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处理技术发展概述

水处理技术发展概述
水处理技术发展概述

水处理技术发展概述

刘士力

河北联合大学,冶金与能源学院,河北唐山

摘要:由于水的可持续发展,水处理技术越来越重要。总结了回用污水工程的发展和污水处理技术概况(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的主要技术)。随着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将使污水回用率不断上升。

关键词:可持续、水处理技术、二级处理、深度处理

The survey about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in

water treatment

LIU-Shili

Hebei United University,College of Metallurgy and energy,Tangshan Hebei ABSTRACT: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water,the technology of water treatment is important more and more.Summariz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aste recycling projects and the technical survey in water treatmen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technology in water treatment,efficiency of the sewage reuse will be Improved.

KEY WORDS: Sustainable , technology in water treatment , secondary treatment of sewage,the sewage be treated in depth

0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而我国是一个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迫切需要在各个领域引入水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技术。通过水循环与资源回收,不仅可以节约水和资源,减少对环境的依赖,还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工业污水排放,保护环境。

1.可持续水循环

1.1可持续性概念[1]

随着布伦特兰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的出版,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议题。可持续发展的定义为:“在不伤害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前提下,满足目前需要的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发展”。为了科学明确地加以定义,荷兰政府的两个主要的咨询机构荷兰政府政策科学委员会和社会与经济委员会认为,可持续发展是权衡各种政治选择的结果。

在工业技术方面,世界商业可持续发展理事会(WBCSD)认为以下内容非常重要:

去物质化:减少所使用原料的量

提高能源效率

消除工艺流程和产品的负面环境影响

封闭物料循环:针对循环性进行设计,但不能发生任何费用

借用自然循环,特别是涉及可再生资源和再循环的情形

延长产品的耐久性和服务寿命

在以上WBCSD所提出的6个元素中,水是其中3个元素的基本资源。但迄今为止,还没有被决策者认为是一个关键问题。2000年在海牙召开的第二届世界水论坛向政治家们强调了世界水问题。

1.2水循环

地球上的水不是静态的,而是处于由太阳能和地球旋转而维持的循环之中。根据水循环的范围可分为全球水循环,城市水循环,工业水循环。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气,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面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这种海洋和陆地之间水的往复运动过程,称为全球水循环。城市和工业水循环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对更大的水循环产生重要的影响。工业水循环通常不是封闭的。工业用水来自含水层、地表水或者公共饮用水网。如今工业污水的排放处理应经是影响水循环的关键因素。

2.污水处理技术

2.1回用污水处理工程进展[2]

国外回用污水处理起步出污水于20世纪早期,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最先提个出污水的回收与再利用,并于1918年公布了第一项有关污水回用的规章。日本早在1951年久实验性地将东京Mikawashima污水处理厂的外排污水处理后回用到造纸工业用水。以色列是世界上人均污水回用量最高的国家,污水回用于农业比例大65%——75%,居世界第一。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于1969年建成了世界第一个市政污水回用做直接饮用水项目。南非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以媒为原料生产合成油及化工产品的化工厂,Sasol二厂和Sasol三厂自1982年建成之日起就力争减少新鲜水使用量和排污量。通用电气公司于2001年5月在科威特Sulaibiya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回用污水处理装置。欧洲等一些水资源相对充足的发达国家,工业污水回用处理实例很少,是因为这些国家的节水工作从源头做起,产生的污水量达不到回用的规模。

我国回用污水处理起步相对较晚,开始时只将污水用于灌溉农田,真正实现污水回用是1992年大连建成的回用污水处理示范工程。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大批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相继建成,到2001年底,全国共建成城市污水处理厂452座,其中二、三级污水处理厂307座,每天提供可供回用的污水1475万立方米,2006年达到4000万立方米/天。北京在2008年已经实现污水处理率达90%,回用率达50%。相比于城市污水,工业回用污水处理要复杂得多。

2.2回用污水处理技术概况

污水处理包含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处理工艺和操作,去除废水中的固体、有机物、病原菌,有时包括对营养物的去除。以处理水平升序排列,用来描述不同处理程度的通用术语包括初步、初级、二级、三级和深度处理。经二级处理的城市污水水质较好,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等技术处理后即可回用到对水要求不高的循环水系统;而对于水质比较复杂的工业废水,经二级处理后虽然能满足排放标准,但主要水质指标仍不满足回用要求,需要做进一步处理才能回用。

2.2.1初级处理

初级处理主要是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物理处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初级处理的要求。一般来说,初级处理包括隔离、粉碎以去除大的固体,除砂和沉淀。经过初级处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达不到排放标准。初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2.2.2二级处理

二级处理系统包括一系列的生物处理工艺同时结合了固液分离。污水生化处理以去除不可沉悬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机物为主要目的,其工艺构成多种多样,可分成活性污泥法、AB法、A/O法、A2/O、SBR法、氧化沟法、稳定塘法、土地处理法等多种处理方法。日前大多数城市污水处理厂都采用活性污泥法。生物处理的原理是通过生物作用,尤其是微生物的作用,完成有机物的分解和生物体的合成,将有机污染物转变成无害的气体产物(CO2)、液体产物(水)以及富含有机物的固体产物(微生物群体或称生物污泥);多余的生物污泥在沉淀池中经沉淀池固液分离,从净化后的污水中除去。

2.2.2.1 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废水生物处理的主要方法。在人工充氧条件下,对污水和各种微生物群体进行连续混合培养,形成活性污泥。利用活性污泥的生物凝聚、吸附和氧化作用,以分解去除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然后使污泥与水分离,大部分污泥再回流到曝气池,多余部分则排出活性污泥系统。

2.2.2.2 AB法

AB法工艺由德国B0HUKE教授首先开发。该工艺将曝气池分为高低负荷两段,各有独立的沉淀和污泥回流系统。高负荷段A段停留时间约20-40分钟,以生物絮凝吸附作用为主,同时发生不完全氧化反应,生物主要为短世代的细菌群落,去除BOD达50%以上。B段与常规活性污泥相似,负荷较低,泥龄较长。

2.2.2.3 A/O法

A/O生物除磷工艺是由厌氧和好氧两部分反应组成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污水进入厌氧池后,与回流污泥混合。活性污泥中的聚磷菌在这一过程中大量吸收污水中的BOD,并将污泥中的磷以正磷酸盐的形式释放到混合液中。混合液进入好氧池后,有机物被氧化分解,同时聚磷菌大量吸收混合液中的正磷酸盐到污泥中。由于聚磷菌在好氧条件下吸收的磷多于厌氧条件下释放的磷,因此污水经过“厌氧-好氧”的交替作用和二沉池的污泥分离达到除磷的目的。一般情况下,TP的去除率可达到85%以上。

2.2.2.4 A2/O法

A2/O工艺亦称A-A-O工艺,是英文Anaerobic-Anoxic-Oxic第一个字母的简称(生物脱氮除磷)。按实质意义来说,本工艺称为厌氧-缺氧-好氧法,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简称。该工艺处理效率一般能达到:BOD5和SS为90%~95%,总氮为70%以上,磷为90%左右,一般适用于要求脱氮除磷的大中型城市污水厂。但A2/O工艺的基建费和运行费均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运行管理要求高,所以对目前我国国情来说,当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封闭性水体或缓流水体引起富营养化,从而影响给水水源时,才采用该工艺。

2.2.2.5 SBR法

SBR法是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equencing Batch Reactor)的简称,又名间歇曝气,其主体构筑物是SBR反应池。污水在这个反应池中完成反应、沉淀、排水及排除剩余污泥等工序,使处理过程大为简化。SBR法以它独特的优点近年来得到迅速推广,通过不断改进、完善,使其成为目前世界上采用较多的污水处理工艺。SBR工艺在我国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应用也比较广泛,已经建成的应用SBR工艺处理的废水包括:屠宰废水、苯胺废水、含酚废水、啤酒废水、化工废水、淀粉废水等。北京、上海、广州、无锡、扬州、山西、福州、昆明等地已有多座SBR处理设施投入运行。

