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婚恋观差异
婚姻观的跨文化比较东西方年轻人的差异

婚姻观的跨文化比较东西方年轻人的差异婚姻观的跨文化比较:东西方年轻人的差异婚姻观念是反映不同文化价值观和传统的重要方面之一。
在东西方文化中,年轻人对待婚姻的态度和期望常常存在差异。
本文将探讨东西方年轻人在婚姻观上的不同看法,并分析背后的文化因素。
一、社会背景与观念东方国家,如中国和日本等,婚姻被认为是家庭与社会传统的延续。
在这些国家,家族的声誉和传统被视为重要,并且通常会影响到个体婚姻观的形成。
相比之下,西方国家,如美国和英国等,更强调个人的自由与幸福追求。
在东方文化中,年轻人更倾向于尊重家庭期望和长辈意见。
他们将婚姻视为责任和义务,注重婚姻的稳定性和家庭的团结。
相比之下,西方年轻人更注重自我实现和个人幸福感。
他们更倾向于自主选择伴侣,寻求更多的个人发展空间。
二、伴侣选择的标准与考量东方年轻人在选择伴侣时更看重经济稳定、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等因素。
这与家族合作和族群认同密切相关。
相比之下,西方年轻人更注重情感或爱情,更倾向于追求个人幸福与情感契合度。
他们更关注伴侣的个性、兴趣爱好和相处方式等。
三、结婚年龄和婚前恋爱观念在东方国家,尤其是中国,结婚年龄相对较早。
由于家庭压力和社会期待,东方年轻人更倾向于在早期步入婚姻状态。
相比之下,西方年轻人更注重个人事业和婚前恋爱期的发展。
他们更愿意探索多种选择,并在发展个人生活和职业方面保持更长时间的自由。
四、婚姻关系的期望与维持东方年轻人更注重婚姻的稳定性和长久性。
他们更多地接受婚姻中的各种责任和角色,倾向于通过牺牲和忍耐维持婚姻关系。
相比之下,西方年轻人更注重婚姻中的个体满足与平等。
他们更看重婚姻中的共同兴趣和互助关系,更倾向于通过沟通和妥协来维持婚姻。
五、婚姻观念的变革与融合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加深,东西方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也在逐渐趋于融合。
东方年轻人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西方人的个人自由和平等观念,并更加注重自我实现。
同时,西方年轻人也开始关注家庭的重要性和家庭责任的承担。
论东西方爱情观差异

论东西方爱情观差异受中国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影响,中国式的爱情婚姻极少数是完美理想化的,一度走向迷失,走向茫然。
本人试图从中西方文化与宗教信仰差异,来探讨中西方的爱情观差异。
由古希腊柏拉图式的爱情演变到近代的骑士爱情,独立、个性解放成为现代西方爱情婚姻的追求主题。
爱情与婚姻的统一,坚持独立、自由,他们互相信任,互相尊重;西方绝大多数人信仰基督教,他们认为婚姻是神圣的,经过神祝福的婚姻是不可以轻易解散的,他们彼此忠诚;宗教的信仰使他们认为人是有罪的,人活着就是为了赎罪,他们的祈祷方式经常带着忏悔或者感恩,将这份感恩的心带入生活,带入婚姻,他们的婚姻注入更多的是宽容与爱,付出得多,索取得少!而中国式的祈祷与祷告与西方恰恰相反,他们很少是忏悔或感恩,而是索取,如:求平安、求富贵、求升官、求发财……无止境的索取与无法满足的现实相互矛盾,相互冲突,信仰便会陷入盲目,迷失方向。
文化的失衡对整个信仰系统产生非常大的冲击力,继而自暴自弃或行为极端、道德平台失衡。
封建理学要求女人三从四德,要求女人从一而终,要求女人做贞女烈妇,逆人性反人道,却大行于世几千年。
事实是,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必须从一而终,不平等是显而易见的,不自由、不民主是显而易见的。
汤显祖的《牡丹亭》问世以来,被视为反道学的经典,受到离经叛道者的推崇,杜丽娘成为几代女性追求的楷模。
剧本的大团圆结局,虽为批评家所诟病,却没有提出问题的实质。
柳梦梅“掘墓开棺”,显示了男性的勇气;皇帝颁旨,代表了男性的权威,无一不在昭示着女性对男性的依赖性和崇拜感。
潜性“贞节”压迫以“有情人终成眷属”结局,披枷戴锁的杜丽娘心存感动,“人格畸形融入女性自传”。
杜丽娘的丫环春香,向杜夫人自请为妾,杜夫人兴高采烈,这飞来之笔亦为“人格畸形融入女性自传”的又一例证。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男人拥有娇妻和美妾,而两个共侍一夫亲如姐妹,轮番侍寝,共同持家,繁衍子嗣,千篇一律。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有哪些_中西方婚姻观差异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有哪些_中西方婚姻观差异婚礼,是一对男女通往婚姻的大门,一场婚礼的到来总是伴随着各种婚礼习俗,而不同地区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婚礼习俗各不相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中西方婚礼文化差异1.色彩差异首先我们最能一目了然的就是中西文化在婚礼上,使用的颜色的差异,在中国结婚是喜庆的代表色的大红色,希望新人能够红红火火、吉祥如意。
