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
浅谈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

浅谈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陆军第81集团军医院血液内分泌科河北张家口 075000)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静脉留置针用于静脉输液、输血、化疗,尤其是静脉穿刺困难的患者。
成功的静脉留置针穿刺能提高抢救患者的成功率,减少患者静脉穿刺的痛苦,在抢救患者生命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特别是抢救危重患者时,熟练的操作能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避免延误抢救时间而错失良机。
而且危重患者静脉输液时间长,用静脉留置针易于固定和保留,能保护静脉,保持静脉通道的畅通,利于抢救和治疗。
通过多年的临床工作及观察,现总结如下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和经验。
[ 1]1、静脉留置针穿刺的心理准备在操作前应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做到胆大心细。
排除一切干扰,患者静脉穿刺困难,尤其是幼儿、多病、慢性病、肥胖、老年患者等,具有静脉留置针穿刺的挑战性。
加上患者恐惧和焦躁不安,可用适当的语言加以安慰,给予患者亲切感和安全感,尽量减少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2、系止血带的方法两手将有弹性的橡胶管(压脉带)拉长,系在需要穿刺的血管上端 6cm 处,松紧适宜。
过紧、时间过长会使肢端发紫、疼痛,反而不利于穿刺,因此使静脉刚好充盈为宜。
3、调节器的位置调节器应夹到茂菲式滴管的下端,根据虹吸原理,负压较大,针头进入血管时,血液容易回到针管内,可以很好地避免不回血现象,降低穿刺难度,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
4、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1 水肿、肥胖患者:均根据静脉的解剖位置视血管走向,摸到血管弹性感觉确定静脉血管的位置,用手指按压-印迹、扎止血带、常规消毒、穿刺。
水肿患者必须在扎止血带前用手反复推压,将水肿的组织间液排向周围血管。
2 老年人、慢性病、消瘦患者:穿刺时上述患者皮下脂肪少,皮肤松弛,血管易滑动,静脉管腔变细,血管弹性差,穿刺困难。
选择易固定且离静脉瓣、静脉窦及关节部位,用手指轻轻揉搓使血管充盈,这样有利于静脉穿刺。
3 穿刺方法:选择粗大易固定的静脉进行穿刺,请患者握拳,松动针芯,避免针芯与留置针粘连,去除针帽,以 15 - 20℃角进针,见回血后应撤出针芯少许,降低穿刺角度,沿血管走形方向刺入静脉,同时撤出针芯,穿刺成功后用透明敷贴妥善固定。
外周静脉留置针困难穿刺操作技巧

外周静脉留置针困难穿刺操作技巧外周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和急救用药供给营养的重要途径,亦是手术麻醉前的基本操作之一。
由于婴幼儿、老年、肥胖或反复住院的患者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困难,而部分患者和家属因担心置管风险而又不愿意留置深静脉导管。
为了减轻因多次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造成的痛苦,提高穿刺成功率,笔者总结了多年来外周静脉留置针困难穿刺时的操作技巧,现浅谈如下:1 选择恰当的穿刺部位和穿刺针对血管的总体要求是选用粗、直、富有弹性、无静脉瓣,避开关节且不易滑动的静脉。
由于下肢远端静脉的静脉瓣多、血流缓慢,尤其对于长期卧床患者应尽量避免在下肢远端使用静脉留置针,避免静脉炎和血栓形成[1]。
一般首选双上肢浅静脉。
婴幼儿可选择头部耳后静脉、额正中静脉、颞浅静脉等较粗直的血管;失血性休克等需要快速、大量输液患者选择股静脉或颈外静脉。
在不影响静脉输液速度的前提下,应选用细、短留置针,因相对小号的留置针进入机体血管后漂浮在血管中,可以减少机械性摩擦及对血管内壁损伤,从而可以降低机械性静脉炎及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2]。
2 穿刺技巧穿刺时要快、准、稳[3]。
外周静脉留置针穿刺困难,主要是由于血管显露不清。
