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课教案
2017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

2017新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全册教案第1课《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
板书:小蝌蚪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
板书:青蛙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
板书:找齐读课题:第33课小蝌蚪找妈妈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
如——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
(阐述自己的特征)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4、指导写“披”字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发展汉语初级口语1,教案

发展汉语初级口语1,教案篇一:北京语言大学《发展汉语》初级汉语口语课教案初级汉语口语课实习教案第一课你好教学目的:1、掌握汉语拼音中声母、韵母、声调及拼音中一些求拼音规则。
2、掌握基本的问候语教学要求:1、要求学生读音准确,并会书写汉语拼音。
2、能够自己给汉字注音。
3、能够灵活地进行替换练习。
教学重点:1、声调(尤其是三声的发音)学时分配:2学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学习声母、韵母。
板书:声母(11个)bpmfdtnlgkhjqxzhchshrzcs韵母(16个)aoeeraieiaoouanenangengongiiaieiaoiu(iou)ianiniangingionguuauouaiui(uei)uanunuanguengüüeüanün(üen)先以呼读音引入教学,便于学生辩音、发音。
二、拼音(1)见课文第三页语音中拼合练习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学生齐读。
个别学生读。
三、声调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
声调有区别词的意义的作用。
1、汉语有四个基本声调:板书:ˉ(一声)ˊ(二声)ˇ(三声)ˋ(四声)2、汉语声调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板书:例:ma1(妈)ma2(麻)ma3(马)ma4(骂)3、声调示意图:板书:第一声55阴平调第二声35阳平调第三声214上声调第四声51去声调四、基本的拼音规则(1)轻声⑴叠音词或动词的重叠形式后头的字,读轻声。
不标调。
例如:妈妈弟弟叔叔星星看看坐坐ma1ma⑵表示多数的”们”读轻声例如:我们你们他们孩子们学生们wo3men五、对话(一、生词。
二、句子。
三、会话。
四、替换与扩展)1、首先学习生词1~15。
老师先读一遍。
学生跟读、齐读。
个别学生再读。
边读边记忆。
2、学习句子会话:你好!--你好!你好吗?--很好。
我也很好。
3、替换练习你好!句子你好!会话你们好!(老师﹑爸爸﹑妈妈)老师,您好!(爸爸﹑妈妈﹑李老师﹑王老师)会话再见!再见!4、结合课堂活动与练习1.2.3.4进行对话练习。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教案及反思

高中物理必修一二教案及反思
课题:力的概念和力的平衡
教学目标:
1. 掌握力的定义和性质;
2. 理解力的平衡条件;
3. 能够应用力的平衡条件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
1. 力的概念和性质;
2. 力的平衡条件;
3. 力的合成与分解。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验或例题引入力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力的定义、性质以及力的平衡条件;
3. 实验:进行力的平衡条件实验;
4. 训练:练习力的平衡条件计算题;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但教学内容安排可能不够紧凑,导致课堂节奏较慢,学
生参与度不高。
下次需要加强课堂互动性,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提高课堂效果。
教案二:
课题: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目标:
1.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
2. 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
3. 能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
1. 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
2. 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3.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牛顿第二定律;
2. 讲解: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和表达式;
3. 练习:练习牛顿第二定律的计算题;
4. 拓展:探讨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领域;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涵盖全面,重点突出,但在案例分析和实际应用方面可以进一步加强,以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下次需要结合更多生活化的例子,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一年级美术一二课

第1课时大家一起画教材分析:《大家一起画》是小学一年级美术第一册中的内容。
通过“大家一起画”的作画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通过集体作画感受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
现代教育观念十分强调学生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1、了解、体验、感受绘画的多种不同媒材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4、通过集体作画感受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拓宽学生对工具、材料的认识。
学习材料:绘画的工具:蜡笔、毛笔、油画笔、抹布、水粉笔、水粉画颜料、水桶、调色盘、粉笔、水彩笔、刀子等。
绘画的场地:干净墙壁、黑板、铅画纸、宣纸、电脑等。
教学过程:一、第一次体验:1、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要让小朋友猜这样一个谜语:“身体像树叶,尾巴像扇子,没脚也没手,能在水里游。
”你知道它是什么?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条美丽的鱼儿,你看!多有趣啊![课一开始通过让学生欣赏纸做的鱼,激发学生好奇心,从而引入探究活动。
]3、体验感受: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摸一摸它的身体和尾巴,感觉一下:分别是用什么样的纸做成的?[进一步引发学生对探究异样美术材料的好奇心,启发学生对绘画工具材料的拓宽认识。
]4、一生上来摸一摸,说一说它的身体是用什么样的纸做成的?再摸一摸它的尾巴,是用什么样的纸做成的?你知道这种纸叫什么纸吗?(学生感觉:粗糙、光滑)[初步尝试阶段开始。
说感受,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鱼儿身上没有花纹,你可以拿什么工具来打扮它呢?鱼尾巴上也没有花纹,你又可以拿什么工具呢?准备好蜡笔、毛笔、调色盘)6、请二位学生上来画,其余学生一起观察他们在不同的纸上打扮的效果会有什么不一样?了解不同工具材料的特性,进一步拓宽对材料的认识。
]7、说效果,说感受:请其余学生说说画出来效果有什么不一样?请刚才上来画的小朋友说说你们画在沙皮纸、宣纸上各有什么感觉?8、教师小结:刚才两位小朋友用不同的工具把这条鱼儿打扮得更漂亮了!学生尝试用不同的作画工具在不同的材料上作画,能产生不同的效果,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人教初中语文九上《敬业与乐业》PPT课件-(一二)

