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大学 TCPIP实验三 FTP中的TCP传输服务 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TCPIP实验三 FTP中的TCP传输服务 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TCPIP实验三 FTP中的TCP传输服务 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号2901305032 学生姓名:XXX 课程名称:TCP / IP

任课老师:张科

实验项目名称FTP中的TCP传输服务

实验3:FTP中的TCP传输服务

【实验内容】

实验拓扑中VMware虚拟机PC2和Server分别位于由提供集线器功能的虚拟网卡VMnet1和VMnet2模拟实现的两个以太网Ethernet1和Ethernet2中,这两个以太网对应的IP子网A和子网B分别连在Dynamips软件模拟实现的路由器R1和R2的F0/0接口上。R1和R2之间通过PPP链路互联。Server上开启了匿名FTP服务。

实验者在PC2上分别使用ftp命令和IE浏览器连接FTP服务器下载文件,结合Dynamips 软件的分组捕获功能以及Wireshark软件的捕获分组查看功能,考察在FTP会话过程中TCP 协议的连接建立过程和连接终止过程。通过分析TCP连接建立和连接终止过程中所捕获的TCP报文段,掌握TCP报文段首部中的端口地址、序号、确认号和各个码元比特的含义和作用;并通过FTP操作体会网络应用程序间的交互模式——客户/服务器(C/S)模式。

【实验步骤】

1、依次启动VMware Workstation中TCPIP组内的虚拟机PC2和Server。

2、启动Dynamips Server,然后运行https://www.360docs.net/doc/8112373148.html,,在Dynagen窗口中提示符“=>”后依次

输入以下命令启动路由器R1和R2:

=> start R1

=> start R2

3、在PC2上ping Server的IP地址确保整个实验网络运行正常。

4、在Dynagen窗口中提示符“=>”后输入以下命令捕获子网A中的分组:

=> capture R1 f0/0 cmdftp.cap

5、在PC2的cmd窗口中以命令行的方式启动FTP客户进程登录FTP服务器,下载一

份文本文件tcpip.txt后结束FTP客户进程。

该过程中的操作示意如下:(X.X.X.X表示FTP服务器的IP地址,黑斜体表示学生输入内容,其它为系统显示信息)

C:\>ftp X.X.X.X

……

User (X.X.X.X:(none)): ftp

……

Password: ftp

……

ftp> get tcpip.txt

……

ftp> quit

221

6、在Dynagen窗口中提示符“=>”后依次输入以下命令重新捕获子网A中的分组:

=> no capture R1 f0/0

=> capture R1 f0/0 ieftp.cap

7、在PC2上用IE浏览器作为FTP客户机登录同一台FTP服务器,下载完文本文件

tcpip.txt后关闭IE浏览器窗口。

8、在Dynagen窗口中提示符“=>”后输入以下命令停止捕获:

=> no capture R1 f0/0

9、用Wireshark软件查看并分析捕获的分组文件(cmdftp.cap、ieftp.cap)中的FTP会

话分组,查看过滤条件为“ip.addr == 192.168.22.253”(在Wireshark主窗口界面“过滤工具栏”的“Filter:”域中输入)。

10、实验结束后,按照以下步骤关闭实验软件、上传实验数据、还原实验环境:

(1)在Dynagen窗口中提示符“=>”后依次输入以下命令关闭Dynagen窗口,然后再关闭Dynamips Server窗口:

=> stop /all

=> exit

(2)依次关闭PC2和Server,再关闭VMware窗口;

(3)运行https://www.360docs.net/doc/8112373148.html,所在目录下的“reset.bat”文件。

【实验数据和结果分析】

1、按捕获顺序记录步骤6中子网A上捕获的所有TCP报文段,记录信息如下:

说明:“标志位”=控制字段中置1的标志;

“序号”、“确认号”和“窗口”用十六进制表示。

【分析】

1)步骤6中的FTP客户以及FTP服务器之间建立了几条TCP连接?每条连接中双方的IP地址、TCP端口号和初始序号分别是多少?

答:建立了两条连接

第一条IP192.168.11.2 1031 ea9e2d94

IP192.168.22.253 21 85a0c4e7

第二条IP192.168.11.2 1033 24feea2e

IP192.168.22.253 20 85f49348

2)TCP报文段中的窗口值定义的是该报文段源端还是目的端的发送窗口还是接收窗口?

答:目的端的接受窗口。

3)实验中哪些类型的TCP报文段首部中携带有MSS的选项信息?

答:标志位有SYN的都有选项信息,首部长28bytes。

2、按捕获顺序记录步骤7中子网A上捕获的所有TCP连接建立、连接终止和连接复

位报文段,记录信息如下:

说明:“标志位”=控制字段中置1的标志;

“序号”、“确认号”和“窗口”用十六进制表示。

【分析】

1)步骤7中的FTP客户以及FTP服务器之间建立了几条TCP连接?每条连接中双方的IP地址、TCP端口号和初始序号分别是多少?

答:建立了两条连接

第一条IP192.168.11.2 1059 b28cd1be

IP192.168.22.253 21 cbbda555

第二条IP192.168.11.2 1060 1ce04aec

IP192.168.22.253 29 ed3876ae

2)步骤6和步骤7的FTP会话交互有哪些不同?解释产生这些差异的原因。

答:步骤6中客户选择一个短暂端口号,并使用被动打开吧它发送给sever,

Sever就用这个端口创建主动打开,并在熟知端口大于0与其进行数据传输。

步骤7中客户要sever先选择一个端口号,sever在那个端口奥进行被动打开,

并在响应中发送端口号,客户使用这个端口号主动打开。

差异的原因是他们采用不同命令,分别是part命令和pasv命令。

【实验结论】

1、需要用哪些参数来标识一条TCP连接?

