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方言以北区徽城话为代表

合集下载

歙县许村话音系及其特点

歙县许村话音系及其特点
零声 母 字 。
( 二) 韵母 ( 3 4个 , 含 自成 音 节辅 音 两 个 , 合 音 音 节韵 母三 个)
人, 为徽州古村落之最。南宋以后 , 徽商崛起 , 许村 依托着安庆府和徽州府之间的徽青古道迅速繁荣 ,
至 明清时达 到 一个 顶 峰 。近 代 以来 , 许 村 继 承发 扬 优 良的教育 传统 , 出现 了 “ 一 门五 博 士 ” “ 四院 士 ” 的
沈 昌 明
( 黄 山学 院 文学 院, 安徽 黄山 2 4 5 0 4 1 )
[ 摘
要]许村是许 村镇政府所在地 , 是歙县 北方政 治文化 中心 , 为徽青 古道的 中转 站 , 地理位 置十分 重要 。其方 言有 声
母2 7个 、 韵母 3 4个、 声调 5个 。与共 同语相 比, 声韵调各 具特 点。 [ 关键词]许村 ; 方言; 声母 ; 韵母 ; 声调 [ 中图分类号]H1 7 3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 1 6 7 4 — 2 2 7 3 ( 2 0 1 4 } 0 2 — 0 0 9 4 — 0 3
盛况 , 为共 和 国贡献 了一 大批人 才 , 成 了 闻名遐 迩 的
1 : 咨指 示秩 U : 姑 午雾 伏 u a : 盔 耍刽外 y e : 泉砖 串血
。 : 罗 加太夹 a i : 辉 美去 渴
a : 曹抱 靠 咬 Y : 驴 取跪 树 e : 些 连 面雪 o : 巴马 话八
i 。 : 标小 料跃 u a i : 炊罪 卫 国
( 三) 声调 5个 阴平 \ J( 3 1 ) : 多科 思盅
阳平 \ J( 5 1 ) : 河财 鱼泥
1 . 从声 母发 音 时的气流 强弱看 , 古 全 清 声 母 “ 帮、 端、 精、 知、 庄、 章、 见” 今 读不送 气 , 古 次 清 声 母“ 滂、 透、 清、 徼、 初、 昌、 溪” 的字今 读送气 , 与 共

安徽方言——精选推荐

安徽方言——精选推荐

安徽方言徽州方言 【徽州方言】区域方言名。

是一种与一般普通话差别很大的土语群,包括歙县话、绩溪话、休宁话、黟县话、祁门话、婺源话六类小区方言。

徽州方言跟吴语方言有一些联系,而古徽州区域内各县的方言又互有差异。

明嘉靖《徽州府志》载:“六邑之语不能相通,非若吴人,其方言大抵相类也。

”但毕竟徽州方言是单一体系的方言整体,无论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共同的特点。

语音上,大多数具有尖音;鼻音声母g,跟k、x为伍,同是标准的舌根音;没有“日[z]”母而有“[n]”母;n化韵严重,如休宁话“猫”读成“民”;祁门话“猫”读成“棉”;黟县话“猫”读成“命”,这种带n尾的词,在性质功能方面类似普通话的儿化词,所不同的是非卷舌音;徽州方言有入声,除休宁话外,不分阴入和阳入,入声近似吴方言的喉塞声,但又不是真喉塞声。

徽州方言有不少独特的方言词,但各县有异,来源不一。

一些词语至今仍沿用古义,如“先”即“先生”义;“种种”为“短而乱的胡须”;“造化”为“幸运”之义等。

徽州方言有某些独特的具有语法作用的语素,其中表示复数的有“人”、“大家”。

有的具有结构上的组合作用,表示某方面的人,如“仂”。

有的表示领属关系,如“个”。

有些独特的介(动)词,义项多,但在句中不模糊。

如“帝”有“到”、“在”、“被”、“把”等义,在句中如何用一目了然。

表示动作重复,除了在谓语前面加副词“再”作状语,有时还在句尾附加“添”来表示,如:“再吃一碗添”。

【祁门方言】祁门方言以流行于阊江上游流域的城区话为代表。

有声母21个、韵母35个、声调六个。

其音系特点是大多数流摄字韵母的主要元音为不圆唇高元音。

流行于沥水河与文闪河流域的西路话同城区话稍有不同,西路话有声母22个,韵母36个,声调五个。

音系特点表现在流摄字韵母的主要元音大凡是较高的圆唇元音。

流行于阊江中游流域的南路话,流摄字韵母的主要元音为较低的圆唇元音。

祁门方言词汇中的单音词丰富,其中保留了很多古汉语语词,如“妪”(祖母)、“斫”(砍)、“洒”(我)等。

关于对徽州方言及绵潭戏的浅谈

关于对徽州方言及绵潭戏的浅谈

关于对徽州方言及绵潭戏的浅谈方言是民俗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徽州文化又是中国的三大地域文化之一,当然少不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被文人巧妙的称之为“徽语”。