可先用双手交替捋3~5次置管的手,使患者表浅静脉血暂时由上往下流向前臂和手掌,随即扎止血带,血管易充盈显露出来;当环境温度低、外周血管充盈不佳时,可先热敷穿刺部位,待血管充盈后再行穿刺。
穿刺时嘱病人手部自然放松,手腕下垂,除拇指外四指并拢向掌心面,使手背隆起,如握空杯状,这样可以避免皮纹呈横向走行,减少进针阻力,降低疼痛。
操作者用自己的左手握于手背的掌指关节处,形成握手状,这样既可以更好地固定血管,又可以纵向绷紧皮肤,以减小进针阻力。
穿刺前应先检查留置针,排尽肝素帽内的气体。
穿刺针头在静脉正上方以15度~30度角斜行静脉穿刺[4],进针速度要准、要快直接刺破血管,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与皮肤平行,一只手固定留置针芯,另一只手捏紧一侧针翼将导管沿针芯全部送入静脉,松止血带。
浅谈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技巧

浅谈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技巧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的技巧,减轻患者疼痛程度,提高穿刺成功率。
方法对工作中静脉穿刺留置针的操作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在留置针操作前做好对患者的评估和指导,应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目的、输入药液的性质、患者静脉血管的状况等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和部位,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穿刺方法,消除影响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的因素,提高成功率。
结论做好操作前心理护理和评估,改进静脉穿刺的进针方式方法,做好操作后护理是保证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留置针穿刺成功技巧静脉留置针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护理技术操作,它已逐步取代了传统的头皮针。
其操作简单、套管质地柔软,对血管刺激小,在血管内有良好的柔韧性,可保留数天,减轻了患者由于反复穿刺的疼痛,并能保持静脉通道的持续通畅,利于紧急抢救,同时也减轻了护士工作量。
在实际工作中如能保证穿刺的成功率则更能体现出留置针的这些特点,下面就和大家谈谈多年来总结的几点利于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的技巧共同学习:1.穿刺能否成功,护士在操作前调节好自己的身心状态是首要前提,护士在工作时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工作。
2.穿刺前对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从而消除陌生感及紧张情绪,积极地配合穿刺。
3.认真选择好血管,是穿刺成功的第一步,宜选用健侧肢体上粗直、有弹性、血流量丰富、无静脉窦、无硬化、且远离关节、活动方便、易于固定的血管。
4.依据病人病情、年龄、静脉情况、输液量多少等选择不同型号的最适合的静脉留置针是保证穿刺成功不可或缺的。
5.留置针进针方法首先,掌握止血带的使用技巧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正确扎止血带一般距穿刺点约6~10cm处,止血带的压力要适中,松紧度以插入一指为限,则肢体远端的静脉充盈度达到最佳状态;另外扎止血带时间也不能过长,以40~120s为最佳穿刺时间,在血管不充盈时,先扎第1次止血带,使周围血管处于相对缺血状态,片刻后先松止血带,在松开止血带时血液就被动进入缺血的周围血管内,再次扎止血带,此时血管很快就充盈起来,利于穿刺成功。
浅静脉留置针的穿刺与固定技巧

浅静脉留置针的穿刺与固定技巧总结760例患者行手背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方法与固定技巧,认为自然放松被穿刺手,从血管上方直接刺入静脉,改变右手拇指和食指的不同持针手法,便于改变进针角度,可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采用四贴法固定静脉留置针,牢固、美观、方便,延长了留置针的保留时间,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标签:静脉留置针;穿刺与固定;操作技巧由于静脉留置针有利于保护病人血管,活动影响少,更重要的是便于维持静脉通路,用于紧急抢救及间断给药,同时操作简便,减轻了护士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
