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归炭炮制规范

合集下载

当归的炮制研究.

当归的炮制研究.

当归的炮制研究柯静(中国药科大学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 0745708)摘要:炮制是中药应用于临床时不可缺少的环节,中药材经不同的方法炮制后其成分、药理及应用也有所改变,本文在查阅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对当归在这几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性分析。

关键词:当归炮制炮制方法化学成分药理当归Angelicasinensis(Oliv.) Diels是伞形科当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干燥的贮藏根是我国常用中药。

其性味甘辛、温,入心、肝、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等作用【1】。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明当归具有降血压、镇痛、抗炎、抗菌、抗辐射作用,以及抗损伤、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作用,另外还有利胆保肝、松弛平滑肌、美容等作用【2】。

当归属于用量较大的常用药材,主要分布于我国甘肃、四川、云南、湖北、陕西、贵州等地。

历代多以甘肃岷县所产作为道地药材。

当归药用历史悠久,历代本草均有记载。

当归的炮制方法历代各有不同,文献记载有不同的炮制品,目前临床常用的炮制品有生当归、酒当归、土当归和当归炭等,对其炮制品的研究也以上述4种炮制品为主【3】。

临床上也常用炮制品,不同炮制品的功效和应用不同。

1、当归炮制的方法研究1.1当归的炮制历史沿革1.1.1当归的净制(净选切制)唐代《千金翼方》中始有“切”的记载,《理伤》中开始提出“去芦头”。

宋代《博济方》中又要求“去须”,《史载之方》中还要求“去苗”,去芦为后世广泛沿用。

古代还有将当归头、身、尾分别入药用的说法。

如《雷公炮炙论》中说:“若要破血,即使头一节硬实处;若要止痛、止血,即用尾。

若一时用,不如不使。

”在雷氏的影响下后世医家对此亦有各种说法,如《汤液本草》中说:“头止血而上行,梢破血而下行,身养血而中守,全活血而不走”等。

1.1.2当归的炮炙1.1.2.1酒制类以酒为辅料炮制当归,最早见于唐代《理伤一书,其中有“酒浸一宿阴干”的记载,宋代以前当归的炮制大多采用酒浸法。

宋代《宝产》中始有“酒浸一宿,挫碎,微炒”的记载。

当归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当归炮制历史沿革研究

当归炮制历史沿革研究摘要】饮片质量规范化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本文通过整理分析有关当归炮制的历代文献,总结历史炮制方法,为当归饮片炮制规范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当归炮制历史沿革【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18-0314-02当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谓之“当归味温,主呃逆上气”,列为中品[1]。

因其功能调气养血,使气血各有所归,故名,因其炮制品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故又有“药王”之称。

历代本草医方中对当归的炮制方法记载比较分散,在此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当归炮制方法的历史沿革,为进行炮制工艺规范化研究提供经验和思路[2]。

一、当归名考当归名称及其复杂,其主要使用的名称有:当归(唐《千金翼》)、归尾(元《原机》)、当归身(元《脾胃论》)、归身(元《丹溪》)、归须(宋《疮疡》)、当归梢、当归尾、干归、蜀当归、川当归(明《普济方》)、归梢(明《医学》)、当归须(清《制裁》)等。

此外,当归原植物有薜、山蕲、白蕲、文无等名称[3]。

二、道地沿革《名医别录》云:“当归生陇西川谷。

”《本草经集注》云:“今陇西叨阳黑水当归,多肉少枝,气香,名马尾当归,稍难得。

西川北部当归,多根枝而细。

”《新修本草》云:“今出当州、宕州、翼州、松州,宕州最胜,细叶者蚕头当归,大叶者马尾当归。

”《本草图经》云:“当归生陇西川谷,今川蜀、陕西诸郡及江宁府、滁州皆有之,以蜀中者为胜。

”《本草纲目》云:“今陕,蜀,秦州,汶州诸处,人多栽莳为货[14]。

以秦归头圆尾多色紫气香肥润者,名马尾归,最胜他处。

”根据历代本草记载均以陕西出产者质量最佳[4]。

与现代当归主产区(岷县产最大,质量最优)基本一致。

另滇西北栽培的当归以个大、体坚实、味香浓、色白肥润等,称之为“云归”。

三、当归炮制的历史沿革1. 净制沿革历代当归的净制以“去芦”、“洗”为主:较早见于唐《理伤》“去芦头”[5]、宋代记载最多:宋《证类——雷公》载“凡使,先去尘并头尖一分以来”、宋《博济》、宋《三因》云“去芦洗净沙土”[10,11]、“洗,去芦须”(宋《博济》、宋《产宝》)、“去苗,洗”(宋《史载》、宋《传信》)、“温水洗”(宋《洪氏》)[9]。