“徽语”是汉语13种一级方言之一,是一种与普通话差别很大的土语群。

古徽州一府六县,主要有歙县话、绩溪话、休宁话、黟县话、祁门话及婺源话六类方言区;也可细分为绩歙片、休黟片、祁婺片、严州片、旌占片五大片区;根据“徽语”在古徽州的通行特点,又可将其分为东西两大片区,东片区包括有绩溪、歙县,西片区包括有屯溪、休宁、祁门、黟县、婺源;查阅历史记载,“徽语”的使用范围并不局限于古徽州地区,有些分布在严州府大部(今杭州市西南部)、饶州府部分地区(今江西省鄱阳县),使用人口最多时可达400余万人。

分布广,使用人数多的优势促使“徽语”在发展中不断融入各方元素,兼具各方特色,造就了其在中国方言中不可或缺的高地位,同时也突显了其“六邑之语不能相通,非若吴人,其方言大抵相类也”难懂、差异明显等特点。

一、古徽州的地理位置是“徽语”特点形成的第一要素。

其一徽州地处于皖、浙、赣三省边境,其重要的地理位置促使着“徽语”不断地与各种方言相互融合,渗透,融合诸多元素。

其二徽州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四面环山,众多的山脉像是巨大的屏障,在古时极有可能阻碍了人们的沟通,于是便形成了“隔山”土话这一重要的特点。

西边黄山,东边搁船尖,北方是障山,主峰清凉峰(海拔1787米),南边牯牛降(海拔1728米)位于婺源与休宁交界处的大鄣山(海拔1629.8米)、横亘在婺源西南部的凤游山(海拔675米)、拔起于休宁西北部的白岳齐云山(海拔585米),丽神奇的天造画境。

最为著名的当属绵亘于歙县、黄山区、休宁、黟县之间的黄山(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860米),峰峦峻峭,劈地摩天,重岩叠嶂,宏博富丽,是闻名中外的风景胜地。

古徽州三分之二的人口是居住在东边---白际山脉即歙县的发祥地(俗称南乡),主峰搁船尖。

——(本段摘自于百度百科)二、“相辅相成”——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与“徽语”的关系。

徽州方言本字考1

徽州方言本字考1
歙县北乡话方言本字考①
沈昌明

(黄山学院 文学院 安徽省 245041) 关键词:歙北方言 摘 本字 考证
了解决方言调查中,特别是整理方言同音字表时,出现的有音无字的这一问题,通过参考有
篇文章。通过对已经考证的本字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古今语音的对应变化规律,还可以佐证 文字发展的总体趋势——简化的必要性。
fid
en
tia
吃【ʨi•33】口吃。 是个吃佬。 《广韵》迄韵,居乙切。 《說文》言蹇難也。 《唐史·拾遺》
l
【ʦˊo€214】~鳖。用尖利物探测。如,
是个~鳖第。 《广韵》入声,觉韵,测角切:
“司马彪注庄子云,~鳖,刺鳖。 ”
【suŋØ35】推也,由后往前使力。覅~我,再~我就要掉下河了。 《集韵》上声,董韵,

C
om
35
例字: 33:方高猪天 51:穷陈阳床 35:古展好海 214:急竹屋七 55:盖去正月入麦药办害
贰 歙县北乡话本字考证
嫽【liɑu 】 指主动地去惹别人,含有挑逗等意思,方言里主要用在男女的那种暧昧关 系上,常带有贬义。汉 傅毅 《 舞 赋 》 : “ “ 貌嫽妙 以 妖蛊兮 , 红 颜晔 其 扬 华 。 ” 此中 “嫽” 意 与 方言同。见 《說文》女字,一曰相嫽戲也。 又《廣韻》力小切, 《集韻》朗鳥切,音
fid
en
tia
l
繚,好貌;一曰戲也。 炕【k̍ˊə Š55】把东西放在锅边上慢慢烤。见《集韵》 ,唐韵,丘罔切, “炕,灼也” 。 《疏》 炕,舉也。謂以物貫之而舉於火上以炙之。 抻【ʧˊan•33】伸直的意思,如抻个懒腰。 《广韵》震韵,试刃切。 《集韻》試刃切,去 聲。展也,抻物長也。
51

安徽方言千差万别,多半和移民有很大关联

安徽方言千差万别,多半和移民有很大关联

安徽方言千差万别,多半和移民有很大关联安徽方言主要有江淮官话、中原官话、吴语、徽语、赣语五个语种,大致以长江和淮河为界限,淮北地区基本是中原官话,江淮之间则是江淮官话,长江以南主要是徽语、赣语以及吴语。

