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房地产泡沫原因跟过程

合集下载

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是怎样刺破的

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是怎样刺破的

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是怎样刺破的
1、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
其实到1985年的时候日本房地产泡沫已经很严重了,后来因为所谓的“广场协议”,日元必须对美元升值,日本害怕本国的外贸受到影响,打击国内的经济,就实行了内需拉动经济的政策,货币政策非常宽松,降准到了历史最低点,导致市场资金十分充裕,进一步刺激资金流向土地和房地产,房价和土地价格就越来越高,加快了泡沫破裂。

2、信贷政策过于宽松
本身房地产泡沫就比较大了,这时候最应该做的是收紧信贷,也就是提高上浮房贷利率,但当时或许是对于房地产的影响准备不足等原因,导致在逐利本性下,各大银行都在继续大规模发放贷款,信贷危机放大了金融危机。

3、股市、房市投机成风,监管形同虚设
在金钱的诱惑下,从全民炒股到全民炒房,几乎是无缝对接,不仅是普通民众,乃至于各大上市公司都是如此,因为大家都看好房市,也看好股市,如此股市和楼市就彻底成为一体,想要动就更难了。

而作为政府监管单位来说,如果意识不到房地产泡沫是不现实的,如今看来似乎是日本政府有意为之,在人为调控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主动刺破泡沫。

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和影响

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和影响

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和影响
一、日本泡沫经济的原因
1、宽松的货币政策
1982年到1989年,日本央行实行放水式货币政策,即大量投入资金投放,使资金供应充裕,利率迅速降低,一时见火起需求,导致投资膨
胀旺盛,同时产生了大量泡沫经济。

2、金融改革不彻底
1989年日本开始金融改革,但出台的法规和政策并不彻底,银行的放
贷管理措施松动,投资限制减予,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等行业,使得
房地产市场易涨疯涨,带动了其他行业暴涨,形成了股票和不动产市
场投机热,导致泡沫经济发生。

3、政府主导型经济
日本采取政府主导型经济模式,即政府与银行、企业的高度金融合作,加上宽松的货币政策,使投资风险大大减少。

因此,在政府的巨大支
持下,国家采取大规模投资,使大量资金投入工业界,比如电子行业,导致整个经济根深蒂固地形成泡沫经济。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影响
1、影响税收
由于日本泡沫经济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日本政府的财政赤字,从而
影响日本政府的税收筹集,带来了一定的财政拮据。

2、全国经济衰退
泡沫经济的影响使日本实现的经济增长寿命明显减短,对整个国家的
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并引发整个日本进入持续衰退的发展态势。

3、金融危机
泡沫经济的出现,加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使金融机构和股市迅速上涨,直至经济全球化,才暴露日本股票市场的欺诈,带来了金融危机,导致投资者损失惨重。

日本房地产泡沫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启示

日本房地产泡沫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启示

日本房地产泡沫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启示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过去发生在日本的房地产泡沫,该事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宝贵的启示。

本文将探讨日本房地产泡沫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以及启示。

一、泡沫形成的原因1. 信贷政策过度宽松: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形成与当时的信贷政策过度宽松有关。

银行对于购房者提供大量的低利贷款,导致购房需求迅速上升,推动房价飞涨。

2. 过度投资和滞胀预期:投资者普遍预期房地产价格将持续上涨,致使许多人纷纷投资房地产市场,加剧了泡沫的形成。

3. 土地供给不足:日本土地资源稀缺,供不应求,也成为泡沫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泡沫破裂的影响1. 经济衰退:泡沫破裂后,日本房地产市场崩溃,带动了整个经济的衰退。

大量房地产企业破产,银行不良贷款激增,金融危机加剧了经济的衰退。

2. 负债累累:购房者在泡沫破裂后负债累累,房产抵押价值大幅贬值,无力偿还债务,不少人陷入经济困境。

3. 社会影响:泡沫破裂后,房价大幅下跌,这导致许多人的财富缩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不安。

三、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启示1. 注重信贷政策的合理调控:我国应当警惕过度宽松的信贷政策,避免房地产泡沫的形成。

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加强对住房贷款的监管,避免其过度膨胀。

2. 加强土地供应:我国土地资源相对丰富,但供给不足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政府应加大土地供应力度,推动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避免供需失衡。