不同炮制方法下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分析

不同炮制方法下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分析

不同炮制方法下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分析发表时间:2017-11-06T15:56:55.42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2期作者:陈龙[导读] 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影响较大,应根据需求选择不同的炮制方式。

岳阳市中医医院 414000【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

方法采用不同的炮制方法将生当归、油当归、酒当归、土炒当归、当归炭中的挥发油提取出来,采用气-质联用技术对提取出来的挥发油中的有效化学成分进行测定,比较不同炮制方法对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

结果不同的炮制方法后,其他几种炮制方法下的当归片的挥发油成分显著高于生当归,差异较为显著(P<0.05),且不同炮制方法下当归的药效也不尽相同。

结论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当归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影响较为显著,炭制的当归片中药用成分含量较高且药用价值也相对较高,临床上可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不同的炮制方法。

【关键词】不同炮制方法;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当归,又称干归,为一种常见中药。

当归具有补血、调经止痛、抗癌以及润燥滑肠的作用,主要分布在高寒多雨山区[1]。

当归的主要成分为挥发油和非挥发性成分,医用价值较高,对子宫、心血管系统以及血液系统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抗炎功效[2]。

当归在应用前需进行炮制,经过炮制处理后可达到更好的功效,药材在炮制后更为纯净,且毒性也降低了,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同时,炮制也会增强药物的疗效。

不同的炮制方法对药物的影响也会不同,临床上将炮制方法主要分为修制、水制、火制、以及水火共制。

本论文主要就不同炮制方法对当归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影响展开深入研究,为临床当归的炮制提供参考,具体研究内容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仪器和药物1.仪器:CG-MS 6800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上海一恒DZF-6020真空干燥恒温箱2.药物:当归、乙醇、甲醇、碳酸氢钠、盐酸、乙酸乙酯、氯化钠等。

中药炮制技术:酒炙法—当归

中药炮制技术:酒炙法—当归
酒当归
-8-
五、炮制作用
当归标文—题本 — 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 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 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 痛,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肠燥便秘。
酒当归——活血通经为主。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 扑损伤。
-9-
六、其他炮制方法
-6-
四、成品性状
标题
当归—文—本 呈类圆形、椭圆形我 不规则薄片。外表皮黄棕色至棕 褐色。切面黄白色或淡棕黄色, 平坦,有裂隙,中间有浅棕色的 形成层环,并有多数棕色的油点 ,香气浓郁,味甘、辛、微苦。
当归
-7-
四、成品性状
标题 文本
酒当归——形如当归片 。切面深黄色或浅棕黄 色,略有焦斑。香气浓 郁,并略有酒香气。
中药炮制技术
酒炙法——当归
-1-
目录
壹 来源 贰 生药饮片制备 叁 炮制方法 肆 成品性状 伍 炮制作用
陆 其他炮制方法、成品性状及物当归的干燥根。秋末采挖,除去须 根及泥沙,待水分蒸发后,捆成小把,上棚,用烟火 慢慢熏干。
-3-
当归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首见于南齐《刘涓 子鬼遗方》。历代有炒法、醋炙、蜜炙、盐炙、黑豆汁 制、吴茱萸制等。处方用名有当归、全当归、酒当归、 土炒当归、当归炭。
六、其他炮制方法
当归炭
标题
炮文制本 方法:取净当归片,置炒制器具内,用中火加热,炒 至微黑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成品性状:形如当归片,表面黑褐色,断面灰棕色,质枯 脆,气味减弱,并带涩味。
炮制作用:炒炭后以止血和血为主。用于崩漏,月经过多 及血虚出血等。
-11-
谢谢关注!
-12-
土炒当归

产复欣丸成分中当归的炮制方法

产复欣丸成分中当归的炮制方法

产复欣丸成分中当归的炮制方法引言我们国家是中药资源大国,中药也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其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

当归的根则可以入药,同时也是常用的中药。

当归在临床上具有补血和活血以及调经止痛等效果,并能够很好地抑制血小板聚集。

然而当归的炮制方法不同,则其有效成分所产生的变化也会不同,进而对当归药效产生一定影响。

对中药进行炮制的主要目的就是将炮制的中药毒副作用尽量的降低或消除,保障用药者的安全。

使得药物的效力得到最大的发挥,增强其的药理作用,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将药物的功效或者药性进行有效地改变,可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将中药制成不同形状,方便制剂和服用以及携带、贮存。

