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艺考知识点:诗歌朗诵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
1、准确的读词:
诗歌的朗诵是一种艺术,为了准确的表达作者的意思,必须注意准确的读词,让聆听者准确的理解诗歌的意思。
在诗歌朗诵中,尤其要注意朗读各种词语的发音,尽可能保持原诗的语言状态,以便正确理解诗歌的意思。
2、加强表情:
在朗诵诗歌中,表情也很重要,它能丰富诗歌的内容,提升诗歌的魅力,加强诗歌的表达力,让诗歌更生动活泼,更容易抓住听众的心。
特别是朗诵抒情诗,如果没有丰富的表情,势必削弱了诗歌的魅力。
3、运用音量:
在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运用适当的音量,让整个诗歌的朗诵有一定的变化,让诗歌的表达更加有趣动听。
如果朗读的诗歌声音都一样,那么很容易让听众感觉乏味,无法让诗歌的内容深刻的传达出来。
4、增强气氛:
在朗诵诗歌时,要注意增强气氛,给聆听者一种深入的感受,让诗歌活跃起来,让诗歌能引起听众特别的感动,这也是诗歌本身的魅力所在。
朗诵诗歌的技巧

朗诵诗歌的技巧
朗诵诗歌是一种艺术表演形式,旨在通过声音、肢体语言和情感表达来传递诗歌的美感和内涵。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朗诵技巧:
1. 理解诗歌内容:在朗诵前,务必彻底理解诗歌的主题、情感和意图。
了解诗人的背景和时代背景也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诗歌的精神。
2. 分析诗歌结构: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押韵模式。
了解哪些部分应该慢读,哪些部分应该快速朗诵,以及在哪里停顿或加强语调。
3. 掌握呼吸控制: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朗诵成功的关键。
学习使用腹部呼吸,保持声音稳定,避免断断续续或失去控制。
4. 语音练习:练习清晰的发音和适当的语调变化。
注意元音的饱满和辅音的清晰,使听众能够容易理解你的朗诵。
5. 情感投入: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歌中,让听众感受到你所传达的喜怒哀乐。
情感的真挚流露能够增强朗诵的感
染力。
6. 肢体语言:使用手势和面部表情来增强朗诵效果。
肢体语言应该自然、协调,不应过于夸张或造作。
7. 眼神交流:如果可能的话,与听众进行眼神交流。
这可以帮助建立与听众之间的联系,增加朗诵的吸引力。
8. 排练和修正:多次排练,不断修正你的朗诵方式。
可以录音或录像自己的朗诵,然后审视哪些地方可以改进。
9. 适应环境:熟悉朗诵的场地和设备,比如麦克风的位置和音响系统的布局。
10. 穿着打扮:选择合适的服装和仪表,以符合朗诵的场合和诗歌的风格。
通过以上技巧的练习和应用,你可以提高朗诵诗歌的水平,更有效地传达诗歌的魅力。
诗歌朗诵要领和技巧

诗歌朗诵要领和技巧
诗歌朗诵要领和技巧:
诗歌朗诵是一种艺术技巧,学习诗歌朗诵要注意以下几点:
1.理解诗歌:要想把诗歌朗诵好,要求读者要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思想意向。
2.引起共鸣:正确把握诗歌的语调和抑扬顿挫,有效传达诗句情感感染力,以
让聆听者产生共鸣感。
3.加入情绪:在诗歌朗诵过程中,可以加入言语不和诗句语气相符的情绪,以
获得良好的表现效果。
4.控制发音:诗歌朗诵要控制发音,让诗中的气息鼓动起来,才能准确表达情绪,暗示诗歌的深意。
5.改变语速:在朗诵诗歌的同时,要注意改变语速,概括总结诗句内容要加快
速度,重复反复的句子要改变语速使其丰富起来。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想要把诗歌朗诵出来能够产生感染力必须要把握好这几点,才能更好地表达出去,使诗歌被展示得更具有高贵华美和细腻感染力。
在朗诵诗歌之前,首先要熟悉诗歌,要学会细心和耐心把握这些关键要素,让
自己能demo得从容、流畅、有力、恰当,使观众感受到诗歌中独特的情感与思想,然后再深入把握诗歌的文字、气息、韵律,把握好诗歌朗诵的要领和技巧,把自己的才艺发挥出来,使观众产生共鸣,让自己更能把诗歌朗诵出来。
诗歌朗诵不仅是一种美妙的艺术形式,更是一种表达能力,一个人学会诗歌朗诵,不仅仅要把握要领、技巧,更要注入一种属于自己的感情,真正把情感表达出来,生动传递诗歌中的美丽,展现出自己朗诵诗歌的魅力。
播音主持诗歌朗诵技巧