答:需要源目的IP地址,及其端口号。

2、利用记录的TCP报文段信息,在一张时序图中画出步骤6中FTP客户与FTP服务

器之间的整个TCP报文段交互过程。(要求:在图中注明每个TCP报文段的编号、类型、序号和确认号,并标注出每一条TCP连接的连接建立、数据传输和连接终止阶段。)

TCP IP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TCP/IP网络协议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实验,学习和掌握TCP/IP协议分析的方法及其相关工具的使用; 2. 熟练掌握 TCP/IP体系结构; 3. 学会使用网络分析工具; 4. 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有关协议分析。 二、实验类型 分析类实验 三、实验课时 2学时 四、准备知识 1.Windows 2003 server 操作系统 2.TCP/IP 协议 3.Sniffer工具软件 五、实验步骤 1.要求掌握网络抓包软件Wireshark。内容包括: ●捕获网络流量进行详细分析 ●利用专家分析系统诊断问题 ●实时监控网络活动 ●收集网络利用率和错误等 2.协议分析(一):IP协议,内容包括: ●IP头的结构 ●IP数据报的数据结构分析 3.协议分析(二):TCP/UDP协议,内容包括: ●TCP协议的工作原理 ●TCP/UDP数据结构分析

六、实验结果 1.IP协议分析: (1)工作原理:IP协议数据报有首部和数据两部分组成,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字节,是IP数据报必须具有的。首部分为,版本、首部长度、服务类型、总长度、标识、标志、片偏移、生存时间、协议、首部检验和、源地址、目的地址、可选字段和数据部分 (2)IPV4数据结构分析:

2.TCP协议分析: (1)工作原理:TCP连接是通过三次握手的三条报文来建立的。第一条报文是没有数据的TCP报文段,并将首部SYN位设置为1。因此,第一条报文常被称为SYN分组,这个报文段里的序号可以设置成任何值,表示后续报文设定的起始编号。连接时不能自动从1开始计数,选择一个随机数开始计数可避免将以前连接的分组错误地解释为当前连接的分组。

tcpip实验报告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使用协议分析软件,对通信系统的通信过程进行监控、分析,以了解通信协议的工作过程。 二、实验内容 利用协议分析软件(如:Wireshark)跟踪局域网报文(如条件允许也可跟踪多种局域网协议报文),实验内容如下: 将安装协议分析软件的PC接入以太网中,跟踪PC之间的报文,并存入文件以备重新查。 设置过滤器过滤网络报文以检测特定数据流。 利用协议分析软件的统计工具显示网络报文的各种统计信息。 三、实验步骤 1、在PC中安装协议分析软件(如:Wireshark)。具体安装过程详见附录:Wireshark用户指南。 2、启动Wireshark协议分析软件,选择抓包菜单项启动实时监视器,开始实时跟踪显示网络数据报文。可根据系统提示修改显示方式,详见附录:Wireshark用户指南。 3、调出跟踪存储的历史报文,选择有代表性的ETHERNET,IEEE802.3,IP,ICMP,TCP,UDP报文,对照有关协议逐个分析报文各字段的含义及内容。 EHERNET报文格式 IEEE802.3报文格式 IP报文格式

4、设置过滤器属性,如目的地址,源地址,协议类型等。如过滤不需要的网络报文,过滤器允许设置第二层,第三层或第四层的协议字段。 过滤器有两种工作方式: 1)捕获前过滤:协议分析软件用过滤器匹配网络上的数据报文,仅当匹配通过时才捕获报文。 2)捕获后过滤:协议分析软件捕获所有报文,但仅显示匹配符合过滤条件的报文。选择统计菜单项可以显示网络中各种流量的统计信息,如:关于字节数,广播中报文数,出错数等。

UDP 客户/服务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目的是使用因特网提供的UDP 传输协议,实现一个简单的UDP 客户/服务器程序,以了解传输层所提供的UDP 服务的特点,应用层和传输层之间的软件接口风格,熟悉socket 机制和UDP 客户端/服务器方式程序的结构。 二、实验内容 本实验为UDP 客户/服务器实验。实验内容:UDP echo 客户/服务器程序的设计与实现。UDP echo 客户/服务器程序完成以下功能: 客户从标准输入读一行文本,写到服务器上;服务器从网络输入读取此行,并回射(echo )给客户;客户读此回射行,并将其写到标准输出。 三、实验步骤 1、 总体设计 客户程序从标准输入读一行文本,写到服务器程序上;服务器程序从网络输入读取此行,并回射给客户程序;客户程序读此回射行,并将其写到标准输出。 2、 详细设计 U D P 客户-服务器程序所用套接口函数 1)服务器main 函数 2)服务器str_echo 函数

