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部骨折治疗指南汇总.
aaos髋部骨折指南解读

aaos髋部骨折指南解读AAOS髋部骨折指南解读髋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严重干扰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为了提供全面的治疗建议,美国骨科医师协会(AAOS)发布了针对髋部骨折的指南。
本文将一步一步回答与该指南相关的问题,解析该指南的主要内容。
1. 什么是髋部骨折?髋部骨折是指髋臼(在骨盆内侧的杯状结构)和股骨头(大腿骨的一部分)之间的骨折或断裂。
它通常是由外力直接作用于髋部区域,例如高速车祸、跌倒、意外等。
2. AAOS髋部骨折指南的目的是什么?AAOS髋部骨折指南的目的是为医生、外科医生和骨科专家提供针对髋部骨折的最佳诊断和治疗方法。
该指南涵盖了广泛的话题,包括评估、分类、手术选择、康复和可能的并发症。
3. 如何评估髋部骨折?指南强调确保充分的评估是关键,以促进正确的治疗决策。
骨科医生应通过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来评估髋部骨折。
此外,影像学检查如X光、CT扫描和MRI也是必不可少的。
4. 如何分类髋部骨折?指南提供了一种广泛接受的分类方法,将髋部骨折分为两大类别:稳定和不稳定。
稳定骨折指的是髋臼和股骨头仅部分骨折,并且损害周围软组织没有明显间断。
而不稳定骨折则意味着髋臼和股骨头完全骨折,并且周围的软组织也受到了损伤。
5. 髋部骨折的治疗选择有哪些?指南提供了基于骨折类型和患者特征的治疗建议。
稳定骨折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如减重、病情监测、康复训练等)来管理。
然而,不稳定骨折通常需要手术干预,例如骨钉、髓内钉或人工关节置换术等。
6. 康复阶段是如何管理的?指南指出,康复阶段对于髋部骨折患者的恢复非常重要。
康复计划应该根据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和手术方式进行个体化设计。
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疼痛管理和饮食建议等。
患者和治疗团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也至关重要。
7. 可能的并发症有哪些?指南强调了可能的并发症,包括感染、血栓形成、坏死、非固定性骨折等。
指南建议积极管理并发症,例如合理使用抗生素、抗凝剂和骨代谢调节药物,并及时进行复查和随访。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老年髋部骨折临床治疗指南(2022)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老年髋部骨折临床治疗指南(2022)本指南通过初步筛选1800余篇文献,最终有213篇研究论文符合严格的入选标准,并为本治疗指南提供证据支持。
治疗意见的推荐强度综合了来源于支持证据的质量,数量以及收益与风险的权衡。
对于部分无任何或极少证据来源的相关问题,以声明的形式呈现(专家经验共识)。
本指南旨在完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决策过程。
帮助临床医生作出针对性的最优治疗方案。
在2014版指南基础上做了调整与更新。
例如,2014版建议髋部骨折患者应在入院后48小时内手术,而2021版指南更新为24到48小时内。
因为在2014年以后,有一些研究证明在住院后24到48小时内完成手术,患者受益最大。
2014版指南中等强度支持后侧入路的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更高的关节脱位率。
但是,2014年以后的研究表明关节置换的直接前侧,外侧,后侧入路之间无明显差异。
故本指南认为某种手术入路相较于其他入路无明显优势。
2014年中等建议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使用骨水泥形假体,本指南调整为强烈建议。
证据指数说明强:来自两项或以上高质量研究的证据。
中等:来自两项或以上中等质量研究的证据,或仅来自于一项高质量研究的证据。
有限:证据来源于多项低质量研究,或者仅来自一项中等质量研究。
专家共识:无证据来源,仅仅基于领域专家共识。
本指南包括16项建议和3项声明(专家共识)。
在这些建议中,有11项被列为“强”级别,5项被定为“中等”级别。
如下:治疗建议:1. 术前牵引:髋部骨折患者不应使用术前牵引。
(推荐级别:强)2.手术时机:入院后24至48小时内进行髋部骨折手术可能会获得更好的结果。
(推荐级别:中等)3.VTE预防:髋部骨折患者应采用VTE预防。
(推荐级别:强)4.麻醉方式:椎管内或全身麻醉均适用于髋部骨折患者。
(推荐级别:强)5.不稳定型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OR固定术:对于不稳定(移位)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建议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而非内固定。
最新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要点解读

老年人髋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对于老年人来说,髋部骨折往往导致严重的身体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下降。
为了规范老年髋部骨折的诊疗和管理,医疗界最近发布了一份最新的指南。
