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组织蛋白的特性及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肉粪工业肉类食品添加剂MeatIndustry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周玲彭顺清汪学荣吴峰西南农业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重庆北碚400716摘要大豆分离蛋白是除去大豆中的油脂、可溶性及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后的大豆蛋白质,具有多种功能特性,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详细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分类及组成、制备工艺、功能特性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关键词大豆分离蛋白组成制备特性应用大豆古称“菽”,是高营养的植物性食品,不仅蛋白质含量高,而且富含人体所需的八种必需氨基酸,其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是植物蛋白中最好的,达到或超过了Ⅳ删Ⅷo推荐的理想蛋白质含量,有人称之为“黄金”食品。

大豆蛋白具有功能性、营养性和经济性,逐步被广泛地用于肉制品中。

目前用于肉制品的大豆蛋白制品主要有:大豆分离蛋白(SPI)、大豆浓缩蛋白(聊)、组织化大豆浓缩蛋白粉(PC)、大豆组织(化)蛋白(R、P)、脱脂大豆蛋白粉(DsP)、全脂脱腥功能性大豆蛋白粉(sPF)。

各种大豆蛋白制品功能性、经济性、营养性不相同,应用的范围、方法也不尽相同。

大豆分离蛋白(SoyProteinIsolated)又名等电点蛋白粉,简称SPI,是指除去大豆中的油脂、可溶性及不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后的大豆蛋白质,它是所有大豆蛋白制品中最精制、最纯净的一种,其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干基)。

由于SPI是一种蛋白纯度高、具有加工功能性的食品添加用的中间原料,近年来广泛应用于肉食品、乳制品、冷食冷饮、焙烤食品、保健食品等行业。

本文综述了SPI的分类、组成、制备、功能特性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1大豆蛋白质的分类及组成1.1分类根据蛋白质溶解特性,大豆蛋白可分为清蛋白和球蛋白两类。

一般,清蛋白占大豆蛋白的5%左右,球蛋白约占90%左右,因大豆的品种和栽培条件而有所不同。

球蛋白可溶于水、碱或食盐溶液,加酸调pH值至等电点4.5或加硫酸胺至饱和,则析出沉淀。

故又称为酸沉蛋白,而清蛋白无此特性,则称为非酸沉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及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首先,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较高的溶解性。

其溶解性在不同的pH值范围内都较好,因此可以被方便地应用于多种酸性、中性和碱性食品中。

其次,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在加热、冷冻、融化等复杂的食品处理过程中,大豆分离蛋白能够保持其形态和性质稳定,不易发生变化,保障食品的质量和口感。

此外,大豆分离蛋白还具有乳化和泡沫稳定的特性。

它可以在食品加工中起到辅助乳化剂和稳定剂的作用,使得食品具有更好的乳化性和泡沫稳定性。

比如在糕点、冰淇淋、饼干等产品中,大豆分离蛋白可以提高产品的质地和口感。

此外,大豆分离蛋白还具有胶凝和凝胶形成的特性。

它可以在食品中形成稳定的凝胶结构,提升产品的质地和稳定性。

比如在豆腐、豆浆等豆制品中,大豆分离蛋白作为凝固剂可以使得豆制品结构更为坚实和紧密。

在食品工业中,大豆分离蛋白被广泛应用于多种食品制品中。

首先,它常用于肉制品的替代品中。

由于大豆分离蛋白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可以被用来制作各种植物蛋白肉、素肉等替代品,在满足一定蛋白质需求的同时减少对动物蛋白的依赖。

其次,大豆分离蛋白还可以用于乳制品的替代品中。

由于其具有良好的乳化和泡沫稳定特性,大豆分离蛋白可以替代乳制品中的乳清或奶油,制作出低脂、低糖或无乳制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此外,大豆分离蛋白还可以用于烘焙食品中。

由于其胶凝和凝胶形成的特性,大豆分离蛋白可以用作替代传统的动物性胶质,使得面包、蛋糕等烘焙食品更为柔软和富有弹性。

总之,大豆分离蛋白具有多种功能特性,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中。

在肉制品、乳制品和烘焙食品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人们提供了更多健康、高品质的食品选择。

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组织蛋白的特性及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和大豆组织蛋白的特性及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组织蛋白一、简介1、大豆分离蛋白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氨基酸种类有近20种,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

其营养丰富,是植物蛋白中为数不多的可替代动物蛋白的品种之一。

2、大豆组织蛋白(textured soy protein)是以粉状大豆蛋白产品为主要原料,经调理、组织化等工艺制成的具有类似于瘦肉组织结构的富含大豆蛋白质的产品组织化大豆蛋白,也称为大豆组织蛋白、组织蛋白,商品名如索太(Soytex)、邦太(Bontex)和康太(Contex)等。