3. 多元化投资渠道:作为投资者,我们应当认识到房地产市场也存在风险。

在配置资产时,应合理分散投资,同时关注其他领域的机会。

4. 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机制:政府和金融机构应建立健全风险防范机制,加强监管力度,预防金融风险和房地产市场泡沫的形成。

5. 提高住房保障能力:政府应加大力度推动住房保障政策的实施,为居民提供安全、稳定的居住环境,避免类似于日本泡沫破裂后的社会动荡。

日本房地产泡沫解析

日本房地产泡沫解析

对日本政府应对危机政策的评价
1、处理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发展关系的政策失误。 虚拟经济如果合理发展可以促进实体经济的 发展,如果不合理,就会诱发不动产和各种金融 资产的投机活动,从而导泡沫经济的发生。 日本出现的失误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长期 的超低利率政策;二是日本在货币供应量过快增 长的时候,忽视了对投资方向的适当调节;三是 政策的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泡沫的危害性。
日本房地产泡沫的影响
1、重创经济。从泡沫破灭至今,日本经济一 直处于低迷状态。 2、财政危机。1991——2000年,日本财政 赤字由0.8%猛增到10.1%。 3、通货紧缩。截至2002年9月,零售额连续 18个月下滑。
4、产业抑制。由于热衷于投机房地产开发, 大量资金流入房地产业,导致了生产性企业 缺乏足够资金而面临破产。 5、金融危机。这是泡沫破灭最直接的后果。 6、需求不振。经济的不景气影响了居民收入, 导致消费不足。 7、社会问题凸显。失业率的增加是最大的社 会问题。
谢谢!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出现了房地产 泡沫经济,给日本经济带来难以弥补的后果, 下面简要介绍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的产生原 因、影响和政策评价。
日本房地产泡Leabharlann 产生的原因1、长期低贴现率的作用 地价的大起大落是房地产泡沫的主要表现形式,而导致 地价暴跌的直接原因就是长期低贴现率。1985年,日本下调 了贴现率,设法平抑日元对美元的升值,以扩大和提高本国 的经济竞争力,结果低贴现率刺激了房地产和股市造成泡沫 经济。 2、大量信贷资金投资于土地资产 1973年石油危机使日本经济陷入萧条,经济不景气导致 税收不足,财政出现赤字,而当时房地产价格一直攀升,房 地产和建筑公司等开发机构正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土地投机, 银行便毫无节制地发放抵押贷款,大量向土地投机融资。

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课件

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课件

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课件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是1980年代至1990年代时期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一种产物,指日本房地产价格长期持续上升,最终导致房地产泡沫破裂而引起的一系列经济危机。

本文将介绍日本房地产泡沫经济的主要原因、影响及其启示。

一、主要原因1.老龄化和城市化。

日本人口老龄化和城市化程度领先于世界,人口密度大,土地资源有限,使得土地建设和房地产需求急剧上升,房地产价格因此疯狂上涨。

2.政府干预和金融自由化。

政府对房地产和金融市场的过度干预,导致资金过度流入房地产和金融市场,从而刺激了房地产价格的短期上涨和泡沫的形成。

3.利率过低和贷款松散。

1980年代初期,日本央行放松了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大量低质量借款人得以获得低息贷款,房地产市场需求大增,致使房价急剧上涨。

4.投机心态和不良贷款规模扩大。

人们普遍认为房地产价格会一直上涨,投机心理迅速蔓延,大量使用杠杆投资房地产,使得不良贷款规模急剧扩大。

二、影响1.经济萎靡和失业率上升。

经济萎靡,GDP和企业盈利大幅下降,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快速上升。

2.银行破产和金融危机。

不良贷款规模愈来愈大,银行资本大幅缩水,银行破产、金融机构瘫痪,出现了严重的金融危机。

3.资产泡沫破裂和房地产市场萎缩。

1989年12月,日本房地产市场价格达到高峰,随后价格迅速下跌,资产泡沫破裂,经过十多年的下跌,房地产市场仍然没有完全恢复,直到今天房价仍处于低谷。

三、启示1.权力、金融与房地产三者制约。

权力对于金融和房地产市场的干预,对经济影响极大,因此权力、金融与房地产三者之间需要建立稳定的互动机制。

2.发展房地产市场需谨慎,避免投机泡沫。

政府应充分考虑房地产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合理规划土地资源,控制房价上涨速度,避免房产泡沫。