下面上一安徽方言地图。

安徽地形复杂,特别是皖南和大别山区,隔一座山隔一条河口音都不同,有的甚至听不懂。

中原官话,是中原民系和关中民系的母语,是以洛阳雅言为核心的中国历代标准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其中又分为大概13个官话片区。

安徽主要有以下几个分片:徐淮片淮北市的相山区、杜集区、烈山区、濉溪县宿州市的砀山县、萧县商阜片阜阳市、亳州市、濉溪县、宿州市灵璧县、蒙城县、涡阳县、利辛县界首市、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信蚌片淮南(北部、西部)、凤台、颍上霍邱、寿县(不含瓦东地区)、蚌埠怀远(不含县城周边)、固镇五河(不含县城及浍河以南部分地区)凤阳、泗县及明光市北部的司巷等地江淮官话,又称下江官话、淮语,属南方官话,通常将南京话和扬州话作为江淮官话的代表音。

大体分布在长江与淮河之间,江南也有零星的分布。

江淮官话自东向西分为通泰片(泰如片)、洪巢片、黄孝片,其中以洪巢片人口占绝大多数,其中黄孝片是否属于江淮官话仍然存在争议,比如安庆市区、枞阳、桐城等地就属于黄孝片,黄孝片和赣语怀岳片有几分相似。

江淮官话主要分布如下:洪巢片合肥市:市区、肥西、肥东巢湖、庐江、长丰(大部分)芜湖市:市区、南陵县部分地区、无为马鞍山:市区(除博望区)当涂(除大公圩地区)、和县、含山铜陵市:市区(除义安区)滁州市:市区、来安、全椒、定远明光、天长、凤阳(东部南部)六安市:市区、金寨(西北部除外)霍山、舒城、霍邱(南部)宣城市:旌德部分地区,广德部分地区淮南市:市区(限东部九龙岗、上窑、洛河,中部陈家岗等地区)寿县(瓦东地区)蚌埠市:怀远县(限县城周边)五河县(浍河以南部分地区)黄孝片分布安庆市区、桐城市、枞阳县赣语为汉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

歙县西乡方言(徽学研究)

歙县西乡方言(徽学研究)

歙县西乡方言(徽学研究)作者简历:汪育真,老三届。

曾被评为全县科学技术先进分子代表受到嘉奖。

是一位业余徽学研究者,整编了《徽州名居和义堂》,主编志书《采白故里西溪村文化志》,编著《歙县西乡方言》。

2013年被歙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c、词形相同、词义完全不同的。

这类词有很多原本是名词,可却把它当作动词来用。

比如“坏坯”一词,在普通话中原本的意思是名词,泛指“坏货色”、“坏人”,而在西乡方言中除有此种用法外,还可以把它当成动词来用,其义改变为娇惯的意思,词形却丝毫未变。

由于有些家长过分无原则地溺爱小孩,致使有些小孩变得一意孤行,旁观者就会有所看法说:“俤家那个嫚亥朝、奶坏坯塌哩!”三、合成词:有些偏正式的合成词,修饰限制的成分在后,被修饰限制的成分在前,如:菜蔬(西乡话用“蔬”来修饰“菜”后,就能泛指饭桌上所有的蔬菜。

)四、时间观念模糊:在日常口语中,对于时间词的运用,不像普通话那样注重时间观念,如“早晨”讲“早饭”、“中午”讲“中饭”、“傍晚”讲“夜饭”。

西乡方言以一天三顿饭的时间为概念,来表示早、中、晚,根本不考虑一顿饭所需时间的长短。

再说世间有关吃饭的时间並沒有具体规定,能早能迟,能长能短。

但是,尽管是观念模糊,大家却都能心领神会。

五、单音词比普通话多:西乡方言单音词比普通话多得多。

如“被子”叫“被”,“图章”叫“印”,“家庭”叫“家”。

因为单音词多,必然同音词就多,同一个音节常常代表几个不同的词。

六、保留古汉语的词汇特点比较突出:除上面所说的单音词多外,有些普通话已经不能单独作词使用的词素,在西乡方言中还可以单独作词用。

如“爽快”的“爽”。

有些在普通话中只有书面上才用的文言词语,在西乡方言中却还活跃在口语中,如“面”(脸)、“谷”(稻子)等。

还有一些词,在普通话中古今词义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西乡方言的口语中还保存古义。

如“走”(跑)、“屋”(房子)、“雨盖”(雨具)。

徽州方言常用语举例

徽州方言常用语举例

徽州方言常用语举例
徽州方言是中国安徽省徽州地区特有的一种方言,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