但是在国外结婚的代表色彩是白色,纯洁的白色,代表了新人纯真的爱情,因为白色代表的是天使,也是祝愿新人婚后像天使一样生活的美好幸福。
2.仪式差异其次,就是婚礼上仪式的区别,比如在中式婚礼中父母环节是很重要的,需要新人双方给父母行叩拜礼,敬茶等,这传扬的是中国的孝道,结婚是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以及新人互相讲过对方的父母,正式认门,是非常重要的仪式。
而西方国家是没有叩拜礼敬茶这些环节的,我们在婚礼上能看到的关于父母的环节其实就一个,而且还只能看到父亲,就是父亲在进场的时候,女儿挽着父亲的手,父亲亲自将女儿待到新郎面前,将女儿交给对方,希望新郎能像自己一样去爱护呵护自己的女儿。
3.服饰差异中国与西方结婚,服饰上的差异也是巨大的,例如在中国基本采用的是唐装或者是汉服,女性穿着就是凤冠霞帔、秀禾服、旗袍等等,男士一般都是唐装或者汉服的马褂新郎服。
在西方新娘服饰礼服、婚纱,一般情况下都是婚纱,近年来我国也很多穿婚纱结婚的,男士就是西装,在重要场合男士的服装都是西装,是最得体最隆重的服饰。
4.总结如果是一一列举的话肯定还有很多很多,但是近年来的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发展,互相之间的借鉴采纳,形成了很多结合式的婚礼新形势,比如年轻人喜欢西式也喜欢中式的,在迎亲时候采用中式婚礼格调,酒店仪式的时候采用西式婚礼,这也是很好的结合,也充分体现了现代多元化的文化时代。
中西方婚礼仪式中式婚礼仪式为什么要射轿帘?花轿停后,新郎手执弓箭,分别向天、地、新娘空射三箭,意喻举箭弓逢凶化吉。
论中西婚姻观的差异

西方文化中,爱 情是婚姻的基础, 而在东方文化中, 婚姻更注重门当 户对和家族利益
西方文化中,离 婚和再婚较为普 遍,而在东方文 化中,离婚和再 婚可能会受到更 多的社会压力和 道德约束
社会制度的不同
中国社会注重家庭和集体, 婚姻观念较为传统
西方社会注重个人自由和独 立,婚姻观念较为开放
西方社会注重法律和契约精 神,婚姻关系较为明确
素不太重要
婚姻观念的差异
中国传统婚姻观 念:注重家庭、 亲情和责任
西方现代婚姻观 念:注重个人自 由、爱情和独立
中国传统婚姻观 念:强调门当户 对、父母之命媒 妁之言
西方现代婚姻观 念:强调自由恋 爱、自主选择
家庭角色的差异
中国传统婚姻中, 男性通常被视为家 庭的经济支柱,女 性则承担家务和照 顾子女的责任。
近代:工业革命和女性解放运动推动下,婚姻观念逐渐现代化,注重个人 权利和平等
02
中西婚姻观的差异 表现
THEME TEMPLATE
择偶标准的差异
西方:注重个性、兴趣、价 值观等内在因素
中国:注重家庭背景、学历、 职业等现实因素
中国:倾向于选择年龄相仿、 经济条件相当的对象
西方:更注重双方的感情和 默契,年龄、经济条件等因
男尊女卑
儒家思想:强 调家庭伦理,
夫妻关系
封建社会:父 母之命,媒妁
之言
近代婚姻改革: 提倡自由恋爱, 反对包办婚姻
西方婚姻观的形成与发展
古希腊罗马时期:婚姻被视为一种契约,注重家庭和财产的传承
中世纪:基督教影响下,婚姻被视为神圣的结合,强调夫妻之间的忠诚和 奉献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兴起,强调个人自由和幸福,婚姻开始被视 为个人选择的结果
中西方婚姻观

中西方婚姻观存在一些显著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婚姻的目的、择偶的标准、婚礼以及夫妻关系的处理等方面。
首先,从婚姻的目的来看,中国的传统婚姻观通常将婚姻视为一种终身的承诺,寻求的是百年好合。
而在西方,婚姻被视为个人的选择,是个人生活的一部分,而非道德问题。
如果发现现有的婚姻是一个错误,他们有权做第二次选择。
在择偶标准上,中国传统的婚姻观强调门当户对,即家庭背景和条件的匹配。
而西方人更注重个人的吸引力和彼此的相互理解,而不是家庭背景。
在婚礼方面,中西方婚礼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中国的婚礼通常包括繁琐的仪式和庆祝活动,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参与。
而西方的婚礼通常以简洁和浪漫为主,强调的是夫妻关系而非家庭关系。
最后,在夫妻关系的处理上,中国的婚姻观更注重家庭观念,亲子关系强于夫妻关系。
大家庭都让你一切以孩子为重。
