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学案58 醇和酚

第十二章 学案58 醇和酚
第十二章 学案58 醇和酚

学案58醇和酚

[考纲要求] 1.了解醇、酚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2.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3.结合实际,了解某些醇、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关注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问题。

知识点一醇

1.概念

羟基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连的化合物。

2.分类及代表物

根据醇分子中__________________,可将醇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乙二醇和丙三醇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液体,都__________于水和乙醇,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3.氢键及其影响

(1)氢键:醇分子中______________与另一醇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存在的相互吸引作用称为氢键。

(2)影响

①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醇和烷烃相比,醇的沸点____________烷烃。

②甲醇、乙醇、丙醇均可以____________溶于水中,也是因为与水形成了氢键。

4.性质(以乙醇为例)

(1)与Na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消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代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氧化反应,氧化成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思考

1.饱和一元醇的通式是什么?含氧量最大的饱和一元醇是什么?

2.在进行乙醇的消去反应实验时,加入乙醇与浓硫酸的比为多少?为什么要将温度立即升至170 ℃?

知识点二酚

1.定义

羟基与______________而形成的化合物称为酚。

2.苯酚的分子式

苯酚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__,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或__________。

3.苯酚的物理性质

(1)纯净的苯酚是________晶体,有________气味,易被空气氧化呈________。

(2)苯酚常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________,高于________时能与水________,苯酚________于酒精。

(3)苯酚有毒,对皮肤有强烈的腐蚀作用,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________洗涤。

4.苯酚的化学性质

由于苯环对羟基的影响,酚羟基比醇羟基________;由于羟基对苯环的影响,苯酚中苯环上的氢比苯中的氢________。

(1)弱酸性

苯酚与NaOH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代反应

苯酚与浓溴水反应,产生白色沉淀,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显色反应

苯酚跟FeCl3溶液作用显____色,利用这一反应可检验苯酚的存在。

问题思考

3.试写出C7H8O的属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4.如何清理试管内壁上残留的苯酚?

一、醇的性质

1.根据下图图示,填写有关乙醇性质的下列表格。

2.(1)是否所有的醇都可以发生催化氧化?(2)醇催化氧化得到的产物一定是醛吗?

3.是否所有的醇都可以发生消去反应?

典例导悟1下列醇类物质中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催化氧化反应生成醛类的物质是()

二、苯酚的性质

1.苯酚俗称石炭酸,苯酚能使指示剂变色吗?如何证明CH3COOH、H2CO3、

的酸性强弱?

2.苯酚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反应,分别是什么反应?有何应用?

典例导悟2菠萝酯是一种具有菠萝香气的食用香料,是化合物甲与苯氧乙酸

发生酯化反应的产物。

(1)甲一定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8 g甲完全燃烧可产生0.3 mol CO2和0.3 mol H2O,甲蒸气对氢气的相对密度是29,甲分子中不含甲基,且为链状结构,其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苯氧乙酸有多种酯类的同分异构体,其中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有两种一硝基取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是(写出任意两种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

菠萝酯的合成路线如下:

①试剂X不可选用的是(选填字母)________。

a.CH3COONa溶液b.NaOH溶液

c.NaHCO3溶液d.Na

②丙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Ⅱ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

③反应Ⅳ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一醇的催化氧化、消去和取代反应

1.(2009·上海理综,13)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K2Cr2O7酸性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Cr3+。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①乙醇沸点低②乙醇密度比水小

③乙醇有还原性④乙醇是烃的含氧化合物

A.②④B.②③

C.①③D.①④

2.(2008·广东,26改编)醇氧化成醛的反应是药物、香料合成中的重要反应之一。

(1)苯甲醇可由C6H5CH2Cl在NaOH水溶液中发生取代反应而得,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氧化成醛的反应是绿色化学的研究内容之一。某科研小组研究了钯催化剂在氧气气氛中对一系列醇氧化成醛反应的催化效果,反应条件为:K2CO3、363 K、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2条)。

(3)用空气代替氧气气氛进行苯甲醇氧化生成苯甲醛的反应,其他条件相同,产率达到95%时的反应时间为7.0小时。请写出用空气代替氧气气氛进行反应的优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苯甲醛易被氧化。写出苯甲醛被银氨溶液氧化的反应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标

出具体反应条件)。

(5)在药物、香料合成中常利用醛和醇反应生成缩醛来保护醛基,此类反应在酸催化下进行。例如:

①在以上醛基保护反应中要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2条)。

②已知具有五元环和六元环结构的缩醛比较稳定。写出用乙二醇(HOCH2CH2OH)保护苯甲醛中醛基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二酚的苯环取代与显色反应

3.(2011·重庆理综,12)NM-3和D-58是正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小分子抗癌药物,结构如下:

关于NM-3和D-58的叙述,错误的是()

A.都能与NaOH溶液反应,原因不完全相同

B.都能与溴水反应,原因不完全相同

C.都不能发生消去反应,原因相同

D.遇FeCl3溶液都显色,原因相同

4.(2009·重庆理综,11)下列对有机物结构或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一定条件下,Cl2可在甲苯的苯环或侧链上发生取代反应

B.苯酚钠溶液中通入CO2生成苯酚,则碳酸的酸性比苯酚弱

C.乙烷和丙烯的物质的量共1 mol,完全燃烧生成3 mol H2O

D.光照下2,2-二甲基丙烷与Br2反应,其一溴代物只有一种

5.(2010·浙江理综,28)最近科学家获得了一种稳定性好、抗氧化能力强的活性化合物A ,其结构如下:

在研究其性能的过程中,发现结构片段X 对化合物A 的性能起了重要作用。为了研究X

的结构,将化合物A 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只得到B()和C 。经元素分析及相对分子质量测定,确定C 的分子式为C 7H 6O 3,C 遇FeCl 3水溶液显紫色,与NaHCO 3溶液反应有CO 2产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化合物B 能发生下列哪些类型的反应________。 A .取代反应 B .加成反应 C .缩聚反应 D .氧化反应 (2)写出化合物C 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化合物C 能经下列反应得到G(分子式为C 8H 6O 2,分子内含有五元环);

C ――→还原

D ――→HBr

E ――→①NaCN

②H 3

O +

F ――→浓H 2SO 4

G 已知:RCOOH ――→还原RCH 2OH ,RX ――→①NaCN

②H 3

O

RCOOH ①确认化合物C 的结构简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F ―→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化合物E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 1H 核磁共振谱图表明,其中某些同分异构体含有苯环,且苯环上有两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写出这些同分异构体中任意三种的结构简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组一 醇

1.下列有关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所有醇都能发生消去反应

B .低级醇(甲醇、乙醇、丙醇、乙二醇)都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

C .凡是烃基直接与羟基相连的化合物一定是醇

D .乙醇和浓硫酸按1∶3体积比混合,共热就一定能产生乙烯

2.下列各化合物中,能发生酯化、还原、加成、消去四种反应的是( )

3.二甘醇可用作溶剂、纺织助剂等,一旦进入人体会导致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二甘醇的结构简式是

HO —CH 2CH 2—O —CH 2CH 2—OH 。 下列有关二甘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能发生取代反应

C.能溶于水,不溶于乙醇D.符合通式C n H2n O3

4.回答有关以通式C n H2n+1OH所表示的一元醇的下列问题:

(1)出现同类同分异构体的最小n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n=4的同分异构体中,氧化后能生成醛的醇有______种,其结构简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具有同分异构体的醇跟浓硫酸混合加热时,只能得到一种不饱和烃(烯烃类),符合这一结果的醇的n值为________。