• 结论:以孔子的话作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語例.引据) •「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憂,不知老
之将至云尔」(孔子) •(語例.引据)
结尾引用孔子的名言,目的是什么?
证明“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總結: 敬業是「責任心」,樂業 是「趣味」,是人類合理
服 务
平行并列
4、依据议论文的基本结构划分文章结构。
敬
提问出题(1)
揭示全文论述的中 心—敬业与乐业
总
业 与
(2-5)论述“有业”是
分 分问析题(2—8)(敬6、7业)论乐述业“的敬基业础”(垫的铺)重要性。
乐
(8)论述“乐业”的重要
性。
解决(9) 总结全文,勉励人
问题
敬业乐业
总
总结:学习议论文的方法:
可见,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
的人生观也有区别。如果说,梁启超教导人们要 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自敛的 中国人生哲学,那么,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 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本位的进取型、外向型 人生观。
4、课文多处引用古代典籍的论述想想它们的意思和作用。
《礼记》:敬业乐群
提出”敬业乐业“的论点
• 妙找中心句 • 巧加关联词 • 浓缩全文意 • 脉清见层次
作业:
• 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 《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写这 些论述,并借助书下注解写出其含义。
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在找 出的观点中,你最信服的 是哪一点?将不同意见在 小组内进行交流,谈谈自 己的理由。
一、作者是怎样分析”有业之必要” 的?举了哪些例子?
❖“合理的生活”:首先是有一份正当 的职业(或任何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对于所做的事情要生出敬意,从而全 神贯注,心无旁骛,忠实地把它做好; 二是要从专心做事中发现乐趣,不是 皱着眉头、满腹牢骚地叫苦,而是达 到“乐以忘忧”的境界。
初级一二年级体育教案 全册

初级一二年级体育教案全册第一课:运动会准备目标:通过运动会准备,促进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团队合作意识。
- 介绍运动会的目的和重要性。
- 组织学生进行热身运动,如跑步、拉伸等。
- 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团队游戏,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第二课:足球基础目标:教授学生足球的基本技术,培养学生对足球的兴趣与热爱。
- 介绍足球的规则和基本技术,如传球、射门等。
- 示范并引导学生练足球的基本动作。
- 组织学生进行足球小游戏,巩固所学技巧。
第三课:篮球基础目标:学生掌握篮球的基本运球和投篮技术,培养学生对篮球的兴趣与热爱。
- 介绍篮球的规则和基本技术,如运球、传球、投篮等。
- 示范并引导学生练篮球的基本动作。
- 组织学生进行篮球小游戏,提高运球和投篮水平。
第四课:游泳安全目标:教育学生正确的游泳姿势和安全常识,增强学生的水性和自救能力。
- 介绍游泳的基本姿势和技巧,如浮肠、划水、蛙泳等。
- 强调游泳安全,包括不单独游泳、不慌张、不溺水等。
- 组织学生进行游泳练,加强游泳技能和水性。
第五课:田径运动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田径项目,并能够进行简单的田径训练。
- 介绍常见的田径项目,如短跑、跳远、铅球等。
- 示范并引导学生进行不同田径项目的训练动作。
- 组织学生进行田径比赛,提高运动能力和协调性。
第六课:健身操目标:通过健身操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柔韧性。
- 介绍健身操的基本动作和原理。
- 示范并引导学生进行健身操的训练。
- 组织学生进行健身操表演,展示所学动作和节奏感。
以上是初级一二年级体育教案全册的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兴趣爱好,同时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将能够全面发展自己的体育潜力。
一二三年级国防教育教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是根据(B )制定的一部综合性的调整和规范国防与武装力量建设的基本法律。
A. 《兵役法》B. 《宪法》C. 《民法》2、《兵役法》称“应征公民”是指(B )。
A. 年满18岁的公民B. 经兵役登记初步审查合格的公民C. 报名应征的青年公民3、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是(B )。
A. 8月15日B. 9月3日C. 9月1日D. 11月11日4、坦克是由哪个国家最先发明的?AA. 英国B. 法国C. 美国5、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是什么时间确定的?BA. 1949年7月12日B. 1949年6月15日C. 1948年11月23日D. 1948年12月1日6、东北抗日武装力量是(B )。
A. 抗日游击队B. 东北抗日联军C. 东北军D. 地方群众7、朝鲜战争是哪一年爆发的?AA. 1950年B. 1962年C. 1969年8、军事成语“草木皆兵”的前半句是()CA. 义者无敌B. 胜在得威C. 风声鹤唳D. 风起云涌9、化学武器是一种()武器。
CA. 现代高技术B. 气味难闻的C. 大规模杀伤性10、迷彩服是一种军用伪装服。
你知道现在所说的“四色迷彩伪装军服”是指哪四种颜色吗AA. 绿、黄、茶、黑B. 绿、黄、蓝、黑C. 绿、蓝、灰、黑D. 绿、黄、蓝、灰11、战争的()决定了未来高技术战争仍然具有正义性和非正义性的区别。
AA. 政治性B. 阶级性C. 残酷性D. 社会性12、世界上第一门火箭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研制出来的,叫做什么?DA. 旋风B. 飓风C. 丹娘D. 卡秋莎13、百团大战作战的地区是()。
BA. 东北地区B. 华北地区C. 西北地区D. 中原地区14、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目标是什麽?AA. 建设信息化军队B. 建设机械化军队C. 建设摩托化军队15、我空军地空导弹部队第一次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是(),创造了世界防空史上用地空导弹击落飞机的先例。
AA. 1959年B. 1960年C. 1962年1、精确制导武器是指采用精确制导技术,直接命中概率在()以上的武器。
初中二年级第一课语文教案

