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C)接触、飞沫、空气传播预防措施

合集下载

医院感染标准预防措施

医院感染标准预防措施

标准预防措施标准预防的定义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用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

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者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

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粘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一)手卫生1、在以下情况下应洗手或者使用速干手消毒剂(1)直接接触每一个患者先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挪移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者伤口先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先后,摘手套后;(4) 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者配餐前。

2、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者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1)当手部有血液或者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或者皂液和流动水洗手。

(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戴手套1 、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接触污染物品时。

2、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

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

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

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

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双层手套。

(三) 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者防护面罩1 、普通诊疗活动、手术室工作或者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者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或者外科口罩。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及答案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及答案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种疾病不属于呼吸道传染病?A. 流感B. 肺炎C. 肺结核D. 痢疾答案:D2. 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途径不包括以下哪种?A. 空气传播B. 飞沫传播C. 接触传播D. 食物传播答案:D3. 以下哪种疫苗不能预防呼吸道传染病?A. 百日咳疫苗B. 麻疹疫苗C. 肺炎球菌疫苗D. 肝炎疫苗答案:D4. 哪个季节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期?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答案:D5. 以下哪种措施不能有效预防呼吸道传染病?A. 勤洗手B. 保持室内通风C. 避免拥挤的地方D. 增加户外活动答案:D6.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是?A. 发热B. 咳嗽C. 咽痛D. 肌肉酸痛答案:B7. 以下哪种药物不属于抗病毒药物?A. 利巴韦林B. 阿昔洛韦C. 阿莫西林D. 奥司他韦答案:C8.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治疗期间,以下哪种措施是错误的?A. 保持充足睡眠B.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C. 适当锻炼D. 自行购买抗生素治疗答案:D9. 以下哪种措施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法?A. 佩戴口罩B. 勤洗手C. 接种疫苗D. 避免接触患者答案:C10. 以下哪个疾病不属于呼吸道传染病?A. 水痘B. 流感C. 肺炎D. 结核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呼吸道传染病是指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传播途径,侵犯________系统的传染病。

答案:空气、飞沫、接触、呼吸2.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流感、肺炎、肺结核、麻疹3.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接种疫苗、保持室内通风、勤洗手、避免拥挤的地方4. 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最常见的症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呼吸道感染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呼吸道感染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呼吸道感染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的传染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传播。

了解其传播途径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呼吸道感染的传播途径,并提供一些预防措施供大家参考。

一、传播途径1. 直接传播: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通过患者直接接触传播。

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会释放出病原体,以飞沫的形式传播给周围的人。

2. 空气传播:某些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可以通过空气悬浮传播。

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者使用共享的空气流动设备(如空调、通风系统)时,病原体可经由空气传播给他人。

3. 接触传播:经过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眼泪、唾液等直接接触其它人的皮肤、口腔、眼睛和鼻腔等粘膜,也可将病原体传播给他人。

4. 粪口传播:某些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会通过食物、水源等被污染的途径进入人体,引起感染。

这是一种较为少见的传播途径。

二、预防措施1. 勤洗手:适时、正确地洗手是预防呼吸道感染最基本的措施之一。

要选择合适的肥皂,用流动的清水彻底洗手,至少要洗20秒。

特别是在接触咳嗽、打喷嚏或患者分泌物后,或者前往厕所、接触动物后应及时洗手。

2. 使用口罩:戴口罩能减少通过口鼻呼吸的飞沫传播,特别是在公共场所、交通工具上等人群密集的地方,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止空气传播。

另外,患者自己佩戴口罩也能减少病原体的传播给他人。

3. 做好咳嗽礼仪:咳嗽和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以防止病原体通过手部传播给他人。

同时,使用完纸巾后应当及时丢弃,并且注意手卫生。

4. 避免亲密接触:在呼吸道感染高发期,尽量避免与患者进行亲密接触,特别是避免与患者共用餐具、饮水杯等个人用品。

5. 加强室内通风: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较短,室内通风可以有效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经常开窗换气,或者使用空气净化器,都是保持空气清新的有效措施。

6.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和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能够增强免疫力,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如何预防传染病

