色彩的修辞方式叫移情。
移情就是把人的思想感情转移到物身上的修辞方式。
2、例如:“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1一、填空题(20分,每空2 分)1、西晋陆机的_________,把文章分为_________种文体,是一部对后世有很大影响的文学理论专著。
2、四个音节的语音段落也称“_________”,它两字一顿,整齐匀称,是人们喜闻乐道的一种语言格式。
3、_________又称叠字,指相同字(音节)的重叠,是汉语语音修辞的重要手段。
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始创者,“_________ ”与“言文”的结合是其修辞学说的重要内容。
5、___________是指结构不一致,形式参差的句子。
6、严格的对偶上下两联要具备以下条件:意义___________,结构___________,字数___________,词类相当,没有重字,___________,协调。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辞达而已矣。
”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
”的作者是()。
A.孔子B.孟子C.庄子D.老子2、我国最早提出“修辞格”这一名称的学者是()。
A.孔子B.刘勰C.唐铖D.陈望道3、“孟蓓气得看瞪对面的辛小亮。
谁让她天生一副笑模样呢,像生气,又像笑。
”其中的“像……像……”属于()。
A.明喻B.暗喻C.表比较D.表不确定4、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睛。
”中的“道是睛无却有睛”属于()。
A.语义双关B.谐音双关C.对象双关D.风景描写5、“国破山河在”这首诗属于近体诗中的()。
A.平起平收B.平起仄收C.仄起平收D.仄起仄收三、分析题(共30分,每题10分)1、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京日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作者曾经用过“到”“过”“入”“满”等十几个字,最后才选定了“绿”。
你认为“绿”为什么比其他字好?2、修辞下列短文,并指出它的主要毛病。
西双版的气候是四季长春的。
在那里你永远看不到植物凋敝的景象。
但是,即使如此,春天在那里也仍然是最美的季节。
就在这样的季节里,在傣族的泼水节前夕,我们来到了被称为西双版纳的一颗“绿宝石”的橄揽坝。
3、阅读下面一段语: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请分析:1.这段话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略述修辞运用的效果。
四、简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1、什么是拈连?拈连有什么修辞作用?2、修辞主体的修养主要应包括哪些方面?举例说明五、实践题(20分,每题10分)1、下列句子在词语运用上有没有毛病?如有请予改正:(1)这位体格健壮的人长年坚持冬泳,特别耐寒,他说感冒与他无缘。
(2)这些人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短期内可能得益于一时,从长远来看是极其不利的,必将自食苦果。
2、下列句子在词语运用上有没有毛病?如有请予改正:(1)这位体格健壮的人长年坚持冬泳,特别耐寒,他说感冒与他无缘。
(2)这些人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短期内可能得益于一时,从长远来看是极其不利的,必将自食苦果。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2一、填空题(20分,每空2 分)1、_________在我国修辞学史上可以称作萌芽时期。
2、_________是汉语诗歌的基本要素之一。
我国的古典诗歌中,从《诗经》起到后代的诗词没有不押韵的,可谓“无韵不成诗”。
3、借代常见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专称代泛称、_________。
4、成语是我国民族语言的瑰宝,具有意义的___________ 和结构的_________的特点。
5、叠用和一般句子比较有以下修辞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文章“必以情志为神明,事义为骨髓,辞采为肌肤,宫商为声气”语出自()。
A.《文心雕龙》B.《文则》C.《文选》D.《文赋》2、“沙漠之舟——骆驼”属于比喻中的()。
A.明喻B.借喻C.暗喻(喻体-本体)D. 暗喻(本体-喻体)3、“是什么风把你吹来了”属于比拟中的()。
A.无生命事物拟人化B.有生命事物人化C.把人拟作物D.反一物拟作另一物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属于()。
A.正对、严对B.正对、宽对C.反对、严对D.反对、宽对5、“摇曳、窈窕、青青、瞧瞧”这些词语分别属于()。
A.双声、叠韵、词的重叠、叠音词B.叠韵、双声、词的重叠、叠音词C.双声、叠韵、叠音词、词的重叠D.双声、词的重叠、叠韵、叠音词三、分析题(共30分,每题10分)1、成语活用的主要方法有哪些?请举例加以说明。
2、指出下列句子中含有的修辞格(三种以上)。
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
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
在学生的请愿中又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是些什么东西!3、分析下列诗歌的押韵方式。
山川壮丽欣重睹,旧梦依稀认血痕。
千万险滩皆稳渡,水头如箭破夔门。
(陈毅《重过三峡》)四、简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1、短句有什么修辞特点?2、修辞和语言三要素关系怎样?五、实践题(20分,每题10分)1、下面是一篇介绍某护胃养胃保健品文章的标题,它有没有毛病?请作简要分析:“胃”老先衰——***猴头菇与中老年胃保健2、下面是一篇介绍某护胃养胃保健品文章的标题,它有没有毛病?请作简要分析:“胃”老先衰——***猴头菇与中老年胃保健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3一、填空题(20分,每空2 分)1.运用比喻的要求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2.现代汉语中的双声词______、______、______等在语言上都很富有表现力。