3.建立良好的金融监管机制。

银行和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内部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同时政府也需要积极监管金融市场,减轻经济泡沫的危害。

4.多元化投资,避免杠杆过大。

日本房地产泡沫原因及过程

日本房地产泡沫原因及过程

日本房地产泡沫原因及过程日本地产神话自1991年破灭以来,地价持续下跌,直至今年虽然略有起色,但长达十多年来房地产低迷不振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

回顾日本地产神话破灭的历程,对于中国目前水涨船高的房地产市场或许有较大的启示。

(一)地产神话破灭的伤痛至今仍未痊愈日本国土交通省在2005年1月1日的“公示地价”中,尽管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部分区域的地价出现了上涨的势头,但日本的平均地价依然在继续下跌。

其中,住宅用地价格同比下跌了4.5%,商业用地价格同比下跌了5.6%,连续14年下跌。

与1991年相比,住宅地价已经下跌了46%,基本回到了地产泡沫产生前的1985年的水平;商业用地下跌了约70%,为197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今年3月23日发表的全国“公示地价”显示中,虽然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的部分核心地区地价大幅上升,但北海道、四国、九州部分城市乃至东京的部分地价依然继续下跌,跌幅最大地区达到了28.9%,土地价格下跌前十名地区的跌幅依然在15%以上,在东京的2100多个地价观察点中还有661个处于下跌状态。

对于“公示地价”出现的某些反转迹象,尽管有关人士认为,东京地价已经摆脱严峻的下跌局面开始回升,而东京地价的回升将逐步波及到周边地区,地价有望继续走高,但日本国土交通省的官员还是比较谨慎。

(二)泡沫经济巅峰时期的地产神话从1985年开始的日本泡沫经济时代,同时是日本创造地产神话的时期。

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东京都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为120.1(1980年为100),但到了1988年就暴涨到了334.2,在短短的3年间暴涨了近两倍。

东京都中央区的地价上涨了3倍。

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土地的总价值几乎是美国的4倍。

同时同于日元的急速升值极大地提高了日元的购买力,日本国内地产的不断飙升使海外的房地产相对日本人购买力来说相当便宜,日本人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大量进行房地产投资。

210325678_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是怎样形成的?

210325678_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是怎样形成的?

