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方法总结(3):动物模型部分
家兔窒息模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家兔窒息模型的制作方法。
2. 掌握观察家兔窒息过程中的生理反应。
3. 分析家兔窒息模型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二、实验原理家兔窒息模型是通过人为制造家兔呼吸功能障碍,使其出现窒息现象,从而研究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
实验中,采用不同窒息方法(如封闭气管、阻断氧气供应等)模拟临床呼吸系统疾病,观察家兔的生理反应,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成年家兔(体重2.0-2.5kg)10只。
2. 实验仪器:解剖显微镜、手术刀、手术剪、镊子、气管插管、注射器、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溶液、麻醉药物、心电图仪、血气分析仪等。
3. 实验药品:生理盐水、麻醉药物、抗胆碱能药物、抗生素等。
四、实验方法1. 麻醉:将家兔放入实验箱中,用麻醉药物(如戊巴比妥钠)进行全身麻醉,待家兔进入麻醉状态后,进行气管插管。
2. 建立窒息模型:采用以下两种窒息方法:(1)封闭气管法:用手术刀和手术剪在气管前壁做一小切口,用气管插管插入气管,封闭气管后,观察家兔的生理反应。
(2)阻断氧气供应法:用夹子阻断家兔鼻孔,使其无法呼吸,观察家兔的生理反应。
3. 观察指标:记录家兔窒息过程中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等生理指标。
4. 治疗与复苏:对窒息的家兔给予抗胆碱能药物、抗生素等治疗,观察治疗效果。
五、实验结果1. 封闭气管法:(1)生理指标:窒息初期,家兔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均明显升高;窒息中期,生理指标急剧下降,出现呼吸抑制、心跳停止等现象;窒息晚期,家兔死亡。
(2)治疗效果:给予抗胆碱能药物、抗生素等治疗,部分家兔恢复呼吸和心跳,但仍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现象。
2. 阻断氧气供应法:(1)生理指标:窒息初期,家兔心率、血压、呼吸频率均明显升高;窒息中期,生理指标急剧下降,出现呼吸抑制、心跳停止等现象;窒息晚期,家兔死亡。
(2)治疗效果:给予抗胆碱能药物、抗生素等治疗,部分家兔恢复呼吸和心跳,但仍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现象。
医学心理学实验动物模型概述

霰塑蕊凰医学心理学实验动物模型概述白吉可-z张澜z李华,(通讯作者)(1.石河子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疆石河子832002;2.石河子大学医学院,新疆石河子832002;3.石河子市人民医院,新疆石河子832002)随着医学心理的研究的日趋深入和扩展,探索心理障碍的产生机制,寻求有效的药物治疗途径蜮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鉴于伦理和道德问题,不可能在人类身上进行过多的干预。
动物模型具有资源相对易获得、操作性强、涉及伦理道德问题相对较少等优点。
而且,理想的动物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人类心理行为问题,能够进行整体、细胞、分子和基因各水平的干预。
因此,动物模型已经成为心理、精神和神经科学工作者科研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本文拟对医学心理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作一简要概述。
一、焦虑动物模型焦虑是由预先知道但又不可避免的即将发生的应激性事件引起的一种,阍预期反应,以恐惧、担心、紧张等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多伴有心悸、多汗、手脚发冷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从进化的角度讲,动物所表现的防御反应是人类恐惧和焦虑反应的原始成分。
因此,动物gr--表现的恐惧样反应与人类的焦虑反应具有同源性,可作为焦虑动物模型的行为学基础。
㈠高架十字迷宫模型为非条件反射模型,根据M ont gom ery的思想设计,它利用动物对新异环境的探究特性和对高悬敞开臂的恐具C耀,形成动物的矛盾行为,以进入开臂的百分数(O E)和在开臂停留时间的百分数(O T)反映动物的焦虑状态,焦虑动物的O E和O T明显降低。
这种方法以自发行为为基础,动物不需特殊训练,实验方法快速简便。
㈡V ogel S饮水冲突模型为条件反射模型,该模型利用禁水动物烦渴心理和对饮水时受到的电刺激而产生的恐惧形成动物的矛盾冲突行为。
以动物舔水次数(LN)和被电击次数(SN)作为评价焦虑指标。
有焦虑情绪动物的LN 和SN明显减少。
㈡氯苯哌嗪(m C PP)诱导焦虑的明显箱模型1998年,B i l kei G orzoA等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大鼠m C PP诱导焦虑的明显箱模型,焦虑症状是通过对动物进入明箱的活动次数表现的,m C P P有明显的致焦虑作用,使动物进入明箱的次数明显减少。
医疗器械动物实验研究总结报告

