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

合集下载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分析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国家之一,其进出口贸易一直处于世界经济的中心地位。

中国拥有独特的比较优势,这使得它能够在全球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的比较优势。

首先,中国庞大的人力资源是其进出口贸易中的一项重要比较优势。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劳动力资源,这使得中国能够以较低的人工成本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

这使得中国在制造业领域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诸如纺织品、电子产品和家具等产品的生产均在中国得以实现。

与此同时,中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也使得中国能够提供大量的服务类产品,如商务咨询、电子商务和金融服务。

其次,中国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其进出口贸易中的另一个比较优势。

中国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铁矿石和稀土等自然资源,这使得中国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这些资源,进而降低生产成本。

中国的煤炭和铁矿石产量居世界首位,这也使得中国能够在国际市场上以较低的价格供应这些资源。

此外,中国的稀土资源储量也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使得中国在稀土元素的生产和出口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此外,中国庞大的市场规模也是其进出口贸易的比较优势之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拥有超过14亿人口。

这庞大的市场规模为国内和国际企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会。

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持续增长,使得海外企业愿意将其产品和服务出口到中国市场。

另一方面,中国的庞大市场规模也使得中国企业能够以大规模生产来降低成本,并从中获得效益。

最后,中国政府的开放政策和贸易便利化也为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国一直积极推动自由贸易,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签署自贸协定,加强和促进贸易合作。

中国政府还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简化进出口手续和减少贸易壁垒。

这使得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更加便捷和高效,吸引了更多的国际企业与中国开展贸易。

总结起来,中国在进出口贸易中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其中包括庞大的人力资源、丰富的自然资源、庞大的市场规模以及政府的开放政策和贸易便利化。

中国电子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

中国电子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

中国电子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作者:————————————————————————————————日期:2000年将是我国电子产品对外贸易最好的一年。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趋好,电子产品生产和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以及我国即将加入WTO,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我国电子产品国际贸易必然能以快速增长的态势进入21世纪。

一、2000年各类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情况表1、2分别是各类电子信息产品的月累计进出口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只有计算机类1~8月每月累计基本上都是增加的(36.4%到48.4%),其他各类电子信息产品1~7月的出口增幅态势基本上是下滑的,以电子元件类下滑最多,由年初的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0.8%降到13.5%;其次是家用电子产品类由77.0%降到49.3%,8月又降到48.1%;电子器件由43.1%滑为19.7%;而广播电视设备类(系指广播电视的发射、传输、转播及控制设备)绝对值小,增幅虽小140%以上,但也有回落。

预计到明年上半年各类电子产品出口趋势基本上与今年雷同。

进口产品与上年同期相比,总趋势比上年增长40%左右,但各类电子信息产品的进口情况有明显的区别,通信产品是前3个月逐月大降,4月开始正增长,6月份以后加快;广播电视类上半年是增幅减缓,下半年回升;计算机类的进口稳中有升;家用电子进口则是平稳趋降;电子元件类进口是历年中增长最快的一年,也是今年各类电子信息产品中进口额平均增长率比上年增长最快的一类(50%以上),电子器件进口增长率比较平稳,基本上维持在37%。

