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概况-医学资料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呼吸系统疾病是指人体呼吸器官(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等)出现的各种异常情况和疾病。
这些疾病通常会影响呼吸系统的功能,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咳痰、胸闷、气促等不适症状。
本文将对呼吸系统常见的疾病进行概述,包括感冒、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肺癌。
感冒感冒,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是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感冒的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喉咙痛、咳嗽等。
感冒通常是自限性的,症状会在一周左右自行缓解。
治疗感冒的方法包括休息、喝足够的水、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有时候也需要使用退烧药或去病毒药物。
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常见于儿童和成年人。
哮喘发作时,呼吸道会因为肌肉痉挛和粘液过多导致气流受限,出现呼吸困难、胸闷和咳嗽等症状。
哮喘的触发因素包括过敏原(如花粉、宠物皮屑等)、空气污染、运动和感染等。
治疗哮喘的方法包括使用吸入式支气管舒张剂、控制性吸入激素和避免诱发因素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肺部疾病,主要由吸烟和空气污染引起。
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和气促,而肺气肿会导致肺功能下降,表现为呼吸困难和体力活动耐受力下降等。
治疗COPD的方法包括戒烟、吸氧疗法、药物治疗和肺康复等。
肺癌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由吸烟引起。
肺癌通常无明显早期症状,当肿瘤进展到晚期时,常会出现咳嗽、咯血、胸痛和气促等症状。
早期诊断肺癌对于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治疗肺癌的方法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
预防肺癌的关键是避免吸烟和减少暴露在二手烟和空气污染中的时间。
结论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类常见且重要的健康问题,对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寿命都有很大的影响。
了解和正确管理这些疾病对于个人健康至关重要。
除了个人的生活方式改变(如戒烟、避免诱发因素等),及时就医和正确的治疗方法也是有效控制呼吸系统疾病的关键。
希望通过加强公众对这些疾病的认识和健康教育,能够减少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15页】

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护理评估 (二)身体评估
全身状态、皮肤、淋巴结 体温、脉率、意识、体重、皮肤 有无发绀/潮红、淋巴结。
头、颈部 有无鼻翼扇动、鼻窦压痛,咽部 有无充血、红肿,颈静脉充盈状 况,气管位置是否居中等。
胸部
胸廓外形、呼吸运动;语音 震颤、胸膜摩擦感;叩诊音、 听诊呼吸音变化;干、湿啰 音,胸膜摩擦音。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
一、概述
我国呼吸系统疾病的严峻形势: 1.呼吸系统疾病在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中居第四位 ①仅次于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疾病 。 2.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
——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 3.我国仍是全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 ①40岁及以上居民患病率从2015年发布的9.9%上升至2020年的13.7%。 4.我国仍是WHO公布的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①耐药结核病仍然是需要面对的重点问题。 5.新发、突发呼吸道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构成重大社会影响 ①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H7N9禽流感以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肺活检。
肺功能检查 • 对肺功能检查的各项指
标进行综合分析以评价 患者的肺功能状况。 • 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 供依据。
谢谢观看!