将药材中的杂质部分去除,让药材更加纯净,使得药材的品质和用量更加准确。

改变药物的气味,让患者方便服用。

为了研究和分析当归炮制方法对有效成分的变化影响。

我院对当归的炮制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如下报道。

l 炮制方法1.1 全当归选取一定量的全当归作为原药材,然后将药材表面杂质去除。

并进行清洗、切薄片,然后晒干等处理。

其具有味甘、质柔、香郁、辛、苦、性温等特点。

同时具有补血和活血等效果。

对A、B溶血性链球菌和伤寒以及大肠杆菌等有一定的抗菌效果。

1.2 当归头选取一定量当归头作为原药材,将其表面杂质去掉,然后洗净,并从当归头将其切成片状,然后进行晒干等处理,并将碎屑去除。

其性温且味甘,辛。

具有补血调经和活血止痛等效果。

1.3 当归尾选取一定量的当归作为原药材,并对药材表面的杂质去除,然后洗净,选取须根并切薄片以及晒干等处理。

当归尾则具有活血化瘀等效果。

1.4 酒当归选取一定量酒当归来作为原药材,并将药材表面杂质去除。

加黄酒进行拌匀,然后采用文火炒到深黄色。

这样会增加当归补血和活血以及调经止痛效果。

1.5 当归身选取一定量当归身来作为原药材,并将药材表面杂质去除,然后洗净和将当归的根皮去除,并切成薄片以及晒干等处理。

当归身则具有活血祛瘀等效果。

中药当归的炮制及应用与药理研究

中药当归的炮制及应用与药理研究

中药当归的炮制及应用与药理研究【摘要】目的中药当归的炮制及应用与药理研究。

方法通过查阅各种临床资料,对中药当归的炮制方法和应用与药理进行了解。

结果中药当归炮制方法有酒当归、土炒当归、当归炭,酒当归可以治疗血瘀经闭、风湿痹痛、跌打损伤、经络不利等症状,土炒当归可以治疗血虚、便溏患者,当归炭可以治疗月经较多、漏下等症状。

中药当归对血液和造血系统、心血管系统造成影响,还可以促进免疫功能、影响平滑肌、保肝利胆。

酒当归炒前重量为(1251.85)g、土炒当归炒前重量为(1008.65)g、当归炭炒前重量为(1008.84)g,酒当归炒后重量为(1286.74)g、土炒当归炒后重量为(951.00)g、当归炭炒后重量为(811.44)g,不同炮制方法下当归炒前炒后重量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中药当归炮制方法不同应用不同,且不同炮制方法下当归重量情况无显著差异,具体需要结合患者实际病情和药理分析,选择合适的炮制方法。

【关键词】中药当归;炮制;应用;药理在临床中,常用当归进行补血,其性辛温,味甘,补血效果较好,对由于血虚导致的多种证候均具有较为积极影响,可以止血,还可以活血补血,多应用于妇科疾病治疗,属于调经要药[1]。

但是因为当归鉴别时很难根据气味、颜色进行分辨,被叫做当归的植物有很多种,尤其是在五加科、伞形科植物中。

因为为了保证中药当归的使用价值,需要了解当归的炮制手法,且需要基于当归的药理作用和功能,利用合适的炮制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其治疗效果。

下文对中药当归的炮制及应用与药理进行研究,详细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原材料选择当归,去除杂质,洗净以后切薄片,晾晒或者是低温干燥。

结合当归切片的部位,进行晾晒,分为头、身、尾等。

配比不同,效果是不同的。

例如,当归头,能够实现止血效果,当归尾可以破血,全当归可以补血活血。

有机酸、类黄酮化合物、发油、多糖,均是当归的主要化学成分,其中挥发油是当归最具特色的成分之一,含有大量的挥发性化合物,如川芎醇、川芎嗪、川芎酮等。

论文:当归的炮制

论文:当归的炮制

沈阳药科大学高职学院毕业论论文题目毕业生姓名:孙红萍学号:09607118所学专业:中药应用技术指导教师:李楠2012年6月毕业论文任务书当归的炮制[摘要]当归为伞形科植物,主产于甘肃省东南部的岷县(秦州),通过对古代及现代医药文献进行查阅、整理、分析,总结了当归历代炮制演变轨迹及现代全国各地炮制概况。

自南北朝开始,经历唐、宋、金元、明、清等各个时期,文献记载的当时炮制方法有25种之多,其中以酒制法应用广泛;经过历代医家由浅入深、逐渐变化的认识过程,逐渐形成了当归炮制的传统理论;目前全国各地主要沿用了清炒和酒炒法,其它方法虽有沿用,但已不是主流。

[关键词] 当归;炮制;历史沿革一 . 历史沿革(一)当归古代炮制概况1.净制与切制当归的净制首见于南北朝时期雷敩的《雷公炮炙论》[ 2 ] ,要求“先去尖并头光硬处一分已来”;此外,还有“去芦头”、“去芦洗净砂土”、“去芦须”、“去苗”、“去芦尾”等。