FTP工作原理及部署方案

FTP 工作原理及部署方案 1、FTP简介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文件传输协议的简称。用于Internet上的控制文件的双向传输。同时,它也是一个应用程序(Application)。用户可以通过它把自己的PC机与世界各地所有运行FTP协议的服务器相连,访问服务器上的大量程序和信息。如果用户需要将文件从自己的计算机上发送到另一台计算机上,可使用FTP上传(upload)或(put)操作,而更多种的情况是用户使用FTP下载(download)或获取(get)操作从FTP服务器上下载文件。 2、FTP工作原理 完整的FTP文件传输需要建立两种类型的连接: 一种为文件传输命令,称为控制连接。 一种实现真正的文件传输,称为数据连接。 3、FTP控制链接 客户端希望与FTP服务器建立上传下载的数据传输时,它首先向服务器的TCP 21端口发起一个建立连接的请求,FTP服务器接受来自客户端的请求,完成连接的建立过程,这样的连接就称为FTP控制连接。 4、FTP数据连接 FTP控制连接建立之后,即可开始传输文件,传输文件的连接称为FTP数据连接。FTP 数据连接就是FTP传输数据的过程,它有两种传输模式:主动传输模式(PORT)和被动传输模式(PASSIVE,简称PASV)。主动传输模式下,FTP服务器使用20端口与客户端的暂时端口进行连接,并传输数据,客户端只是处于接收状态。被动传输模式下,FTP服务器打开一个暂态端口等待客户端对其进行连接,并传输数据,服务器并不参与数据的主动传输,只是被动接受。 5、FTP传输方式 ASCII传输方式,假定用户正在拷贝的文件包含的简单ASCII码文本,如果在远程机器上运行的不是UNIX,当文件传输时ftp通常会自动地调整文件的内容以便于把文件解释成另外那台计算机存储文本文件的格式。 但是常常有这样的情况,用户正在传输的文件包含的不是文本文件,它们可能是程序,数据库,字处理文件或者压缩文件(尽管字处理文件包含的大部分是文本,其中也包含有指示页尺寸,字库等信息的非打印字符)。在拷贝任何非文本文件之前,用binary 命令告诉ftp 逐字拷贝,不要对这些文件进行处理,这也是下面要讲的二进制传输。 二进制传输方式,在二进制传输中,保存文件的位序,以便原始和拷贝的是逐位一一对应的。即使目的地机器上包含位序列的文件是没意义的。例如,macintosh以二进制方式传送可执行文件到Windows系统,在对方系统上,此文件不能执行。如果你在ASCII方式下传输二进制文件,即使不需要也仍会转译。这会使传输稍微变慢,也会损坏数据,使文件变得不能用。(在大多数计算机上,ASCII方式一般假设每一字符的第一有效位无意义,因为ASCII字符组合不使用它。如果你传输二进制文件,所有的位都是重要的。)如果你知道这两台机器是同样的,则二进制方式对文本文件和数据文件都是有效的。

ftp服务器的搭建实验报告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 实验名称:ftp服务器的搭建 姓名:王欢学号: 124077031045 日期:2014.11.21 地点:网络实验室 成绩:教师:左红卫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在windows系统下搭建FTP服务器方法。 2.了解FTP服务器的基本配置。 二、实验内容 1.用Serv-U FTP Server构建自己的FTP服务器。 (1)熟练掌握Serv-U FTP Server软件的安装、设置。 (2)理解FTP服务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FTP服务器的功能及基本配置。 (1)从网上搜索资料了解,课堂听取老师的讲解。 (2)根据要求配置Serv-U,创建域,定义用户,设置服务器的访问权限等,通过浏览器、命令提示符等访问ftp服务器。三、实验原理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是现今使用最广泛的应用服务之一,用户通过它可以把文档从一台计算机传到另一台计算机。为使用方便出现了现在的匿名FTP(Anonymous FTP),用户只要知道服务器的地址就可以登陆并获取资源。 四、实验设备 Serv-U FTP Server软件、一台计算机、服务器 五、实验过程及分析 1.安装软件 2.建立一个本地的FTP服务器 (1)第一次运行程序,弹出窗口设置向导。

(2)单击“下一步”进入创建一个新域,定义自己的域名。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2373148.html,) (3)根据设置向导提示输入自己的IP地址。 (4)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加密模式。(单向加密,更安全)。 (5)最后点击为新域创建用户账户。 (6)设置登陆ID,和密码。(如匿名登陆,设置ID为Anonymous,密码为空) (7)再设置用户登陆时访问的目录。(访问权限,选择完全访问)(8)最后可在“服务器限制和设置”——“FTP设置”里面设置用浏览器登陆服务器乱码的情况。(根据自己需要设置服务 器的功能) 六、实验小结 在本次实验中,我学会了怎样在windows环境下搭建自己的FTP 服务器,在老师的指导下知道了Serv-U软件的使用,掌握了FTP服务器的基本配置。实验中也遇到很多难题,比如设置“匿名登陆” 时的用户名(Anonymous)和密码,还有很对细节是我们今后需要改进的。最后搭建完成,实现了FTP服务器的访问和控制。 七、附录(截图)

实验报告三(完整版)

实验报告三 实验三、对象和类(一) 1.实验目的 (1)结合面向对象思想掌握类的定义以及类中成员的定义,学会设计自己的类。 (2)掌握方法重载、尤其是构造方法的重载,深入理解构造函数的作用与调用时机。 (3)理解this关键字同static关键字的意义,掌握成员变量的具体隐藏实现。 (4)理解对象同对象引用间的区别,掌握创建对象与调用对象成员的方法,以及对象作为参数与基本数据类型变量做参数的区别。 2.实验内容和步骤 上机输入程序并调试运行程序。 编译并运行附件1和附件2,观察结果分析其原因。 附录1 ClassLoadTest.java package ch3; public class ClassLoadTest{ static{ System.out.println("class loding");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 { } } 结果: 原因:附录2 PassValueTest.java package ch3; public class PassValueTest { private int i = -100; public void test1(int b) { b = 100; } public void test2(PassValueTest b) { b.i = 100; } public void test3(PassValueTest b) { b = thi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PassValueTest obj = new PassValueTest(); int temp = 100; obj.test1(temp); System.out.println(temp);

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课程名称 计算机网络 实验名称 网络协议分析 系别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实验成绩 一、实验目的 掌握常用的抓包软件,了解ARP 、ICMP 、IP 、TCP 、UDP 协议的结构。 二、实验环境 1.虚拟机(VMWare 或Microsoft Virtual PC )、Windows 2003 Server 。 2.实验室局域网,WindowsXP 三、实验学时 2学时,必做实验。 四、实验内容 注意:若是实验环境1,则配置客户机A 的IP 地址:192.168.11.X/24,X 为学生座号;另一台客户机B 的IP 地址:192.168.11.(X+100)。在客户机A 上安装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若是实验环境2则根据当前主机A 的地址,找一台当前在线主机B 完成。 1、从客户机A ping 客户机B ,利用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ARP 协议; 2、从客户机A ping 客户机B ,利用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icmp 协议和ip 协议; 3、客户机A 上访问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2373148.html, ,利用EtherPeek (或者sniffer pro )协议分析软件抓包,分析TCP 和UDP 协议; 五、实验步骤和截图(并填表) 1、分析arp 协议,填写下表 客户机B 客户机A

