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及现实意义

合集下载

浅谈孔子音乐的美学思想

浅谈孔子音乐的美学思想

浅谈孔子音乐的美学思想孔子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是一位对后世政治、文化、音乐等各个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

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对于后世音乐美学的发展,他也同样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思想音乐美学核心思想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又为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他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是一位对后世政治、文化、音乐等各个方面都产生巨大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是几千年来中国读书人的楷模。

在音乐美学思想方面他也对后世音乐美学的发展,也同样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

他说过治国要“兴于诗,成于礼,立于乐”这样非常重视音乐的理论。

一、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核心孔子的思想是以“礼”“仁”为核心的,其中礼为表,是制度和等级所维持的。

而“仁”则为里,具体的表现方式就是以音乐的形式。

所以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核心就是“仁”。

孔子认为,音乐必须表现出“仁”的思想,否则是淫乐。

这既是孔子给美下的定义,更是孔子对美本质的认识。

孔子所说音乐所要表现“仁”,实际体现的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即是如今国际社会所提倡的一种精神,但又比如今的人道主义更加深刻。

因为孔子的“仁”不仅包括爱护人的生命,尊重人的人格,追求人的价值,也包括了无私和忘我。

“仁”是孔子音乐美学的基础和灵魂,渗透、贯穿了他音乐美学的各个方面。

孔子的仁既可以看作是一种对于现实社会改造的理想目标,也可以看作是孔子对每一个读书人的具体要求,既是梦想也是规范。

也就是说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的一种完美的追求,以道德为基础,以提倡人的生命人格发展为条件。

这对于当时仍处于奴隶社会背景下的孔子来说尤为显得伟大。

所以,孔子在音乐美学方面注重的是人在听音乐的时候所体现所得到的一种内在修养的提升,得到的一种仁爱、人文关怀的教育。

目的不在于人从音乐中得到了多大的欲望满足,得到了多少快乐的释放,而在于人在听音乐的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高尚思想与品德,提升各个阶层人民的修养,使得社会可以和谐的发展。

儒家音乐美学对现代音乐教育的价值

儒家音乐美学对现代音乐教育的价值

儒家音乐美学对现代音乐教育的价值
儒家音乐思想对古代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古代音乐传统文化精华,继承并将其运用到艺术音乐教育中,对提升艺术音乐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为此,应全面了解儒家音乐思想的内容,并探索将该思想运用到当代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加快儒家音乐思想的当代化转变进程,提升音乐教育水平。

儒家提出的音乐思想是我国古代传统音乐理论的源头,对后世的音乐文化发展产生了长期深远的影响。

儒家音乐思想宣扬音攀教育文化传承中的价值,给予音乐教育存在的社会意义。

在加强音乐教育的今天,切实研究、继承儒家音乐思想精华,并将其运用到音乐教育中,对提升音乐教育认识水平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儒家音乐思想的主要内容(一)“和”文化理念在《乐记》中全面体现了孔子的音乐思想。

《乐记》中的思想主要是音乐的本质、音乐的特点、音乐和现实生活的关系、音乐和政治问的关系、音乐的审美和教育作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儒家的“和”文化理念,倡导以“和”为美,在开展审美评价与审美创造的时候要具备整体意识,做到“和"而不分。

儒家的审美趣味、审美情趣以“和”作为中心,认为“和”是一种审美状态,指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和”的内容是丰富的、包容的,因此才是美的。

孔子指出的“和”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的音乐产生了长期的影响。

在谈到《乐记》时,孔子认为“《乐》以发和”,认为音乐对
人的心灵能起到陶冶作用,使人达到内心的和谐,使人与人、人与社会问达到和谐状态。

孔子将音乐当成是儒家修身养性的重要路径,只有这样才具有仁人的品质。

孟子从民本的理念出发,提出了能展现生命活力的“与民同乐”的理念,这实际上也是“和”的思想在不同层面的充分展现。

浅析孔子美学思想

浅析孔子美学思想

浅析孔子美学思想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浅析孔子美学思想)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浅析孔子美学思想的全部内容。