题组二酚

5.(2011·西宁模拟)可用来鉴别己烯、甲苯、乙酸乙酯、苯酚溶液的一组试剂是() A.氯化铁溶液、溴水

B.碳酸钠溶液、溴水

C.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溴水

D.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化铁溶液

6.膳食纤维具有突出的保健功能,是人体的“第七营养素”。木质素是一种非糖类膳食纤维,其单体之一——芥子醇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芥子醇的说法正确的是()

A.芥子醇分子中有两种含氧官能团

B.芥子醇分子中所有碳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C.芥子醇与足量浓溴水反应,最多消耗3 mol Br2

D.芥子醇能发生的反应类型有氧化、取代、加成

7.食品香精菠萝酯的生产路线(反应条件略去)如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步骤(1)产物中残留的苯酚可用FeCl3溶液检验

B.苯酚和菠萝酯均可与酸性KMnO4溶液发生反应

C.苯氧乙酸和菠萝酯均可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

8.(2011·昆明模拟)化合物A学名邻羟基苯甲酸,俗名水杨酸,其结构如图所示:

(1)将A跟哪种物质的溶液反应可得到一钠盐(其化学式为C7H5O3Na)()

A.NaOH B.Na2S C.NaHCO3D.NaCl

(2)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酚类,同时还属于酯类的化合物有________种。

(3)水杨酸的同分异构体中,属于酚类,但不属于酯类,也不属于羧酸类的化合物必定含有(写出羟基以外的官能团名称)______________。

题组三实验探究

9.设计一个简单的一次性完成实验的装置图,验证醋酸溶液、二氧化碳水溶液、苯酚溶液的酸性强弱顺序是CH3COOH>H2CO3>C6H5OH。

(1)利用如图所示的仪器可以组装实验装置,则仪器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接D,E接______,______接________。

(2)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的同学认为此装置不能验证H2CO3和C6H5OH的酸性强弱,你认为是否有道理?怎样改进实验才能验证H2CO3和C6H5OH的酸性强弱?

10.A和B两种物质的分子式都是C7H8O,它们都能跟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A不溶于NaOH溶液,而B能溶于NaOH溶液。B能使适量溴水褪色,并产生白色沉淀,A不能。B 苯环的一溴代物有两种结构。

(1)写出A和B的结构简式: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

(2)写出B与NaOH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与金属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等量H2,分别需A、B、H2O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____。

学案58 醇和酚

【课前准备区】

知识点一

1.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

2.含羟基的数目无色黏稠有甜味易溶

3.(1)羟基的氧原子羟基的氢原子

(2)①远远高于②任意比例

4.(1)2Na+2C2H5OH―→2C2H5ONa+H2↑

(2)C 2H 5OH ――→浓硫酸

170 ℃CH 2===CH 2↑+H 2O (3)C 2H 5OH +HBr ――→△

C 2H 5Br +H 2O (4)2C 2H 5OH +O 2――→Cu △2CH 3CHO +2H 2O 知识点二

1.苯环直接相连

2.C 6H 6O C 6H 5OH 3.(1)无色 特殊 粉红色 (2)不大 65 ℃ 互溶 易溶 (3)酒精

4.活泼 活泼

(3)紫 问题思考

1.通式为C n H 2n +1OH ,简写为R —OH 。根据其通式可以看出,n 越大,含氧量越少,n 越小,含氧量越大,所以CH 3OH 的含氧量最大。

2.体积比为1∶3。当温度在140 ℃时,会产生乙醚,迅速升温至170℃,为了减少副产物的产生。

当酚、芳香醇、芳香醚的碳原子数相等时,它们互为同分异构体。

4.①可用65 ℃以上的热水清洗;②可以用酒精洗涤;③可以用NaOH 溶液洗涤。 【课堂活动区】 一、1.

2.(1)不是,若α-C 上没有氢原子,该醇不能被催化氧化,如――→[O]

反应。

(2)不一定,

①若α-C 上有2个氢原子,醇被氧化成醛,如:

②若α-C 上有1个氢原子,醇被氧化成酮,如:

3.不一定。(1)只有1个碳原子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β-C 上有氢原子,能发生消去反应,否则不能。

二、1.苯酚酸性很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可设计下图实验比较三者的酸性强弱顺序:

2.(1)显色反应,苯酚与Fe 3+

反应产生紫色物质,常用来检验苯酚的存在,也可以检验其他酚类的存在。

(2)取代反应,苯酚与浓溴水反应生成2,4,6-三溴苯酚,常用来定性检验苯酚的存在和定

量测定苯酚的含量,其他酚类也有此性质。

典例导悟

1.C [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是:与—OH 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有H 原子,上述醇中B 没有。与羟基(—OH)相连的碳原子上有H 原子的醇可被氧化,但只有含有2个氢原子的醇(即含有—CH 2OH)才能转化为醛。]

解析 (1)据能与酸发生酯化反应知甲必含羟基。

(2)M 甲=29×2=58。5.8 g 甲为0.1 mol 甲――→O 2

0.3 mol CO 2+0.3 mol H 2O 可知,1 mol 甲中含3 mol C 及6 mol H ,设甲的分子式为C 3H 6O x ,由相对分子质量为58可求分子式为C 3H 6O ,由分子式中不含甲基且为链状结构的醇,可写出甲的结构简式为CH 2===CH —CH 2OH 。

(3)由能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知含结构,由只能得到两种一硝基

取代物知必须符合

的碳骨架结构,在碳链上引入酯基可以得到

(4)①因为有弱酸性,所以可以与NaOH 溶液或Na 反应生成,但不能与

CH 3COONa 溶液和NaHCO 3溶液反应,故选a 、c 。②根据题目已知信息R —ONa ――→Cl -R ′

R —O —R ′可以分析合成路线中反应Ⅲ,逆推可知丙为Cl —CH 2—COOH ;反应Ⅱ可根据题目已知信息

【课后练习区】 高考集训

1.C [乙醇沸点低,易挥发,故易被检测。K 2Cr 2O 7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乙醇,自

身生成Cr 3+

。]

2.(1)C 6H 5CH 2Cl +NaOH ――→H 2O

C 6H 5CH 2OH +NaCl (2)①催化剂对苯甲醇及其对位衍生物具有高效催化活性; ②苯环上的取代基对苯甲醇衍生物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不大; ③催化剂对C 6H 5CH===CHCH 2OH 的催化效果差(任写2条) (3)优点:空气原料易得,安全性好;缺点:反应速率较慢

(4)C 6H 5CHO +2[Ag(NH 3)2]OH ――→△

C 6H 5COONH 4+2Ag ↓+H 2O +3NH 3 (5)①除去反应中生成的水;反应物(CH 3CH 2OH)过量

解析 (1)C 6H 5CH 2Cl +NaOH ――→H 2O

C 6H 5CH 2OH +NaCl (2)由给定醇结构比较反应时间与醛的产率可知以下三条规律: ①催化剂对苯甲醇及其对位衍生物具有高效催化活性;

②苯环上的取代基对苯甲醇衍生物催化氧化反应的影响不大; ③催化剂对C 6H 5CH===CHCH 2OH 的催化效果差。

(3)用空气原料比O 2更易得,安全性更好;不足之处是耗时长。

(4)C 6H 5CHO +2[Ag(NH 3)2]OH ――→△

C 6H 5COONH 4+2Ag ↓+H 2O +3NH 3。 (5)①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采取促进反应进行的措施: a .及时分离出生成的H 2O ;b.增大CH 3CH 2OH 的用量。