– 肺通气:肺与外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 • 正常的肺泡通气量是维持动脉血二氧化碳分 压(PaCO2)的基本条件。
– 肺换气:指肺泡与肺毛细血管血液之间通过呼 吸膜以弥散的方式进行的气体交换。 • 肺换气功能障碍是造成低氧血症的常见原因。
二、呼吸系统的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六)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
肺与呼吸道共同构成了完善的防御机制。 气道: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

肺实质性疾病:包括肺 结核、肺癌、肺纤维化
等
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及其症状
感冒和流感
感冒:由病毒引起, 主要症状包括鼻塞、 流涕、咳嗽、喉咙痛
等
感冒和流感的区别: 流感症状更严重,传 染性更强,可能引发
并发症
流感:由流感病毒引 起,症状比感冒严重, 包括高烧、肌肉酸痛、
乏力等
预防措施:勤洗手、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使用空气净化器,过滤空气中 的尘埃和细菌
种植绿色植物,如吊兰、绿萝 等,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避免在室内吸烟,减少二手烟 的危害
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
定期体检:每年进行一次 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肺
部检查
筛查项目:胸部X光片、 肺功能测试、痰液检查等
早期发现:通过体检和筛 查,早期发现呼吸系统疾
病,及时治疗
肺癌
肺癌是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 肺癌的症状包括咳嗽、咳血、胸痛、呼吸困难等 肺癌的病因包括吸烟、环境污染、职业暴露等 肺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等
肺炎
病因:细菌、病毒、真菌 等病原体感染
症状:咳嗽、咳痰、发热、 胸痛、呼吸困难等
治疗:抗生素、抗病毒药 物、支持治疗等
接种流感疫苗等
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
哮喘:是一种慢 性气道炎症性疾 病,主要症状包 括喘息、咳嗽、 胸闷和气短。
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是 一种慢性呼吸道 疾病,主要症状 包括咳嗽、咳痰、 呼吸困难等。
哮喘和COPD的 病因:包括遗传、 环境因素、吸烟 等。
治疗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生活 方式调整、康复 训练等。
职业暴露:长期接触粉尘、化学物质等职业环境可能导致职业性肺病
心理压力:长期处于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下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阻 塞性肺病等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讲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呼吸系统是人体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之一,其主要功能是通过通气、气体交换和氧合作用,确保体内氧气供给并清除二氧化碳。
然而,由于环境因素和个体生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呼吸系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受到多种疾病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介绍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包括疾病分类、病因、症状等内容。
疾病分类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是由病毒和细菌等致病微生物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病毒感染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等,细菌感染则以肺炎链球菌为最常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总称,常见的症状包括气喘、咳嗽、痰多、呼吸困难等。
病因主要是吸烟和长期暴露于有害空气污染物。
肺癌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根据肿瘤发生部位和类型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类。
病因主要是长期吸烟和其他致癌因素,如环境污染和放射线等。
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的呼吸道疾病,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气喘、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
病因主要是过敏原和气道炎症,如花粉、灰尘代和宠物皮毛等。
病因烟草和化学物质吸烟是最常见的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因素之一。
吸烟可以破坏肺部组织、增加炎症和痰的分泌,从而引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
除了吸烟之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也是诱发呼吸系统疾病的危险因素,如工业废气、车辆尾气等。
神经系统疾病某些神经系统疾病也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如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
由于神经系统受损,肺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
