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预制破片战斗部仿真分析

合集下载

定向驱动预制破片战斗部数值模拟与试验

定向驱动预制破片战斗部数值模拟与试验
L I T i e p e n g , Q I A O X i a n g x i n , Y U F e n g , B I A N Y o u c a i
( 1 Wa r s h i p Ar t i l l e r y De p a r t me n t , NAVY, Be i j i n g 1 0 0 8 4 1,C h i n a ;
中图分类号 : T J 4 1 0 . 3 3 文献标志码 : A
. Biblioteka Nu me r i c a l S i mu l a t i o n a n d Ex p e r i me n t o f Di r e c t i o n a l Dr i v i n g
Pr e f o r me d Fr a g me n t W a r h e a d
F e b 2O1 3
定 向驱动预制破 片战斗部数值模拟与试验
李铁 鹏 , 乔 相 信 , 于 锋 , 卞 友 才
( 1海 装 兵 器 部 , 北京 1 0 0 8 4 1 ; 2沈 阳理 工 大 学 , 沈阳 1 1 0 1 5 9 )

要: 为研究预制破片在炸药驱动 下的飞散情况 , 使 毁 伤 单 元 朝 指 定 方 向 集 中飞 散 , 形成 毁伤元 素增益 区 ,
以提 高 预 定 区域 的杀 伤威 力 。 以 某 火 箭 战 斗 部 为 平 台 , 设 计 了 炸 药 柱 与 钨 球 结 合 的 定 向 战 斗 部 结 构 。利 用 L S — D Y N A软 件 对爆 炸 驱 动 预 制 破 片 战 斗 部 威 力 进 行 了 数 值 模 拟 , 获 得 了 钨 球 的 速 度 和 空 间 分 布 规 律 。设 计 了试 验 方 案 并 进 行 了 靶 场 试 验 。 通 过 与 模 拟 结 果 比较 , 证 明二者基本 一致 , 可 为 定 向 战 斗 部 的设 计 和 模 拟 计 算提供参考 。 关键词 : 定向战斗部 ; 钨球 ; 数值模拟 ; 试 验

预制钨破片穿甲仿真分析

预制钨破片穿甲仿真分析

触 。自适应 接触是 主从 面的一 种特 殊形 式 , 在这 种类型 的接触 中,当组
成接 触面 的单元 因承 受过大 应力 、 应变 而发生 破坏 时 , 些单 元将从接 这 触面 中删 除 , 而改变接 触 面的构 形 , 从 接触 算法 是不对 称的 , 程序 针对 每个 从属节 点检 查其 是否穿 透主 面 , 反过来 却不检 查主 面节 点是否穿 但 透从 面。因此 , 从属 面的 网格应 当 比主 面 网格细 , 则会 发生 出现穿透 否 而程序 未能 检查 出来 的 问题 。 在一般 的弹 丸侵彻 靶板 有限元 分析 中 , 通
表 1破 片初 速情 况
方案
l 2
圆柱 形破 片 ( 柱 )作为预 制破 片的一 种类 型 ,由于密度 高 、穿 甲能力 钨
强 , 为防空 、 成 反辐 射 、 面杀 伤 的主要杀 伤元 素之 一 , 得到广 泛应用 。 并 本文运用 L — Y S D NA数值运 算模 块 ,建立 了钨柱 侵彻 4 #钢板 的数值 5 仿 真模型 , 该模 型计算 结果 与试验 结果 具有较 好的 一致性 , 对产 品 的方 案设计具 有一定 的指导 意义 。
1 2有 限元 模型 进行有 限分 析时 ,为减小 计算 模型规 模 , 立 了破片及 靶板 的 12 建 /
有 限元模 型 。 在有 限元模 型分析 中, 不仅 是 网格 的密度 影响计 算 的精 度
和速度 , 好的单 元形状 也可 以降低计算 时 间 , 高计 算准确 性 。 本文 提 故 采用六面 体单 元进行 网格 划分 。 本 文 中的有 限元 计 算采用 了两种 接触 类型 主从面 接触和 自适应 接
破片初速 ( s m/ )
90 0 l0 0o l0 1o