2.2.2.6氧化沟法

氧化沟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型,其曝气池呈封闭的沟渠型,所以它在水力流态上不同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它是一种首尾相连的循环流曝气沟渠,污水渗入其中得到净化,最早的氧化沟渠不是由钢筋混凝土建成的,而是加以护坡处理的土沟渠,是间歇进水间歇曝气的,从这一点上来说,氧化沟最早是以序批方式处理污水的技术。

2.2.2.7稳定塘法

生物塘法,又称氧化塘法,也叫稳定塘法,是一种利用水塘中的微生物和藻类对污水和有机废水进行生物处理的方法。生物塘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水塘中的“藻菌共生系统”进行废水净化。所谓“藻菌共生系统”是指水塘中细菌分解废水的有机物产生的二氧化碳、磷酸盐、铵盐等营养物供藻类生长,藻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又供细菌生长,从而构成共生系统。不同深浅的塘在净化机理上不同;可分为好氧塘、兼氧塘、厌氧塘、曝气生物塘、田塘和鱼塘。好氧塘为浅塘,整个水层处于有氧状态;兼氧塘为中深塘,上层有氧、下层厌氧;厌氧塘为深塘;除表层外绝大部分厌氧;曝气生物塘为配备曝气机的生物塘;田塘即种植水生植物的生物塘;鱼塘是放养鸭、鱼等的生物塘。

2.2.2.8土地处理法

用土壤和植物改善废水水质方法的统称。同时利用了废水的水分和肥分。土壤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土壤中的微生物降解废水中复杂的有机物为简单无机物。土壤及其母质还通过过滤、吸附、离子交换、化学反应等改善废水的化学组成。土壤净化废水的产物又为植物利用和消耗。土壤-植物系统净化废水实际上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正常现象,只要废水施加得当,土壤-植物系统不但不会破坏,而且会促进自然平衡。

2.2.3三级与深度处理

三级处理,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氮和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无机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混凝沉淀法,砂率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和电渗分析法等。目前,工业达标外排污水深度处理技术有膜分离、膜生物反应器、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生物接触氧化等。

2.2.

3.1膜分离

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3]。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膜分离技术是用半透膜作为选择障碍层、在膜的两侧存在一定

量的能量差作为动力,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而保留混合物中其他组分,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技术。是一种属于传质分离过程的单元操作。膜可以是固态或液态,所处理的流体可以是液体或气体,过程的推动力可以是压力差、浓度差或电位差。目前,膜分离主要包括渗透、反渗透、超滤、透析、电渗析、液膜技术、气体渗透和渗透蒸发等方法。

1748年法国学者A.诺勒开创了膜渗透现象的研究。20世纪40年代中期出现人工离子交换膜,开始了电渗析的工业应用。1960年,S.洛布和S.索里拉金首先用醋酸纤维素制成非对称性反渗透膜,开拓了反渗透的实际应用。1968年,美籍华裔学者黎念之最先研究乳化液膜的形成方法和渗透机理,开拓了液膜分离技术。中国自1958年开始研究电渗析,1966年开始研究反渗透,现已对膜分离技术的各个领域开展了研究工作,并推广于工业应用。2.2.3.2膜生物反应器

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为膜分离技术与生物处理技术有机结合之新型态废水处理系统。是一种由膜分离单元与生物处理单元相结台的新型水处理技术,以膜组件取代二沉池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高活性污泥浓度减少污水处理设施占地,并通过保持低污泥负荷减少污泥量。主要利用沉浸于好氧生物池内之膜分离设备截留槽内的活性污泥与大分子固体物。因此系统内活性污泥(MLSS)浓度可提升至10,000mg/L,污泥龄(SRT)可延长30天以上,于如此高浓度系统可降低生物反应池体积,而难降解的物质在处理池中亦可不断反应而降解。故在膜制造技术不断提升支援下,MBR处理技术将更加成熟并吸引着全世界环境保护工业的目光,并成为21世纪污水处理与水资源回收再利用唯一选择。

MBR装置在城市污水回用处理中得到了大规模的推广应用,由于工业污水污染程度高、水质复杂,易使膜产生污堵,导致膜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再加上膜的成本较高等不足,阻碍了MBR在工业污水回用处理中的应用。因而,进一步提高膜的抗污染能力和机械强度,是MBR大规模用于工业污水回用处理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2.2.

3.3生物活性炭技术

生物活性炭技术(简称BAC)技术是生物技术与物理吸附技术结合产生的新技术[3],它既利用活性炭巨大的比表面积和发达的孔隙结构吸附水中溶解氧和有机污染物,又利用活性炭作为微生物聚集和繁殖的载体,从而提高微生物生物降解作用。BAC解决了普通活性炭需要再生的问题,且具有更佳的效果。我国上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BAC技术,1997年宝钢集团采用SBR-BAC工艺在各厂区陆续建起了十多套800立方米/天的污水处理装置和回用装置,出水用于厂区绿化和循环冷却水补充水,后又分别在其他各厂区陆续建成处理规模分别为300、500、800立方米/天的十多套处理装置。

BAC技术的不足主要表现在:微生物过度繁殖造成滤料堵塞,增加反应器内水头损失,从而增加反冲洗频率、运行和管理难度;活性炭在降低有毒物质对微生物抑制作用的同时也保护了病原性生物微生物,影响水质安全。因此,BAC技术与其他技术联用是发展方向。

2.2.

3.4臭氧处理技术[4]

臭氧的强氧化性对污水同时具有杀菌、降低COD和脱色除臭作用。在水处理方面主要应用于水厂、水塔、水箱、蓄水池、游泳池及污水处理[5]。1886年Meritens率先提出利用臭氧处理污水的可行性。1903年德国建成第一座用臭氧处理水质的大规模水厂,是臭氧开始用于水处理的标志。我国于1977年在昆明建成最大臭氧消毒水厂。

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废水中的污染物快速、有效地除去,而且臭氧在水中很快分解为氧,不会造成二次污染,操作管理简单方便。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投资高、电耗大、处理成本高的缺点。同时若操作不当,臭氧会对周围生物造成危害。因此,开发效率高、能耗低、寿命长的臭氧发生装置时臭氧处理技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2.

3.5生物接触氧化

生物接触氧化由浸没在污水中的填料和人工曝气系统构成的生物处理工艺。在有氧的条件下,污水与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反复接触,使污水获得净化。生物接触氧化法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之间的生物膜法工艺,其特点是在池内设置填料,池底曝气对污水进行充氧,并使池体内污水处于流动状态,以保证污水与污水中的填料充分接触,避免生物接触氧化池中存在污水与填料接触不均的缺陷。

19世纪末,德国开始把生物接触氧化法用于废水处理,但限于当时的工业水平,没有适当的填料,未能广泛应用。到20世纪70年代合成塑料工业迅速发展,轻质蜂窝状填料问世,

日本、美国等开始研究和应用生物接触氧化法。中国在7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用此法处理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并已在生产中应用。

3.结语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废水再生与回用是可持续工业发展计划的有效工具,污水回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迫使人们开发处理效果好、适合水质更宽、投资更少、运行成本更低、操作更简单的污水回用技术。可以预见的是各种单元技术的组合工艺将更加科学、合理。

参考文献:

[1][荷]Piet Lens,Look Hulshoff Pol,[德]Peter Wilderer,[美]Takashi Asano,著,成徐州,吴迪,蹇兴超,等译.工业水循环与资源回收.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3