下面是一些徽州方言常用语的举例:
1. 您好:您好(徽州方言中的“您好”发音为“宁好”)
2. 谢谢:谢谢(徽州方言中的“谢谢”发音为“谢尼”)
3. 对不起:对不起(徽州方言中的“对不起”发音为“忸不起”)
4. 请问:请问(徽州方言中的“请问”发音为“乞问”)
5. 没关系:没关系(徽州方言中的“没关系”发音为“没关系”)
6. 你好吗?:你好吗?(徽州方言中的“你好吗?”发音为“你好汝好?)
7. 多谢:多谢(徽州方言中的“多谢”发音为“多尼”)
8. 祝你好运:祝你好运(徽州方言中的“祝你好运”发音为“祝你好运”)
9. 慢走:慢走(徽州方言中的“慢走”发音为“慢走”)
10.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徽州方言中的“祝你生日快乐”发音为“祝你生子快乐”)
以上是徽州方言中的一些常用语,这些语言在徽州地区非常常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

通过使用这些方言,可以更好地融入徽州地区的文化和社交圈子中。

歙县话日常用语300句

歙县话日常用语300句

歙县话日常用语300句1、旮沓白——卷心菜2、玉根头——芥菜疙瘩3、面起子——小苏打4、秃了皮——皮肤挫伤5、卡跟头——人摔在地上6、含了呼哧——啥事不在乎7、瘦驴拉硬屎——逞能8、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形容家底殷实9、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形容外人好办事10、发了——形容有了意外的收获11、甩了——一般指男女朋友没看上不处了12、馊了——主要指食物有酸味了13、捂了——粮食发霉14、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意思是要用笔记事15、手巧不如家什妙——说明工具的重要性16、跟屁虫——小跟班,形影不离17、倒霉蛋——总是运气不好18、遛弯——散步19、焦酸——食物特别酸20、恶苦——主要指药品特别苦21、粑甜——食物特别甜22、齁辣——主要指特别辣的红辣椒23、喷香——指食物特别香24、嘎巴脆——食物吃起来有响动25、眼生——不熟悉不了解26、嘴硬——形容做错事还不承认27、装孙子——两层意思,一是自以为是,二是不敢露面28、坏菜了——形容事情很糟糕29、凉快了——形容事情没办成30、喞隔——形容俩人闹矛盾发生口角31、找不到北了——遇到高兴事忘乎所以32、熟头巴脑——彼此知根知底33、毛楞——办事毛手毛脚34、急头白脸——耍态度35、撂脸子——心情不好,满脸不高兴36、火上房不着急——慢性子或者说拖拖拉拉37、吊儿郎当——游手好闲,不思进取38、腥了吧唧——主要指食物有腥味39、抠了吧唧——不大方,该花不花40、稀里咣当——形容粥喝汤太稀,没玩艺41、蔫了吧唧——不爽快,萎靡不振42、穷嗖嗖的——没有经济实力43、傻乎乎的——脑袋不聪明44、通红——形容特别红45、焦黄——形容特别黄46、却绿——形容特别绿47、瓦蓝——形容特别蓝48、却紫——形容特别紫49、却青——形容发青50、透亮——两层意思:一是物体通透;二是做事爽快51、扒瞎——说谎话52、三吹六哨——吹牛、胡说八道53、賊啦好看——人长得漂亮54、嗖嗖的——走路快、一阵风55、溜溜的——听话56、妥妥的——事情办好了57、勒勒——指某人某个家庭收拾的不干净、不利索58、嘞嘞——不停的说59、嘎吧溜丢脆——做事情麻利60、臭美——指人过于修饰外表61、硬实——一般指老人身体健康62、大发啦——指某件不好的事情向坏的方向发展63、扣篓子——指趴着睡觉64、牵驴——一伙人假装买卖骗人上钩65、生帮子——没成家的小伙子66、青皮子——泛指瓜果之类没熟透67、没面子——指说话办事没人理会68、少有——不常见69、开溜——偷偷摸摸的走70、岔气了——肚子不舒服71、倒驴不倒架——外强中干72、花茬子——隔三差五,偶尔73、花花事——出人意料的事74、没谁了——出类拔萃75、听蝲蝲蛄叫唤还不种庄嫁了——不听那套76、扔大个——吹牛皮77、色(shai)赖——不怎么样78、上心——当回事79、盲流子——一般指乞讨的人80、方人——形容给别人带来霉运的人81、喧乎——被子软乎82、细致板牙——说的非常细83、掰开瓤说馅——形容说得细别84、鼓秋——小捅咕85、小捅咕——小动作86、小伎俩——小把戏87、隔路——看问题与正常人不一样88、賊陶——指小孩子特别淘气89、埋了咕汰——东西脏了90、完犊子——遇事躲一边、拿不起事91、硬菜儿——拿的出手的菜92、硬头货——拿的出手的物品93、搁楞儿——指在菜肴里乱翻94、膈应——招人烦95、开淆(xiao)——开学96、冤大头——无缘无故受牵连97、艮——天大的事不着急98、香饽饽——单位里的红人99、撂挑子——关键时刻给领导出难题100、玩轮子——耍心眼101、拔犟眼子——固执己见102、更夫——指夜间看门的老人103、八卦——不贴边的闲话104、魂画的——指淘气的小孩子脸脏105、脑袋被球闷了——形容做傻事106、脑袋被门挤了——形容异想天开107、脑袋进水了——形容脑袋有病了做傻事108、一条道跑到黑——不能自拔109、放声——有事通知一下110、败家仔——不能勤俭持家的后生111、不走心——什么事不上心112、喇叭筒——扩音器113、嘴瓢了——指说话不上正道114、逛荡——没目的的到处走115、开瓢——指脑袋被打坏了116、抻筋——不爱动弹117、抽你——打你118、撬行——拆台119、挠头事——难办的事120、噶古事——很少很少遇见的事121、噶古人——跟正常人的思维不一样122、出溜人——言而无信123、小店——小气124、小气——吝啬125、小家子气——格局不大126、小得溜的——小心谨慎127、小伙——没结婚的大男孩128、小捧——捧在手里的东西少,一个手捧东西129、大捧——两只手合在一起捧东西130、四仰八叉——摔个迎面朝天131、嘴啃泥——面朝下摔倒132、大白话——能