表1 2000年1~8月各类电子产品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产品通信广播电视计算机家用电子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类别出口额增长出口额增长出口额增长出口额增长出口额增长出口额增长8月40.08 75.9 9.73 141.8 107.47 48.4 73.55 48.1 55.34 14.1 31.35 18.27月33.52 74.7 8.26 143.4 89.26 43.8 61.51 49.3 47.23 13.5 26.85 19.76月27.83 72.1 6.82 145.0 76.08 45.2 51.25 53.5 40.00 21.3 22.16 19.45月21.87 72.8 5.33 143.7 61.59 41.8 40.80 54.4 32.62 25.6 18.08 23.34月16.79 80.1 4.06 148.8 48.65 40.3 31.77 61.0 25.26 26.0 14.06 28.43月12.10 88.2 2.90 155.5 35.60 42.1 22.49 61.4 18.40 30.3 9.97 30.92月68.48 85.2 1.53 129.5 20.86 41.1 13.22 71.1 11.08 40.8 5.40 29.71月36.75 110.8 0.78 150.3 11.04 36.4 7.30 77.0 5.97 49.6 2.78 43.1广播电视设备系指广播电视的发射、传输、转播及控制设备,而电视机、收音机等接收设备属家用电子类表2 2000年1~8月各类电子产品进口情况(单位:万美元,%)产品通信广播电视计算机家用电子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类别进口额增长进口额增长进口额增长进口额增长进口额增长进口额增长8月43.80 20.5 11.02 19.9 64.32 38.0 22.28 48.7 55.27 51.1 111.12 37.37月38.07 18.1 9.29 16.3 54.80 34.7 18.99 48.6 47.04 50.6 94.27 36.86月32.18 14.7 7.34 13.5 46.31 33.7 15.87 49.4 39.78 54.3 78.96 37.15月24.76 7.5 5.65 17.2 37.74 34.0 12.71 51.3 32.24 54.3 63.51 36.94月18.94 7.3 4.66 33.8 30.17 39.8 10.00 53.2 25.44 56.0 49.69 37.73月12.56 -0.7 3.22 23.2 21.36 34.3 7.32 57.2 18.08 58.1 36.08 39.22月7.52 15.0 2.00 54.6 12.52 27.5 4.44 64.8 10.98 66.4 21.78 42.11月 3.92 40.0 1.03 101.0 7.13 29.5 2.47 83.6 5.59 59.1 11.55 36.5对比各类电子信息产品的进出口情况,8月属于顺差的有家用电子类(57亿美元),计算机类(43亿美元);电子器件逆差最大,达80亿美元;通信设备类和广播电视类产品出超不多;电子元件类是基本平衡,而往年是出口大大高于进口,1999年全年顺差16亿美元。

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导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其进出口贸易数据对于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探讨其特点和影响因素。

1.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体情况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居世界前列。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的贸易总额在2020年达到了3.15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49万亿美元,进口额为0.66万亿美元。

虽然由于全球经济形势和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贸易总额可能出现波动,但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2. 进口贸易数据分析中国的进口贸易数据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

首先,从贸易伙伴国的角度看,中国主要的进口贸易伙伴包括欧洲盟国、美国、亚洲国家等。

其中,中国的主要进口商品包括机电产品、矿产产品、农产品、化工产品等。

其次,从进口产品的结构来看,中国的进口主要以资源类产品为主,如能源、原材料等;同时,高技术产品也逐渐成为进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出口贸易数据分析中国的出口贸易数据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中国以出口制造业产品为主,如电子产品、纺织品、玩具、机械设备等。

中国的出口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主要受益于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和制造能力强大的优势。

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通过跨国公司的投资和合作,提升自身的出口贸易水平。

4. 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因素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全球经济形势是影响中国贸易的关键因素,包括全球需求、市场竞争、货币政策等;其次,国际贸易政策和贸易摩擦也会对中国进出口造成影响;另外,国内经济政策、改革开放等也是重要的因素。

同时,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还受到外汇市场、汇率波动、关税税率等因素的影响。

5.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面临一些挑战,如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国内产业升级等。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如加快自主创新、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等。

中国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以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电子产品进出口调查报告

电子产品进出口调查报告

电子产品进出口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电子产品作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电子产品的进出口情况,本次调查以全球各大经济体为主要对象,对电子产品的进出口数据进行了全面收集和分析。

二、全球电子产品进口情况1. 总体趋势根据我们收集到的数据显示,全球电子产品进口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尤其是近几年,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与发展,电子产品的种类不断增加,而且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率也在逐年提升。

这导致了全球电子产品进口量不断增加,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一环。

2. 进口主要来源国家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子产品进口国之一,主要从以下几个国家进行电子产品进口:- 大中华区: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是我国电子产品进口的重要来源地,主要包括手机、电脑、平板等产品。

- 亚洲地区:韩国、日本、新加坡等亚洲发达国家也是我国电子产品进口的重要国家,主要包括半导体、电子元器件等产品。

- 欧洲地区:德国、荷兰、英国等欧洲国家也是我国电子产品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主要包括高端电子设备、仪器仪表等产品。