[2]李本高,王建军,龙军.工业水处理技术.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8:80

[3]程世庆,姬广勤,史永春.化学水处理设备与运行.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62

[4]Barry L Loeb.Ozone:Science & Engineering the First 23 Years.Ozone science & engineering,2002,24:399-412

[5]李亮,李燕.臭氧技术在水处理中的应用.中国矿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发展战略)国内外水处理技术的状态 发展方向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世界上许多地区正面临着最严重的缺水。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全球80%的国家和地区都缺少民用和工业用淡水。随着资源成本不断上升和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许多企业开始运用绿色技术,降低碳排放,尽量减少废物产生。其中水处理技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绿色技术。 根据联合国统计,到2025年,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可能会面临水资源短缺,因此水处理技术将会越来越得到重视,这包括了高效率的水资源管理和污水处理。例如:在北美尤其在加拿大,水管理及污水处理设施的面临的问题十分急切。63%的目前运行的设施都在超期运行,他们的平均运行时间已经达到18.3年。其中52%污水处理设施在超期运行。在美国的干旱地区,对海水淡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局限在于效率,而随着淡水的短缺,这些局限逐渐被淡化和忽视。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拥有巨大的前景,许多国家都在实施水处理的政策和项目。根据全球知名增长咨询公司的预测,至2010年,全球水资源管理和污水处理技术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500亿美元。 目前先进的水管理和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包括了循环用水、反渗透海水淡化和臭氧化等。例如,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正在迅速占领的大型设施市场,而这一领域过去主要以热工过程设备为主。

处理效率的提升和渗透膜价格的回落,促使反渗透海水淡化市场在过去5年中迅速发展,现在应用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已不再是小规模的工厂,大型反渗透海水淡化厂已是司空见惯。 在污水处理方面,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在生物发电领域提出了一种新的旋转生物电化学接触器,这项技术能够将已经运用于污水处理行业30年的旋转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的效率提高15%;此外,一种能够处理高污染废水的技术也已经问世,这种技术能够处理污染物浓度超过300,000ppm的污水,而处理成本仅有原先通过储存和化学处理方法的十分之一。这种技术目前被认为是最简单、最易于使用及经济的处理技术. 中国目前同样也面临巨大的淡水短缺和水污染的问题。作为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最小的国家,必须采取措施以避免未来严重危机的发生。中国北方缺水问题极度严重,因此国家启动了浩大的“南水北调”工程,整个工程耗资达到几十亿美元,预计2050年建成。污水问题同样困扰着中国,估计有3亿人口的饮用水是被污染的。2004年至2008年,污水排放量年增长率达到18%,从482亿吨增长至572亿吨。预计在2010年,中国的污水排放将达到640亿吨。中国持续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导致污水排放量连年上升的主要原因;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的污水处理厂却基本上未能实现满负荷的运行。以2008年为例,中国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污

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污水处理技术概述 污水处理技术,就是采用各种方法将污水中所含有的污染物质分离出来,或将其转化为无害和稳定的物质,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 一、污水处理方法的分类 现代的污水处理技术,按其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物理化学法和生物处理法四大类。 (一)物理法 通过物理作用,以分离、回收污水中不溶解的呈悬浮状的污染物质(包括油膜和油珠),在处理过程中不改变其化学性质。物理法操作简单、经济。常采用的有重力分离法、离心分离法、过滤法及蒸发、结晶法等。 1.重力分离(即沉淀)法 利用污水中呈悬浮状的污染物和水密度不同的原理,借重力沉降(或上浮)作用,使水中悬浮物分离出来。沉淀(或上浮)处理设备有沉砂池、沉淀池和隔油池。 在污水处理与利用方法中,沉淀与上浮法常常作为其他处理方法前的预处理。如用生物处理法处理污水时,一般需事先经过预沉池去除大部分悬浮物质减少生化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而经生物处理后的出水仍要经过二次沉淀池的处理,进行泥水分离保证出水水质。 2.过滤法 利用过滤介质截流污水中的悬浮物。过滤介质有钢条、筛网、砂布、塑料、微孔管等,常用的过滤设备有格栅、栅网、微滤机、砂滤机、真空滤机、压滤机等(后两种滤机多用于污泥脱水)。 3.气浮(浮选) 将空气通入污水中,并以微小气泡形式从水中析出成为载体,污水中相对密度接近于水的微小颗粒状的污染物质(如乳化油)黏附在气泡上,并随气泡上升至水面,从而使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得以从污水中分离出来。根据空气打入方式不同,气浮处理方法有加压溶气气浮法、叶轮气浮法和射流气浮法等。为了提高气

浮效果,有时需向污水中投加混凝剂。 4.离心分离法 含有悬浮污染物质的污水在高速旋转时,由于悬浮颗粒(如乳化油)和污水受到的离心力大小不同而被分离的方法。常用的离心设备按离心力产生的方式可分为两种:由水流本身旋转产生离心力的为旋流分离器,由设备旋转同时也带动液体旋转产生离心力的为离心分离机。 旋流分离器分为压力式和重力式两种。因它具有体积小、单位容积处理能力高的优点,近几十年来广泛用于轧钢污水处理及高浊度河水的预处理。离心机的种类很多,按分离因素分有常速离心机和高速离心机。常速离心机用于分离低浆废水效果可达60%~70%,还可用于沉淀池的沉渣脱水等。高速离心机适用于乳状液的分离,如用于分离羊毛废水,可回收30%~40%的羊毛脂。 (二)化学法 向污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利用化学反应来分离、回收污水中的某些污染物质,或使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常用的方法有化学沉淀法、混凝法、中和法、氧化还原(包括电解)法等。 1.化学沉淀法 向污水中投加某种化学物质,使它与污水中的溶解性物质发生互换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沉淀物,以降低污水中溶解物质的方法。这种处理法常用于含重金属、氰化物等工业生产污水的处理。按使用沉淀剂的不同,化学沉淀法可分为石灰法(又称氢氧化物沉淀法)、硫化物法和钡盐法。 2.混凝法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可使污水中的胶体颗粒失去稳定性,凝聚成大颗粒而下沉。通过混凝法可去除污水中细分散固体颗粒、乳状油及胶体物质等。该法可用于降低污水的浊度和色度,去除多种高分子物质、有机物、某种重金属毒物(汞、镉、铅)和放射性物质等,也可以去除能够导致富营养化物质如磷等可溶性无机物,此外还能够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因此混凝法在工业污水处理中使用得非常广泛,既可作为独立处理工艺,又可与其他处理法配合使用,作为预处理、中间处理或最终处理。目前常采用的混凝剂有硫酸铝、碱式氯化铝、铁盐(主要指硫酸亚铁、三氯化铁及硫酸铁)等。