如何预防传染病

如何预防传染病预防传染病是每一个人都应该重视的健康问题。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或者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可以通过接触、飞沫传播、空气传播、水源传播等途径传播给他人。

以下是一些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方法:1. 手卫生:时常洗手是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预防措施。

用肥皂和清水洗手,特殊是在接触动物、使用厕所、咳嗽、打喷嚏、接触污染物后,都要彻底洗手。

如果没有肥皂和水,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洗手液。

2. 避免接触病原体:尽量避免与患传染病的人密切接触。

如果他们咳嗽或者打喷嚏,请保持一定的距离。

避免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因为这些是病原体进入身体的主要途径。

3.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同时减少摄入高糖、高盐和高脂肪食物。

4. 加强锻炼: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提高身体的反抗力。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跑步、游泳等。

5. 充足睡眠:睡眠是身体恢复和免疫系统修复的重要时间。

成年人每天需要7-9小时的睡眠,儿童和青少年需要更多。

6. 避免接触野生动物:野生动物可能携带各种病原体,因此要避免与野生动物接触,特别是与病死动物或者病变动物接触。

7. 接种疫苗: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根据当地的疫情和建议,接种相应的疫苗,如流感疫苗、乙肝疫苗、麻疹疫苗等。

8. 保持环境卫生:保持室内和室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清洁和消毒常用物品和表面,保持通风。

9. 遵循医生和公共卫生部门的建议:及时就医,遵循医生和公共卫生部门的建议和指导,特殊是在疫情爆发时。

10. 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者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者肘臂遮住口鼻,避免随地吐痰,定期洗澡,保持身体清洁。

总之,预防传染病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

通过加强个人卫生习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遵循专业建议,我们可以减少传染病的风险,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2021院感知识应知应会真题模拟及答案(4)

2021院感知识应知应会真题模拟及答案(4)

2021院感知识应知应会真题模拟及答案(4)共380道题1、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黏膜时()(单选题)A. 应戴清洁手套B. 应戴无菌手套C. A、B两项均可D. A、B两项均不可试题答案:B2、发生医院感染暴发,临床应在多长时间内向感染管理科报告()(单选题)A. 12小时B. 24小时C. 48小时D. 72小时E. 立即试题答案:E3、针灸理疗师为刘大爷行针灸理疗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 严格无菌操作B. 严格手卫生C. 棉签或棉球消毒一穴一换D. 使用后针具按感染性医疗废物处置试题答案:D4、灭菌包装材料应符合GB/19633的要求,下列哪项不能作为灭菌包装材料()(单选题)A. 硬质容器B. 纺织品C. 开放式的储槽D. 纸塑袋试题答案:C5、小张,女,42岁,因乳腺结节就诊,医师取活检术,医师的处置错误的是()(单选题)A. 严格无菌操作B. 外科手消毒C. 戴无菌手套D. 预防使用头孢唑林试题答案:D6、皮肤消毒剂的注意事项错误的是()(单选题)A. 皮肤清洁B. 保证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方式、足够的消毒时间C. 在有效期内使用D. 消毒不干时使用无菌棉签擦干试题答案:D7、普通门诊、普通病房属()(单选题)A. 低危险区域B. 中等危险区域C. 高危险区域D. 极高危险区域试题答案:B8、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预防及口腔护理时采取的卧位是()(单选题)A. 半卧位B. 侧卧位C. 平卧位D. 仰卧位试题答案:A9、关于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措施,错误的是()(单选题)A. 留置导尿管期间,应当每日清洁或冲洗尿道口。

