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波谱分析_孟令芝_第三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有机波谱分析参考题库及答案

有机波谱分析参考题库及答案

有机波谱分析参考题库及答案第二章:紫外吸收光谱法一、选择81. 频率(MHz)为4.47×10的辐射,其波长数值为(1)670.7nm (2)670.7μ (3)670.7cm (4)670.7m 2. 紫外-可见光谱的产生是由外层价电子能级跃迁所致,其能级差的大小决定了 (1)吸收峰的强度 (2)吸收峰的数目 (3)吸收峰的位置 (4)吸收峰的形状 3. 紫外光谱是带状光谱的原因是由于(1)紫外光能量大 (2)波长短 (3)电子能级差大(4)电子能级跃迁的同时伴随有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的原因4. 化合物中,下面哪一种跃迁所需的能量最高**** (1)ζ?ζ (2)π?π (3)n?ζ (4)n?π*5. π?π跃迁的吸收峰在下列哪种溶剂中测量,其最大吸收波长最大(1)水 (2)甲醇 (3)乙醇 (4)正己烷6. 下列化合物中,在近紫外区(200,400nm)无吸收的是(1) (2) (3) (4)7. 下列化合物,紫外吸收λ值最大的是 max(1) (2) (3) (4)二、解答及解析题1. 吸收光谱是怎样产生的,吸收带波长与吸收强度主要由什么因素决定,2. 紫外吸收光谱有哪些基本特征,3. 为什么紫外吸收光谱是带状光谱,4. 紫外吸收光谱能提供哪些分子结构信息,紫外光谱在结构分析中有什么用途又有何局限性,,5. 分子的价电子跃迁有哪些类型,哪几种类型的跃迁能在紫外吸收光谱中反映出来?6. 影响紫外光谱吸收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7.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带有几种类型,它们与分子结构有什么关系,8. 溶剂对紫外吸收光谱有什么影响,选择溶剂时应考虑哪些因素,9. 什么是发色基团,什么是助色基团,它们具有什么样结构或特征,**10.为什么助色基团取代基能使烯双键的n?π跃迁波长红移,而使羰基n?π跃迁波长蓝移,*11. 为什么共轭双键分子中双键数目愈多其π?π跃迁吸收带波长愈长,请解释其因。

12. 芳环化合物都有B吸收带,但当化合物处于气态或在极性溶剂、非极性溶剂中时,B吸收带的形状有明显的差别,解释其原因。

有机波谱习题及答案分析

有机波谱习题及答案分析
A. 0.124 eV; B. 12.4 eV; C. 124 eV; D. 1.24×105 eV
8. 下列四种波数的电磁辐射,哪一个属于可见区?(B) A. 2.0×105 cm-1; B. 980 cm-1;
C. 2.0 cm-1; D. 50.0 cm-1 9. 可见光的能量是在下列那个范围内?(D)
11. 波谱分析法通常获得其他分析方法不能获得的那些信息? (B) A. 组成信息; B. 原子或分子结构信息; C. 化合物存在形态; D. 化合物极性大小
12. 激光拉曼光谱属于(D) A. 吸收光谱; B. 发射光谱; C. 原子光谱; D. 分子光谱
13. 有机波谱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法的主要不足是(B) A. 样品用量大; B. 相对误差大; C. 选择性差; D. 重现性低
3.可见光区、紫外光区、红外光区、无线电波区四个电磁波 区域中,能量最大和最小的区域分别是(A) A. 紫外光区和无线电波区; B. 紫外光区和红外光区; C. 红外光区和无线电波区; D. 可见光区和红外光区
4. 频率为1×107 MHz的电磁辐射是处在哪一个光区(A) A. 红外光区; B. 紫外光区; C. 无线电波区;D. 可见光区
A. GC-MS; B. LC-MS; C. ICP-MS; D. GC-IR 19. 下列那种简写代表核磁共振波谱?(B)
A. UV; B. NMR; C. IR; D. MS 20. 下列有机波谱分析法中,哪种谱图的横轴不表示光或电磁
波的能量?(D) A. 紫外-可见光谱; B. 红外吸收光谱; C. 核磁共振波谱; D. 质谱
14.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是由于(B) A. 原子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B. 原子外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C. 原子内层电子在不同能级间的跃迁; D. 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