说会道133、瞎白话——胡说八道134、倒骑驴——人在后面登的三轮车135、倒牙——吃了不合适的食品牙有反应136、格拉牙——俄时有点吃的东西137、咧嘴——形容对某件事情不屑一顾138、眼眶高——形容人高高在上139、豁牙子——多指小孩子有虫牙140、认命——自认倒霉141、早先——很早以前142、早前——以前143、找事——二层意思,一是找活干,二是挑起事端144、找挨打——形容做错事145、鸟悄的——不声不响、不显山、不露水146、鸟事——不着调的事147、挖墙角——比喻坏了别人的好事148、就呼——凑合149、扯呼——胡扯150、面呼——多指食物煮的烂或者指人软弱好欺负151、肥实——有肉、这个螃蟹肥实152、勾人——找人闹事153、完呼——完了154、认头——你就承认吧155、咋咋呼呼——表现自己156、牛呼呼——人傲慢157、聋三拐四——精力不集中158、说出龙叫唤——形容什么话也不听159、喘口气——歇一会160、不不楞楞——不服气,不听摆弄161、吵吵吧火——吵闹162、脖子梗梗——不服气,趾高气扬163、烦人吧拉——讨人厌164、赖赖唧唧——指小孩子哭哭啼啼缠人165、电炮——打人的拳头166、扁担沟——一种昆虫的名167、酒人——嗜酒如命的人168、白痴——不学习胡搅蛮缠的人169、魔头——不讲道理的人170、老面——发面用的面引子171、面瓜——说明人窝囊172、面子——在众人面前有位置173、搁哪——一那个位置在哪里还有一层意思东西放哪里174、搁那——东西放在那个地方175、搁哪呢——东西放在什么地方了176、撂那——东西放在那177、撂哪里了——东西放在哪了178、整个楞——形容全部179、整事——挑起祸端180、整景——弄虚作假181、吭哧瘪肚——说话前言不搭后语182、灰头土脸——还没来的急洗漱183、和稀泥——没原则、老好人184、打圆场——解围185、挑事——没事找事186、啥不是——说某人没能力187、胳臂箍——指胳臂上戴的红袖标188、喞各浪——口角189、扯利根楞——扯淡190、打西马哈——说话不负责任191、扒瞎——别人认为你在说谎192、扒拉——找东西或是把别人拽在一边193、酋东西——取东西194、楞是——硬是,自作主张195、倔驴——人犟不会拐弯196、犟嘴——顶嘴197、炮仗——鞭炮198、劲道——面有抻头199、虎头——做事欠考虑200、絮叨——反复说201、磨叨——不停的说202、唠叨——烦人的说203、叨咕——说说204、叨叨——乱说205、怪招——超呼寻常办法206、不是那么回事——事情的结果出人意料207、架哄哄——人牛气,不好接触208、驴哄哄——人不听话,不听摆弄209、假哄哄——虚情假意210、山炮——缺心眼211、少有——小孩子淘气过分212、少教育——小孩子缺乏教育213、少嘞嘞——少说话214、短练——没有经验215、短削——找挨打216、没电了——一时语塞217、没啥玩意——指某人肚里没墨水218、不来电——相亲没有感觉219、美劲——形容人眉飞色舞220、懒劲——指人不爱干活做事221、次劲——指人德行不好222、欢劲——主要指小孩子活泼好动223、虚劲——不实在,假情假意224、吹劲——吹牛皮225、差劲——人表现的不好226、狠劲——心狠手毒227、有劲——话说到点子上228、来劲——比喻对某件事不满意激动了229、没劲——比喻对某件事不感兴趣230、敢劲——同有劲231、虎劲——敢闯敢干232、飙劲——有点缺心眼233、酸劲——有点吃醋了234、带劲——夸人长的好或者事情做的漂亮235,馋劲——嘴馋236、痛快——办事利落237、痛快点——别磨缠238、人出去啦裤裆丢家啦——丢三落四239、擎现成的——不动手等着吃喝240、没眼力价——眼里没活241、油瓶子倒了都不扶——啥活都不干242、记吃不记打——指小孩子贪吃243、缺八辈德了——缺德244、缺你还做不了槽子糕了——不缺你一个人,揶揄人245、一股脑——毫无保留246、一抓溜——用手抓一点东西247、一溜烟——特别快248、一出溜——人在路面滑的地方摔倒249、一脑门汗——形容人出汗多250、一杆子支出二里地——形容推脱的意思251、一家子——同姓客套话252、一嗓子——说话大家响应253、一棵树上吊死——做事死性254、透亮——办事透明255、一咕噜——一段256、一匝——拇指和食指张开的距离257、一提溜——一提溜鸡蛋258、日日快——跑得快259、猴年马月——不一定什么时候260、浮皮潦草——简单的了解261、猫腰——低着头、屈着身262、胡弄猫呢——糊弄人、工作不认真263、狗扯羊皮——互相推诿264、没刚——没有骨气265、有刚——有骨气266、老姑娘——没结过婚的大龄女子267、咋呼呼——表现自己268、牛呼呼——人傲慢269、聋三拐四——精力不集中270、说出龙叫唤——形容什么话也不听271、色(shai)赖——贬低人的话272、滴流——打吊瓶273、铁子——关系铁,特别好(过去指情人)274、喘口气——歇一会275、准成——一个人办事有谱,守信用276、泡将——办事没准的人277、嚎嚎——喊叫278、左气啦——左撇子279、鼓秋鼓秋——琢磨琢磨280、叨咕叨咕——说一说281、得咕得咕——讲一讲282、凿——意思有老猪腰子283、有老猪腰子——有自己的想法284、撒楞点——快点285、估摸——核计286、约摸——核计287、拿得出手——体面288、饭桶——拿289、藏奸耍滑——做事不实在,不肯出力290、喝猫尿——贬低喝酒多了的人291、马大哈——办事毛手毛脚292、丢三落(音luo)四——马大哈293、打肿脸充胖子——装作一副有钱有势的样子294、撮合——中间人的意思,褒义词295、搅合——在中间乱参合,贬义词296、溜缝——跟着一方起哄297、哄哄——形容某件事有眉目了298、架笼——不好接触299、滚犊子——一边去300、粉面子——淀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歙县方言以北区徽城话为代表,共有19个声母,其中辅音声母18个、零声母一个;39个韵母,包括自成音节的鼻辅音m、n在内;声调六个。