破片对聚能装药战斗部冲击引爆数值模拟分析

破片对聚能装药战斗部冲击引爆数值模拟分析

破片对聚能装药战斗部冲击引爆数值模拟分析
李向荣;赵海龙;彭锐枫;周世海
【期刊名称】《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年(卷),期】2014(34)10
【摘要】针对二次破片引爆车内弹药毁伤效能难评估问题,分析了基于热点学说的冲击引爆临界速度准则.利用数值模拟方法,以反应度为引爆判断参数,进行了冲击引爆过程中炸药内部压力与状态分析,验证了热点引爆学说;得到了聚能装药撞击位置、破片尺寸、破片材料等参数对冲击引爆影响规律,直径相同时,柱形破片的临界起爆
速度比球形破片低;聚能装药残余弹体或二次破片完全有可能引爆车体内弹药,从而
导致严重的二次效应,钢质破片有效尺寸约14cm、速度约1 800m/s,或者钨质破
片有效尺寸约14cm、速度约1 500m/s就能发生冲击引爆.
【总页数】6页(P1018-1023)
【关键词】冲击引爆;聚能装药;引爆临界速度;装甲车辆
【作者】李向荣;赵海龙;彭锐枫;周世海
【作者单位】装甲兵工程学院兵器工程系;中国人民解放军75743部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411.2
【相关文献】
1.预制破片战斗部冲击波超压的数值模拟 [J], 周平;韩夫亮;侯日立
2.预制破片对战斗部冲击起爆数值模拟 [J], 江增荣;李向荣;李世才;王海福
3.破片冲击引爆带盖板装药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 [J], 李会敏;刘彤
4.柱状装药预制破片缩比战斗部爆炸冲击波和破片的作用时序 [J], 夏冰寒; 王金相; 周楠; 陈兴旺; 卢孚嘉
5.不同口径聚能装药射流引爆带壳装药数值模拟 [J], 梁斌;余春祥;聂源;冯高鹏;卢永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战斗部端面预制破片威力性能影响的数值仿真

战斗部端面预制破片威力性能影响的数值仿真

战斗部端面预制破片威力性能影响的数值仿真
郭子云;赵太勇;陈智刚
【期刊名称】《计算机仿真》
【年(卷),期】2015(032)003
【摘要】为实现火箭弹定向杀伤,在战斗部非起爆端球缺面增设预制破片,通过调整装药长径比、球缺半径提高预制破片初速、控制预制破片飞散角,从而提高定向毁伤威力.利用LS-DYNA软件建立端面预制破片战斗部模型,对装药长径比、球缺半径两种装药结构参数进行了数值仿真,得到装药结构参数对端面预制破片初速和飞散角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球缺半径、装药长度分别为3倍、2.5倍装药直径时,端面预制破片获得最大杀伤威力,为火箭弹杀爆战斗部端面预制破片定向杀伤威力控制提供了参考.
【总页数】5页(P33-37)
【作者】郭子云;赵太勇;陈智刚
【作者单位】中北大学地下目标毁伤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51;中北大学地下目标毁伤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51;中北大学地下目标毁伤技术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5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1.9
【相关文献】
1.半预制破片战斗部破片威力分析 [J], 杨琪;郇光周;王梦楠
2.关于预制破片战斗部爆炸威力场的数值模拟与分析研究 [J], 厉相宝;季致和;苏敏
3.传爆管偏置对子弹预制破片战斗部威力的影响 [J], 刘志林;王雨时;闻泉;张志彪;高辉
4.多层预制破片战斗部数值仿真方法及起爆方式影响 [J], 时党勇;张庆明;夏长富
5.预制破片杀爆战斗部威力准确评估研究 [J], 赵洪志; 张建; 梁振刚; 袁志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多层预制破片战斗部数值仿真方法及起爆方式影响