②。

3.C [由NM-3的结构简式可知,分子内存在羧基、酚羟基和结构;而

D-58的结构简式中不存在羧基,存在酚羟基、醇羟基,但不可以发生醇羟基的消去反应,因为与醇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没有H 原子,故两种物质都不能发生消去反应,但原因不同。]

4.B [B 选项中实验说明H 2CO 3酸性比苯酚强,B 项错;结构中只

有1种氢原子,一溴取代物只有1种,D 正确。]

5.(1)ABD

解析 (1)B 中含有的官能团有—OH 和,—OH 可发生取代反应,

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也能与酸性KMnO 4溶液发生氧化反应。

(2)C 的分子式为C 7H 6O 3,C 遇FeCl 3水溶液显紫色,可知C 中含有酚羟基,与NaHCO 3

溶液反应有CO 2产生,推知C 中含—COOH ,故C 可能的结构简式为

(3)C ――→还原

D 过程为羧基还原成醇羟基,D ――→HBr

E 过程为醇羟基被Br 原子取代,E ――→NaCN

H 3

O

F 过程与题中已知RX ――→NaCN

H 3

O

RCOOH 的过程原理一样,G 含五元环可知苯环上两支链相邻,故C 的结构简式为。F ―→G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E

的结构简式为,E 的同分异构体且符合题目要求的化合物的结构简式为

考点集训

1.B [A 选项错误,因为与—OH 相连的碳原子的相邻碳原子上没有H 原子时,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B 选项正确,因为在低级醇中,羟基(极性基)所占比例大,可与水互溶;C 选项错误,只有链烃基直接和羟基相连的化合物才是醇;D 选项错误。]

2.A [A 中含有—OH 能发生酯化反应、消去反应,含有—CHO 能发生还原反应、加成反应,A 对;B 中仅含有—OH ,不能发生还原反应、加成反应;C 中含有碳碳双键和—CHO ,不能发生酯化反应、消去反应;D 中虽含有—OH ,但与—OH 相连碳原子的邻位碳原子上无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3.B [由二甘醇的结构简式可以看出,其含有醇羟基,联系醇的性质它应该能发生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又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它应该能溶于水和乙醇,也很明显看出它不符合C n H 2n O 3的通式,故选B 。]

4.(1)3 (2)2 CH 3CH 2CH 2CH 2OH 、 (3)3

5.C [己烯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都褪色,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使溴水褪色,乙酸乙酯遇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均不褪色,苯酚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与溴水反应得到白色沉淀。]

6.D [芥子醇分子中的三种含氧官能团分别为醚键、酚羟基和醇羟基;苯和乙烯都是平面结构,通过单键的旋转,可以使所有碳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由于酚类与溴水反应通常

在酚羟基的邻、对位上,但芥子醇中这些位置均被其他基团占据,故只有与溴水

发生反应;芥子醇分子结构中含有

和醇羟基,故能发生加成、取代和氧化反应。]

7.D [A 中利用的显色反应检验无干扰,正确;B 中和菠萝酯中

均可以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正确;C 中苯氧乙酸中含的羧基、菠萝酯中的

酯基都可与NaOH溶液反应;D项中步骤(2)产物也含能使溴水褪色,故错误。] 8.(1)C(2)3(3)醛基

解析(1)由于酸性>H2CO3>>HCO-3,只有加入NaHCO3时才只与—COOH反应,保留—OH得C7H5O3Na。

(2)合理的结构为共3种。

(3)由水杨酸的结构知,环外有一个不饱和度,若没有—COOH、,则必有—CHO。

9.(1)A~(D)~(E)~B~C~F

(2)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

(3)该同学说的有道理,应在锥形瓶和试管之间加一个盛NaHCO3溶液的洗气瓶,除去CO2中的醋酸蒸气。

解析(1)将A中的CH3COOH与Na2CO3发生反应: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说明酸性CH3COOH>H2CO3;产生的CO2气体

通入苯酚钠溶液发生反应:+H2O+CO2―→+NaHCO3,说明酸性H2CO3>,因此可组装出实验装置,即A接D,E接B,C接F。

(3)醋酸易挥发,苯酸钠变浑浊,可能是醋酸与苯酸钠反应,应设计一个装置除去CO2中的醋酸蒸气。

解析依据分子式C7H8O知A和B均为不饱和化合物。由于A、B均与Na反应放出H2,且分子结构中只有一个氧原子,故A、B中均有—OH,为醇和酚。A不溶于NaOH,说

明A为醇,又不能使溴水褪色,故A为。B溶于NaOH溶液,且与溴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B为酚,结合其分子式,故B为甲基苯酚,它有三种结构:

,其中苯环上一溴代物有两种结构的只有

H2O与金属钠反应生成H2的物质的量关系分别为:

2H2O~H2,所以生成等量H2时分别需三种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1。

药剂学教学习题

《药剂学》练习题 第一章总论 一、名词解释 1. 药剂学 2. 药典 3. 处方 4. GMP 5. GLP 6. DDS 7. OTC 8. USP 9. 制剂 10. 剂型 11. 溶液型分散系统 12. 乳剂型分散系统13. 混悬型分散系统 14. 非胃肠道给药制剂 15. 固体型分散系统 16. 气体型分散系统 二、思考题 1. 药剂学的分支学科有哪些?试分别解释各学科的定义。 2. 药剂学研究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3. 药剂学总体发展可划分为哪三个时期? 4. 现代药剂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5. 目前颁布的中国药典和国外药典有哪些?最新版本是哪一版? 6. 简述药剂学的进展。 7. 药物剂型可分为几类?试分别叙述。 8. 剂型的重要性主要包括哪些? 9. 药物制剂和剂型的发展可分为哪四个时代?试分别叙述。 10. 药物制剂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11. 试述药物制剂与多学科的关系。 12. 试述片剂在制备与贮存期间的注意事项。 第二章液体制剂 一、名词解释 1.液体药剂 2.流变性 3.溶解、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4.潜溶和助溶 5.增溶和胶束 6.HLB值、CMC、cloud point 7.乳剂和混悬剂 8.凝胶和胶凝 9.絮凝和反絮凝 10.微乳和复乳 11.Zeta 电位 12. 娇味剂 13. 芳香剂 14. 着色剂 15. 掩蔽剂 二、思考题

1.液体制剂的特点及其分类方法有哪些?简述均相和非均相液体制剂的特征。试述分散度与疗效、稳定性之间的关系。牛顿流体的特点是什么?非牛顿流动流动曲线有哪几种类型? 2.流变学在药剂学中的有何应用? 3.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有哪几种? 4.根据 Noyes-Whitney 方程,简述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5.试述表面活性剂定义、分类及结构特点。 6.影响表面活性剂增溶的因素有哪些? 7.试举例简述各类表面活性剂的特点和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8.简述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9.何谓胶体溶液?有哪两类? 10.试述分子胶体和微粒胶体在结构、性质和稳定性方面的异同点。 11.热溶法冷溶法制备糖浆剂的优缺点有哪些? 12.试述乳化剂定义、种类及其乳化作用机理。 13.试述决定乳剂类型的主要因素及其转相方法。 14.简述微乳和普通乳剂的主要区别及其制备方法。 15.混悬剂处方中常用的稳定剂有哪几类? 16.何谓絮凝和反絮凝剂?其作用机理如何? 17.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哪些?其质量评价方法有哪些? 第三章无菌制剂和灭菌制剂 一、名词解释 1. 灭菌制剂和无菌制剂 2. 注射剂和输液 3. 等渗和等张 4. 热原和反渗透 5. 原水、纯化水和注射用水 6. 滴眼剂和洗眼剂 7. 海绵剂和冻干制剂 8. 灭菌法 9. 无菌 10. 防腐和消毒 11. 湿热灭菌法 12. 低温间歇式灭菌法 13. F 值和 Fo 值 14. 工业净化和生物净化 15. 层流和紊流 二、思考题 1.药剂学中灭菌法可分为哪几类?物理灭菌技术主要包括哪些方法? 2.影响湿热灭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使用热压灭菌设备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自考5677法理学小抄.自考笔记.自考预测押题

