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资源管理

草地资源管理
草地资源管理

草地资源调查与管理复习要点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20*1 填空30*1 简答5*6 论述20*1

中国植被(名词解释占多数)

《中国植被》将全国的植被划分为10个植被型组,29个植被型;有的植被型下又进行了亚型和群系组的划分,最后划分了群系(共560个);

(一)针叶林(二)阔叶林(三)灌丛和灌草丛(四)草原和稀树草原(五)荒漠(包括肉质刺灌丛)(六)冻原(七)高山稀树植被(八)草甸(九)沼泽(十)水生植被

(一)灌丛和灌草丛(两者的区别)(简答)

灌草丛:是森林或灌丛反复砍伐或火烧,导致水土流失、生境旱化后形成的以热带、亚热带禾草为主,混生有较显著的灌木的次生植被,在一些群落中尚有稀树孤立生长的乔木,如果任其自然发展,大都可通过灌丛阶段而逐渐恢复成林。本质是暖温带、热带、亚热带的次生草甸型植被;

灌丛:以灌木占优势的植被类型,高度<5m,盖度30-40%。分布广,温带-热带,低海拔-高海拔;

(二)草原(斯太普)和稀树草原(萨王纳)

以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被类型草原分布在温带和高寒带,稀树草原分布在热带草原

1、草甸草原:是草原植被中较湿润的类型,建群种为中旱生或广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经常混生大量中生或旱中生植物,主要是杂草类;

2、典型草原:真草原、干草原,建群种由典型旱生或广旱生植物组成,其中以丛生禾草为主。如建群种—针茅、大针茅、克氏针茅、羊茅、长芒草、冷蒿、百里香、铁杆蒿等;

3、荒漠草原:这是草原植被中更偏干的类型,建群种由强旱生丛生小禾草组成,经常混生大量强旱生小半灌木;

4、高寒草原:是草原植被中的耐寒类型,是在高山和青藏高原寒冷条件下,由非常耐寒的旱生矮草本或小半灌木植物为主组成,经常混生一些垫状植物;

5、稀树草原:即热带草原,也称萨王纳,是热带半干旱地区有干湿季交替,以阳性、高温、多年生旱生禾草为主降雨量500-1500mm,年均温>22℃;

(三)荒漠是以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为主构成的植被类型,其特点是干旱。注意:沙漠不完全等于荒漠,沙漠是荒漠的一个类型;

1 温带荒漠:建群种以超旱生小半灌木、灌木的种类最为普遍,我国最大的荒漠类型;

2 肉质刺灌丛:旱生、肉质、多刺灌木为建群种。西南地区的一些干热河谷,因局部环流和地形焚风形成干热环境造成,建群种-仙人掌、霸王鞭、刺桐,实质是中国的热带荒漠;特点:干旱-任何热量带;

(四)高山稀疏植被在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带之上和冰雪带之下的地带称为高山带,其气候条件相似于寒带;

1 高山垫状植被:耐高寒生境的多年生垫状草本或垫状小灌木构成的植被类型,盖度:20%-50%,委陵菜、点地梅、高山梅等属(寿命长);

2 高山流石滩植被:分布于上高山带,由适应冰雪严寒生境的寒旱生或寒中旱生多年生轴根型草本和垫状植物构成的稀疏植被类型。>45°流石滩。植被矮小,莲座丛状或垫状,凤毛菊、虎耳草、葶苈、绿绒蒿等属。

(五)草甸(与草甸草原的区别)是由以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为主构成的植被类型。草甸的中生环境可由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地下水和河水泛滥等形成,在中国草甸主要分布在北方温带山地、平原和海滨,青藏高原东北部,西南亚热带山地,各高大山地的高山荒漠和草原地区有地表径流和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

1、典型草甸:由典型的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在典型的中温、中性土壤上发育的植被类型;

2、高寒草甸:由寒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构成的草甸植被,分布:青藏高原及大山的高山带;

3、沼泽化草甸:由湿中生多年生草本植物构成的草甸植被,是典型草甸向沼泽化过渡的类型;

4、盐生草甸:是由多年生盐中生草本植物为主的草甸植被;

草地分类

1.草地分类单位与命名

目前最多的为有类组、类、亚类、组、型、亚型、变型7个分类单元

▲基本单位:类、组、型、

a类:高级分类单位,成因一致,类间草地自然、经济特性具质的区别(生物气候、土壤、地形、植被或经营方式命名);

b组:中级分类单位,类范围内,生态经济特性基本一致,组间生境与经济价值区别明显(土壤、地形、植被或利用方式命名);

c型:低级分类单位,草地组范围内,生境更趋一致,植物种类组成、草地质量与产量更为接近的生产力分类级。型间草地属性主要是量的差异(植物名称或科名或属名或经济类群);

草地分类体系划分依据:以高级分类单位的依据划分

2.草地分类方法(简答六大分类名称代表人物)

a植物群落分类法

主要代表:美国桑普孙、霍莱切克美国斯托塔Stoddart和Smith 前苏联谢尼科夫、索恰娃中国王栋;

主要着眼于植物群落特征,认为植物群落是草地最本质的特点;

b土地—植物学分类法—英国

主要代表:英国坦斯莱、T.C.E.威尔斯和D.A.威尔斯L.K .瓦德

土地—植物分类法是英国传统方法仅适于地域狭小、气候单一区域

c植物地形学分类法

主要代表前苏联饲料研究所(拉明斯基,1940;查芩肯,1961;1987),中国贾慎修(1982);章祖同(1963);许鹏(1979,1985,1995)新西兰戴里(1974)

前苏联,重视草地生境分类

戴里(1974)依据垂直地带性特点,按植被和地形对新西兰草地分7类

d气候—植物分类法

主要代表澳大利亚牟尔、哈荣敦日本沼田真

牟尔(1973)依据地带性为一级指标(气候),以下分天然放牧地和培育地(2级),再下又分为实质区别的植被类型(3级)

e农业经营分类法

主要代表英国戴维斯、瓦斯敦法国海登和卡尔盖勒

W.戴威斯(Davies, 1952,1954) ,依据草地培育与否(1级),以及加工程度和经济价值对草地类,突出人类生产劳动作用。

f综合顺序分类法

任继周提出1956形成雏形,1995年胡自治形成完整体系

综合顺序分类法(简答体系组成划分原则命名原则)(全称气候-土地-植物综合顺序分类法)(主要特点:以生物气候作为第一级指标,抓住了草地成因的关键)

分类体系包括:类、类的检索图及发生学意义;类组、亚类;型、亚型、微型和型复合体;

(1)分类单位:类组、类、亚类、型、亚型

类:同一地带性农业生物气候(基本单位)(核心)

亚类:土地特征

型:植物

(2)类的划分:以量化的生物气候指标------﹥0℃年积温(∑θ)和湿润度K为依据;由7热量级,6个湿润度级,以及一个草甸级和一个沼泽级,可形成56个草地类。

(3)类的命名:将热量与湿润度连缀,再加以地带性植被确定,如微温极干温带荒漠类。

(4)类的检索图意义:7个热量级与2个非地带(草甸、沼泽)构成14类

自上而下,具纬向地带性特点地带性坐标上确定非地带性类的位置

(5)亚类划分:以土地特征为指标划分—土地条件,土壤与地形特征--平原,土壤>地形;山地,地形>土壤

(6)型的划分:优势植物和亚优势植物优势度(5度、2度)为指标

盖度、密度、高度、频度和重量,优势种优势度>60%

型的命名:优势层优势种,优势种2-3种,用“+”连接。如长芒草+胡枝子型

(7)亚型微型型复合体等

中国南北草调草地分类法(简答体系组成划分原则命名原则)