现在已作为一种理想的静脉给药途径,广泛应用于临床,得到广大患者和医护人员的认可。
留置针的设计、穿刺和固定方法也不断地得到发展和改进。
2009年12月至2011年2月,我科760例患者使用手背静脉行留置针穿刺,我们对穿刺方法和固定技巧进行了探讨,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760例,男406例,女354例,年龄16至87岁,平均年龄46岁。
留置部位均为手背静脉,留置时间3天。
使用材料为美国BD公司生产的Intima ⅡTM密闭静脉留置针22G、24GY型,3M医疗产品供应的型号为6cm×7cm透明敷贴和内附输液贴两条。
2 方法2.1 充分作好穿刺前的准备工作(1)个人准备:操作者洗手、戴口罩,良好的心理素质;(2)用物准备:包括药物、静脉穿刺用物、静脉留置针和固定材料;(3)病人准备:根据病人情况告知留置针作用、注意事项、保留时间,嘱病人排空大小便,保持体位舒适;(4)环境准备:环境清洁、安静、安全。
2.2 充分评估病人的血管状态: 选择粗、直、弹性好、方便固定的血管进行穿刺。
根据血管选择合适型号的静脉留置针,主张在不影响输液速度的前提下,选用细、短留置针,以减少对血管的刺激,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机率[1]。
2.3 穿刺技巧: 采用自然状态静脉穿刺法。
被穿刺手放于自然状态,在穿刺点上方10cm处扎紧止血带,操作者先松动留置针外套管,充分转动针芯,常规消毒皮肤8×8cm,嘱病人自然放松被穿刺手,手向掌心方向弯曲成弧形1300[3],操作者左手拇指和其余四指放于病人手背两侧,紧握病人并拢四指或五指,绷紧血管下端皮肤,使血管充盈固定,右手拇指和食指呈上下方向持针,与皮肤呈30﹣45°角直接刺入血管,见回血后食指和拇指呈前后方向持针,降低角度以5°角平行进入,沿血管前行2﹣4mm ,以确保外套管进入到静脉内再送管。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

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术及方法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利于定时给药和抢救等[1],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疼痛感,减少护士穿刺操作次数,提高工作效率,化疗患者也可降低药物外渗的可能,被广大患者及护理人员所接受。
1。
穿刺前护理人员准备用肥皂水清洗双手及戴口罩,一般采用六步洗手法。
正确的洗手可预防外源性污染,减少感染的机会.2.用物准备型号合适的留置针、3M透明敷贴、棉签、安尔碘、3条9cm的胶布,备好输液的药液、一次性输液器,连接输液器并排尽空气,检查并打开留置针,然后再将输液管针头直插入留置针管的肝素帽内,再次排尽空气(这样可防止进针后留置针管内有空气)。
3.穿刺血管的选择选择粗直、弹性好的静脉,避免选用靠近神经、韧带、关节及硬化、受伤的静脉。
如有血栓性静脉炎则血管穿刺不易成功,即使成功了也不易通畅。
另外,患皮肤病及感染处禁忌穿刺置管[2]。
4.做好卫生宣教置管前护士应将静脉留置针应用的目的、意义告诉患者及其家属,让其了解有关静脉留置针的护理知识、常见的并发症及其预防措施,避免置管肢体过度活动,置管期间注意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禁止淋浴等,以便积极配合,预防感染、堵管、液体渗漏等并发症的发生。
睡眠时注意不要压迫穿刺的血管;更衣时注意不要将导管勾出或拔出;穿衣时先穿患侧衣袖,再穿健侧;脱衣时先脱健侧衣袖,后脱患侧。
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红肿或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如有不良反应应及时通知护士。
5。
穿刺方法按常规选择血管及消毒注射部位后,先旋转松动留置针外套管,以15°~30°角行静脉穿刺,进针速度宜慢,见回血后再沿血管进1~2cm,然后右手拇指和中指固定针芯,以食指背侧面轻轻弹送外套管,边置入外套管边退针芯,直到外套管送入为止,左手紧固定穿刺部位血管,这样血管不易滑脱,也不易穿破血管,穿刺成功率较高。
证实回血通畅后用3M 透明敷贴将针眼处针翼周围皮肤覆盖并固定,贴膜勿将肝素帽与输液器针头连接处盖住,用一条胶布固定肝素帽及皮肤,胶布分别固定针柄及延长管。
不同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操作要点及优势