第一编总论 第一章法学绪论 1、释义:法学是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1)法是社会科学,具有科学性。 (2)法学的产生以法的产生为前提。 法学产生的前提,一般地说就是:第一,立法已发展到相当复杂和广泛的程度;第二、社会上已出现了专门研究者。 (3)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的法学有那些区别? 马克思主义法学使法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它与以往的法学具有原则的区别。 首先,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科学的唯物史观为理论基础的,它认为,法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这种意志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也就是说,法由这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并反过来为经济基础服务。 第二、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并不是超阶级的,它是由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制定出来的,是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第三、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意义上的法并不是超历史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她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的。 2、法学是历史和国情的范畴 法学有悠久的历史,它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深化为专门的学问和学科的。 法学一词,源自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共和时期的拉丁文。 不过,在法学究竟是什么样的学问或学科的问题上,至今信用证有种种歧视。同人胶所处环境和所受传统的影响联系在一起。这些见解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即都把法学同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的问题联系起来;而其差异,则主要是由两大法系的不同传统,对其法学学人产生不同影响所造成的。 在中国古代,法学曾经是关于刑名法术的学问,故称“刑名法术之学”或“刑名之学”。后来,中国古代法学在很长时期里主要采取了律学的表现形式,法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官方注律为基本形式的律学。 在当代中国,关于什么是法学的问题,一般都认为:法学,又称为法律学或法律科学,是研究法这一特定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学问,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学科。

药剂教案

课程名称:药剂学 授 课 对 象 系别:药剂学系 年级:2009 班级:药学本科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4学时 课 程 类 型 大 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章节题目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 教学目 的 掌握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结构特征、分类;掌握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与应用; 熟悉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了解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教 学 内 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时间 分配 (分钟) 举例/教具 1、概述 表面活性剂的概念、结构特征及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性。 2、表面活性剂的分类 离子型、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及新型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3、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应用 临界胶束浓度及测定;HLB值;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及其应用;其他应用。 4、表面活性剂的生物学性质 对药物吸收的影响;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毒性;刺激性。△ △ △○ 20 30 95 15 多媒体 图解 联系生活中用到的表面 活性剂举例 图解 举例 讲授 讨论、思考题、作业: 1.表面活性剂的定义、种类、每类代表及特点? 2.CMC、昙点的定义,HLB的含义及计算。 3.表面活性剂的特性及其在药剂中的应用? 参考书目: 1.苏德生,王思玲主编.物理药剂学.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殷恭宽主编.物理药学.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授课教师:汪效英2009年4月1日

课程名称:药剂学 授 课 对 象 系别:药剂学系 年级:2009 班级:药学本科 本单元 (章节) 学时数 2学时 课 程 类 型 大 课(√) 实验课( ) 讨论课( ) 章节题目 第四章 微粒分散体系 教学目 的 掌握分散体系的概念、分类及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的意义;微粒分散体系的基本特性;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 熟悉微粒大小的测定方法;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的关系;微粒分散体系的热力学动力学、光学性质 了解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相关理论 教 学 内 容 重点(△) 难点(○) 疑点(?) 时间 分配 (分钟) 举例/教具 1. 概述 分散体系的概念、分类;微粒分散体系在药剂学中的重要意义。 2. 微粒分散系的主要性质与特点 微粒大小及测定方法;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的关系;微粒的动力学性质、光学性质、电学性质。 3.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 微粒分散体系的热力学稳定性、动力学稳定性、絮凝与反絮凝。 4. 微粒分散体系的物理稳定性的相关理论△ △○ △○ 15 45 30 自学 多媒体 实例 图解 讨论、实例 图解、讲授 讨论、思考题、作业: 1. 简述微粒分散系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2. 试述微粒大小与体内分布的关系?有何意义? 3. 什么是絮凝、反絮凝,有何意义? 参考书目: 1.苏德生,王思玲主编.物理药剂学.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殷恭宽主编.物理药学.第1版,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3. 授课教师:汪效英2012年4月8日

[重点]法理学重点笔记

[重点]法理学重点笔记 法理学重点笔记 (约占卷面分值的10%一12%) 基本要求 应试人员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应当做到以下几点:能够准确地把握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理念和价值;能够从整体上把握大纲的内容,能够对相关知识点的区别和联系进行分析,判断;能够运用法理学的基本知识来分析法律事件、案件或现行制度;注意法理学知识与法律应用学科知识的结合。 第一节:重点难点 一、法的本体 (一) 法 1、法的特征 (1)法是调整人们的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具有规范性。所谓法的规范性,是指法所具有的规定人们的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体现了国家对人们行为的评价,具有国家意志性。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为最后保证手段的规范体系,具有强制性。 (4)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因而具有普遍性。 (5)法是有严格的程序规定的规范,具有程序性。 2、法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取得胜利并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意志的表现。法体现的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或根本意志,是阶级作为一个整体在政治、经济上的根本利益的反映。不仅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而且包括法本身,都是由统治阶级所处的社会物质

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法的阶级意志性和法的物质制约性是法的不同层次的本质属性,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 3、法的作用 (1)法的作用的概念: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行为和社会生活发生的影响,分为法的规范作用和法的社会作用。 (2)法的规范作用:根据行为主体的不同,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 第一,指引作用。 第二,评价作用。 第三,预测作用。 第四,教育作用。 第五,强制作用。 (3).法的社会作用 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具有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表现为: 第一,维护阶级统治方面的作用。 第二,执行社会公共事务方面的作用。这些事务与统治阶级并无直接联系,在客观上有利于全体社会成员。 (4).正确认识法的作用 那种“法律虚无主义”是错误的,但法律也不是万能的,应看到法的作用的有限性。表现在:?法只是社会调整方法的一种。?法的作用范围不是无限的。?法的自身特点所带来的有限性。法有主观意志性、概括性,且讲究程序,不能具体、迅速、及时地解决问题。?实施法律受人员与物质条件的制约。 (二)法律价值 1、法的价值的含义

项目教学法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项目教学法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孟鑫 来源:《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第12期 【作者简介】孟鑫(1991—),女,硕士,研究方向:药剂学。 孟鑫 (江苏护理职业学院,江苏淮安 213001) 摘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药学专业的药剂学的教学现状。采用项目教学法,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课程教学,以期提升教学效果,为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提出具体思路。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药剂学;课程教学 当前,随着医药行业飞速发展,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越来越高。地方高校立足于行业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根据现代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药学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当下就业形势与专业实际需要,着重培养面向生产、调剂、服务与管理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药学专门人才[1]。课程是人才培养中的重要载体。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操作技能,同时需要学生熟悉药品的生产、检验、研发等过程。了解药学相关岗位的职业要求,增强职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如何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培养药学应用型人才,成为高校教师探索的重要课题。 高职教育课程教学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技能为核心”的培养模式[2]。专业课程应当以项目为载体,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药剂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使用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传统的药剂学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学习的知识在实践中难以应用。实施项目教学法对学生操作技能、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影响[3]。项目学生为主体开展,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现以药剂学课程为例,探索项目教学法在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一、药剂学课程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理论与实践教学分开。理论教学由教师进行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实践教学经教师讲解演示,学生实践、撰写实验报告方式为主。实践中学生未能主动学习,也没有深入思考实验设计思路和操作过程。另外,由于课时较短,很多实验无法完整进行只能分次,单次教学中难以进行完整知识学习,不利于连贯性的学习药剂学知识[2]。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应当为教学中的主体,难以调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根据药剂学课程的学科特点,综合能力要求高,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很多院校GMP实训中心面积不够,仪器设备有限,不能满足每位学生的操作练习。教师演示,学生也难以真正掌握操作技能并加以应用。仅依靠实训教学也无法使学生体验药品生产实际的工作过程,学生难以了解药品生产企业实际的生产、质控过程。难以提高教学质量,也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实训教学考核评价形式单一。很多考核以实验报告的形式为主,而实验报告无法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效果,也不利于对学生操作技能、核心职业能力的考核,需要运用更全面、完整、客观的方式进行教学考核与评价[3]。应当增强过程性考核,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目前,人才培养注重对学生思维逻辑、创新创造、综合素质及职业素养的培养,而项