3. 进口产品类型根据我们的调查数据分析,进口的电子产品类型主要包括手机、电脑、平板以及电子元器件等。

其中,手机是目前全球电子产品进口中最主要的类型之一,其需求量占比达到了30%以上。

电脑和平板的进口量也在不断增长,尤其是在移动办公需求不断崛起的背景下,平板电脑的进口需求增幅更加明显。

三、全球电子产品出口情况1. 总体趋势全球电子产品出口同样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由于全球生产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不同国家的优势互补,各个国家之间在电子产品制造上存在着密切合作的关系。

尤其是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电子产品制造大国,其出口量占据了全球的重要份额,推动了全球电子产品出口的增长。

2. 出口主要目的地国家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出口国,主要的出口目的地国家包括:- 北美地区: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是中国电子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主要包括手机、电脑等产品。

进出口行业数据分析报告

进出口行业数据分析报告

进出口行业数据分析报告一、引言进出口行业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进出口行业的关键数据进行分析,以了解其当前状况并预测未来趋势。

二、总体概况1. 近年来进出口贸易总额的变化趋势根据统计数据显示,进出口贸易总额在过去五年内呈现持续增长的趋势。

其中,我国的进口额在逐年增加,主要受益于国内市场的日益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升;而出口额也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得益于我国制造业的不断提升和产品竞争力的提高。

2. 进出口主要商品的类别和变化情况进出口商品的类别主要包括原材料、机械设备、消费品、电子产品等。

其中,原材料是我国进口的主要商品之一,主要涉及能源、矿产等资源;而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是我国出口的主要商品,占据了较大比重。

三、进口行业数据分析1. 进口来源国和地区根据数据显示,我国主要的进口来源国包括亚洲国家、欧洲国家和美国。

其中,亚洲国家是我国进口的主要来源地区,主要涉及到石油、煤炭、铁矿石等资源;而欧洲国家和美国主要进口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等高附加值产品。

2. 进口额变化及原因分析近年来,我国的进口额稳步增长。

这一趋势主要受益于我国市场需求的增加和消费升级的趋势。

另外,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商品的价格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进口产品的价格相对较低也促进了进口额的增长。

3. 进口关税和政策对进口行业的影响进口关税和政策是影响进口行业的重要因素。

根据最新的数据,我国的进口关税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

这一举措有助于促进进口行业的发展,并提升我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

四、出口行业数据分析1. 出口的主要市场和地区我国的出口主要市场包括美国、欧洲和亚洲国家。

其中,美国是我国的主要出口目的地,主要出口机械设备、电子产品、纺织品等;欧洲和亚洲国家也是我国出口的重要市场,主要涉及到机械设备、汽车零部件、化工产品等。

2. 出口额变化及原因分析我国的出口额近年来呈现出稳定增长的趋势,这主要得益于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和产品的竞争力提升。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

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及合理度分析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国际贸易对全球经济有着重要影响。

进出口商品的结构是贸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进出口商品的结构现状及其合理度进行分析。

一、中国进出口商品结构现状1.出口商品结构现状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主要由加工贸易为主导,以电子产品、纺织品、服装、机械设备和交通运输设备等为主要出口商品。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出口额达到2.5万亿美元,其中电子产品出口额占比最大,达到29.2%;纺织品出口额为12.3%;服装出口额为6.6%;机械设备出口额为9.6%;交通运输设备出口额为7.9%。

2.进口商品结构现状中国的进口商品结构主要以资源产品和高技术产品为主。

根据中国海关数据,2024年中国进口额达到 2.1万亿美元,其中原油、天然气、铜、铁矿石等资源产品为主要进口商品,占比较大;高技术产品如机械设备、电子元器件和汽车等也占有一定比重。

中国的出口商品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问题。

首先,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度较高,如电子产品和纺织品等。

这些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有限。

其次,对资源消耗型产品的出口较多,这对于国内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压力。

此外,由于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不足,与中国制造2025战略目标存在一定的差距。

为了提高出口商品结构的合理度,中国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

中国的进口商品结构相对较合理。

首先,对资源产品的进口符合国内产业需求,有助于增加国内产业的竞争力。

其次,对高技术产品的进口有助于国内企业学习和吸收先进技术,提高自身创新能力。

此外,通过进口高品质的机械设备和零部件,可以提高国内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进口商品结构的合理度,中国可以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拓展进口渠道,降低进口关税和贸易壁垒,吸引更多优质产品的进口,提高国内消费者的购买力和消费需求。