不同留置针穿刺方法的操作要点及优势第一种:先退后送法
操作要点:穿刺前皮肤要保持绷紧状态再进针,见到回血后左手松开皮肤来固定留置针,右手撒针芯约2mm,然后左手继续绷紧皮肤,右手送软管至预计长度。
优势分析:将针芯后撤2mm左右,在送软管过程中可以避免将静脉刺破。
但是在左手一松一紧之间可能会影响送针角度,换手时需注意动作稳妥,特别是穿刺细小、弹性不好的静脉时。
第二种:边退边送法
操作要点:进针前用左手拇指和食指绷紧皮肤,见回血后,改用左手中指继续绷紧皮肤,右手拇指和食指撒针芯,左手拇指和食指送软管至预计长度,试回血通畅后将针芯完全撤出,固定留置针。
优势分析:操作过程中皮肤始终处于绷紧状态,操作时主要是持针的的方法要正确,送软管时要平稳。
第三种:一送到底法
操作要点:进针见回血后,右手持针放低角度继续沿血管方向平行潜行,一步到达预计的进针长度。
优势分析:这种手法由于没有中间停顿过程,不至于在换手过程中刺破静脉。
但若掌握不好送针的深度和角度,送管过程中比较容易刺破静脉。
穿刺之前要注意,将留置针针芯与软管先松动一下,注意是左右旋转松动,而不是上下提拔以免刺破软管,以便于针芯顺利退出,确保穿刺成功。
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是将静脉留置针插入患者的静脉内,以便输液、静脉采血等操作。
以下是常用的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
1. 准备:消毒双手并佩戴无菌手套。
清洁并消毒患者要穿刺的部位。
2. 定位: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常用的部位包括手背、前臂内侧等。
3. 增强穿刺视野:使用无菌巾片覆盖周围,固定皮肤及静脉,使静脉更加突出。
4. 穿刺:用非主手固定皮肤,用主手持针。
握持静脉留置针,以30-45度角刺入皮肤,穿刺到静脉。
5. 确认位置:抽回针芯,看到鲜血后即可确定是否已进入静脉。
6. 固定:将针扣固定在皮肤上,用胶布进行固定。
7. 贴敷:用无菌敷料覆盖穿刺部位。
8. 验血/输液:固定后,开始采血或接入输液。
值得注意的是,穿刺时应注意卫生,使用无菌操作。
并且在穿刺前,需要详细了
解患者的病史,排除禁忌症。
必要时,可以进行超声引导下的穿刺。
此外,对于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操作,应由专业医务人员进行。
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操作技巧

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操作技巧注射静脉留置针是现代医疗中日常操作,而正确操作可以有效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操作难度,减轻病人的疼痛和不适感。
下面本文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如何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成功率的操作技巧。
1. 观察病人首先,操作者应该评估病人的年龄,身体状况和皮肤情况等。
这有助于确定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和针头规格。
一般来说,老年人和身体虚弱的患者需要选择较大的针头,而皮肤特别薄的患者要特别小心。
另外,需要寻找静脉才能准确的插入留置针,观察病人身上是否有突出的静脉,触摸病人是否有软组织包裹的静脉,这些都有助于找到合适的穿刺部位。
2. 准备工具在进行注射前,需要对工具进行准备,包括留置针、止血带、酒精棉球、敷料、注射器、润滑剂和手套。
同时要检查留置针和其它工具的质量和是否齐备,保证使用安全和可靠性。
3. 洗手和穿戴手套洗手和穿戴手套是非常重要的操作步骤,这可以有效减轻交叉感染的风险,保障病人的安全和操作者的安全。
医护人员应该认真执行洗手和穿戴手套的操作规范和流程,以确保操作的卫生质量。
4. 适当使用止血带使用止血带是非常重要的步骤,适当的使用可以有效增强穿刺部位的血管张力和饱满度,减少穿刺失败的风险。
然而,如果止血带过紧,会导致静脉压力升高,甚至会引发局部组织坏死。
因此,需要在病人的感觉范围内适度使用止血带,同时需要定时松开,释放时间不宜过长。
5. 穿刺技巧操作者需要正确掌握穿刺的技巧,穿刺时要注意穿刺角度和深度。
选取正确的穿刺角度对于穿刺成功率影响很大,正常情况下,穿刺角度应该在15-20度之间。
另外,在穿刺时,需要将针头缓慢推进皮肤,同时注意扭转或调节穿刺角度,确保穿透到静脉。
穿刺成功后,要注意向留置针内注入生理盐水,以确保血管通畅并避免形成血凝块。