【最新2018】法理学怎么写读书笔记-推荐word版 (2页)

【最新2018】法理学怎么写读书笔记-推荐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法理学怎么写读书笔记 法理学怎么写读书笔记呢?下面为大家带来了法理学读书笔记范文,仅 供参考~ 用了几天的功夫,读完了苏力的《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这本书(尽管这本书并不算是新书了,早在201X年年底已经出版,但是居然一 直没有兴趣翻开来过,也是很惭愧的事,或许人和书的结缘也需要过程吧!)。 感觉除在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相关问题方面有所启发以外,还有一个意外的收获,那就是可以作为我阅读波斯纳的《法理学问题》最好的导读。 波斯纳的这本《法理学问题》,也是由苏力翻译的,早在1994年——也就是十年前——就已经出版。而我得到这本书的时候是1996年的春天(那是大学 时代两个朋友合送给我二十岁的生日礼物,至今翻开书来,里面当年那张小小 的生日贺卡还在,使我能时时重温青春岁月以及温馨友谊),至今也有八年之久的时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我都没有读完过这本书,甚至是它的十分之一都 没读完过,遭到相同命运的,还有书架上的波斯纳的一套《法律的经济分析》(不过,这套书稍微好一点,因为它要被我时时翻阅当字典,当注解的出处)。 当然,显然地有我不勤奋以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缺乏学术兴趣和热情的原因。不过,我认为还是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读不懂它。也记得曾很期盼 地打开它,但是,我先前一直认为它太零碎,和我以往的阅读经验和学习 进路相比是迥异的。因此,在好几次打开又困惑的情况下,我放弃了想通读它 的打算。 但是,这次真地不一样了。在苏力的《送法下乡》中,他所使用的经验材 料倒丝毫不使我感到惊奇。其实,我想,不止是我,任何一个稍微有些中国农 村或者小城市生活经验的人;或者任何一个还比较关注这些问题,以前曾多多 少少有过类似问题阅读经验的人都不会感到太惊奇。这些材料如果说是苏力调 查得来的,还不如说是天天都生长在我们身边的,甚至,它就是我们的生活世 界本身。真正启发我阅读兴趣的,而且,也如同苏力写作时所希望的,真正让 我感觉受到“智识的挑战”的,是他的分析,他对这些我们先前就已经很熟悉 的材料的独特解读。我不能不承认,这种解读的视角吸引了我,也打破了我的 通常的解读习惯和分析习惯。我们通常的分析习惯是什么呢?带着观点看问题,在看一个实际问题时,我们是用早已形成的观点去不断地型塑它,用苏力的批 判来说,就是“先验的”而非“经验的”。其实,我们看实际问题,是要发现 里面的问题所在,用一个早已形成的观点去看问题,恐怕实现不了我们的初衷,而只能是一遍又一遍地强化我们对头脑中已有观点的肯定,这必然造成一种认

法学法理学课本笔记整理——法律技术方法

第八章法律技术方法 第一节法律技术方法的概念 一、法律技术方法的概述 1.法律技术方法,亦即常说的法律方法,是指法律职业者认识、判断、处理和解决法律问题的专门方法 2.法律方法的特征 ⑴专业性 法律职业者有自己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存在与其他职业者相区别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核心是法律思维⑵法律性 法律方法是根据法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法律是法律职业者判断是非的标准 ⑶实践性 ①法律方法的目的指向是一种实践指向,即如何有效地解决人们在实际生活中面临的法律问题 ②法律方法的主体是法律实践的主体 ③法律方法的评价标准是实践标准 二、法律技术方法的分类 (一)法律解释 1.法律解释是通过对法律、法规等法律文件条文、概念、术语的说明,揭示其中所表达的立法者的意志和法的精神,进一步明确法定权利和义务或补充现行法律规定不足的一种国家活动 2.只有被授权的国家机关才能进行法律解释,法律解释属于官方解释或有权(有效)解释 3.法律解释的必要性 ⑴法律解释是抽象的行为标准,具有概括性、相对稳定性的特征,而人们的行为和社会关系却是具体的和千差万别的 ⑵法律词语、术语、概念经常具有多种含义,所以对法律规范的理解就会发生分歧。为了消除分歧,就需要有权威性的法律解释 ⑶社会生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在改革时期尤其如此。有些新情况、新问题无需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或修改法律、法规来应对,可以通过法律解释来解决 (二)法律推理 1.法律推理是人们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前提(法律事实、法律规范、法律原则、法律概念,判例等法律资料)得出某种法律结论的思维过程 2.法律推理分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 (三)法律论证 1.法律论证是指在同时存在多种不同的法律主张的情况下,通过论述一系列理由来说服其他人接受其中最佳主张的活动 2.法律论证的特点 ⑴社会性 社会性是针对论证的性质和目的而言的,即并非自我的内心思维活动,而是在多元化社会背景下说服他人或社会公众的社会活动 ⑵说理性 说理性是指论证的内容在于通过陈述一系列的理由影响他人的思维并使他人接受 ⑶言辞性 言辞性是指论述的手段,即论证必须通过言词(包括口头和书面)的表达来陈述理由 ⑷论争性 论争性是指论证的过程,即为了说服对方、决策者(如法官)或公众,论证必须经过一定的公开程序,反驳和否定