中国技术贸易进出口结构分析

中国技术贸易进出口结构分析

中国技术贸易进出口结构分析首先,从技术领域来看,中国技术贸易涵盖了多个行业和领域。

其中,信息技术是中国技术贸易的主导领域之一、中国的电子产品制造业在全球有着重要地位,信息技术产品的出口量居全球首位。

此外,新材料、生物技术、环保技术、能源技术等也是中国技术贸易的重要内容。

随着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推进,中国的技术实力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开始涌向国际市场。

其次,从主要贸易产品来看,中国技术贸易的进出口产品主要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产品、电气机械和器材、化工产品等。

通信设备和计算机及电子产品是中国技术贸易的两大主导产品。

中国的手机、电视以及其他消费电子产品在全球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成为中国技术贸易的重要推动力。

此外,电力设备、自动化设备和仪器仪表也是中国技术贸易的重要出口产品。

中国在这些领域具备先进的制造技术和品牌优势。

最后,从主要贸易伙伴来看,中国技术贸易的进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等地区。

中国的技术贸易主要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展开,其中美国、欧盟、日本是中国的重要技术贸易伙伴。

中国与这些国家和地区在技术合作、技术转让以及技术服务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关系。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与亚洲、非洲等地的技术贸易也有了更多的合作机会。

综上所述,中国技术贸易进出口结构在技术领域、主要贸易产品和主要贸易伙伴等方面呈现了多样化的特点。

中国的技术实力不断提升,技术贸易的规模和水平也在不断扩大。

未来,随着中国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中国技术贸易有望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加强与各国的技术合作,推动技术交流和技术转让,也是中国技术贸易发展的重要方向。

【行业分析】我国与欧盟各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分析_2471

【行业分析】我国与欧盟各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分析_2471

我国与欧盟各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分析一、近年来我国与欧盟经贸关系发展迅速,尤其是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产品占比不断提高据海关统计,2000年我与欧盟(15国)贸易总额690.4亿美元,其中我对欧盟出口381.9亿美元,占我出口商品的15.3%;自欧盟进口308.5亿美元,占我进口商品的13.7%。

至2004年我与欧盟(25国)贸易总额达到1772.8亿美元,其中我对欧盟出口1071.6亿美元,进口701.2亿美元。

今年1-9月,我与欧盟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我对其出口超过1034亿美元,同比增长37.2%,占外贸出口的份额上升到18.9%;自欧盟进口543.8亿美元,同比增长3.4%,增长缓慢,占外贸进口的份额下降到11.4%。

因出口增速大于进口增速,我与欧盟的贸易顺差也大幅扩大,由2000年的73.4亿美元上升到2004年的370.4亿美元,今年1-9月扩大到490.2亿美元。

我与欧盟的机电产品贸易是双方贸易的主体,占比均在50%以上,个别年份超过70%。

2000年我出口197.8亿美元,占对欧盟出口总额的51.8%,占我出口机电产品的18.8%;自欧盟进口211亿美元,占自欧盟进口总额的68.4%,占我进口机电产品的20.5%。

至2004年我与欧盟机电产品贸易总额1181.6亿美元,其中出口自2002年下半年进入高速增长阶段,2004年出口684.2亿美元;而进口增长相对缓慢,2004年进口497.4亿美元。

今年1-9月份,我对欧盟出口机电产品628亿美元,同比增长33.4%,占对欧盟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0.7%,占机电产品出口的份额为21%,位于第二位(美国第一占比23.4%、香港第三19.2%);自欧盟进口机电产品360.3亿美元,下降4%,占自欧盟进口总额的比重66.3%,占机电产品进口份额的14.5%,比2000年下降了6个百分点,为我进口机电产品第二大市场(日本市场19.4%、台湾市场13.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电子产品进出口贸易分析————————————————————————————————作者:————————————————————————————————日期:2000年将是我国电子产品对外贸易最好的一年。

随着世界经济发展趋好,电子产品生产和市场国际化进程加快,以及我国即将加入WTO,国民经济保持了快速、健康、稳定发展,我国电子产品国际贸易必然能以快速增长的态势进入21世纪。

一、2000年各类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情况表1、2分别是各类电子信息产品的月累计进出口情况。