6. 移动静脉操作者可以试着移动病人的手或手臂,以增加静脉张力和血管的饱满度,从而达到良好的穿刺效果,特别是对于患有静脉萎缩的患者更为明显。
总之,正确的操作流程和技巧可以有效提高留置针的穿刺成功率,同时也能够保证病人的安全和卫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静脉留置针穿刺技巧
发表时间:2013-03-06T13:25:31.88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9期作者:盘秀蓉蒲蓉吴桂芳[导读] 结果 562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留置时间为3~5天。
盘秀蓉蒲蓉吴桂芳(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9-0317-01
【摘要】通过对562例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提高了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
【关键词】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护理
静脉输液是病人常用的治疗手段,静脉留置针的应用避免了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能有效的保护病人的血管。
笔者结合日常工作经验总结了一些静脉留置针的穿刺技巧,提高了留置针穿刺成功率,减少了病人痛苦,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1 临床资料
2011年8月-2012年7月,我科共对562例患者采用了静脉留置针输液,年龄从6个月到78岁,小儿97例,成人465例。
均取得了满意效果。
2 穿刺方法
2.1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选择相对较粗、直、有弹性、远离关节、无静脉瓣、利于固定的静脉[1]。
成人多选用上肢静脉,以前臂静脉、肘正中静脉为宜,婴幼儿多选用头皮静脉。
2.2选择合适的静脉留置针根据穿刺部位、血管直径及年龄选择合适的留置针。
在满足输液的前提下,尽量选择最短最细的留置针,成人一般选用22G,小儿一般选用24G[2]。
2.3穿刺要点穿刺时患者前臂、手腕、手背自然放松使手部肌肉松弛。
止血带扎于穿刺部位近心端10~15CM处[3],时间不超过 2分钟,松紧适度。
常规消毒皮肤8~10cm范围,对留置针针芯进行适当的旋转、松动,使针头的斜面向上[4]。
待消毒剂自然风干后,左手拇指及食指固定穿刺部位血管,左手绷紧穿刺部远端皮肤,右手拇指、食指持静脉留置针的针翼,针头斜面朝上,外套管借助针芯一起从血管的正上方皮肤以 30°~45°角刺入血管[5], 见回血后压低持针角度(至15°左右)将套管针继续沿血管前行约0.5-1cm[6],采用一边置入外套管一边退针芯的方法,将针芯回退0.5cm,同时,沿着血管平行的方向,将外套管送入到静脉当中。
2.4留置针的固定采用以进针点为中心无张力固定法固定。
撕开敷贴,单手持膜敷贴对准穿刺点,按压穿刺点两侧,撕除边框边撕边抚平[7]。
2.5注意事项仔细观察是否在穿刺处周围出现渗漏现象。
在针芯回退的时候,不能够回退过多以免软管腔不能够继续支撑,而导致在进行送管的时候,针体出现折曲。
穿刺时动作要轻、稳、准,防止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及周围组织的损伤。
一次穿刺不成功,必须更换留置针,严禁重复使用。
结果 562例使用静脉留置针患者留置时间为3~5天。
静脉留置针穿刺输液与头皮针穿刺输液相比具有损伤小,留置时间长,可重复使用等优点,其操作方法与操作流程也与头皮针有所不同,我们在不断进行相关知识学习,总结经验提高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的同时,还应加强患者对静脉留置针的了解及留置针相关知识的宣教。
参考文献
[1] 郝雁.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与成功率的探讨[B].内蒙古中医药,1006-0979-(2012)01-0158-02.
[2] 庞继艾.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技术研究进展[A].解放军护理杂志,1008-9993--(2012)1A-0039-03.
[3] 肖庆,文礼红.留置针敷贴的九步固定法[B].检验医学与临床,1672-9455(2012)03-037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