药剂学说课稿

药剂学说课 一、课程定位 《药剂学》课程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药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之一。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学科,具工艺学性质。学习药剂学是药学生产、临床、经营管理服务等药学一线岗位的需要,是从事药学专业领域实际工作基本的职业能力和职业技能。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常用制剂的生产制备流程,熟悉常用制剂的制备工艺; 2.掌握常用制剂的基本概念、基本的理论; 3.掌握常用制剂的质量评定知识; 4. 掌握基本的调剂知识; 5.了解药剂学的分枝学科与新剂型等药剂学的发展前沿。 (二)能力目标 1.具备基本的调剂技能; 2.具备药物制剂的基本操作技能; 3.具有常用医院制剂与常规制剂的制备能力; 4.具有常用制剂的质量评定能力; 5.具有一定的处方审核与处方调配能力。 (三)态度目标 1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2.具有严格的法律、规范意识; 3.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意识。 三、课程设计 1.课程设计理念: 以“够用实用”为原则,以“淡化理论强化技能”为出发点,以“技能培养”为重点,以构建“岗位人、职业人、社会人”需要的经验和知识体系为准则,加强与医药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聘请行业技术骨干进校讲学。注重理论实践相结合,力求教、学、做一体化。在教学中充分体现职业型、实践性、开放性。 2.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应以“体现高职特色,强化技能操作”为要务。做到:掌握药剂学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掌握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与技术;熟悉药剂新技术、新辅料、新工艺、新剂型,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与使用方法及保养方法等内容;了解国外制药学的发展。 教学内容主要有四大部分:基本操作、基础知识、综合应用项目、拓展知识。各部分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基础,又相互独立。每一部分中包含多个教学情景,每一教学情景又是一个独立的教学模块。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多媒体课件演示;结合实验室产品制作(教、学、做)、观看实际生产过程录像片;同时加大了企业现场观摩教学(理实一体)、生产车间参观(见习);毕业顶岗实习等多元化的模式与手段等。增强本课程的企业行业的参与度,聘请医药行业企业的技术骨干、岗位熟练工等讲解实践性强的环节。充分体现本课程的职业特色与技能培养的主线。 四、教学目标 1.专业能力:通过对本门课程的课堂讲授、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剂型的概念、特点、制备工艺和质量要求等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调剂学的理论与方法熟悉现代药剂学的有关理论,了解国内外药剂学进展概况及专用设备的基本构造和使用保养方法等内容。 2.方法能力: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重要剂型的制备过程与技巧,为实际工作打好基础。培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造与创新理念,更好的适应具体工作的需求。 3.社会能力:能较快较好的适应药学专业在实际工作中的要求,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团结协作,能解决实际中的具体问题,培养一定的创新精神与创业素质,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为医药经济的发展贡献才智。 五、教材建设与使用 选用教材《药剂学》.孙耀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版 1.教材内容的选取 根据实际需要,编写补充讲义:处方与处方制度、灭菌法、粉碎、过筛、混合等。 2.教材内容的编排 对本教材中的内容按药学岗位实际需求进行分解,把基础部分定为必修内容;部分前沿、交叉学科内容定为拓展部分,供教师选教、学生选学、自学所用。 3.配套资源的提供

司考法理学笔记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

2016司考法理学笔记: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2016司考法理学笔记:法的历史类型的概念。2016年司法考试复习之初,法律教育网为考生整理了司法考试基础知识,供考生复习使用。 (一)马克思主义法学关于法的历史类型的理论 1.法的历史类型的含义 所谓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所产生和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及所体现的阶级的意志,对人类历史上存在过的法所作的划分。凡是建立在相同的经济基础之上,体现相同阶级意志的法,属于同一历史类型的法。 2.法的历史类型的种类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上存在四种历史类型的法:奴隶制法、封建制法、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并非每一个国家、民族的法都一定经历这四种历史类型。但法的历史发展的总体表明,从奴隶制法到封建制法,继而发展为资本主义法和社会主义法,是法的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法的历史类型也由低级类型向高级类型的法依次更替。 3.法的历史类型更替原因 法的历史类型的更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必然——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是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直接原因。 (二)法的历史类型的其他划分方式 (1)英国的梅因把法分为“身份”的法和“契约”的法; (2)美国的庞德认为法的发展经历了五个阶段;原始的法,严格的法,17、18世纪的衡平法和自然法,成熟的法,社会化的法,后来他又补充提出下一阶段的法是世界法; (3)德国的马克斯·韦伯把历史上存在的法分为形式不合理的法、实质不合理的法、实质合理的法、形式合理的法等; (4)美国的昂格尔认为人类的法律类型有习惯法、官僚法、法秩序(法治); (5)日本的田中成明将法分为自治型法、普遍主义型法、管理型法等。 (6)我国的不少学者将法划分为自然经济类型的法与商品经济类型的法;义务本位的法与权利本位的法;人治的法和法治的法、专制与民主的法等。

【精品】2019年法理学笔记整理篇汇总完整版

法理学笔记整理篇汇总 法学体系是指法学研究的范围和分科,是由法学的各个分支学科构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 习惯法,习惯经国家机关依法认可具有法律效力后,即成为习惯法。 理论法学:指主要研究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的法学分支学科,如法理学,法律思想史。 应用法学:通常是指在社会中实际运用的法学分支学科,其内容包括国际法学和国内法学以及关于法律的制定,解释和实施的学问。 技术规范:技术规范是有关使用设备工序,执行工艺过程以及产品、劳动、服务质量要求等方面的准则和标准。当这些技术规范在法律上被确认后,就成为技术法规。 技术法规:一般是指使用设备工序,执行工艺过程以及产品,劳动,服务质量要求方面的准则和标准,技术规范如被法律确认,就成为技术法规,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行为模式]:是从大量实际行为中概括出来作为行为的理论抽象、基本框架或标准。 ①可以这样行为→授权性法律规范(鼓励性规范、容许性规范) ②应该这样行为→命令性法律规范(“令行”法律设定了积极的、行为的义务;) ③不应该这样行为→禁止性法律规范(“禁止”法律设定了消极的、不行为的义务;) [法律后果]:一般是指法律对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赋予某种结果。①肯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承认这种行为合法、有效并加以保护以至奖励。②否定性法律后果,即法律上不予承认,加以撤销以至制裁。 法的概括性(一般性):法律规范是一种抽象,概括的规定,即它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它是反复使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的;它意味着同样情况同样适用,也就是通常讲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法的评价准则:它是法的价值一个方面,它是指在不同类价值之间或同类价值之间发

法理学笔记-重点

新编法学教程复习笔记 1. 法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①法的本体; ②法的运动; ③法与社会现象的关系 2. 法学,又称法学或者法科学,是以法现象及其发展规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是社 会科学的一个学科。 3.法学的性质: ① 具有科学性,它属于社会科学,因为运用法来管国家和社会,是有规可循的; ② 具有阶级性,因为法的产生是与阶级的统治要求直接相联系的,法学产生于统治 阶级有效运用法实现统治的要求。 4. 法学的职能: ① 意识形态的职能; ② 认识论的职能; ③ 应用的职能 5. 法学的产生以法的产生为前提,又以文字的表述和记载为重要条件。 6. 社会是由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所组成的有机体。 7. 社会调整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为建、保护和发展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对集体 的或个人的社会为按照一定规则进指导、管、监督和制约的活动。 10. 法产生的主要根源: ① 法产生的经济根源: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的发展; ② 法产生的政治根源:由于社会分为益用、甚至对的阶级,少数奴隶主阶级 的统治取代原始的民主管。原始的氏族制最终被一种驾于社会之上的由职 业官所组成的,以有组织的为基础的特殊公共权所代替; ③ 法产生的文化根源 法的起源是社会内部生产的发展引起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

关系的变革,进而引起整个上层建筑,包括调整社会关系的社 会规范的变革。 11. 法产生的一般规: ① 法的形成表现为由个别调整发展为规范调整的过程; ② 法的形成经历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为成文法的过程; ③ 法的形成经历与道德、宗教等社会规范的混沌一体到逐渐分化独的过程。 12.法产生的标志: ① 国家的产生;②权和义务的划分;③解决纠纷的专门机关的出现 15. 广义的法,是指国家制定、认可,并以国家强制保障实施的为规范的总称;狭义 的法,即特定或具体意义上的法,专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法 。 16. 社会规范是调整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为规则,它包括法规范、道德规范、宗教规 范、社会规章、习俗礼仪等。 17. 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特征: ① 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所谓制定,是指掌握政权的阶级,通过国家机关,按照一定 的权限和程序,创制成文法;所谓认可,是指掌握政权的阶级,根据其需要,由国 家机关承认在社会上早已存在并起作用的某些为规则(如风俗习惯、宗教信条、 道德礼仪等)为现的法规范,赋予法效,如判法、习惯法。 ② 法以权和义务为基本内容。所谓权,亦称法权,是指法所确认和保障的人 们可以从事某种为的权能;所谓义务,亦称法义务,是指法所规定的人们必须 某种为的责任。

