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 学看地形图

合集下载

《世界的地形——学看地形图》教学评一致性导学案

《世界的地形——学看地形图》教学评一致性导学案

《世界的地形——学看地形图》教学评一致性导学案一、教材概况1.教材来源:本节课来源于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中的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2.教材分析:“学看地形图”是本章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

课程标准及学业质量要求的“区分地形类型”、“估算海拔高度与相对高度”、“判断坡度的陡缓”及“识别山体的不同部位”这四个学习内容都在本节教学内容之中。

教材正文简短的两行字只引导出地形图这个名称和简单功能。

主要内容通过图像和活动展示出来。

首先通过一幅陆地地形示意图引出等高线地形图,然后通过玲玲和贝贝的对话,引出分层设色地形图,教材通过展示同一地区的四幅不同类型地图,形象地说明了分层设色地形图的来历、特点及阅读的方法。

再通过活动落实标准要求--“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3.课标要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版)》关于本节课的要求是:通过阅读地形图、图像,观看影视资料,观察地形模型或实地考察等,区别山地、丘陵、高原、平原、盆地的地形形态。

4.学业质量要求:学习后,能够运用地图及其他地理工具,观察、描述地形的基本状况,以及地形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能够秉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选择适当的实例简要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这里指地形)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协调人地关系的重要性。

二、学习目标1.通过等高线地形图及视频讲解,学会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掌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综合思维)2.通过制作山地地形模型及临摹等高线,初步学会制作地形模型及绘制等高线地形图(地理实践力)3.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学会区分各类地形的特征及应用(综合思维及人地协调观)。

三、学习重点及难点1.学习重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及其应用。

2.学习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

四、学习达标评估活动1.完成导学案中的“保卫平型关——初识等高线”,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描述地势特征及坡度陡缓。

地理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

地理七年级上册地形图的判读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四节 地形图的判读
——分层设色+地形剖面图
三种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1、定义: 在绘有等高线和等深线的地形图上,把不 同高度和深度的范围,着上不同的颜色 (海洋则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一 目了然地看到地表的高低形态和海底的起 伏状况,这种地图叫分层设色地形图。
崎岖不平、具有耸立的
山峰、陡峭的山坡。
丘陵
海拔在200~ 500米之间、起伏 较大。
四周高、中间低。
盆地
归纳小结
五种基本地形特征
高原
山地
丘陵
盆地
平原
海拔 超过500米 超过500米 低于500米 不一定 低于200米
地面 起伏
内部平坦, 边缘较陡
起伏大,坡 度陡(山高 谷深)
起伏小,坡 度和缓
地面高度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的计算方法

1000米
1500米

500米
甲乙两地的 相对高度为 1000米。
甲地的海 拔为1500 米,乙地的 海拔为500 米。 海平面
例题:
例如,世界最高峰珠穆朗 玛峰海拔(8844·43米), 世界最低点死海海拔(- 415米),两地的相对高度
第二节 地形图的判读
教学目标:
了解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区别,会 估算海拔和相对高度
学会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山坡 的陡缓,识别山峰、山脊、山谷、 鞍部、陡崖等不同的山体部位
三种方法:
❖等高线地形图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1、海拔与相对高度: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地形图》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节地形图》课件