下面将对该指南的要点进行解读。
首先,指南重点强调老年髋部骨折的预防。
老年人骨质疏松是髋部骨折发生的重要原因,因此,指南建议老年人要加强骨密度的监测,及时进行骨质疏松的治疗和干预。
此外,老年人要注意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保持适度的体重,养成运动的习惯,以提高骨密度和骨质强度,降低髋部骨折的风险。
其次,指南对老年髋部骨折的诊断提出了具体的指导。
髋部骨折的诊断通常采用临床症状、物理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
指南明确了疼痛、肿胀、步态异常、受限活动等症状,以及X线摄影和骨密度测定等检查对于髋部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指南还提醒医生要密切关注老年人骨质疏松性骨折和其他相关健康问题,如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并进行相应的诊断和治疗。
第三,指南对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和管理提供了详细的建议。
对于大多数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来说,手术治疗是首选。
指南强调了手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以及术前评估、手术技术选择等方面的重要性。
对于无法手术治疗的患者,指南建议采用保守治疗,如石膏固定、牵引和功能锻炼等,以保护髋部骨折的愈合和恢复功能。
此外,指南还提到了老年髋部骨折的并发症和预后的管理。
老年人在骨折后容易发生术后并发症,如感染、深静脉血栓等。
指南建议在手术和术后过程中,要加强抗感染措施和预防深静脉血栓的策略,并定期进行相关检查和随访。
此外,指南还强调了术后康复的重要性,包括早期功能锻炼、体力活动恢复和骨质强度维持等。
最后,指南还强调了团队合作和多学科综合管理在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中的重要性。
由于老年髋部骨折涉及到多个专科的参与,指南鼓励建立骨科、老年医学、康复医学等多学科协作的团队,共同制定诊疗方案,提高诊疗效果。
综上所述,最新的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提供了对老年髋部骨折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具体指导。
2014版AAOS老年髋部骨折治疗指南

Tip1.高级影像检查
AAOS老年髋部骨折治疗指南
2019年11月27日
Tip1.高级影像检查
X线片上的可疑骨折,推荐复查MRI,而不是CT或骨扫描(中等)
理由
1.对于X 线片上无阳性发现的病例,MRI诊断的准确性高于CT 2.MRI能发现一些其他非骨性的病损,为髋部疼痛找到病因 3.CT 存在放射暴露等不利因素
Tip1.高级影像检查
34 岁女性,髋部疼痛就诊,X 线显示股骨颈头下有轻微的硬化带,提示早期应力性骨折 MR 压脂像和 T1 加权像显示股骨颈无明显异常
Tip1.高级影像检查
82 岁女性,X 线片和 64 排螺旋 CT 均未发现骨折征象,而 MRI 显示转子间骨折
Tip2.术前区域镇痛
Tip18. 物理治疗
在整个恢复过程中处于监督下的物理治疗可改善功能并防止摔倒(中等)
专人监管与理疗应贯穿整个康复过程,包括家庭康复、 改进功能训练、预防摔倒等
Tip19. 强化物理治疗
强化的家庭物理治疗可改善功能结果(强烈)
强烈推荐出院后进行强化理疗康复,以改善功能
Tip20.营养
可能存在营养缺陷的患者添加营养可改善的不同影像,CT 显示无明显骨折征象,但 MR T1 和 STIR 像上均可见骨折
Tip1.高级影像检查
94 岁,女性 X 线和 CT均未见明显骨折 但同一天的 MR T1 像显示股骨转子间骨折
2022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完整版)

2022老年髓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完整版)一、概述人口老龄化是全球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据统计2019年世界范围内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将达到7亿人,其中我国已成为全球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⑴。
2021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杳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9亿,占总人口的13.5%。
根据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2035到2050 年将是人口老龄化的高峰阶段,据估计205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3.8亿,占总人口近30%[2]o随着老龄化的日趋严重,老年人群骨质疏松的发病率逐年升高。
2015年,国际骨质疏松基金会公布,6 个欧洲国家女性和男性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已经分别达到22%和7% ,而在发展中国家,如中国,2018年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已经高达24% ,而65岁以上老年人群的患病率已经超过60%[3,4]。