WORLD VISION 2022.NO.21Reading 阅读我把自2013年开始的源自安倍经济学的房地产畅销热潮称为“迷你泡沫”。

我之所以称其为“泡沫”,是依据以下这些显而易见的因素。

当出租房屋获得的投资收益率实质上低于5%时,可以判定房价存在泡沫成分;而低于4%时,基本上就可以判定为完全的泡沫了。

自2015年下半年起,东京市中心出售的商品房预期收益率大多数都没有达到5%,有的甚至还大幅低于4%。

我可以解释得再详细些。

自安倍经济学出台以后,购买东京市中心新建商品房的人,大都不是为了“自己居住”的实际需要,而是用于投资。

购买者是外国人,还有以应对遗产税为目的的日本富裕阶层。

想要投资的客人看完样板房后,销售人员一定会拿出“预期收益率”和“预期租金表”等资料。

当然,说到底这些只是“预期”,2015年上半年,即使是在“预期”估算中,也已经有大半的房屋收益率仅在5%左右。

逐步下滑的房租请冷静地思考一下。

所谓的租金,是要有人来租房之后才开始产生。

以投资为目的购买的房屋,如果没有人租会怎么样呢?首先,会增加成本。

物业费加上房屋维修基金,或许还要另附宽带费用,以及固定资产税和城市计划税。

没有租金收入,这些都是只出不进的 赤字。

如果一年没有人租,赤字金额会相当庞大。

还有一个严峻的事实。

那就是房屋的交易价格会泡沫化,但是工资不会。

为什么呢?原因很明白。

无论是新房,还是二手房,有人以投资为目的购买,但是没有人以相同的目的去租房,不会发生“经济形势良好,再租一套吧”这种需求。

因此租房需求都是刚需。

如前所述,泡沫只发生在股票和房地产市场,几乎不会波及普通消费品和个人收入。

换言之,即使发生房地产泡沫,也基本上不能期待工资会涨。

支撑租赁市场的是工薪阶层,或者是普通公司对宿舍的需求。

它们都不会影响到房地产泡沫。

更进一步说,当今日本的住房,整体处于相当大的供给过剩状态。

根据总务省2013年进行调查、2014年公布的《住宅和土地统计调查》,全国的空房率为13.5%。

日本泡沫经济

日本泡沫经济

结论
综上所述,广场协议与日本泡沫经济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广场协议导致了日元升值 和出口压力增大,进而引发了以房地产和股市暴涨为主要特征的泡沫经济。此外,政 策失误、监管缺失、文化因素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也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破裂产生了 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理解广场协议与日本泡沫经济之间的关系 除了以上提到的影响,广场协议与日本泡沫经济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失误:广场协议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这些政策在短期内刺激了经济增长,但也为泡沫经济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当泡 沫破裂时,这些政策又加剧了经济的下滑
结论
监管 缺失
在泡沫经济期间,日本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的监管不足,导致市场 出现过度投机和泡沫化。这使得市场在短期内出现了非理性繁荣,但长 期来看,这种监管缺失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文化 因素
日本文化中的一些特点,如对权威的尊重、对未来的乐观态度等,也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泡沫经济的形成。这些文化因素使得人们在面对 经济繁荣时更容易产生盲目乐观和过度自信的心态
国际 环境
广场协议是全球经济背景下的一个事件,它不仅影响了日本经济,也对 全球经济产生了影响。在广场协议后,全球经济出现了波动,这对日本 的出口和经济产生了压力。这种国际环境的变化也对日本的泡沫经济产 生了一定的影响
银行风险:由于大量贷款用于房地产和 股市投资,银行面临巨大的风险。随着 泡沫破裂,许多贷款无法收回,导致银 行出现大量坏账
3
广场协议与日本 泡沫经济的关系
广场协议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关系
广场协议是导致日本泡沫经济的重 要原因之一。在广场协议之后,日 元大幅升值,这使得日本的出口受 到了很大的压力。为了缓解这种压 力,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 施,包括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 等,以刺激经济增长。这些政策措 施导致了房地产和股市的暴涨,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房地产泡沫原因及过程日本地产神话自1991年破灭以来,地价持续下跌,直至今年虽然略有起色,但长达十多年来房地产低迷不振的阴影依然挥之不去。

回顾日本地产神话破灭的历程,对于中国目前水涨船高的房地产市场或许有较大的启示。

(一)地产神话破灭的伤痛至今仍未痊愈日本国土交通省在2005年1月1日的“公示地价”中,尽管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部分区域的地价出现了上涨的势头,但日本的平均地价依然在继续下跌。

其中,住宅用地价格同比下跌了4.5%,商业用地价格同比下跌了5.6%,连续14年下跌。

与1991年相比,住宅地价已经下跌了46%,基本回到了地产泡沫产生前的1985年的水平;商业用地下跌了约70%,为197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今年3月23日发表的全国“公示地价”显示中,虽然东京、名古屋、大阪等大城市的部分核心地区地价大幅上升,但北海道、四国、九州部分城市乃至东京的部分地价依然继续下跌,跌幅最大地区达到了28.9%,土地价格下跌前十名地区的跌幅依然在15%以上,在东京的2100多个地价观察点中还有661个处于下跌状态。

对于“公示地价”出现的某些反转迹象,尽管有关人士认为,东京地价已经摆脱严峻的下跌局面开始回升,而东京地价的回升将逐步波及到周边地区,地价有望继续走高,但日本国土交通省的官员还是比较谨慎。

(二)泡沫经济巅峰时期的地产神话从1985年开始的日本泡沫经济时代,同时是日本创造地产神话的时期。

据日本国土厅公布的调查统计数据,1985年,东京都的商业用地价格指数为120.1(1980年为100),但到了1988年就暴涨到了334.2,在短短的3年间暴涨了近两倍。

东京都中央区的地价上涨了3倍。

1990年,仅东京都的地价就相当于美国全国的土地价格,国土面积相当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日本,土地的总价值几乎是美国的4倍。