B. 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大便失禁的患者会阴部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C. 出现尿路感染时,不应更换导尿管D.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应使用个人专用收集容器E.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试题答案:C10、甲型H1N1流感病室空气消毒方法是()(单选题)A. 紫外线消毒B. 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C. 喷洒化学消毒剂D. 臭氧消毒剂试题答案:B11、一次性纸袋包装的无菌有效期为()(单选题)A. 7dB. 4hC. 30dD. 180d试题答案:C12、下列哪项不属于高度危险性物品的是()(单选题)A. 关节镜、胸腔镜B. 腹腔镜、活检镜C. 手术器械、穿刺针D. 植入物、心脏导管E. 呼吸机管道、胃肠道内镜试题答案:E13、您在日常医疗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投入以下哪种颜色垃圾袋中()(单选题)A. 黄色垃圾袋B. 黑色垃圾袋C. 红色垃圾袋D. 以上都可投E. 以上都不可投试题答案:A14、透析用水的监测频率是()(单选题)A. 每周B. 每月C. 每季度D. 半年试题答案:B15、在呼吸道传染病病区的隔离要求中,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单选题)A. 应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的管理B. 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C. 应安置在负压病房D. 受条件限制的医院疑似患者可以不单独安置E. 各区之间界线清楚,标识明显试题答案:D16、重症医学科患者的安置与职隔离,以下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 应将感染、疑似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区安置B. 多重耐药菌或定植患者,宜单间隔离C. 如隔离房间不足,可床旁隔离D. 空气传播疾病的患者应安置在负压病试题答案:C17、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单选题)A. 应穿隔离衣B. 应穿防护服C. 两者均可D. 两者均不可试题答案:B18、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应多久更换清洗与消毒()(单选题)A. 每次B. 每班C. 每天D. 每周试题答案:B19、手术器械使用后消毒方法为()(单选题)A. 1000mg/L含氯消毒剂消毒B. 高温消毒C. 灭菌D. 75%乙醇消毒E. 0.5%碘伏消毒试题答案:C20、隔离衣使用后应多久更换、清洗与消毒,遇污染须随时更换()(单选题)A. 每次B. 每班C. 每天D. 每周试题答案:C21、关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血培养标本采集,下列哪项错误的是()(单选题)A. 保留导管时,至少采集两套血培养标本B. 不保留导管时,只要送导管尖端进行培养即可C. 保留导管时,至少一套血培养标本经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套从导管内或经输液港隔膜采集D. 血培养标本应在采集后2小时内送检E. 血培养标本若不能及时送检,应室温保存试题答案:B22、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后的处置程序,不正确的是()(单选题)A. 进行正确的局部处理B. 向科室负责人及感染管理科报告,并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C. 根据感染源种类及暴露的程度,进行相关抗原抗体检测D. 采取相应的预防感染措施,并定期追踪随访E. 立刻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试题答案:E23、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不宜选择()(单选题)A. 一代头孢菌素B. 二代头孢菌素C. 头孢拉定D. 喹诺酮类药物E. 头孢呋辛试题答案:D24、诊断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下列哪些是错误的()(单选题)A. 临床表现为假膜性肠炎和腹泻B. 可由艰难梭菌引起C. 与应用抗菌药物有关D. 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出有意义的优势菌群E. 与使用免疫抑制剂有关试题答案:E25、接触飞沫传播的疾病患者时,医务人员防护中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单选题)A. 进入隔离病室应戴口罩B. 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C. 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双层口罩D. 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E. 