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的差异性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方绘画都有自己的美学理念,由于受各自传统文化思想的影响,中西方艺术家有着两种不同的宇宙观、人生观、以及思维的体系。因而也就形成了不同的美学思想。中国的儒释思想,与西方的古希腊的人文哲学都是两种文明的发展的根源。

所谓殊途同归,正如艺术能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把生活从不同的视角表现出来。艺术从来没有国界,美术亦是如此,但是由于中外文化积淀的差别,以及其不同的美术宇宙观、世界观和哲学背景,导致了中外美术的差异。

以下就我在中外美术鉴赏这一课堂上之所学来小论中外美术之差异。

1.载体的不同

关于载体,主要是写意与写实的区别,中国的美术作品以事物为载体,来表现画者的思想与情趣,追求事物在“似与不似之间”,而西方的美术作品却重在写实,其尊重自然,按照自然去表现事物。

中国美术在主观与客观、表现与再现、抒怀与求真等关系中, 较为强调主观情感的抒发, 使人在融人自然的同时感受到心灵的愉悦, 从而达到人与自然“ 天人合一” 的高度和谐, 偏重强调创作者主体的方面。西方美术则相对强调客观的再现, 以求真求实的理性精神, 提炼出对崇高的人性的追向, 偏重于强调对象客体的方面。

中国古典绘画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形象思维传统和形式语言体系, 它一方面要求形与神的结合、景与情的互映, 另一方面还要求创作者以中国哲学所独具的智慧和心灵、以笔墨艺术独有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深长隽永、诗情悠远的审美意境, 达到一种“ 境生象外” 的审美境界。中国画家通过这些题材, 把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在笔墨语言的范围中, 升华为一种“ 意向” 的审美图式, 营造出一种彰显“ 形外之画、韵外之致、象外之境” 的最高境界。

西方绘画尤其是西方古典艺术, 则是自然真实的再现和模拟, 是对自然的真实表现,西方人认为人与物都是宇宙的本体, 人与物的关系是并列关系, 人只能站在与自然一定距离之外, 借助眼睛等主观能动因素去理解把握自然之美。

2.选题与表现手法不同

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延伸和审美领域的不断拓展, 艺术创作的选题和表现方式不断多元化, 但在古代东西方艺术中, 题材的选取同时也受到工具、技法和美学思想的制约。

中国文人画家特别强调文字书写和绘画非同寻常的关系, 他们很好地把握了书法艺术的精髓, 说到底中国的艺术其实就是线的艺术,是又寸线的考究与不断追求线的变化的艺术,画与书法并称为“ 书画” , 这是中国画的渊源所在。书与画最初的基本形式是线条的构成, 笔力与线形的变化是中国画用笔的核心问题, 也因此奠定了一种由书法构成的基本美学要求。中国古代美学所建构的美术批评中“ 传神论” 的确立, “ 六法” 理论体系的产生周拼冬‘‘ 传神写照” 、“ 气韵生动” 、“ 骨法用笔”作为品评作品高下的重要准则。

西方绘画以面为主要造型语言, 具有较强的覆盖力,更有利于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体积感和重量感, 用笔更显得畅快淋漓。另外, 在中国文人画中被视为媚俗的色彩, 则更是西方绘画的灵魂, 西方人深刻地研究了客观自然中色光变化的规律和主观色彩在表达人类情感世界中的作用, 并完美地运用于美术创作之中。西方绘画采用眼见为实的逼真手段, 既可把历史、宗教、肖像作为创作题材, 也可创作瞬息万变的风景和丰富

恬淡的静物, 还可以强劲有力的笔法创作出各色现代主义作品。

3.侧重点不同

重表现与重再现是东西方美术又一大差异。

中国绘画总体上倾向于表现性,其内涵、隐喻、言不尽意、意在言外显示出中国艺术的重性灵、重“意在象外”,象外意、象外情,把艺术的审美对象由外部世界转向内部世界,由再现转向表现。中国绘画尚意,西方绘画尚形,中国绘画重表现、重情感,西方绘画重再现、重理性。中国绘画的中心观念是“气韵生动”。“气”是画家的内在激情冲动,“韵”是“气”表现在画面上的某种韵味、情趣。中国绘画讲传神,包括对象的内在精神,画家自己的主观情思。

西方绘画主要是由光影、明暗、色调组成,以光影韵律为其形式美的特征,它追求真实感、立体感、节奏感、明暗光影感。如印象派及其后以创造性的主动精神去运用色彩,他们在对自然的色彩作了认真的观察、分析、理解之后,在获得对客观物象色彩的鲜明、强烈的感受和整体的色调认识之后,同时要求主动地,有所追求地去表现色彩,强调色彩的想象力,他们关注光影、色彩所产生的心理作用,观察自然、思考自然中的“光”与“色”的关系,他们为强烈的光色变化与空气感而陶醉。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确立了科学的素描造型体系,把明暗、透视、解剖等知识科学地运用到造型艺术之中,印象派绘画则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中,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色彩学。

4.绘画特色不同

由于中西方时空观和宇宙观在认识上所存在的差异, 造成各自绘画艺术的着眼点和风格样式的明显不同,

重新认识两者不同的创作内涵及画意画境, 探讨中西方绘画对意境的追求和艺术创造的差异, 对于创造新的艺术样式, 也许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果说中国山水画是赋予画面流动的时间、意象的画境和顿悟的精神体验的话, 西方风景画则表现出瞬息空间、拟时逼真、崇高静穆的审美特点。

中西方美术比较是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 既存在着差异, 也存在着契合与相通。差异虽然无处不在, 但通过二者相互融合, 相互借鉴, 互为补充是可以共同升华的, 是可以寻找跨越二者的共同规律的。尽管中西美术家的着眼点和创作方式不尽相同, 但在探究真善美方面, 在挖掘人类共同情感方面, 在维系社会责任方面, 又存在着众多相同之处。相互比较也是一种文化创造, 更是一种文化建设, 重要的是不断寻找中西方艺术结合的契合点, 做到既保持中国艺术的传统精神, 又在吸收西方艺术的同时有所创新, 这样才能对于中国当

代文化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5.创作的观念和思维特征的不同

古人认为,自然山水在空间形态上丰富多彩、千变万化,在时间状态上也是无比生动千姿百态的。从山石、树木、水泽、云草中寻找人生存在的道理,寄托心灵、情感,正是中国古代艺术家创作山水画本源的真实意图。对于山水画创作来说,中国山水画的空间特征,更接近于一种时空的转换,画家不仅考虑的是看见了什么,更关心人自身内心的变化过程,想到什么。用生命的状态表达对象。由于没有象西方绘画中光影、质感、透视的约束,中国山水画更多地依靠虚实、遮挡以及不规范的大小比例关系来暗示行云、流水、山石、树木的空间,而使得对自然的表现更加肆意、主观、淋漓尽致。所谓“ 低仰自得,心游太空,心融融于玄境,意飘飘于白云,忘情勿我之表,纵志于有无之间。”一幅画可以从山前到山后,从山顶到山脚,一幅长卷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