医疗器械动物实验研究总结报告1.引言医疗器械的研发与实验是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重要一环。
动物实验作为医疗器械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为临床应用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本报告旨在总结医疗器械动物实验的研究工作,包括实验设计、动物模型选择、实验结果和讨论等方面,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2.实验设计在医疗器械动物实验研究中,合理的实验设计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首先,实验目标和研究问题需要明确,从而确定实验所需的样本量和实验时间跨度等因素。
其次,实验应该设计有对照组和实验组,以进行比较分析。
此外,实验条件应尽量与实际临床情况接近,避免实验结果与实际效果存在较大差异。
3.动物模型选择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对医疗器械实验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的可靠性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选择动物模型时,需要考虑动物种类的相似性,包括生理学、生化学、解剖学和免疫学等方面。
此外,还需要考虑动物品种是否易受到其中一种疾病的影响以及是否容易获取。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选择最适合的动物模型对医疗器械实验的成功与否有重要影响。
4.实验结果医疗器械动物实验的结果是验证研究假设的重要依据。
在实验结果中,需要详细记录各组的观察指标,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通常,实验结果应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比较,以及不同实验组之间的比较。
此外,对于与实验结果相关的因素,如实验方法的可行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等,也需要进行详细的描述和讨论。
实验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对于实验研究的严肃性和科学性至关重要。
5.讨论在医疗器械动物实验的讨论部分,可以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评价,探讨实验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此外,还可以探讨实验结果与先前相关研究结果的一致性和差异性。
除了对实验结果的讨论,还可以对未来研究的方向和重点进行展望,提出改进方案和建议。
讨论部分是对实验结果的深层次思考和分析,体现了研究人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
6.结论医疗器械动物实验的总结报告需要通过对实验设计、动物模型选择、实验结果和讨论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得出准确和明确的结论。
缺氧实验报告实验总结

一、实验背景缺氧是机体在氧气供应不足的情况下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生化反应。
为了研究缺氧对机体的影响,本实验采用动物模型,通过模拟缺氧环境,观察动物在缺氧条件下的生理变化,为临床医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缺氧的分类原则;2. 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的表现以及呼吸节律和皮肤粘膜颜色的变化规律;3. 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状态不同,外界环境温度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4. 了解临床应用冬眠及低温疗法的意义。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用体重20克左右的健康小白鼠4只;2. 实验仪器:耗氧量测定装置一套,125ml带密封胶塞的广口瓶、1ml注射器,钠石灰,氯丙嗪,生理盐水,亚硝酸钠溶液,美兰;3. 实验步骤:(1)低张性缺氧: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分别作以下处理:甲鼠腹腔内注入0.25%氯丙嗪0.1ml/10g;乙鼠腹腔内注入生理盐水0.1ml/10g。
甲鼠注射氯丙嗪以后再放入冰浴盆中冰浴直至老鼠进入人工冬眠为止。
上述处理后,将小白鼠分别放入装有5g钠石灰的广口瓶内,然后塞紧瓶塞,连通测氧耗装置。
开始计时,观察并记录上述指标,以后每3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一次,直至动物死亡。
(2)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取小白鼠2只,观察正常表现后,分别向腹腔内注射5%亚硝酸钠0.5ml,甲在注射亚硝酸钠后,立即腹腔注射1%美兰0.1ml;(3)低温缺氧:取小白鼠2只,将其中一只放入-10℃的冰箱中,另一只作为对照组;(4)冬眠缺氧:取小白鼠2只,将其中一只腹腔内注入0.25%氯丙嗪0.1ml/10g,另一只作为对照组。