多层预制破片战斗部数值仿真方法及起爆方式影响

多层预制破片战斗部数值仿真方法及起爆方式影响
时党勇;张庆明;夏长富
【期刊名称】《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年(卷),期】2009(010)006
【摘要】为研究多层预制破片的飞散规律,对某结构多层预制破片战斗部的数值仿真方法和爆轰驱动特性进行分析.通过对比流固耦合模型、单层网格模型和小角度模型的适用性,采用侵蚀单面自动接触算法,建立合理的数值计算模型.利用LS-DYNA软件,对单点、对称两点和三点起爆方式下爆轰波传播特性、多层预制破片飞散形态、破片初速和飞散角进行计算和比较.计算结果表明,数值计算模型可以考虑多层破片之间的挤压、摩擦和翻滚效应;对称两点起爆和三点起爆可有效提高预制破片的最大初速和平均初速;起爆点数量增加,密集破片区域飞散角逐渐增大.【总页数】6页(P553-558)
【作者】时党勇;张庆明;夏长富
【作者单位】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工程兵指挥学院,江苏,徐州,221004;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工程兵指挥学院,江苏,徐州,221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J410.3+3
【相关文献】
1.双聚焦式破片战斗部不同起爆方式的数值模拟研究 [J], 魏继锋;焦清介;宁建国
2.起爆方式对战斗部破片定向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J], 屈明;钱立新;杨云斌
3.起爆方式对子母式战斗部破片速度影响的数值分析 [J], 叶小军;连鲁军
4.偏心起爆方式对球形预制破片战斗部飞散特性的影响 [J], 梁志峰;乔磊;刘兰;姜弛;李川
5.起爆方式对预制破片飞散性能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J], 史志鑫; 尹建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某战斗部预制破片设计及破片威力数值模拟

某战斗部预制破片设计及破片威力数值模拟

某战斗部预制破片设计及破片威力数值模拟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值计算方法的进展,数值模拟分析已广泛应用于爆炸力学的计算领域。

本文在分析作战目标轻型装甲特性基础上,利用建模软件UG NX4.0对某型号榴弹进行了增加预制破片衬套组件的威力增强设计,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10.0/LS-DYNA对球形破片在爆炸驱动下的飞散动态进行了数值模拟,获得了破片初速和驱动过程的物理图像,计算结果与有关文献的实验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表明该有限元计算模型是合理的。

讨论了钨球破片在空气中的衰减规律,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球形破片侵彻靶板的有限元分析并通过数值计算得出了钨球穿甲后的剩余速度。

本文没有将榴弹材料性能和轻装甲目标特性进行深入研究,没有将炸药爆轰驱动对钨球预制破片的较大影响进行具体探讨,期待在后续工作中加以解决。

战斗部动爆破片仿真及特性分析

战斗部动爆破片仿真及特性分析
1 动爆测试技术现状
动态破片参数测量是弹药终点效应试验中,对弹丸
收稿日期:2015⁃05⁃28
(战斗部)爆炸时的动爆破片速度、破片速度衰减系数、破 片空间分布等参数的测试,为毁伤效能评估试验提供数 据支撑。国内对破片的测量主要是依靠静爆测量的方法 进行测试。该方法是利用区域截置的原理,通过布置一 些靶,对置于特定位置的战斗进行爆炸测量。文献[3⁃6] 等提到的都是关于静爆测量的方法。目前,动爆测试主 要是利用雷达完成。在战斗部动爆测试方面,国内鲜有 报道,而国外发展明显领先国内。国外靶场已有采用多 普勒雷达测量破片速度的动爆测量法:如丹麦 BS250 雷 达能测初速,还能得到阻力系数曲线、速度距离曲线、速 度时间曲线;美国陆军白沙导弹靶场装备的靶场测试雷 达,工作在 X 波段,能跟踪速度为 30~3 000 m/s 的目标, 测速精度为 0.3 m/s。要进行动爆测试,对战斗部动爆破 片进行建模仿真和特性分析则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Abstract:Compared with the static explosion test,the warhead dynamic explosion test can provide more accurate data for evaluating the weapon system. The dispersion and movement situation of the dynamic explosion fragments are analyzed by analyzing, modeling and simulating the movement of the warhead dynamic explosion fragments. For the technology means of dynamic explo⁃ sion test with radar,the characteristics of quantity,speed and distance distribution of the dynamic explosion fragments in radar beam are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 based on dynamic explosion fragments can provid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ynamic explosion test.