波谱解析必做习题参考答案

波谱解析必做习题参考答案

波谱解析必做习题参考答案波谱解析必做习题参考答案波谱解析是一门重要的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生物等领域。

通过分析物质的光谱特征,可以推断其组成、结构和性质。

在学习波谱解析的过程中,做习题是提高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波谱解析习题及其参考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红外光谱解析1. 习题:某有机物的红外光谱图中,出现了一个宽而强的吸收峰,峰位在3200-3600 cm-1之间,且没有其他明显吸收峰。

请推断该有机物的结构。

参考答案:该有机物很可能是一种醇。

醇的红外光谱中,羟基(-OH)的拉伸振动会出现宽而强的吸收峰,峰位在3200-3600 cm-1之间。

由于没有其他明显吸收峰,可以排除其他含有羟基的有机物,如酚和酮。

2. 习题:某有机物的红外光谱图中,出现了一个强吸收峰,峰位在1700 cm-1左右,且没有其他明显吸收峰。

请推断该有机物的结构。

参考答案:该有机物很可能是一种酮。

酮的红外光谱中,羰基(C=O)的伸缩振动会出现强吸收峰,峰位在1700 cm-1左右。

由于没有其他明显吸收峰,可以排除其他含有羰基的有机物,如醛和酸。

二、质谱解析1. 习题:某有机物的质谱图中,出现了一个分子峰(M+)的相对强度为100%,以及一个相对强度为15%的分子离子峰(M+1)。

请推断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参考答案: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中可能含有碳、氢和氧元素。

分子离子峰(M+1)的相对强度为15%,说明该有机物中有一个碳原子的丰度为15/100=15%比例相对较高。

根据碳的相对丰度为12/13,可以推断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中含有6个碳原子。

2. 习题:某有机物的质谱图中,出现了一个分子峰(M+)的相对强度为100%,以及一个相对强度为43%的分子离子峰(M+1)。

请推断该有机物的分子式。

参考答案: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中可能含有碳、氢和氧元素。

分子离子峰(M+1)的相对强度为43%,说明该有机物中有一个碳原子的丰度为43/100=43%比例相对较高。

有机波谱习题及答案分析PPT学习教案

有机波谱习题及答案分析PPT学习教案
第3页/共156页
4. 频率为1×107 MHz的电磁辐射是处在哪一个光区(A) A. 红外光区; B. 紫外光区; C. 无线电波区;D. 可见光区
5. 有机化合物成健电子的能级间隔越小,受激跃迁时吸收电磁 波的(C) A. 能量越大; B.波数越大; C. 波长越长; D.频率越高
6. 分析化学发生第二次变革的时代是(C) A. 20世纪初; B. 20世纪2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D. 20世纪末
7. 波长为0.0100 nm的电磁波能量是多少eV? (1 eV = 1.602×10-19 J) (D)
A. 0.124 eV; B. 12.4 eV; C. 124 eV; D. 1.24×105 eV
第4页/共156页
8. 下列四种波数的电磁辐射,哪一个属于可见区?(B) A. 2.0×105 cm-1; B. 980 cm-1; C. 2.0 cm-1; D. 50.0 cm-1
9. 当化合物分子中含有C=O基团,而且与这个基团相连的键上有γ-氢原子,该化 合物的质谱出现麦氏重排离子峰。(√)
10. 化学电离源属于软电离技术,因此在CI-MS中最强峰通常是准分子离子峰。 (√)
第17页/共156页
11. 由于不能生成带正电荷的卤素离子,所以在质谱 仪分析中是无法确定分子结构中是否有卤素元素 存在的。(×)
19. 下列那种简写代表核磁共振波谱?(B) A. UV; B. NMR; C. IR; D. MS
20. 下列有机波谱分析法中,哪种谱图的横轴不表示光或电磁 波的能量?(D) A. 紫外-可见光谱; B. 红外吸收光谱; C. 核磁共振波谱; D. 质谱
第8页/共156页
21. 下列不是吸收光谱的是(D) A. AAS; B. IR; C. NMR; D. AES