小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陡; 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缓。
周末,学校组织了一次登山活动,其 中有ABC三条登山路线要同学们选择:
C
A B
请观察图中的三条登山路线,你 准备选哪一条?试说明理由.
八. 分层设颜色
—分层设色地形图
500 400 300 200 100
不同颜色代表海拔高度不同,在这样 的地形图上,地表的高低起伏状况可以 一目了然,这样的地形图就叫等高线分 层设色地形图。优点:醒目、直观。
D C B
咚咚家
A
E
3、假如沿图中线路在叮叮和咚咚两家之间修一条公 路你认为合适吗?
六. 辨线识规律
闭合等高线 中心,数值 由外向内增 大 等高线向海拔 增高的方向弯 曲
等高线重叠
两个山顶之间部位
等高线向海拔降低 的方向弯曲
七. 读图判陡缓
AB两处山坡哪一 处较陡?哪一处 较缓?
B A
你是如何看 出来的?它们 的等高线分 布有何不同?
第三节 地形图
学看地形图
一.山体识部位
山顶
山谷 样变成这种平 面地形图的呢?
二.连出等高线 等高线
这些线是 什么呢?
500 400 300 400 300 400
300
300
300
300
200
200
100
100
100
100
小结:图中海拔相同的点的连线叫等高线;
如何把这些山体等高 线转绘在底板上使之 成为平面图呢?
九、剖面看起伏
—地形剖面图
500 400 300 200 100
地形剖面图更直观的显示沿某一方向地面起伏和坡度的陡缓。
分享我的收获……

七年级地理学看地形图分析

七年级地理学看地形图分析

B
A
2、读“敌我军事部署简图”,完成下列要求:
若只考虑地形因素,我军应选择
条进攻路线。为什么?
2、图中的三条等高线分别代表80米、100米、120米的
高度,读图完成下了要求:
(1)标出三条等高线的高度并说出理由。
A
米,B
米,C

理由

(2)在图中标出小河的流向。
善于总结!
读图,说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及其等高线特点。
D.山脊 ()
D.④
【达标检测】
1.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注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A点海拔是多少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你估计山顶C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 (3)从A点和B点出发,分别沿图中虚线爬到山顶C,哪 条登山线路较陡?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善于总结!
山顶400 300 200 盆地200 300 400
420000 330000240000
在这幅图上,你能说出哪里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 盆地吗?
B
C
E
A D
四、分层设色地形图
制作原理 根据等高线的原理,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
着色规律
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丘陵、 高原、山地,褐色表示高山,白色表示冰雪,
根据右图(单位:m)中的有关信 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地形部位是 ,
B点的海拔为 米。
(2)如果①②两条虚线中有一条表 示有小河流过,则小河有可能位 于 处,请说说你的理由。
学以致用!
暑假期间学校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到 图示地区进行野外考察,为了安全, 老师出示了一张等高线图,请读图 回答问题: (1)老师强调图中有一个悬崖,很 危险,希望大家上山时一定要注意。 请你判断是 地。 (2)从图上你可以看出甲村所在地 区的地形类型是____。山顶A的海拔 高度是( )米。 (3)若遇暴雨,学生正处在丙河段, 正确的逃生路线应是______ 。

3.2.2 学看地形图 课件- 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3.2.2 学看地形图  课件- 2024-2025学年地理湘教版七年级上册

线高于两侧
名称 山谷
等高线图
等高线特征
判读方法
等高线向_高___处____凸 等高线凸向高处;谷线低于

两侧
两个__山__峰____之间的
鞍部
两个山峰之间
低处
多条等高线__重__叠____ 根据陡崖符号;等高
陡崖
在一起
线重叠
3. 分层设色地形图
(1)概念:在不同海拔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__颜__色____,绘制而成。 (2)特点:对照__陆__高____与_海__深_____,陆地和海底地形的
高线。
(2)等高线的特征
①等高线都是连续__闭__合____的曲线。 ②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__相__等____,即同线等高。
③等高线上的数值为__海__拔____,单位是米。
④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一
般不__相__交____⁠。
⑤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一般
(1)李村与学校之间的公路没有按直线修建,其原因是什么? 按直线修建要跨多条等高线,路线高差大,且要跨越河
流,架设桥梁,工程量大,投资大
(2)图中李村与学校之间的公路起伏不超过__3__0___米。
16. 居住在安徽省某山区李村 的小明,每周在公路上骑自行 车,以8 km/h的速度上、下 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高低起伏状况就一目了然了。
课堂 探究
探究点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情境1 等高线指的是地形图上高度相等
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闭合曲线,用等高
线表示地面起伏和高度状况的地图。
任务:观察右图,说一说,立体的地形 是如何转化为平面等高线地形图的。
将地面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成 闭合曲线,并垂直投影到一个水平面 上,然后按比例缩绘在图纸上。