遗传和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和免疫因素也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如家族性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
症状不同的呼吸系统疾病表现出不同的症状。
急性呼吸系统感染常表现为喉咙疼痛、咳嗽、发热、乏力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表现为气喘、咳嗽、痰多、呼吸困难等;肺癌常表现为咳嗽、胸痛、咯血等;支气管哮喘表现为反复发作性气喘、呼吸急促、胸闷等。
预防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预防呼吸系统疾病至关重要。
第一步就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减少吸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保持健康、均衡的饮食等。
呼吸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类呼吸系统正常功能的各种疾病。
呼吸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系统之一,负责供应氧气给身体各部分,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当呼吸系统发生疾病时,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本文将介绍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及其特征、病因、预防和治疗方法。
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简称COPD)是一类慢性进行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总称,主要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该疾病的主要特征是气道阻塞,导致呼吸困难、咳嗽和咳痰等症状。
该病的主要病因是长期吸烟以及空气污染等因素。
因此,预防该疾病的关键措施是戒烟和减少空气污染。
治疗COPD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如吸入性支气管舒张剂和糖皮质激素)、氧气疗法、运动康复以及营养支持等。
二、哮喘哮喘是一种慢性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气道过敏引起的阵发性支气管痉挛,导致呼吸困难和气喘发作。
哮喘的主要症状包括喘息、咳嗽和胸闷等。
哮喘的病因是复杂多样的,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异常等。
预防哮喘的方法包括避免过敏原、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合理饮食等。
治疗哮喘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如吸入性支气管舒张剂和吸入性类固醇)、氧气疗法和过敏原免疫疗法等。
三、肺癌肺癌是一种恶性肿瘤疾病,起源于肺组织的恶性肿瘤细胞。
其主要特征是肺部肿块、咳嗽、咳痰、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肺癌的主要病因是吸烟,吸烟者的患病风险明显高于非吸烟者。
预防肺癌的关键是戒烟,同时避免吸入空气中的有害物质。
治疗肺癌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以及靶向治疗等。
四、肺结核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侵犯肺部组织。
其主要特征是长期咳嗽、咳痰、乏力、发热等症状。
肺结核的传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患者的咳嗽和打喷嚏能够将结核菌传播给他人。
预防肺结核的方法包括接种卡介苗、保持室内通风、避免与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等。
治疗肺结核的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如抗结核药物)和隔离治疗等。
呼吸系统疾病

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简称TB)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tubercle bacillus)引起的慢性传染 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本病病理特点是结核结节和干酪样坏死,易形成空洞。临床上 多呈慢性过程,少数可急起发病。常有低热、乏力等全身症状和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
由于病变的性质、范围不同,胸部疾病的体征可完全正常或出现明显异常。气管支气管病变以干湿啰音为主; 肺部炎变有呼吸音性质、音调和强度的改变,如大片炎变呈实变体征;胸腔积液、气胸、或肺不张可出现相应的 体征,可伴有气管的移位。
胸部疾患可伴有肺外的表现,常见的有支气管-肺和胸膜化脓性病变的杵状指(趾);某些支气管肺癌所致 的肺性骨关节病、杵状指,还有因异位内分泌症群等副癌综合征。
呼吸系统疾病
01 基本概述
目录
02 疾病分类
03 发病机制
04 主要相关因素
05 诊和鉴别诊断
06 体征
07 检查
09 防治展望
目录
08 诊断性检查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 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3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更应重视 的是由于大气污染、吸烟、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使国内外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包括慢性支气管 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有 增无减。
肺有两组血管供应,肺循环的动、静脉为气体交换的功能血管;体循环的支气管动、静脉为气道和脏层胸膜 等营养血管。肺与全身各器官的血液及淋巴循环相通,所以皮肤、软组织疖痈的菌栓、栓塞性静脉炎的血栓、肿 瘤的癌栓,可以到达肺,分别引起继发性肺脓肿、肺梗塞、转移性肺癌。消化系统的肺癌,肺部病变亦可向全身 播散,如肺癌、肺结核播散至骨、脑、肝等脏器;同样亦可在肺本身发生病灶播散。
