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运动新发展1

合集下载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无产阶级队伍日益壮大。

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历史舞台,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运动兴起并日益发展一、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1、工人运动的兴起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进行,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各种弊端也日益暴露,经济危机就是其典型表现,这是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造成的,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是无法克服的。

经济危机给人民尤其是工人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广大工人为了改善恶劣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状况,同资本家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斗争,工人运动逐渐兴起。

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爆发了三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即1831年和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起义、1836年开始的英国宪章运动和1844年的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欧洲的三大工人运动的出现标志着无产阶级的觉醒,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同时工人运动的实践也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也提供了必要的条件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①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日益暴露;②无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③工人运动的实践,特别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失败表明无产阶级革命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知道,同时,它也为科学理论的创立提供了必要条件;④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究中,一方面深入工人群众,揭露并分析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广泛吸收人类社会优秀的文化成果,加以批判的继承,从而创立了马克思主义(3)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共产党宣言》第一次较为完整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断言资本主义最终必将为社会主义取代;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进而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第一国际的成立和巴黎公社革命1、第一国际的成立(1)第一国际成立的历史条件:①19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日益扩大;②1857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工人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并逐渐走向国际联合;③马科斯、恩格斯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经验,进行理论研究,为建立新的国际工人组织准备了条件(2)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在伦敦成立,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一国际(3)第一国际成立的意义:国际工人协会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它的成立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一个新阶段2、巴黎公社革命(1)历史背景:①1870年,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巴黎人民起义,推翻了第二帝国的统治,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②资产阶级先后成立了国防政府和临时政府,对逼近巴黎的普军采取屈膝投降的态度——1871年临时政府同德国草签条约,同意向德国赔款50亿法郎,割让阿尔萨斯全省和洛林省的一部分;同时准备解除巴黎人民的武装(2)成立过程:1871年3月18日革命:政府军企图夺取巴黎市内的蒙马特尔高地和梭蒙高地,巴黎人民起义,临时政府逃出巴黎;不久,巴黎公社成立。

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当代发展的新趋向

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当代发展的新趋向

聂运麟: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当代发展的新趋向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经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它已经从过去由一个国际中心领导、走唯一革命道路、建设同一模式社会主义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转变为由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领导、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发展道路、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在这一深刻转变的基础上,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一、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呈现出多样性的发展趋向20世纪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是在共产国际的指导下发展起来的,它以苏联共产党为其建党的样板,以十月革命道路和苏联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作为其社会发展方向,呈现出同一性的发展趋向。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大好形势,各国共产党也表现出要求独立自主发展的意愿,但由于大国主义和大党主义的干扰,同时还由于人们对独立自主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运动的同一性发展格局并没有完全被打破。

苏东剧变后,世界形势发生重大变化,由一个国际中心领导、走唯一革命道路、建设同一社会主义模式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已经成为历史,力主“一个中心,一条道路,一种模式”的苏共已不复存在,这就为各国共产党独立自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前景。

世界的发展本来就是多样的而不是单色的,自然、社会和人的思维都是如此。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也不例外,由于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诸方面的发展极为不同,其历史文化传统和民族的心理素质也极不相同,因此,各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的选择、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采取和党的建设等方面,就必然存在巨大的差异,多样性才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本来面目。

马克思在论述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时,就没有排除俄国将走不同于西方发展道路的可能性。

1881年2月,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初稿中写道:“俄国是在全国范围内把‘农业公社’保存到今天的欧洲唯一的国家。