骸部骨折是老年人的常见创伤,通常发生在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群中, 跌倒是其最主要的原因。
预计到2050年,世界范围内老年骸部骨折患者将达到630万例,其中超过50%都会发生在亚洲地区⑸。
据调查我国每年的骸部骨折新发病例超过Ioo万,而且还在逐年增加⑹。
骸部骨折对老年人的健康影响巨大,因其致残率和死亡率高而被冠以"人生最后一次骨折",约有35%的骸部骨折幸存者无法恢复独立行走,25% 的患者需长期家庭护理,骨折后6个月死亡率10-20% ,1年死亡率高达20-30% ,且医疗费用昂贵[7-叫因此,老年骸部骨折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为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带来巨大负担,如何提高老年髓部骨折的治疗效果,提供优质的管理服务,将是临床医疗及医院管理亟需解决的难题。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老年髓部骨折诊疗行为,2021 年4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托北京积水潭医院牵头制定老年随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旨在推动老年髓部骨折的规范化诊疗,提高老年人群健康水平。
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3年版

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3年版老年髋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特别是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髋部骨折的诊疗与管理对于老年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为了提供最新的指导和建议,我们制定了《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3年版)》。
1. 诊断髋部骨折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测量。
临床症状包括剧烈疼痛、活动受限和肢体畸形等。
影像学检查主要使用X射线和CT扫描来确定骨折的类型和程度。
骨密度测量可以帮助评估骨质疏松的程度。
2. 分类根据骨折的类型和位置,髋部骨折可以分为股骨颈骨折、转子袖骨折和髋臼骨折等。
股骨颈骨折是最常见的类型,特别是在老年女性中更为常见。
3.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的髋部骨折,保守治疗可能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这包括休息、疼痛管理、功能锻炼和骨质疏松治疗。
然而,保守治疗可能导致骨折不愈合或不稳定,因此需要密切监测。
4. 手术治疗对于大多数髋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是首选。
手术的目标是恢复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手术选项包括内固定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
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骨折类型来决定。
5. 术后管理术后管理对于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这包括疼痛管理、功能锻炼、营养支持和并发症预防等。
早期康复措施可以帮助患者尽早恢复活动能力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6. 并发症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常常伴随着许多并发症的风险,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肺炎、尿路感染和压疮等。
积极的并发症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这些并发症的发生率。
7. 康复护理康复护理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康复护理包括早期功能锻炼、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和社会支持等。
个体化的康复计划应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需求来制定。
老年髋部骨折的诊疗与管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和骨折类型等因素。
通过准确的诊断、合理的治疗和综合的康复护理,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康复效果和生活质量。
《老年髋部骨折诊疗与管理指南(2023年版)》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最新的指导和建议,希望能对髋部骨折患者的诊治工作有所帮助。
老人髋部骨折的管理

骨质疏松是髋部骨折的主要原因, 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破坏导 致骨脆性增加。
跌倒
跌倒是髋部骨折的常见原因,老年 人平衡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跌倒。