分类体系:类、亚类、组、型四级分类

(1)类的划分:

类的划分标准:成因一致,水热为中心(气候、植被)

类的划分原则:成因一致范围大(地带与非地带)类间差异(质)

类的划分指标:气候特征—从中国热量级基础出发分植被特征角度—从中国植被基础出发分10个(地带性7个,非地带性3个)类的命名公式—类的区域热量+类的植被型或亚型

(2)亚类的划分亚类依大地形、土壤基质划分;

(3)组的划分标准:类与亚类下,以组成建群层片的草地植物经济类群划分;组间具生境和经济价值差异;

组的划分原则:植物经济类群;组间具生境和经济价值差异;

组的划分指标:建群层片草地植物的经济类群;

(4)型的划分标准:组下,以主要层片(多个)的优势种相同,生境相似、利用方式一致划分

型的划分原则;草地的自然特性与经济特性有机结合,即生境相似、主要层优势种相同、利用方式一致3者结合;主要层片准确确定;优势种正确鉴定;

型的划分指标:主要层片的优势种相同;生境相似(中地形);利用方式一致,放牧、刈草、刈牧兼;同型应为草群主要层片的优势种相同,中地形等生境条件相似,草地利用方式一致;

型命名:以主要层片优势种命名

中国草地18类,21亚类划分(1996),《中国草地资源》(记住类的名称即可)

(一)温性草甸草原类(二)温性草原类(三)温性荒漠草原类(四)高寒草甸草原类(五)高寒草原类(六)高寒荒漠草原类(七)温性草原化荒漠类(八)温性荒漠类(十)暖性草丛类(十一)暖性灌草丛类(十二)热性草丛类(十三)热性灌草丛类(十四)干热稀树灌草丛类(十五)低地草甸类(十六)山地草甸类(十七)高寒草甸类(十八)沼泽类

【形成条件、建群种、分布、利用特点】(十八大类中的典型草地,也可是其它,此只列2个)

(一)温性草甸草原类

在温带斗湿润气候发育而成;建群种为中旱生或广旱生我多年生禾体科和部分杂类草植物(贝加尔针茅线叶菊长羽针茅羊草);两大分布区:一是我国东北部平原丘陵地区,另一个是分布于具有森林的比较湿润的地区;草甸草原地牧草种类多,生长茂盛,草层较高(30-50cm)覆盖度大(60-80%)产草量高(1200-1800kg/hm2)质量好,适于刈牧兼用,是我国乳肉业重要基地;

(二)温性草原类

在温带半干旱气候下发育而成;以旱生丛生禾草为主,并混生一些中旱生、旱生杂草类(克氏针茅长茅草);分布:平原丘陵草原亚类分布内蒙古高原,沙地草原亚类分布青…,山地草原亚类分布于河谷;高度15-25cm 盖度15-30%产干草600-1200kg/hm2 用放牧;

草地的分布规律

▲草地的纬向地带性(一般规律)

中温草原带: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暖温草原带:灌丛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高寒草原带:高寒草甸,高寒草原,荒漠草原

经向地带性(一般规律)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

沼泽—东北三江平原;若尔盖高原(四川);青藏高原;

草地资源属性与评价

草地植物资源评价:(简答:6个主要方法)

1草地饲用植物营养成分评价及草地营养类型:概略养分分析; 氮营养物质,粗蛋白(CP);碳营养物质,无氮浸出物(NFE),粗纤维(CF),粗脂肪(EE);碳氮营养比R=(NFE+CF+EE×2.4)/CP;

2草地植物产量:初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

3草地植被生态学评价:单项因子罗列/生态系统/ 要素关系评价法;

4草地分级: 任继周,土、草、畜综合分级法,1960;

5草地地面条件评价:地形和地面整洁状况;

6草地植物生产的力能学评价:胡自治,力能学评价法,2000;

世界主要草地各称(中英文名)

亚洲:斯太普Steppe(针茅)

非洲:萨王纳Sawana(金合欢)和北非沙漠,南非凡尔德Veld-高草草原(黄背茅)

美洲:北美、中美草地—普里列Prairie,加拿大—泰加林和冻原,南美洲—潘帕斯Pampas(阿根廷和乌拉圭),中北美州,卡帕拉Chaprral

大洋洲:Sawana澳大利亚—类型丰富,新西兰

草地调查

1.调查路线的选择:地形图(比例尺大1倍)和访问

要求:代表性;垂直于地形变化;尽可能照顾到交通状况、显著地形、地物和主要标志点;设支路线

2.调查路线的布置:方法:路线间隔法、区域控制法、网格法

路线间隔法:按一定的间距,布置若干条基本平行的调查路线。地形较规则,草地类型分布规律明显,路线有通路可行适用范围:中小比例尺草地资源调查

区域控制法:地形较复杂或草地分布较零散,草地类型分布规律明显

网格法:将调查地区在调查地图上划分成有一定间距的若干网格,沿方格线进行调查,控制每一方格内草地类型的变化界限。适用范围:基层生产单位,如乡、村;

3.草地面积量算

原则:以图幅理论面积为基本控制,分幅进行量算,按面积比例平差,自下而上(草地类型、行政单位)逐级汇总。

方法:网格法、求积仪法等。

校正:坡度:5-1%,15~22°7 ~14%,23~31°15 ~28%,32~39°29 ~40%,40~50°41 ~50%;<15°可以不校正。

草地资源区划

1.区:地带性特征,全国7个区,地名+热量带+干湿条件+草地类

2.中国草地资源区划第1级(区)(记名称)

东北温带半湿润草甸草原和草甸区

蒙宁甘温带半干旱草原和荒漠草原区

西北温带、暖温带干旱荒漠和山地草原区

华北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暖性灌草丛区

东南亚热带、热带湿润热性灌草丛区

西南亚热带湿润热性灌草丛区

青藏高原草甸高寒草原区

主要区的特点(论述题——老师会挑出一个类型来考)此列一个

青藏高原(中国水乡)高寒草甸(58万平方公里占全是草地面积的1/3)和高寒草原区(37万平方公里)

地理位置:青海(除柴达木、西宁市)、西藏、甘南、川西(甘孜、阿坝)、云南西北角(怒江、迪庆及丽江)

自然特征:地形复杂、海拔极高;气候寒冷,日温差大,冷暖季分明,山地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土壤浅薄

西部、北部:50-60mm,年均温-10℃—寒冷干燥;

东南部:500-1000mm,年均温约10℃—温暖湿润;

东北部:400-700mm,年均温±3℃—寒冷半湿润;

高原内部:寒冷干旱、半干旱

草地特点:面积大;牧草低矮;产量低;营养丰富

存在的问题:多层次开发欠缺;畜群结构、畜种组合不合理;草与畜供求季节不平衡,过度利用;人工草地建设滞后(燕麦为主)

解决途径:加强多层次开发利用;推行草原承包经营;保护和合理利用天然草地;发展季节畜牧业和加强人工草地建设;推动规模化产业发展-龙头企业

草业总体规化

三圈模式:以毛乌素沙地为例,是以滩地绿洲为核心,以软梁台地与沙地为背景,以硬梁及高大灌丛沙丘为外圈的防护——生产体系,是草林牧农复合农业生态系统。

自然特征:三级台阶和沙地

硬梁:砂岩山地或梁地无灌溉条件或潜水补给

软梁:冲积-洪积台地无灌溉条件或潜水补给

滩地与谷地有丰富的潜水供应

沙地在台地或滩地上不同程度覆盖了沙层,并形成流动沙丘。常引起沙尘暴,同时,具有蓄水、保水,减少蒸发和防止土壤盐碱化等特殊的作用。

▲以滩地为中心的三圈模式林牧业为经济主体

草地畜牧业经营系统规划模式-三季、三带、一改

三带:三个人工饲草料生产带(P259)