播音主持诗歌朗诵技巧一、理解诗歌。
1. 把握主题。
2. 分析情感。
3. 研究背景。
二、声音技巧。
1. 语调。
- 语调就像音乐里的旋律。
该高的时候高,该低的时候低。
比如说“大江东去,浪淘尽”,“大江东去”这几个字语调可以适当高一点、强一点,显示出那种豪迈的气势。
要是都用一个调调读,就像机器人说话一样,很无趣。
你可以想象自己是个指挥家,用语调来指挥这首诗歌的“音乐”。
2. 重音。
- 重音就像是给文字中的某些字加了个放大镜。
比如“我是唯一的一个找到真金的人!”这里“唯一”和“真金”就可以作为重音来读,突出那种独特性和珍贵性。
要是读的时候所有字都一样重,就像把所有东西都混在一起,没有重点了。
3. 节奏。
- 节奏就像人的心跳一样。
有的诗歌节奏明快,像“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读起来就像轻快的小步舞曲;有的节奏缓慢,像“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就像沉重的慢板。
你得找到诗歌的节奏韵律,读起来才顺溜,就像跟着音乐的节拍跳舞一样。
三、肢体语言和表情。
1. 表情。
- 你的脸就像诗歌的第二张“嘴”。
朗诵欢快的诗,你就得面带微笑,眼睛里都透着喜悦;朗诵悲伤的诗,眉头就得皱起来,眼神里要有哀愁。
要是朗诵一首很有力量的诗,表情就得坚定,就像你要去打一场硬仗一样。
如果你的表情和诗歌的情感不搭,就像穿错了衣服去参加活动,特别别扭。
2. 肢体动作。
- 适当的肢体动作可以给朗诵加分不少。
但可别太夸张,像个小丑一样就不好了。
比如朗诵到“欲上青天揽明月”的时候,你可以稍微把手向上伸一下,表现出那种想要触摸天空的感觉。
要是朗诵的时候像个木头人,一动不动,就会让整个朗诵显得很呆板。
诗歌朗诵注意的技巧

诗歌朗诵注意的技巧一、配以辅助工具选手在参赛之前,还需要配以适当的辅助工具,这样能够让听众身临其境地感受选手为其营造的氛围。
比如,球手在朗读古诗词的时候,可以穿着上古代服饰,髻童子髻,采用书简,这样很应景,更容易获得听众的好感。
例如,选手在朗诵现代诗的时候,可以穿上民国服装,简单的化妆,女生的梳妆为简单的马尾或者是双辫子即可,男生主要是穿着中山装。
此外,为了更好地呈现作品的韵味,感动听众的心,球手还可以配上背景音、ppt、视频、乐器或者就是一些其他的辅助工具,更加具备画面感,更加具备冲击力,进而感动人心,使人难以忘怀。
二、营造朗读意境在朗读的过程中,球手必须特别注意营造出来特定的意境,这样才能更快地步入至所背诵的作品的氛围中。
例如,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作的《将进酒》属于汉乐府短箫铙歌的曲调,诗由黄河起兴,整首诗的感情像黄河之水那样奔腾激荡,那么,球手可以使用比较嘹亮的古典乐做为背景音乐,这样可以将球手鼓励东开经诗的意境中。
例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所作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就是典型的沉郁型作品。
词中寥寥数笔勾勒出残秋时节的画面,作者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凝集心头,无法排遣的郁结,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所以,球手可以挑选比较沉婉、悲凉的古典曲子做为背景音乐,这样既可以快速将听众率领至朗读的情景中,球手也可以将筹划不好情绪,快速进入状态。
不同的诗歌作品,所呈现出的情感是不同的,例如,陶渊明所著《桃花源记》,文中将现实和理想境界进行虚实结合,勾勒出世外桃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的景象,表现了作者对追求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比如,苏轼写给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存有》以月曲枝,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紧紧围绕中秋明月进行想象和思索,“人存有悲欢离合,月存有阴晴圆失”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列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找寻之中,整体表现出来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悲观精神。
三、处理好语言表达古诗文背诵必须存有极强的感染力,还要处置不好背诵的停滞、语速、重音及语气。
诗歌朗诵技巧有哪些