它不像东印度那样,是外国征服者的猎获物。

同时,它也不是脱离现代世界孤立生存的。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

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
劳工阶级反抗资本家阶级剥削与 压迫的工人运动,
思想启蒙运动
16~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莫尔与 《乌托邦》
康帕内拉与 《太阳城》
18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
摩莱里与《自然法典 》
马布利与《福克翁谈 道德与政治的关系》
19世纪初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空想社会主义者依靠谁来实现理想社会? 为什么找不到正确的途径呢?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苏联,1922年底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外高加索联邦(阿塞拜 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四个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组成苏维埃社会 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以后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摩尔 达维亚等加入。苏联共由十五个加盟共和国组成。
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
苏联剧变和解体
“八月政变”使叶利钦 成为俄罗斯的最高领导 人。
苏联剧变和解体
1991.12月,明斯克协定: 俄、乌、白,宣布成立“独 立国家联合体”; 1991年12月21日,11个共 和国领导人在哈萨克斯坦首 都阿拉木图发表《阿拉木图 宣言》,宣布苏联不复存在 。
东欧剧变中的主要国家:
①波兰 ②民主德国 ③罗马尼亚 ④匈牙利 ⑤捷克斯洛伐克 ⑥保加利亚 ⑦阿尔巴尼亚 ⑧南斯拉夫
推倒柏林墙 德国签订统一条约
苏东剧变是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演变为西方欧美 资本主义制度的剧烈动荡。剧变最先在波兰出现,后来扩展 到东德、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等前 华沙条约组织国家。这个事件以苏联解体告终,一般被认为 标志着冷战的结束。苏东剧变的实质是东欧各国的政治体制 和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东欧八国: 亚、罗马尼亚、波兰、捷克斯洛
伐克、匈牙利、民主德国

民族民主运动和社会主义.

民族民主运动和社会主义.

有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性质,而亚洲革命风暴是一
场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式的斗争。 (2)含义:亚洲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和民族民主运 动高涨。 朝鲜人民的反日斗争,包括甲午农民 战争和 义兵运动 ; (3)重大事件 中国的义和团运动和 辛亥革命; 1905~1908年的 印度 民族解放运动; 伊朗和 土耳其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理解升华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
展了马克思主义,主要是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随手一练 1.“亚洲的觉醒”时期与“亚洲革命风暴”时期相 比,亚洲国家社会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的不同是 (C )
A.亚洲大多数国家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
B.亚洲地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C.亚洲国家的民族工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 D.亚洲国家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遭到破坏
3.有人说:“布尔什维主义和布尔什维克党的产
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新型的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出现。”这里“新型”是指 ( A) A.以实现无产阶级专政为目标 B.以暴力革命为斗争手段
C.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
D.有列宁为首的坚强领导
重点精讲
1.亚洲的觉醒的含义及特点如何? (1)含义:“亚洲的觉醒”这一说法是列宁提出 来的,专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洲爆发的一系列 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其主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 族民主革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归纳总结 “电气时代”民族运动的特点:①运动的 领
导者不再是农民领袖或封建王公,而是资产阶级,
资产阶级的领导作用主要是通过资产阶级的政治团 体或革命政党实现。②有比较明确的政治纲领。③ 在政治上要求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从属地位,争 得国家的完全独立。④经济上要求摆脱外国资本控

社会主义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社会主义运动的起源与发展社会主义运动是20世纪世界范围内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场重大政治运动,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社会主义运动的起源和发展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社会主义运动的起源社会主义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

当时,欧洲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

工人阶级遭受着剥削与压迫,生活条件极为恶劣,他们渴望通过一场革命实现自己的权益与尊严。

同时,社会主义思想的兴起也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共产党宣言》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和目标,这为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1. 社会主义运动在欧洲的扩散社会主义运动开始在欧洲各国蔓延。

工人们组建工会、参与罢工,并提出了改良资本主义社会的要求。

社会主义政党相继成立,以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和行使政治权利为目标。

例如,德国的社会民主党成为在议会中争取工人权益的有力力量。

2.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给社会主义运动带来了新的动力。

列宁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党成功推翻了沙皇政权,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这场革命激发了全球范围内无产阶级的斗争意志,使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扩展。

3. 社会主义运动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社会主义运动不仅限于欧洲,也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得到了广泛传播和发展。

亚洲的社会主义运动主要集中在中国、朝鲜、越南等国家。

中国在1949年成功进行了人民革命,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

在拉丁美洲,古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委内瑞拉的玻利瓦尔革命等都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在该地区的发展。