徽城话有六个单字调,以两字组合共有36种方式,变高后出现九种调值。

徽城话没有收n尾形式的儿化词,只是在少数词语里还保存着鼻化韵,或变调的儿化形式。

徽州方言颇具特色,是一种与普通话差别很大的土语群,有歙县话、绩溪话、休宁话、黟县话、祁门话、婺源话六类方言区。

各方言区内的方言又互相有差异。

明嘉靖《徽州府志》载:"六邑之语不能相通,非若吴人,其方言大抵相类也。

"徽州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这是造成“隔山”土话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加上徽州处于皖、浙、赣三省边境,各种方言土语易于渗透,尤其是徽商往来的频繁,给徽州方言的形成带来了复杂的影响。

皖南徽语徽语是现代汉语中新近被确定的十大方言区之一。

皖南徽语主要指歙县、绩溪、旌德、屯溪、休宁、黟县、祁门、宁国(南鸿门乡等地)、东至(东南部木塔一带)、石台(占大区)等地的方言。

语音特征:1.古全浊声母在皖南徽语中一律清音化,今读塞音、塞擦音声母的字大都送气。

例如:歙ɑpa 道县绩溪旌德屯溪休宁黟县祁门白p p pe cpapa cpt t t ct ct ct ˇct 跪ckueckueickuIct yct yct y ict y财cts ctsctsats tso ct y ctsa坐ctscts ctsuctsoctsoct ɑucts ˇ茶丈ct iact ioct ict iauct iauct i ct~ctsactsocts ts ts ct ˇct ˇ2.章组字和知组三等字(除通摄外),今音大都读t t 声母。