而西方的婚姻观更注重夫妻关系,孩子和婚姻是相关联的但是是各自独立的事件。
夫妻携手一生是唯一互相陪伴的伙伴,子女有自己的人生。
总的来说,中西方婚姻观虽然存在显著的差异,但这些差异主要是由于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差异所造成的。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人们观念的转变,这些差异也在逐渐缩小。
年轻人婚姻观念的文化差异东西方对比

年轻人婚姻观念的文化差异东西方对比在当代社会中,婚姻观念的多样化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尤其是年轻人的婚姻观念往往受到其所处文化背景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年轻人婚姻观念在东西方两种文化背景下的差异,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
一、婚前恋爱观念在西方社会,年轻人普遍持有“爱情至上”的观念。
他们更注重婚姻的浪漫与自由选择。
恋爱期间,他们会进行更多的社交活动,以便更好地了解伴侣的优点和缺点。
而在东方文化中,尤其是中国,婚姻往往是家庭的大事,重点在于考虑双方家庭的背景和社会地位。
因此,婚姻并不是完全基于个人的爱情,而更多地是基于家庭的和谐。
二、婚姻对象选择标准在西方文化中,个人的意愿和感情是选择婚姻对象的主要标准。
西方年轻人更强调婚姻对象的个人品质和价值观的契合程度。
而在东方文化中,年轻人会受到家庭对婚姻对象的期望和推荐的影响。
重要的考虑因素包括对方家庭的背景与社会地位,有时候甚至还会涉及经济条件。
三、婚姻的目的与期望在西方文化中,婚姻往往被视为个人追求幸福和实现个人价值的方式之一。
婚姻伴侣往往被认为是生活中的伴侣和朋友,他们一起共同追求幸福和理想的生活。
而在东方文化中,婚姻往往除了个人幸福外,还有延续家族血脉和家族要义的重要性。
夫妻关系更多地是建立在责任和义务的基础上,强调孝道和传承家族价值观。
四、对婚姻的责任与义务在东方文化中,特别是中国,婚姻被赋予了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婚姻被视为两个家庭的结合,夫妻双方需要承担起家庭负担,关心照顾双方父母以及其他家庭成员。
而在西方文化中,婚姻则更加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夫妻双方更多地追求个人的幸福和自我实现。
五、婚姻观念的演变与变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年轻人的婚姻观念也在发生着变化。
在东方文化中,年轻一代对传统家庭观念的接受度相对较低,更加注重个人的选择和自由。
与此同时,西方文化中,一些年轻人也开始更加注重家庭责任和传统的价值观。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东西方文化下年轻人对待婚姻的观念存在差异。
浅谈现代中美婚姻观念的差异

浅谈现代中美婚姻观念的差异摘要二十一世纪的中美两国是世界上的两个超大的经济体,且属于不同的政体,中美两国的不同历史文化背景导致彼此的婚姻观存在诸多差异。
中国受封建儒家思想影响比较深,而美国则是受外来思想比较严重。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美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且互补性很强。
本文着重从中美两种文化根源的角度,阐述了中美婚姻观念的不同之处,拓展了人们的认识空间。
关键词:婚姻观念差异文化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re the two large economies in the world,they are different form of government ,leading to under differ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s of the two countries to each other's views on marriage,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Confucianism has been the ideology occupy the field of the orthodox position of the Chinese culture is undergoing extensive and profound impact.Foreign thoughts affect deeply in America's marriage