有机物波普分析习题及解析

有机物波普分析习题及解析

第一章质谱习题1、有机质谱图的表示方法有哪些?是否谱图中质量数最大的峰就是分子离子峰,为什么?2、以单聚焦质谱仪为例,说明质谱仪的组成,各主要部件的作用及原理。

3、有机质谱的分析原理及其能提供的信息是什么?4、有机化合物在离子源中有可能形成哪些类型的离子?从这些离子的质谱峰中可以得到一些什么信息?5、同位素峰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在谱图中识别同位素峰?6、谱图解析的一般原则是什么?7.初步推断某一酯类(M=116)的结构可能为A或B或C,质谱图上m/z 87、m/z 59、m/z 57、m/z29处均有离子峰,试问该化合物的结构为何?(A)(B)(C)8.下列化合物哪些能发生McLafferty重排?9.下列化合物哪些能发生RDA重排?10.某化合物的紫外光谱:262nm(15);红外光谱:3330~2500cm-1间有强宽吸收,1715 cm-1处有强宽吸收;核磁共振氢谱:δ11.0处为单质子单峰,δ2.6处为四质子宽单峰,δ2.12处为三质子单峰,质谱如图所示。

参照同位素峰强比及元素分析结果,分子式为C5H8O3,试推测其结构式。

部分习题参考答案1、表示方法有质谱图和质谱表格。

质量分析器出来的离子流经过计算机处理,给出质谱图和质谱数据,纵坐标为离子流的相对强度(相对丰度),通常最强的峰称为基峰,其强度定为100%,其余的峰以基峰为基础确定其相对强度;横坐标为质荷比,一条直线代表一个峰。

也可以质谱表格的形式给出质谱数据。

最大的质荷比很可能是分子离子峰。

但是分子离子如果不稳定,在质谱上就不出现分子离子峰。

根据氮规则和分子离子峰与邻近峰的质量差是否合理来判断。

2、质谱仪的组成:进样系统,离子源,质量分析器,检测器,数据处理系统和真空系统。

进样系统:在不破坏真空度的情况下,使样品进入离子源。

气体可通过储气器进入离子源;易挥发的液体,在进样系统内汽化后进入离子源;难挥发的液体或固体样品,通过探针直接插入离子源。

有机波谱习题及答案讲解

有机波谱习题及答案讲解
的发光性质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属于发射光谱分 析。(√)
6. 根据Franck-condon原理,在电子能级发生跃迁 时,必然伴随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变化。(√)
7. 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是有机 结构分析的四种主要有机波谱分析方法,合称为 四大谱。(√)
8. 电磁波的波长越长,能量越大。(×) 9. 有机波谱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A. GC-MS; B. LC-MS; C. ICP-MS; D. GC-IR 19. 下列那种简写代表核磁共振波谱?(B)
A. UV; B. NMR; C. IR; D. MS 20. 下列有机波谱分析法中,哪种谱图的横轴不表示光或电磁
波的能量?(D) A. 紫外-可见光谱; B. 红外吸收光谱; C. 核磁共振波谱; D. 质谱
4. 简述有机波谱分析的基本构成三要素。 谱峰位置(定性指标)
谱峰强度(定量指标)
谱峰的形状
5. 简述朗伯-比尔定律成立的前提和偏离线性的原因。 前提:①入射光为单色光;②吸收发生在均匀的介质
中;③在吸收过程中,吸收物质相互不发生作用。
偏离线性的原因:吸收定律本身的局限性、溶液的化 学因素和仪器因素等。如溶液的浓度过高、溶液中 粒子的散射、入射光非单色光等。
5. 有机化合物成健电子的能级间隔越小,受激跃迁时吸收电磁 波的(C) A. 能量越大; B.波数越大; C. 波长越长; D.频率越高
6. 分析化学发生第二次变革的时代是(C) A. 20世纪初; B. 20世纪20年代; C. 20世纪40年代;D. 20世纪末
7. 波长为0.0100 nm的电磁波能量是多少eV? (1 eV = 1.602×10-19 J)(D)
A. 0.124 eV; B. 12.4 eV; C. 124 eV; D. 1.24×105 eV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_有机波谱分析课后习题答案参考