法理学笔记下学期

第四编法的运行 第十六章法的制定本节应当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有关规定掌握以下问题,我国的立法体制、立法原则、立法程序、立法权限、法律位阶划分、适用规则、备案批准程序等,尤其要掌握哪些机关能够立哪些法、某一立法居于哪一位阶及如何适用、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法律的权限等问题。 第一节立法的概念 一、立法释义 立法:特定主体依一定职权和程序,运用一定技术,制定、认可和变动法的特定社会规范的活动。(是指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在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程序,制定、补充、修改和废止法律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以及认可法律的一项专门性活动。) 二、立法的特征 (1)由特定主体进行的活动;(2)依一定职权进行的活动;(3)依一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4)运用一定技术进行的活动;(5)制定、认可和变动法的活动 三、区分立法与相关概念 ●立法:与法的创制含义接近,但是不大强调发现法律需要这一环节。 ●法的创制:包括调研、草拟、提案以及讨论通过等过程,也包括了法的修改。 ●法的制定:立法中,除去法的修改和废止余下的部分。 第二节立法体制 一、立法体制释义 (一)概念:关于立法权限、立法权运行、立法权载体的体系和制度所构成的有机整体。 (二)要素:立法权限的体系和制度、立法权运行的体系和制度、立法权载体的体系和制度 (三)当今世界立法体制类别:单一、复合、制衡(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制约)、特殊立法体制 二、中国现行立法权限划分体制 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的分权,多级并存、多类结合的立法权划分体制 (1)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的分权:立法权属于中央,居领导地位;由中央和地方多方面主体行使。(2)多级并存: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国家法律;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分别制定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一般地方制定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 (3)多类结合:所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同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及自治法规、特别行政区立法及规范性法律文件,在类别上有差别。 国情根据:①国家性质要求②发展不平衡③经济:市场经济;政治:民主集中制④消除历史沉淀物 第三节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 立法是动态的和有序的事物,是具有阶段性、关联性、完整性的活动的过程。 一、立法过程 (1)立法准备:提出法案前进行的立法活动 (2)由法案到法:提出法案——审议法案——表决法案——公布法律 (3)立法完善:立法解释,法的修改、补充、废止,法律清理、汇编和编纂。 二、立法程序 立法程序:是立法主体在制定、认可、修改、补充和废止的活动中,所应遵循的法定步骤和方法 (1)提出法案 A概念:提出法案就是由有立法提案权的机关、组织和人员,一句法定程序向有权立法的机关提出关于制定、认可、变动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提议和议事原型的专门呢活动。 B有权提案的主体: ①向全国人大: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全国人大代表30人以上的代表或一个代表团、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②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会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0人以上、国务院、中央军委、

2018年药剂学处方分析

药剂学处方分析 1、复方碘溶液 【处方】 碘 50g 碘化钾 100g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取碘化钾,加蒸馏水100ml溶解后,加入碘搅拌使之溶解,再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成1000ml即得。 2、过氧化氢溶液(双氧水) 【处方】 浓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25%)100ml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取浓过氧化氢溶液100ml,加蒸馏水至1000ml搅匀即得。 本品为无色澄清液体,无臭或有类似臭氧的臭气。相对密度 1.01(25O C),过氧化物遇还原物迅速分解并产生泡沫,遇光更易分解,配制所用器具应充分洗净。 浓的过氧化氢有强腐蚀性,接触后皮肤变白,并有剧烈痛感,操作过程中应避免直接接触。过氧化氢溶液有消毒防腐作用。 3、浓薄荷水 【处方】 薄荷油20ml 95%乙醇600ml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先将薄荷油溶于乙醇,分次加入蒸馏水至足量(每次加入水后用力振摇),再加入50g滑石粉,充分振摇,放置适当时间后进行过滤,自滤器上添加适量蒸馏水至全量。本品为薄荷水的40倍浓溶液,(薄荷油于水中溶解度(体积分数)为0.05%)加入的滑石粉为分散剂,其作用是使挥发油吸附于滑石粉颗粒表面,以增大油在水中的分散度,改善溶解速度,同时由于滑石粉吸附过量的油,有利于通过过滤将油除去。但滑石粉不宜过细,以免通过滤纸,使溶液浑浊。 4、单糖浆 【处方】 蔗糖850g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 取蒸馏水煮沸,加入蔗糖搅拌溶解后继续加热至100 O C,趁热保温过滤,并自滤器上添加适量热蒸馏水,使之成1000ml搅拌均匀即得。糖浆浓度通过相对密度控制,故煮沸过程中应随时抽样测定相对密度。热糖浆在90 O C以上,其相对密度在1.280时为合格,冷却至25 O C时,相对密度应为1.313。 5、枸橼酸哌嗪糖浆 【处方】 枸橼酸哌嗪160g 蔗糖650g 防腐剂适量 调味剂适量 蒸馏水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 将蔗糖加入到容器中,加适量蒸馏水后通入蒸汽加热,蔗糖溶解后用40目铜丝筛除去异物,再经过滤,如滤液不清可加入滑石粉助滤。另取蒸馏水适量,加入枸橼酸哌嗪,经搅拌溶解,必要时过滤,滤液与所制备的糖浆充分混合,并将防腐剂,调味剂溶解后在搅拌条件下缓缓加入上述混合液中,最后加蒸馏水至全量,搅拌均匀。测定主药含量,合格后进行灌装即得。 本品为澄清的含药糖浆剂,具有芳香气味,相对密度应为1.270~1.305。 6、樟脑醑 【处方】 樟脑 100g 95%乙醇适量 共制成1000ml 【制法】取樟脑溶于约800ml乙醇中,充分溶解后再加入乙醇至全量,摇匀即得。必要时进行过滤。 本品为无色液体,有樟脑的特臭,含醇量应为80%~87%。 7、甲醛水杨酸涂剂 【处方】 甲醛溶液 50ml 水杨酸 15g