诗歌朗诵技巧有哪些1. 声音的运用朗诵者应该在朗诵中尽量展示和使用声音的各种变化,如高低音、明暗音、快慢节奏等。
通过运用声音的不同特点,朗诵者可以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情感。
在朗诵时,可以根据诗歌的内容和意境,调整声音的音量、音调、音色,使之与诗歌的内涵相呼应,以达到更好的朗诵效果。
2. 语速和节奏的掌握朗诵时的语速和节奏是非常关键的,它们能够帮助表达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朗诵者应该根据诗歌的内容和节奏感,灵活调整自己的语速和节奏,使之与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相一致。
在有些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加快语速和节奏,以增强诗歌的力度和生命力;而在一些悲伤或庄严的诗歌中,可以适当地减慢语速和节奏,使之更具穿透力和沉静。
3. 表情和肢体语言的运用除了声音的运用外,朗诵者还应该注重表情和肢体语言的运用。
通过面部表情、眼神的变化以及肢体的动作,可以更好地表达诗歌的情感和形象。
朗诵者可以根据诗歌的要求,运用微笑、凝视、眉毛的起伏、手势等,表现出诗歌中的人物、情感和场景,使之更加栩栩如生。
4. 语调和停顿的处理在朗诵中,语调和停顿的处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朗诵者应该根据诗歌中句子的要求,合理安排语调和停顿的位置,使之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适当地运用升调、降调和中止音,可以增强朗诵的表达力和吸引力;在适当的位置进行停顿,可以突出重要词语或表达一段意境,使之更加深入人心。
5. 整体形象的呈现朗诵者在朗诵时还应注意整体形象的呈现。
朗诵者的仪态和仪表,包括衣着、站姿、面部表情等,都能够对朗诵效果产生影响。
朗诵者应该注重修饰自己的形象,以符合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整体形象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能够更好地引起听众的共鸣与体验。
以上是诗歌朗诵的一些技巧,希望能够对朗诵者朗诵诗歌时的表现有所帮助。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修炼,朗诵者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展现出更加动人的诗歌魅力。
最后,希望每位朗诵者都能在朗诵的过程中,用心去感受诗歌的美,与观众一起分享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诗歌朗诵技巧

诗歌朗诵技巧一、引言诗歌朗诵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要求演员在吟诵诗歌时,通过语音、节奏和表情等方面的调整,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传达给观众。
本文将介绍一些诗歌朗诵技巧,帮助朗诵者更好地表达诗歌的内涵。
二、声音的处理技巧1、音量的调节:根据不同场合和情感的需要,灵活调整音量,使之合理而有力。
2、语速的把握:根据诗歌的节奏和情感的变化,适当地控制语速,保持节奏感。
3、声调的变化:通过对声调的提升或降低,突出诗歌的重点和表达情感。
三、节奏感的培养1、把握韵律:学习诗歌的韵律,把握诗歌的节奏感,做到声情并茂。
2、控制停顿:在适当的地方停顿,让观众有喘息的机会,也能提高朗诵的艺术效果。
四、情感的表达1、内化诗歌情感:通过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将其融入到朗诵中。
2、运用表情和肢体语言:通过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表达,增强情感的传达。
五、形象的展示1、诗歌的背景:在朗诵时,想象诗歌所描绘的背景场景,给观众一个更直观的感受。
2、角色的刻画:根据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通过语音和表情的调整,将角色形象栩栩如生地呈现出来。
六、身体的训练1、声带和呼吸的训练:通过一些音乐和声音练习,加强声带和呼吸的控制能力。
2、肌肉的放松:通过放松身体的肌肉,调整姿势和呼吸,提高朗诵的自信和自如程度。
附件:- 附件1:诗歌朗诵示例视频- 附件2:诗歌朗诵练习音频法律名词及注释:1、演员:根据实际情况,可指任何参与诗歌朗诵的表演者。
2、朗诵:将文学作品以声音形式表达出来,通过语音、节奏和表情等方式传递作品的意境和情感。
播音主持朗诵技巧

