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湖山听泉》教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通用14篇)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通用14篇)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通用14篇)《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篇1一、复习齐读课题回忆课文写了两处不同时间不同地点的`听泉,是哪两处?二、语言创设情景,导入课文,学习第2小节。

1、师:今天,就让我们乘坐作者铸造的文字之舟,去鼎湖山听泉。

2、学生打开课本,看第2小节,边听教师配乐范读边划出描写泉水和泉声的句子。

交流划到的句子自读感悟,抓住重点词语,在有感悟的词语旁边做个记号,并且写写自己的感想。

A、出示第一句:“刚过寒翠桥,B、就听到淙淙的流水声”引导抓住“就”“淙淙”体会泉声的响B、交流感悟下四句。

借助比较句子等手段引导体会泉水的多。

在感悟中以学生为主,教师相机点拨。

同时穿插指导朗读C、交流感悟最后几句。

感受到什么?引导抓住“清纯悦耳”与“厚重安详”、“欢快活泼“等重点词句体会泉声之美。

“清纯悦耳”与“厚重安详”作对比,女生读泉声,男生感受。

男生读钟声,女生感受。

多媒体播放配乐组图,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样的泉水,听到了什么样的泉声?小结板书:美齐读三、学习第4节出示“入夜……聆听、辨识、品味”齐读,启发,聆听、辨识、品位这三个词语能交换位置吗?播放泉声,学生闭上眼睛,学习聆听、辨识和品味交流听后的感受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女生读前两句,男生读后两句。

讨论:课文写了哪几种泉声?自由再读体会,你最喜欢哪种泉声?为什么?仅仅这几种泉声吗?引读最后几句。

四:总结:……课后想象还有怎样的泉声,下节课交流。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篇2【教材分析】《鼎湖山听泉》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第一单元以“写景为主题”的开篇课文。

本课上承八年级(上)第四单元,下连后三篇散文。

鼎湖山可写的景物很多,但是作者精心取材,把视线集中在山泉上;而且写景的角度也很独特,从“听”字入手,贯穿始终。

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学情分析】“听泉”令人耳目一新,是本篇散文游记的突破点。

初三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富于想象,所以很容易利用优美语段来教会他们感悟鼎湖山泉声的美妙、感悟自然的生命力。

九年级语文上册1鼎湖山听泉教案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1鼎湖山听泉教案苏教版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通过想象,感受到泉声的转变无穷,体会泉的趣味。

2.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品评赏析感受到泉声的美好,增强酷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3.体会夜宿僧寺听泉而生的感悟和作者对人一辈子及历史的明白得。

教学进程导入大自然是一名伟大的音乐家今,他用大手笔咱们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乐章。

汹涌澎湃的大海是雄浑昂贵的旋律,演绎激情四射的人一辈子。

轻轻吟哦的湖水是温柔的音符,像落花飘零在水上,让人陶醉。

鼎湖山的泉水那么叮咚作响,仿佛清纯可人的少女,拨动心灵的琴弦,演奏出悦耳的旋律,诠释着欢乐的真理。

今天,咱们一路来阅读闻名散文家谢大光的一篇游记散文《鼎湖山听泉》,在作者美好的文字引领下一起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

课件显示教学目标教学板块之一:寻泉之形下面就先请同窗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阅读课文能够默读,能够跳读,也能够放声朗诵,可是要记得,不动笔墨不念书,因此一边念书一边完成以下任务:【课件显示】一、标画:用“”圈画出课文中所写的鼎湖山泉水样子的词语或句子,并用自己的话归纳你看到了如何的泉水。

二、试探:大光先生在鼎湖山上寻泉踪迹,那么他别离在什么时刻在哪些地址寻泉影的?并试探这篇游记散文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的。

相信同窗们通过认真的学习,已经专门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此刻请同窗们交流一下你们的收成。

【明确】一、例如:我看见了一泓时隐时现交织流泻遮断路面……的泉水。

二、作者的行踪:岸边—寒翠桥—山中—补山亭—庆云寺(半山)寻泉的时刻:黄昏——————————晚餐后—夜间(本文以空间转移为主,辅之以时刻来组织材料)这是何等顽皮的泉水啊,正如那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朦胧、迷人透着一股神秘,难怪大光先生被其吸引而不知不觉查找它的踪迹。

教学板块之二:听泉之韵同窗们,适才咱们随着大光先生的足迹去查找了泉水的踪迹,可是它们那么顽皮啊,一直在和咱们捉迷藏,因此除用眼观看,大光先生更是拿出了杀手锏——用耳朵去倾听来继续追踪泉水的踪迹。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课 鼎湖山听泉教案 苏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课 鼎湖山听泉教案 苏教版