沙漠外缘-林灌草带;平原绿洲-荒漠交错带绿洲外缘-人工饲草料生产基地;低山旱农带-退农还草还牧

三季:春、夏、秋放牧,冷季舍饲;垂直变化明显,冷季牧场存在人工种草条件;种草、打草、购进饲草,冷季牧场改为春秋牧场,冷季定居

一改:草地改良天然打草场改良和退化草地封育

生产实体:直接从事草地资源经营的生产单元,农牧场,专业户,家庭牧场,村,公司

我国天然草地面积4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确42%

发展简史: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建国之初,在王栋主持下,对内蒙古、甘肃草地做了调查,写出了《皇城滩和大马营草原调查报告》《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概况及主要牧草介绍》是我国最早的草原调查报告。

1955年,王栋出版《草原管理学》对草原调查作出了系统的阐述。

自70年代以后,草业资源迅猛发展,国家组织全国草地资源调查,基本搞清我国草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产草能力与载畜能力,制定了全国草地资源区划图。

1986年,钱学森提出草业科学的理念,草业科学简称草学。

草地成因三因子学说:(现代)

生物因素(动植微)、非生物因素(气候条件土壤地形)、社会因素(人)

草地植物生态经济类群(重点)(仅笔记,不全面)

【定义,类群的特点(定义、分布、饲用价值、代表植物、种类-多年生禾本科草本、灌木、半灌木、)】

1 短生、类短生草本:禾草(早雀麦)与苔草、杂类草(离子芥)早春萌发后,春夏结成实成熟,生长期很短的一类植物;

2 长营养期一年生草本:无论春萌或秋萌,均到夏委以后才能结成实;

禾草(小畜喜食)狗尾草豆科草苜蓿杂类草一二年生蒿类黄花蒿(臭)非盐生一年生猪毛菜类沙蓬,防风固沙的先锋植物盐生一年生猪毛菜类盐角草0.5-6.5%含盐量

3 多年生禾草:(亚类)

小丛禾草(密丛、疏丛、匍匐茎小禾草):30cm以下,富含蛋白,狗牙根;密丛中禾草:大针茅,羊茅属;疏丛与根茎中禾草:营养繁殖方式;高大粗糙禾草(密丛、根茎高禾草):芨芨草,盐碱滩——盐碱指示植物;

4 多年生豆科草:(亚类)

小丛豆科草中型细茎豆科草粗大豆科草

5 多年生莎草类草:

小莎草类草本:苔草属,蒿草属---草皮深厚,耐牧性强。

大莎草类草本:沼泽,沼泽化草甸

6 多年生杂类草:小杂类草、中型细茎杂类草(细茎、鸢尾属、葱类、蒿类杂类草)、粗大杂类草

7 半灌木:广泛分布在干旱地区,是半荒漠和荒漠地带草地的重要组成植物;

蒿类半灌木:(蒿类小半灌木、蒿类半灌木)

盐柴类半灌木:以藜科为主的半灌木类群

多汁盐柴类半灌木:具有肉质多浆的叶片,主要分布在平原盐土荒漠上的藜科植物采食这类植物,完全可以代替补盐盐穗木、盐爪爪

杂类半灌木

垫状半灌木:高寒荒漠植物,适口性较好,营养价值较高

8 灌木:是草地植物中分布广、种类多的一个类群,从平原到高寒地区都有分布,超旱生、旱生灌木是荒漠的基本组成成分;无叶灌木:叶退化,用绿色小枝行光合作用,分布于荒漠地带梭梭;肉叶灌木:霸王、四合木;小叶灌木:绣线菊属;宽叶灌木:小檗、忍冬小灌木;

9 乔木:竹类、小乔木、针叶乔木、阔叶乔木

10 苔藓地衣、蕨类:苔藓地衣、蕨类

附:有毒有害植物

有害植物:组成中并不含有有毒成分,但由于形态构造上的特征,或者含有特殊气味的物质,往往对牲畜造成机械伤害而引起个别器官的疾病,有时甚至也能导致死亡,或者能降低皮、毛、肉、乳等他畜产品的质量。

代表植物:针茅、艾蒿、蒺藜、苍耳、牛蒡等。

有毒植物:指在植物体中含有有毒物质,当牲畜采食后,能损害牲畜健康,直接或间接地成为牲畜死亡的原因。

代表植物:小花棘豆、醉马草、变异黄芪、毒芹、杠柳等。

名词解释:

载畜量:一定草地面积,在一定的利用时间内所承载饲养的家畜的头数和时间。

畜产品单位:(APU),用于评价草地最终生产力的一种指标,1个畜产品单位相当于中等营养状况的放牧肥育肉牛1kg的增重

家畜单位:为了换算的目的,将某一特定家畜的放牧压或饲料消耗量为标准,将其它家畜折合成家畜单位,便于计算饲养消耗量,并在不同家畜之间进行换算

草业:(许鹏)以草地资源为基本生产资料,从事生产经营的生产部门。

草地:(贾慎修)草和其着生的土地构成的综合自然体,土地是环境,草是构成主体。

营养体农业(广义):是以生产植物茎、叶等营养器官为主要目的农业生产系统,如牧草、青饲料、蔬菜、花卉、茶叶、烟草、根茎类及纤维作物等农业生产系统。

(适宜发展营养体农业的地区:青藏高原为代表的高寒山区以云贵高原为代表的南方暖湿山区北方旱作农业地区季节性农闲田)

标准干草:达到最高月产量时,收割的以禾本科牧草为主的温性草原草地或山地草甸草地之含水量14%的干草

(其它名词分布于中国植被)

草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草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山西农业大学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论文 草地资源的综合利用学号 Z 姓名李奶玉 课程名称草地资源与管理 学位类别农业推广硕士 领域草业科学 授课教师董宽虎 2016年10月

草地资源的综合利用 摘要:世界草地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2,是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基地。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进行的首次全国统一草地资源调查资料显示,我国草地面积约有4亿公顷,约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是世界上第三草地大国。面对如此庞大的草地资源条件,我们需要更好的利用各大草地资源的优势,在保护环境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草资源,更好的发展好特色的畜牧业等,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提高综合国力。 关键词:草地资源;生态平衡;畜牧业;环境 草地,即生长草本或木本植物,有相应的动物、微生物生存的生态系统及其景观,可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陆地部分。其泛指意义是草原的同义语。它包含天然的和栽培的具有草地生产特性的土地,以及与此有关的气候、土地、水源、位点特性以及所承载的生物。草地蕴藏着丰富的种质资源和水热资源,但草地也是生态脆弱地带。不合理的农垦、放牧、采樵都可引起水土流失、荒漠化,导致草地资源破坏,环境恶化。目前全世界草地资源绝大部分面临不同程度的生态危机。深入研究与合理开发草地资源,发展草食家畜,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趋势[1]。从现代农业发展的趋势分析,大农业生产系统中,畜牧业生产的比重逐渐增加,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应用草原科学理论与技术,使草地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一、我国草地资源的类型 我国国土面积辽阔、海拨高差悬殊、气候千差万别,形成了多种的草地类型,全国首次统一草地资源[2]调查将全国天然草地划分为18个草地类,824个草地型,各类草地面积统计请从本站的基础数据库中查阅“全国各类天然草地面积统计”。 在组成全国各类草地中,高寒草甸类草地面积最大,全国有万公顷,占全国草地面积的%。这类草地集中分布在我国西南部及外缘区域。依次是温性草原类草地、高寒草原类草地、温性荒漠类草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周三多第六版