四、实验结果1. 低张性缺氧:甲鼠死亡时间为40分钟,乙鼠死亡时间为60分钟;2. 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甲鼠死亡时间为20分钟,乙鼠死亡时间为30分钟;3. 低温缺氧:冰箱中的小白鼠死亡时间为15分钟,对照组小白鼠死亡时间为120分钟;4. 冬眠缺氧:注射氯丙嗪的小白鼠死亡时间为60分钟,对照组小白鼠死亡时间为120分钟。
实验方法总结(3):动物模型部分——【国自然标书写作】

1实验方法总结(3):动物模型部分1、研究肿瘤细胞增殖 (1)2、研究肿瘤细胞转移 (2)2.1. 体外(浸润模型) (2)2.2. 体内(转移模型) (2)3、研究肿瘤细胞耐药 (4)3.1. 耐药细胞株的建立 (4)3.2. 裸鼠移植瘤耐药模型的建立 (5)从肿瘤起源分,肿瘤动物模型的分类如下:从研究目的来分,可以从增殖、转移、耐药三个角度来分析:1、研究肿瘤细胞增殖细胞准备:GeneA 敲减慢病毒感染细胞扩增至需要的细胞量。
分为:空白对照实验动物肿瘤模型自发性肿瘤模型 诱发性肿瘤模型移植性肿瘤模型 人体肿癌的异种移植性原位诱发 异位诱发 同种可移植性肿瘤 异种可移植性肿瘤 原位移植 异位移植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
取Balb/c裸鼠,雄性,6周龄,每组10只,适应一周后进行肿瘤细胞注射。
XXX细胞消化离心后制成单细胞悬液,计数后取适量的细胞用PBS悬浮,在Balb/c裸鼠侧腹部皮下接种。
每只接种2×106个细胞,注射体积为100 μL。
此后,每隔5天测量注射部位肿瘤的体积。
30天后裸鼠小鼠腹腔注射80 mg/kg 戊巴比妥钠,小鼠麻醉后置蓝色背景布上拍照(侧卧位,接种部位朝上),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取出肿瘤称重,将肿瘤置蓝色背景布上拍照,肿瘤一分为二,一份4%多聚甲醛固定,待后续病理分析,一份-80℃冻存。
2、研究肿瘤细胞转移肿瘤转移的模型包括两大类:体外(浸润模型)和体内(转移模型)。
体外(浸润模型):了解肿瘤细胞对周围相连组织的侵润性。
体内模型主要研究肿瘤细胞的转移性即肿瘤细胞在远端组织形成病灶的能力。
2.1. 体外(浸润模型)例:浸润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取若干只Balb/c免疫缺陷裸鼠,将分离和鉴定并转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脑胶质瘤干细胞立体定向法行小鼠颅内接种,每组10只。
小鼠麻醉后头部正中切口,剥离骨膜后钻孔(坐标是冠状缝后0.5 cm,矢状缝右侧2.5 cm) 。
医学检验动物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名称医学检验动物实验二、实验目的1. 掌握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2. 了解医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通过实验,提高对医学检验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三、实验原理医学检验是通过检测生物体中的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等指标,以判断机体是否存在疾病或潜在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实验以动物为模型,通过实验操作,了解医学检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四、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昆明小鼠4只(2雌2雄)。
2. 仪器:灌胃器2个、注射器4个、酒精、棉球、生理盐水、小鼠固定器1个、大鼠固定器1个。
3. 试剂:生理盐水、抗生素、实验药物、实验指示剂等。
五、实验步骤1. 抓取和固定1.1 抓取:左手抓小鼠的尾根部。
1.2 固定:左手抓住小鼠的尾根部,让小鼠在粗糙平面上爬行,后拉尾跟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两耳及其间的颈部皮肤,小指和无名指将尾巴固定在手掌面。
同样操作将大鼠抓取和固定。
2. 性别鉴定2.1 抓取和固定小鼠。
2.2 观察肛门与生殖器间的距离和二者之间的毛发。
雄性:距离长,毛发密;雌性:距离短,毛发稀疏。
同样鉴别方法,重复鉴别大鼠。
3. 给药3.1 灌胃法:按正确方法用左手抓取和固定小鼠,使腹部朝上,颈部拉直。
固定后,右手持接灌胃针的注射器吸取药液,将针头从口角插入口腔内,然后用灌胃针头压其头部,使口腔与食管成一直线,再将灌胃针头沿上腭壁轻轻进入,转动针头刺激动物吞咽,然后沿咽后壁慢慢插入食道。
当感觉有落空感时表明灌胃针可能进入胃内,向外抽动注射器活塞,感觉有负压,此时可将药液灌入。
用大鼠重复同样操作。
3.2 注射给药:皮下注射,用左手抓取和固定小鼠,右手持注射器吸取药液,从皮下注射入小鼠体内。
4. 实验操作4.1 生理指标检测:测量小鼠的体温、心率、呼吸频率等生理指标。
4.2 生化指标检测:采集小鼠血液,检测血糖、血脂、肝功能等生化指标。
4.3 遗传指标检测:提取小鼠DNA,进行基因检测。
4.4 免疫指标检测:检测小鼠的免疫细胞数量、免疫功能等指标。