同时同于日元的急速升值极大地提高了日元的购买力,日本国内地产的不断飙升使海外的房地产相对日本人购买力来说相当便宜,日本人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大量进行房地产投资。

继日本索尼公司以48亿美元买下美国哥伦比亚公司之后,象征美国国办巅峰之作的洛克菲勒中心易主。

克菲勒中心是由美国著名的洛克菲勒家族于1939年耗资1.5亿美元在曼哈顿建成,但是日本三菱不动产公司以8.48亿美元取得了该股权的51%。

据不完全统计,日本在美国购买不动产金额高达5589.16亿日元,占日本全世界不动产总投资的64.8%,而且主要集中在纽约、夏威夷和洛杉矶。

更有甚者,一些日本人建议把美国的加州卖给日本以偿还美国对日本的巨额债务。

(三)地产神话破灭造成经济十年萧条1991年,日本泡沫经济破灭,股价和房地产价格同时开始暴跌,并一直持续到现在。

不动产泡沫破灭给日本经济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导致日本经济十多年来一蹶不振。

泡沫经济期间,除房地产和建筑公司之外,日本几乎所有的大企业都不同程度地介入了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价格的暴跌和经济的长期低迷导致日本一些涉足房地产业较深的大企业纷纷倒闭。

据统计,在破产企业中,房地产商和建筑公司的比例最大,仅2000年,日本包括房地产商在内的建筑行业就有6000多家公司破产,占当年全体破产企业的33.6%。

2002年,日本有28家上市公司倒闭,其中有1/3以上是房地产公司,均创战后上市企业倒闭的最高记录。

房地产价格的暴跌还重创了日本金融业,演变成了日本经济衰退的“罪魁祸首”。

房地产价格持续暴跌致使许多房地产商和建筑公司在房地产领域的投资彻底失败,根本无力偿还银行的贷款,不得不宣布破产。

房地产公司以及个人在向银行贷款时虽然都有房地产等资产作担保,但随着土地价格的不断下跌,担保的价值日益下降,致使日本金融机构不良债权不断增长,资本充足率大幅下降。

不良债权大量增加导致金融机构的财务体质十分脆弱,抗风险能力低下。

部分金融机构甚至还出现了资金周转失灵等问题,并导致日本十大银行中的日本长期信用银行、日本债券信用银行以及北海道拓殖银行相继倒闭。

中小金融机构的破产更是接连不断,日本金融体系发生剧烈动荡,险些引发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日本银行的各项机能均遭到重创。

日本海外不动产投资也快速萎缩下来,1993年的海外不动产投资规模只有1989年顶峰时的9.6%。

根据专业人士估计,日本向美国不动产投资的损失率在50%以上。

以洛克菲勒中心为例。

按当时1美元兑160日元的汇率计算,三菱土地公司的投资额为2,188亿日元,成为拥有80%股权的控股股东。

收购完成后,由于曼哈顿地产不景气,三菱土地公司一直没有利润。

当时做收购计划时,三菱公司的预测是5年后,每平方英尺的租金将达到75美元,2000年将达到100美元,依照这一预测数据,三菱公司认为这是一项非常好的投资项目。

但实际上的租金只有原先设想的一半水平,即每平方英尺38美元-40美元。

如果再考虑其间日元继续大幅度升值,加上汇兑损失,三菱土地公司的这一收购项目总计亏损高达880亿日元。

(四)造就神话并导致神话破灭原因之一:投资理念失去理性追逐泡沫在日本泡沫经济形成过程当中,投资理念失去理性追逐泡沫。

首先是日本金融机构对房地产泡沫的危害认识不足,也没有能够及时对房地产市场现状做出正确的评估,纷纷给房地产公司和建筑公司发放贷款,形成了房地产不断升值和信贷规模不断扩大的恶性循环,泡沫越吹越大。

各金融机构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将房地产贷款作为最佳贷款项目,无节制地扩大信贷规模,助长了泡沫的形成。