3.修辞上把意思相同或基本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句式叫做______。
4.把结构不同,长短不齐的句子交错运用叫做____________。
5. 双关可分为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和对象双关三种。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我国最早提出修辞格的学者是()。
A.孔子B.刘勰C.唐钺D.陈望道2、陈望道的《修辞学发凡》把修辞格分为()。
A.38种B. 27种C.24种D.131种3、我国最早对比喻作出精辟解释的是()。
A.孔子B.墨子C.孟子D.荀子4、“沙漠之舟——骆驼”属于比喻中的()。
A.明喻B.借喻C.暗喻(喻体—本体)D. 暗喻(本体—喻体)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辞格上用的是:______A 正对B 反对C 串对三、分析题(共30分,每题10分)1、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原来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为什么要加上一个“新”字?2、分析下面句子中画线的地方运用了什么修辞格?并分析其修辞效果。
他太忙了,忙得饭都顾不上吃。
3、分析下面句子的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句式?它在修辞上有什么效果?当长江、嫩江、松花江等上千里的大堤历经一次次特大洪峰的冲击仍巍巍矗立,当武汉、九江、哈尔滨等临江重镇送走一次次洪峰仍安然无恙,当京广、京九等交通大动脉在暴风雨一次次袭击下仍畅通无阻,当沿江数百万群众从洪浪的围困中一次次脱险的时候,我们不得不说,这要归功于我们有一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英雄军队和武警官兵。
在与洪魔鏖战的日日夜夜,他们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顽强精神,树起了一道冲不垮的堤坝,它巍然屹立在亿万人民的心中。
四、简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1.什么是语境?它与修辞手段的运用有什么关系。
2.结合自己的语言实际,谈谈如何学习修辞学。
五、实践题(20分,每题10分)1、改正下列句子中用得不当的词语。
(1)这些人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短期内可能得益于一时,从长远来看是极其不利的,必将自食苦果。
(2)不同的药物用的时间不同,有的宜于吃饭之前,有的宜于吃饭之后,而镇静剂之类药物最好在睡觉时服用。
2、将下面的长句化为短句张小玲是我初中时期的,后来一块儿在内蒙插队,现在又在一个公司工作的同学。
汉语修辞学模拟试题4一、填空题(20分,每空2 分)1.标志着我国现代修辞学建立的著作的是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__。
2.“气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强调的是修辞主体的__________________ 。
3.《从今天起,“下岗”一词下岗了》这则新闻标题的成功之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
4.整句和散句是从__________________上对句子的一种分类。
5.现代汉语的叠音主要有两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所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
7.对联是一种典型的__________________句。
__________________是对偶的扩大和发展。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交际时为了表义的需要,往往通过某些方式变化句子,大体有()两种。
A.长句和短句B.被动句和把字句C.整句和散句D.肯定句和否定句2.下列句子()使用了比喻。
A.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B.什么路都是人走出来的,朝前走好了。
C.这帮匪徒一头扎进了我们的埋伏圈。
D.路边一排排白杨好象也在说:“小伙子,勇敢前进吧!”。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借喻就是借代。
B.对比就是对偶。
C.托就是对偶。
D.反对就是对比。
4.对偶“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从结构看是()。
A.正对B.严对C.宽对D.反对5.“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而有些人却是出风头第一,休息第一,自己第一。
”这段话从总体看运用了()辞格,其中又用了()辞格。
A.排比层递B.衬托对偶C.对比排比D.对偶夸张三、分析题(共30分,每题10分)1、分析下面三个句子的句式特点。
(1)一锅饭吃十个人。
(2)是瓦特发明的蒸汽机。
(3)我喜欢吃清蒸鱼,不喜欢吃红烧的。
2、分析下面一段话句式使用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你看,这就是当初的北京人,那时候的人要爱就爱,要恨就恨,要哭就哭,要喊就喊,他们自由地活着,没有礼教来拘束,没有文明来捆绑,没有虚伪,没有欺诈,没有阴险,没有陷害……而他们是非常快活的。
3、分析下列句子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并分析修辞效果。
听着、听着,听着那悲伤的歌声,蓦然,一股的心酸,像波浪,在我心海里汹涌澎湃,我感觉着,天上的星星似乎要落泪了,远方的涛声似乎在哭泣了。
四、简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1.举例说明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主要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