2、分析icmp协议和ip协议,分别填写下表 表一:ICMP报文分析

3、分析TCP和UDP 协议,分别填写下表

TCPIP实验报告

TCP/IP技术实验报告 书 专业:[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张世超] 完成时间:9:28 AM

实验一网络应用程序基础 实验目得: 通过实验,使学生熟悉并掌握运用TCP/IP技术进行网络编程得基本知识,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得理解,掌握套接字网络通信编程技术,能够运用VC++为开发工具编程解决网络通信中得实际问题,进行一些简单得网络应用程序设计。实验内容: 1,Winsock得启动与终止。 2,Winsock得创建及绑定与关闭。 3,建立通信连接listen及accept与connect。 4,数据得传输。 5,简单得客户机/服务器之间得通信。 要求:通过在SDK模式下完成数据通信得过程,掌握Windows Socket得常用函数得形式与使用方法,理解数据通信得过程。 实验步骤: 1,打开VC环境 1,使用向导为客户端创建工程:选择可执行程序,选择使用wsa环境,单文档环境,其她得选择默认设置 2,在文件中添加代码 3,编译调试 4,使用向导为服务器端创建工程:选择可执行程序,选择使用wsa环境,单文档环境,其她得选择默认设置 5,在文件中添加代码 6,编译调试 7,分别打开两个系统命令窗口中,并分别在其中运行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程序。 8,在客户端侧输入字符,可以瞧到服务器收到字符串 参考代码:课本156页--160页 实验结果: Client: #include<Winsock2、h> #include<stdio、h> //服务器端口号为5050 #define DEFAULT_PORT 5050 #define DATA_BUFFER 1024 void main(int argc,char *argv[]) { ?WSADATA wsaData; SOCKET sClient; ?int iPort=DEFAULT_PORT;

TCP 实验三FTP中的TCP传输服务

电子科技大学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日期:2013 年12 月 2 日 实验项目名称:FTP中的TCP传输服务 报告评分:教师签字:

一、实验原理 FTP协议是一个用于文件传输的应用层协议,采用客户/服务器模式实现文件传输功能,使用TCP 协议提供的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服务。FTP客户和服务器之间使用2条TCP连接来传输文件:控制连接(TCP端口21)和数据连接(TCP端口20)。在整个FTP会话交互过程中,控制连接始终处于连接状态;数据连接则在每一次文件传送时使用PORT命令或PASV命令打开,文件传送完毕后关闭。因此,整个FTP会话中如果传送多个文件,那么数据连接会打开和关闭多次。 TCP协议(RFC 793)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可靠的运输层协议,通过连接建立和连接终止这两个过程完成面向连接的传输。TCP的连接建立通常被称为“三向握手”。在建立TCP连接之前,服务器程序需要向它的TCP模块发出被动打开请求,表示该服务器已经准备好接受客户的连接。客户程序则要向它的TCP模块发出主动打开请求,表示该客户需要连接特定的服务器。然后即可开始建立TCP连接。以客户端主动连接TCP连接为例,TCP连接建立过程如下: (1)客户端TCP发送一个SYN报文段。该报文段包括源端口号、目的端口号、客户的初始序号、客户可接收的TCP报文段数据的最大长度(MSS)等信息。 (2)服务器端TCP收到客户端的SYN报文段后,返回一个SYN和ACK报文段。该报文段使用ACK 标志和确认号字段确认已经收到了客户端的SYN报文段,另外对服务器端的报文段进行初始化。(3)客户端TCP收到服务器端的SYN和ACK报文段后,发送一个ACK报文段。该报文段使用ACK 标志和确认号字段确认已经收到了服务器端的SYN和ACK报文段。 TCP连接中的任何一方(客户或服务器)都可以关闭连接。当一方的连接被终止时,另一方还可以继续向对方发送数据。因此,要关闭双向的TCP连接就需要4个动作。以客户端主动关闭TCP 连接为例,TCP连接终止过程如下: (1)客户端TCP发送一个FIN报文段,宣布它要终止连接。 (2)服务器端TCP收到客户端的FIN报文段后,返回一个ACK报文段,用来确认已收到了客户端的FIN报文段。 (3)服务器端TCP可以在服务器到客户方向上继续发送数据。当服务器没有更多的数据发送时,就发送一个FIN报文段。 (4)客户端TCP收到服务器端的FIN报文段后,返回一个ACK报文段,用来确认已收到了服务器端的FIN报文段。 二、实验目的 1、掌握TCP协议工作原理 2、掌握TCP的连接建立和连接终止过程 3、了解FTP会话过程中的控制连接和数据连接特点 三、实验内容 实验拓扑中VMware虚拟机PC2和Server分别位于由提供集线器功能的虚拟网卡VMnet1和VMnet2模拟实现的两个以太网Ethernet1和Ethernet2中,这两个以太网对应的IP子网A和子网B分别连在Dynamips软件模拟实现的路由器R1和R2的F0/0接口上。R1和R2之间通过PPP 链路互联。Server上开启了匿名FTP服务。 实验者在PC2上分别使用ftp命令和IE浏览器连接FTP服务器下载文件,结合Dynamips软件的分组捕获功能以及Wireshark软件的捕获分组查看功能,考察在FTP会话过程中TCP协议的连接建立过程和连接终止过程。通过分析TCP连接建立和连接终止过程中所捕获的TCP报文段,