4. 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与挑战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对世界政治格局和社会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社会主义国家的崛起和发展挑战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统治地位,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榜样和动力。

然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也面临着内外部的困境与挑战,如经济建设困难、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对立等。

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当代社会主义的新发展
• 建立在这样基础上的社会主义制度,要彻底改变经济文化 落后的面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必然需要一个漫长 的发展过程。
• 虽然苏东剧变之后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但对社会 主义的探索和追求并没有因此而终止。世界各国工人阶级 、无产阶级政党、其他进步政治力量和各社会主义国家继 续坚定地为了社会主义事业而不懈奋斗。
• 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上的 广泛影响,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 放斗争,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并在很大程度上 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全球扩张和帝国主义战争,推动了人类 社会的进步。
• 社会主义制度的存在和显示出的强大优势,在一定程度上 也迫使当代资本主义不得不作出调整,以尽量适应社会生 产力的发展,从而加快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产业革命既提高了生产社会 化的程度,又推动了资本和生产的集中,资本主义从自由竞 争发展到垄断,垄断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进一 步加深。
• 列宁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领导俄国十月社会主义 革命取得了胜利。俄国十月革命使社会主义开始从理想变 为现实,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社会主义苏联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中流砥柱,各国共 产党成为反法西斯斗争中最坚决、最勇敢、最有成效的政 治组织。
•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针对
•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相继开始尝试进行体制上的改革 。但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还发生了许多严重失误。特别 是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戈尔巴乔 夫在改革中推行一条错误的路线,作出一系列错误决策,使 社会主义改革走上了背离社会主义道路的歧途,最终导致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国际共产主义 运动遭受重大挫折并陷入低潮。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的历史阶段,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从封建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探讨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19-1949)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先导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农民工人革命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起步。

在这一阶段,中国社会各阶层合作,共同推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

毛泽东领导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略使得共产党在政治和军事上取得了重大胜利。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49-1978)在社会主义建设阶段,中国政府致力于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破除封建主义的传统束缚。

在计划经济的指导下,中国实施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和国有企业的实行。

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是解决人民的生存问题,提高整体国民经济水平。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迅速发展,农村实施了合作化,城市工人阶级也得到了大规模的发展。

然而,在这一阶段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这些运动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和经济困境,为下一阶段的改革铺垫了基础。

三、改革开放阶段(1978至今)改革开放政策的引入标志着中国社会主义的第三个阶段。

邓小平的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口号,中国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改革。

这些改革包括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企业的自由经营,以及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这些改革措施带来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

中国逐渐走出了经济落后和贫困的状态,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也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经验。

总结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三个重要阶段。

第四章第四节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教案

第四章第四节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教案

第四章第四节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教案第四章第四节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教案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四章第四节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1.学生应掌握:19世纪晚期欧美的工人运动,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马克思、恩格斯对工人运动的指导,第二国际的建立,“1889年7月14日国际社会主义者巴黎代表大会及其内容”,“五一”节,第二国际的活动,第二国际的组织形式,社会主义思潮和派别,列宁主义的诞生,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传播,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和列宁主义的诞生。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历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具体到社会主义运动来说,突出地反映在西欧和美国的工人运动有了新发展。

3.通过学生学习“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使学生受到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通过学习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和第二国际斯图加特代表大会上列宁同错误主张斗争,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的精神,善于斗争的品格。

教学建议教材分析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世界近代史的第三阶段即电气化时代,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典型形态开始出现。

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

反之,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又会对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产生促进的或阻碍的反作用——来看,垄断资本主义是适应的,是具有促进作用的,因此,它是进步的。