法理学读书笔记—

文化上的骄傲与自信 ——读《转型期中国法学形而上的缺失及其代价》有感 学号:201002060002 姓名:陈杰 今天拜读了田成友教授的论文《转型期中国法学形而上的缺失及其代价》,觉得感慨颇多:1、田成友教授这篇论文引经据典,写的深入浅出确实是一篇值得一读的论文,看完之后觉得却有所得同时也引起了自己的一些思考。2、他以“形而上”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仔细梳理了西方形而上的渊源和发展,同时也以此为参照物仔细对比了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并且指出了因为缺失形而上而导致了一系列问题。提出在我国要建立一个形而上的体系以此来指导我国的各项事业包括法学事业在内。3、但是因为其立场和出发点的问题,导致他在看待问题的时候有时候过于片面,夸大了缺失形而上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同时为了使得他的论述更有说服力他更是颠倒了一些事件的因果顺序和逻辑关系,显得有些牵强附会。 4、同时他没有看见或者说选择性的忽视了形而上这一问题在我国的天然的水土不服和我国思想文化的顽强抵制,在目前西方文化的强势和活力面前有这一想法也无可厚非,但是既然从鸦片战争开始国人开始放眼看世界到当下,我国一直没有接受形而上的一些观点说明了不仅仅是单纯的不接受的问题,而且也不是没有人为此做出过努力,但是最后都没有成功那么我们也该仔细对此作出一些反思而不是对此视而不见只顾着推销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田成友教授的论文《转型期中国法学形而上的缺失及其代价》其中对于西方思想文化中的形而上的一个简单梳理和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对比这一块写的还是非常精彩的。他首先先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性质是天人合一、体用不二,是对超世形而上学、终级关怀的拒斥,缺少形而上学的思辩色彩。同时又指出西方文化有着深刻的形而上传统或终级关怀情结,从古希腊第一个哲学家泰勒士远在公元前6世纪时就提出并试图回答了宇宙本源问题,并且之后终极关怀紧紧纠缠着着西方思想,终古不释。泰勒斯之后,没有一个哲人不是带着终极关怀上场,也没有一个哲人不是抱着终极遗恨离开思想舞台。虽然没有列出条条框框来仔细对比,但是却在无形之中更加加重了二者的对比程度。在此精彩论述之后田成友教授花了大量的篇幅详细阐述了我国因为缺失形而上这一思想体系所付出的一系列的代价其中包括:1、法律工具论发达 2、法信仰缺欠 3、法学家独立人格丧失 4、社会震荡不断。对田成友教授所列举的这些代价正如上文所阐述的那样因为立场和出发点的问题,导致其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因此正是因为他的立场和出发点就决定了他的精彩论述并不能得出一个精彩和相当有说服力的结论。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因为正如田成友教授所写的那样,形而上发源于希腊并且一直在西方思想和文化这条河流中不断流淌,并且不断的壮大。而中国从思想文化的发端来说我们就抛弃了形而上这一观点,形而上这一观点出来就处于我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界限之外。和西方相比就像是两条永远不会有交集的两条平行线,并且各自的不断的发展着,二者在各自的道路上都开放出了灿烂的文明之花。田成友教授站在西方形而上的立场上,用以批判和这一思想不甚相关甚至有些排

法理学笔记

法理学导论(一) 法理学的价值: 1.法的价值、理念 2.修身养性 一.法学的研究对象: 法学是研究法律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法律现象:立法活动、执法活动、调解活动等 规律: 问题:法学是科学吗? 回答方向:可验证的、可重复的、可操作的是科学。 法律的调整对象的特点:规范性的调整,而非个别的调整(缺陷:每个案件与事实的个别调 整有差异)。 有规律就有科学性。 调整要调整人心、人性、人的活动。 二.法学发展的历史的逻辑 1.先有法律现象后有法学 2.法学是从其他学科分离出来 问题:中国法学的发展? 课外知识的补充: 亚里士多德名言:统治国家的是制定良好的法律,制定的良好的法律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良好的遵守。 学者的论述:罗马人曾三次征服世界 1.用武力,没有成功 2.用宗教,有成就但是总体失败 3.用法律,成功了,全世界(中东等国家)都接受了罗马法 问题:法治与人治的区别(当人的意志和法律在当前,规定谁优先就是何治) 法理学的分类:理论法学、法律史学、部门法学、国际法学 法理学导论(二) 各学科与法理学的关系: 一. 哲学与法理学 现代主义哲学的概念: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概念: 后现代:打破模式,打破传统 后后现代:回归传统,回归本真 现代法学强调国家的作用,宏观与整体 后现代法学强调具体案件的作用,个案及个案解决与意义 二. 社会科学与法理学 社会化的统计方法 三. 自然科学与法理学 人是万物的尺度 法是存在存在的尺度,是不存在不存在的尺度。 法理学导论(三) 法的概念:法是国家制定的行为准则 (法的形式与内容)

法的三大特点: 1.法是有国家制定与认可的 2.是通过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进行调整 3.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障实施 (斟酌语句:当道德被拉入到法律的范畴,就实现了权利与义务的平等)法的形式:1.结构:法可以通过结构去类别,划分(横向:部门法,纵向:渊源) 2.表现:法通过什么表现出来-----成文与不成文(有无法典) 3.实现:靠什么来实现(司法、执法、守法、实施) 马克思关于法的本质: 1.经济决定性 2.阶级的意志性 问题:“一国两制”下的法的本质:(两国论、一边一国论、主权未定论) 法的实然与应然 实然法是现实法的存在,应然法是理想之法 实然法:自然法学派观点、分析法学派的观点,源于古希腊 实然法:法是什么样子应然法:法应该是什么样子 奥斯丁:恶法亦法 哈特:(实证法学派)法应符合价值观,接近自然法学派 凯尔斯:二战前,为统治者辩护-----------我的作用就是解释法律 二战后,开始走向问题。 (以上的人名要记住同时要查阅相关的书籍了解他们的核心的主张及他们所属的派别)应然法对现实的实然之法具有导向的作用,实然法是解释已被普遍接受的应然之法。自然法学派:强调原则的作用(平等、公平、诚实、权利不得滥用等) 分析、实证法学派:强调规则的作用 德洛金:原则重要,规则同样不可或缺,有明确规则时,原则不起作用。 法理学导论(四) 法理学的方法论: 1.哲学方法 2.实证科学的方法 ○1历史文献的方法 ○2调查的方法 ○3观察的方法 ○4实验的方法 ○5比较的方法 问题3.法学规范研究的方法: 作业:如何理解实然之法与应然之法? 如何理解法在人类生活的作用? 法理学导论(五) 概念:法的应然是指法应当是什么,法的实然是指法实际是什么

大一法理学重点归纳

大一法理学复习总结归纳用,考研也可用以复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法学 一、法学的含义 法学是以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的各种研究活动和认识成果的总称。 法学体系,就是由法学内部各不相同但又相互联系的分支学科构成的学科或 知识系统。 二、法学的产生和发展 法学的产生是有条件的:首先,要有法律现象的材料的一定积累;其次,要有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 三、马克思主义法学 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法律现象的学科的总称,它的 产生是法学史上划时代的根本变革。 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剥削阶级法学的主要区别大致如下: 1.指导思想不同。 2.阶级基础不同。 3.法学的阶级性与科学性的关系不同。 4.在一系列根本的理论观点上有原则不同。 第二节法理学 一、法理学的含义 (一)法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 法理学是关于法律现象的最一般的理论,是法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所有法律现象中的一般特点、法律现象的本质和客观规 律性。 其具体内容包括:第一,法哲学的基本问题;第二,有关法律运作机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第三,法与其他社会现象关系的基本问题。 (二)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

法理学与部门法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法理学与法制史、法律思想史的关系是“论”与“史”的关系。 法理学同理论法学中其他学科的联系更为紧密。 二、法理学的研究方法及意义 (一)法学和法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二)法学和法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阶级分析方法。 2.价值分析方法。 3.实证分析方法。 (1)社会调查的方法。(2)历史考察的方法。(3)比较的方法。(4)逻辑分析方法。(5)语义分析方法。 除上述法学研究方法之外,由于法理学本身的特点,要学好法理学,在研究 方法上还应当注意以下问题: 第一,善于从具体事例出发进行法理学思考,提炼或检验法理学理论。 第二,联系其他学科的知识来理解和掌握法理学的理论。 第三,要了解法理学的发展史,从法理学的发展史来理解和掌握理论。 第四,要了解现代西方法理学,从中西方法理学的联系和比较来学习法理学。 第五,要了解当代中国法理学的研究现状,积极参与法理学的讨论。 (三)研究法理学的意义 1.学习法理学是学习法学其他学科的需要。 2.学习法理学是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需要。 3.学习法理学是培养法律理论素质的需要。 4.学习法理学是培养实际工作能力的需要。 第二章法的本质与特征 第一节法、法律的含义 一、汉语中“法”与“法律”的词义 二、西语中“法”与“法律”的含义 三、当代中国“法”与“法律”的使用 第二节法的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