组织蛋白有陷状、块状,片状和粒状等几种形态。

视所用原料和产品的蛋白质含量不同,组织化大豆蛋白主要有以下3类:1)组织化大豆蛋白粉:商品名如索太(Soytex)和邦太(Bontex),是以低变性豆粕粉为原料生产的大豆组织蛋白,其蛋白质含量50-65%(干基计,下同)。

2)组织化大豆浓缩蛋白:商品名如康太(Contex),是以大豆浓缩蛋白粉为原料生产的大豆组织蛋白,其蛋白质含量70%(干基计,下同)左右。

3)其他:如以大豆蛋白产品为主要原料,添加谷朊粉(有时还添加淀粉)生产的组织化大豆蛋白。

大豆组织蛋白又称人造肉,就是在低温豆粕、浓缩蛋白或分离蛋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分及添加物,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强行加温加压,使蛋白质分子之间排列整齐且具有同方向的组织结构,再经发热膨化并凝固,形成具有空洞的丁度纤维蛋白。

大豆组织蛋白是将脱脂豆粕中的球蛋白转化为丝蛋白、纤维蛋白,蛋白质含量在55%以上组织状大豆蛋白是以大豆蛋白为原料制备的食品原料。

二、特点1、大豆分离蛋白①乳化性:大豆分离蛋白是表面活性剂,它既能降低水和油的表面张力,又能降低水和空气的表面张力。

易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在烤制食品、冷冻食品及汤类食品的制作中,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作乳化剂可使制品状态稳定。

②水合性:大豆分离蛋白沿着它的肽链骨架,含有很多极性基,所以具有吸水性、保水性和膨胀性。

大豆分离蛋白的特性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的特性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的特性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张隽菡食工082 080107315摘要:大豆蛋白已经广泛用于各类肉制品加工中。

大豆蛋白对肉制品的保水性、质构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也存在豆腥味、致敏等不利影响。

文中对大豆蛋白质的功能性及其在肉制品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大豆蛋白肉制品进10多年来,我国肉类工业蓬勃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肉类生产大国。

据统计,2010年我国肉制品产量达4100万t。

肉制品加工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食品辅料、食品添加剂、食品包装等行业的进步。

当前在肉制品生产中,广泛添加以大豆分离蛋白为主的植物源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产品,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类食品添加剂,已广泛应用在食品及其它行业中,其蛋白质含量高达90%以上[1],消化利用率可达93%~97%[2],氨基酸种类有近20种,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其营养丰富,不含胆固醇,基本上不含碳水化合物,大豆分离蛋白有明显的降低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

按照目前国内肉制品的生产量以及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添加量粗略计算,如果肉制品中的一半产品需要添加大豆蛋白,添加量按4%计算,则需要大豆分离蛋白20万t。

大豆分离蛋白应用于肉制品中具有良好的功能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对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性、在肉制品中的应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大豆蛋白的功能性质大豆蛋白最主要的营养成分之一是蛋白质,含量约为35%,大豆蛋白质主要含有大豆球蛋白(11S)和β-伴大豆球蛋白(7S)。

大豆蛋白质中约86%-88%能在水中溶解,其中球蛋白占85%,清蛋白占5%,蛋白胨占4%,非蛋白氮占6%[3]。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大豆蛋白产品种类为:大豆分离蛋白、大豆浓缩蛋白和大豆蛋白粉等。

大豆蛋白具有良好的流变学特性、乳化特性、凝胶性和稳定性,具有吸水吸油性、质构形成能力、加热成型性,而且具有很高的蛋白质含量,是肉制品生产中最重要的功能性食品原料。

大豆蛋白的特性及在肉制品中的作用

大豆蛋白的特性及在肉制品中的作用

大豆蛋白的特性及在肉制品中的作用李玉伟(洛阳春都集团锦华公司 471001)1 大豆蛋白质的组成大豆约含蛋白质40%,其中有86%~88%的大豆蛋白质在水中能溶解。

