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波谱分析习题参考答案
有机波谱分析孟令芝第三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 质谱习题及答案解:A 、C 2H 3Cl ,B 、C 2H 6S分子离子峰为偶数表明含有偶数个氮或不含氮。
C x H y N z O w S S不含氮 含氮22RI(M+1)100 1.10.370.8RI(M)RI(M+2)(1.1)1000.2 4.4RI(M)200x z sx w s ⨯=++⨯=++22RI(M+1)100 1.10.370.8RI(M)RI(M+2)(1.1)1000.2 4.4RI(M)200x z sx w s⨯=++⨯=++A 、RI(M+1) 4.8100 1.10.37100RI(M)100x z ⨯=+=⨯,设z=1,则x=4.02,C 4N 分子量>62,不合理。
所以无氮元素。
同理B ,设z=1,则x=3.11,C 3N 分子量>62,不合理。
所以无氮元素。
同位素相对丰度表,p26表2.3。
对于A ,RI 相对丰度,M :(M+2)=3:1,则A 中有氯原子,推断其分子式为CH 2=CHCl 对于A ,RI 相对丰度,M :(M+2)=25:1,则A 中有硫原子,推断其分子式CH 3CH 2SH解:C 2H 2Cl 2,ClCH=CHClm/z=98分子离子峰,M :(M+2)=6:1,有两个氯。
同位素相对丰度表,p26表2.3。
M-35=98-Cl ,M-36=98-HCl ,M-37=98-HCl-H解:m/z 142=M -43(⋅C 3H 7),m/z 142=C 9H 20N ,(n-C 4H 9)3N, 分子离子峰为奇数表明含有奇数个氮。
C x H y N z O w S SRI(M+1)10100 1.10.37100RI(M)100x z ⨯=+=⨯,设z=1,则x=8.75,若z=3,则x=8.08,不合理。
M :(M+1)=10:1,表明不含有卤素和氧硫。
m/z 44=CH 2=N +HCH 3,m/z 100=142-42(C 3H 6) m/z 57=M -43(⋅C 3H 7),m/z 44=57-13(CH 3),CH 2=N +HCH 3, 第四章 红外课后习题及答案间、邻、对硝基甲苯第三章紫外习题及答案核磁共振氢谱习题解答“核磁共振氢谱”部分习题参考答案1. CH 3CH 2COOCH 3 , 2.CH 3CH 2OCOCH(NO 2)CH 33. (a) C 6H 5CH(CH 3)OCOCH 3 , (b)C 6H 5CH 2CH 2OCOCH 3, (c) p -CH 3C 6H 4COOCH 2CH 34. HOCH 2CH 2CN ,5. CH 3CH 2OCOCH 2N(CH 3)26. CH 3CH 2OCOCH=CHCOOCH 2CH 3 ,7. 略,8. CH 3CH 2CH 2COOCH=CH 2 OCH 3OCH 3NH 2ca b 9.δa 6.35ppm, (1H, dd, Jac=8Hz, Jab=2Hz)δb 6.56ppm, (1H, d, Jab=2Hz)δc 6.85ppm, (1H, dd, Jca=8Hz) 9. (a) 2-乙基吡啶,(b) 3-乙基吡啶“核磁共振碳谱”部分习题参考答案3. CH 3COOCH=CH 24. p -N ≡CC 6H 4COOH5. p -ClC 6H 4COCH 36. CH 3CH 2OCOCH 2CH 2COOCH 2CH 37. (CH 3CH 2CO)2O 8. a: C 6H 5CH 2COCH 3 , b: C 6H 5COCH 2CH 38. C 6H 5OCH 2CH 2OCOCH 3。
(完整版)有机波谱习题及答案

11. 波谱分析法通常获得其他分析方法不能获得的那些信息? (B) A. 组成信息; B. 原子或分子结构信息; C. 化合物存在形态; D. 化合物极性大小
12. 激光拉曼光谱属于(D) A. 吸收光谱; B. 发射光谱; C. 原子光谱; D. 分子光谱
13. 有机波谱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法的主要不足是(B) A. 样品用量大; B. 相对误差大; C. 选择性差; D. 重现性低
24. 对各种氨基酸的分析,最有效的方法是(D) A. 紫外吸收光谱; B. 红外光谱; C. 气相色谱; D. 高效液相色谱
25.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有如下特点, 其中错误的是(C) A. 动态范围宽,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可达105~106; B.基体效应比较低,较易建立分析方法; C. 只能进行单元素测定; D. 精密度好
要比化学分析法高得多。(×)
10. 一般讲,分子光谱远比原子光谱复杂,原子光 谱通常为线状光谱,而分子光谱为带状光谱。(√)
