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课件:01 解剖学绪论
合集下载
人体解剖生理学课件 第一章 绪论

生理适应:指机体内部的协调性反应,生理适应则以体内各器 官、系统活动的改变为主。
四、生殖
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 个体,该功能称为生殖或自我复制。
人类及高等动物分为雄性与雌性,发育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 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子代个体。
生殖是生命的特征之一。
亚当和夏娃的伊甸园
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稳态及其调节
如何学好人体解剖学?
人体基本组织研究技术
➢ 微细结构:光镜结构与电镜(超微)结构
➢ 光镜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能被分辨的结构,以微米为长度度量单位 ➢ 电镜结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被分辨的结构,以纳米为长度度量单位 ➢ HE染色 苏木精-伊红
肝细胞光镜结构(HE染色)
肝细胞电镜结构(透射电镜)
(一)刺激与反应 刺激:能被机体所感知引起反应的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 反应: 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出现的理化过程和生理功能的变化; 任何刺激要引起机体或组织产生兴奋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刺激强度; 刺激持续时间; 刺激强度变化速率;
刺激三要素: (1)足够的强度 阈 强 度: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 刺 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 阈上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 阈下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
(即促进戒加强控制部分的作用) 意 义: 使某一生理功能迅速加强,直至完成。
例: 排尿、排便、分娩、凝血
本章重点
人体分十部、十系统 器官、系统的定义 标准解剖学姿势 人体的轴和面 新陈代谢、阈刺激的定义 正反馈、负反馈的定义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45
22
人体的轴
1.垂直轴 2.矢状轴 3.冠状轴
人体的面
25
矢状面
水平面
四、生殖
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 个体,该功能称为生殖或自我复制。
人类及高等动物分为雄性与雌性,发育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 生殖细胞结合产生子代个体。
生殖是生命的特征之一。
亚当和夏娃的伊甸园
第三节 人体功能活动的稳态及其调节
如何学好人体解剖学?
人体基本组织研究技术
➢ 微细结构:光镜结构与电镜(超微)结构
➢ 光镜结构:光学显微镜下能被分辨的结构,以微米为长度度量单位 ➢ 电镜结构: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被分辨的结构,以纳米为长度度量单位 ➢ HE染色 苏木精-伊红
肝细胞光镜结构(HE染色)
肝细胞电镜结构(透射电镜)
(一)刺激与反应 刺激:能被机体所感知引起反应的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 反应: 机体或组织接受刺激后出现的理化过程和生理功能的变化; 任何刺激要引起机体或组织产生兴奋反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刺激强度; 刺激持续时间; 刺激强度变化速率;
刺激三要素: (1)足够的强度 阈 强 度: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 阈 刺 激:强度等于阈值的刺激; 阈上刺激:强度大于阈值的刺激; 阈下刺激:强度小于阈值的刺激;
(即促进戒加强控制部分的作用) 意 义: 使某一生理功能迅速加强,直至完成。
例: 排尿、排便、分娩、凝血
本章重点
人体分十部、十系统 器官、系统的定义 标准解剖学姿势 人体的轴和面 新陈代谢、阈刺激的定义 正反馈、负反馈的定义 人体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及其特点
45
22
人体的轴
1.垂直轴 2.矢状轴 3.冠状轴
人体的面
25
矢状面
水平面
人体解剖学课件-全

(2)锁骨:呈“ ~ ”形,内侧为胸骨端, 外侧为肩峰端。
(3)肱骨:为典型长骨,分一体两端。 上端为膨大的半圆形肱骨头,参与肩关 节的构成。下端有肱骨小头和滑车,参 与肘关节的构成。肱骨头外下缩细称解 剖颈,肱骨上端与干交汇处为外科颈, 因此处最易发生骨折需去外科治疗而得 名。肱骨干后方有桡神经沟,有桡神经 通过。肱骨下端内上方后面有尺神经沟 ,有尺神经通过。
、舌骨1、下颌骨1。另有三对听小骨位于颞骨内部的中耳鼓室内。
(二)颅的整体观
1.颅顶观
成人颅顶借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紧密连结,新生儿颅缝交界 处由结缔组织膜封闭称颅囟。
颅顶观
颅顶借缝连结紧 三缝名为冠矢人