初中地理_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 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地理_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 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上地理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学看地形图)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地形部位,准确判读地势的高低和坡度的陡缓。

过程与方法:通过绘制、判读等高线地图,分析不同地形的等高线形态特征,增强绘图、用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应用所学等高线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思考地形与生产活动之间的关系,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1、通过读图指导来探求等高线形态与地势高低,坡度陡缓的关系。

2、举例研讨合作探究等高线地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具: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教法与学法指导: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地形图的绘制过程形象、直观,把各种地形的实际形状与地形图紧密相联系,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三、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视频播放]播放电影《红河谷》片段,由当地人们不了解等高线知识引发后来灭顶之灾,凸显学习等高线的重要意义。

(二)自主学习1、等高线定义:地图上相等的各点的连线。

[电脑演示]“等高线的绘制”。

通过电脑演示和学生观察,得出等高线的概念。

[过渡]:有了等高线我们就可以绘制等高线地形图了。

2、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原理(1)、同一等高线上海拔有何特点?同一等高线上各点海拔。

[电脑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

通过电脑视频演示和教师解说,使学生明白地形图是如何绘制而成的,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熟悉等高线地形图。

(2)、同一幅地图上,等高距有何特点?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

[解释]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叫做等高距。

说出图中等高距。

(3)、闭合等值线极值判断规律:。

[教师精讲]等高线闭合弯曲出现的两种情况,分别讲解极大值和极小值的判断方法是:“大于大的”或“小于小的”。

[层层递进]深入讲解山顶的判断方法是大于大的并且小于附近图上最大值加上本图的等高距。

(4)、等高线疏密与坡度的陡缓有什么联系?等高线密集坡,等高线稀疏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国家和地区世界地形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世界的国家和地区世界地形图


⑤B
3.要想登上该地区的最高峰,你会选择哪条线路上 山,说说自己的理由?
C A
F

E
⑤B
D
地 形 图 04 ——分层设色地形图
等分层高设线色地地形形图图
五种地形类型
地 形 图 04 ——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地形图 04 ——沿36°N我国地形剖面图
地球的运动图 05 ——等高线地形图
※亚非界限: 苏伊士运河
H G C
KF DE
B
M A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草原气候 C.热带沙漠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E.亚热带季风气候 F.温带季风气候 G.地中海气候 H.温带海洋性气候
K.温带大陆性气候 M.寒带气候
大洲大洋图 03 ——世界人口和增长率图
大洲大洋图 03 ——世界人口分布图
总结
SUMMARY
景观图
01
坐标轴图 02
4.南北半球季节

90°N
高纬度 中纬度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90°S
60°N 30°N 0o 30°S
60°S
纬度和纬度
90°N
40°
A
20°

20°
B 40°
A 20 °N
B 40 °S
60 °N
D
35 °
C
50 °
40 °
40 °
45 °
S
C 50 °N
D 35 °S
向北越来越大,即为北纬N; 向南越来越大,即为南纬S。
经线和经度
10° W 0°
10°E 20°E
0°以东为东经,0°以西为西经。
160° E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学看地形图 (新版)最新人教版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 学看地形图 (新版)最新人教版版