网络营销实验三实验报告

实验三、网络广告 一、实验目的 1. 访问、对比主流的网络媒体,了解常见网络广告的主要形式和特征; 2. 熟悉影响网络广告效果和决定网络广告价格的主要因素; 3. 掌握网络广告方案的策划和设计。 二、实验内容 1. 进入三家典型的网络媒体,了解这些媒体中网络广告的投放情况。体验主要频道、特征,以广告主的身份体验广告效果。 2. 对比三家典型网络媒体上各个栏目之间的价格,分析影响网络广告效果和决定不同网络媒体、不同栏目、不同广告形式价格的主要因素。 3. 选择一家公司,为该公司设计一份网络广告策划方案。 三、预习要求 教材第6、7章内容。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一、进入“网易”、“搜狐”、“新浪”等国内知名门户站点,充分了解这些站点中(三家媒体*三个栏目*五种广告类型=45种广告,组合后包括基本广告类型) (1)新浪广告 新浪网采用了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第三方网络广告管理系统,具有交互性,主动性,实时性的特征。按客户自行设置的报告格式,精确有效地管理网络广告浏览量和发布状况,为您提供相应的第三方的广告发布情况及数据分析。广告管理系统软件运转的超稳定性,可靠的发布过程监测,保证网络广告的正常播放,保护了客户和浏览者的权益。 “新浪分类广告”是新浪网推出的一种全新的服务形式,主要满足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在互联网上发布各类信息的需求,为广大网友提供丰富、实用、广泛、真实的信息资源。新浪的广告形式也是最多的。页面的左侧均为广告,除此之外在页面中间也出现浮动广告。每次登陆新浪的有关网页,都会自动出现背投广告和弹出广告,此外还有自动弹出

的下拉式全屏广告和新浪视窗。在新浪微博页面中,广告主要投放在顶端通栏和右侧推荐中。 新浪网除了一般形式的广告之外,自动弹出的广告比较多。新浪的访问量很大,无论新浪的用户是被动还是主动浏览这些弹出广告,这些广告对于广告商来说无疑是很好的,因为都可以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新浪微博的广告较少,却都在用户所能看到的范围内。首先顶部的通栏广告是在“发布微博”栏目的下面,用户一定会看到;微博用户也越来越多,微博广告可以达到非常好的宣传效果。 1)新闻栏目2)财经栏目横幅广 文字链接 图文广 浮动广告 页半边广告 媒体广告 通栏广告

网络协议分析软件的使用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项目名称:网络协议分析工具的使用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B 班级: 姓名: 学号: 教师: 信息工程学院测控系

一、实验目的 基于网络协议分析工具Wireshark(原为Ethereal),通过多种网络应用的实际操作,学习和掌握不同网络协议数据包的分析方法,提高TCP/IP协议的分析能力和应用技能。 二、实验前的准备 ● 二人一组,分组实验; ● 熟悉Ping、Tracert等命令,学习FTP、HTTP、SMTP和POP3协议; ● 安装软件工具Wireshark,并了解其功能、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 安装任一种端口扫描工具; ● 阅读本实验的阅读文献; 三、实验内容、要求和步骤 3.1 学习Wireshark工具的基本操作 学习捕获选项的设置和使用,如考虑源主机和目的主机,正确设置Capture Filter;捕获后设置Display Filter。 3.2 PING命令的网络包捕获分析 PING命令是基于ICMP协议而工作的,发送4个包,正常返回4个包。以主机210.31.40.41为例,主要实验步骤为: (1)设置“捕获过滤”:在Capture Filter中填写host 210.31.38.94; (2)开始抓包; (3)在DOS下执行PING命令; (4)停止抓包。 (5)设置“显示过滤”: IP.Addr=210.31.38.94 (6)选择某数据包,重点分析其协议部分,特别是协议首部内容,点开所有带+号的内容。(7)针对重要内容截屏,并解析协议字段中的内容,一并写入WORD文档中。

分析:从这个数据包的分析结果来看我们可以得知: 数据包的到达时间为2013年11月28日14:43:15 帧的序号为20411 帧的长度为74bytes(592bits),同时抓取的长度也是74bytes,说明没有丢失数据 目的MAC地址为00:25:11::4b:7a:6e 源MAC地址为00:25:11:4b:7d:6e 使用的协议为Ipv4 网络层的首部长度为20bytes 目的Ip地址为222.31.38.94 源Ip地址为222.31.38.93 数据没有分片说明数据大小没有超过最大传输单元MUT,其中用到了ICMP协议,数据包的生存周期为128 头部校验和为0x01正确 ICMP的校验和为0x01序列号为2304 数据有32bytes 3.3 TRACERT命令数据捕获 观察路由跳步过程。分别自行选择校内外2个目标主机。比如, (1)校内:tracert 210.31.32.8 (2)校外:tracert https://www.360docs.net/doc/8112373148.html,

TCP.IP课程实验报告

TCP/IP协议族分析 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TCP/IP 概述 (3) 1.1 TCP/IP协议族定义 (3) 1.2 TCP/IP协议族的特点 (3) 1.3 TCP/IP协议族的分层 (3) 1.4 TCP/IP协议族的结构 (4) 第二章地址解析协议(ARP)——链路层 (5) 2.1 ARP概述 (6) 2.2 ARP的组成 (6) 2.3 ARP工作原理 (7) 2.4 ARP帧结构 (7) 第三章因特网控制消息协议(ICMP)——网络层 (13) 3.1 ICMP协议简介 (13) 3.2 ICMP消息结构 (14) 3.3 Echo Request和Echo Reply查询消息 (14) 3.4 ICMP各字段分析 (15) 第四章传输控制协议(TCP)——运输层 (18) 4.1 TCP协议简介 (18) 4.2 TCP数据包结构 (19) 4.3 TCP数据包分析 (20) 4.4 TCP三次“握手” (25) 第五章普通文件传输协议(TFTP)——应用层 (27) 5.1 TFTP数据传输模式 (27) 5.2 TFTP会话实例 (28) 总结 (31) 参考文献 (31)