婴颅骨化未完成 缝间膜闭叫颅囟 2.颅底内面观 颅底内面凹凸不平,由前向后依次为颅前窝、颅中窝、颅后窝。 (1)颅前窝:筛板、筛孔等。 (2)颅中窝:垂体窝、蝶鞍、圆孔、卵圆孔、棘孔、眶上裂、视神 经管等。 (3)颅后窝: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内耳门、横窦沟、乙状窦沟 、颈静脉孔等。
颞下颌关节构成及特点 下颌头,下颌窝 构成关节功能多 关节腔有关节盘 关节囊壁前薄弱 咀嚼语言做表情 张口过大向前脱
四、四肢骨及其连结
(一)上肢骨及其连结
1.上肢骨 每侧32块,包括肩胛骨1、锁骨1、肱骨1、桡骨1 、尺骨1、腕骨8、掌骨5、指 骨14。 (1)肩胛骨:呈三角形,分两面、三缘、三角。后面有肩胛冈,末端延为肩峰 ,是肩部最高点。外侧角形成关节盂,参与肩关节构成。上角、下角分别平对 第二、第七肋,是计数肋骨的标志。
各部椎骨特点
椎骨外形不规范 颈椎体小棘分叉 胸椎连肋有肋凹 腰椎承重体最大
抓住要点能分辨 横突有孔最明显 棘突叠瓦下斜尖 棘突后伸宽又扁
2.椎骨的连结 椎骨间的连结主要有椎间盘、韧带和关节等(图2-1)。 (1)椎间盘 1)位置:位于相邻椎体之间。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 绪论基本组织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8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绪论
一、人体组织解剖学的研究内容 1、该学科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 2、该学科分为解剖学和组织学。 3、解剖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等。 4、组织学分为基本组织和器官组织。
PPT文档演模板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泌物的性质分为粘液性腺,浆液性腺和混 合性腺。
PPT文档演模板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PPT文档演模板
图22 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的发生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 该组织包括七个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软骨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骨组织
网状组织
血液
脂肪组织
• 该组织均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
性,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丰富的粗面 内质网。 • 具有产生纤维和基质的功能。
PPT文档演模板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2)巨噬细胞 • 细胞呈圆形,椭圆形,胞核圆形,椭圆形,胞质
嗜酸性,有较多的溶酶体,吞饮小泡和吞噬 体等。 • 具有趋化性和定向运动功能,有吞噬和分 泌作用,参与免疫反映。
PPT文档演模板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一、固有结缔组织 (一)疏松结缔组织
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 细胞 浆细胞 肥大细胞 脂肪细胞
细胞间质
纤维 基质
PPT文档演模板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PPT文档演模板
图2 疏松结缔组织模式图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1、细胞 (1)成纤维细胞 • 细胞为梭形,星形,胞核椭圆形,胞质嗜碱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8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绪论
一、人体组织解剖学的研究内容 1、该学科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 2、该学科分为解剖学和组织学。 3、解剖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等。 4、组织学分为基本组织和器官组织。
PPT文档演模板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泌物的性质分为粘液性腺,浆液性腺和混 合性腺。
PPT文档演模板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PPT文档演模板
图22 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的发生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第二节 结缔组织
• 该组织包括七个组织:
疏松结缔组织
软骨组织
致密结缔组织
骨组织
网状组织
血液
脂肪组织
• 该组织均起源于胚胎时期的间充质。
性,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丰富的粗面 内质网。 • 具有产生纤维和基质的功能。
PPT文档演模板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2)巨噬细胞 • 细胞呈圆形,椭圆形,胞核圆形,椭圆形,胞质
嗜酸性,有较多的溶酶体,吞饮小泡和吞噬 体等。 • 具有趋化性和定向运动功能,有吞噬和分 泌作用,参与免疫反映。
PPT文档演模板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一、固有结缔组织 (一)疏松结缔组织