预制破片速度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预制破片速度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预制破片速度的数值模拟与分析
预制破片战斗部在爆炸过程中,产生高温高压爆轰产物的同时破片获得一定的初速飞散出去,破片初速和飞散方向角是衡量战斗部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

由于战斗部爆炸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采用理论分析的方法非常困难,如果通过试验的方法,不但设计周期长,而且成本高。

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值模拟成为战斗部设计的一个重要手段,鉴于此,本文分别对钨块式预制破片战斗部和刻槽式预控破片战斗部进行了数值模拟和威力分析。

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对某钨块式预制破片战斗部分别采用弹头部起爆、中心起爆和弹尾部起爆三种起爆方式分析,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中心起爆时获得的破片速度最大,杀伤效果最好。

弹头部起爆要比弹尾部起爆所形成的破片速度大。

对某刻槽式预控破片战斗部采用整体刻槽和单环刻槽两种方案,分析刻槽形式对破片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单环刻槽爆炸所形成的破片要比整体刻槽效果好。

并结合理论验证和靶场试验对比,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正常选择材料等相关参数和模型简化合理的情况下,在类似产品改进和新产品研制过程中,可用数值模拟代替部分试验,节省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半预制破片战斗部仿真分析
【摘要】利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LS-DYNA对刻槽式破片战斗部分别进行外刻V形槽、外刻方形槽和外刻锯齿形槽的三种刻槽方式节进行分析,同时对聚能衬套式战斗部进行数值模拟。

通过分析可知刻槽战斗部获得的破片速度最大,杀伤效果最好。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正常选择材料等相关参数和模型简化合理的情况下,在类似产品改进和新产品研制过程中,可用数值模拟代替部分试验,节省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等。

【关键词】刻槽; LS-DYNA;数值模拟
1.引言
破片杀伤战斗部是战斗部的主要类型之一,主要是在高能炸药爆炸作用下,形成大量高速破片,利用破片的高速撞击、引燃和引爆作用毁伤目标。

可以用于杀伤有生力量(人、畜)、无装甲或轻型装甲车辆、飞机、雷达以及导弹等武器设备。

半预制破片又称为预控破片,常用的预控技术有壳体刻槽、装药表面刻槽等。

壳体刻槽式杀伤战斗部应用应力集中的原理,在战斗部壳体壁上刻有许多交错的沟槽,将壳体壁分成许多事先设定的小块,当炸药爆炸时,由于刻槽处存在应力集中,因而壳体沿刻槽处破裂,形成有规则的破片,破片的大小、形状和数量由沟槽的多少和位置来控制。

刻槽的形状有V形、方形和锯齿形等,如图1所示。

沟槽的形状不同,壳体破裂时断裂迹线的走向不同。

图1 刻槽截面
2.破片形成理论
大多数通过爆炸和破片产生破坏作用的弹药或战斗部,均由一定厚度的金属壳体和高能炸药组成。

高能炸药爆炸后,壳体在爆轰波和爆轰产物的高压作用下发生膨胀、变形、破裂,乃至破碎。

壳体破碎后形成分散的破片,爆轰产物逸出,并包围破片。

破片在爆轰产物作用下一直被加速,直到爆轰产物膨胀速度低于破片速度,由于爆轰产物和冲击波速度衰减迅速,而破片速度衰减较慢,最后破片将冲到爆轰产物和冲击波的前面。

所以,破片的杀伤作用距离要比爆轰产物和冲击波作用距离大得多。

3.理论计算
下面通过理论上的经验公式来验证数值模拟预控破片的平均速度,以上三种刻槽方案中预控破片平均速度分别为:1200m/s、1400m/s和1500m/s。

对于圆柱形壳体,破片的平均初速可以根据格尼(Gurney)公式进行计算。

(1)
式中:,De为炸药爆速;
,为炸药和壳体的质量比;
将爆速De=8000m/s,代入式中,计算得到,这个结果比外刻V形槽低10.4%,比外刻方形槽低23.2%,比外刻锯齿形槽低28.3%。