浅析孔子美学思想孔子(公元前551年一479年)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音乐家,也是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创始人。

说起大圣人孔子,孔子不但是我国春秋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重要的文献整理家、文艺理论批评家。

孔子是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千古推崇的教育家。

他在美学上的最大的贡献就在于他的“美育",不论从诗教、乐教或艺术教育来看,孔子都是中国最早具有原创性的美学家.孔子的美学与其“仁学”息息相关,其美学重点不是在培养专业艺术家,而在通过美育,培养健全的精神人格.孔子的时代,中国古典美学理论尚处于萌芽状态.孔子—-这位中国古代的文化巨人,不仅给后人留下许多探索社会人生和安邦治国的论述,显示了其作为思想家。

教育家深邃的思想和渊博的知识。

同时对文艺也发表了不少精辟的见解,构成了他关于文艺的本质、文艺的功能和文艺的审美标准等独特的思想体系,影响了中国一代又一代文艺家的价值观念,艺术趣味和美学追求,并且逐渐形成了中国独特的文学传统.而孔子的美学思想比较丰富,涉及到审美理想、审美准则、审美情趣等问题,在中国的美学史上具有奠基性的作用,影响至为深远。

,他以仁学去观察和解决有关审美和艺术教育问题,系统地总结了春秋以前的美学理念和艺术教育实践,创立了以“中和” 为精髓的儒家美学体系,具有为政治功利目的、伦理道德观念服务的鲜明的实践性,并为后世美学思想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及教育意义分析

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及教育意义分析

138教 苑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及教育意义分析薛 娜儒家音乐美学思想产生于先秦,前后贯穿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在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中占据不可撼动的主导地位,对古代音乐实践和发展起着本质的促进和约束作用。

研究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对现代音乐美学的建立和音乐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借鉴学习的意义。

为此,人们应该深入了解儒家音乐美学的思想理论,挖掘有价值有意义的部分,试着与当代音乐教育相结合,赋予其新的时代精神和生命。

儒家音乐思想作为我国古代最早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后世音乐的影响和作用极大,其中之一表现在一批又一批该思想的追随者热忱的创作中。

人们不难发现该思想承载了道德教化的作用,因此它深受统治阶级的关注和推崇。

其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既产生促进的积极作用,也有阻碍的消极作用,这要结合具体的历史时代和社会背景来讨论。

一、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主要特征先秦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奠基于孔子,发展于孟子,成熟于荀子,下面将根据其各自的音乐美学思想来介绍儒家美学思想介。

(一)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以他渊博的学识和思想影响着中华民族,儒家思想成为华夏文化的代表。

在中国美学思想史上,孔子的美学思想影响最为深远。

他的一生都倡导音乐,致力于音乐育人,总结了春秋以来简单、分散的音乐美学思想,对其内容加以丰富发展,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音乐美学思想,为中国的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主张美和善的高度统一,是孔子美学思想的核心。

《论语·尧曰》云:“子张曰:‘何谓五美?’子曰:‘君子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这里用到五个“A而不B”的结构,“不B”对“A”进行限制,“美”就是“善”表现为美的可观形式。

随着宗法社会的发展,音乐社会功能中的“善”越来越被摆在显著的位置上,这也要求人们通过美的形式将善的内容合乎情理地表达出来。

孔子曰:“《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浅谈先秦时期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浅谈先秦时期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隧;塑曼:凰.浅谈先秦时期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尚媛(宝鸡文理学院音乐系,陕西宝鸡721013)脯要】先泰时期的音乐思想在整个中国古代音乐美学芄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奠定了古代社会音乐美掌思想及相关文化心理的基础。

不仅从审美的角度认识音乐创作、表演、鏊赏等音乐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并且从哲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角度展开论述,使英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在思想史上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和影响。

本文以儒家学派刨始人孔子为代表,进步阐述儒家音乐思想的主要内容,旨在为以后的音乐文化发碾产生积极的影响。

法;键词】儒家;乳于;音乐思想我国系统的音乐美学思想最早可追溯到两千八百年前的周朝。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阶级分化和阶级斗争日趋复杂化和尖锐化。