在这种水溶性蛋白质中,球蛋白占85%,清蛋白占5%,蛋白胨占4%,非蛋白氮占6%。

2 大豆蛋白的特性211 大豆蛋白的热敏性大豆蛋白质是热敏性很强的物质,其溶解性随着加热时间延长而降低。

加热10min后,其溶解性可由原来的80%降低到20%~25%,由于湿热能够很快地把蛋白质变为不溶解物质,因此常用溶解度来确定热处理程度。

212 大豆蛋白的乳化性大豆蛋白具有乳化作用。

乳化能促进油水型乳胶液的形成,并产生保护层。

由于蛋白质是表面活性剂,它聚集在油、水界面,使其表面张力降低,因而容易形成乳液。

乳化油滴被聚在油表面的蛋白质较稳定,形成保护层,可以防止油滴聚集和乳化状态被破坏。

因此,大豆蛋白做为填充料被添加在食品中时,能够促进脂肪的吸收,或与脂肪结合,减少加热时油脂的损失,还可起到稳定食品外形的作用。

组织蛋白的吸油率以干基计可达60%~130%,最大的吸油率发生在15~20min。

213 大豆蛋白的保水性大豆蛋白沿着它的肽链骨架,有很多极性基因,使蛋白具有吸水性。

因此大豆蛋白能吸收水分。

有些极性基因(如羧基、胺基)能离子化即随着p H值的变化可以改变大豆蛋白的吸水性。

p H值在415时,吸水最少,提高或降低p H值都会增加更多的水分。

大豆蛋白粉吸水的速度,取决于它的颗粒大小。

因此,大豆蛋白添加到食品中具有保水作用。

214 大豆蛋白的凝胶性大豆蛋白具有组织化作用。

把含有8%的蛋白液加热,可形成胶体,蛋白液浓度在16%~17%时,可得到有弹性的自承重凝胶。

在高温下,强力搅拌豆粉液可使蛋白定向凝聚,并得到与肉相似的物质,在食盐浓度7%,温度100℃下加热10~30min,大豆蛋白可变成凝胶体,但到125℃时,凝胶体将被破坏。

因此,大豆蛋白添加到食品中,可在食品表面形成薄膜,阻止食品味道散失,有助于食品再水合,并使再水合产品有理想的质地组织。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的应用