例如:歙县绩溪旌德屯溪~8休宁黟县祁门张ct iact io~ct ict iauct iauct i ct除ct yct yct yt y t y ctsuct y章潮ct i ct iect i t io t io ct iuct ˇ~春ct y ~ct yɑ~ct i ct yanct ynctsuct yn ct iact io~ctsoct iauct iauct i ct~ˇ善 ye y ~i c ic i c iac iˇc l3.古影母字今读开口洪音韵时,大都读成 声母字。

例如:歙县绩溪旌德屯溪休宁黟县祁ˇ矮c ac c ac ac ac ɑc a袄门哑c ac oc c c c ˇc庵c c ɑ~c ec c acuɑ c ~鸭c c c c c c ˇc安c c c ecuˇcuˇcuˇc ~晏a a ˇ ˇ~ 恩c ~c ɑ~c ec c acuɑ cu~c a ˇ4.古日母字今音大都读成n或 声母,少数字读成声母。

例如:歙县绩溪旌德屯溪休宁黟软cnec y ~ic ic yˇc yˇc yˇc y~ˇ让县祁门绕cni c iec i c ioc ioc iuci ˇnia io i iau c iau i i日~ 认ni ~ iɑ~ i in c in i ˇ in热ne i i c ia iˇ c iˇie ie肉ni ie i c iec iec ˇi ini ye iu c iu i u c i ie ie5.阳声韵除通摄字之外,在皖南徽语中已不同程度的出现转化为阴声韵的现象。

其中咸、山两摄的阳声韵转化得最快,宕、江摄次之。

例如:歙县绩溪旌德屯溪休宁黟县祁门胆~9~三cs cs cscs cs cs ˇcsct ct ctct ct ct ˇct~盘cpcpɑ~~ˇ含cx cx cxxuˇ x cx ˇcx闪c ie y ~i c yI iˇ c iac iˇct lcpepuˇ puˇ cp ˇcpu~ˇ线se s ~i c isiˇ siˇ iˇ sl~ˇ 扇 ye y ~i csuI iˇ ia iˇ l~ˇ 间ck ck ckck ck ck ˇck ~官cku cku ckueckuˇckuˇckuˇcku~ˇ砖ct y ect y ~ict yIct yˇct yˇct yˇct y~ˇ县~ˇ 网ccmo~cmocmaucmaucm c u~ˇ党ctacto~ ie iI i yˇ cyˇyˇ lctoctauctauct ct ~黄ccxo~cxoxau xau c cxu~ˇ帮cpcpo~cpocpaucpaucp cpu~ˇ双cscso~csocsaucsaucs csu~ˇ江ckacko~ckockauckauck ck ~6.皖南徽语的调类虽然很不一致,但是平、去两声,都按其古声母的清浊,分化为不同的类别。

例如:歙县绩溪旌德屯溪休宁黟县祁门东t ~32tɑ~31t 35tan33tn33tɑ 21t 11同t ~44tɑ~44t 42tan42tn55tɑ 44t 55冻t ~324tɑ~35t 213tan42tn55tɑ 324t 213洞t ~33tɑ~33t 55tan213tn33tɑ 32t 33普通话an、a 韵母的字,在皖南徽语中大都读成元音韵母。

例如,“汤”歙县话读cta,屯溪话读ctau,“官”歙县话读cku ,屯溪话读ckuˇ。

普通话有些读u n、 韵母的字,在皖南徽语中也有读成元音韵的。

例如,“敦”休宁话读ctuˇ,“登”休宁话读cta,“生”歙县话读s ,“宁”休宁话读la 。

徽州方言的概念:徽州方言指的是流行于古代徽州一府六县的地方土语群。

但婺源县建国前已划归江西省,现在的徽州方言一般不包括婺源话。

至于解放后曾划归徽州地区的旌德县、太平县、石台县,甚至宁国县等,其语多属下江官话,一般也不列入徽州方言。

历史上,歙县长期为州治、郡治,统辖休宁、绩溪等地,所谓徽州方言当以歙县话为代表。

可是抗日战争时期,沿海及外地人纷纷迁入屯溪,于是屯溪人口激增,曾有“小上海”之称。

解放后屯溪又长期为地区所在地,是徽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所以屯溪话就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徽州方言的代表。

徽州方言的特色:一是与普通话有教大的区别,清朝康熙《徽州府志》就载:“(徽人)言语去官话差远。

”罗常培1934年8月25日的《世界日报·国语周刊》“徽州方言的几个要点”也持这种观点。

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地理”方面的原因。

就内部讲,徽州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这是造成“隔山”、“隔水”土话不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就周围所处的环境讲,徽州处于皖、浙、赣三省边境,北方方言的下江官话、吴方言、闽方言、赣方言的各种土语易于对徽州方言形成渗透和影响。

诸如因素,都给徽州方言的形成带来了复杂的影响徽州方言的意义:徽州方言保留了相当的古音,被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