水处理微生物-知识点总结

1.微生物:微生物是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 (1)体积大、面积大(比面积大)。 (2)种类多,目前已知的微生物种类有10万多种而且这一类数目还在不断增加。 (3)分布广。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和水等自然环境以及高温、高盐等极端环境。 (4)生长旺,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在几十分钟内可繁殖一代,即由一个分裂为两个。如果条件适宜,10h就可以繁殖为数亿个。 (5)适应强,易变异。这一特点使微生物较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3.水中常见微生物种类:细菌、放线菌、酵母菌、霉菌、病毒。 4.原核微生物:是一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为核区的裸露的DNA,无细胞器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5.革兰氏染色:丹麦医生(革兰)于1884年发明了一类不同类型细菌的染色方法,根据此染色法,细菌可以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6.菌落:单个细胞在固体培养基生长繁殖时产生大量细胞排序便以此母细胞为中心而聚集到一起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 7.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粘集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基团。 8.芽孢:某些细菌(特别是杆菌)在生活史中的一个阶段,细胞内会形成一个圆型或椭圆型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 9.酵母菌:单细胞出芽生殖的真菌总称。 10.真核微生物:是一类细胞核具有核膜与核仁分化的较高等的微生物,细胞质中有线粒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11.硝化作用:由氨氧化成硝酸的过程。 12.生物监测:利用水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对水体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状况的一种监测方法。 13.体内积累速率=吸收速率-(体内分解速率+排泄速率) 14.余氯:氯加入水中后,一部分被能与氯结合的杂质消耗掉,剩余的部分称为余氯。 15.培养基:由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混合营养物。 16.生物浓缩系数(富集因子):BCF=物质在生物体内的浓度/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浓度。 17.烈性噬菌体:大多数噬菌体感染细菌细胞后产生大量的子噬菌体并能使细菌细胞裂解。1.试述微生物在给排水工程的应用。 (1)污染水体。了解水中的致病菌并设法去除,防止传染病的蔓延使水生色或者产生气味。(2)阻塞作用。影响水厂的正常运行:冷却器、凝结器阻塞。 (3)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利用有益微生物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 (4)利用微生物进行自净:自然生态系统利用细菌和藻类互生的原理让细菌分解有机污染物,即氧化塘法。

给水处理中常用技术概述

给水处理中常用技术概述 摘要:给水处理是指运用各种水处理技术去除水中有关杂质,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水处理技术:混凝技术、过滤技术、吸附技术、膜分离技术以及消毒技术,分析各技术去除水中杂质的作用原理及应用范围。 关键词:混凝;过滤;膜分离;消毒 由于水是一种溶解力很强的溶剂,又与外界环境如空气、地壳、土壤等广泛接触,故而水中必然含有很多杂质,而水的处理或者净化其实质就是通过各种水处理技术去除水中有关杂质,以获得达到一定水质标准的水供生活饮用或工业使用。水处理技术包括混凝、过滤、吸附、膜分离和消毒等。 1 混凝技术 混凝技术的处理对象是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其关键技术是选择和投加适当的混凝剂,经混凝过程使水中悬浮物和胶体形成大颗粒絮凝体,然后通过澄清、沉淀进行分离。历史上很早以前就有以明矾净水的记载,直至今日,我国的水厂大都采用铝盐或铁盐作为无机混凝剂,近年来也研究开发和应用了一些新的混凝剂如无机聚合态的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硫酸铝(PAS)等,也包括一些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如聚丙烯酰胺(PAM)等。 给水和废水的处理过程中,为了满足用水水质和环境排放的要求,一般在预处理中采用混凝沉淀法,即向水中投加混凝剂或絮凝剂以破坏溶胶稳定性,使水中的胶体和悬浮物颗粒絮凝成较大的絮凝体,以便从水中分离出来,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混凝处理实际上包括凝聚和絮凝两种胶体颗粒物的聚集过程,是一种较为经典的水处理工艺,应用十分普遍。近年来,在絮凝动力学、絮凝形态学、新型高效混凝剂以及高效絮凝反应器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有了许多新的发展,推动了混凝技术的进步。 2 过滤技术 过滤技术是选择和利用多孔的过滤介质(或称滤料截面)使水中的杂质得到分离的固液分离过程。它通常与混凝、澄清或沉淀结合使用,这样不仅能有效的降低水的浊度,而且对去除水中某些有机物和细菌、病毒也有一定的效果,因此,在生活饮用水处理中,过滤是必不可少的,在大多数工业用水处理中也常采用作为预处理过程。根据过滤技术的特点可知,在过滤技术中选择适当的过滤介质-滤料是极为重要的,目前常用的过滤介质--滤料从砂、无烟煤、微孔塑料、陶瓷,到各种高分子分离膜等可以有多种选择,它们可以去除水中不同粒度的杂质,此外,通过对过滤器进行优化设计可对过滤效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原水经过混凝澄清处理以后,大部分悬浮物已被去除,但此时水质仍无法满足饮用水标准和后续处理工艺的水质要求,所以在常规水处理工艺中,过滤常被安排在沉淀池或澄清池之后,经过滤后的出水浊度可以降到小于1单位。在原水浊度较低时(25单位以下),也可采用不经澄清直接过滤。 3 吸附技术 吸附是一种物质附着在另一种物质表面的过程,他可以发生在气--液、气--固和液--固两相之间,在水处理中主要讨论物质在水与固体吸附剂之间的转移过程。许多多孔的固

水处理必备基础知识

50条水处理必备基础知识 1、什么是水体自净? 水体自净:受污染的河流经过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作用,使污染物浓度降低或转化,水体恢复到原有的状态,或者从最初的超过水质标准降低到等于水质标准。 2、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就是采用各种手段和技术,将污水中的污染物质分离去除,回收利用,或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使污水得到净化。一般分为给水处理和污水处理。 3、现在污水处理技术有哪些? 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作用原理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4、五个水的测量指标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有氧的条件下,由于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有机物所需的氧量。是表示污水被有机物污染的综合指标。 理论需氧量(thOD):水中某一种有机物的理论需氧量。通常是指将有机物中的碳元素和氢元素完全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所需氧量的理论值(即按完全氧化反应式计算出的需氧量)。 总需氧量(TOD):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在燃烧中变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需要的氧量,结果以O2的mg/L表示。 化学需氧量(COD):是以化学方法测量水样中需要被氧化的还原性物质的量。废水、废水处理厂出水和受污染的水中,能被强氧化剂氧化的物质(一般为有机物)的氧当量。 总有机碳(TOC): 是指水体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含碳的总量。 5、什么情况采用生化法处理? 一般认为BOD/COD值大于0.3的污水才适于采用生化法处理。 6、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是什么?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物理指标:色,浑浊度,臭和味。 7、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发生在淡水中,由水体中氮、磷、钾含量过高导致藻类突然性过度增殖的一种自然现象。

水处理技术发展的未来

水处理技术发展的未来 目前。我国饮水水源受污染的情况日益严重。污染水源中的无机物、有机物以及微生物等严重地威胁着人们健康。与此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质要求普遍提高,希望喝到更安全卫生的水,特别是加入WTO后,水质的改善和国家的环境、社会经济的关系也更加密切。面对当前的问题,发展以下几方面净水技术。将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1混凝剂与助凝剂 目前国内使用的混凝剂品种比较单一,而且以铝盐为主,助凝剂采用比较少,助滤剂更少,多种高效率,高品质的混凝剂与助凝剂的开发与采用,是提高出水水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混凝剂与助凝剂的合理投加。是自来水厂高效、低耗的一个控制点。 2生物预处理 净水工艺中利用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以去除原水中可生化降解物质和氨氮,我国从七十年代开始研究,科研已取得了很大进展,在生产实践中也取得了成功的应用,面对目前的水资源环境。在较长的一段时期还大有用武之地,如何利用生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对各种不同的水源条件结合传统的处理工艺,无论从设计参数,工艺布置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在实用化的基础上不断提高。 3加强常规处理 百余年的现代水厂的建设,混合、絮凝、沉淀、过滤组成的常规处理工艺,虽以去除浊度为主要目的,但随着浊度的降低,吸附于胶体颗粒的有机物以及溶解度较低的微量有机物也可以相应降低,各种微生物和病毒也能随浊度的去除而减少。尽可能降低出水浊度实际上已超出了降浊本身的意义。 常规处理六、七十年代曾演变过多种处理构筑物形式,但近年来经各方面实践总结,逐步倾向平流沉淀池和气水反冲均质滤料滤池的格局。应该说是一种管理方便实用的工艺组合,但继续探索新的构筑物形式仍会是今后研究的方向。 整个工艺流程的瞬时水质监测也是今后不断完善提高的一个方面,面对日益复杂的水源环境,新的科学成果不断反映出水中某些微量有机物对人类的危害,如何快速准确、方便的检测它们的存在,也是今后一项艰巨的任务。