大豆【2 】分别蛋白在肉成品中的运用1.大豆蛋白在肉成品中重要感化因为大豆蛋白具有蛋白质的功能特点,是以在食物加工中得到广泛的运用.近年来 ,跟着社会临盆力的成长,人平易近的生涯程度得到了进步,肉成品的花费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各类各样的肉成品也跟着花费者的须要而走向了市场.大豆蛋白以其重要的功能特点在肉成品加工中所起的重要感化也越来越受到肉成品加工业的存眷,在肉成品加工中重要运用大豆蛋白以下方面的特点.1 )强化养分的高性价比蛋白源大豆蛋白以其低廉的价钱.优越的蛋白质量在肉成品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灌肠.火腿等产品中添加大豆蛋白,不仅能进步蛋白质的含量,并且能改良蛋白质的配比,使蛋白质的养分更周全.更合理.2)在肉成品中的调味感化大豆蛋白含有少量的脂肪酸和碳水化合物,在加热之后会产生奇特的豆喷鼻气,而肉成品;中有时原料肉(如鱼肉)或辅料所具有的以及因为加工工艺(如杀菌)所产生的一些不高兴气息,可能会引起花费者的反感,大豆蛋白的奇特喷鼻气对以上气息产生遮蔽感化,因而大豆蛋白对肉成品具有必定的调味感化.3)大豆蛋白能改良肉成品的构造大豆蛋白有优越的凝胶特点和粘结特点,在肉成品加工中运用这一特点参加大豆蛋白后可有用的改良产品的构造.加强产品的弹性.硬度,使产品的构造致密.口感更好,肉感更强.4 )运用大豆蛋白的乳化性,解决肉成品的出水.出油问题出水.出油是肉成品加工临盆.存放进程中最常消失的问题之一,运用大豆蛋白同时具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的特点,对水和油脂具有优越的亲和才能,能吸附水和油脂形成较为稳固收集构造,从而使肉成品中的水和油脂不游离出来,在加工和存放的进程中不产生出水.出油现象.大豆分别蛋白在肉成品的运用已相当广泛,虽我国分别蛋白临盆才能成长很快,但临盆技巧仍无明显进步,产品德量停止不前,尚未形成多品种.多功能.系列化,致使大豆蛋白的高养分.高附加值的产品特点没有充分表现出来,市场价钱一向处于低迷状况,并且国内的分别蛋白品种单一,功能性差别不大,产品德量不能知足客户的请求.国外大豆分别蛋白产品可临盆出数百种,广泛运用于各个工业范畴,国外产品因为品种多.质量好,固然价钱凌驾国产品很多,但仍占国内约 l/3市场.国外大豆分别蛋白临盆工艺.技巧成长很快,由萃取办法.到改性办法,已形成多系列的配方技巧.按照产品的运用范畴.产品机能不同,其萃取方法.改性办法均不同.由此临盆出的产品广泛适于肉类.乳品类.轻化工类等范畴的不同需求,真正表现大豆蛋白的高养分.高附加值特点.1.大豆蛋白在肉成品中的重要感化:强化养分的高性价比蛋白源;在肉成品中的调味感化;大豆蛋白能改良肉成品的构造;运用大豆蛋白的乳化性,解决肉成品的出水.出油问题. 2.大豆分别蛋白在肉成品中运用的一些机能指标1)保水性大豆分别蛋白除了对水有吸附感化外,在加工时还有保持水分的才能.其保水性与粘度.pH.电离强度和温度有关.盐类能加强蛋白质的吸水性,但它却减弱了保水性.最高水分保持才能在pH7.35~55℃前提下达14g水/g蛋白质.2)乳化性乳化性是指将油和水混杂在一路形成乳状液的机能.脂肪和水的乳胶体,因为界面上的张力产生正的自由能,而不易稳固.蛋白质具有乳化剂的亲和特点构造,在蛋白质分子中同时含有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在油.水混杂液中,蛋白质.油与水界面的趋向.是以,大豆蛋白质用于食物加工时,集合于油水界面,使其表面张力下降,促进形成油与水乳化液.形成乳化液后.乳化的油被集合在其表面的蛋白质所稳固,形成一种破坏层.这个破坏层可以防止油聚积和乳化状况损坏.这就解释大豆蛋白质不仅具有乳化性,并且稳固性也很强.大豆分别蛋白是表面活性剂,它既能下降水和油的表面张力,又能下降水和空气的表面张力,所以轻易形成较稳固的乳状液,而乳化的油被集合在油表面的蛋白质所稳固,从而形成一种破坏层.在烤制食物.冷冻食物以及汤类食物的制造中,已见大量参加大豆分别蛋白作乳化剂使成品状况稳固的研讨报道.3)吸油性大豆分别蛋白的吸油性表如今2个方面:(1)促进脂肪接收感化.大豆分别蛋白接收脂肪的感化是乳化感化,当分别蛋白参加肉成品中时,能形成乳状液凝胶,防止脂肪向表面移动,因而起着促进脂肪接收和脂肪联合的感化,从而削减肉成品加工进程中脂肪和汁液的损掉,有助于保持外形的稳固.吸油性随蛋白质含量增长而增长,随pH 增大而削减.(2)掌握脂肪接收感化.大豆分别蛋白在不同的加工前提下也可以起到掌握脂肪接收的感化,如防止在油炸进程中过多的接收油脂,这是因为蛋白质遇热变性,在油炸面食的表面形成油层.4)起泡性起泡性是指大豆蛋白质在加工进程中体积的增长感化.泡沫是空气疏散在液相.半固体而成,由很多空气为一层液态表面活化的可溶性蛋白薄膜所包裹着的群体所构成, 下降了空气和水的表面张力.气泡是因为弹性的液态膜或半固体膜离开防止气泡的归并.运用大豆蛋白质的起泡性,可以付与食物以松散的构造和优越的口感.5)粘性蛋白质的粘性是指液体流淌时表现出来的内摩擦,又称流淌性.在调剂食物的物性方面是重要的.蛋白质溶液的粘度受蛋白质的分子量.摩擦系数.温度.pH.离子强度.处理前提等各类身分的分解影响 .这些身分可转变蛋白质分子的形态构造.缔结状况.水合度.膨润性及粘度.大豆分别蛋白经由碱.酸或热处理后,其膨润度升高,并且粘度增长.大豆蛋白溶液的表面粘度随蛋白浓度增长而指数升高,并与试样的膨润度相干.加热蛋白到80℃时,粘度增长,超过90~C以上粘度反而减小.pH在6~8时,蛋白质构造最稳固,粘度最大;PH超过ll时粘度急剧减小,这是因为蛋白质联合遭到损坏.6 )消融性大豆蛋白分子中的极性部位有些是可以电离的,如氨基和羟基,如许经由过程pH值的转变,转变其极性和消融性.当 pH值为0.5时 ,50%阁下的蛋白质被消融 ;当系统的pH值达2.0时,约80%的蛋白质被消融.跟着 pH 的增长,蛋白质的消融度下降,直至pH值为 4~5的等电点规模内,蛋白质消融度趋于最小值,约为10%.