第一篇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三:管理的概念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第三节管理者的角色与职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人际角色、信息角色、决策角色) 二:管理者的职能 罗伯特卡次的研究,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机能)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归纳法(二)试验法(三)演绎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 2:查理巴贝奇(英国) 3:罗伯特。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亨利。甘特:布雷斯及他的妻子: (二)对“泰罗制”的评价 (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第三节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行为科学学派 霍桑试验: 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3:X、Y理论 4:Z理论——威廉。大内 二:“管理科学”学派 三:“决策理论”学派 四:对现代管理理论的思考 五:新经济时代管理思想的变革

(一)管理思想的创新 (二)管理原则的创新 (三)经营目标创新 (四)经营战略创新 (五)生产系统创新 (六)企业组织创新 第三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现代管理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 (一)中国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企业的管理 (二)我国革命根据地公营企业的管理 (三)全面学习西方的管理模式 (四)探索中国现在管理模式 二: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改革 (一)由国内管理向国际化管理转化 (二)由科学管理向信息化管理转化 (三)由首长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化 (四)由政府管理向民营化管理转化 (五)由封闭式实体管理向开放式虚拟管理转化 第三章管理的基本原理 第四章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第五章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第六章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第七章第二节系统原理 第八章一:系统的概念 第九章二:系统的特征 第十章三:系统原理要点 第十一章第三节人本原理 第十二章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第十三章二:有效管理的关键是职工参与 第十四章三: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第十五章四:管理是为人服务的 第十六章第四节责任原理 第十七章一:明确每个人的职责 第十八章二:职位设计和权限委任要合理 第十九章三:奖惩要分明,公正而及时 第二十章第五节效益原理 第二十一章一:效益的概念 第二十二章二:效益的评价 第二十三章三:效益的追求 第四章信息化管理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化 一、信息的含义 二、信息化的内涵 三、信息化的影响

园林绿化中草地的养护管理时间

园林绿化中草地的养护管理时间: 草地养护原则是:均匀一致,纯净无杂,四季常绿。据资料介绍在一般管理水平情况下绿化草地(台湾草)可按种植时间的长短划分为四个阶段。一是种植至长满阶段,指初植草地,种植至一年或全覆盖(100%长满无空地)阶段,也叫长满期。二是旺长阶段,指植后2-5年,也叫旺长期。三是缓长阶段,指植后6-10年,也叫缓长期。四是退化阶段,指植后10-15年,也叫退化期。在较高的养护管理水平下台湾草地退化期可推迟5-8年。连地针叶草的退化期比台湾草迟3-5年,大叶草则早3-5年。 1、恢复长满阶段的管理 按设计和工艺要求,新植草地的地床,要严格清除杂草种子和草根草茎,并填上纯净客土刮平压实10厘米以上才能贴草皮。贴草皮有二种:一是全贴、二是稀贴。稀贴一般20×20厘米一方块草皮等面积留空稀贴,全贴无长满期,只有恢复期7-10天,稀贴有50%的空地需一定的时间才能长满,春季贴和夏季贴的草皮长满期短仅1-2个月,秋贴冬贴则长满慢需2-3个月。2、旺长阶段的管理 草地植后第二年至第五年是旺盛生长阶段,观赏草地以绿化为主,所以重在保绿。水分管理,翻开草茎,客土干而不白,湿而不渍,一年中春夏干,秋冬湿为原则。施肥轻施薄施,一年中4-9月少,两头多,每次剪草后亩用2-4斤尿素。旺长季节,以控肥控水控制长速,否则剪草次数增加,养护成本增大。剪草,是本阶段的工作重点,剪草次数多少和剪草质量的好坏与草地退化和养护成本有关。剪草次数一年控制在8-10次为宜,2-9月平均每月剪一次,10月至下年1月每二月剪一次。剪草技术要求:一

是草高最佳观赏为6-10厘米,超过10厘米可剪,大于15厘米时,会起“草墩”,局部呈勾瘩状,此时必剪。二是剪前准备,检查剪草机动力要正常,草刀锋利无缺损,同时检净草地细石杂物。三是剪草机操作,调整刀距,离地2-4厘米(旺长季节低剪,秋冬高剪),匀速推进,剪幅每次相交3-5厘米,不漏剪。四是剪后及时清净草叶,并保湿施肥。 3、缓长阶段的管理 植后6-10年的草地,生长速度有所下降,枯叶枯茎逐年增多,在高温多湿的季节易发生根腐病,秋冬易受地志虎(剃枝虫)为害,工作重点,注意防治病虫为害。据观察,台湾草连续渍水三天开始烂根,排干渍水后仍有生机,连续渍水七天,90%以上烂根,几乎无生机,需重新贴草皮。渍水1-2天烂根虽少,但排水后遇高温多湿有利病菌繁殖,导致根腐病发生。用托布津或多菌灵800-1000倍,喷施病区2-3次(2-10天喷一次),防治根腐病效果好。高龄地老虎(剃技虫)在地表把草的基部剪断,形成块状干枯,面积逐日扩大,为害迅速,造成大片干枯。检查时需拨开草丛才能发现幼虫。要及早发现及时在幼虫低龄用药,一般用甲胺硫磷或速扑杀800倍泼施,为害处增加药液,三天后清掉为害处的枯草,并补施尿素液,一周后开始恢复生长。 缓长期的肥水管理比旺长期要加强,可增加进行根外施肥。剪草次数控制在每年7-8次为好。4、草地退化阶段的管理 植后10年的草地开始逐年退化,植后15年严重退化。水分管理,干湿高替,严禁渍水,否则加剧烂根枯死,加强病虫害的检查防治,除正常施肥外,每10-15天用1%尿素,磷二钾混合液根外施肥,或者用商品叶面

2017-2018年宁夏大学考博试题草地农业生态学

宁夏大学 2017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卷考试科目:草地农业生态学适用专业:草学(不用抄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答案写在试题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个3分,共18分) 1、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2、生态位 3、斯太普(Steppe) 4、生态系统服务 5、能值 6、草地基况 二、问答题(共52分) 1、草地农业系统的生物因素包括了哪些因子?每个因子在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有哪 些?(6分) 2、叙述草地农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主要过程。(6分) 3、生产中一些养殖户会购买年龄在1.5岁以内的羊只进行短期育肥出售,请用次 级生产积累规律解释为什么要选择这个年龄段的羊只?(6分) 4、提高净初级生产力的途径有哪些?(6分) 5、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和草地生产力是一回事吗?有何区别?(7分) 6、叙述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的重要意义以及今后评估应关注的重点问题。 (7分) 7、建设和发展草地农业应遵循哪些原则?(7分) 8、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潜力蕴藏在哪些方面?(7分)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放牧草地由于放牧家畜的介入,使之与未放牧草地在元素循环方面产生了较大 差异。请论述家畜放牧及其排泄物对草地元素循环产生了哪些影响? 2、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发展草牧业,2016年和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均 提出推进粮改饲、发展现代饲草生产体系。请基于植物生产系统和动物生产系统相悖及耦合理论,结合我国草畜产业发展现状,论述国家提出草牧业和粮改饲的背景、并论述系统耦合理论对发展草牧业和推进粮改饲有何指导意义? 第1页,共1页