成纤维细胞 巨噬细胞 细胞 浆细胞 肥大细胞 脂肪细胞
细胞间质
纤维 基质
PPT文档演模板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PPT文档演模板
图2 疏松结缔组织模式图 人体组织解剖学第一章绪论基本组织
1、细胞 (1)成纤维细胞 • 细胞为梭形,星形,胞核椭圆形,胞质嗜碱
中职《人体解剖学》PPT第1章 绪论

三、人体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 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成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机 构,称为器官。 许多器官组合在一起共同完成某种特定的生理功 能,构成系统。
三、人体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九大系统: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 殖系统、脉管系统、感觉系统、内分
按外形分部: 头部:颅、面部 颈部:颈、颈部 躯干部:胸部、腹部、背部、盆会阴部 上肢:肩、臂、前臂和手 下肢:臀、大腿、小腿和足
四、学习人体解剖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
(一)进化发展的观点 (二)形态与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观点 (三)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
六、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西方三阶段: 古希腊的Hippocrates(公元前460~377年) 中世纪 公元15~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 中国三阶段: 公元前300~200年 中国古代封建时期 宋朝以后:宋慈 《洗冤集录》 1768~1831年 王清任 《医 林改错》
思考题
1.简述人体的组成。 2.简述解剖学姿势。
五、解剖学姿势和方位术语
(一)解剖学姿势 解剖学姿势又称标 准姿势 ,即:身体 直立,两眼平视,上 肢下垂,下肢并拢, 手掌足尖向前。
(二)方位术语 上、下; 内侧、外侧; 内、外; 浅、深; 近侧、远侧
(三)轴和面 1.轴:包括矢状轴、 冠状轴、垂直轴。 2.面:包括矢状面、 冠状面、水平面。
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
1.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内容;解剖学姿 势和方位术语。 2.熟悉:常用人体的组成和分部。 3.了解:人体解剖学发展简史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及其 发生发展的科学。
解剖学课件:绪论

者为内侧,远 离正中矢状面者为外侧。 4.内、外 凡有空腔的器官,近腔内者为内 ,远离腔内者为外。 5.浅、深 近体表者为浅,远离体表而距人 体内部中心近者为深。 6.近端、远端 四肢中近躯干者为近端,远 离躯干者为远端。
Page 8
(三)轴 1.垂直轴 呈上下方向,与人体长轴平行, 与地平面垂直的轴。 2.冠状轴 呈左右方向,与地平面平行,与 人体长轴垂直的轴。 3.矢状轴 呈前后方向,与地平面平行,与 人体长轴垂直的轴。
Page 2
二、学习解剖学基础的观点 1.整体观点 2.动态观点 3.主体观点 三、解剖学基础的学习方法 1.细致观察,深入思考。 2.整体把握,构筑网络。 3.遵循规律,加强记忆。 4.联系生活,注重实践。多看标本,多看模 型,多看图,多在自己身体上触摸。
Page 3
四、人体的组成和分部 (一)组成 细胞 是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 是由许多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近的胞 与细胞外基质组成的结构。 器官 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成的具有一定 形态和生理功能的结构。 系统 是由若干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在一起, 共同构成的完成某一方面生理功能的结构。
Page 9
(四)面 1.矢状面 沿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 两部分的切面。其中,通过人体正中的矢状面称为 正中矢状面,它将人体分为基本相等的左右两半。 2.冠状面 沿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 两部分的切面。 3.水平面 沿地平面方向,将人体横切为上 下两部分的切面。
Page 10
(五)石蜡切片(切片) 制作程序:取材→固定→包埋→切片→染色→ 封片 (六)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 苏木精 为碱性染料,主要将细胞核内染色质 和细胞质内核糖体染成紫蓝色。容易与碱性染料结 合而被染成紫蓝色的性质称为嗜碱性。 伊红 为酸性染料,主要将细胞质和细胞外基 质中的成分染成红色。容易与酸性染料结合而被染 成红色的性质称为嗜酸性。
Page 8
(三)轴 1.垂直轴 呈上下方向,与人体长轴平行, 与地平面垂直的轴。 2.冠状轴 呈左右方向,与地平面平行,与 人体长轴垂直的轴。 3.矢状轴 呈前后方向,与地平面平行,与 人体长轴垂直的轴。
Page 2
二、学习解剖学基础的观点 1.整体观点 2.动态观点 3.主体观点 三、解剖学基础的学习方法 1.细致观察,深入思考。 2.整体把握,构筑网络。 3.遵循规律,加强记忆。 4.联系生活,注重实践。多看标本,多看模 型,多看图,多在自己身体上触摸。