1100
900 4
700
500 3
300
100
7
地 形

部号
等高线特点

山 ① 等高线数值由中心向四降周低





两个山顶

)之间低
部② 地

6 1
山 脊

等高线数值由高处向高(
处凸出

山 ⑤ 等高线数值由低处重向叠( )
谷 ⑦ 处凸出
稀疏
5

崖⑥
等高线(
密集

最新初中地理缓坡精品课件设计等高线(


设计甲乙两条登山路线,哪条路线 比较省力?为什么?
甲省力。 因为甲路线上的等高线稀疏,是缓坡。
判读 (二):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特征
山顶
陡崖
鞍部
最新初中地理精品课件设计
判读 (二):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特征
山顶
陡崖
鞍部
最新初中地理精品课件设计
判读(二)山体不同部位等高线特征
100
300
2
500
瞧,生活处处有地理:
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等高线原理开垦的梯田。
最新初中地理精品课件设计
天然的“等高线”
天然的“等高线”
最新初中地理精品课件设计
天然的“等高线”
云南元阳梯田
最新初中地理精品课件设计
天然的“等高线”
原黄 土 高
急中生智
C
D
F
E
B
A
a.沿线路B至D向山上逃离
假设去我国西 南某地区,攀 登那里的一座 名山,按照 “A-B-C-山顶 甲”的路线登 山,当我们走 到B点时,突然 大雨倾盆,雨 水夹杂泥块和 碎石从山上急 泻而下,泥石 流随时会吞没 一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着色 规律
优 点 特 点 缺高度表达不准确,两条等高线之间的 高度差被忽略了
世界的地形
1、下图是四幅等高线地形示意图,能体现“深山藏古寺” 意境的是 ( D)
世界的地形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3~5题。
2、图中山顶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A.457米 B.400米 C.531米 3、图中虚线表示的地形是 A.山谷 B.鞍部 C.山顶 4、图中序号所在地坡度最小的是 A.① B.② C.③
准确地表 示各地地
不足:①高
低起伏不够 直观;②曲 线太多,看
形,海拔
高低清楚。
起来费劲。
世界的地形
一、等高线与等深线
在地图上,将陆地海拔高度相等 的各点连接成的闭合曲线,叫等高 线。 A
·
100m 200m 300m ·
·
· · ·
·
世界的地形
在地图上,将海洋深度相同的 各点连接成的闭合曲线,叫等深线。
学看地形图
世界的地形
世界的地形
观察 “地形鸟瞰图”,思考:这种鸟瞰图
表现地形有何优势?有什么不足?
优点: 清晰直观
不足:①前
后景比例不协 调;②山体背 面地形状况不 清;③无法表 示地面海拔高 度大小;
世界的地形
下图为等高线地形图,与鸟瞰图比较, 等高线地形图表现地形有何优势?有什么 不足?
优点:较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标注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A点海拔是多少米?A、B两点的相对高度是多少米? 你估计山顶C的海拔大约是多少米? (3)从A点和B点出发,分别沿图中虚线爬到山顶C,哪 条登山线路较陡?请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世界的地形
山顶
鞍部
山顶
900~1050米
-300m -200m -100m
世界的地形
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
(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是相等的)
世界的地形
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线 的概念判断此图是否正确,为什么?
错,同一条等高线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海拔高度。
世界的地形
我们就来学习 如何把立体的 地形转化为平 面等高线的地 形图。大家看 教材39页图248
(A) D.398米 (D) D.山脊 ( D) D.④
世界的地形
请观察并说出 等高线的特点。
① 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高度 相等 ; ②等高线均为 闭合 曲线; ③等高线越稀,则坡度越 缓 ;等高线越密,则坡度越 陡 。 ④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相邻两条等高线间的高度差相等
世界的地形
二、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形态
闭合的等高线 内,中间高四周 低
两个山顶之间 的低凹部分,类 似于马鞍
集水线
世界的地形
分水岭
等高线弯曲部分 等高线弯曲部分 由低处向高处凸 由高处向低处凸 出(凸高为谷) 出(凸低为脊)
世界的地形
陡 崖
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
观察下列等高线地形图,根据等高 线表示地形方法判断甲、乙两图是否 正确,为什么?
世界的地形


甲、乙两图均有错误。甲图中间低,四 周高,不表示山顶;乙图虚线表示山谷。
150米
陡崖 山谷
山脊
300米
A、B两点的相对高度 300-150=150(米)
世界的地形
三、分层设色地形图
读右图,归
纳分层设色地 形图是如何制 作出来的?它 的着色规律一 般是怎样的? 它有何优点和 缺点?
世界的地形
制作 原理
根据等高线的原理,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 同的颜色 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 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 色表示高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