宁夏大学 2018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卷 考试科目:草地农业生态学适用专业:草学 (不用抄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明题号,答案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 1.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区别于自然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什么?阐述草地农业生态系 统的结构(四个生产层)及其特征。 2.简述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碳素循环过程。 3.水热综合因子如何影响草地农业生态系统类型的基本特征、空间分布及类型 间的发生学关系? 4.降低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各因素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 功能的影响如何? 5.从草地农业力能学的观点着眼,对初级生产力的调控,可以从哪几个力能学 效应考虑? 6.简述斯太普、普列里及萨王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分布及其特征。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论述系统耦合和系统相悖理论在草地生态系统管理中的应用。 2.基于大草食动物在草地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地位,阐述实施围封禁牧政策的利弊及其可持续性。 第1页,共1页

农业生态学名词解释

系统 (System)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生态系统 (Ecosystem)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通过物质交换、能量转化和信息传递,成为占据一定空间具有一定结构、执行一定功能的动态平衡整体,称为生态系统。简言之,在一定空间内的全部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功能的统一体称为生态系统。 生产者 (Producer) 能利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食物的自养生物。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 消费者(Consumer)是指除了微生物以外的异养生物,主要指依赖初级生产者或其他生物其他生物为生的各种动物。 分解者 (Decomposer) 主要是指以动物残体为生的一样微生物,包括真菌、细菌、放线菌,也包括一些原生动物和腐食性动物,如甲虫、蠕虫、白蚂蚁和某些软体动物。 生物圈 (Biosphere)地球上存在生物有机体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岩石圈的上层、整个水圈和土壤圈全部。 农业生态系统(Agroecosystem)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种群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的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的理想要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组分结构 (Components Structure)即生态系统中生物组分由哪些生物种群所组成,以及它们之间的量比关系。 垂直结构 (Vertical structure)指农业生物类群在同一土地单元内,垂直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农业生物也因适应环境的垂直变化而形成各类层带立体结构。 水平结构(Horizontal Structure) 指一定区域内,各种农业生物类群在水平空间上的组合与分布,亦即由农田、人工草地、人工林、池塘等类型的景观单元所组成的农业景观结构。时间结构(Temporal Structure)指农业生物类群在时间上的分布与发展演替。 营养结构(Trophic Structure) 指生态系统中生物间构成的食物链与食物网结构。 能量流动 (Energy Flow)能量是生命活动的动力。生态系统的能量来自太阳辐射,能量沿着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单向流动,是驱动一切生命活动的齿轮。 物质循环 (Nutrient Cycle)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生态系统中的物质,主要是指生物为维持生命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它们沿着食物链在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传递,最终归还环境,并可被多次重复吸收利用,构成物质循环。 信息传递(Information Transfer)在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产生的物理信息(声、光、色、电等)、化学信息(酶、维生素、生长素、抗生素等)、营养信息(食物和养分)和行为信息(生物的行为、动作)在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传递,把生态系统的各组分联系成为一个整体,具有调节系统稳定性的功能。 信息流 (Information Flow)农业生态系统不但保留了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信息网,而且还利用了人类社会的信息网,利用电话、电视、广播、报刊、杂志、教育、推广、邮电、计算机网络等方式高效地传送信息。 价值流(Value Flow)价值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转换成不同的形式,并且可以在不同的组分间转移。以实物形态存在的农业生产资料的价值,在人类劳动的参与下,转变成生产形态的价值,最后以增值了的产品价值形态出现。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以价格计算的资金流是价值流的外在表现。 种群 (Population)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特定空间与时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的集合体。 出生率 (Natality) 是指种群在以生产、孵化、分裂或出芽等方式下,产生新个体的能

草地资源管理制度变革与草原退化

草地资源管理制度变革与草原退化 杨理1,侯向阳2 1 中国农科院农业经济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2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局 E-mail: ecomanager@https://www.360docs.net/doc/8014708461.html, 摘 要:我国草原管理的最大问题是草原承包制度在我国草原地区一开始就变为伪草原承包制度,承包以后没有解决反而是拉开了草原的“公地的悲剧”问题的序幕。至今为止,那些承包人围封不起也无权力背景来限制他人“放牧”的草原和那些没有承包而且管理责任不清的草原一定程度上仍然是公地。只要存在大量的公地,那么牧户就有扩张牲畜规模的动机,而管理当局在承包责任制失灵以后,竟然认为必须要采取草畜平衡管理,希望通过行政命令方式来限制牧户扩张牲畜数量,而本文的分析表明这不但违背经济规律,而且政府也没有能力实现。总之,如果不改变当前的制度安排,草原退化将由普遍退化转变为局部退化,无钱无权承包者承包的草地依然会退化,牧民的贫富差距会越来越大。 关键词:草地资源管理; 承包责任制; 草畜平衡管理 一、前言 在农业发展史上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草地资源进行畜牧业生产的国家之一。我国对草原的利用和放牧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对草原资源的利用和管理水平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在20世纪末期却出现前所未有的利用危机,草地的退化十分严重,而且我国草原退化在空间上是全尺度的,它不仅发生在荒漠草原、典型草原,同时也发生在条件较好的草甸草原,甚至一直到目前为止,草原仍然呈现“总体恶化,局部改善”的状况,这迫使我们不能不对我国的草原治理体系重新反思。 二、承包责任制与公地的悲剧 1、草原地区承包责任制发展历程 自20世纪50年代,草原地区实行人民公社以来,我国草原的产权由部落、寺院、私人(王爷)等多种所有制全部变为国家和集体所有制,由此普遍认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草原基本是“大锅饭”的状态,自Hardin在科学上发表《公地的悲剧》一文以后[1],Hardin 模型从此变成了一个如此重要的范式,成为研究环境和资源问题的一个主导框架,因此我国草原的退化问题也被认为是草原产权不清导致的结果,并将解决产权不清作为草原管理的首要任务。 自1978年秋在凤阳小岗村开始,并且在我国农区迅速推广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在农区取得让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功,导致80年代初承包责任制毫无悬念地也在草原地区逐渐实施。草原地区施行承包责任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在20世纪80年代初至80年代末,只是将所有牲畜承包到户,同时部分草场开始承包,第二阶段,80年代末到90年代中期,草原地区大部分草场开始承包到组,第三阶段,90年代中期至今,在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干预下,草场开始承包到户。譬如内蒙古自治区自1982-1989年,开始实行草畜双承包,把草牧场所有权划归嘎查所有,1989-1995年,采取到户、到联户、到浩特(自然村)三种承包形式,进一步完善草牧场承包责任制;1996-1998年,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进一步落实完善草原“双权一制”的规定》,进一步落实了草场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责任制,把草牧场使用权彻底承包到户[2]。 2、草原与农田地区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区别