第一课《鼎湖山听泉》一、【教学目标】1.能从“听”字入手,找出作者四次听泉的句子,并能说出每次听泉的感受。

2.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优美语言,体会比喻、拟人、想象等方法运用的含义与作用。

3.通过“吟哦讽诵”来品味精彩段落,理解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1. 了解一般游记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3.抓住一个“听”,找出描写泉声的语句,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美妙有趣4. 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三、【教学方法】阅读感悟合作交流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辅助教学,收集鼎湖山的相关图片和泉水声。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空山何处来黄鹤,流水无心响白云”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提到泉,人们自然会想到流淌在高山深涧中的汩汩清泉,它不仅清洌甘甜,姿态万千,更是泠泠淙淙,欢快清脆,带给人们无尽的遐想和美的感受。

今天,让我们跟随谢大光,去鼎湖山听泉,去领会泉声的美妙。

1、学生资料交流:★作者简介:谢大光男1943年生,汉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西人,中共党员。

1962年毕业于河北工学院电力系。

1962年应征入伍,历任总后勤部某部战士、文书、文工队创作员,天津人民出版社印刷厂职工,《散文》月刊编辑,百花文艺出版社编辑、副组长、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小说家》编辑部副主任、主编,《中外散文选萃》主编、副编审。

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

★鼎湖山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是地球同纬度上唯一的一片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也是我国建立的第一个自然保护区,1979年成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网的成员之一。

鼎湖山景区古道两旁,森林苍翠。

林中有2000多种植物,飞水潭飞瀑从30米高的峭壁上倾泻而下,雾罩云飞,章太炎当年在瀑布旁的眠绿亭题了四个字:涤瑕荡垢;庆云寺依山而建,嵌于千峰碧翠中,是岭南著名的佛教第十七福地,建于明末;鼎湖山有野生高等植物1843种,栽培植物673种。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苏教版初三上)8doc初中语文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苏教版初三上)8doc初中语文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苏教版初三上)8doc初中语文[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自然段。

2、明白得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精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明白得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精妙有味。

[教学过程]:一、情形导入,查找支点:1、同学们,听,传来淙淙流淌的声音,〔点击封页〕,摇铃击磬似的、清亮圆润。

依稀看起来我们又来到了鼎湖山,让我们跟上作者的脚步去看一看那清亮的泉水,听一听那精妙的泉声。

2、请同学们采纳自己最喜爱的方式去把课文美美地读一读。

3、读完课文,你最想讲什么?学生自由讲。

4、是呀,多么奇特的鼎湖山,你是从课文中哪些地点感受到的,情愿讲讲吗?找好朋友去交流。

开始。

5、谁情愿把你的收成与大伙儿一起分享?二、围绕支点,旋转球体:〔一〕、相机出示:过了……前进。

1、关于他的读,你有什么感受?点评,评的真杰出,相信你读的更杰出,你来读一读。

2、从他的读中,你看起来看到了什么?3、想不想亲自去看一看?播放〝交错流泻〞4、你想讲什么?〔学生讲后,让学生有感情地讲〕:真令人沉醉!太美了!真是朝气蓬勃!师评:〔尝〕我想,那味道一定专门不错。

〔带回来〕有机会亲自去看看,好吗?〔期望到处差不多上〕大伙儿都努力,你的愿望会实现的。

〔拍照〕拍好后,与大伙一块观赏,好吗?5、指导朗读:那你现在预备如何读,自己试试。

谁来读?关于他的读,你有什么方法?你想不想试试。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二〕连续讲,出示〝泉声隐到了……音响。

〞1、听出来了吗?安详厚重的钟声和轻巧爽朗的泉声,那你预备如何样读,自己试试。

2、指导朗读:还想不想听?指名读,评〔听了你的读,我眼前确实出现出了涌流的泉水,你真了不得!〕再指名读〔你是如何品味的,把你的品味读给大伙儿听听好吗?评:听了你的朗读,连泉水都不想走了,你读的比写的还好!谁情愿和他比?〕齐师评:刚才,———把那个词语明白得了,因此读的专门好,谁来像他那样读一读?关于他的读,你有什么方法?我从同学们的表情上就明白同学们专门喜爱那个地点,我们一起读一读,读出你的喜爱。

《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能够放声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2.尝试着研读课文,能理解出文章的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