世界历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其支配下,都发生了变化。

各种社会力量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随之发生了新的调整,出现了新的历史现象。

具体到社会主义运动来说,突出地反映在西欧和美国的工人运动有了新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继续担任欧洲社会主义者的顾问
和领导者”,他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
产阶级的导师。”下列选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A.指导巴黎公社的革命斗争 B.指导第二国际前期的活动 C.第一国际卓越的领导人 D.创建布尔什维克党 【解析】选B。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A、C两项与“继续 担任”不符。马克思逝世是在1883年,排除A、C两项。D项 )
多,以合法斗争为主要形式,经济斗争多于政治斗争,暴力 斗争此时不是主要形式。
2.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
①第二国际成立 开 ③恩格斯逝世
)
⑤《共产
②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 ④“国际工人协会”成立 B.⑥⑤②④①③ D.⑤④⑥①③②
党宣言》发表
A.②③⑤①⑥④ C.③②①④⑥⑤
⑥巴黎公社成立
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
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列宁主义是“帝国
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它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主要表现 在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本题 也可用排除法。B、C两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D项属 于邓小平理论。
1.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重新高涨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工业的迅速发展
B.各国工人人数的迅速增加 C.罢工次数增多,规模扩大 D.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资本主义工业 的迅速发展,导致欧美各国工人队伍迅速壮大,力量增强, B、C属于表现,D属于影响,故选A。
一、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 (一)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
1、历史条件:19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经济条件,也是最主 要的),各国工人人数猛增(阶级条件) 2、最具代表性运动:1886年美国芝加哥工人争取八小时工作日的“五一”大 罢工。 3、历史作用:(1)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 (2)促进了工人阶
级政党和组织的建立 (如:德国社会民主党、美国社会主义工党、法国工人党) 等; (3)第二国际成立
4、与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工人运动相比,19世纪晚期欧美工 人运动有哪些新特点
(1)内容上看,由政治斗争转向经济斗争为主 (2)斗争形式上看,由暴力斗争转向合法斗争为主(因为具备了合 法斗争的历史条件,即欧美资本主义经济高速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 治相对稳定完善) (3)各国工人阶级政党建立,斗争组织性加强。如德国社会民主党、 美国社会主义工党、法国工人党
7.(2010·秦皇岛模拟)列宁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不包括 ( A.第二国际陷于瓦解 B.俄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C.马克思主义在俄国传播 D.马克思主义小组在俄国的建立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19世纪 70年代,俄国无产阶级的人数大大增加,开始成为一支独立 的政治力量。80年代,马克思主义传入俄国,俄国出现了第 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故B、C、D都是列宁主义诞生的历史 条件。一战爆发后,第二国际才陷于破产。 )
2.(2010·重庆高二检测)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出现
了有组织的斗争增多、以合法斗争为主要形式、经济斗争多
于政治斗争等特点,最根本的原因是( A.革命处于低潮时期 C.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
B.机会主义思潮泛滥 D.欧美各国社会稳定
【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在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推动下,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有了很 大改善,政治地位提高。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发生了 很大变化,故选C。
4.列宁主义被称为“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其根本 原因是( )
A.坚决与修正主义作斗争
B.坚决捍卫马克思主义
C.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D.提出了“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的策略
5.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其表现之一是( )
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3.(2010·武汉高二检测)列宁说:“第二国际„„在广泛 传播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力量进行预备性的、初步性的、 最基本的组织方面,做了非常有益的工作„„”。其中“非 常有益的工作”不包括( A.反对修正主义 B.推动欧美工人政党的合法斗争 )
C.推动了欧美工人运动的发展
D.指导、帮助各国工人党的建立
二、列宁主义的诞生
1、列宁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客观条件:(1)经济、阶级条件:19世纪70年代俄国 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人数大大增加,开始成为独立的 政治力量 (2)思想理论条件:普列汉诺夫开始在俄国传播 马克思主义(3)组织条件:俄国出现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 主观条件:20世纪初,列宁做了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 的准备工作。 2、列宁主义诞生的时间\标志\历史地位 时间、1903年 标志: 布尔什维主义的出现 地位:是“帝国主义时代的马克思主义”(因为:它继承 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标志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二大的召开),这次大会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的 纲领。从此,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内部出现两个对立的派别, 即(布尔什维克和孟什维克)
D.揭露了资产阶级已日益走向反动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A项表述错误,B、D 两项不符合题意,19世纪晚期,由于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 的发展阶段,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比较完善,无产阶级斗争以 合法斗争为主,故选C。
7.(2010·重庆高二检测)有人说,布尔什维主义和布尔什 维克党的产生,标志着与西欧社会民主党根本不同的新型的
8.列宁领导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标志
是 ( )
A.马克思主义在俄国的广泛传播 B.第一批马克思主义小组的成立 C.在社会民主工党二大中击败孟什维克
D.把实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
【解析】选D。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在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由于列宁的坚持,大会通过决议,把实
1.19世纪后期,世界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变化特点不 包括( ) B.以暴力斗争为主 D.经济斗争多于政治斗争
A.有组织的斗争增多 C.以合法斗争为主要形式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19世纪70年 代后期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也得
到相应的发展,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中有组织的斗争增
4.1884年英国改革主要面向农村„„使选民人数增加200万,
总数达450万。„„如果不计入妇女和21岁以下的男子,在
成年男子中有选举权的已占大多数。英国的政治改革对工人 运动产生的影响有( )
①暴力性、政治斗争增多
③以合法斗争为主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②组织性增强
④经济斗争多于政治斗争 C.①②③ D.③④
2.第二国际与第一国际相比,最显著的区别在于( A.活动形式以召开代表大会为主
)
B.中坚力量是著名的工人领袖和活动家
C.组织松散,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 D.内部始终存在着不同派别的斗争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第一国际和第
二国际都是国际工人组织,两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组织形式, 第二国际是一个松散的组织,没有统一的领导机构,在第二 国际中,各国党都是独立自主的。
每年庆祝五一劳动节;
比较松散
3.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的相同点是(
A.都有明确的纲领和章程 B.都建立了中央执行机构