尔后,跟着pH值的逐渐增长 ,蛋白质的消融度再次敏捷增长.pH值为5.6时蛋白质消融度可达80%以上,在pH值为l2时消融度最大量可达90%以上.依据大豆蛋白这一消融特点,可以在腌制盐水中添加分别大豆蛋白经由过程打针和滚揉,使盐程度均集中到肌肉组织中并与盐溶性肉蛋白合营,保持如火腿.咸牛肉等大块肉成品的完全性,提凌驾品率.大豆分别蛋白(SPI)在食物加工范畴有着广泛的运用远景.大豆分别蛋白的重要成分为7S和 11S球蛋白.因而,大豆分别蛋白的消融度很低 ,尤其是在大豆蛋白的等电点区域pH4~5之间 ,如许就限制了大豆分别蛋白的运用规模,所以,改良大豆分别蛋白的消融性,成了大豆分别蛋白现实运用亟需解决的问题.7)凝胶性在加热时,大豆分别蛋白有形成凝胶的才能,凝胶形成才能是大豆分别蛋白功能特点之一.凝胶性是指蛋白质形成肢体状构造的机能.它使大豆分别蛋白具有较高的粘度.可塑性和弹性,既可做水的载体也可做风味物.糖及其它合营物的载体,此特点对食物加工极为有利.大豆蛋白质的疏散物资经加热.冷却.渗析和碱处理可得到凝胶.其形成受固形物浓度.温度和加热时光.制冷情形.有无盐类.巯基化合物.亚硫酸盐或脂类的影响,蛋白含量愈高,愈易制成壮实强韧性的.有弹性的硬质凝胶,而蛋白含量小于7%的,只能制成软质脆弱的凝胶.蛋白质疏散物至少高于8%才能形成凝胶.11S球蛋白制成的凝胶比7S球蛋白制成的凝胶更为坚实,更易恢回复复兴状,这是因为它们的球朊对加热变性的迟钝度不同.8)附水性大豆蛋白沿着它的肽链骨架,含有很多极性基团,因为这些极性基团同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致使蛋白质分子与水分子接触时,很轻易产生水化感化.蛋白质分子的形态并非规矩的,极性基团在表面的散布也很难均一,是以蛋白质分子表面的水化膜也不是均一的,在极性基团较分散的表面吸附着较多的水分子;反之吸附水分子就少.当向肉成品中添加大豆分别蛋白时,蛋白质的吸水性和保水性变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即使加热也能保持水分,这对肉成品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大豆分别蛋白的这些特点,今朝被广泛运用于肉成品临盆中.3.大豆蛋白的运用办法:分别蛋白在各类组合运用办法中,已被大多半厂家广泛接收,尤其是斩拌机法最受迎接,重要原因是其功能多,且制造进程较具伸缩性.今就其运用,比较以下几种运用办法的优缺陷.1 复水法:先将大豆分别蛋白同4~5倍的冰水放入斩拌机内用高速斩拌1~2min,然后,再参加瘦肉.冰水.多聚磷酸盐和食盐,以高速斩拌2min,以抽取盐溶性肉蛋白,此时温度刚好掌握在2~4℃ ,因为在此温度下是盐溶性蛋白抽取之最恰当温度,盐溶性蛋白抽取后,再参加肥膘和冰水,持续斩拌2min,此时温度应在6~8℃阁下,这是最广泛的办法.2)凝胶法:先将大豆分别蛋白用4倍水,用斩拌机高速乳化后待用,再视其须要量和瘦肉一同参加斩拌,其他步骤和上述附水法雷同,别的凝胶法可储藏在冷藏库备用,固然分别蛋白在冷藏室可存放2~3d,但是,轻易产生酸败和轻易滋生细菌,建议尽快用完.3)乳化油法:运用分别蛋白临盆乳化油之原料,可以运用鸡皮.肥膘.牛油.大豆油和猪皮等作原料.制造乳化油之办法,最主如果用斩拌机将分别蛋白附水后再参加油,持续斩拌成乳化油后再备用.在乳化产品临盆进程中,乳化油在盐溶性肉蛋白被抽取后参加,较凝胶法庞杂些,但是乳化油加工及添加恰当,不仅可以下降产品成本,还可增长产品喷鼻度和柔韧性.4)干加法:此法运用办法简略,先将分别蛋白参加瘦肉里,稍做斩拌,再加4倍水,斩拌1~2min 再参加多聚磷酸盐.冰水和食盐,持续斩拌2min,其步骤与上雷同.但也有直接将分别蛋白与淀粉等干物资最后参加斩拌的办法.此法固然便捷,但因大豆分别蛋白未能完全附水,功能也未能完全施展,所做产品在配方雷同前提下会较软,吸水性和保油性都邑较差,是以不建议采用此法.又例如:将分别大豆蛋白和瘦肉一路加,但没有附水,此后果既不能将大豆分别蛋白有恰当附水,又影响盐溶性蛋白的抽取,所制造产品会更软.是以,附水和添加步骤也影响最终产品的品德.因为分别蛋白本身机能的影响,遇盐会产生必定的可逆反响,减弱其乳化特点.保油性.持水性的机能.故不论运用何种办法来临盆乳化肉成品,要使大豆分别蛋白能施展最大的功能性,必须将大豆分别蛋白完全附水.4.小结:大豆蛋白的强保水和保油性,使得瘦肉的用量削减,水和脂肪的用量增长,进步了产品的出品率,改良了火腿肠的组织状况和口感,下降了临盆成本.添加大豆蛋白质后,使得火腿肠的蒸煮时光缩短,是以,下降了蒸煮损耗,削减了火腿肠的压缩程度,改良了组织构造,进步了火腿肠的质量.在火腿肠中添加大豆蛋白必须在腌制之进步行,以防止大豆蛋白的抗盐特点,可经由过程预水合感化添加在肉糜中,以增长大豆蛋白的功能.C大豆分别蛋白(SPI)运用于肉成品,既可作为非功能性填充料,也可作为功能性添加剂,改良肉成品的质构和增长风味,充分运用不幻想或不完全的边角原料肉.大豆分别蛋白本身价钱较高,但运用到档次较高的肉成品中,因为其功能性较强,即使运用量在2%~2.5%之间,就可以起到保水.保脂.防止肉汁分别.进步品德.改良口感的感化,同时还可延伸货架期.在食物加工中,大豆分别蛋白作为食物添加剂,可起到氨基酸互补感化,是一种功能性食物.可进步人们健康程度,具有很高消化运用率.与其他食物混应时,可明显改良进步原有食物的养分价值.完全可以替代动物性蛋白质,其8种氨基酸的含量与人体须要比较近的蛋氨酸略显不足,与肉.鱼.蛋.奶等邻近似,属于全价蛋白,且没有动物蛋白的副感化,如诱发肥胖症.血汗管病.高胆固醇症等疾病,是优越的人体蛋白起源,并具有安全靠得住和含微生物较少的特色.大豆分别蛋白的保水性.乳化性.弹性和粘结性,起泡性较强,可用于肉成品.糕点.面包.糖果.饮料等食物中,并且其组织具有相似与肉的性质.它既可单独制成食物,又可以用蔬菜或肉等配制成各类各样食物并且食物具有优越的色.喷鼻.味,并能按花费者口胃进行调节.养分成分能依据不同的花费人群进行强化等长处,能供给比传统食物养分及口感等方面花费须要的新型食物.。