动物血压模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动物血压模型的建立方法;2. 了解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变化;3. 掌握血压测量技术;4. 分析不同药物对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影响。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大鼠,体重180-220g;2. 仪器设备:电子血压计、手术显微镜、手术器械、注射器、麻醉机、血压传感器等;3. 药物:去甲肾上腺素、酚妥拉明、普萘洛尔等。
三、实验方法1. 动物分组: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血压模型组、去甲肾上腺素组、酚妥拉明组、普萘洛尔组。
2. 高血压模型建立:采用两肾一夹法建立高血压动物模型。
首先,将大鼠麻醉后仰卧位固定,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左侧肾动脉,用U型银夹夹闭肾动脉,造成肾脏缺血。
术后观察大鼠血压变化,待血压稳定在200mmHg以上时,认为模型建立成功。
3. 血压测量:采用电子血压计测量大鼠血压,分别在实验前、术后1周、术后2周、术后3周进行测量。
4. 药物干预:分别给予去甲肾上腺素组、酚妥拉明组、普萘洛尔组相应药物,观察药物对高血压动物模型血压的影响。
5. 数据处理:采用SPSS 22.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各组血压差异。
四、实验结果1. 高血压模型建立成功,术后1周大鼠血压明显升高,术后2周、3周血压持续升高。
2.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血压模型组血压显著升高(P<0.05)。
3. 与高血压模型组相比,去甲肾上腺素组、酚妥拉明组、普萘洛尔组血压均有所下降,但差异不显著(P>0.05)。
五、讨论1. 本实验采用两肾一夹法建立高血压动物模型,该方法操作简便,成功率高,适用于多种高血压相关研究。
2. 高血压模型建立后,大鼠血压持续升高,与人类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变化相似。
3. 去甲肾上腺素、酚妥拉明、普萘洛尔等药物对高血压动物模型血压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作用,但效果不明显。
4. 本实验结果表明,高血压动物模型可用于研究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变化及药物治疗效果,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实验依据。
动物模型的实验报告

1. 了解动物模型在实验研究中的重要性;2. 掌握动物模型构建的基本方法;3. 学习动物模型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动物模型是指在实验动物身上模拟人类疾病的生理、生化、病理等方面的变化,以便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预防。
动物模型在实验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弥补体外实验的局限性,为疾病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动物:昆明种小鼠,体重20-25g,雌雄各半;2. 试剂:生理盐水、葡萄糖、抗生素等;3. 仪器:电子天平、手术器械、显微镜、离心机、电热恒温水浴锅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分组:将昆明种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只。
2. 模型构建:(1)实验组: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模拟人类肥胖症模型。
具体操作如下:① 将高糖高脂饲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② 将混合饲料作为实验组小鼠的日常饮食,持续喂养4周;③ 在喂养过程中,观察小鼠体重、摄食量、活动量等指标的变化。
(2)对照组:采用普通饲料喂养,作为正常对照。
3. 模型评价:(1)体重变化:每周测量小鼠体重,记录数据;(2)血糖、血脂水平检测:采用血糖仪、血脂分析仪检测小鼠血糖、血脂水平;(3)组织病理学检查:处死小鼠,取肝脏、脂肪组织等,进行病理学检查。
1. 体重变化:实验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血糖、血脂水平:实验组小鼠血糖、血脂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组织病理学检查:实验组小鼠肝脏、脂肪组织出现脂肪变性、炎症等病理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六、实验讨论本实验通过高糖高脂饲料喂养昆明种小鼠,成功构建了肥胖症动物模型。
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体重、血糖、血脂水平及组织病理学改变均与人类肥胖症相似,表明该动物模型具有较好的模拟人类肥胖症的能力。