C.都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D.马克思是第一和第二国际的灵魂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第二国际在组 织上不强调集中统一,而是松散的联合,是各国社会主义政 党和团体在尊重独立自主原则上的一种组织形式,没有明确 的纲领和章程,故排除A、B,马克思在1883年3月就已去世, 排除D,第一、第二国际都是领导工人运动的组织,它们都 推动了国际工人运动的发展。
【解析】选D。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第二
国际是1889年成立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二大是1903年召开 的;恩格斯逝世是1895年;国际工人协会成立是1864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是1848年;巴黎公社成立是1871年。故
选D。
B.修正主义在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的领导机构中占上风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列宁主义的诞生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第二国际从
建立起,其内部就存在着各种派别,修正主义在第二国际大 多数政党的领导机构中占上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些政 党倒向本国帝国主义政府一边,于是第二国际因政治上的分 裂而破产。
现无产阶级专政写入党纲,这在当时第二国际各党中是没有
先例的,因而这次大会也成为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建立的标志。
6.1895年,恩格斯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
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这实质上(
)
A.否定了1848年革命中无产阶级的斗争 B.强调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重要性
C.肯定了资本主义稳定时期的合法斗争
是列宁的贡献,故选B。
5.修正主义在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的领导机构中日益占据上
风,导致修正主义泛滥的温床包括( ①欧洲国家的资产阶级政治日趋民主化 ) ②各国工人政党
通过合法斗争取得一些成果
本性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③工人阶级的阶级地位发生根
D.①④
④第二国际中左派的抵制不力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19世纪末,工 人阶级的队伍虽然迅速壮大,但工人阶级的阶级地位没有从 本质上发生变化;在第二国际中,以列宁等人为代表的左派 同修正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因此,③④的叙述是不正确 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19世纪晚期,欧美工人运动不同于早期工人运动的突出特
点是(
)
A.工人阶级政党领导合法斗争 B.工人阶级争取普选权
Hale Waihona Puke C.列宁主义的指导D.以自发性、暴力斗争为主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19世纪末20世 纪初,由于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阶段,资产阶级的 民主政治逐渐完善,无产阶级的斗争以合法斗争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