ideasWith the deepening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in recent years,.Sino-US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becamemore and more frequently,also Both Countries are highly complementary in economic and cultural exchangesThis essay illust rates some dif ferent view s betw 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marriage ideas in details based on the source of the cultures and thus enlarges eye sight s of people.Key words: marriage ideas;comparison;culture;追溯到原始社会,就有了所谓的婚姻。
中西方婚恋观及婚礼习俗的差异程文娟

西方
西方人的婚姻目的:其一是坠人 爱河的恋人希望恋情有个完满的 结果;其二, 寻找长久的异性生 活伴侣,从而使自己在生理上心 理上的需要得到满足。西方社 会 一向注重个人独立性的培养,因 此,西方人的自我中心意识和独 立意识极 强。在个人主义极为流 行的西方社会中,结婚只是两个 个体的结合。而结婚的基 础是爱 情和两性相悦。在他们看来:没 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 低质量的 婚姻。 因此,我们说西 方人的结婚,是个人的权利;中 国人的结婚,更像是对家 庭的一 种义务。
西方
西方人表达爱情的方式则显得直 接、开放。有时甚至是异常狂热、 不顾一切 的。人们可以公开谈论 自己的感情,社会舆论对此也予 以容忍和支持。人们在个 人生活 中对自己倾心的对象往往公开表 露爱意,而没有太多道德上的顾 忌。经 常是第一次见面眼光就离 不开对方,或者当夜就携琴在姑 娘窗外弹奏,倾吐衷 肠。
西方
而西方,次序却是完全颠倒的。 西方人以性爱为基础,然后是婚 姻,最后才 是生育。
他们认为性 是生理要求,恋爱中的情侣发生 性关系是亲密的表现,属正常现 象。
爱情维持的时间
东方
在我们中国,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 。 会认为爱情只是一时的,没有婚姻 来的 可靠,恋爱关系确认后的一段时间里就 会选择结婚。夫妻双方确立关系,从 此 长相厮守,白头偕老。中国人的爱情是 与亲情相融合的。
对性的看法
东方
中国的传统观念不仅羞于谈爱情, 。 更是耻于谈性。中国的传统婚姻是 以 生育为基础,然后是婚姻,最后 才是性爱。在中国,没有性爱,婚 姻照样是婚 姻,但没有生育,婚姻 就很难维持。中国的传统观念是绝 对反对非婚性行为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方婚恋观的差异
摘要:本文通过中西方对结婚目的、择偶标准、婚姻中夫妻关系、婚礼四方面
异同的讨论,更加细致全面地向人们展示中西方文化之婚恋观的不同点与相同点,进而帮助人们更加全面理性地认识中西方的不同婚恋观,最终帮助人们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中,以一颗不卑不亢的真诚之心,巧妙避免或处理文化差异引发的矛盾与冲突。
关键词:婚恋观结婚目的择偶标准夫妻关系婚礼
一、引言
婚姻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使人类得以生息繁衍,而且也丰富了人类生活的感情世界。
婚姻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了人类从求偶、恋爱、结婚生子的全过程。
二、结婚目的的差异
•中国人结婚的目的
《礼记昏义》说:“合两性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就是说,中国传统的婚姻目的是:一是通过联姻合两大家族之优势,扩大亲属同盟,即“结缘”;二是为了男性家庭继承家庭的血统,传宗接代,即“继统”。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的婚姻文化强调的是社会关系和传宗接代。
“父母之门、媒妁之言”的婚姻观已经是一种社会秩序,每个人都必须服从,而不应该有自己的选择。
当然,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中,这种传统的婚姻目的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男女青年往往选择“爱情至上”的婚姻。