其他因素
髋部骨折还与交通事故、高处坠落 等外伤有关,以及患有内分泌失调、 长期使用激素类药物等内在因素有 关。
髋部骨折的症状与诊断
症状
髋部骨折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活 动受限、患肢缩短等。
康复计划与护理
康复训练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需 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 关节功能和肌肉力量。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师会提供专业的 物理治疗,包括按摩、电 刺激等,以促进血液循环 和肌肉恢复。
护理与照顾
老人可能需要在家中或康 复机构中接受护理和照顾, 以确保安全和舒适。
04 预防髋部骨折的措施
提高骨质疏松的认知
步行与平衡训练
逐步进行步行训练和平衡练习,帮助患者恢复行走能力。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指导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如何保护髋部,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长期护理与支持
定期复查
01
定期进行髋部X光检查和其他相关检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
调整生活方式
02
指导患者调整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以降低再次骨折的风险。
社会支持
03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交活动,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
生活质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医生可能会开具止痛药、 消炎药等药物,以缓解疼 痛和肿胀。
手术治疗
闭合复位
对于某些类型的髋部骨折,医生可能 会使用闭合复位的方法,即通过外部 手法将骨折部位复位。
人工关节置换
对于严重或复杂的髋部骨折,医生可 能会建议人工关节置换手术,以恢复 关节功能。
老年髋部骨折治疗方法

老年髋部骨折治疗方法
老年髋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于骨质疏松或高龄的患者。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老年髋部骨折的治疗也日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在治疗中,早期手术及早期康复是非常重要的。
手术治疗方面,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内固定术。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将受损的髋关节全部替换为人工髋关节,适用于年龄较大、骨质疏松或髋部骨折较严重的患者。
内固定术则是在骨折块上进行钉、板、螺钉等固定手术,适用于年龄较小、骨折比较简单的患者。
康复治疗方面,早期的康复治疗可以帮助恢复关节功能,减轻术后患者的疼痛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治疗主要包括术后禁忌症管理、早期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等方面。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方法不断涌现,如经皮置入髋关节假体(THA-PI)、骨代用材料等。
如果能早期选择适宜的治疗方法,加上规范的康复治疗,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术后恢复速度,使患者早日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术前牵引:NHMRC、SIGN和AAOS指南均不 建议术前常规应用皮牵引或骨牵引(A级),多 篇文献指出,术前牵引不能减轻疼痛或减少麻醉 药物用量,且会造成牵引处疼痛。目前国内未达 成共识,一般做法是,对于24 h内不能完成手术 的患者应给予皮牵引,48 h内不能完成手术的给 予骨牵引。 3.术前预防压疮:所有患者原则上均应使用防压 疮垫(A级),医生应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应用防 压疮垫并进行规范的防压疮护理。
髋部骨折治疗指南
髋部骨折治疗指南
导读:目前很多国家针对髋部骨折制定了治疗指南
,包括2011年英国国家健康与临床优化研究所( NICE)制定的髋部骨折指南[3]、2009年苏格兰校 际指南组织(SIGN)出版的髋部骨折指南[4]、 2009年澳大利亚国家卫生和医学研究委员会( NHMRC)发布的老年髋部骨折指南[5]和2014年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AAOS)制定的老年髋部骨折指 南[6]等。各国指南均在符合本国国情、医疗资源 配置的基础上制定,本文在借鉴各国指南的基础上, 结合我国医疗现状,分别从院前救治、急诊室处理、 术前准备、手术时机、血栓防治、麻醉方法、镇痛、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骨折内固定方法、营养支持和康 复等方面进行逐一解读。