Page 3
四、人体的组成和分部 (一)组成 细胞 是组成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 是由许多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近的胞 与细胞外基质组成的结构。 器官 是由几种不同的组织结合成的具有一定 形态和生理功能的结构。 系统 是由若干功能相关的器官联合在一起, 共同构成的完成某一方面生理功能的结构。
Page 9
(四)面 1.矢状面 沿前后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左右 两部分的切面。其中,通过人体正中的矢状面称为 正中矢状面,它将人体分为基本相等的左右两半。 2.冠状面 沿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 两部分的切面。 3.水平面 沿地平面方向,将人体横切为上 下两部分的切面。
Page 10
(五)石蜡切片(切片) 制作程序:取材→固定→包埋→切片→染色→ 封片 (六)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 苏木精 为碱性染料,主要将细胞核内染色质 和细胞质内核糖体染成紫蓝色。容易与碱性染料结 合而被染成紫蓝色的性质称为嗜碱性。 伊红 为酸性染料,主要将细胞质和细胞外基 质中的成分染成红色。容易与酸性染料结合而被染 成红色的性质称为嗜酸性。
人体解剖学绪论01_绪论

人体器官的组成和系统的划分 1.细胞:人体最基本的形态功能单位。 2.组织:由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 四大基本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 肌组织、神经组织 3.器官:几种不同的组织组合具有一定形态和功 能的结构。 4.系统:若干器官组合起来共同完成某种生理功能, 构成系统。 人体有九大系统: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
《医经》是16世纪以前西欧医学的权威巨著, 书中有许多解剖学记载,对血液运行、神经分布、 脑、心等内脏器官均已有较具体的记载,因其资 料主要来自动物解剖,错误也较多。在中世纪宗 教统治一切的时代,禁止解剖人体,极大地限制 了医学和解剖学的发展,致使解剖学上的错误认 识延续达千年之久。在此期间,阿拉伯地区受宗 教压迫较小,医学仍有一定的发展。
• 王清任〔1768~1831〕编著的?医林改错? 更为详细的描述了解剖学知识。
• 1949~2003年我国解剖学工作者队伍迅速 成长,编写了多套具有我国特色的解剖学 教材和解剖学图谱,对我国解剖学事业的 开展做出了巨大的奉献。
解剖学经典著作
• 1858年问世的Gray’s Anatomy 格式解剖学, 以旁征博引、推陈出新著称于世,迄今以 改版近40次并广泛流传。
希波克拉底 (Hippcrates)古希 腊著名医生,欧洲 医学奠基人,被西 方尊为“医学之父 〞
Hippocrates
(公元前460~377) 古希腊名医、解剖 学鼻祖。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公元前 335~280)是世界古代史上最 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 育家。他创立了形式逻辑学, 丰富和发展了哲学的各个分 支学科,对科学作出了巨大 的贡献。
的知识,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 学课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人体解剖学ppt课件第一章

1、骨外膜 外层:致密,有许多胶厚纤维束穿 入骨质,使之固定于骨面。
内层:疏松,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2、骨内膜:衬于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腔隙内,含
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四)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一)有机物:占成人骨1/3,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煅
烧骨,质脆易碎。 (二)无机物:占成人骨2/3,使骨增加硬度;脱钙骨,
(五)颅底内面观
颅底内面凹凸不平,由前向后依次为颅前窝、颅中窝、颅 后窝。 (1)颅前窝:筛板、筛孔等。 (2)颅中窝:垂体窝、蝶鞍、圆孔、卵圆孔、棘孔、眶上裂 、视神经管等。 (3)颅后窝: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内耳门、横窦沟、乙 状窦沟、颈静脉孔等。
(六)颅底外面观 分前后两区,前低后高。 (1)前区:主要有骨腭、牙槽弓、鼻后孔等结构。 (2)后区:中部是枕骨大孔,其它主要结构有枕外隆凸、颈静 脉孔、茎突、茎乳孔、乳突、下颌窝。
(四)颅的前面观 (1)眶:略呈四棱锥形,容纳 视器。主要结构有眶尖、眶口 、眶上缘、眶上切迹、眶下缘 、眶下孔、眶上裂、眶下裂、 泪囊窝等。 (2)骨性鼻腔:位于面颅中央 ,前口为犁状孔,后口为鼻后 孔。 (3)骨性鼻旁窦:是骨性鼻腔 周围骨内含气腔隙。起减轻重 量、发音共鸣作用。主要有额 窦、筛窦、蝶窦、上颌窦四对 。
二、胸骨
(1)形态分部:自上而下 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 突三部。胸骨柄上方凹陷 为颈静脉切迹,柄、体交 界处形成略微向前隆凸的 胸骨角。
(2)临床意义:胸骨角平 对第二肋软骨,是记数肋的 标志。
三、肋:共十二对。
(1)形态分部 前部为肋软骨,后部为肋骨,末端有肋头 , 内面下缘处有肋沟.