离开时按要求摘脱防护用品,并正确处理试题答案:C26、下列哪种疾病需执行接触传播+飞沫传播预防措施()(单选题)A. H1NIB. 甲肝C. 梅毒D. HIV试题答案:A27、下列哪种情况不属于术中需追加抗菌药物()(单选题)A. 术中失血1500mlB. 手术持续3小时以上C. 手术时间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D. 污染手术试题答案:D28、灭菌包装材料应符合GB/19633的要求,下列哪项不能作为灭菌包装材料()(单选题)A. 硬质容器B. 纺织品C. 开放式的储槽D. 纸塑袋试题答案:C29、下列哪个区域应穿隔离衣/防水围裙()(单选题)A. 病房污染物品回收B. 去污区C. 检查、包装及灭菌区D. 无菌物品存放处试题答案:B30、环境的温度、湿度达到规定要求时,使用纺织品材料包装的无菌用品有效期为()(单选题)A. 7天B. 14天C. 6个月D. 2年试题答案:B31、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时,应该由谁来确认发生了医院感染暴发()(单选题)A. 医生B. 护士C. 病区护士长D. 院感科组织相关专家E. 科主任试题答案:D32、使用后的体温表消毒方法正确的是()(单选题)A. 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B. 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60分钟C. 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60分钟D. 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E. 压力灭菌试题答案:A33、普通手术室空气监测培养时间是()(单选题)A. 24小时B. 48小时C. 72小时D. 一周试题答案:B34、机械清洗设备用水宜选用()(多选题)A. 自来水B. 去离子水C. 软水D. 酸化水E. 蒸馏水试题答案:B,C,E35、下列解读标识错误的是()(单选题)A. S表示敏感B. R表示耐药C. I表示中介D. SDD表示时间依赖性敏感试题答案:D36、确定医院感染暴发的标准是()(单选题)A. 同种同源B. 同一种细菌C. 同一种病毒D. 同一种传播方式试题答案:A37、对其他一般的乙类传染病、丙类传染病、疑似患者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多少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单选题)A. 2小时B. 4小时C. 16小时D. 12小时E. 24小时试题答案:E38、按《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应进行艾滋病检测的包括()(单选题)A. 由血站、单采血浆站采集的人体血液血浆B.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用的血浆C. 医疗机构急需用血而采集的血液D. 以上都是试题答案:D39、不可以用于消毒内镜的消毒剂()(单选题)A. 碘伏B. 戊二醛C. 邻苯二甲醛D. 过氧乙酸试题答案:A40、被芽孢污染的可以使用以下哪种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消毒()(单选题)A. 250mg/lB. 500mg/lC. 1000mg/lD. 2000mg/l试题答案:D41、护士进入空气传播的疾病病室进行更换污染床单时,下列防护不推荐的是()(单选题)A. 戴医用防护口罩B. 穿隔离衣C. 戴护目镜D. 带无菌手套试题答案:D42、对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医务人员防护要求中正确的是()(多选题)A. 进入隔离病室,应穿隔离衣B. 在接触接触隔离患者的周围环境时,可不戴手套C. 离开隔离病室前,应摘除手套,执行手卫生D. 离开隔离病室前,脱下隔离衣E.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试题答案:A,C,D,E43、按《艾滋病防治条例》规定,应进行艾滋病检测的包括()(单选题)A. 由血站、单采血浆站采集的人体血液血浆B. 血液制品生产单位用的血浆C. 医疗机构急需用血而采集的血液D. 以上都是试题答案:D44、刘大爷行颅脑手术术前常规易选用哪种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单选题)A. 头孢一代或二代B. 头孢三代C. 氨基糖甙类D. 氟喹诺酮类试题答案:A45、炎性诊断指标中对诊断脓毒血症最有帮助的是()(单选题)A. 体温B. CRPC. 血常规D. PCT试题答案:D46、对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医务人员防护要求中正确的是()(多选题)A. 进入隔离病室,应穿隔离衣B. 在接触接触隔离患者的周围环境时,可不戴手套C. 离开隔离病室前,应摘除手套,执行手卫生D. 离开隔离病室前,脱下隔离衣E. 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试题答案:A,C,D,E47、接触传播疾病的患者隔离要求中,下列哪些是正确的()(多选题)A. 当条件受限时,可将感染或定植相同病原体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B. 优先安置容易传播感染的患者C. 应减少转运。