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知识

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知识呼吸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生命维持系统之一,它主要负责人体的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出。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大量的人群受到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
出现呼吸系统疾病早期症状不容忽视,因此了解呼吸系统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一、呼吸系统疾病的概述呼吸系统疾病指的是影响呼吸系统正常功能的疾病,通常包括阻塞性呼吸道疾病(例如哮喘、慢阻肺)、肺部感染(如肺炎、支原体肺炎)和呼吸道感染(如流行性感冒、鼻炎)。
这些疾病的症状和程度各不相同,但它们都会导致呼吸障碍和影响身体的免疫功能。
二、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呼吸困难,此外还包括咳嗽、胸痛、胸闷、喉咙发痒、喘息和呼吸道症状。
另外,一些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阻肺)还会导致体重下降、乏力、心慌、头晕等多种症状。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就需要及时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三、呼吸系统疾病的危害呼吸系统疾病的危害不容忽视,它们可能导致肺部衰竭、心血管疾病、多器官衰竭等严重后果。
此外,一些呼吸系统疾病的并发症还可能增加治疗的难度,延长治疗时间和费用。
四、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措施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具有很高的重要性。
首先,对于高风险人群(如过敏体质、烟民)应采取预防措施,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其次,需要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量的运动,以增强身体免疫能力。
对于已经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处方和治疗计划进行治疗,避免自行停药和无医嘱增减药量。
五、结语呼吸系统疾病对人体健康有着不容忽视的危害,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知识了解,及时了解疾病的症状和危害,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避免疾病对我们的危害。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个人卫生,为身体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呼吸系统疾病-概述

呼吸系统疾病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呼吸系统结构与功能一、呼吸系统的结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两大部分组成(图2-1)。
其主要功能是从外界经呼吸道吸入氧气(02),在肺进行气体交换后,呼出二氧化碳(CO2)。
图2-1 呼吸系统全貌(一)呼吸道呼吸道主要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泡等。
呼吸器官被人为地分为上、下呼吸道。
通常把从鼻腔开始到环状软骨称为上呼吸道,除作为气体通道外,还有湿化、净化空气等作用。
环状软骨以下的气管和支气管为下呼吸道,是气体的传导通道。
呼吸性细支气管以下直到肺泡,为气体交换场所。
气管、支气管黏膜表面由纤毛柱状上皮细胞构成,正常情况下杯状细胞和黏液腺分泌少量黏液。
黏液纤毛运载系统和咳嗽反射是下呼吸道的重要防御机制。
(二)肺肺居胸腔内,左、右各一,分别位于纵隔的两侧,膈的上方。
因右侧膈下有肝以及心脏位置偏左,故右肺宽短,左肺狭长。
肺由肺泡及肺内各级支气管构成,肺呈海绵状,内含空气,表面覆盖有脏层胸膜。
胎儿和未经呼吸过的初生儿肺内不含空气。
婴幼儿肺呈淡红色,随着年龄增长,肺逐渐变为灰暗乃至蓝黑色,长期吸烟者更趋于灰黑色。
肺的形态呈半圆锥形,具有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图2-2)图2-2 气管、支气管和肺二、呼吸系统的主要功能(一)肺的呼吸功能人体组织细胞不断新陈代谢,代谢所消耗的氧随时从外环境中吸收,氧化代谢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排出体外。
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称为气体交换,是肺脏最重要的功能。
呼吸生理十分复杂,包括肺容量、通气、换气、呼吸动力、血液运输和呼吸调节等过程。
(二)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以肺脏所具有的解剖学特点来看,一是因呼吸与外界的人气相通,大气污染和感染因子可直接侵入;二是经血液循环受机体内部有害物质的侵害。
对这些不利因子的威胁,呼吸系统在物理、生物、神经、免疫和生化等方面发挥防御功能。
(三)肺的代谢功能肺脏在上司呼吸功能的同时,还对肺内生理活性物质、脂质及蛋白质、构成肺组织结构的结缔组织、活性氧等物质有代谢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相关因素
大气污染和吸烟
吸入性变应原增加
肺部感染病原学的变异及耐药性的增 加
在HAP中,以革兰阴性菌居多,产B内酰胺酶细菌增多。在革兰阳性球菌中, 耐甲氧西林的细菌亦明显增加;CAP中,以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为 主,其次有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病毒等。
诊断