压舱水知识小结

压舱水总结 (一)压舱水的危害 污染物:(1)藻类,微生物,细菌。 (2)油类:浮油,分散油,乳化油。 危害:(1)海域污染 (2)物种入侵 (二)压舱水的处理 (1)详述方法 置换法: 排空法:逐一将压舱水排空然后重新泵入洁净的深海海水。 (会使船舶稳定性丧失,加大船舶倾覆危险) 溢流法:底部进入,上部溢出。不改变船舶的吃水差和稳差。 (需要更换海水量大,换水时间长,能耗大。压载舱会承受较大的内部压力,给船 舶结构带来安全影响。) 巴西稀释法:压载舱顶部注入,底部流出。减少寒冷天气甲板结冰的危险有利于搅拌沉积物。机械处理: 过滤法:选择合适的网目,去除不同的生物种群。安装方便占地小,成本不高。 旋流分离法:利用管路中高速流动的水流产生的分离作用,将固体生物和病原体从压载水中分离出去。(可处理40um以上微生物)。操作简单,成本合理,可去淤泥。 物理法: 加热法:40℃~45℃足以杀死或抑活有害水生物。低温长时间≥高温短时间 紫外线法:DNA丧失活性。对浮游植物:高强度光照短时间>低强度光照长时间,波长:253.7 对微生物灭活效果最佳。无二次污染。 超声波法::可产生热量、压力波的偏向,形成真空或半真空状态导致浮游生物缺氧死亡。化学法: 氯化法:添加氯气和次氯酸钠,最高灭菌率为76.4%。 臭氧法:氧化作用杀死微生物。

丙烯醛:广谱灭活剂。 脱氧:~~~~~ 羟基自由基:极强的氧化性,无选择的彻底杀灭有害水生物。处理后生成水和氧气。 电解法:通过点解海水生成有效氯灭除有害水生物。 存在的问题: 紫外线法:本质:(1)核酸对紫外线能量的吸收,达到一定剂量,DNA分子发生变异。 (2)自由基光电离,导致细胞死亡。 (3)细菌<海藻 (4)光照强度达到:10000uW/(cm2s)的计量时,细胞不同程度的破坏死亡。 问题:(1)受悬浮物影响,会出现光复活现象。 (2)紫外线穿透力差,有效距离6-12cm,当海水中含有较高的物及溶解 物、浊度较高或气泡影响时,杀死细菌效果会大大降低。 (3)杀灭时间长,在线处理效率低。 (4)灯光易结垢,要定期清理,容易爆炸。 (5)部分海藻对紫外线有抗性,强光对藻类照射有局限性。 电解法:问题:(1)能耗大,大大增加处理成本。 (2)河口等地的低盐水,盐都大大低于正常的海水,电解效率降低。 (3)点解方法不可避免的产生一定量的氢气,存在安全隐患。 (4)处理时间长0.5-1.5h,只适合在船舱杀灭,无法在线应用。 (5)电极在海水易消耗,表面形成沉积。 (6)处理过的压舱水腐蚀性强,严重破坏船舶涂层。 置换法:问题:(1)需要时间长,对船舶管路及泵能力有一定要求。 (2)专用压载管路,需改造船体结构。 (3)压载舱底的沉积泥。 羟基自由基:本质:(1)具有很高的氧化还原电位,E=2.80V,因此具有广谱性。 (2)参与的反应属于游离基反应。 (3)具有很高的电负性和亲电性。 (4)羟基链反应无毒无污染。 问题:(1)制取的浓度和产生量小,只能小范围实验和研究。 (2)制取须外加大量的药剂及催化剂,大多是以水和臭氧为主体,存在 处理成本高以及化学药品安全问题。 (3)化学反应速率低,完成反应时间长。 (4)为提高速率需要外加设备,一次性投资大。 优化对策: 紫外线处理:(1)前端加过滤设备,压载水层厚度不可太厚(6-12cm) (2)防止气泡--层流--(几何尺寸,平均流速和流体的物理性质,密度粘度) (3)灯管结垢--(析晶,微粒,化学和生物)--(温度、压载水流速、PH)电解法:(1)阴阳极的平衡电位--海水盐浓度↑和温度↑ (2)阳极析氯过电位,阴极析氢过电位--海水温度↑、电极材料(阳极钛和阴极镍)和电流密度。 (3)电解液的欧姆降--盐度↑、温度↑ (4)耗电量和有效氯的关系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总结

污水处理基础知识总结 一、什么叫凝聚? 在废水中投加带正离子的混凝药剂,大量正离子在胶体粒子之间的存在以消除胶体粒子之间的静电排斥,从而使微粒聚结,这种通过投加正离子电解质的方法,使得胶体微粒相互聚结的过程称为凝聚。常用地凝聚剂有硫酸铝、硫酸亚铁、明矾、氯化铁等。 二、为什么废水中的胶体颗粒不易自然沉降? 废水中许多比重大于1的杂质悬浮物、大颗粒、易沉降的悬浮物都可以用自然沉降、离心等方法去除。但比重小于1的、微小的甚至肉眼无法看到的悬浮物颗粒则很难自然沉降,如胶体颗粒是10-4~10-6mm大小的微粒,在水中非常稳定,它的沉降速度极慢,沉降1m 需耕时200年。沉降慢的原因有二个:一、胶体粒子都带有负电荷,由于同性相斥的原因,从而阻止胶体微粒间的接触,不能被彼此粘合,悬浮于水中。二、胶体粒子表面还有一层分子紧紧地包围着,这层水化层也阻碍和隔绝胶体微粒之间的接触,不能被彼此粘合,悬浮于水中。 三、什么叫废水的预处理?预处理要达到哪几个目的? 生化处理前的处理一般都习惯地叫作预处理。由于生化法处理费用比较低、运行比较稳定,因此一般的工业废水都采用生化法处理,废水的治理也以生化法作为主要的处理手段。但废水中含有某些对微生物有抑制、有毒害的有机物质,因此废水在进入生化池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预处理,目的是将废水中对微生物有抑制、有毒害的物质尽可能地削减或去除,以保证生化池中的微生物能正常地运行。预处理的目的有二个:一是将废水中对微生物有抑制有毒害、有抑制作用的物质尽可能地消减和去除或转化为对微生物无害或有利的物质,以保证生化池中的微生物能正常运行;其二是在预处理过程中削减COD负荷,以减轻生化池的运行负担。 四、COD和BOD5之间有什么关系? 有的有机物是可以被生物氧化降解的(如葡萄糖和乙醇),有的有机物只能部分被生物氧化降解(如甲醇),而有的有机物是不能被生物氧化降解的而且还具有毒性(如银杏酚、银杏酸、某些表面活性剂)。因此,我们可以把水中的有机物分成2个部分,即可以生化降