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_有机波谱分析课后习题答案参考

第二章质谱习题及答案1、化合物A 、B 质谱图中高质荷比区的质谱数据,推导其可能的分子式A : WA 60(5 8)61(8.7)62(100)M +'63( ∣.S) G4(31) 65(0-71)B : m 心 60(9.0) 61(19.0) 52( J(W)M 4* 63(3∙8) 64(4.4) 65(0.09)解:分子离子峰为偶数=62表明不含氮或含有偶数个氮。

对于A , Rl(M + 2): RI(M )心3:1 ,所以分子中含有一个Cl 原子,不可能含氮。

则根据CW + I)XlOO=I.Lv = 4.8 ,得X = 2』=3 J 所以 A 分子式 C 2H 3Cl f UN=I 合理; RI(M)对于B , Rl(M +2) = 4.4 ,所以分子中可能含有一个S 原子,不可能含氮。

则根据RHM + I)X loo = 1. Lv + 0.8z = 3.8 , x = 2, y = 6 .所以 B 分子式 C2I‰S fUN=O 合理。

RI (M)2、化合物的部分质谱数据及质谱图如下,推导其结构解:RI(M): RI(M + 2): RI(M + 4) ≈ 9:6:1 ,所以分子中含有两个Cl, n√z =96为分子离子峰,不含氮。

根据"W +hχl00 = 1」x = 2.4 # x = 29y = 2 f 分子式为 C 2H 2Cl 2 f UN=I .合理。

Rl(M)图中可见:n√z61(M -35), Rl(IOO)为基峰,是分子离子丢失一个Cl 得到的;m∕z=36,为HCI +; n√z=26(M -Ch), RI(34),是分子离子丢失Cb 得到的,相对强 度大,稳定,说明结构为CHCl=CHCI O961003•化合物的质谱图如下w儿U5<M+∖>1l42(lOO)l L43(iO 3),推导其可能结构。

分子离子峰n√z 185为奇数表明含有奇数个氮。

波谱原理及解析第三版答案

波谱原理及解析第三版答案

波谱原理及解析第三版答案波谱分析是一种常见的分析方法,可以用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化学性质。

波谱原理及解析第三版是一本经典的教材,在学习波谱分析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本文对《波谱原理及解析第三版》中几个重要问题的答案解析。

一、什么是波谱分析?波谱分析是利用物质吸收、发射、散射、透射、干涉等现象,通过测量物质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结果,来推断物质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一种方法。

波谱分析广泛应用于化学、物理、材料科学等领域。

二、简述电磁波谱的分类及特点。

电磁波谱可以按照波长、频率等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波长递增的顺序,可以将电磁波谱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等。

每一种电磁波有其特定的能量、穿透力和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方式。

三、简要描述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原理。

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利用物质对紫外可见光的吸收现象来研究物质的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方法。

当物质与紫外可见光发生相互作用时,部分光能被物质吸收,使得进入物质的光减弱,通过测量光的强度变化,可以推断出物质的吸收特性。

四、谱线是什么?它们如何产生?谱线指的是在波谱图上出现的明显的吸收或发射峰,代表了物质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结果。

谱线的产生与物质吸收或发射特定的波长的光有关。

当物质吸收或发射光时,由于物质的能级结构变化,特定波长的光被吸收或发射,形成谱线。

五、核磁共振(NMR)是如何工作的?核磁共振是一种利用原子核在磁场中的行为来研究物质结构的方法。

在核磁共振中,将样品放置在强磁场中,通过向样品施加特定的频率的射频脉冲,激发物质的核自旋。

当核自旋返回基态时,会发出特定频率的电磁辐射,通过测量这个辐射可以推断出物质的结构和化学环境。

六、质谱是如何进行分析的?质谱是一种通过对物质中离子的质量和相对丰度进行测量,来研究物质结构和组成的方法。

在质谱中,首先将样品转化为气相或者溶液,然后通过在样品中引入电离源,将样品中分子或分子碎片电离为带电离子。

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的分析和检测手段,将离子按照其质量进行分离,并对离子进行检测和计数,最终得到质谱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质谱习题及答案
解:A 、C 2H 3Cl ,B 、C 2H 6S
分子离子峰为偶数表明含有偶数个氮或不含氮。