播音主持朗诵技巧1.选好作品深理解诗歌。
大体上可分为两类,即格律诗和自由式。
格律诗,也叫旧体诗,广义上还包括词,统称古诗词。
自由诗又叫新诗,在我国,新诗主要是从五四运动以后,随着白话文的兴起和西方诗歌的影响而发展起来的。
不管是格律诗还是自由诗,作为专业考试朗诵之用,首先就要选好作品和深入理解作品。
因为不是所有的诗歌都适合朗诵。
选好作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作品一定是自己喜欢的,别人推荐的作品即使再好,但是朗诵者本人没感觉,调动不起朗诵的愿望,那也不适合来朗诵。
第二,作品内容便于理解,不能深奥难懂。
看着都费解的,朗诵出来效果也不会好。
第三,语言要琅琅上口,诗作本身韵律感强,有较鲜明的节奏起伏变化,形象生动,容易产生一定的冲击力。
第四,感情挚烈,具有一定的变化幅度和对比。
第五,篇幅适中,不宜太短或太长,要有完整性。
一般不要选择节选片段的作品。
选好了作品,还要在深入理解上下功夫。
深入理解包括既要吃透作品的原意,还要了解作品产生的年代和写作背景,还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创作和他其他相关的作品,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了大概的意思就上场朗诵。
诗的语言是非常凝练的,往往表面浅显易懂的句子的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意义,这是表面化的理解所体会不到的。
深入理解有一点就是准确把握诗所反映的特定时代的情绪并加以准确表达,如果不对以上那些背景的东西加深了解认识,表达出来就可能是一种当下时代的情绪,这就不准确了。
2.感受意境有真情意境是指诗歌等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不管是格律诗还是自由诗,如果没有意境就很难说是好诗,朗诵者表达不出意境,也就不算是上乘的朗诵。
无意境的朗诵,情浮意浅,声音形式怎样变化多端,也弥补不了这根本上的缺欠。
感受意境,要求思索、想象、回味、憧憬,紧紧抓住具体而微妙的构思与变化。
同时,要在此基础上,引发浓烈的感情,并做到"因境抒情".第一,诗歌往往充满了比喻和象征,如果不从意境感受着眼就往往使人眼花缭乱,如堕入云里雾中,不得要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演艺考知识点:诗歌朗诵技巧
2017表演艺考知识点:诗歌朗诵技巧
想参加艺术类表演艺考,学习诗歌,朗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要朗诵好一首诗,就必须掌握朗诵技巧,如音调的高低、音量的大小、声音的强弱、速度的快慢,有对比、有起伏、有变化,使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
下面举三个例子谈谈诗歌朗诵的技巧。
例1《春晓》
这是一首格律诗,朗诵这首诗时,应该注意每个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诗的节奏。
每行诗句都可处理为三处停顿: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念到“晓、鸟、少”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前两句是写诗人早上醒来后看到的景物,朗诵时要用柔和、舒缓的语调,音量不要过大。
“鸟”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扬,表现出诗人见到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明朗景象。
后两句写诗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风又下雨,不知园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
在读“花落知多少”时,要想象出落花满园的景象。
可重读“落”字,再逐渐减轻“知多少”三个字的音量,表现出诗人对落花的惋惜心情。
例2《我的“自白”书》
这是陈然同志被捕以后在特务们逼迫他写自白书时写的。
这首诗既是一个共产党员崇高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又是对蒋家王朝必然灭亡的庄严宣判。
全诗感情真挚,充满了激情,充分表现了先烈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义凛然的革命气节。
我们在朗诵这首诗的时候,要表现出作者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对敌人极端蔑视的口气,语调要高昂有力。
第一节,两个“任”字表现了革命先烈不怕敌人毒刑拷打的坚强意志,要读得重些:“不需要”三个字的语气是坚定的:“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这个反问句,表示强调肯定的语气,“血”字的.尾
音要稍微拖长,并且往下降,表现出对敌人残酷屠杀的轻蔑。
第二节,“人”和“怕死鬼”形成对比,要读得稍重:“自白”的尾音要拖长,表示出是所谓的自白的意思:“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一句要读出反问的语气。
第三节,是全诗的高潮,朗诵时要感情奔放,语调昂扬,要表现出共产党人誓与敌人斗争到底的英雄气概和坚信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
如果我们能领会诗的意境,就能深刻感受作者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激起我们与诗的内容相应的感情,再恰当地掌握重音和停顿,朗诵时就会感情充沛,节奏鲜明,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
例3《向日葵》
不知太阳上白天仰着脸——有啥秘密,瞧呀,瞅呀,引逗得你哟夜晚低着头——那么好奇?思来想去……
这是一首歌谣诗,这首诗的想象很新颖、奇特,能充分展现少年儿童聪慧敏捷的思维特点,因而充满纯真稚嫩的儿童情趣。
这首诗开始就把向日葵拟人化了。
由“我”向它提出一个十分有趣的问题,既是“我”的疑问,也会引起小听众认真地思索。
朗诵这两句时,速度不能太快,要注意自然停顿,以引起小听众的思考。
“不知/太阳上/有啥/秘密”,这一句重音应落在“不知”、“秘密”上,“知”和“啥”两个字的尾音可以适当拖长。
第二句要强调“好奇”,需加重语气,“奇”字的尾音要渐弱。
第三句可以结合儿童的天真、顽皮表现出来,语调轻快,头部、眼神可适当转动。
最后一句要和第三句形成鲜明对比,速度放慢,语调轻缓,注意停顿,给小听众留下联想和回味的余地。
总之,朗诵诗歌时,要注意节奏鲜明,并根据作品的基本节奏采取相应的速度。
该轻快的要朗诵得轻快些,该沉重的要朗诵得沉稳、稍慢些。
就一首诗来说,朗诵速度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要根据表现作品内容的需要来决定,并具有一定的变化。
【2017表演艺考知识点:诗歌朗诵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