在意识形态领域,形成了“诸子百家,竞相争鸣”的局面。

人们对“美”的认识和审美意识也在逐渐深化,并且以自己的音乐观念及其审美意识去影响社会音乐生活。

先秦时期有关音乐美学思想的理论,最具代表性的有儒家、墨家、道家三个流派。

其中,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的音乐美学思想体系对我国后世的音乐文化发展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

儒家的音乐思想,要从孔子谈起。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礼乐教育家、政治家,是中国音乐、文化史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孔子一生的理想是在新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复兴礼乐,尊崇周公。

其立身于教育,终老于教育。

虽曾从政,但受排挤不得其志,无法实现其政;台理想,结果愤而出走,周游列国。

最后返回鲁国,主要从事乐教以及其他活动,直至终老。

晚年在鲁国编订古代文化典籍镝》、倘=f务、喀蓉彰◇等,教授弟子。

孔子的弟子将他的谈话和他与弟子的问答,辑成啪,成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作为思想家,孔子的美学思想与他的乐教实践经验,乃至音乐的知识修养有密切的关系;作为教育家,孔子以礼乐教育为其主张,他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乐教实践,直至今日,仍然对今天的文化教育产生持久而广泛的影响。

浅析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浅析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
孔子用“ 、仁”“ 礼”“ 、中庸” 的思想理论 , 来竭力维护即将 要崩溃的封建领主和旧的礼乐制度 ,更是把音乐与 “ 、 礼” “ 、中庸”作为巩固贵族集团统治政权的政治工具。因此 仁”“ 说 ,礼”“ 、中庸” “ 、仁”“ 是孔子音乐思想的精髓。 一、礼乐” “ 思想是维护统治的手段
孔子认为, 礼乐制度在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于礼, 规定人们“ 所以, 不在其位, 不谋其政” ;要求音乐之“ 思”
合于礼 , 所以对表现以武力夺取天下的《 乐则认为“ 武》 未尽 善” 由此可以看出, 。 孔子所说的“ 思无邪” 就是以礼约思, 非礼 勿思, 就是要“ 合于礼 , 思” 止于礼。在孔子的心 目中“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乃是个人修养的最好和最高标准。在孔子的 这些言论中, 我们可以看出乐与人格修养的密切关系。 孔子所
《 论语》 记载:子曰: “ 质胜文则野, 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 ” 雍也》 )孔子认为, 是指一个人的仁义道德, “ 质” 一个人的礼乐修养不够, 气质便无从谈起, 但仅有礼乐修养而 缺乏仁义道德 , 礼乐无疑成了一种装饰 , 因此, 只有二者完美 的结合, 才能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子谓《 “ 韶》尽美矣, 又尽善也”谓《 “ , 武》 尽美矣 , 未尽善 也” 孔安国注:“韶》舜乐名也, 。 《 , 谓以圣德受禅, 故日尽善也。 《 , 武》武王乐也, 以征伐取天下, 故曰未尽善也。 在孔子看来, ” 《 和《 都是雅颂之乐, 韶》 韶》 武》 但《 乐表现舜帝继尧帝之位以 后, 以禅让得天下的文德, 故曰“ 尽善” 《 是表现周武王 也; 武》 征服殷商, 用武力统一中国, 故曰“ 未尽善” 郑玄注:“ 。 尽善, 谓 太平也;未尽善, 谓未致太平也。” 可见所谓“ , 善”是指政治和 道德的评价标准。 他赞赏《 乐尽美尽善, 韶》 则是对他“ 德仁” 思 想的最好体现。 三、中庸” “ 思想是抒发情感的标准 “ 中庸” 是孔子的哲学。孔子认为:“ 礼之用, 和为贵, 先王 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 。此处之“ 就是恰到好处, 和” 也就是 “ 中庸” “ 。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是孔子“ 中庸” 之道在音乐美学 中的运用, 即规定音乐中感情的表现必须有一定的节制, 适度 而不过分, 必须“ 而不“ 。 和” 淫” “ 乐而不淫, 哀而不伤” 的思想准则, 是为了反对“ 郑卫之 音”维护陈旧的西周雅乐制度而提出的。孔子认为, , “ 知和而 和, 不以礼节之, 亦不可行也” 。就是认为,中庸” “ 需由“ 来 礼” 节制, 需以“ 为尺度。 礼” 因此, 这个原则归根到底是从礼出发, 即抒发感情要受礼节制, 要合乎礼的分寸。可见, 这种思想是 为统治者服务的, 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 提出了音乐的社会功能 此外, 孔子还十分重视音乐的社会功能。 他认为“ 可以 诗, 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这是论诗的功用, 也是论乐的