(2)肋的连结 1)肋的后端连结:肋的后端连于胸椎。 2)肋的前端连结:肋的前端连结不尽相同 。 ①第一肋借肋软骨连于胸骨柄。 ②第二肋借肋软骨连于胸骨角。 ③第3~7肋借肋软骨与胸骨体相连。 ④第8~10肋借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 ,形成肋弓。 ⑤第11、12肋前端游离于腹肌之中,称浮 肋。
内层:疏松,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2、骨内膜:衬于骨髓腔内面和骨松质腔隙内,含
有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
(四)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三、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一)有机物:占成人骨1/3,使骨具有弹性和韧性;煅
烧骨,质脆易碎。 (二)无机物:占成人骨2/3,使骨增加硬度;脱钙骨,
(五)颅底内面观
颅底内面凹凸不平,由前向后依次为颅前窝、颅中窝、颅 后窝。 (1)颅前窝:筛板、筛孔等。 (2)颅中窝:垂体窝、蝶鞍、圆孔、卵圆孔、棘孔、眶上裂 、视神经管等。 (3)颅后窝:枕骨大孔、舌下神经管、内耳门、横窦沟、乙 状窦沟、颈静脉孔等。
(六)颅底外面观 分前后两区,前低后高。 (1)前区:主要有骨腭、牙槽弓、鼻后孔等结构。 (2)后区:中部是枕骨大孔,其它主要结构有枕外隆凸、颈静 脉孔、茎突、茎乳孔、乳突、下颌窝。
(四)颅的前面观 (1)眶:略呈四棱锥形,容纳 视器。主要结构有眶尖、眶口 、眶上缘、眶上切迹、眶下缘 、眶下孔、眶上裂、眶下裂、 泪囊窝等。 (2)骨性鼻腔:位于面颅中央 ,前口为犁状孔,后口为鼻后 孔。 (3)骨性鼻旁窦:是骨性鼻腔 周围骨内含气腔隙。起减轻重 量、发音共鸣作用。主要有额 窦、筛窦、蝶窦、上颌窦四对 。
二、胸骨
(1)形态分部:自上而下 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 突三部。胸骨柄上方凹陷 为颈静脉切迹,柄、体交 界处形成略微向前隆凸的 胸骨角。
(2)临床意义:胸骨角平 对第二肋软骨,是记数肋的 标志。
三、肋:共十二对。
(1)形态分部 前部为肋软骨,后部为肋骨,末端有肋头 , 内面下缘处有肋沟.