第一章 TCP/IP 协议族概述 1.1 TCP/IP协议族定义 TCP/IP协议族是指一整套数据通信协议, 其名字是由这些协议中的两个协议组成的,即传输控制协议(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 ——TCP)和网间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虽然还有很多其他协议,但是TCP和IP显然是两个最重要的协议。 1.2 TCP/IP协议族的特点 TCP/IP协议族有一些重要的特点,以确保在特定的时刻能满足一种重要的需求,即世界范围内的数据通信。其特点包括: ●开放式协议标准。可免费使用,且与具体的计算机硬件或操作系统无关。由于它受到如此广泛的支持,因而即使不通过Internet 通信,利用TCP/IP来统一不同的硬件和软件也是很理想的。 ●与物理网络硬件无关。这就允许TCP/IP可以将很多不同类型的网络集成在一起,它可以适用于以太网、令牌环网、拨号线、X.25网络以及任何其它类型的物理传输介质。 ●通用的寻址方案。该方案允许任何TCP/IP设备唯一的寻址整个网络中的任何其他设备,该网络甚至可以像全球Internet那样大。 ●各种标准化的高级协议。可广泛而持续地提供多种用户服务。 1.3 TCP/IP协议族的分层 图1-1 TCP/IP协议族中不同层次的协议

电子科技大学 TCPIP实验三 FTP中的TCP传输服务 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学号2901305032 学生姓名:XXX 课程名称:TCP / IP 任课老师:张科 实验项目名称FTP中的TCP传输服务

实验3:FTP中的TCP传输服务 【实验内容】 实验拓扑中VMware虚拟机PC2和Server分别位于由提供集线器功能的虚拟网卡VMnet1和VMnet2模拟实现的两个以太网Ethernet1和Ethernet2中,这两个以太网对应的IP子网A和子网B分别连在Dynamips软件模拟实现的路由器R1和R2的F0/0接口上。R1和R2之间通过PPP链路互联。Server上开启了匿名FTP服务。 实验者在PC2上分别使用ftp命令和IE浏览器连接FTP服务器下载文件,结合Dynamips 软件的分组捕获功能以及Wireshark软件的捕获分组查看功能,考察在FTP会话过程中TCP 协议的连接建立过程和连接终止过程。通过分析TCP连接建立和连接终止过程中所捕获的TCP报文段,掌握TCP报文段首部中的端口地址、序号、确认号和各个码元比特的含义和作用;并通过FTP操作体会网络应用程序间的交互模式——客户/服务器(C/S)模式。 【实验步骤】 1、依次启动VMware Workstation中TCPIP组内的虚拟机PC2和Server。 2、启动Dynamips Server,然后运行https://www.360docs.net/doc/8112373148.html,,在Dynagen窗口中提示符“=>”后依次 输入以下命令启动路由器R1和R2: => start R1 => start R2 3、在PC2上ping Server的IP地址确保整个实验网络运行正常。 4、在Dynagen窗口中提示符“=>”后输入以下命令捕获子网A中的分组: => capture R1 f0/0 cmdftp.cap 5、在PC2的cmd窗口中以命令行的方式启动FTP客户进程登录FTP服务器,下载一 份文本文件tcpip.txt后结束FTP客户进程。 该过程中的操作示意如下:(X.X.X.X表示FTP服务器的IP地址,黑斜体表示学生输入内容,其它为系统显示信息) C:\>ftp X.X.X.X …… User (X.X.X.X:(none)): ftp …… Password: ftp …… ftp> get tcpip.txt ……

配置与管理FTP服务实验报告

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 配置与管理FTP服务时间:2012/04/25 姓名: 于俊梅学号: 20101401322 班级: 10计3 协作者: ********************************************************************* 实验概述: 【实验原理】 FTP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工作,一个FTP服务器可同时为多个用户提供服务。它要求用户使用FTP客户端软件与FTP服务器连接,然后才能从FTP服务器上下载或上传文件。 FTP包含两个通道,一个控制通道,一个数据通道。 (1)控制通道 控制通道是FTP客户端和FTP服务器进行沟通的通道,连接FTP服务器、发送FTP命令,都是通过控制通道来完成的。 (2)数据通道 数据通道是FTP客户端与FTP服务器进行文件传输的通道。两种工作方式: ①PORT模式(主动方式):FTP客户端首先和FTP服务器的TCP21端口建立连接,通过这个通道发送命令,FTP客户端需要接收数据的时候在这个通道上发送PORT命令。 ②PASV模式(被动方式):在建立控制通道的时候与PORT模式类似,当客户端通过这个通道发送PASV命令的时候,FTP服务器打开一个位于1024和5000之间的随机端口并且通知FTP客户端在这个端口上进行数据传送。 【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FTP的概念和工作原理 (2)安装FTP服务 (3)创建FTP站点并测试 (4)创建FTP站点的用户账号 (5)创建“隔离用户”FTP站点并测试 (6)配置和管理FTP站点 【实验环境】(使用的硬件设备、软件或平台) 硬件设备:个人PC机 软件:虚拟机 平台:Windows Server 2003系统与虚拟机之间构建的平台 ------------------------------------------------------------------------------------------------------- 实验内容: 【实验方案设计】 在VMware里安装1个Windows Server 2003操作系统,搭建FTP服务需求

TCP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TCP客户/服务器应用程序设计 姓名: 班级:

一.实验目的 实现在TCP方式下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数据传输过程。 二.实验要求 编程实现一个聊天室系统。该系统首先必须设立服务器,建立完成后必须建立与服务器的连接。建立成功后可以接收客户端输入的信息。该系统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部分。用户通过客户端发送消息。服务器端在收到消息后,显示在主界面上 实验报告要求有实现过程的流程图,对主要的函数及其参数给予说明,要有实现过程的主要程序段,并对各段程序的功能及作用进行说明。 三.程序实验原理及流程图 在TCP/IP协议下,通讯是建立在服务器与客户端之间的。由客户端想服务器发送连接请求,服务器响应后建立连接,然后才能开始进行通讯。一下是实现的流程图。 系统工作流程:

四.节目设计 在VC++的MFC下创建基于对话框模式的TCP服务器端和TCP客户端,设置控件并调整相应的属性。下面是初始化的效果:

五.主要函数及其参数说明 1、服务器端 1)BOOL CCSocketDlg::OnInitDialog() 用于初始化对话框。在这个这个系统自动生成的函数中添加对进程的控制。 count=0; m_list.InsertColumn(0,"消息");

m_list.SetColumnWidth(0,435); m_edit.SetLimitText(99); for (int i=0;i<50;i++) msgsock[i]=NULL; //设定地址 serv.sin_addr.s_addr=htonl(INADDR_ANY); serv.sin_family=AF_INET; serv.sin_port=5000;//htons(5000); addlen=sizeof(serv); m_button.EnableWindow(FALSE); //创建socket sock=socket(AF_INET,SOCK_STREAM,0); //绑定 if (bind(sock,(sockaddr*)&serv,addlen)){ m_edit.SetWindowText("绑定错误"); } else{ //m_list.InsertItem(count++,inet_ntoa(serv.sin_addr)); m_edit.SetWindowText("服务器创建成功"); //开始侦听 listen(sock,5); //调用线程 AfxBeginThread(&thread,0); 2)getcount() 用于获得还没有使用的socket数组号int CCSocketDlg::getcount(){ for (int i=0;i<50;i++){ if (msgsock[i]==NULL) return i;} return -1;

ftp实验报告

网络服务器配置与管理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___配置与管理FTP服务 _____________时间: 姓名: 学号: 班级: 10计三 协作者: 实验概述: 【实验原理】 FTP采用客户端、服务器模式工作,一个FTP服务器可同时为多个用户提供服务,它要求用户使用FTP客户端软件与FTP服务器连接,然后才能从FTP服务器上下载或上传文件,可以让各种操作系统之间的文件可以交流,实现文件在网络上的传输。 先通过控制端口 主动传输:从客户端发起请求,服务器接受请求,客户端与服务器接受与发送命令【用固定端口】 被动模式:有客户端发起请求,随即选择通信通道,选择1024后到5000以内随机的端口,【随即选择端口】 实验内容: 【实验方案设计】 只需一台主机一台虚拟机即可完成试验。先架设FTP站点(包括安装FTP 服务,创建FTP站点,然后测试FTP服务是否安装成功),然后配置和管理FTP 站点(包括FTP站点、安全帐户、消息、主目录、目录安全性)。 【实验环境】(使用的硬件设备、软件或平台) 硬件设备: PC机软件:虚拟机 Windows Server 2003 【实验目的及要求】 学会创建FTP服务,创建FTP站点,实现浏览器与FTP服务器实现通信,并 配置和管理FTP站点。

【实验过程】(实验步骤、记录、数据、分析) 一、架设FTP站点 1、安装FTP服务 控制面板--添加或删除程序--添加、删除组件--Windows组件向导--应用程序服务器--详细信息--Internet信息服务(IIS)--详细信息--Internet信息服务—详细信息--文件传输协议(FTP)服务--确定--完成 2、创建FTP站点 停止/删除默认FTP站点--在FTP服务器汇总新建一个文件夹作为FTP站点的根目录【】并向文件夹中存放一些文件 开始--管理工具--Internet信息服务管理器--ftp站点--删除默认FTP站点--新建FTP站点

实验三实验报告

实验三实验报告 1、简易计算器 (1)问题描述 由键盘输入一算术表达式,以中缀形式输入,试编写程序将中缀表达式转换成一棵二叉表达式树,通过对该的后序遍历求出计算表达式的值。 (2)基本要求 a.要求对输入的表达式能判断出是否合法。不合法要有错误提示信息。 b.将中缀表达式转换成二叉表达式树。 c.后序遍历求出表达式的值 (3)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 一棵表达式树,它的树叶是操作数,如常量或变量名字,而其他的结点为操作符。 a.建立表达式树。二叉树的存储可以用顺序存储也可用链式存储。当要创建二叉树时,先从表达式尾部向前搜索,找到第一个优先级最低的运算符,建立以这个运算符为数据元素的根结点。注意到表达式中此运算符的左边部分对应的二叉绔为根结点的左子树,右边部分对应的是二叉绔为根结点的右子树,根据地这一点,可用递归调用自己来完成对左右子树的构造。 b.求表达式的值。求值时同样可以采用递归的思想,对表达式进行后序遍历。先递归调用自己计算左子树所代表的表达式的值,再递归调用自己计算右子树代表的表达式的值,最后读取根结点中的运算符,以刚才得到的左右子树的结果作为操作数加以计算,得到最终结果。 (4)需求分析 程序运行后显示提示信息,输入任意四则运算表达式,倘若所输入的表达式不合法程序将报错。 输入四则运算表达式完毕,程序将输出运算结果。 测试用的表达式须是由+、-、*、/运算符,括号“(”、“)”与相应的运算数组成。运算数可以是无符号浮点型或整型,范围在0~65535。 (5)概要设计 二叉树的抽象数据类型定义 ADT BinaryTree{ 数据对象:表达式运算数{ num | 0< num < 65535 } 表达式运算符{ opr | + , - , * , / } 数据关系:由一个根结点和两棵互不相交的左右子树构成,且树中结点具有层次关系。根结点必须为运算符,叶子结点必须为运算数。 基本操作: InitBiTree(&T , &S) 初始条件:存在一四则运算前缀表达式S。 操作结果:根据前缀表达式S构造相应的二叉树T。 DestroyBiTree(&T) 初始条件:二叉树T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销毁T。 Value(&T) 初始条件:二叉树T已经存在。 操作结果:计算出T所表示的四则运算表达式的值并返回。