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处理构筑物质量控制

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处理构筑物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8-12-30T14:57:07.50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7期作者:王丽芳 [导读] 水处理构筑物质量控制不到位,轻则影响水厂、污水处理厂的正常生产,重则引起停产,所以一定要控制好水处理构筑物的施工质量。 武汉市给排水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 430034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及工业化的加速发展,环保问题,特别是城市污水处理已成为各国研究的热点。然而随着大量的生活与工业污水流入江河、湖泊或补给到地下水中,给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对渔业用水、生活用水等用水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城乡水污染已成制约城乡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国家对污水处理厂的排放标准也愈发严格。为达到更高的排放标准,许多污水厂由于原设计等级原因,原有的污水处理单元已无法满足现有污水处理要求,所以对这一类型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也不得不提上议事日程。 关键词: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处理构筑物;质量控制 1工程概况 某污水处理厂工程包括生化池、沉淀池、中间提升泵房等九个单体组成,除加药间、配电间为建筑物以外,其余均为构筑物,其中最大的构筑物为生化池,长为154.4米,宽为63.4米。 2水处理构筑物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 2.1桩基施工质量是确保水处理构筑物质量的第一道关 该生化池设计桩型采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沉桩工艺采用静压法施工。(1)严把桩身质量控制关:桩进场后,对桩的外观进行检查,要求不得有蜂窝、麻面、裂缝和掉角;对尺寸进行抽检,长度、边长、孔径等偏差都必须在规范允许范围内。(2)桩基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复核桩位测放和标高控制点,审查桩基施工方案的针对性及可行性,施工机械的选择、场地条件能否满足施工要求,是否考虑了地质情况、桩截面、长度;沉桩顺序的合理性等。在桩施打过程中,督促施工方安排专人加强检查,同时安排监理人员现场跟踪,重点检查桩位、桩身垂直度、静压桩油压值、桩顶标高以及桩接头焊接质量等。 2.2钢筋 (1)严把钢筋原材料和加工质量关。(2)钢筋连接及安装的质量控制:施工方案中水处理构筑物钢筋连接采用闪光对焊和电渣压力焊,施工完成后按《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进行见证取样检测,检测合格后方可进行隐蔽、浇筑。 2.3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混凝土质量控制不到位会引起池体裂缝,从而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水处理构筑物的使用功能,按照设计要求,生化池混凝土标号为C25,抗渗等级为P6。(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原材料控制:施工、监理、建设三方单位对混凝土供货商进行实地考察,查看供货商相关手续;查看混凝土生产现场;要求混凝土配合比严格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通过设计计算和试配确定。应在满足商砼泵送施工工艺及保证强度的前提下控制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水泥选用低水化热的硅酸盐水泥,中、粗砂,石子含泥量不得超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附录F.0.4的规定;外加剂选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根据初凝时间和气温情况,确定缓凝剂的掺入量。(2)混凝土浇筑过程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浇筑尽可能避开高温、大风等时段;混凝土进场后检查随车质保资料,检查混凝土坍落度、强度、抗渗等级等质量情况;检查施工人员和设备准备情况等,同时监理部安排专人旁站;商砼运输、输送、浇筑过程中严禁擅自加水,同时散落的混凝土严禁再用于浇筑;泵送混凝土前润滑输送泵管的水或水泥砂浆严禁入模。底板混凝土浇筑顺序为从底板一边依次浇筑至另一边,外墙水平施工缝以下部位的混凝土应待底板混凝土沉实后再浇筑,但不得超过底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3)混凝土养护:抗渗混凝土的养护按规范要求,不得少于14天,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生化池底板采取草帘、麻袋覆盖保湿法,壁板采取带模养护法,带模养护时间不应少于7天,并要求施工单位专人落实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2.4变形缝 变形缝的施工质量是水处理构筑物施工控制中的重点、一旦处理不到位,很难修复处理到位,给以后生产运行会带来很大麻烦。生化池总长154.4米,宽为63.4米,高7米(含底板),其中3.3米在正负零以下,3.7米在正负零以上。为防止水池不均匀沉降、温度变化引起收缩等各种影响,设计在长度方向设置了五处橡胶止水带,在宽度方向设置了两处橡胶止水带,将整个水池分成了18个区。设计要求伸缩缝内设橡胶止水带型号为CB300×8-30,底板外贴止水带型号为EB300×8-30,伸缩缝的宽度为30mm。(1)橡胶止水带质量的控制,橡胶止水带进场后检查质保资料是否符合《高分子防水材料》止水带国家标准要求;质保资料、规格尺寸和外观质量均符合要求后按规范见证取样送检,检测结果符合要求方可使用于该工程。(2)安装质量的控制:安装质量也是控制变形缝质量的要点,具体施工参见《给水排水工程混凝土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0。橡胶止水带的各种交叉连接节点应在工厂中做成配件,仅直线段在施工现场连接,在绑扎钢筋和支模时,止水带必须可靠固定在正确位置上,其中间孔应正好固定在变形缝位置,浇筑混凝土时不得发生移位。变形缝处混凝土必须捣固密实,止水带下部不应产生空洞、气孔等隐患,否则影响止水效果。(3)浇筑过程中,要求施工和监理单位专人跟踪检查。 2.5施工缝 由于生化池总高7米(含底板),浇筑底板时设计要求第一道水平施工缝设置在底板面以上500处,上面还有5.8米,需多次浇筑,施工缝处理不好,会导致水池渗水。在浇筑下一段混凝土时要把施工缝处处理到位,监理安排专人跟踪,封模之前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绝不封模。具体要求: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应小于2.5MPa;已浇筑的混凝土表面应凿毛、清除浮渣并冲洗干净,保持湿润,不得积水;浇筑前,施工缝处应铺设与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的水泥砂浆,其厚度为15~30mm,混凝土应细致捣实,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3安全和功能性试验 3.1满水试验 (1)根据规范要求,水处理构筑物施工完毕后,应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功能性试验,尤其是满水试验,这也是鉴定水处理构筑物功能的一个关键试验。(2)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相邻两次注水时间要不小于24小时,且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每次注水应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注水过程中或注水以后,应对池体作外观和沉降量检测,发现渗水量或沉降量过

国内外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

国内外相关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 世界上许多地区正面临着最严重的缺水。据世界银行的统计,全球80%的国家和地区都缺少民用和工业用淡水。随着资源成本不断上升和环保意识逐渐增强,许多企业开始运用绿色技术,降低碳排放,尽量减少废物产生。其中水处理技术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绿色技术。 根据联合国统计,到2025年,三分之二的世界人口可能会面临水资源短缺,因此水处理技术将会越来越得到重视,这包括了高效率的水资源管理和污水处理。例如:在北美尤其在加拿大,水管理及污水处理设施的面临的问题十分急切。63%的目前运行的设施都在超期运行,他们的平均运行时间已经达到18.3年。其中52%污水处理设施在超期运行。在美国的干旱地区,对海水淡化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海水淡化技术主要局限在于效率,而随着淡水的短缺,这些局限逐渐被淡化和忽视。水处理技术的发展拥有巨大的前景,许多国家都在实施水处理的政策和项目。根据全球知名增长咨询公司的预测,至2010年,全球水资源管理和污水处理技术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3,500亿美元。 目前先进的水管理和污水处理技术及其发展趋势包括了循环用水、反渗透海水淡化和臭氧化等。例如,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正在迅速占领的大型设施市场,而这一领域过去主要以热工过程设备为主。

处理效率的提升和渗透膜价格的回落,促使反渗透海水淡化市场在过去5年中迅速发展,现在应用反渗透海水淡化技术的已不再是小规模的工厂,大型反渗透海水淡化厂已是司空见惯。 在污水处理方面,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在生物发电领域提出了一种新的旋转生物电化学接触器,这项技术能够将已经运用于污水处理行业30年的旋转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的效率提高15%;此外,一种能够处理高污染废水的技术也已经问世,这种技术能够处理污染物浓度超过300,000ppm的污水,而处理成本仅有原先通过储存和化学处理方法的十分之一。这种技术目前被认为是最简单、最易于使用及经济的处理技术. 中国目前同样也面临巨大的淡水短缺和水污染的问题。作为一个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最小的国家,必须采取措施以避免未来严重危机的发生。中国北方缺水问题极度严重,因此国家启动了浩大的“南水北调”工程,整个工程耗资达到几十亿美元,预计2050年建成。污水问题同样困扰着中国,估计有3亿人口的饮用水是被污染的。2004年至2008年,污水排放量年增长率达到18%,从482亿吨增长至572亿吨。预计在2010年,中国的污水排放将达到640亿吨。中国持续的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是导致污水排放量连年上升的主要原因;而与此相对的是,中国的污水处理厂却基本上未能实现满负荷的运行。以2008年为例,中国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污