病史 症状 体征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我主要谈一下这方面,并结合实际,易于开展
有实用价值的多谈一下。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Ⅰ、痰液检查
A、痰培养+药敏:临床医生可以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抗生 素。
B、痰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Ⅱ 、血液检查
A. D-二聚体:用于肺栓塞的排除诊断 B. GM试验:二次阳性基本可确诊曲霉感染 C. 血培养 D.血气分析:特点:简便、快速、结果可靠,判断呼吸 功能(通气和换气功能)和体液酸碱平衡,辅助诊断和指 导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代谢性疾病及危重病抢救。
呼吸系统疾病的内科治疗
抗菌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呼吸机的应用 雾化治疗 氧气疗法 其它
抗菌药物治疗原则
根据病原学选择敏感抗生素 了解抗菌药物的特点及适应症 结合患者的基础状态 抗菌药物的毒副作用
依据PK/PD抗菌药物分类 防突变浓度窗
依据PK/PD抗菌药物分类
浓度依赖性
对致病菌的杀菌作用 取决于峰浓度
血药浓度高于最低抑菌 浓度的持续时限(T>)
低于最低抑菌浓度(sub-MIC) 抗菌后效应(PAE)
24 时间:小时
时间依赖型抗菌药物
药物
–β-内酰胺类 –克林霉素 –氟胞嘧啶
目标
–T>MIC%至少达到40~50%以上,即血药浓度 达到或超过MIC 的时间达到两次给药间期 的40~50%
头孢曲松例外,半衰期较长8.5小时,故1224小时给药一次即可,而不降低疗效。
碳氢酶烯类中的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对繁
大环内酯类的PD特性与给药 方案
基本属时间依赖性,但差异较大, 难用一类参数描述。
红霉素为抑菌剂,对链球菌具有杀 菌作用,在小鼠股部感染模型证明与 -内酰胺类相似符合T>MIC, T>MIC%
链阳霉素、四环素、 碳青霉烯类、糖肽类、 大环内酯类、唑类抗真菌药
主要参数 T>MIC,PAE,t1/2
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关系图 ( PK/PD)
\
10 浓 度 : 微 克 毫 升
1
0
峰值浓度(Cmax)
峰值浓度/最低(Cmax/MIC) 抑菌浓度 药时曲线下面积/最抵抑菌浓度(AUC24/MIC)
期望值为40-50%,应多次给药。
克拉霉素、阿齐霉素比红霉素有更
氨基糖苷类日剂量单次给药
1、提高抗菌活性 氨基糖苷类属于浓度依赖型抗生
素疗效。呈氨正基相糖关苷。类Cmax/MIC与临床 在日剂量不变的情况下,单次给药
可以获得较多次给药更高的Cmax, 使高C抗Momo菌raexR活/DM. e性tIaCl.和J比In临f值ecti床o增us 疗D大ise效a,ses.。1从987而,155明(1)93显-98提
VII、肺功能 临床应用(1)发现呼吸系统疾病或胸外疾患肺
功能损害的性质和程度。
(2)呼吸系统疾病或胸外疾患伴肺功能损害治疗的 疗效评估。 (3)呼吸困难的鉴别诊断。 (4) 手术前安全性评价以及术后肺功能的预测。 (5)重症抢救监测。 (6)劳动力鉴定。
测定的主要项目:包括肺容量、通气功能、换气
功能、呼吸动力学
浓度依赖型抗菌药物
药物
–氨基糖苷类 –喹诺酮类 –糖肽类
主要参数指标是: C max/MIC≥8~10,
PK/PD对不同类抗菌 药物给药
方案的指导意 义
β-内酰胺类抗生素
T>MIC是评定该类药物疗效的重要参数。
要达到最大抗菌作用,T>MIC时间至少是给 药间隙的40~50%或60~70%,最好是85%以上, 可达临床细菌学治愈。故应一日多次给药, 一般3-4个半衰期给一次药。
主要内容
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 主要相关因素 诊断 治疗 展望
总体介绍
呼吸系统疾病(除肺癌)在城市的死 亡病因中占第四位,在农村占第三位。 近年来肺癌、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明 显增加,COPD居高不下。PTE、PH 发病率亦不低。DPLD发病率日渐增 多。齐鲁呼吸科PTE很多,我想,在咱们这级医院不能发现PTE,可能
纤支镜能深入亚段支气管,直接窥视粘膜 水肿、充血、溃疡、肉芽肿、新生物、异物 等,做粘膜的刷检或钳检,进行组织学检查, 并可肺泡灌洗。
有内科胸腔镜和外科胸腔镜,用于胸膜和 肺活检。
VI、肺穿刺活检
在B超或CT引导下定位作经胸穿刺肺活检, 取一块或几块组织作病理检查。(可适当扩展谈谈适应
症及优缺点)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日剂量单次给药可通过减少细菌与药物 的接触时间.降低产生钝化酶的可能性。
3、降低肾毒性
由于肾皮质对氨基糖苷类的摄取具有可 饱和性。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和奈替米 星等的血药浓度升高与肾近曲小管管腔 内药物的吸收没有线性关系,尽管血药 浓度升高,也只能保持在一定坪值。因 而相同日剂量单次给药Cmax相对较高, 但肾皮质对药物的摄取并无明显增加; 一日多次或持续静点时,尽管血浆药物 峰浓度相对较低,但是维持时间长,因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III、胸腔积液的检查 胸水CEA、细胞学、ADA
IV、影像学检查 胸片、CT、MRI
MRI在肺部检查与CT比较没有优势。一般的肺部疾病胸片检查已 经足够,但很多情况下仍需CT检查。
CTPA可明确诊断PTE HRCT在支气管扩张、DPLD应用广 泛。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V、支气管镜和胸腔镜
时间依赖性
与时间有关,但抗菌活性持 续时间较长
抗菌作用与 同细菌接触时间密切相关
时间依赖且 PAE或T1/2较长
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 、两性霉素B、甲硝唑
主要参数 AUC0-24/MIC(AUIC)
Cmax/MIC
多数β -内酰胺类、 林可霉素类
恶唑烷酮类、氟胞嘧啶
主要参数 T>MIC和t1/2
2、降低耐药性发生
体外试验曾观察到细菌与氨基糖苷类首 次接触后,在药物消除数小时再接触时出 现适应性耐药效应(adaptive resistsnce)。它也是抗生素后效应期 (PA phase)药物持续作用的结果。
日剂量单次给药既提供相对高的药物浓 度避免了首剂效应,此时氨基糖苷类杀菌 效应最佳,PAE较长,也支持较长间隔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