(2)肋的连结 1)肋的后端连结:肋的后端连于胸椎。 2)肋的前端连结:肋的前端连结不尽相同 。 ①第一肋借肋软骨连于胸骨柄。 ②第二肋借肋软骨连于胸骨角。 ③第3~7肋借肋软骨与胸骨体相连。 ④第8~10肋借肋软骨依次连于上位肋软骨 ,形成肋弓。 ⑤第11、12肋前端游离于腹肌之中,称浮 肋。
人体解剖学绪论

三、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常用研究技术和方法
(二)电子显微镜技术
在电镜下所见的结构,称 超微结构。常用的电镜有透射 电镜和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扫描电镜
课件作者:闫勇
三、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常用研究技术和方法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
1.一般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 试剂与组织内或细胞内某种化学物质反应,呈现特殊颜色
目标
绪论
1、解释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的概念; 2、说出人体的组成; 3、表演解剖学姿势; 4、在自己身上指出人体的分部; 5、运用解剖学常用的描述术语。
一、解剖学的定义与地位
解剖学定义
(一)解剖学 按照人体各功能系统描述人体器官形态结构的科学,称系统解剖学。以某一局部为中心,描述
各器官的分布、位置关系的科学,称局部解剖学。 (二)组织学 组织学包括细胞学、基本组织和器官组织学,是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研究人体的微细
课件作者:闫勇
不同染色方法
课件作者:闫勇
不同染色方法
课件作者:闫勇
四、人体的组成
细胞是人 体最基本 的结构和 功能单位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组织 神经组织
肝、心、 脾、肺、 肾……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脉管系统、 感觉器、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课件作者:闫勇
人体的分部
2.免疫细胞化学技术 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3.荧光组织化学技术 荧光色素染色,紫外线下可呈现荧光
小肠绿蛋光色白镜内荧(图粘(光C原FP蛋颗PA)S白粒反显(呈应示紫G示F红的上P色大)皮)脑与杯皮状青细质色胞细荧胞光
课件作者:闫勇
三、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常用研究技术和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解剖学
Human anatomy
➢ 绪论 ➢ 运动系统总论 ➢ 躯干骨及其连结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三、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 四、人体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一、人体解剖学定义和地位
人体解剖学: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 范畴。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 ——恩格斯
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 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医林改错》
二、分 科
• 大体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 • 显微解剖学 组织学、胚胎学、细胞学 • 超微结构解剖学 • 影像、临床、断层解剖学、运动解剖学、
艺术解剖学
三、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
1、分 部
头部 颈部 躯干部 —— 胸部、腹部、背部、盆会阴部 四肢
① 图文结合 ② 理论学习与观察实物结合 ③ 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相结合
2、系 统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 运动系统
➢பைடு நூலகம்消化系统
➢ 呼吸系统
➢ 泌尿系统
➢ 生殖系统
➢ 脉管系统
• 心血管系统
• 淋巴系统
➢ 感觉器 耳
眼
➢ 神经系统
➢ 内分泌系统
四、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 和
人体的轴与面
(一)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
• 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 • 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 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注意与立正姿势的区别
(二)方位术语
前 / 腹侧 后 / 背侧 上 / 颅侧 下 / 尾侧 近侧 远侧
内侧(尺侧、胫侧) 外侧(桡侧、腓侧)
内 外
浅 深
(三)人体的轴和面
• 矢状轴 • 冠(额)状轴 • 垂直轴
矢状面
水平面
冠状面
五、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
1.进化发展的观点 2.形态与功能相互影响的观点 3.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
Human anatomy
➢ 绪论 ➢ 运动系统总论 ➢ 躯干骨及其连结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地位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三、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 四、人体解剖学的常用术语
一、人体解剖学定义和地位
人体解剖学: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属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 范畴。
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 ——恩格斯
著书不明脏腑,岂不是痴人说梦; 治病不明脏腑,何异于盲子夜行。
——《医林改错》
二、分 科
• 大体解剖学 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 • 显微解剖学 组织学、胚胎学、细胞学 • 超微结构解剖学 • 影像、临床、断层解剖学、运动解剖学、
艺术解剖学
三、人体的分部与器官系统
1、分 部
头部 颈部 躯干部 —— 胸部、腹部、背部、盆会阴部 四肢
① 图文结合 ② 理论学习与观察实物结合 ③ 理论知识与临床应用相结合
2、系 统
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 运动系统
➢பைடு நூலகம்消化系统
➢ 呼吸系统
➢ 泌尿系统
➢ 生殖系统
➢ 脉管系统
• 心血管系统
• 淋巴系统
➢ 感觉器 耳
眼
➢ 神经系统
➢ 内分泌系统
四、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 和
人体的轴与面
(一)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
• 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向正前方平视 • 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 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
注意与立正姿势的区别
(二)方位术语
前 / 腹侧 后 / 背侧 上 / 颅侧 下 / 尾侧 近侧 远侧
内侧(尺侧、胫侧) 外侧(桡侧、腓侧)
内 外
浅 深
(三)人体的轴和面
• 矢状轴 • 冠(额)状轴 • 垂直轴
矢状面
水平面
冠状面
五、学习人体解剖学的方法
1.进化发展的观点 2.形态与功能相互影响的观点 3.局部与整体统一的观点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