水处理技术工作总结

水处理技术工作总结(精选多篇) 第一篇:水处理技术工作总结 自己在领域也工作4、5年了,各种污水也见识了不少,各种工艺也都领教过了,现在倒反而迷惑了,有多少工艺是有技术含量的高,特别是在工业污水方面。也可能是自己的道行还是很浅,或是自己眼力有限,下面是自己的几个疑问,请老前辈们回答。 问题一:个人觉得活性污泥法虽然传统,但还是很有生命力的,现在的工艺五花八门,sbr,cass,baf,mbr有多少工艺是在处理能力上有明显强于其它工艺呢? 问题二:在环保工程领域,一个人的技术能力主要体现是哪方面呢?上学的时候觉得的是理论,后来觉得是设计,再后来觉得是调试,再到后来,反而觉得忽悠的本事才是技术能力的体现。 理论方面就不多说了,书本上的知识而已,有解释的通的,也有解释不通的,大家都差不多。设计方面的能力就有点差异了,差异主要体现在对水质的掌握程度以及对工艺流程的全面把握,设计能力的高力最终体现的是能不能在形式上更加完善化,合理化。但是设计的依据是什么呢,我想很多人都无法回答这个问题的根本所在。 调试方面就更加迷惑了,有很多调试经验,以及设计方

案,总体来说大同小异,技术含量是说给外行听的,能不能调出来全靠运气,再说工业污水有多少是靠真本事调试合格的。这方面的案例估计很少吧。 最后,就是一个人技术能力如何,还得看他的口才好不好,口才好的,能把事情说清楚,能把工作条理化的就是好。自己觉得自己懂很多,但就是说不清楚的人技术能力永远不会好到哪里去。 以上是自己这几年来的工作总结,想到哪说到哪,请大家批评指点。 第二篇:水处理技术知识点总结 1.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含量超过了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使得水的性质发 生变化,影响使用。 2.天然水按水源的种类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 3.天然地表水杂质特征:天然地表水体的水质和水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几乎各种污染 物质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流入地表水,且向下游汇集。 4.按杂质的颗粒尺寸大小可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质三类。 5.表征水的物理性质的指标有色度、嗅、味、混浊度、固体含量及温度等。 6.表示污水物理性质的指标有水温、嗅味、色度以及固体

水处理构筑物课程设计

“水处理构筑物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课程设计目的 课程设计是“水处理构筑物设计”课程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水和废水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工艺要求是如何通过构筑物的工艺及构造设计得以付诸工程实施。逐步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使之了解在工程设计中需要合理协调工艺、结构、施工和运行操作的要求。使学生初步掌握水处理构筑物的设计和工程制图能力。 二、设计内容和成果 完成一个废水处理中常用的典型构筑物的工艺设计,较完整地绘制该构筑物的工艺施工图纸。 可选择下列构筑物中的一项进行设计和绘图。也可在征得教师 同意后,自选其它构筑物进行设计。 ①竖流式气浮分离池(共壁合建。采用回流加压溶气工艺,可不设计溶气罐) ②平流式沉淀池(两个池共壁合建) ③竖流式沉淀池(两个池共壁合建) ④斜板沉淀池(共壁合建) ⑤平流式气浮分离池(共壁合建。采用回流加压溶气工艺,可不设计溶气罐) ⑥平流式隔油池(共壁合建) ⑦推流式曝气池(两组共壁合建) ⑧接触氧化池(3格以上串联,或2组并联) ⑨水解酸化池(共壁合建) 每个同学设计成果为其构筑物工艺施工设计图纸l套(若干张),提交设计计算书l份。 三、设计要求: 1、本课程设计重点在训练设计和绘制构筑物工艺施工图的能力。故在确定构筑物主要工艺尺寸时,不要求作详细的工艺计算,物理处理构筑物可仅以水力停留时间、表面负荷率作为主要设计参数,涉及生物处理构筑物的设计,水质可参照城市生活污水水质确定,以容积负荷和水力停留时间作为设计参数。 以下设计流量可用作设计时参考: 设计流量Q s=60、100、130、170、210、250 、290、330m3/h。(竖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气浮分离池水解酸化池可选取得流量为≦210 m3/h,平流式沉

水处理技术知识点总结

1.水体污染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质的含量超过了水体本身的自净能力,使得水的性质发 生变化,影响使用。 2.天然水按水源的种类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 3.天然地表水杂质特征:天然地表水体的水质和水量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几乎各种污染 物质可以通过不同途径流入地表水,且向下游汇集。 4.按杂质的颗粒尺寸大小可分为悬浮物、胶体、和溶解物质三类。 5.表征水的物理性质的指标有色度、嗅、味、混浊度、固体含量及温度等。 6.表示污水物理性质的指标有水温、嗅味、色度以及固体物质等。 7.城市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主要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物质。 8.生物化学需氧量(BOD):在一定条件下,即水温为20C,由于好氧微生物的生活活动, 将有机物氧化为无机物(主要是水、二氧化碳和氨)所消耗的溶解氧量,称为生物化学需氧量,单位为mg/L。 9.化学需氧量(COD):是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污水中有机污染物质,氧化成CO2和H2o,测 定其消耗的氧化剂量,用mg/L来表示。常用的氧化剂有两种,即重铬酸钾和高锰酸钾。 重铬酸钾的氧化性略高于高锰酸钾。以重铬酸钾作氧化剂时,测得的值称CODcr或COD; 用高锰酸钾做氧化剂测得的值为CODmr或OC。 10.总有机碳(TOC):将一定数量的水样,经过酸化后,注入含氧量已知的氧气流中,再通 过铂作为触媒的燃烧管,在900C高温下燃烧,把有机物所含的碳氧化成二氧化碳,用红外线气体分析仪记录CO2的数量,折算成含碳量即为总有机碳。 11.总需氧量(TOD):有机物的主要组成元素为碳、氢、氧、氮、硫等。将其氧化后,分别 产生CO2、H2O、NO2和SO2等物质,所消耗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以mg/L表示。 12.无机物指标主要包括氮、磷、无机物类和重金属离子及酸碱度等。 13.水体自净:水体受到污染后,经过复杂的过程,使污染物的浓度降低,受污染的水体部 分地或完全地恢复原来状态,这种现象称为水体自净。水体净化现象从净化机理来看可分为三类,即物理净化作用、化学净化作用和生物净化作用。 14.氧垂曲线:由于污水排入水体后,水体中DO曲线呈悬索状下垂,故称为氧垂曲线。 15.给水工艺常用流程为: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工艺。 16.污水处理技术可分为: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17.城市污水根据其处理程度可分为:一级处理、二级处理、三级处理。一级处理是对污水 中的悬浮的无机颗粒和有机颗粒、油脂等污染物质的去除,一般由沉砂池、初沉池完成处理过程,也称物理处理法。二级处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胶体状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质,也称生物处理法。三级处理和深度处理既有相同之处,又不完全一致。 18.工业废水处理流程:污水——澄清——回收有毒物质处理——再用或排放。 19.格栅是后续处理构筑物或水泵机组的保护性处理设备。格栅的作用:用以拦截较粗大的 悬浮物或漂浮杂质,如木屑、碎皮、纤维毛发、果皮、蔬菜、塑料,以便减轻后续处理设施的处理负荷,并使之正常运行。 20.调节池的作用:中和PH值、减小防止冲击负荷、贮存水量、调节水温,调节池的类型 有:水量调节池和水质调节池。 21.分散体系:是指有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在一起而组成的体系,其中被分散的物质称为分 散相,在分散相周围连续的物质称为分散介质。 22.胶体的基本特性:光学性质、布朗运动、胶体的表面性能、电泳现象、电渗现象 23.胶体的稳定性:是指胶体颗粒在水中长期保持分散悬浮状态的特征。胶体的的稳定性分 为动力学稳定和聚集稳定两种。 24.混凝:是指水中胶体颗粒即微笑悬浮物的聚集过程,它是凝聚和絮凝的总称。凝聚:是