初中二年级第一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感和团队合作能力。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乐观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朗读与理解。
2. 重点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分析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谈论春天的特点。
(2)板书课题《春》,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标题。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错误,指导情感的把握。
3. 理解课文:(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重点生字词,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4. 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讨论课文中的表达方式,如描写、抒情等。
5. 应用练习:(1)学生模仿课文中的表达方式,进行小练笔。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练笔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态度。
(2)学生讨论春天的美好,分享自己对春天的感受和期待。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写一篇关于春天的短文。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分析等方式,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指导学生的朗读和表达。
同时,要引导学生感受春天的美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积极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七律长征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生字词(逶迤磅礴崖岷)了解七言律诗的相关知识,感知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背诵全诗。
过程与方法:在朗诵讨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红军长征的不易与伟大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能够联系生活学习鼓励自己。
教学重点:关键词的含义以及包涵的感情
教学难点:长征精神的领悟及诗歌夸张的艺术手法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1.今天要学习的一首诗作者大家都很熟悉了,我们之前学过他的词《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他是——毛泽东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诗《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
2.大家还记得七律的特征吗?
(明确律诗特征)
2.对长征大家都有着怎样的印象?
(请学生说说长征,教师补充)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也为了北上抗日,挽救民族危亡,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一路上,红军战士击溃了敌军无数次围追堵截,他们跋山涉水,翻过连绵起伏的五岭,突破了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乌蒙山,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历经十一个省,于1935年10月,第一方面军到达陕北,总行程二万五千余里。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二)初读课文
3.教师范读之后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学生:仔细听,标出不熟悉的字词,注意字音字形。
)
4.提问同学说出重点字词
(明确:逶迤磅礴崖岷字音:岷逶迤)
5.请同学读,读出感情读出气势
(三)深入阅读
6.自由读课文,找出这首诗主要描写了长征途中的经历的哪些困难呢?你从哪些地方看出红军长征难?
明确:五岭乌蒙金沙水大渡桥岷山(万山千水)
品读具体词汇
7.研究课后习题
1.逶迤与腾细浪,磅礴与走泥丸,矛盾吗?
明确答案:为了突出红军战士敢于战胜一切的乐观主义精神
2.金沙水:水流湍急、惊涛拍岸
铁索寒:险恶的自然环境
云崖暖:革命胜利的乐观心情
8.总结:红军是怎样的精神?我们应该如何做?
第二课《长征组歌》两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品评歌词高度概括性的语言和用词准确生动,掌握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学会找出中心句。
过程与方法:在朗诵讨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诗歌学习激发起学生对红军,对毛主席的情感,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熟读、理解诗歌的内容,长征精神的领悟及诗歌夸张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写作意图,从歌词中领悟毛主席用兵如神和红军长征所表现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诗歌诗歌,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长征的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两首歌词。
四渡赤水出奇兵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大声朗读第一篇课文,划分出部分
明确两部分:一:1~6行(军民一家亲)
二:7~12行(毛主席用兵如神)
第二部分分两层:7~9 艰难处境
10~11巧妙拜托敌人
告知学生划分部分的方法,通过观察歌词、感悟内容。
2.找出歌词中心句,说出原因
明确:毛主席用兵真如神(全诗的内容重点展开都围绕这一句话)
(三)深入品读
1.在这首诗中哪些词语突出了“奇”
战士双脚走天下走
四渡赤水出奇兵奇
乌江天险重飞渡飞
2.表现出怎样的精神
明确:红军战士在艰难环境中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赞扬了毛主席用兵如神的军事艺术。
3.说说你喜欢的句子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喜欢的句子,并且指导学生朗诵)
4.最后齐读一遍
过雪山草地
(一)初读课文
1.大声自由朗读课文,划分部分,并且像上一首一样找出中心句。
明确: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理由:讲的是乐观团结的精神面貌以及超人的毅力
第一部分:1~4行极大困难提示:用怎样的语调读:低沉
5~8行顽强斗志高昂
2.大声自由朗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在学生回答过程中引导学生说出句子的修辞手法,感悟红军大无畏的英雄
气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