大豆分离蛋白及其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及其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及其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d)又名等电点蛋白粉,简称SPI,是一种重要的植物蛋白产品,已广泛应用在肉制品加工及其他行业中,而且其蛋白质组成中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较为平衡,尤以赖氨酸最高,某些氨基酸含量甚至超过FAO/WHO推荐标准。

同时还含有大量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必需脂肪酸、磷脂和丰富的钙、磷等矿物质且不含胆固醇,具有较高的食品的营养价值。

大豆分离蛋白具有保湿、乳化以及质构改良等功能性质,因此近年来需求量呈强劲增长趋势,掺合在肉类食品中,可部分代替动物性蛋白,不需要改变我国人民的传统饮食结构。

本文主要论述了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及其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

1.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1.1吸水性与保湿性大豆分离蛋白除了对水有吸附作用外,在加工过程中还有保持水分的能力,即持水力。

在肉制品、面包、糕点等食品中添加大豆分离蛋白时,即使加热也能保持水分,这是由于蛋白质分子被水解后,大量亲水基团外露的缘故,这点对肉制品至关重要。

只有保持肉汁的肉制品才能有良好的口感和风味[1]。

影响吸水性和保水性因素主要有粘度、PH值、电离强度和温度等,盐类能增强蛋白质的吸水性,但它却削弱了保水性。

1.2吸油性大豆分离蛋白的吸油性表现在两个方面:⑴促进脂肪吸收作用。

大豆分离蛋白吸收脂肪的作用是乳化作用,当分离蛋白加入肉制品中时,能形成乳状液和凝胶基质[2],防止脂肪向表面移动,因而起着促进脂肪吸收和脂肪结合的作用,从而减少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脂肪和汁液的损失,有助维持外形的稳定。