4.模型的建立
对几种不同的刻槽式战斗部和聚能衬套式破片战斗部进行建模,并进行网格划分,如图2所示。

在进行有限元数值模拟时对该战斗部进行了简化,壳体厚度选取12mm,刻槽深度为壳体厚度的1/2。

图2 四种不同战斗部网格模型
聚能衬套式破片战斗部,衬套由塑料或硅橡胶制成,其上带有特定尺寸的楔形槽,装药爆炸时,楔形槽产生聚能效应,将壳体切割成所设计的破片。

由于炸药爆炸是迅速的、计算时间很短,而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爆轰产物对破片的作用力远大于空气对破片的作用力,所以忽略空气的影响。

建模时单位采用cm-g-μs,采用拉格朗日算法。

5.仿真计算及结果分析
5.1 四种不同战斗部破片分散情况仿真
图3 四种不同战斗部不同时刻的破片分布
从仿真结果可以清晰地看出四种不同战斗部在各个时刻的所形成的破片飞散情况,破片产生的爆轰波均是以球面方式迅速的从起爆点向外扩散。

圆柱部破片小、密集而且速度大,弹头部和弹尾部破片较大而且速度相对较小,弹壳主要是沿纵向撕裂,破片形成的数值仿真过程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

5.2 四种不同战斗部破片分散速度变化规律
从图4-a中可以看出预制破片在50μs左右时速度就已经稳定下来,选取的这三个节点的稳定后破片的最大速度为1400m/s左右,最小速度为1100m/s左右。

通过所有节点的速度分析可知破片的平均速度为1200 m/s左右。

从图4-b中可以看出,当t=10μs时,战斗部壳体开始破裂,当t=50μs时,破片速度趋于稳定,其最大值为v=1560m/s左右,最小值为v=1200m/s左右,破片的平均速度v=1400m/s。

从图4-c中可以看出,当t=10μs时,战斗部壳体开始破裂,当t=60μs时,破片速度趋于稳定,其最大值为v=1600m/s左右,最小值为v=1400m/s左右,破片的平均速度v=1500m/s。

从图4-d中可以看出,聚能衬套式形成的破片效果与外刻V形槽相近,比外刻锯齿形槽和外刻方形槽要稍差一些。

图4 四种不同战斗部选取节点的速度-时间曲线
5.3 结果分析
通过对外刻V形槽,外刻方形槽,外刻锯齿形槽战斗部和聚能衬套式战斗部共四种模型的数值模型与分析以及破片的飞散情况可以看出:
(1)对于刻槽战斗部
外刻锯齿形槽战斗部形成的破片不是很理想,容易形成长条状破片,但破片初速相对于其他两种刻槽方式要大一些。

而外刻方形槽战斗部所形成的破片最理想,破片平均初速1400m/s,所形成的破片最均匀。

所以,总的来说,外刻方形槽战斗部较为理想。

(2)对于聚能衬套式战斗部
通过仿真结果可以看出破片初速比壳体刻槽相对低些,这是由于衬套会使得装药量与刻槽式相比会小一些,而且,炸药的爆轰能量会有一部分用于炸裂壳体形成破片,这一部分比刻槽式损失的能量要大些。

6.结束语
通过模拟计算及结果分析表明,在合理简化模型材料参数正确的情况下,数值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而且还会获得一些用试验的方法难以得到的数据结果,为确定破片在目标区域的散布范围和散布密度奠定了基础,为弹丸结构设计及优化提供了依据,让战斗部发挥更大的毁伤威力。

参考文献
[1]赵国志,张运法.战术导弹战斗部毁伤作用机理[D].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09,9.
[2]时党勇,李裕春,张胜民.ANSYS/LS-DYNA8.1进行显式动力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尚晓江.苏建宇等.ANSYS/LS-DYNA动力分析方法与工程实例[M].北京:
中国水利出版社,2005.
[4]卢芳云,李翔宇,林玉亮.战斗部结构与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