3.明白本文是怎样扣住“泉”字,抓住“听”字来组合材料的。

4.读、背本文精彩片段,体会语言的形象生动和典雅凝重。

教学重点:1.能够放声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2.读、背本文精彩片段。

教学难点:1.尝试着研读课文,能理解出文章的意图,品味出作品的妙处。

2.明白本文是怎样扣住“泉”字,抓住“听”字来组合材料的。

教学计划:2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放声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2.明白本文是怎样扣住“泉”字,抓住“听”字来组合材料的。

教学重点:能够放声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教学难点:明白本文是怎样扣住“泉”字,抓住“听”字来组合材料的。

课型:新授课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读课文,圈点勾画出生字、生词,并借助工具书解决自己能够解决的生字词。

2.查阅关于鼎湖山自然景观的资料。

课堂学习:一.导入新课,制定教学目标。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请学生诵读单元导语,归纳出单元教学目标。

学生诵读单元导语,归纳单元教学目标。

2 你知道北回归线上的“绿色明珠”指的是什么地方吗?你能说说这颗“绿色明珠”美在何处吗?听,思考,回答。

3 根据预习,说说《鼎湖山听泉》值得你学习的目标。

老师加以指导,民主集中,得出本文共同的教学目标。

说、听4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散文名篇欣赏鼎湖山美丽的风韵。

听二.放声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畅。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 请学生交流预习时圈点勾画的生字词(说出已经解决的有哪些,板书出没有解决的有哪些)交流、板书支架式教学2 请学生讨论解决板书的生字词。

讨论解决生字词。

3 问:什么叫朗读?朗读的要求是什么?如何达到这目标?((1)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2)读得响亮、读得正确、读得流畅、读出感情(3)扫除生字词障碍、集中注意力、放开喉咙、勤奋练习)直接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鼎湖山听泉》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鼎湖山听泉》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鼎湖山听泉》教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学习吟哦讽诵的要领,通过诵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法。

3.学习和应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4.从课文中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一般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2.掌握诵读要领,在诵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学习作者在文章中对材料的详略安排。

教学难点:1.学习和运用从不同角度描写景物和变换角度表现景物的方法。

2.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总计第课时一、导入新课介绍: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与当地另一风景区--星湖齐名。

前人为此山写过很多游记,当代散文家谢大光也写过一篇,却与众不同。

板书课题,并提问:课文题目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结合教师介绍,展开想象,思考这篇散文会有什么地方与众不同,并回答教师提问,“听”和“泉”字是关键字。

二、出示学习目标、检查自学情况:1.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2.给学生5分钟时间,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生词预习情况①给加点字注音:chàngwǎng古刹磅礴楹联怅惘污垢万籁俱寂泠泠淙淙雄浑一泓②解释下列词语:雀跃:高兴得像雀儿一样跳跃;怅惘:因失意而心事重重;惆怅迷惘;楹联:挂在或帖在楹(堂屋)前部柱子上的对联,泛指对联;万籁俱寂:形容各种声音都寂静下来了。

拾级:逐步登阶。

盎然:充满活力的样子。

迥然:形容差得很远。

浑然: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三、设疑自探:1.引导:“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读书的一种基本方法,就是要求能通过吟哦去体会和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我们在学习中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读书方法,这样才能够提高我们的阅读欣赏能力。

2.指出:诵读要立足于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边读边思考,要有所感悟。

并范读课文前三段。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苏教版初三上)6doc初中语文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苏教版初三上)6doc初中语文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苏教版初三上)6doc初中语文学习目标:1、在诵读中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感情进展的脉络。

2、能分析作者工于取材,扣住〝泉〞字,抓住〝听〞那个关键来组合材料。

3、能分析课文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详略有致、明暗交错的组材方式。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5、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

6、在〝吟哦讽诵〞的基础上,背诵优美语段。

重难点分析:1、〝吟哦讽诵而后得之〞是本单元要重点学习的学习方法。

是重点,也是难点。

要教会学生在吟诵中有所〝得〞、有所〝悟〞。

第一就要让学生产生朗读的爱好,乐于沉醉其中,摸索、感悟。

因而创设情境,激发学习热情,是专门重要的环节。

2、〝学习本文将深刻的哲理寄予在景物的状写中,并随景致的变化,有层次地表达。

〞是本课的另一个重点。

在学习中,把读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这种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