从表中可以看出,只有计算机类1~8月每月累计基本上都是增加的(36.4%到48.4%),其他各类电子信息产品1~7月的出口增幅态势基本上是下滑的,以电子元件类下滑最多,由年初的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40.8%降到13.5%;其次是家用电子产品类由77.0%降到49.3%,8月又降到48.1%;电子器件由43.1%滑为19.7%;而广播电视设备类(系指广播电视的发射、传输、转播及控制设备)绝对值小,增幅虽小140%以上,但也有回落。

预计到明年上半年各类电子产品出口趋势基本上与今年雷同。

进口产品与上年同期相比,总趋势比上年增长40%左右,但各类电子信息产品的进口情况有明显的区别,通信产品是前3个月逐月大降,4月开始正增长,6月份以后加快;广播电视类上半年是增幅减缓,下半年回升;计算机类的进口稳中有升;家用电子进口则是平稳趋降;电子元件类进口是历年中增长最快的一年,也是今年各类电子信息产品中进口额平均增长率比上年增长最快的一类(50%以上),电子器件进口增长率比较平稳,基本上维持在37%。

表1 2000年1~8月各类电子产品出口情况(单位:亿美元,%)产品通信广播电视计算机家用电子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类别出口额增长出口额增长出口额增长出口额增长出口额增长出口额增长8月40.08 75.9 9.73 141.8 107.47 48.4 73.55 48.1 55.34 14.1 31.35 18.27月33.52 74.7 8.26 143.4 89.26 43.8 61.51 49.3 47.23 13.5 26.85 19.76月27.83 72.1 6.82 145.0 76.08 45.2 51.25 53.5 40.00 21.3 22.16 19.45月21.87 72.8 5.33 143.7 61.59 41.8 40.80 54.4 32.62 25.6 18.08 23.34月16.79 80.1 4.06 148.8 48.65 40.3 31.77 61.0 25.26 26.0 14.06 28.43月12.10 88.2 2.90 155.5 35.60 42.1 22.49 61.4 18.40 30.3 9.97 30.92月68.48 85.2 1.53 129.5 20.86 41.1 13.22 71.1 11.08 40.8 5.40 29.71月36.75 110.8 0.78 150.3 11.04 36.4 7.30 77.0 5.97 49.6 2.78 43.1广播电视设备系指广播电视的发射、传输、转播及控制设备,而电视机、收音机等接收设备属家用电子类表2 2000年1~8月各类电子产品进口情况(单位:万美元,%)产品通信广播电视计算机家用电子电子元件电子器件类别进口额增长进口额增长进口额增长进口额增长进口额增长进口额增长8月43.80 20.5 11.02 19.9 64.32 38.0 22.28 48.7 55.27 51.1 111.12 37.37月38.07 18.1 9.29 16.3 54.80 34.7 18.99 48.6 47.04 50.6 94.27 36.86月32.18 14.7 7.34 13.5 46.31 33.7 15.87 49.4 39.78 54.3 78.96 37.15月24.76 7.5 5.65 17.2 37.74 34.0 12.71 51.3 32.24 54.3 63.51 36.94月18.94 7.3 4.66 33.8 30.17 39.8 10.00 53.2 25.44 56.0 49.69 37.73月12.56 -0.7 3.22 23.2 21.36 34.3 7.32 57.2 18.08 58.1 36.08 39.22月7.52 15.0 2.00 54.6 12.52 27.5 4.44 64.8 10.98 66.4 21.78 42.11月 3.92 40.0 1.03 101.0 7.13 29.5 2.47 83.6 5.59 59.1 11.55 36.5对比各类电子信息产品的进出口情况,8月属于顺差的有家用电子类(57亿美元),计算机类(43亿美元);电子器件逆差最大,达80亿美元;通信设备类和广播电视类产品出超不多;电子元件类是基本平衡,而往年是出口大大高于进口,1999年全年顺差16亿美元。

近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的特点是:通信设备中无线、无绳设备增长比有线通信设备增长快;光电子设备(如光通信、激光设备、光驱等)增长快;计算机类及网络设备增长快;新型元器件比传统元器件增长快。