孔子美学在教育中的作用案例

孔子美学在教育中的作用案例

孔子美学在教育中的作用案例孔子美学在教育中的作用案例:一、音乐教育在孔子的美学观中,音乐被认为是培养人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

孔子强调音乐的作用是可以调节人的情绪,提高人的品性。

例如,现代教育中,许多学校通过音乐教育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在音乐中感受美的享受,培养他们对美的追求和欣赏能力。

二、诗词教育孔子认为诗词是一种可以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诗词可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在现代教育中,许多学校通过诗词教育课程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优秀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三、绘画教育孔子认为绘画是一种可以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绘画可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在现代教育中,许多学校通过绘画教育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四、舞蹈教育孔子认为舞蹈是一种可以表达人的情感和意境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舞蹈可以培养人的协调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许多学校通过舞蹈教育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舞蹈表达能力,提高学生对舞蹈艺术的欣赏能力。

五、戏剧教育孔子认为戏剧是一种可以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戏剧可以培养人的表演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许多学校通过戏剧教育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对戏剧作品的欣赏能力。

六、美术教育孔子认为美术是一种可以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美术可以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观察力。

在现代教育中,许多学校通过美术教育课程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七、建筑教育孔子认为建筑是一种可以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建筑可以培养人的空间感和审美能力。

在现代教育中,许多学校通过建筑教育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的欣赏能力。

八、书法教育孔子认为书法是一种可以表达人的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书法可以培养人的笔触和审美能力。