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试题

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试题

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第三版试题医疗机构内新冠病毒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防控策略有哪些()。

*A 内外同防(正确答案)B 医患同防(正确答案)C 人物同防(正确答案)D “三防”融合(正确答案)内外同防实施以()为基础的感染防控措施。

*A 早发现(正确答案)B 早报告(正确答案)C 早隔离(正确答案)D 早治疗(正确答案)如何做好“三防”融合() *A 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强化行为管控的“人防”(正确答案)B 提升感控技能、优化诊疗流程的“技防”(正确答案)C 科学使用消毒灭菌剂、相关设施设备的“器防”(正确答案)D 将“三防”理念融入到诊疗活动中,降低医疗机构内感染的发生率(正确答案)重点科室,血液透析室如何做好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与控制工作() *A 对血液透析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应根据当地疫情形势定期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进入诊疗区需测温、查验健康(行程)码和流行病学问询(正确答案)B 患者接受透析治疗时应规范佩戴口罩(正确答案)C 陪护人员应相对固定(正确答案)D 加强预检、候诊、接诊等区域的管理,采取加强通风、增加候诊面积、合理安排功能空间,以及减少人员聚集等感染防控措施(正确答案)新冠病毒肺炎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关于住院患者的陪护要求描述正确的是() *A 陪护人员在进入病区前应持有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正确答案)B 住院患者的陪护人员需全程佩戴口罩(正确答案)C 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原则上不安排探视和陪护(正确答案)D 非定点医疗机构非必须不探视、不陪护,确需陪护的要固定陪护人员,不得随意进出病区,严格限制行进路线和活动范围(正确答案)新冠疫情期间,发生呼吸道职业暴露后的处置流程描述正确的选项是() *A 即刻采取措施保护呼吸道,按规定流程撤离污染区(正确答案)B 紧急通过脱卸区,按照规范要求脱卸防护用品(正确答案)C 根据情况可用清水、0.1%过氧化氢溶液、碘伏等清洁消毒口腔和鼻腔,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后离开(正确答案)D 高风险暴露者按密接人员管理,医学隔离观察14天(正确答案)下列就法正确的是() *A 医疗机构要根据当地疫情防控要求和本机构功能定位,制订细化本机构的感染防控全员培训方案,进一步强化“人人都是感控实践者”的意识,将感染防控要求落实到临床诊疗活动各环节(正确答案)B 落实标准预防的关键措施是医务人员的行为要规范,建立起行为屏障;同时,也与建筑布局、诊疗流程、物资保障、人员培训等因素密切相关(正确答案)C 额外预防是在标准预防基础上,针对感染性疾病病原学特点和传播途径,以阻断接触传播、飞沫传播或空气传播途径为目的,而采取的针对性综合防控措施(正确答案)新冠病毒感染者包括() *A 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正确答案)B 疑似患者C无症状感染者(正确答案)预检分诊处的人员对进入医疗机构人员要检查() *A 健康码(正确答案)B 行程码(正确答案)C 口罩配戴情况(正确答案)D 检测体温(正确答案)E 对疑似病人及时处置(正确答案)诊疗环境优先选择自然通风,当不具备通风条件时应选择() *A 机械通风(正确答案)B 空气消毒措施(正确答案)C 诊疗区域可共用新风系统改善通风D 新风系统宜选择上送风下回风的气流组合(正确答案)工作人员闭环管理的要求() *A 定点医院隔离病区所有工作人员,工作期间安排单人单间集中居住(正确答案)B 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隔离病区所有工作人员,在驻地与定点医院两点一线出行(正确答案)C 接送收治新冠病毒感染者的隔离病区工作人员时,应固定通勤车辆,不得在定点医院内安排驻地(正确答案)D 接诊入境,国内中高风险地区等高风险人群的发热门诊,所有工作人员要严格闭环管理(正确答案)急诊如何做好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与控制工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 落实预检分诊制度,按规定路线引导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且无法明确排除新冠感染的患者至门诊就诊(正确答案)B 合理设置符合隔离救治要求,可为新冠肺炎疑似患者或确诊患者提供就地急救服务的诊疗区域或急救室C 加强人员管控,规范设置等候区域并加强管理,避免人群聚集D 制定并完善重症患者转诊、救治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需患者摘除口罩的科室、部门(如鼻/咽拭子采集、口腔诊疗、支气管镜或上消化道内镜诊疗等)如何做好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与控制工作,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 所在地区发生多点散发或聚集性疫情时,应严格实行一室一医一患,必要时可安排一名医务人员辅助开展工作,避免交叉感染B 诊室通风良好,必要时采取机械通风或动态空气消毒措施C 实施易产生气溶胶的诊疗操作时,相关医务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诊疗不同患者不必更换个人防护用品(正确答案)D 进行支气管镜或上消化道内镜诊疗时,根据疫情防控需要和患者实际情况,可先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普通病房如何做好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与控制工作,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A 规范设置过渡病室,用于收治暂无核酸检测结果的急诊患者或者隔离排查可疑的住院患者。

病毒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病毒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病毒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病毒是一种微型的生物体,通过寄生在其他生物体内来生存和繁殖。

病毒传播的途径多种多样,包括空气传播、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和生物媒介传播等。