2.6.1水处理构筑物基础施工工艺标准

2.6.1水处理构筑物基础施工工艺标准1 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水处理构筑物的基础施工。 2 编制依据 混凝土相关规范 3 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及要求 工程开工前,组织现场所有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纸及本工程所涉及到的操作规程、施工规范、验评标准及其他技术文件,使每个施工人员对所操作的对象都清楚所要达到的标准。 3.2 材料准备及要求 3.2.1水泥:宜325~425号矿渣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3.2.2砂: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2.3 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径0.5~3.2cm,含泥量不大于2%。 3.2.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3.2.5 外加剂、掺合料:其品种及掺量。应根据需要,通过试验确定 3.3 主要机具 主要机具:应备有搅拌机、磅秤、手推车或翻斗车、铁锹(尖、平头)、振捣器(棒式或平板式)、刮杠、木抹子、串桶或溜槽、胶皮管等 3.4 作业条件 3.4.1基础轴线尺寸,基底标高和地质情况均经过检查,并应办完隐检手续。3.4.2 安装的模板已经过检查,符合设计要求,并办完预检手续。

3.4.3 在槽帮上、墙面或模板上做好混凝土上平的标记。较大型基础或阶梯型基础,应设水平桩或弹上线。 3.4.4 埋在基础中的钢筋、螺栓、预埋件、设备管线均已安装完毕,并经过有关部门检查验收,并办完隐检手续。 3.4.5 由试验室确定混凝土配合比,经核查后,调整第一盘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用量,进行技术交底及试拌。同时准备好混凝土试模。 4 施工工艺 4.1 工艺流程 槽底或模板内清理→混凝土拌制→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找平→混凝土养护 4.2 操作工艺 4.2.1清理:在地基或基土上清除淤泥和杂物,并应有防水和排水措施。对于干燥土应用水润湿,表面不得存有积水。清除模板内的垃圾、泥土等杂物,并浇水润湿木模板,堵塞板缝和孔洞。 4.2.2混凝土拌制:后台要认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盘投料顺序为石子→水泥→砂子(掺合料)→水(外加剂)→。严格控制用水量,搅拌均匀,搅拌时间一般不少于90s。 4.2.3 混凝土的浇筑: 4.2.3.1 混凝土的下料口距离所浇筑的混凝土的表面高度不得超过2m,如自由倾落超过2m时,应采用串桶或溜槽。 4.2.3.2 混凝土的浇筑应分层连续进行,一般分层厚度为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厚度不超过50cm。

世界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当代污水处理技术发展趋势 回顾过去的200年间,抽水马桶、下水道系统和污水处理工艺构成了整个污水处理历史上的三大基石。18世纪末,抽水马桶的发明,开辟了集中化的污水排放方式,同时也为改善人类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下水道系统的充分发展,流行病也随之扩散泛滥,威胁人类生命健康。为抵御流行病的侵害,19世纪初,人类发现了活性污泥技术,从而正式开启了污水处理的大门。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不同时期所针对的不同目标驱动着技术的不同发展方向。18世纪,控制传染病是主要目标;19世纪初,活性污泥法对有机物的去除和氨氮消化起到重大作用; 20世纪后半叶,氮磷营养物的控制成为当时面对的主要问题;如今,新兴污染物、资源化等一系列问题,又势必将引领一波技术改革的新潮流。 今年是活性污泥法的百年诞辰,随着历史的更迭,活性污泥法肩负的历史责任越来越重,在今后的发展中它能否承担更多的责任?又能否继续作为技术发展的主体?我想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国际先进水处理理念 1993年,荷兰戴尔夫特理工大学通过实验发现了厌氧氨氧化细菌,随后几个主要发明专家在《Science》提出了新的污水处理工艺,即利用高负荷活性污泥或其他工艺把碳源尽可能富集,出水主要包括氨氮,氨氮采用厌氧氨氧化的工艺,而污泥在厌氧消化里头采用厌氧氨氧化的工艺。他们还同时计算出了传统厌氧消化工艺、传统消化工艺、旁路的厌氧消化工艺以及主流的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能耗,比对结果显示,采用新型污水处理思路能产生24%的正能量。 除此之外,荷兰的学者也提出了基于膜技术的完全物化处理工艺;比利时学者提出了磷废水概念。由此可见,从污水里回收多种资源是下一步新技术的发展目标和趋势。 近几年,国际上也出现了一批可以实现能源自给的先进污水处理厂。如奥地利的Strass污水处理厂,它采用的AB工艺,将进水碳源尽可能浓缩,通过这个工艺,70%的碳源可进入污泥消化。同时该工艺在能耗控制、氨氮控制方面做了节能措施,能源自给率不断提高。大家众所周知的新加坡Newater水厂,通过新一轮革新构思,将其污水处理厂分为了四个中心,即废物处理中心、资源回收中心、能源供应中心和娱乐休闲中心。 国际水处理理念变革 国际水处理理念正在发生着快速变革。举个例子,荷兰戴尔夫特附近一个刚刚建成的污水处理厂,排水指标非常先进,排放标准也很高,但它的技术相较于荷兰几年前开

水污染处理技术(概述)讲解学习

水污染处理技术(概述)

一、绪论 1、水循环:①自然循环②社会循环 2、天然水杂质:悬浮物胶体溶解物 3、水体污染: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环境容量,导致水体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特性发生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功能及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4、水污染可分为:自然污染人为污染 5、氧垂曲线定义:在河流受到大量有机物污染时,由于有机物这种氧化分解作用,水体溶解氧发生变化,随着污染源到河流下游一定距离内,溶解氧由高到低,再到原来溶解氧水平,可绘制成一条溶解氧下降曲线。 6、氧垂曲线的作用:①废水排入河流后溶解氧的变化情况②最缺氧点距离受污点的位置及其溶解氧含量 7、水体污染源分为: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其他污染源 8、污染类型:病原体污染耗氧物质污染植物营养物质污染石油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有毒化学物质污染酸碱盐污染 9、废水的水质指标: ①物理指标温度、色度、臭味、固体物 ②化学指标 COD、BOD5、P H值、汞 ③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 10、水污染控制基本方法:物理处理法化学处理法物理化学处理法生物处理法 11、凯氏氮:有机氮和氨氮的总称

12、总固体量:TS 悬浮物:SS 溶解性固体:DS 挥发性固体:VSS 非挥发性固体:NVSS 二、物理处理法 1、定义:借助物理作用分离和除去污水中不溶性悬浮物体或固体的方法 2、特点:简单易行、效果良好、费用较低 —、均和调节 1、调节池作用:调节水量调节水质 二、①筛滤作用:去除污水中较大的漂浮物和悬浮物减轻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处理负荷 防止堵塞水泵或管路回收有用物质 ②格栅:-、按清理方式来分类:人工清理格栅机械格栅 =、按格栅规格分类:粗格栅:50—100毫米中格栅:10—40 毫米细格栅3—10毫米 三、栅渣、筛余物处理:填埋焚烧 四、①沉淀定义: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或从溶液中析出的难 溶解的固体物质 ②沉淀作用:作为化学处理与生物处理的预处理用于化学处理或生物处 理后,分离化学沉淀物、分离活性污泥污泥的浓缩脱 水灌溉农田前作灌前处理 ③沉淀类型:自由沉淀絮凝沉淀拥挤沉淀压缩沉淀 ④过滤率(表面负荷率):沉淀池进水量与沉淀池平面面积的比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