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极富传统的社会,要使爱情变为婚姻的主要目的,仍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西方人的婚姻目的
其一是坠人爱河的恋人希望恋情有个完满的结果;其二,寻找长久的异性生活伴侣,从而使自己在生理上心理上的需要得到满足。
西方社会一向注重个人独立性的培养,因此,西方人的自我中心意识和独立意识极强。
在个人主义极为流行的西方社会中,结婚只是两个个体的结合。
而结婚的基础是爱情和两性相悦。
在他们看来: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低质量的婚姻。
三、择偶标准的差异
由于婚姻目的的不同致使中西方文化在择偶的标准上也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人的择偶标准
从中国传统的择偶标准来看,最要紧的是身家清白和门当户对。
身家清白,往往是男方对女方要求的条件。
父母替儿子选媳妇,首先调查清楚女方是否属于本分人家,因为他们认定只有这样人家出身的姑娘将来才可恪守妇遭,孝敬公婆,使家庭和睦。
至于门当户对,则更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家长替子女择偶特别讲究的条件。
在中国古典的爱情小说中,穷秀才和富家小姐的相爱总会遭到最强烈的阻挠;而贫家女想嫁人豪门只能给人做侧室或偏房。
现今中国青年男女的择偶标准,虽然不一定严格恪守身家清白和门当户对的原则,但是仍然受到这一原则的影响。
现在的男青年找女朋友,多数钟情于那些“贤惠纯情” 的女子。
细想一下,
贤惠纯情的女子与以前本分人家的姑娘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
而作为女方,则更多的考虑男方的经济条件和家庭背景,其次是学历和知识水平,再次才是外在的身材,相貌等因素。
•西方人的择偶标准
西方人在选择自己的伴侣时最主要是两个人的互相契合,其余的条件像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等因素则可以不在考虑之列。
因此,一位出身富贵之家的少女在寻觅如意郧君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选择与自己阶级背景相差悬殊的小伙子,其原因可能仅仅是因为被小伙子的幽默感吸引。
西方童话中王子与灰姑娘的浪漫爱情故事在西方现实生活中也时有发生。
英国的查尔斯王子之所以最终选择出身、相貌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卡米拉鲍而斯作为自己的爱人,正是因为两人有着契合盼陛格和共同的爱好。
四、婚姻中夫妻关系的差异
•中式婚姻中的夫妻关系
传统的中国婚姻中,丈夫往往在婚姻中处于主导地位,而妻子则是处于从属地位。
这种婚姻结构是由于传统的文化分工造成的,即“男主外、女主内”的文化分工。
丈夫是一家之主,是全家的顶梁柱,承担着家庭生活的主要经济责任;而妻子的任务是管理家务,侍奉公婆,相夫教子,“男子无妻家无主,女人无夫房无梁”。
一丈夫缺少了妻子后,家中无人照管,可能家庭生活会变得杂乱无章,但由于丈夫有经济能力,日子还是可以照过不误的;而妻子没了丈夫,就会断了经济来源,好比房子没了房梁,这种房子却是没法再住下去的。
现代的中国社会,男女在婚姻中的地位差距不似以前那么悬殊。
如今,女性走出了家庭的圈子,参与社会工作,保持在经济上的相对独立。
但即便如此,大部分的妻子仍需要或愿意在不同程度上依附于自己的丈夫。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经济条件较以往有很大的提高,不少要子回到家中做全职主妇,完全由丈夫供养。
对于这些全职太太们,人们总是投以羡慕的目光,称赞她们有福气;但对于社会中出现的极为个别的全职丈夫的情况,大家总是投以鄙视的目光,认为男人围着锅台转是很役骨气的。
•西方人的夫妻关系
西方人则认为婚姻中的男女应是一种平等的关系,用他们的话说:“Husband and wire should be equal partners.”西方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社会对劳动力需求的增长促使妇女进入劳动力市场。
妇女投身到家庭以外越来越多的领域参加工作、参与交往.由于重新获得为冢庭做出经济贡献的机会,妇女们自然要求自身地位的相应提高。
因此,轰轰烈烈的妇女解放运动在西方社会遍布起来。
这些女权运动提出了“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纲领,要求妇女在社会中与家庭里取得与男子同等的地位,使妇女从传统的习惯、观念和价值观中解脱出来,实现真正的平等。
那么,这种equal-relationship在婚姻中如何体现呢?