洗也有特殊要求的,宋代《洪氏集验方》[ 3 ]要求用“温水洗”。

当归的切制首载于唐《千金翼方》[ 4 ] ,要求“切”,但没有具体规格。

宋《太平圣惠方》[ 5 ]要求“剉”,宋《苏沈良方》[ 6 ]则要求“薄切片子”,《洪氏集验方》[ 3 ]也要求“薄切”,这种薄切的要求一直沿用至今,目前中国药典和多数省市地区的炮制规范都要求“切薄片”。

2.炮制当归自《刘涓子鬼遗方》[ 1 ]首载“炒”后,历代在沿用的基础上均有发挥,从南北朝到清末,历代文献记载的炮制方法有25种之多,有常温处理的,有加热处理的;有用辅料的,也有非辅料处理的;热处理的方式主要有清炒、辅料炒(辅料有固体辅料和液体辅料) 、蒸、煮、煨、煅等;所用的辅料主要有酒、醋、盐、米、米泔水、生地汁、吴茱萸、芍药汁、姜汁、黑豆汁、童便、土等。

其中酒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辅料,酒制主要有“酒浸”、“酒洗”、“酒炒”、“酒焙”、“酒蒸”、“酒煮”、“半酒半醋炒”等方法,“酒制”的方法不仅历代应用最多,而且经过历代的衍变一直沿用至今。

不同炮制方法对当归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

不同炮制方法对当归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

不同炮制方法对当归化学成分的影响研究摘要:通过对当归本草考证及文献研究,总结当归炮制的历史沿革;探讨不同炮制方法对当归化学成分的影响。

当归见诸历代文献的炮制方法达21种之多,其中常用的有酒制、炒制、油制、土制、制炭等。

炮制对当归化学成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挥发油和有机酸的含量变化;我们可根据这种变化减少当归的治疗偏性,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用药。

关键词:当归;炮制;化学成分;当归,别名干归、马尾归、云归、岷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 的干燥根,被医家誉为“妇科要药”,在我国第一部本草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祛邪补虚的中品。

其味辛、甘,而性微温,归心、肝、脾三经,是一味女性常用中药。

正如《汤液本草》中所说:“当归,入手少阴,以其心主血也;入足厥阴,以其肝藏血也。

”中医学认为当归为血家之圣药,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的功用[1]。

现代医学中当归具有提高免疫、抗心肌缺血、抗血栓、保护神经干细胞等作用[2]。

临床上也常用其炮制品,经历唐、宋、金元、明、清等各个时期,文献记载的炮制方法有21 种之多,流传至今,主要沿用了生当归、酒当归、土当归、清当归和当归炭。

不同炮制品的功效和应用不同,如酒当归辛温,取其散性,以增强活血散瘀之功;土炒后,既能补血,又不致滑肠;当归炭则缓其辛烈之性专于止血。

现代研究表明,当归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使当归的药理作用也有所不同。

笔者在参考了古今文献的基础上,对当归不同炮制工艺对其化学成分的影响进行综述性分析。

1当归历代入药炮制概况唐代《千金翼方》中始有“切”的记载,《理伤》中开始提出“去芦头”。

宋代《博济方》中又要求“去”,《史载之方》中还要求“去苗”,去芦为后世广泛沿用[3]。

历史上当归的炮制起初采用酒制法,首载于唐代,如《仙授理伤续断秘方》中提出“酒浸一宿阴干”。

宋代丰富了酒制当归的方法,如《疮疡经验全书》对酒浸的时间进行了明确规定,提出“酒浸二宿,晒干火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归炭
(性状):本品呈圆形、长圆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薄片,直径0.3~4cm,厚1~2mm。

表面焦黄色至黑褐色,断面灰棕色。

质枯脆。

具焦香气,味甘、辛,味苦、涩。

(鉴别):(1)取本品粉末1g,取本品粉末0.5g,加乙醚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当归对照药材0.5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乙酸乙酯(4: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2)取本品粉末6g,加1%碳酸氢钠溶液50ml,超声处理10分钟,离心,取上清液用稀盐酸调节pH值至2~3,用乙醚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乙醚液,挥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阿魏酸、藁本内酯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酸(4:1:1:0.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

(检查)水分照水分测定法第二法,不得过12.0%
总灰分不得过7.0%
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0%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70%乙醇作溶剂,
不得少于30.0%
(含量测定):阿魏酸照高效液相色谱法(附录ⅥD)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0.085%磷酸溶液(17:83)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316nm;柱温35℃。

理论板数按阿魏酸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阿魏酸对照品10mg,精密称定,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70%甲醇使溶解并稀释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3ml,置50ml棕色量瓶中,加70%甲醇至刻度,摇匀,即得(每1ml含阿魏酸12µg)。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4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20ml,密塞,称定重量,加热回流3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静置,取上清液用微孔滤膜(0.45µm)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µ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阿魏酸(C10H10O4)不得少于0.0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