第一课时课堂学习: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现鼎湖山秀美风光。

教师补充。

在优美的音配画中,学生介绍有关鼎湖山的相关资料。

2指导学生带着咨询题读课文。

摸索:勾画作者游山踪迹,查找作者感情进展的脉络。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作圈点勾画和旁批。

3组织学生交流交流二、反复诵读,深入明白得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咨询题设计:鼎湖山可写之景专门多,而作为游记,也应较全面地介绍。

作者什么缘故要集中笔力写山泉?又是如何样做到以〝泉〞为主,兼及其他的?学生带着咨询题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摸索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讨论、交流3指导学生重点朗读第二三段:1、体会比喻的妙处〔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2、找出下文中与此相呼应的比喻。

3、引用楹联有何作用?4、应用如何样的语气语调来朗读?学生自由朗读、揣摩语气语调、摸索、交流、个不朗读、其他学生评判三、语文活动: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1播送音乐,指导学生用心倾听、感受。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苏教版初三上)9doc初中语文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苏教版初三上)9doc初中语文

第1课《鼎湖山听泉》教案(苏教版初三上)9doc初中语文一、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犹如〞、〝像……一样……〞造句。

3.明白得课文内容,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精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明白得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精妙有味。

四、教学时刻:三课时课前预习:查阅有关鼎湖山的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

认识1个多音字。

明白得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理清课文脉络,试着给课文分段。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明白得重点词句。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听讲过我国广东省肇庆市东北部的鼎湖山吗?鼎湖山,原名顶湖。

因山顶有湖,四季常盈,故得其名,民间传奇黄帝打败蚩尤采首山之铜在此铸鼎,鼎成升仙,为纪念黄帝得道入仙册,习称鼎湖。

鼎湖山的景色可美啦!以〝植物多〞、〝寺院多〞、〝瀑布多〞驰名于世。

揭题:10 鼎湖山听泉二、看图片,听课文录音。

三、初读课文1.布置学生自学。

〔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

要字字入目,把课文读通读顺。

〔2〕拼读生字表中生字,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的意思。

〔3〕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什么。

2.检查自学情形。

〔1〕认读生字词。

A 肇庆倾听蒙眬汩汩B 草丛暮色古刹汇聚穿越轻柔清脆草丰林茂时隐时现不绝于耳交错流泻纯洁悦耳山鸣谷应悠悠扬扬安详厚重轻巧爽朗繁花似锦古树参天万籁俱寂厚重回响雄浑磅礴铜管齐鸣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蓬勃生气〔2〕在学生读准音的基础上,找一找这些词语中哪些是描写声音的?指导学生美读这些词,是否能够通过自己的朗读声来诠释一些词语的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鼎湖山听泉》教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
主备:徐进审核:洪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指认文中的比喻、拟人句,体会其表达作用。

2.体会散文语言的优美,学习以空间转换为顺序组合材料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诵读。

本文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对掌握文章吟诵的要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味作者的感情。

2.欣赏。

可让学生各抒己见,找出自己最欣赏的语段或句子,阐释欣赏的理由。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秀美河山的情感;体会本文对人生哲理的领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作者遣词造句的生动准确;比喻、拟人等手法的运用。

【难点】作者听泉而生的感悟,及文中深蕴的哲理。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预习卡:
1.字词积累
(1)生字
泠泠()淙淙()菩()提树楹()联迥()然相异拾()级怅惘()
()汩汩()
(2)释词
拾级:
楹联:
怅惘:
雀跃:
万籁俱寂:
2.走近作者
谢大光(1943—)
3.追溯背景
鼎湖山:
4.整体感知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请问同学们,游记散文一般都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概况本文作者的行踪顺序。

(3)课文行文非常清晰,结构层次分明。

理清课文的结构层次:
一、
二、
三、
课堂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文章共写了哪几幅图景?
2.你认为全文的重点在哪里?
3.从课文的有关语段中找出描写鼎湖山泉水的语句,并用几句话归纳描写的要点。

4.作者为什么要写游七星岩“走得匆匆,看得蒙蒙”?这与写鼎湖山听泉有什么关系?
5.第二部分写庭前仰望和庭园漫步,直接写泉的地方并不多,是不是偏离了中心?
6.反复诵读品味第八段,作者说“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

说说这滋味指的是什么?作者产生了哪些深刻的认生感悟?
7.各抒己见
再读课文,找出你最欣赏的语段或语句,说说你欣赏的理由(提示佳词妙句:比喻句、拟人句、阐发人生哲理的语句)
拓展延伸
阅读《落花枝头》——谢大光,比较语言风格随堂练习(见反面)
学习感悟
周培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