就在泡沫即将破灭的1991年,日本12家大型银行向房地产业发放了总额为50万亿日元贷款,占贷款总额的1/4。

其次,投资者普遍相信人多地少的矛盾导致土地的价格只会继续走高,地价不会下跌。

只能买进,否则以后只能买更高的地价。

因此即使毫无用处的土地,各个公司也全力争夺,导致房地价越走越高。

反过来由于投资投机过度,造成房地产业虚假繁荣,房地产价格暴涨导致企业和个人都纷纷投资和投机房地产。

人们从银行贷款购买房地产,然后再用房地产做抵押再去购买房地产,造成了大量的重复抵押和贷款,并加剧了房地产价格的暴涨。

追溯日本市场投资理念为何失去理性,除了金融政策失当以外,不能不说当时日元大幅升值导致其购买力确实大幅增加,日本经济崛起给日本国民带来极为乐观的心态。

20世纪80年代,日本在经济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已远远超过美国,美元开始衰落。

1980-1985年,美国劳动生产率平均约为0.4%,日本约为3%;美国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1.5%,日本约为4.8%。

1980-1984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赤字从150亿美元增加到1130亿美元,与此同时,日本对美贸易顺差从76.6亿美元增加到461.5亿美元。

巨大的贸易差额在使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债务国的同时,也使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债权国。

1985年,日本对外净资产为1298亿美元;美国对外债务为1114亿美元。

(五)造就神话并导致神话破灭原因之二:宏观金融政策连连失误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经济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繁荣期,出现了大量的剩余资金。

日本中央银行为了刺激经济的持续发展,采取了非常宽松的金融政策,但这些资金没有合适的投资项目,结果基本上都流入房地产以及股票市场,致使房地产价格暴涨。

随后日本中央银行升息力度太大,挑破泡沫,日本股市和楼市同时崩溃,价格直线下降跌入低谷,进入连续十多年的地价持续低迷时期。

日本金融政策具体体现在以下三次失误:1986年,日本出现了短暂的经济衰退,史称“日元升值萧条”。

实际上,“日元升值萧条”的时间很短,仅仅是日元升值后市场的自动调整,当年年底日本经济便恢复增长。

但是,出于对日元升值的恐惧,日本政府对“日元升值萧条”做出了错误的判断,采取了错误的政策,再加上其他国际因素的影响,从1986年1月到1987年2月,日本银行连续五次降低利率,把中央银行贴现率从5%降低到2.5%,不仅为日本历史之最低,也为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之最低。

而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了大量过剩资金。

在市场缺乏有利投资机会的情况下,过剩资金通过各种渠道流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造成资产价格大幅上涨。

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一次失误。

1987年10月19日,被称作“黑色星期一”的“纽约股灾”爆发。

在西方国家的联合干预下,“黑色星期一”仅表现为一种市场恐慌,此后不久,各国经济均出现了强劲增长。

但日本经济的灾难却由此开始。

日本银行继续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造成日本“经济体系内到处充斥着廉价的资金”,长期的超低利率又将这些资金推入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1985-1989年,日经平均股价上升了 2.7倍;1986-1990年,东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的价格指数平均增长了三倍以上。

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二次失误,也是一次“致命的失误”。

1989年,日本政府感受到了压力,日本银行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

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银行五次上调中央银行贴现率从2.5%至6%.同时,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机构控制不动产贷款,日本银行要求所有商业银行大幅削减贷款,到1991年,日本商业银行实际上已经停止了对不动产业的贷款。

货币政策的突然转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场的泡沫,1990年,日本股票价格开始大幅下跌,跌幅达40%以上,股价暴跌几乎使所有银行、企业和证券公司出现巨额亏损。

紧跟其后,日本地价也开始剧烈下跌,跌幅超过46%,房地产市场泡沫随之破灭。

货币政策突然收缩,中央银行刻意挑破泡沫,这是日本货币政策的第三次失误。

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出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经济衰退。

(六)金融政策为何出现误判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环境的监测、金融政策的制定,都牵一发而动全身。

那么为什么汇集日本大量金融专家的日本大藏省会连连出现金融政策失误呢?尤其是1987年纽约股灾以后,在西方其它各国都提高利率以后,日本为什么会依然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造成致命性的政策失当呢?当时美国政府担心,如果日本银行提高利率,资金不能及时向欧美市场回流,可能再次引起国际市场动荡,因此建议日本政府暂缓升息。

日本政府也担心,提高利率可能使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日本,推动日元升值,引起经济衰退。

并且当时日本正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