辩证地看待孔子音乐美学思想的社会功能

辩证地看待孔子音乐美学思想的社会功能

孔 子 之 所 以 把音 乐 提 高到 了 “ 邦 ” 的高 度 ,是 因为 他 充分 感态度 。 为 之事 君 ,多 识于 鸟兽 草 木 之名 。” (《 语 ・ 论 阳货 》 )这 既是 论诗 所具 有 的独特 的社 会功 能 的概括 和总 结 。这既有 前 人 的经验 ,又有 的功用 ,也 可 以看作是 论乐 的作 用 ,具有 巨大 的社 会功 能 。这种说 自己 的创 造 ,在 我 国美 学史 上具 有开 创性 的意 义 。但其 最终 目的是
风易俗 ,莫 善于 乐 ”等观点 。孑 子将 音乐 视为 修身 治 国之 道 ,足见 L
见得孔子对音 乐的社会功 能的肯定 。
的认识 到 : “ 可 以兴 ,可 以 观 ,可 以群 ,可 以怨 。迩之 事父 ,远 诗
子之乐愤而唾之 ,说 “ 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表现出 了明确的情
总之 ,孔 子所 提 出的 “ 兴观 群怨 ”说 ,是他 对 此前 艺术 、音乐
孔子总结了春秋以前的音乐美学思想丰富并发展其内容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儒家音乐美学理论对中国传统音乐的发展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艺木审美
辩证地看待 孔子音 乐美学思想 的社会功能
邓 媛
( 福建师 范大学音 乐学院 ,福建 福州 3 0 0 5 00)
摘要 :孔子所提 出的 “ 兴观群怨”说 .是他对此前 艺术、音 乐所具有的独特的社会功能的概括和总结。这既有前人的经验 ,又有 自己的创造 ,在 我 国美学 史上具 有 开创 性的 意义 。但 其 最终 目的是 为 了维护礼 制 的封 建等级 社会 服 务 ,过 分 的强调 音 乐的认 识 、教 育作 用, 而对 审美缺 乏应有 的认 识 ,所 以必 须批判 的 继承 。 关 键词 :孔 子 ;音 乐美 学 ;辩 证 . 中图分 类号 :1 1 0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 2 X 2 0 )1一 1 O 6 0 6 (0 9一 O 一 1 0 6 1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 出 了音 乐 的美 学 学说 .而 且 在 自 己的 实 践 中用 自 己扎 扎 实实 、 目的 ? “仁 者 人 也 ”(《论 语 、 中庸 》)这 就 是 孑L子 要 达 到 的 目的 。
精 益 求 精 的学 习 风 范 影 响 着 后 仕 之 秀 .《史 记 、子L子 世 家 》载 到 c‘孑L “仁 ”就 是 做 人 的道 理 .即 同情 心 .“樊 迟 日 :“仁 ”子 日 :“爱 人 ”人 就
思 想 家 、教 育 家 ,更 是 一 位 古 代 音 乐 家 、美 学 家 。 『1J作 为 儒 家 学 派 闻 弦乐 之 声 ,夫 子莞 尔 而笑 日 :“割 鸡 焉 用 牛 刀 !”子 游 对 日 :昔 者 .
的 代 表 人 物 及 创 始 人 .对 古 代 音 乐 发 展 做 出 了 不 可 磨 灭 的 贡献 。 偃 也 听诸 夫 子 日 :君 子 得 道则 爱 人 .小 人 得 道 则 已使 之 .子 日 :二
然 .这 段 记 载 描 述 孔 子 的 学 习 过 程 有 一 点 玄 乎 ,但 他 也 真 正 体 现 “礼 ‘乐 ”是 并 论 的 ,“礼 云 礼 云 .玉 锦 云 乎 哉 ,乐 云乐 云 ,钟 鼓 云 乎
出 了 孑L子 学 习 态 度 的扎 实 、深 入 、不 满 足 。 当然 ,在 生 活场 合 ,孔 哉 ”(《论 语 、阳货 》)。“礼 ”难 道 就是 玉锦 之 类 的东 西 吗 ?约 难 道 就
如 此 深 刻 的 的认 识 .用 现 代 教 育 学 的 概 念 来 说 是 对 诗 歌 和 文 艺 又 载 “子 日 :质 胜 文 则 野 ,文 胜 质 则 史 ,文 质 彬 彬 然 后 君 子 ”(《论
的社 会 功 能 做 了 全 面 的 概 括 。也 是 根 据 诗 歌 和 文 艺 的特 点 指 出 语 、雍 也 》)质 就 是 质 朴 、朴 素 ;野 就 是 粗 野 、丑 陋 ;文 即文 采 ;史 即
其 在 音 乐 美 学 方 面 的 贡献 更 是 不 言 而 喻
三 子 !偃 之 言 是 也 ,前 言 戏 之 耳 !”(《论 语 、阳货 》)可 见 在 实 践 中 .
一 努力 提 升 自身 音 乐 修 养
孔 子 的弟 子 已 用 音 乐 的 实 践 性 开 始 教 育 、感 化 着 社 会 .感 化 着 我
夫 《诗 》,《诗 》可 以兴 、可 以 观 、可 以群 、可 以 怨 ,迩 之 事 父 ,远 之 事 也 ”(《论 语 、八 佾 》),“美 ”就 是 音 乐 的 艺术 性 、思 想 性 ,孑L子 看 来 舜
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 、阳货 》),“兴”是兴奋 ,鼓 的 帝 位 是 尧 禅 让 给 他 的那 是 因 为 他 的德 行 符 合 了 孑L子 “德 治 ”的
父 母 .以保 持 君 臣 上下 的 等 级 地 位 ,这 便 是 通 过 音 乐 来 贯 通 着 德 治 思 想 .而 对 于 乐 .孔 子要 求 的是 “中 和 之音 ”也 就 是 那 种 “广 博
“ 礼 ”的思想 “多始 于鸟兽 草木 之名 ”即教授 人们 对 自然界 的认 易 良 。乐 教 也 ”(《礼 记 、经 解 》)其 要 求 音 乐 要 宽 广 而 不 急 促 ,这 种 识 .并 去 征 服 和认 识 自然 的过 程 。孔 子对 音 乐 的社 会 功 能 有 这 样 朴 实 而 又 敦 厚 的音 乐 来 陶 冶 人 的情 操 ,那 就 是 君 子 的风 范 ,进 而
子 的学 习态 度 也 是 那 样 的孜 孜 不 倦 。 “子 与 人 歌 而 善 ,必 使 复 之 , 是钟 鼓 之 类 的 东 西 吗 ? 在 孔 子 看 来 “天 下 有 道 ,则 礼 乐 征 伐 自天
而后 和 之 ”《论 语 、述 而 》当 他 在 他 三 十 岁 时 ,在 齐 国 听 到 《韶 》时 子 出 .天 下 无 道 ,则 礼 乐 征 伐 自诸 侯 出 ”(《论 语 、季 氏 》)其 实 在 孔
性等方.面阐 述了自己的-音.乐观’以便达到自己的仁和 、德治之目 的’其影响对后世颇为深远1
; j
关键词:孔子 量自身音乐修养 音乐美学思想 i现 i}; ii  ̄!i实i:ii意 -义