C x H y N z O w S S
不含氮 含氮
2
2
RI(M+1)
100 1.10.370.8RI(M)
RI(M+2)(1.1)1000.2 4.4RI(M)200x z s
x w s ⨯=++⨯=++
2
2
RI(M+1)
100 1.10.370.8RI(M)
RI(M+2)(1.1)
1000.2 4.4RI(M)200x z s
x w s
⨯=++⨯=++
A 、
RI(M+1) 4.8
100 1.10.37100RI(M)100
x z ⨯=+=⨯,设z=1,则x=4.02,C 4N 分子量>62,不合理。

所以无氮元素。

同理B ,设z=1,则x=3.11,C 3N 分子量>62,不合理。

所以无氮元素。

同位素相对丰度表,p26表2.3。

对于A ,RI 相对丰度,M :(M+2)=3:1,则A 中有氯原子,推断其分子式为CH 2=CHCl 对于A ,RI 相对丰度,M :(M+2)=25:1,则A 中有硫原子,推断其分子式CH 3CH 2
SH
解:C 2H 2Cl 2,ClCH=CHCl
m/z=98分子离子峰,M :(M+2)=6:1,有两个氯。

同位素相对丰度表,p26表2.3。

M-35=98-Cl ,M-36=98-HCl ,
M-37=98-HCl-H
解:m/z 142=M -43(⋅C 3H 7),m/z 142=C 9H 20N ,(n-C 4H 9)3N, 分子离子峰为奇数表明含有奇数个氮。

C x H y N z O w S S
RI(M+1)10
100 1.10.37100RI(M)100
x z ⨯=+=⨯,设z=1,则x=8.75,若z=3,则x=8.08,不合
理。

M :(M+1)=10:1,表明不含有卤素和氧硫。

m/z 44=CH 2=N +HCH 3,m/z 100=142-42(C 3H 6) m/z 57=M -43(⋅C 3H 7),
m/z 44=57-13(CH 3),CH 2=N +HCH 3, 第四章 红外课后习题及答案
间、邻、对硝基甲苯
第三章紫外习题及答案
核磁共振氢谱习题解答
“核磁共振氢谱”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1. CH 3CH 2COOCH 3 , 2.CH 3CH 2OCOCH(NO 2)CH 3
3. (a) C 6H 5CH(CH 3)OCOCH 3 , (b)C 6H 5CH 2CH 2OCOCH 3, (c) p -CH 3C 6H 4COOCH 2CH 3
4. HOCH 2CH 2CN ,
5. CH 3CH 2OCOCH 2N(CH 3)2
6. CH 3CH 2OCOCH=CHCOOCH 2CH 3 ,
7. 略,
8. CH 3CH 2CH 2COOCH=CH 2 OCH 3OCH 3
NH 2c
a b 9.
δa 6.35ppm, (1H, dd, Jac=8Hz, Jab=2Hz)δb 6.56ppm, (1H, d, Jab=2Hz)
δc 6.85ppm, (1H, dd, Jca=8Hz) 9. (a) 2-乙基吡啶,(b) 3-乙基吡啶
“核磁共振碳谱”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3. CH 3COOCH=CH 2
4. p -N ≡CC 6H 4COOH
5. p -ClC 6H 4COCH 3
6. CH 3CH 2OCOCH 2CH 2COOCH 2CH 3
7. (CH 3CH 2CO)2O 8. a: C 6H 5CH 2COCH 3 , b: C 6H 5COCH 2CH 3
8. C 6H 5OCH 2CH 2OCOCH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