了解病毒传播途径对我们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至关重要。

首先,空气传播是指病毒通过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如飞沫或悬浮粒子)进行传播。

这种传播方式常见于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麻疹和风疹等。

当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病毒会以微小的液滴形式释放到空气中。

其他人吸入携带病毒的空气,就可能感染病毒。

因此,应尽量避免与病毒感染者近距离接触,特别是在封闭、拥挤的环境中。

佩戴口罩也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空气中悬浮的病毒颗粒进入呼吸道。

其次,飞沫传播是指病毒通过飞沫直接传播给他人。

飞沫是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或说话时产生的含有病毒的液滴。

这些液滴通常较大,直接接触到距离感染者1米范围内的人的眼、鼻或口腔黏膜时,就可能感染病毒。

因此,与病毒感染者保持距离是预防飞沫传播的重要措施。

此外,感染者应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避免病毒散播到周围环境。

接触传播是病毒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者的体液或污染物传播给他人。

直接接触是指与感染者的血液、唾液、尿液、粪便、呕吐物等直接接触。

间接接触是指通过触摸污染物或对象,再接触口腔、鼻腔或眼睛等黏膜而导致感染。

因此,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感染源后、进食前和上厕所后应特别注意。

此外,应避免共用餐具、毛巾和床上用品等,以减少接触感染源的机会。

生物媒介传播是指通过昆虫或动物等生物媒介传播病毒。

蚊子、蜱虫、跳蚤等昆虫一般是许多病毒的传播媒介。

例如,寨卡病毒和登革热病毒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为了预防生物媒介传播,可以采取措施避免接触媒介动物,如穿着长袖衣物、长裤,使用驱蚊剂,定期排查室内外的蚊虫滋生地。

此外,定期接种疫苗是预防许多病毒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例如,接种流感疫苗可以预防流感病毒的传播。

此外,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对预防病毒传播起着积极的作用。

接触,飞沫,空气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接触,飞沫,空气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接触,飞沫,空气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接触、飞沫、空气传播是导致传染病传播的重要途径,根据预防传染病的需要,制定接触、飞沫、空气传播的预防标准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份预防标准操作规程的示例:
1. 接触传播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经常洗手,并使用合适的洗手液或消毒剂。

- 在与患者接触前后,必须洗手,并戴上合适的防护手套。

- 当与可能存在传染物的物体接触后,要及时清洁和消毒相关表面。

- 采用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以减少接触传播的风险。

2. 飞沫传播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 当与可能存在飞沫传播的患者或病原体接触时,必须佩戴口罩,以防止吸入飞沫。

- 飞沫传播距离一般较短,建议与患者保持一定距离,避免直接面对面接触。

- 在飞沫传播可能存在的场所,如医院的发热门诊、病房等,要加强通风换气,减少飞沫在空气中的滞留时间。

3. 空气传播预防标准操作规程:
- 空气传播途径一般适用于病原体较小且能悬浮在空气中的传染病,如结核病等。

- 在空气传播可能存在的场所,如结核病病房、诊疗区等,要加强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

- 医务人员应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口罩、护目镜等,以防止病原体通过呼吸道进入。

- 需要注意的是,针对空气传播的传染病,应建立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环境净化措施,以减少传播风险。

在制定预防标准操作规程时,需结合具体的传染病特点和传播途径,以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同时,规程的执行需要全员培训和严格的监督,确保每个环节都得到落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触、飞沫、空气传播预防措施
一、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做好以下措施:
1.在进入隔离病房前后、接触病人前后均需立即洗手。

2.使用蓝色“接触隔离”标志。

3.尽量隔离于单间,同种病原菌的感染或携带者可共居一室。

4.进入隔离房间或接触该患者时须戴手套,手上有破损时应戴双层手套。

5.离开患者周围环境前,需除去手套,并立即彻底洗手,并确保双手没有接触
可能受污染的表面或物品,以防感染播散。

6.进行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如扶抱、处理血液、体液、分泌物等时需穿隔
离衣。

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

7.脱手套、隔离衣后,须用抗菌皂液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8.一般医疗器械如听诊器、体温表或血压计等应专用。