11. 吸收定律偏离线性完全是由仪器因素引起 的。(×)
12. 电子能级间隔越小跃迁时吸收光子的频率 越大。(× )
13. 分子光谱是由电子的发射而产生的。(×)
14. 分子荧光也叫二次光,都属于吸收光谱的 范围。(×)
A. GC-MS; B. LC-MS; C. ICP-MS; D. GC-IR 19. 下列那种简写代表核磁共振波谱?(B)
A. UV; B. NMR; C. IR; D. MS 20. 下列有机波谱分析法中,哪种谱图的横轴不表示光或电磁
波的能量?(D) A. 紫外-可见光谱; B. 红外吸收光谱; C. 核磁共振波谱; D. 质谱
3.可见光区、紫外光区、红外光区、无线电波区四个电磁波 区域中,能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分别是(A) A. 紫外光区和无线电波区; B. 紫外光区和红外光区; C. 红外光区和无线电波区; D. 可见光区和红外光区
有机波谱分析习题答案

有机波谱分析习题答案有机波谱分析习题答案【篇一:《有机波谱分析》习题】>一、选择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1)吸收峰的强度(2)吸收峰的数目(3)吸收峰的位置(4)吸收峰的形状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1)紫外光能量大(2)波长短(3)电子能级差大(4)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4.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1)水(2)甲醇(3)乙醇(4)正己烷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1)(2)(3)(4)(1)(2)(3)(4)二、解答及解析题1. 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吸收带波长与吸收强度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2. 紫外吸收光谱能提供哪些分子结构信息?紫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有什么用途又有何局限性?3. 分子的价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哪几种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4. 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5.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有什么影响?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6. 什么是发色基团?什么是助色基团?它们具有什么样结构或特征?9. ph对某些化合物的吸收带有一定的影响,例如苯胺在酸性介质中它的k吸收带和b吸收带发生蓝移,而苯酚在碱性介质中其k吸收带和b吸收带发生红移,为什么?羟酸在碱性介质中它的吸收带和形状会发生什么变化?10. 某些有机化合物,如稠环化合物大多数都呈棕色或棕黄色,许多天然有机化合物也具有颜色,为什么?13. 下列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可能出现什么吸收带?并请估计其吸收波长及摩尔吸光系数的范围。
(1)(2)(3)(4)(1)(2)(3)(4)15. 计算下列化合物在乙醇溶液中的k吸收带波长。
(1)(2)(3)部分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7 (1)、(3)、(4)、(1)、(1)、(2)、(2)二、解答及解析题13. (1)k,r;(2)k,b,r;(3)k,b;(4)k,b,r14. (1)267nm;(2)225nm;(3)349nm;(4)237nm15. (1)270nm(2)238nm(3)299nm第三章红外吸收光谱法一、选择题1. ch3—ch3的哪种振动形式是非红外活性的这是因为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 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1)诱导效应(2)共轭效应(3)费米共振(4)空间位阻3.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1)玻璃(2)石英(3)红宝石(4)卤化物晶体4. 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1)4 (2)3(3)2 (4)15. 下列官能团在红外光谱中吸收峰频率最高的是(1)(2)—c≡c—(3)(4)—o—h二、解答及解析题1.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的基本原理、仪器,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2. 红外吸收光谱图横坐标、纵坐标各以什么标度?3. 对于chcl3、c-h伸缩振动发生在3030cm-1,而c-cl伸缩振动发生在758 cm-1 (1)计算cdcl3中c-d伸缩振动的位置;(2)计算chbr3中c-br伸缩振动的位置。