IP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 IP协议分析 实验分组号: 实验人:郑微微 班级: 12计算机科学系本四B班学号: 实验指导教师:阮锦新 实验场地:网络实验室706 实验时间: 2014年11月 17号 成绩:

一、实验目的 1、掌握IP协议分析的方法 2、掌握TCP/IP体系结构 3、加深网络层协议的理解 4、学会使用网络分析工具 二、实验要求 1、实验前下载安装Ethereal/Wireshark/Sniffer中的一款网络分析工具软件 2、了解网络分析工具软件的常见功能与常见操作 3、每位学生必须独立完成所有实验环节 三、实验环境 1、操作系统:Windows XP/Windows 7/Windows 2008 2、已安装网络分析工具软件 3、PC机能访问互联网 四、实验内容及原理 1、实验内容 (1)IP头的结构 (2)IP报文分析 2、实验原理 网络之间互连的协议(Internet Protocol,IP)就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的协议。在因特网中,它是能使连接到网上的所有计算机网络实现相互通信的一套规则,规定了计算机在因特网上进行通信时应当遵守的规则。任何厂家生产的计算机系统,只要遵守IP协议就可以与因特网互连互通。 IP报文由报头和数据两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IP报文格式 五、需求分析 IP协议是TCP/IP体系中两个主要的协议之一,而IP地址位于IP数据报的首部,在网络层及以上使用的是IP地址,因此在数据链路层是看不见数据报的IP地址,另外首部的前一部分是固定长度,共20字节。在TCP/IP的标准中,各种数据格式常以32位为单位来描述,通过分析IP数据报的格式就能够知道IP协议都具有哪些功能。 六、实验步骤 1、打开网络分析工具软件 2、抓取浏览器数据包 (1)启动网络分析工具软件,设置抓包过滤条件。 (2)启动浏览器,在地址栏输入要访问的IP地址。 (3)关闭浏览器,停止抓包。 (4)存储所捕获的数据包。 (5)分析数据包。 七、实验分析 1.启动网络分析工具软件,设置抓包过滤条件为“==”

TCP协议实验报告

学生实验报告 姓名: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指导老师:_______________ 内容摘要 该实验报告了TCP协议分析实验相关分析; TCP协议分析是通过Wireshark分析TCP协议的报文格式,如理解TCP报文段首部各字段的含义,理解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机制,了解TCP的确认机制,了解TCP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实验目的 1. 通过协议分析软件掌握TCP协议的报文格式; 2. 理解TCP报文段首部各字段的含义; 3. 理解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机制; 4. 了解TCP的确认机制,了解TCP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 实验原理 连上in ternet的PC机,并且安装有协议分析软件Wireshark 实验原理及概况 TCP是因特网中最主要的运输层协议,它能够在两个应用程序章提供可靠的、有序的数据流传输,能够检测传输过程中分组是否丢失、失序和改变,并利用重传机制保证分组可 靠地传输到接收方; TCP首部格式如下图所示: 位U 3 16 24 31 首先是源端口和目的端口,服务器提供服务的端口号是固定的,比如:Web服务端口 号是80,而客户端的端口号是由操作系统随机分配一个用户端口号。TCP提供字节流服务, 它为分组中的每个字节编号,首部中的序号表示分组中第一个字节的编号。接收方用确认号 表示它期望接收的数据流中下一个字节编号,表明确认号之前的字节接收方都已经正确接收 了。数据偏移字段表示报文段的首部长度。标志部分包含6个标志位,ACK位表明确认号 字段是否有效;PUSH位表示发送端应用程序要求数据立即发送;SYN、FIN、RESET三位 用来建立连接和关闭连接;URG和紧急指针通常较少使用。接收端利用窗口字段通知发送 方它能够接收多大数据量。检验和字段是接收方用来检验接收的报文是否在传输过程中出

计算机网络课设实验报告FTP

简易的FTP软件

目录 一、需求分析 (3) 1.1用户需求 (3) 1.2功能需求 (3) 1.3 性能需求 (3) 二、概要设计 (3) 2.1主要模块功能描述 (3) 2.2整体结构模块图 (4) 2.3流程图 (5) 三、详细设计 (5) 3.1 界面模块实现 (5) 3.2模块功能调用 (11) 3.3功能函数编写及实现效果 (11) 四、调试分析 (14) 五、测试结果 (15) 六、课程设计总结 (20) 七、参考文献 (21) 八、附录 (21)

一、需求分析 1.1用户需求 实现一个简易的FTP软件,要求实现FTP常用的功能,包括列文件目录,下载文件,上传文件,用户登录/注销等。 1.2功能需求 该系统主要包括:1.可视化的交互界面模块;2.连接服务器用户登录模块;3.浏览服务器/本地目录和文件模块;4.上传/下载文件模块;5.目录操作模块。 1.3 性能需求 整个系统操作应当简便,界面友好,运行稳定,执行速度快。系统本身运行对计算机硬件平台和操作系统平台要求适中。 二、概要设计 2.1主要模块功能描述 本次课程设计的简易FTP软件需要具备一些基本功能模块,如连接、上传、下载等,其中最主要的功能模块如下: 1、下载功能模块:连接用户指定的FTP 服务器,获取服务器目录下的文件列表,当用户选择项目为文件时,点击下载可以下载用户所需要的文件。选定文件后提示用户将文件存储在何处,用户选择存储区后开始下载任务。 依靠FTP 协议的支持,用户下载的文件没有类型和大小限制,即用户可已选择任何自己想要下载的文件,通过FTP 客户端进行下载。 2、上传功能模块:用户可以自行选择本机上存储的文件,上传至FTP 服务器。 在用户选择存储在服务器的位置后,点击上传,选择所需要上传的文件,即可将文件上传至服务器。 3、连接功能模块:将用户本机与指定的IP 地址连接,验证用户命和密码,在FTP 服务器上进行注册。 4、目录操作模块:连接用户指定的FTP 服务器,可以创建或删除文件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