浙江农林大学管理学题库第三章 管理环境

第三章管理环境 一、判断题: 1.组织环境只对某些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2.组织环境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中药影响,但管理工作也可以影响环境。(√) 3.社会责任不仅是一个组织对社会应负的责任,也是组织的负担。(×) 二、单项选择: 1.“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耗子就是好猫”这句谚语描述的是 A 道德观。 A.功利主义 B.权利至上 C.公平公正 D.社会契约 2.如果管理者认为解雇工厂中20%的工人是正当的,因为这将增强工厂的盈利 能力,使余下的80%的工人工作更有保障,并且符合股东的利益,那么这位管理者接受的是 A 道德观。 A.功利主义 B.权利至上 C.公平公正 D.社会契约 3.强烈反对一切残酷剥削工人的血汗工厂,过低的工资,过长的劳动时间,要 求工作医疗保障权的道德观属于_B___。 A.功利主义道德观 B.权利至上道德观 C.公平公正道德观 D.社会契约道德观 4.给同工不同酬现象以解释的道德观是D____。 A.功利主义道德观 B.权利至上道德观 C.公平公正道德观 D.社会契约道德观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等习语里所 隐含的道德观是 D 。 A.权利至上道德观 B.公平公正道德观 C.社会契约道德观 D.推己及人道德观 6.关于合乎道德的价值观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 B.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 C.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 D.不再考虑公司的经济利益 7.为了提升员工的道德修养,组织的高层管理者应特别重视 D A.新员工招聘 B.建立明确可行的工作目标 C.定期的道德教育 D.以上都是 8.以下 B 措施与提高组织的道德标准或提升员工的道德修养无关。 A.对绩效进行全面的评价 B.以市场占有率最高而不是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C.确立道德准则 D.建立正式的保护机制 9.以下行为中不属于企业伦理表现的是_D___。 A.治理污染 B.定期和不定期培训员工 C.为顾客提供售后服务 D.开发新产品 三、填空题: 1.现代管理道德的发展,使社会责任成为当前管理界最紧迫、最重要的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_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题: ()1、管理是任何组织集体劳动所必需的活动,因此任何社会的管理性质都是相同的。 ()2、泰罗是科学管理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 ()3、我们将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称作直式结构,它可以密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4、根据菲德勒的权变理论,在情境较好的情况下,采用高LPC领导,效果较好。 ()5、计划工作之所以是一项普遍的工作,是因为一个组织无论大小,它的管理过程都是完整的。 ()6、根据公平理论,当获得相同结果时,员工会感到他们是被公平对待的。 ()7、当重要细节必须被传递时,非语言沟通是最适宜的方式。 ()8、衡量绩效是控制活动的最终目的。 答案:1、×2、√3、×4、×5、√6、×7、×8、× 1、()科学管理对人性的假设是“社会人”的假设。 2、()经验管理学派认为学生和管理者通过研究各种成功与失败的管理案例,就能理解管理问题,但并不能因此学会有效地进行管理。 3、()目标并不决定未来,但它们是动员企业中各种资源和力量去创造未来的手段。 4、()在计划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所制定的计划越实际,越能保证得到切实完成。 5、()决策就是要选择一个最好的方案去实现组织的目标。

6、()当组织处于不稳定的环境之中,较宽的管理幅度能确保更有效的管理。 7、()赫茨伯格认为企业政策、工资水平、人际关系都属于保健因素。 答案:1、×2、√3、√4、√5、×6、√7、√ 1.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 3.未来企业竞争将主要是企业文化的竞争。() 4.霍桑实验证明:人是“经济人”,不是“社会人”。() 5.管理效益原理认为现代管理的核心是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 6.管理原理和管理原则基本没什么区别,可以等同。() 7.按决策的重要程度可将决策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8.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和哥顿法属于集体决策方法。() 9.运用期望值法进行决策时,期望值大的方案较优。() 10.经济批量模型中库存费用与订货费用是成反比的。() 1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 12.边际分析法是制订计划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方法。() 13.力求维持最少部门是部门划分的原则之一。() 14.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但管理者一定是领导者。() 答案:1~5√×√××6~10××√×√11~14√×√× 1.管理的双重性是指不确定性和复杂性。() 2.管理者权力比权威更重要。()

北京林业大学801草地生态学2020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北京林业大学2020年考研801草地生态学考试大纲 一、大纲综述 《草地生态学》考试是草学学科硕士生入学考试科目之一,是由教育部授权的各草学硕士生招生院校自行命题的选拔性考试。本考试大纲的制定力求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试的相关知识基础、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草地生态学》考试的目的是测试考生对草地种群生态学、草地群落生态学、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草地的生产性能、放牧生态学、草地火管理、中国草地生态系统的类型及特点等相关基础知识和实践分析及运用能力。 二、考试内容 《草地生态学》考试测试以下内容: 1. 草地生态学的概念与背景知识; 2.草地种群生态学; 3.草地群落生态学; 4.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草地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生产; 6.放牧生态学; 7.草地火生态学; 8.中国主要的草地生态系统。 三、考试要求 1、透彻理解草地生态学中的基本概念及其含义; 2、理解并注重草地的种群生态、草地群落的演替、草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草地的第一性和第二性生产、放牧和火管理对草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中国主要的草地生态系统类型及其特点等内容。

四、试题结构 1、名词解释(约占30分) 2、填空题(约占30分) 2、简答题(约占50分) 3、论述题(约占40分)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为闭卷、笔试,时间为3小时,满分为150分。 六、主要参考书 1.《草地生态学》,周寿荣主编, 农业出版社, 1996 2. 《生态学》,李博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草地农业生态学》,任继周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 1995

草地资源学

草地资源学 一、名词解释 1.草地:是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和稀疏乔木,可以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可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他生物产品等多种功能的土地。(农学范畴) 2.草地生态经济类群:不仅能反映牧草数量、质量等具体的经济属性,而且能反映出它们的生态、生物学特性和饲用价值的基本一致性的植物类群。 3.植被型:为分类系统的最重要的高级分类单位。在植被型组内,把建群种生活型(一级或二级)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如温带草原,热带稀树草原等。 4.典型草原:建群种由典型旱生或广旱生植物组成,其中以丛生禾草为主。伴生不同数量的中旱生杂类草及旱生根茎苔草,有时还混生旱生灌木或小半灌木。(中生,中旱生,根茎疏丛型禾草为主) 5.草甸草原:是草原植被中较湿润的类型,建群种为中旱生或广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经常混生大量中生或旱中生植物。 6.荒漠:是以超旱生的灌木、半灌木为主构成的植被类型,其特点是干旱。(无全年生长的多年生草本) 7.草地分类学:以草地植被为对象,研究草地发生发展的原理,研究草地类型特征分布,分布演替规律,确定划分草地的原则、系统、标准、命名原则的理论方法的科学。 8.类:成因一致,反映以水热条件为中心的气候和植被特征,具有一定的地带性或反映大范围内生态环境条件的隐域性特征,类与类之间具有质的差异。 9.组:以植物群落的建群终或共建种的生态经济类群为依据进行划分。 10草地型:具有一定的自然条件与经济特征的地段。 11.载畜量:指一定草地的面积,一定的利用时间内,草地所承载饲养的家畜头数。 12.家畜单位(牛):1头健康的体重454kg的成年母牛携带一头犊牛,一天采食优质牧草的量。12kg(DM) 13.畜产品单位(APU):1头家畜在中等营养条件下生产1kg肉,叫1个畜产品单位。 14.草地区划:就是对草地生产空间分布的一种科学的划分工作。 15.生态系统服务:草地生态系统及物种能够满足维持人类生产活动的条件和过程。 16草地资源:从人类利用的角度来看,具有数量与质量,空间结构和功能特征,在一定时间和技术条件范围内,可以为人类提供生活环境的物质、能量的草地。 17.稀树草原:即热带草原,也称萨王纳,是热带半干旱地区有干湿季交替,以阳性、高温、多年生旱生禾草为主,并均匀、稀疏地分布有高大、孤立乔木、小树或灌木,呈现出特有的群落结构和生态外貌的植被类型。 18.草甸:是由以多年生中生草本植物为主构成的植被类型。(生长中生、湿生多年生草本草地) 19.草地生态系统健康: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地、植被、水和空气及其生态学过程的可维持程度。 20.斯太普(steppe):欧亚平坦,广大,旱生丛生禾草为主的草地。