《有机波谱分析》四套试题附答案

波普解析试题A二、选择题。
( 10*2分=20分)1.化合物中只有一个羰基,却在1773cm-1和1736cm-1处出现两个吸收峰这是因为:()A、诱导效应B、共轭效应C、费米共振D、空间位阻2. 一种能作为色散型红外光谱仪的色散元件材料为:()A、玻璃B、石英C、红宝石D、卤化物晶体3.预测H2S分子的基频峰数为:()A、4B、3C、2D、14.若外加磁场的强度H0逐渐加大时,则使原子核自旋能级的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所需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A、不变B、逐渐变大C、逐渐变小D、随原核而变5.下列哪种核不适宜核磁共振测定:()A、12CB、15NC、19FD、31P6.在丁酮质谱中,质荷比质为29的碎片离子是发生了()A、α-裂解B、I-裂解C、重排裂解D、γ-H迁移7.在四谱综合解析过程中,确定苯环取代基的位置,最有效的方法是()A、紫外和核磁B、质谱和红外C、红外和核磁D、质谱和核磁8.下列化合物按1H化学位移值从大到小排列 ( )a.CH2=CH2b.CH CHc.HCHOd.A、a、b、c、dB、a、c、b、dC、c、d、a、bD、d、c、b、a9.在碱性条件下,苯酚的最大吸波长将发生何种变化? ( )A.红移 B. 蓝移 C. 不变 D. 不能确定10.芳烃(M=134), 质谱图上于m/e91处显一强峰,试问其可能的结构是:( )A. B. C. D.三、问答题(5*5分=25分)1.红外光谱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是?2.影响物质红外光谱峰位的因素有哪些?3. 色散型光谱仪主要有哪些部分组成?4. 核磁共振谱是物质内部什么运动在外部的一种表现形式?5. 紫外光谱在有机化合物结构鉴定中的主要贡献是什么?四、计算和推断题(9+9+17=35分)1.某化合物(不含N元素)分子离子区质谱数据为M(72),相对丰度100%; M+1(73),相对丰度3.5%;M+2(74),相对丰度0.5%。
波谱解析必做习题参考答案

波谱解析必做习题参考答案波谱解析必做习题参考答案波谱解析是一门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
通过分析物质的光谱特征,可以推断其组成、结构和性质。
在学习波谱解析的过程中,做习题是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波谱解析习题及其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红外光谱解析1. 习题:某有机物的红外光谱图中,出现了一个宽而强的吸收峰,峰位在3200-3600 cm-1之间,且没有其他明显吸收峰。
请推断该有机物的结构。
参考答案:该有机物很可能是一种醇。
醇的红外光谱中,羟基(-OH)的拉伸振动会出现宽而强的吸收峰,峰位在3200-3600 cm-1之间。
由于没有其他明显吸收峰,可以排除其他含有羟基的有机物,如酚和酮。
2. 习题:某有机物的红外光谱图中,出现了一个强吸收峰,峰位在1700 cm-1左右,且没有其他明显吸收峰。
请推断该有机物的结构。
参考答案:该有机物很可能是一种酮。
酮的红外光谱中,羰基(C=O)的伸缩振动会出现强吸收峰,峰位在1700 cm-1左右。
由于没有其他明显吸收峰,可以排除其他含有羰基的有机物,如醛和酸。
二、质谱解析1. 习题:某有机物的质谱图中,出现了一个分子峰(M+)的相对强度为100%,以及一个相对强度为15%的分子离子峰(M+1)。
请推断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参考答案: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中可能含有碳、氢和氧元素。
分子离子峰(M+1)的相对强度为15%,说明该有机物中有一个碳原子的丰度为15/100=15%比例相对较高。
根据碳的相对丰度为12/13,可以推断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中含有6个碳原子。