在西方,妻子和丈夫均可在外谋职,共同承担家庭的经济责任。
家中的大小事情均由夫妻二人共同商定。
对于纷繁的家务琐事,夫妻也共同承担如果去西方人家里做客,便不难发现,男士下厨房是常有的事儿,他们的手艺可能比妻子还要好。
对于照顾孩子的责任,双方也要共同分担要子元需为照顾孩子而放弃
自己的职业角色,丈夫也需承担抚养教育孩子的责任,夫妇同时承担双亲身份,不再有父、母在与子女关系中角色的分担和隔离。
如果夫妇双方凶为工作而不能很好照顾子女时,他们会雇用baby-sister来代为照顾。
五、婚礼差异
•中国的婚礼
中国的婚礼不同于西方,整个婚礼的主色调是红色,这也是中国的传统的代表喜气的颜色,这也就使婚礼变的喜气洋洋。
在传统婚礼中,新娘一般穿着红色罗衣,头戴凤冠,上面还有一块红色丝巾。
而新郎就穿着红色的长衫马褂,头戴红色大沿帽。
新娘乘着大红花轿在后,新郎骑着马在前,随着红娘和迎亲队伍到新郎家中拜堂,双方家长坐在上堂,而新郎新娘在下堂成婚。
整个婚礼由司仪主持,在他的指挥下,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下拜高堂,然后夫妻对拜,送入洞房。
闹洞房是婚礼的高潮,新娘先回洞房等待新郎,而新郎就在外招待客人,酒足饭饱后,新郎在一大堆人的簇拥下来到洞房。
众人就开始闹洞房了,新郎新娘在大家的起哄下做各种游戏……这样整个婚礼就在一片笑声中结束了。
•西方的婚礼
西方的婚礼是属于浪漫型的,整个婚礼从开始到结束到充满了浪漫气息。
新娘的礼服一般为白色,新郎是黑色的礼服,使整个婚礼显的庄重严肃。
到教堂去举行结婚仪式是整个婚礼最重要的环节。
首先,随着婚礼进行曲的节奏,新娘挽她的父亲的手走到新郎面前,由她的父亲将她亲手交到新郎手中,牧师会要求新郎新娘对对方作出一辈子的承诺,这也是整个婚礼的高潮。
然后他们会在牧师和众人的祝福下,交换结婚戒指并亲吻对方。
而新娘手中的花球也不是一般的装饰用品。
在婚礼结束时,新娘就会抛给到场的女宾客,如果谁接到花球,谁就是下一个结婚的人,这就使整个婚礼在欢声笑语中结束了。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国人和西方人在婚姻观念上存在诸多差异。
究其根源,是由于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差异。
婚姻观念的不同,只是两者差异的一个方面,还有诸如在价值观与道德标准、社会关系、社会礼仪及社会习俗等等很多方面的差异。
在中西交往日益频繁的今天,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于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能帮助我们正确理解西方人的言行,在交际过程中,充分了解对方,尊重对方的习俗,以取得最佳的交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