管理学 管理和环境--模块三习题作业

练习作业 一、单选题 1、反馈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求 ( B ) A.解决问题 B.对客观变化作出应有的反应 C.满足客观需要 D.生存发展的需要 2、系统至少是由几个要素组成的( B ) A.一个 B.两个 C.三个 D.不确定 3、使管理的内容动态地处于相应的能级中去,是现代管理的( A ) A.能级原理

B.层级原理 C.整分原理 D.战略原理 4、管理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及时适应客观事物可能发生的变化,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是指管理的( B ) A.动态原理 B.弹性原理 C.能级原理 D.反馈原理 5、组织用其自身条件去适应现实的环境,按照环境的限制来组织生产经营活动,是指( A ) A.消极的适应 B.积极的适应 C.灵活的适应 D.主动的适应 6、某公司以前主要生产塑料制品,经营状况不理想。后来注意到,

影视作品及电视广告中出现的家庭居室多使用各色塑料百叶窗,这种现象渐成时尚。于是公司推出了各种款式、尺寸、颜色的百叶窗,取得了不错的经营业绩。该公司的这一调整是对下列哪种环境要素所作的何种反应?( B ) A.对技术环境的利用与引导 B.对经济环境的利用与引导 C.对社会文化环境的适应 D.对经济环境的适应 7、在下述组织中,哪一种处于相对简单而稳定的组织环境中( A ) A.牙科诊所 B.果树农场 C.唱片公司 D.外贸公司 二、多选题 1、一个人造系统的特征有( ABCDE )

A集合性 B目的性 C环境适应性 D整体性 D相关性 2、系统理论对管理学的贡献是( BCD ) A推动了管理理论的发展 B推动了管理观念的更新 C提供了解决复杂问题的分析工具 D促成了管理新模式的出现 3、未来管理理论的发展方向应该是( ABCE ) A.对系统理论的重视 B.现代组织结构的发展 C.对组织中的人性、行为的研究 D.对下属部门活动的控制的集中与强化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学习心得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学习心得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学习心得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学习心得1 ——对管理学的认识和学习管理学的重要性 一、对管理学的认识: 通过对《管理学原理》的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管理是社会中存在的最普遍的社会现象。从个人、家庭、企事业单位乃至其他社会组织,从农村、城市、国家乃至世界都需要管理,都存在管理活动。凡是有人群活动的地方或领域,都存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 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中、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组织之中,组织是管理的载体,是人类集体协作的产物。其管理的基本含义大致包括以下几点: (1)、管理是在一定环境中进行的。任何一个组织都有一定的生存环境,包括组织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管理始终处于不断变化的环境之中。能否适应环境的变化,是决定管理成败的重要因素。 (2)、管理是在一定的组织中进行的。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有共同目标的组织,就像一个乐队要演奏出动人心弦的乐

章,就需要指挥使演奏不同乐器的人员分工协作。指挥就是管理。管理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3)、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所谓管理主体,是指在管理过程中具有主动支配和影响作用的要素。一切管理职能都要通过管理主体去发挥作用。要成为一名管理者,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和技能。 (4)、管理的客体是组织中的各种资源。所谓管理客体也就是管理的对象,指的是管理过程中管理者所作用的对象。在一个组织中,管理客体主要是指人、财、物、信息、技术和时间等一切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力资源,是对人的管理。 (5)、管理是一个过程。管理是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职能的过程,这四个管理职能构成了管理过程。 (6)、管理的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本身并不是目的,管理是围绕组织目标进行的,其最终目的是实现组织的目标,管理没有目标就是一种盲目的行动。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目标的管理,也不可能实现无管理的目标。即管理的目的是协助企业组织实现宗旨,完成任务,达到目标。 (7)、管理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员工在这个环境里能积极主动、热情高效并愉快地工作,使组织有效地完成任务。 另外,管理学的产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在当今社会,管理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大到国家、政

草坪养护管理实施计划方案

草坪养护管理方案 “三分种植,七分管理”草坪管理的好坏,决定着草坪建植的成败。近年来,随着草坪养护管理技术的提高和一些先进的草坪养护管理机械的购进,我公司的草坪养护管理水平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草坪管理应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灌溉 成熟草坪的灌溉,主要应考灌水时间、灌水量及土壤性质等方面。在夏季高温季节,草坪灌水应避免中午或晚上进行,以防止因高温而引起的病害对草坪所产生的危害。当土壤湿润到10—15厘米深时草坪就可有充分的水分供给。另外,草坪草需水量的大小,还受土壤性制裁的影响,粘质土壤、沙质土壤对灌水量及灌水次数均有不同的要求。 2、修剪 修剪是建植高质量草坪的一个重要措施。其遵循的基本原则为“减去量1/3”原则。第一次修剪在草坪长到7厘米左右时进行。对新建草坪适时进行修剪,可促进草坪草的分蘖和增加草坪密度。成熟草坪在返青前进行低修剪,可促进草坪提早返青。适当使用草坪矮化剂,可减少剪草次数,促进分蘖、增加草坪密度,提高草坪草的抗逆性。当草坪受到不利因素胁迫时,要适当提高修剪高度,以提高草坪的抗性。不同草种建植的草坪其修剪高度不同,而且因其不同用途亦有所不同。 草坪修剪的质量取决于所用剪草机的类型、修剪方式、修剪时间等方面。要保持剪草机的刀片锋利,高温季节,清晨忌修剪。剪草机速度太快,转弯太急,都会引起草坪草损伤。对于坡度较大的草坪进行修剪时,垂直坡面进行修剪可减轻顺坡面修剪对草坪草的伤害。

表1 不同草坪的修剪(留茬)高度(厘米) 3、施肥 施肥对于草坪管理来说,与灌溉、修剪同样重要。施肥是草坪养护的主要措施之一,施肥可以及时补充土壤中养分供应的不足。 草坪生长季节施肥以磷、钾肥为主,过量使用氮肥会促进草坪茎叶迅速生长,大大增加剪草次数,使草坪草细胞壁变薄,组织软而多汁,并减少养分贮存,从而导致草坪草的耐热、抗旱、耐寒和耐践踏性降性。因而在高温、高湿季节尽量避免使用氮肥,应以钾肥为主。施肥次数应视土壤状况而定,一般每个生长季节3—5次,施肥量为5—10g/m2/次。 草坪肥料的使用计划取决于所建草坪的草种组成、人们对草坪质量要求、生长季的长短、土壤质地、天气状况、灌溉频率、草屑的去留、草坪周围的环境条件(避荫程度)等方面。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可根据草坪草的外部表确定草坪的肥料供给水平。