吸油性随蛋白质含量增加而增加。

随PH增大而减少;⑵控制脂肪吸收作用。

大豆分离蛋白在不同的加工条件下也可以起到控制脂肪吸收的作用,如能防止在煎炸时过多的吸收油脂,这是因为蛋白质遇热变性,在油炸面食的表面形成油层。

1.3凝胶性凝胶性是指大豆蛋白质形成凝胶状结构的性质。

7s组分凝胶性好,当蛋白质浓度为16.0%。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应用

大豆分离蛋白在肉制品中应用大豆蛋白在肉制品加工中可采取以下添加方法。

1.复水法将大豆组织蛋白与一定比例的水混合,经过浸泡软化后随原料绞碎,大豆蛋白在肉制品中分布均匀、口感良好。

2.糊剂法糊剂法又称凝胶化法。

将大豆拆分蛋白与一定量的水做成糊剂〔以1:(35)的比例〕,经充份烘烤并使其水化,采用时按配方建议嵌入至肉馅中。

3.乳化法将大豆分离蛋白与配方中的一部分脂肪和水制成预乳化液。

采用冷乳化法时,大豆蛋白、脂肪和水的比例为1:5:5,也可以加入85℃预煮过的猪皮。

采用热乳化法时,大豆分离蛋白与猪皮、水和脂肪的比例为1:2:6:64.干粉法干粉法只有使用鲜肉为原料时才适用于。

在斩拌时,将大豆拆分蛋白以干粉状态先于脂肪重新加入,其操作程序为:瘦肉+蛋白(1份)+水(5份)+其他。

5.注射法将5%的大豆分离蛋白分散于火腿发色及调味液中,然后用盐水注射器注入肉块中进行腌制,火腿得率可增加20%,并可以缩短腌制时间,这种明显的效果来源于大豆蛋白质的持水性和凝胶性。

大豆蛋白在肉制品加工中的应用领域须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大豆蛋白制品应经脱腥处理,除去豆腥味,以免影响肉制品风味。

②由于大豆蛋白的采用,适度增加了瘦肉用量,减少了肥肉用量,在一定程度上要影响产品的颜色,可以无偿献血者或容许采用的色素不予补足。

此外,可以嵌入少量肉味料(肉味香精),以减少产品的肉香味。

③在灌肠制品生产中,一般使用碱性磷酸盐(stp),在使用大豆分离蛋白时,最好使用酸性磷酸盐(asp)而酸性磷酸盐会降低肉结合水的能力,所以使用asp时,最好同时加入葡萄糖酸内酯(gdl),以缓冲asp的作用。

④大豆拆分蛋白对盐和调味存有一定的全面覆盖促进作用,因此调味宜最后重新加入,并根据情况调制盐的用量。

在使用斩拌机(或搅拌机)时要把大豆分离蛋白充分斩拌,斩拌至浓绸发亮,使其充分发挥乳化的效果。

在斩拌机中乳化时,应加冰屑降低肉温,以增强乳化效果,提高产品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豆分离蛋白、大豆组织蛋白
一、简介
1、大豆分离蛋白
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温脱溶大豆粕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全价蛋白,蛋白质含量在90%以上,氨基酸种类有近20种,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

其营养丰富,是植物蛋白中为数不多的可替代动物蛋白的品种之一。

2、大豆组织蛋白(textured soy protein)
是以粉状大豆蛋白产品为主要原料,经调理、组织化等工艺制成的具有类似于瘦肉组织结构的富含大豆蛋白质的产品组织化大豆蛋白,也称为大豆组织蛋白、组织蛋白,商品名如索太(Soytex)、邦太(Bontex)和康太(Contex)等。

组织蛋白有陷状、块状,片状和粒状等几种形态。

视所用原料和产品的蛋白质含量不同,组织化大豆蛋白主要有以下3类:1)组织化大豆蛋白粉:商品名如索太(Soytex)和邦太(Bontex),是以低变性豆粕粉为原料生产的大豆组织蛋白,其蛋白质含量50-65%(干基计,下同)。

2)组织化大豆浓缩蛋白:商品名如康太(Contex),是以大豆浓缩蛋白粉为原料生产的大豆组织蛋白,其蛋白质含量70%(干基计,下同)左右。

3)其他:如以大豆蛋白产品为主要原料,添加谷朊粉(有时还添加淀粉)生产的组织化大豆蛋白。

大豆组织蛋白又称人造肉,就是在低温豆粕、浓缩蛋白或分离蛋白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分及添加物,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强行加温加压,使蛋白质分子之间排列整齐且具有同方向的组织结构,再经发热膨化并凝固,形成具有空洞的丁度纤维蛋白。

大豆组织蛋白是将脱脂豆粕中的球蛋白转化为丝蛋白、纤维蛋白,蛋白质含量在55%以上组织状大豆蛋白是以大豆蛋白为原料制备的食品原料。

二、特点
1、大豆分离蛋白
①乳化性:大豆分离蛋白是表面活性剂,它既能降低水和油的表面张力,又能降低水和空气的表面张力。

易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在烤制食品、冷冻食品及汤类食品的制作中,加入大豆分离蛋白作乳化剂可使制品状态稳定。