动物模型在疾病研究中的应用具有以下优势:1. 可重复性:动物模型可重复构建,便于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干预措施;2. 可操作性:动物模型便于进行各项实验操作,如药物治疗、基因编辑等;3. 经济性:动物模型成本相对较低,可节省实验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方法总结(3):动物模型部分
1、研究肿瘤细胞增殖 (1)
2、研究肿瘤细胞转移 (2)
2.1. 体外(浸润模型) (2)
2.2. 体内(转移模型) (2)
3、研究肿瘤细胞耐药 (4)
3.1. 耐药细胞株的建立 (4)
3.2. 裸鼠移植瘤耐药模型的建立 (5)
从肿瘤起源分,肿瘤动物模型的分类如下:
从研究目的来分,可以从增殖、转移、耐药三个角度来分析:
1、研究肿瘤细胞增殖
细胞准备:GeneA敲减慢病毒感染细胞扩增至需要的细胞量。
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
取Balb/c裸鼠,雄性,6周龄,每组10只,适应一周后进行肿瘤细胞注射。
XXX细胞消化离心后制成单细胞悬液,计数后取适量的细胞用PBS悬浮,在Balb/c裸鼠侧腹部皮下接种。
每只接种2×106个细胞,注射体积为100 μL。
此后,每隔5天测量注射部位肿瘤的体积。
30天后裸鼠小鼠腹腔注射80 mg/kg 戊巴比妥钠,小鼠麻醉后置蓝色背景布上拍照(侧卧位,接种部位朝上),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取出肿瘤称重,将肿瘤置蓝色背景布上拍照,肿瘤一分为二,一份4%多聚甲醛固定,待后续病理分析,一份-80℃冻存。
2、研究肿瘤细胞转移
肿瘤转移的模型包括两大类:体外(浸润模型)和体内(转移模型)。
体外(浸润模型):了解肿瘤细胞对周围相连组织的侵润性。
体内模型主要研究肿瘤细胞的转移性即肿瘤细胞在远端组织形成病灶的能力。
2.1. 体外(浸润模型)
例:浸润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方法:取若干只Balb/c免疫缺陷裸鼠,将分离和鉴定并转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脑胶质瘤干细胞立体定向法行小鼠颅内接种,每组10只。
小鼠麻醉后头部正中切口,剥离骨膜后钻孔(坐标是冠状缝后0.5 cm,矢状缝右侧2.5 cm) 。
取2 μL胶质瘤干细胞以1×104 cells /只小鼠的剂量,经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射入鼠脑纹状体内(深度是2.5 ~3 mm) 。
在确定的时间点处死一部分动物进行荧光( 立体荧光显微镜下) 病理证实和比较,同时检查脑胶质瘤干细胞的体内生长特征以及干细胞标志物等。
2.2. 体内(转移模型)
例:肩胛部皮下接种的方法建立裸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目的:观察壮骨镇痛胶囊对裸鼠乳腺癌移植瘤模型骨转移相关指标整联蛋白αvβ3(ITG-αvβ3)及骨唾液酸蛋白(BSP)表达的影响。
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的乳腺癌细胞MDA-MB-231,用0.25%胰蛋白酶消化制成单细胞悬液,收集细胞,细胞计数板法计数,调节细胞浓度为2×107个/mL,按0.2 mL/只接种于裸鼠右前肢肩胛上区,接种部位可以见一皮丘,质软,2 天后,皮丘基本吸收,10 天后接种部位可触及米粒大结节,质硬,即乳腺癌移植瘤组织。
检测壮骨镇痛胶囊对移植瘤组织中IGT-αvβ3和BSP表达的影响。
例:原位移植建立人肾透明细胞腺癌裸鼠转移模型,观察肿瘤病理学特征。
方法:收集体外培养的对数生长期786-0细胞(人肾透明细胞腺癌细胞),进行裸鼠皮下注射,待皮下移植瘤长至直径为1.5cm左右时取出,以相同方法进行鼠间传代(每代2只),3~4代后取出移植瘤,剪成1mm3大小进行肾包膜下原位接种,获人肿瘤裸鼠转移模型,即外科原位移植(Surgical Orthotopic Implantation,SOI)模型,裸鼠垂死时脱颈处死,取出肺脏转移灶体外培养,胰酶消化传代4~5次后即获得较纯的肿瘤细胞,命名为786-0-LM1。
同时采用786-0细胞悬液进行肾包膜下原位注射,建立细胞原位注射模型。
3、研究肿瘤细胞耐药
3.1. 耐药细胞株的建立
本实验以紫杉醇为诱导药,以人食管鳞癌细胞系EC109为诱导对象,采用高剂量间歇诱导结合时间递增的方法建立耐药细胞株。
终浓度为0.625 μg/ml 的紫杉醇(此浓度是紫杉醇对EC109 细胞IC50 的12.5 倍)作用于对数生长期的EC109两个小时,之后弃含药培养基,用4℃PBS 洗三次,0.25%胰蛋白酶消化处理,800r/min 离心4min 收集细胞,加培养基重悬,重新接种于培养瓶继
续培养;24 小时后可见大量细胞死亡,不断去除凋亡细胞,扩增活细胞,至生长状态良好,达到70%~80%饱和时,传代培养3 代;重复上述操作两次,即EC109细胞在此阶段共被药物作用3 次,得到细胞EC109/Taxol。
MTT 实验测定亲本细胞与耐药细胞对多种细胞毒类化合物的敏感性。
3.2. 裸鼠移植瘤耐药模型的建立
无菌条件下收集亲本株EC109和耐药株EC109/Taxol 细胞,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至5×107个/ml,采用皮下移植方法,分别接种EC109和EC109/Taxol 细胞于裸鼠右侧腋窝皮下,每只接种1×107个细胞。
待其成瘤后(直径达1cm)即认为此瘤块为肿瘤,记录两细胞成瘤时间及成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