NHMRC和SIGN指南同时指出,服用抗血小板聚集 药物的患者可不推迟手术。对于常规服用华法林 抗凝的患者,术前停用华法林,联合静脉或肌内 注射维生素K(1.0~2.5 mg)以减弱华法林的抗 凝作用(B);不推荐首选新鲜冰冻血浆,因其 会产生多种不良反应,如感染、过敏、急性肺损 伤和溶血等。
为了详细阐述原文观点,本文援引了推荐等级 [4],包括4级 A级:至少一项Meta分析、系统分析或随机对照 试验研究的1++级证据[4],且直接适用于目标 人群;或一系列以1+级为主的研究证据,直接适 用于目标人群,且显示出总体结果的一致性。
B级:一系列2++级的研究证据,直接适用于目标 人群,且显示出总体结果的一致性;或由1++级 或l+级研究证据推断的证据。
术前内科并发症较多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较高。因此,应尽早明确诊断相关并发症,并积极 对症治疗。对于短期内可纠正的内科并发症,如 贫血、高血压、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血 容量不足、电解质紊乱、糖尿病、心力衰竭、心 律失常等,通过补充血容量纠正贫血、控制血压、 纠正凝血功能障碍和电解质紊乱、调节血糖、控 制心力衰竭等治疗改善患者的一般情况,为早期 手术创造条件。
4.吸氧:所有患者应在入院至术后48 h评估血氧 状态,必要时给予吸氧(B级)。NHMRC指南建 议:无论血氧状态如何,术后12 h内均应吸氧, 12 h后根据血氧状态决定是否继续吸氧。 5.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髋部骨折术后发生血栓 的风险较高。有文献报道,即使进行了药物预防 仍有1.34%的患者发生了深静脉血栓形成,尤其 是老年患者可发生伴有或不伴有临床症状的深静 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17]。
SIGN指南推荐髋部骨折术后6 h应用磺达肝癸钠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A级),连续使用28 d, 有禁忌证除外。我国2012年《中国骨科创伤患者 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专家共识》针对 髋部骨折手术血栓的预防制定了具体方案(以下药 物选择一种使用): (1)Ⅹa因子抑制剂:间接Ⅹa因子抑制剂(磺 达肝癸钠)术后6~24 h后(对于延迟拔除硬膜外 腔导管的患者,应在拔管2~4 h后)应用;口服直 接Ⅹ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术后6~10 h后 (对于延迟拔除硬膜外腔导管的患者,应在拔管 6~10 h后)应用。
C级:一系列2+级的研究,直接适用于目标人群, 且显示出总体结果的一致性;或由2++级研究证 据推断的证据。
D级:3或4级研究证据;或由2+级研究证据推断 的证据。
目录
1 2 从院前救治到急诊室处理 术前准备 手术过程 术后处理 术后康复
3
4 5
髋部骨折治疗指南
一、从院前救治到急诊室处理
对怀疑髋部骨折的患者,并在2 h内将其收入院 (D级),国内急救网络与欧美发达国家尚存在 一定差距,欧美发达国家创伤发生后平均5 min 左右救护车即可到达现场,我国经济发达的上海 市的平均到达时间则为15 min,30 min后才能到 达现场的省份占很大比例。 评估内容包括:压疮风险、营养状况、水和电解 质平衡、疼痛、体温、内科并发症、精神状态、 伤前活动度和功能等(D级),给予对症处理并 进行影像学检查(X线、 CT或MRI扫描)。
二、术前准备
1.手术时机:SIGN指南提出要尽早(入院当天或 第2天)手术。早期手术可减轻患者疼痛,尽早进 行功能锻炼,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48 h以后手术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是早期手术 的2倍以上,并发症主要包括压疮、肺部感染、泌 尿系统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等。此外, 手术时机也影响患者的预期生存率,1篇Meta分 析报道48 h后手术的患者术后30 d和术后1年病死 率比48 h内手术患者分别增加41%和32
SIGN指南制定了详细的院前处理规范:对于有髋 部受伤史、髋部疼痛和患肢短缩或旋转畸形的患 者,应高度怀疑髋部骨折,并尽快运送至医院。 同时采集相关的信息,如患者受伤史、疾病及治 疗史、伤前肢体功能和认知水平等。转运途中可 视情况给予镇痛治疗,并注意预防压疮。如运送 需较长时间,可考虑留置尿管。
髋 部骨折占成人全身骨折的7.01%,65岁
以上的老年人中,髋部骨折占全身骨折的 23.79%[1]。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据推测到2020年我国用于髋部骨折的医疗 费用将达600亿美元,到2040年约需2 400 亿美元[2]。老年人的髋部骨折常因处置 不当,只有30%的患者能恢复到伤前的生 活状态,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 济负担。
术前准备
1.手术时机 2.术前牵引 3.术前预防压疮 4.吸氧 5.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6.镇痛 7.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8.营养支持
术后处理
二、术前准备 三、手术过程 四、术后处理
1.术后镇痛 2.吸氧 3.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 与严格的容量管理 4.术后输血 5.导尿 6.营养状态 7.减少术后谵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