许慎就曾经说过的:“丹阳有黟县,盖自秦汉已有此县,应有语音通于古。

”黟县方言中有不少语言与《说文解字》就十分吻合。

如早晚的洗漱,黟县人说“洗面”而不说“洗脸”。

在《战国策·触在说赵太后》一文中就有“有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的句子。

古代汉语中,“面”的本义指的是妇女目下颊上涂上胭脂的部位,后来才转化成与“面”同义的。

可见不仅土语不土,而且还是文绉绉的哩。

黟县话将“提水”说成“挈水”,将“砍柴”说成“斫柴”;“惹、挑逗”用“撩”来表示;“给与”说成“畀”,“吝、吝啬”用“靳”来表示,“收藏、放”用“因”来表示;还有将“徘徊”说成“踅踅”,把“搔痒、抓痒”,讲成“爬痒”等待都是在古文中有据可查的,宋代著名文学家黄庭坚就有“诗句唾成珠,笑嘲惬爬痒”的诗句。

在桃花源的一处处古村落里,如今还可以看到一些身着“古衣冠”的老妪。

她们脑后挽髻或戴一顶珍珠帽,身着斜襟士林蓝蒙袄褂,腰系黑色的长裙,尤其是那一双脚还是道地的“三寸金莲”。

如果问现在最标准的黟县话在哪里?就在她们中间。

徽语保留了古汉语的许多语法规则和发音。

其特点是轻柔舒缓、抑扬顿挫。

自古以来,由于徽州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各个区县的人交流有限,发音无法统一。

皖南徽语的发音可谓千差万别。

即使是在一个县内,人们往往都无法用各自的徽语正常沟通。

有一种说法是:在一个县里,有的词汇会有十几种发音。

可见理解徽语是多么的困难!徽州方言跟吴语方言有一些联系,而徽州区域内各县的方言又互有差异。

明嘉靖《徽州府志》载:“六邑之语不能相通,非若吴人,其方言大抵相类也。

”徽州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这是造成“隔山”土话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加上徽州处于皖、浙、赣三省边境,各种方言土语易于渗透,尤其是徽商往来的频繁,给徽州方言的形成带来了复杂的影响。

但毕竟徽州方言是单一体系的方言整体,无论语音、词汇、语法诸方面,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共同的特点。

语音上,大多数具有尖音;鼻音声母g,跟k、x为伍,同是标准的舌根音;没有“日[z]”母而有“[n]”母;n化韵严重,如休宁话“猫”读成“民”;祁门话“猫”读成“棉”;黟县话“猫”读成“命”,这种带n尾的词,在性质功能方面类似普通话的儿化词,所不同的是非卷舌音;徽州方言有入声,除休宁话外,不分阴入和阳入,入声近似吴方言的喉塞声,但又不是真喉塞声。

徽州方言有不少独特的方言词,但各县有异,来源不一。

一些词语至今仍沿用古义,如“先”即“先生”义;“种种”为“短而乱的胡须”;“造化”为“幸运”之义等。

徽州方言有某些独特的具有语法作用的语素,其中表示复数的有“人”、“大家”。

有的具有结构上的组合作用,表示某方面的人,如“仂”。

有的表示领属关系,如“个”。

有些独特的介(动)词,义项多,但在句中不模糊。

如“帝”有“到”、“在”、“被”、“把”等义,在句中如何用一目了然。

表示动作重复,除了在谓语前面加副词“再”作状语,有时还在句尾附加“添”来表示,如:“再吃一碗添”。

【歙县方言】歙县方言可分为南北两个方言区,大致以白扬、南源口、雄村、罗田一线为界。

南区方言的语音特征是古咸、山、岩、江四摄的阳声韵字,今音仍读作鼻尾韵或鼻化韵,鼻音浓重。

该方言区的街口话和呈村降话,鼻音韵母正处在消失的过程。

呈村降话只有山、摄、合、口、一等字还保留鼻音的特征,街口话只有宕、江摄中的一部分字还保存鼻音的特征。

北区方言的语音特征是古咸、山、宕、江四摄阳声韵的字,今音失去鼻音特征,全部转化为元音韵母。

歙县方言以北区徽城话为代表,共有19个声母,其中辅音声母18个、零声母一个;39个韵母,包括自成音节的鼻辅音m、n在内;声调六个。

徽城话有六个单字调,以两字组合共有36种方式,变高后出现九种调值。

徽城话没有收n尾形式的儿化词,只是在少数词语里还保存着鼻化韵,或变调的儿化形式。

语法虚词“不曾”相当普通话的“没”、“没有”;“一堆”相当普通话的“一起”、“一块儿”;动词“来”、“去”可以直接带处所宾语。

在领属关系的结构中,物名词前既可省略“的”,又可省略数词“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