预计全年出口额超过5亿美元的有,电话机、移动电话手机、微机、计算器、打印机、扫描仪、硬盘和光盘驱动器、显示器、彩电、激光视盘机、激光唱机、收录机、汽车收音机和收录放组合机、电容器、印制电路板、集成电路、彩管、电声器件、晶体管、电机、碱性蓄电池等。

预计全年进口额超过5亿美元的有,移动电话手机、移动通信基站、打印机、硬盘和光盘驱动器、电容器、印制电路板、集成电路、彩管、晶体管等。

电子产品进出口贸易方式都以进料加工贸易方式为主,反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在掌握技术和采购权上比以来料加工的方式为主的阶段,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和主动权。

同时,在我国市场的进口电子产品中,以贸易额比,实际在国内加工才成为商品的已占近六成。

二、2001年各类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趋势预测1、各类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年平均增长率:通信类由于国际移动通信设备市场近年火爆,大大高于电视机、PC机(现世界产量仅1.4亿部),成为电子信息产品第一大产品,1999年2.8亿部,2000年猛增到4.1亿部,2001年随电子元器件供应量的增加,产量会进一步增加,我国出口也将有新的机遇,预计全年增长率在70%左右。

广播电视类增长率约110%;计算机约45%。

家用电子类中如电视机、收音机、收录机、视盘机等产量居世界第一,由于处于换代时期,我国产品档次又是中低档,国际上AV设备除带有MD的市场外总需求增长很小,故对明年的出口不能乐观,增长30~40%或更低。

电子元器件由于移动通信的频率和计算机基频、光纤传输速率、高频和高速集成电路的发展都进入了以GHz为单位的时代,而电子元器件是一个整体,现时必然要从以半导体分立器件和低频低速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小型化元器件时代进入以高频高速集成电路为核心、表面贴装元器件为代表的微电子元器件时代,而我国新型元器件发展还不尽如人意,尤其高频特性好的高品质元器件缺乏,所以电子元件与电子器件类的出口也未许乐观,预计2001年电子元件出口增长率约15%,电子器件约为20%。

2、各类电子信息产品进口额年平均增长率:虽然国产品牌移动电话手机的市场份额在扩大,其他通信设备本地化生产增长较快,但设备的更新换代有的已加快到几个月,技术和功能变化也十分迅速,加之国内消费心理的特殊性,所以通信设备进口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当然数量增长要高于金额的增长,预计全年增长率约20%。

计算机类产品随着国内市场普及率的提高仍有相当高的增长率,预计预计全年增长率约34%;家电产品类明年进口的增长率会低于今年的增长率,约40%。

电子元件类尤其一些新型和高质量品种元件的进口,包括手机用元器件的成套进口将使电子元件的进口增长率达40%,而且可能变成逆差;电子器件进口仍是最多,增长率基本上在37%左右;电子仪器和电子材料类产品仍有很大的增长,预计为100%。

综合各种情况,预计2001年电子信息产品的出口额可达765亿美元,进口为760亿美元。

三、看法和建议1、要仔细研究加入WTO、ITA(信息技术协议)、BTA(全球基础电信协议)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尤其要注意对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带来的新问题。

要研究对我国发展新型元器件,包括中西部发展基础元器件的影响。

2、美国对华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法案已获批准,这样,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美国与中国又建立了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这将大大减少中间环节,有利于我国电子信息产品直接向美出口,增加出口,提高效益。

因此,在对美贸易新条件下,尚需进一步研究新策略。

3、电子元器件的大额逆差需认真研究、认真对待。

当前已进入微电子元器件时代,我国靠劳动力密集的优势使一些元器件的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的生产大国的时代即将过时。

由于其总体水平比较低,主要表现在:①产品的一致性差和价格竞争力弱,高不攀、低不就。

前者影响市场准入,尤其影响进入跨国公司的配套市场,档次低、卖不上价格;后者影响市场占有率。

为此,要提高国内外的竞争力,必须在工艺和工艺设备、管理上下工夫,而且要从材料和零部件开始抓。

②新型元器件发展慢,成套性差,适应不了新型、高技术电子信息产品的发展需求。

4、要从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变化规律中,寻找国内外电子市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作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借鉴。

5、要以提高效益为中心,认真总结“九五”期间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品的对外贸易的经验,发展开放式经济,迎接和促进“十五”期间进出口贸易更加健康、高速地发展。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