9.不能专用的物品如轮椅,在每次使用后须消毒。

10.该患者周围物品、环境和医疗器械,须每天清洁消毒。

11.该患者如去其他部门检查,应有工作人员陪同,并向接收方说明须使用接触
传播预防措施,用后的器械设备需清洁消毒。

12.尽量限制探视人群,探视者应穿隔离衣并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13.生活垃圾应放入黄色垃圾袋,医疗垃圾应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收集。

14.使用后的被服、污衣,应置于黄色垃圾袋,并遵循先消毒后清洗的原则。

15.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设备仪器时,应先浸泡消毒后清
洗。

16.每日对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清洁消毒1-2次,遇到污染随时进行消
毒。

17.患者出院后,应对隔离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进行终末消毒。

二、飞沫传播预防措施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做好以下措施:
1.在进入隔离病房前后、接触病人前后均需立即洗手。

2.使用粉色“飞沫隔离”标志。

3.隔离于单间,也可与相同病种、处于同病期的患者同居一室,室内空气必须
直接排出室外,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消毒。

4.给患者佩戴外科口罩防止飞沫溅出,并定期更换。

5.工作人员与患者近距离(1米内)操作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
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6.尽量限制患者活动及探视人群,患者之间以及探视者与患者之间相隔距离在
1米以上,并嘱探视者执行严格的戴口罩、洗手或手消毒制度。

7.尽快将患者转诊至隔离病房或传染病院,转运患者时,工作人员及患者均应
佩戴口罩防止飞沫播散。

8.生活垃圾应放入黄色垃圾袋,医疗垃圾应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收集
9.使用后的被服、污衣,应置于黄色垃圾袋,并遵循先消毒后清洗的原则。

10.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设备仪器时,应先浸泡消毒后清
洗。

11.每日对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500mg/L清洁消毒1-2次,遇到污染随时进行消
毒。

12.患者出院或转院后,应对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以及空气进行终末消毒。

三、空气传播预防控制措施
在标准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做好以下措施:
1.进入隔离病房前后、接触病人前后均需立即洗手。

2.使用黄色“空气隔离”标志。

3.首选安置于负压病房,房间的双重门不能同时打开,应严格空气消毒。

也可
将病人收治于经高效空气(HEPA)过滤系统认证,每小时换气12次的病房。

4.如果短期内无法使用负压病房或HEPA过滤系统时,应尽快将患者转诊至有
条件收治的传染病专科医院,在患者未转院期间和转运时应采取以下措施:(1)应将病人隔离于单间,确诊的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同一病室,床
间距不小于1.1m。

(2)室内空气避免直接排出室外。

(3)每日进行1-2次空气消毒。

(4)患者在病情容许时宜戴医用外科口罩,其活动宜限制在隔离病室内,暂停不
必要的探访。

(5)确需探访的,探视者应戴医用防护口罩,探访前后执行严格的洗手或手消毒
制度。

(6)转运时,工作人员应做好经空气传播疾病的个人防护,转运中避免进行产生
气溶胶的操作。

转运过程中若使用转运车辆,应通风良好,有条件可采用负压转运车。

转运完成后,应及时对转运车辆进行终末消毒。

(7)患者确定转运时,应告知接诊医院或医院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

5.患者病情允许时,应戴医用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其活动宜限制在隔离病室
内。

6.工作人员防护用品选用应按照分级防护的原则,具体要求详见附录F。

进入
确诊或疑似空气传播疾病患者房间时,应佩戴医用防护口罩或呼吸器;根据暴露级别选戴帽子、手套、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隔离衣。

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

7.患者需外出或检查时,患者应戴医用外科口罩,医务人员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8.建议接触严重开放性肺结核的医务人员首先要进行结核感染的初步检查,在
此之后3个月要复查。

对于结核菌试验由阴转阳的医务人员应进行胸部X线检查,并进行预防治疗。

9.生活垃圾应放入黄色垃圾袋,医疗垃圾应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收集。

10.使用后的被服、污衣,应置于黄色垃圾袋,并遵循先消毒后清洗的原则。

11.处理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设备仪器时,应先浸泡消毒后清
洗。

12.每日对物体表面用含有效氯2000mg/L清洁消毒1-2次,遇到污染随时进行
消毒。

13.患者出院或转院后,应对房间里所有物体表面以及空气进行终末消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