草地生态学复习资料

天然草地:以多年生禾草占优势的植物群落,灌丛极少甚至没有,或完全没有乔木(moore ,1964),一般被称为永久性草地,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群落及陆地生态系统 人工草地:通过人们精心播种与培育的农业栽培草本植被,但经过长时间的演替,也会有外来种侵入,物别是适应当地气候,土壤条件的种,使人工草地打上天然草地的烙印 草地:具有更广泛的农学涵义,而不等同于植被类型概念,应与“草原”一词作划分,也就是说草地是指可作为家畜放牧或打草利用的比生态学上草原植被类型更为广泛的范围,其中包括草原,也包括草原以外天然的或人工的供畜牧业利用的草地。 草地生态学(Grassland Ecology):是研究草地生物群落与其周围环境系统关系的科学。它是草地学与生态学相互渗透的科学,是农业生物学与生态学交叉的边缘科学,因而又是应用植物生态学。 生态系统(Ecosystem)是A·G·Tansley 1935年提出的 草原:主要是在温带半干旱气候下发育形成的一种植被类型,以夏绿的多年生旱生草本植物为主要成分,缺乏乔木,有时夹以小灌木,小半灌木。它主要是由所在地区的气候因素和历史条件决定的。即温带半干旱气候下发育形成的旱生或半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的植物群落即称为草原。 典型草原:大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克氏针茅草原 荒漠草原:小针茅草原、短花针茅草原、沙生针茅草原 草甸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 紫花高寒草原:紫花针茅草原 草甸:是由多年生中旱生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群落类型,是在适中的水分条件下(包括大气降水,地面径流,地下水和冰雪融化等各种来源的水分)形成和发育起来的,这里所说的中生植物包括旱中生植物和湿中生植物,也包括那些适盐耐盐的所谓盐中生草本植物。草甸一般不呈地带性分布。 草场:通过放牧,割草或其它方式为家畜等食草动物提供食料的自然,地段(李特),一般是指在其上进行着草群培育过程的生产地段,在每一段时间内,草场都处在一定的生产状况之下,产生若干一定品质的草群。 草地(Grassland):一般译为草地,狭义指禾草草地,包括Prairie(高禾草草地)和Steppe (矮禾草草地)。广义的草地应与草场相同。草本植物群落的泛称,即能放牧或割草,提供牲畜饲料的自然地段。 草地资源: 一般是指提供家畜所需要的放牧场与打草场的自然资源。 在论述草地资源前,我们有必要分清几个概念,即草原,草甸,草地,草场。一般情况下草地和草场是农学的概念,草原和草甸是植物群落的概念。

草地资源管理的几项原则

文章编号:100720435(2004)0420261204 草地资源管理的几项原则 任继周,侯扶江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甘肃草原生态研究所,甘肃兰州730020) 摘要:中国草地资源丰富。近年来,由于管理不当造成草地退化、生态失调和巨大经济损失。本文就草地资源管理需遵循的原则进行了研究和阐述,提出草地生态系统持续生存、生态生产力、顶级群落与前顶级群落相结合、系统耦合、克服系统相悖、草地资源开发与景观匹配等指导草地资源管理的6项原则;指出实行草地农业系统是解决草地植物生产和动物生产矛盾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草原学;草地资源;管理;生态系统;系统耦合中图分类号:S 812.5 文献标识码:A Pr i nc iples of Gra ssland Resources M anagem en t R EN J i 2zhou ,HOU Fu 2jiang (Co llege of Pasto ral A 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 echno logy ,L anzhou U niversity ,Gansu Grassland Eco logical Institute ,L anzhou Gansu P rovince 730020,Ch ina ) Abstract :Ch ina’s vast grassland resou rces have deteri o rated in recen t years due to m is m anagem en t ,cau sing ill 2balanced eco system and econom ic lo sses . T he p resen t p aper states the p rinci p les of grassland resou rces m anagem en t ,the i m ro rtance of su stainab le p roducti on and eco logical p roductivity ,com b inati on of cli m ax and p re 2cli m ax comm un ity ,system coup ling ,p reven ti on of incom patib le system ,m atch ing developm en t of the grassland resou rces and landscape .T he grassland agricu ltu re system is the best w ay to so lve the con tradicti on betw een p lan t and an i m al p roducti on . Key words :Grassland science ;Grassland resou rces ;M anagem en t ;Eco logical system ;System coup ling 草地资源的监测与管理问题,随着环境问题的日 益突出,为社会各界人士所关注。管理的方法是各式各样的,因地而异,因时而异,难以一一备述。近来见到有些草原管理的议论,多有见地,但也有些议论背离草原管理原则,可能导致资源管理失误,引发生态失调和经济损失。笔者谨就个人管见,提出有关草原管理的原则,以供有关方面参考。 1 维持草地生态系统持续生存的原则 生态系统是有生命的,任何生命的维持,都要保持代谢机能的正常运行。这就是说不仅它们的能量输入与输出需保持相对平衡,还要保持它的物质、能量交换 的稳定程序,我们统称为生态系统的“序”[1] 。它主要指能量与物质被生态系统纳入系统内部和输出系统外部的流程结构与通量。 如果把生态系统的能、物流程打乱了,甚至割断了,就会影响其健康和生存。举几个常见的例子。譬如,剧毒灭鼠,鼠类被灭杀后,其天敌也因取食中毒的鼠类而二次(间接)中毒,而鼠类繁殖速度远胜于天敌,留存的啮齿类动物反而得到大量繁殖的环境。又如,一块割草地,连续割草三年而不施肥,则土壤中的养分损失过多,打乱了草地本身养分的平衡规律,必然衰败。草地与放牧家畜,是自然界形成的矛盾的双方,草地要适度地放牧以维持其高产稳产和良好的结构,家畜也要通过放牧才能维持其健康和生产水平,但放牧过重和过轻,甚至完全不放牧,对草地和家畜两者都没有好处。 2 遵循生态生产力的原则 生态生产力就是在不破坏草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态下所表现的生产水平[2],也只有符合生态生产力的 收稿日期:2004209228;修回日期:2004212206 作者简介:任继周(19242),男,山东平原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主要从事草地农业研究,专著有《草地农业生态学》等 第12卷 第4期   V o l .12 N o .4草 地 学 报 A CTA A GR EST I A S I N I CA   2004年 12月  D ec . 2004

管理学 管理与环境

管理学 Management 管理与环境教学目的要求了解管理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全面认识影响管理者工作绩效的内外部环境因素及其与管理绩效之间的关系以树立对管理环境和管理者作用的正确认识并能在管理工作中正确对待内外部环境因素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及其构成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环境的管理本章主要内容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及其构成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环境的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课前思考一个组织的成败通常受到了组织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那么管理者在其中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两种现象现象1 在外部有利环境的推动下同行中各个组织绩效都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一旦外部环境趋于恶劣同行中各个组织的绩效就开始出现分化有的组织仍然保持着较好的业绩有的组织的业绩则直线下降现象2 一个在本单位业绩非凡能力出众的管理者在被派往另一个业绩较差的组织后不久就使新组织的业绩大为改观而另一个同样在本单位能力出众业绩非凡的管理者到一个业绩较差的组织中却并没能同样地使新组织业绩大为改观甚至未能阻止业绩的下滑第一节影响组织绩效的因素及其构成一管理万能论与管理无能论 管理万能论观点不论环境条件如何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的责任前提假设一个组织的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这一组织本身的素质结论组织中的最高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的责任管理无能论观点管理者对组织的业绩几乎没有什么影响一个组织的成败完

全取决于管理者无法控制的环境因素前提假设管理者影响结果的能力受制于组织内外部各种环境因素结论管理者对组织绩效的影响是极其有限的管理万能论不论条件如何变化管理者对组织的成败负有直接责任管理者的素质决定了组织的整体素质管理无能论组织的成败取决于环境的影响管理者的素质对业绩几乎没有影响第二节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 一管理环境的构成管理环境存在于一个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影响组织业绩的各种力量和条件因素的总和称为管理环境可分为组织内部环境和组织外部环境管理环境对组织有影响的各种内外部因素一般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管理环境任务环境因素组织文化因素内部环境因素经营条件因素二环境因素对管理的影响一一般环境因素宏观环境因素可能对组织活动产生影响但其影响的相关性不清楚的各种因素经济政治法律社会文化科技自然环境一般环境因素一般环境宏观环境因素分析 1经济环境经济形势财税政策物价波动利率变化等 2政治法律环境制度形势法规国际关系等 3社会文化环境人口数量及其增长趋势人口素质居民受教育的程度和文化水平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 4技术环境生产技术管理技术等 5自然环境资源分布二任务环境因素微观环境因素或具体经营环境因素对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