孔 子 作 为 春秋 时期 的领 军 人 物 .不 光 是 春 秋 时 期 的政 治 家 、 中 .他 的学 生 偃 就 开 始 把 他 的乐 学 思 想 用 到 了 实 践 上 “子 之 武 城 .
“丘 未 得 其 志 也 ”有 间 .曰 “已 习其 志 .可 以 已矣 ”孔 子 日 :“丘 未 得 与演 奏 的 内核 .而 歌 唱与 演 奏 只 是 “仁 ”的 外 在 表 现 形 式 。 这 一
其 为 人 也 ”.有 间 ,有 所 穆 然 深 思 焉 ,有所 怡 然 高望 而 远 志 焉 。 El: 观 点 与 时 至 今 El提 出 的 “音 乐 就 是 爱 ”、“合 唱 就 是 爱 ”是 一 脉 相
难 看 出孔 子 官 场 失 意 ,进 而 开 始 修 订 了 《诗 》、《书 》、《礼 》、《乐 》等 亦 希 为 也 ”— — (《论 语 、子 路 》)在 这里 ,我 们 更 能 看 出学 了音 乐 如
内 容 且 弟 子 众 多 。影 响 颇 大 。乐 在 孔 子 的思 想 体 系 中 ,是 他 主 要 果 你 不 能 接 受 一 定 的 政 治任 务 .又 不 能 进 行 过 于 国 之 间 的谈 判 更
为 审 美批 评 的 重要 理 论 ,对 于音 乐 的 “移 风 易 俗 、莫善 于 乐 ”(《孝 也 就 是 “中 和 之 音 ”这 其 实 也 符 合 了 孔 子 的 “德 治 ”的思 想 有 求 ,体
经、广要道》)的作用 ,在孔子 眼中是 重要的 ,在他看来 ,要改变社 现 了儒 家 思 想 的哲 学 体 系 。
需 要 演 唱 .至 此 ,在 《史 记 、孔 子 世 家 》中载 有 “《诗 》三 百 零 五 篇 , 共 场 合 的 交 际 .也 影 响 到 了 国与 国 之 间 的 谈 判 。孔 子对 音 乐 的社
孔 子 皆玄 而 歌 之 ” 其 实 在 当 时 没 有 专 业 作 曲家 这 个 概 念 的 基 础 会 作 用 真 是 阐述 的 人 木 三 分 .令 人 叹 服 。
在 司 马 迁 的《史 记 》中 载 到 :“孔 子 不 仕 ,退 而 修 《诗 》、《书 》、 们 当然 ,对 于 音 乐 的社 会 性 和 实 用 性 ,孔 子 还 有 更 加 直 接 的论
《礼 》、《乐 》、弟 子 弥 众 ,直 至 远 方 ,莫 不授 业 焉 ”。从 这 段 话 我 们 不 述 “子 日 :诵 《诗 》三 百 ,授 之 一 政 ,不 达 ,始 于 四方 ,不 能 专 对 ,虽 多
研 习 的 一 个 方 面 .而 他 对 音 乐 的 体 昧 和 实 践 亦 是 抢 眼 的 。据 相 关 不 能 灵 活 引 用 。虽 学 的很 多 了但 也 没 有 任 何 意 义 。
典 籍 考 证 《诗 》在 当 时是 需 要 唱 的 和 《乐 》是 一 脉 相 承 的 ,两 者 都
元 论 如 何 .在 孔 子 看 来 学 习 “乐 ”是 非 常 重要 的 .它 运 用 在 公
论 孔子 的音 乐 美 学思 想 及 现 实 意 义
陈 晓 峰 f云 南 艺 术 学 院 音 乐 学 院 云 南 昆 明 650500)