2. 习题:某有机物的质谱图中,出现了一个分子峰(M+)的相对强度为100%,以及一个相对强度为43%的分子离子峰(M+1)。
请推断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参考答案: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中可能含有碳、氢和氧元素。
分子离子峰(M+1)的相对强度为43%,说明该有机物中有一个碳原子的丰度为43/100=43%比例相对较高。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大全

波谱解析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1. 波谱解析中,核磁共振(NMR)技术主要用于研究分子中的哪种相互作用?A. 电子-电子相互作用B. 核-核相互作用C. 核-电子相互作用D. 电子-核相互作用答案:C2. 在红外光谱(IR)中,羰基(C=O)的伸缩振动通常出现在哪个波数范围内?A. 1000-1800 cm^-1B. 1800-2500 cm^-1C. 2500-3300 cm^-1D. 3300-3600 cm^-1答案:A3. 质谱(MS)中,分子离子峰(M+)通常表示分子的哪种信息?A. 分子的分子量B. 分子的化学式C. 分子的空间构型D. 分子的电子结构答案:A4. 紫外-可见光谱(UV-Vis)中,芳香族化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通常在哪个范围内?A. 200-300 nmB. 300-400 nmC. 400-500 nmD. 500-600 nm答案:B5. 拉曼光谱(Raman)与红外光谱的主要区别在于?A. 样品的制备方法B. 样品的溶解性C. 样品的物理状态D. 样品的化学性质答案:C二、填空题6. 在核磁共振氢谱中,化学位移(δ)的单位是______。
答案:ppm7. 红外光谱中,双键的伸缩振动通常出现在______ cm^-1以上。
答案:16008. 质谱中,同位素峰是指分子离子峰的______。
答案:质量数不同的同位素分子离子峰9. 紫外-可见光谱中,最大吸收波长越长,表示分子的______越强。
答案:共轭效应10. 拉曼光谱中,散射光的频率与激发光的频率之差称为______。
答案:拉曼位移三、简答题11. 简述核磁共振技术中,自旋-自旋耦合(J-耦合)现象对氢谱的影响。
答案:自旋-自旋耦合现象会导致核磁共振氢谱中相邻质子之间的信号发生分裂,分裂的峰数取决于耦合质子的数量,这种现象可以帮助确定分子中质子的相对位置和连接方式。
12. 解释红外光谱中,碳氢键的伸缩振动和弯曲振动分别对应哪些波数范围,并说明其对分子结构分析的意义。
孟令芝_有机波谱分析_第三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质谱习题及答案 第三章 紫外习题及答案 第四章 红外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五章 核磁课后习题及答案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质谱习题及答案解:A 、C 2H 3Cl ,B 、C 2H 6S分子离子峰为偶数表明含有偶数个氮或不含氮。
C x H y N z O w S S不含氮 含氮22RI(M+1)100 1.10.370.8RI(M)RI(M+2)(1.1)1000.2 4.4RI(M)200x z sx w s ⨯=++⨯=++22RI(M+1)100 1.10.370.8RI(M)RI(M+2)(1.1)1000.2 4.4RI(M)200x z sx w s⨯=++⨯=++A 、RI(M+1) 4.8100 1.10.37100RI(M)100x z ⨯=+=⨯,设z=1,则x=4.02,C 4N 分子量>62,不合理。
所以无氮元素。
同理B ,设z=1,则x=3.11,C 3N 分子量>62,不合理。
所以无氮元素。
同位素相对丰度表,p26表2.3。
对于A ,RI 相对丰度,M :(M+2)=3:1,则A 中有氯原子,推断其分子式为CH 2=CHCl 对于A ,RI 相对丰度,M :(M+2)=25:1,则A 中有硫原子,推断其分子式CH 3CH 2SH解:C 2H 2Cl 2,ClCH=CHClm/z=98分子离子峰,M :(M+2)=6:1,有两个氯。
同位素相对丰度表,p26表2.3。
M-35=98-Cl ,M-36=98-HCl ,M-37=98-HCl-H解:m/z 142=M -43(⋅C 3H 7),m/z 142=C 9H 20N ,(n-C 4H 9)3N, 分子离子峰为奇数表明含有奇数个氮。
C x H y N z O w S SRI(M+1)10100 1.10.37100RI(M)100x z ⨯=+=⨯,设z=1,则x=8.75,若z=3,则x=8.08,不合理。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试题每章+答案

