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地基处理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液化地基处理方案

根据地质资料可知,该闸首及涵洞坐落在第②层砂壤土上为液化土层,同时依据以上地基承载力计算结果可知,地基土的容许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地基处理只需考虑对土体的液化处理措施即可,拟采用振冲法与深层搅拌桩围封两种方案进行方案比选。

①方案一:深层搅拌桩

深层搅拌桩是用于加固地基一种较为常见的地基加固方法,是通过固化剂水泥浆与外加剂通过搅拌机输送到地基中,产生物理和化学反应后,改变原状土的结构,使之形成有一定强度的水泥土,具有显著的整体性和水稳定性,从而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在方案一中又比较了两种处理方式,其一为深层搅拌桩围封法,其二为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法。

a 、方案一之(一):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法)

根据《深层搅拌法技术规范》(DL/T5425-2009)和《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的有关规定,深层搅拌桩桩径取为600mm ,桩距考虑复合承载力、土的特性、处理液化土层以及施工工艺等因素,取为3倍桩径,即1.8m ,按等边三角形布置。其复合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按下式计算:

sk p

a spk f m A R m f )1(-+=β 式中:f spk ——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f sk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

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本设计取120kPa ;

f pk ——桩体承载力特征值,宜通过单桩载荷试验确定;

R a ——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按p p n

i i si p a A q l q u R α+=∑=1与

p cu a A f R η=分别计算,取小值;

A p ——桩截面面积,m 2;

u p ——桩周长,m ;

q si ——桩周第i 层土层的侧阻力特征值,kPa ;

q p ——桩端地基土未经修正的承载力特征值,kPa ;

l i ——桩长范围内第i 层土的厚度,m ;

α——桩端天然地基土的承载力折减系数,可取0.4~0.6,桩端天然

土承载力高时,取高值,本次设计取0.4;

η——桩身强度折减系数,0.25~0.33,本次设计取0.25;

f cu ——与搅拌桩桩身水泥土配比相同的室内加固土试块在标准养护

条件下90d 龄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

m ——面积置换率;22

e

d d m = d ——桩身直径,m ;

d e ——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m ;本次设计采用等

边三角形布桩:s d e 05.1=,s 为桩间距,m ;

β——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当桩端为软土时,取0.5~1.0;当桩

端为硬土时,取β<0.5;当不考虑桩间软土作用时,取为0。

经计算,f spk =131kPa ,其各参数及结果满足规范要求。

深层搅拌桩的桩边基本与底板边平齐,桩端穿透液化第②层砂壤土层,伸入③层壤土中1m ,桩底设计高程为24.5m ,桩长为13.38~13.88m 。总体布置详见地基处理图[方案一之(一):深层搅拌桩(复合地基法)]。

b 、方案一之(二):深层搅拌桩(围封法)

深层搅拌桩桩与桩之间搭接布置,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套打布置,形成连续壁状墙体,使得液化土层被围封在墙内。设计采用单桩桩径500mm ,均按单排布置,桩间搭接最小间距根据《深层搅拌法技术规范》相关规定,取200mm 控制,则成墙最小厚度为400mm 。闸首段及每节涵洞沿底板底部周边形成封闭布置,桩边与底板边平齐,桩端穿透液化第②层砂壤土层,伸入③层壤土中1m ,桩底设计高程为24.5m ,桩长为13.38~13.88m 。水泥搅拌桩固化剂采用强度等级42.5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加入量按15%,施工时根据现场试验确定。与搅拌桩身加固土配比相同的室内试块试验,其无侧限抗压强度平均值应不小于2MPa 。为减少堤身填筑时基底的不均匀沉降对深层连续墙的破坏,在施工时应正确安排施工顺序,涵洞两侧土方填筑应同时均匀上升,填筑速度不宜太快。总体布置详见地基处理图[方案一之(二):深层搅拌桩(围封法)]。

②方案二:振冲桩(振冲法形成振冲桩)

振冲法是通过强烈的高频强迫振动,迫使液化土层液化并重新排列致密,且在桩孔中填入大量的粗骨料,将被强大的水平振动力挤入周围土体,从而使得液化土层的密实度增加,孔隙比降低,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得到改善。振冲法对不同性质的土层分别具有置换、挤密和振动密实等作用,对于粘性土主要的是通过性能良好的碎石来置换不良的地基土,从而使得桩体与原地基土形成复合地基共同工作,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少沉降。对中细砂及粉土除置换作用外,还有振实挤密作用。

据《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J220-2002)规定及地质资料,经判断②层砂壤土为粉土,因此振冲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按下式:

sk ps spk f m mf f )1(-+=或[]sk spk f n m f )1(1-+=

式中:f spk ——振冲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

f sk ——处理后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宜按当地经验取值,如无经验时,

可取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本设计取120kPa ;

f pk ——桩体承载力特征值,宜通过单桩载荷试验确定;

m ——面积置换率;22

e

d d m = d ——桩身直径,m ;

d e ——一根桩分担的处理地基面积的等效圆直径,m ;本次设计采用等

边三角形布桩:s d e 05.1=,s 为桩间距,m ;

n ——桩土应力比,在无实测资料时,可取2~4,原土强度低取大值,

原土强度高取小值,本设计取3。

桩径采用0.8m ,等边三角形布置,桩距S=2.4m ,经计算,此时置换率m=0.101,对应的地基承载力f spk =144.24kPa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及《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除第二、三节涵洞外,闸首及其余涵洞处理范围均为底板边外扩0.5倍液化土层厚度,即上游外扩4.0m ,下游外扩

2.8m 。总体布置详见地基处理图(方案二:振冲桩)。

经分析,以上方案均能处理液化土层,其优缺点比较详见表5.4-3。 表5.4-3 地基处理方案比选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