②水合性:大豆分离蛋白沿着它的肽链骨架,含有很多极性基,所以具有吸水性、保水性和膨胀性。

分离蛋白的吸水力比浓缩蛋白要强许多,而且几乎不受温度的影响。

分离蛋白在加工时还有保持水份的能力,最高水分保持能力为14g水/g蛋白质。

③吸油性:分离蛋白加入肉制品中,能形成乳状液和凝胶基质,防止脂肪向表面移动,因而起着促进脂肪吸收或脂肪结合的作用。

可以减少肉制品加工过程中脂肪和汁液的损失,有助于维持外形的稳定。

分离蛋白的吸油率为154%。

④凝胶性:它使分离蛋白具有较高的粘度、可塑性和弹性,既可做水的载体,也可做风味剂、糖及其它配合物的载体,这对食品加工极为有利。

⑤发泡性:大豆蛋白中,分离蛋白的发泡性能最好。

利用大豆蛋白质的发泡性,可以赋予食品以疏松的结构和良好的口感。

⑥结膜性:当肉切碎后,用分离蛋白与鸡蛋蛋白的混合物涂在其纤维表面,形成薄膜,易于干燥,可以防止气味散失,有利于再水化过程,并对再水化产品提供合理的结构。

2、大豆组织蛋白
在生产中经过水化作用,具有均匀的组织特性和特定的组织结构,具有类似肉的纤维结构,富有咀嚼感,同时还具有良好的吸水性、保油性。

三、功效与用途
1、大豆分离蛋白
肉制品中可改善肉制品的质构和增加风味,提高蛋白含量。

其功能性较强,用量在2~5%之间就可以起到保水、保脂、防止肉汁离析、提高品质、改善口感的作用。

将分离蛋白注射液注入到火腿那样的肉块中,再将肉块进行处理,火腿率可提高20%。

分离蛋白用于炸鱼糕、鱼卷或鱼肉香肠中,可取带20~40%的鱼肉。

用于代替奶粉,非奶饮料和各种形式的牛奶产品中,营养全面,不含胆固醇,是替代牛奶的食品。

大豆分离蛋白代替脱脂奶粉用于冰淇淋的生产,可以改善冰淇淋乳化性质、推迟乳糖结晶、防止“起砂”的现象。

面制品生产面包时加入不超过5%的分离蛋白,可以增大面包体积、改善表皮色泽、延长货架寿命;加工面条时加入2~3%的分离蛋白,可减少水煮后的断条率、提高面条得率,而且面条色泽好,口感与强力粉面条相似。

大豆分离蛋白还可应用于饮料、营养食品、发酵食品等食品行业中,对提高食品品质,增加营养,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心脏和脑血管疾病具有独特的作用
2、大豆组织蛋白
应用在肉制品中可降低加工成本,使之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改善成品营养结构,增加肉制品的色、香、味、蛋白质的含量,促进颗粒完整性和出品率得到提高,降低生产成本。

也可代替肉和脂肪来生产素食食品(如仿真鸡肉),同时还可用于宠物食品和汤料等的加工。

其良好的吸水性和吸油性,可减少加工损失和降低油腻感。

大豆组织蛋白,适用于肉制品,如汉堡包牛肉饼、肉丸子、肉馅类、灌肠类、大红肠、砂仁小肚、北京香雪肠等。

由于其有良好的吸水性和保油性,添加到肉制品中,能增加肉制品的色、香、味,提高蛋白质的含量,促进颗粒完整性,因此其是理想的肉制品添加物。

另外,组织蛋白有良好的颗状结构,经过浸泡可以制成各种风味的素食品,在加工组织蛋白的过程中,可以添加不同风味调味剂,然后再添加到方便食品和休闲食品中,可以制得不同风味的食品。

①用于肉肠中,加入量为肉重的15%(湿组织蛋白),可以代替一部分瘦肉;②大豆组织蛋白与肥肉混合在一起绞碎,做成肉丸,其味道和口感比纯肉丸子还好;③饺子馅中加入大豆组织蛋白,不仅可以代替瘦肉,而且还可以改善饺子的风味,提高饺子的营养价值;④大豆组织蛋白可以与各种肉类加工在一起做菜,其味道与肉一样,对于不愿吃肉的人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菜肴;⑤大豆组织蛋白经过加工可做成肉干,营养丰富、食用方便,而价格仅为牛肉干的四分之一,还可以加工成各种蜜饯,成为富有营养口味极佳的消闲食品;⑥大豆组织蛋白与各种香料用糖混在一起,可以做成高蛋白的方便食品,供学龄儿童做早餐和课间餐;⑦在肉类罐头中加入大豆组织蛋白,即降低了成本,又增加了蛋白质含量;⑧大豆组织蛋白用热水浸泡后,加上各种调料,即可食用,既方便又能增加食欲,是较好的凉拌菜;⑨大豆组织蛋白不仅营养价值高,而且是优良的保健食品,老少皆宜。

对于患心血管、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肝炎、肾炎、肥胖病的病人更是一种辅助疗效食品
四、使用
大豆分离蛋白和组织蛋白属于食品原料,可根据产品需要使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