荨: … … … … 一 支 再: … … … … … … 芎: 66
主)

摘要:在百家争鸣的先秦时期i’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予j开创了音乐;美学之先河 并以自己的切实实践从音乐的 社会性、实践
到 《韶 》.完 全 被圣 美 的 音 乐 陶 醉 了 ,然 而 ,他 那 专 心 学 习 ,深 刻 钻 基 础 也是 符 合 儒 家 思 想 的 不 仁 的 人 是 不 能参 参 加 礼 乐 活动 的 ,
研 音 乐 的精 神 。让 每 后 人 感 叹 !
正所 谓 “人 而不 仁 .如 礼 何 ,人 而 不 仁 ,如 乐 何 ? ”(《论 语 、八 仪 》)
二 、音 乐 美 学 思 想
是可 以理 解 的
f一 1移 风 易俗 .莫 善 于 乐
三 中和 之 音
对 于 乐 的 社 会 作 用 .孔 子 有 自己独 到 的 见 解 。 “小 子 何 莫 学
在评 《韶 》、《武 》时 ,“谓 《韶 》尽 美 又尽 善 也 ,《武 》尽 美 未 尽 善
感 和 讥 讽 不 良 的社 会 现 象 “迩 之 事 父 ,远 之 事 君 ”那 就 是 说 ,从 远 想 性 不 尽 人 意 因 为 周 武 王 的 王 位 是 用 火 药 昧 极 浓 的 战 争 夺 来
的方 面 说 让 人 们 这 样 对 待 国 军 .从 近 的 方 面 说 教 人 怎 样 去 对 待 的 .而 不是 通 过 自 己 的“德 治 ”禅 让 的 ,因 而 这 是 既 不 符 合 孔 子 的
学 习 亦 是那 样 的投 入 ‘‘孑L子 适 齐 … …与 齐 太 师 语 乐 ,闻 《韶 》音 ,学 子 看 来 乐 可 以使 人 和 睦相 处 .礼 可 以使 人 互 相 尊 重 ,因而 在 孔 子
之 .三 月 不 知 肉味 ,齐 人 称 之 ”《史 记 、孔 子 世 家 》,孔 子 在 齐 国 听 的 眼 中 “礼 ”“乐 ”并 重 是 是 符 合 儒 家 的 思 想 的 .当然 “仁 ”是 礼 乐 的
子 学 琴 师 襄 子 。十 日不 进 ,师 襄 子 日 :“可 以益 也 ,'孑L子 日 :“丘 已 是 团结 和 睦 的思 想 .而在 孔 子 的思 想 中这 种 “仁 ”的 思想 是 尤 为重
习其 曲 .未 得 其 数 也 ”有 间 ,日 :“已 习 其 数 ,可 以 已 也 ”孔 子 日 : 要 的 “歌 乐 者 ,仁 之 和 也 ”(《孔 子 世 家 、儒 家 解 》)其 中 “仁 ”是 歌 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