第一章紫外光谱一、名词解释1、助色团:有n电子的基团,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强.2、发色团:分子中能吸收紫外或可见光的结构系统.3、红移: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强度增加,增色作用.4、蓝移:吸收峰向短波方向移动,减色作用.5、增色作用:使吸收强度增加的作用.6、减色作用:使吸收强度减低的作用.7、吸收带:跃迁类型相同的吸收峰.二、选择题1、不是助色团的是:DA、-OHB、-ClC、-SHD、CH3CH2-2、所需电子能量最小的电子跃迁是:DA、σ→σ*B、n →σ*C、π→π*D、n →π*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饱和烃类在远紫外区有吸收B、UV吸收无加和性C、π→π*跃迁的吸收强度比n →σ*跃迁要强10-100倍D、共轭双键数目越多,吸收峰越向蓝移4、紫外光谱的峰强用εmax表示,当εmax=5000~10000时,表示峰带:BA、很强吸收B、强吸收C、中强吸收D、弱吸收5、近紫外区的波长为:CA、4-200nmB、200-300nmC、200-400nmD、300-400nm6、紫外光谱中,苯通常有3个吸收带,其中λmax在230~270之间,中心为254nm的吸收带是:BA、R带B、B带C、K带D、E1带7、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CA、吸收峰的强度B、吸收峰的数目C、吸收峰的位置D、吸收峰的形状8、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DA、紫外光能量大B、波长短C、电子能级差大D、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9、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AA、水B、乙醇C、甲醇D、正己烷10、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AA、B、C、D、11、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max值最大的是:A(b)A、B、C、D、12、频率(MHz)为4.47×108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AA、670.7nmB、670.7μC、670.7cmD、670.7m13、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AA、σ→σ*B、π→π*C、n→σ*D、n→π*第二章红外光谱一、名词解释:1、中红外区2、fermi共振3、基频峰4、倍频峰5、合频峰6、振动自由度7、指纹区8、相关峰9、不饱和度10、共轭效应11、诱导效应12、差频二、选择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线性分子的自由度为:AA:3N-5 B: 3N-6 C: 3N+5 D: 3N+62、非线性分子的自由度为:BA:3N-5 B: 3N-6 C: 3N+5 D: 3N+63、下列化合物的νC=C的频率最大的是:DA B C D4、下图为某化合物的IR图,其不应含有:DA :苯环B :甲基C :-NH 2D :-OHA 苯环B 甲基C -NH2D -OH5、下列化合物的νC=C 的频率最大的是:AA B C D6、亚甲二氧基与苯环相连时,其亚甲二氧基的δCH 特征强吸收峰为:AA : 925~935cm -1B :800~825cm -1C : 955~985cm -1D :1005~1035cm -17、某化合物在3000-2500cm -1有散而宽的峰,其可能为:AA : 有机酸B :醛C :醇D :醚8、下列羰基的伸缩振动波数最大的是:C9、 中三键的IR 区域在:BA ~3300cm -1B 2260~2240cm -1C 2100~2000cm -1D 1475~1300cm -110、偕三甲基(特丁基)的弯曲振动的双峰的裂距为:DA 10~20 cm -1 B15~30 cm -1 C 20~30cm -1 D 30cm -1以上第三章 核磁共振一、名词解释1、化学位移2、磁各向异性效应3、自旋-自旋驰豫和自旋-晶格驰豫4、屏蔽效应C R O R A C R O H B C R O F CR OClC DC N R5、远程偶合6、自旋裂分7、自旋偶合8、核磁共振9、屏蔽常数10.m+1规律11、杨辉三角12、双共振13、NOE效应14、自旋去偶15、两面角16、磁旋比17、位移试剂二、填空题1、1HNMR化学位移δ值范围约为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