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猫兔寄生虫病研究
第三章犬猫寄生虫病

三、 发 育 史
肺吸虫寄生在肺组织的虫囊里。所产虫卵经支气管 进入气管,随痰液进入口腔,从粪便中排出,在水中约 经16天发育为毛蚴。毛蚴进入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 在螺体经过胞蚴,雷蚴各阶段的发育,最后形成大量的 尾蚴。由螺体逸出,再钻入第二中间宿主—蟹或蝲蛄体 内形成囊蚴。犬、猫吃了含有囊蚴的生的或半生的蟹或 蝲蛄,囊蚴在小肠内破囊而出,穿过肠壁、腹腔、膈肌 与肺膜到达肺脏,然后发育为成虫。幼虫在移行过程中, 可停于肠壁引起腹痛,腹泻;可侵入淋巴结引起淋巴结 肿大;可进入脑部引起脑部肺吸虫而发生癫痫或截瘫等。
认识心丝虫
含有感染性幼虫的蚊叮咬 健康犬而致犬感染
微丝蚴经过14—21天在蚊 体内发育成感染性幼虫
蚊从被感染犬吸血时,微 丝蚴进入蚊体内
幼虫穿过血管壁造成 肺部损伤严重
心
丝
虫 幼虫在心脏和毗连的
的 生
大血管中发育成成虫
活
史
成熟的雌虫产出微丝 蚴
微丝蚴出现在蚊从犬体吸 血的血管中
微丝蚴在犬血液系统 中循环
二、 病 原
绦虫是背腹扁平,左右对 称,呈白色或乳白色,不 透明的带状虫体,大多虫 体分节,内部结构为纵列 的多套生殖器管,多数绦 虫雌雄同体。整个虫体由 头节、颈节和体节三部分 组成。虫卵圆形,内含六 钩蚴。
认识绦虫
三、 发 育 史
犬复孔绦虫的虫卵散出后,被蚤 类吸血昆虫食入,在其体内发育成为 似囊尾蚴。犬、猫咬食了带有似囊尾 蚴的蚤后,在小肠内逸出头节,三周 左右发育为成虫。
二、 病 原
犬蛔虫的虫体呈淡黄白色,体 稍弯曲于腹面。头端有三片唇。 有狭而长的颈翼膜。雄虫长50100mm,尾端弯曲;雌虫长90180mm,尾端伸直。虫卵呈椭圆 形,黄褐色,大小为68-85×6472微米。犬蛔虫的特点是在食管 和肠管连接部有小胃。
犬猫寄生虫病的发生与诊治市场调研报告

影响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的因素很多,应根据掌握的寄生虫生活史、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等资料,采取各种预防、控制和治疗方法及手段,达到控制寄生虫病发生和流行的目标。
(1)控制和消除感染源
①动物驱虫
驱虫是综合防治措施的重要环节,具有双重意义:一方面是治疗患病动物;另一方面是减少患病动物和带虫者向外界散播病原体,可对健康动物产生预防作用。
在防治寄生虫病中,通常是实施预防性驱虫,即按照寄生虫病的流行规律定时投药,而不论其发病与否。
预防性驱虫尽可能实施成虫期前驱虫,因为这时寄生虫尚未产生虫卵或幼虫,可以最大限度地防止散播病原体。
在驱虫中尤其要注意寄生虫易产生耐药性,应有计划地经常更换驱虫药物。
②外界环境除虫
寄生在消化道、肝脏、胰腺及肠系膜血管中的寄生虫,在繁殖过程中随粪便把大量的虫卵、幼虫或卵囊排到外界环境并发育到感染期。
对于养鸭来说,必须及时清除粪便,定期对鸭舍场地和水塘进行消毒。
(2)消灭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
对生物源性寄生虫病,消灭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可以阻止寄生虫的发育,起到消除感染源的阻断感染途径的双重作用。
应消灭的中间宿主和传播媒介,是指那些经济意义较小的螺、蝲蛄、剑水蚤、蚂蚁、甲虫、蚯蚓、蝇、蜱及吸血昆虫等无脊椎动物。
(3)增强动物抗病力
①全价饲养。
在全价饲养的条件下,能保证动物机体营养状态良好,以获得较强的抵抗力,可防止寄生虫的侵入或阻止侵入后继续发育,甚至将其包埋或致死,使感染维持在最低水平,使机体与寄生虫之间处于暂时的相对平衡状态,制止寄生虫病的发生。
②饲养卫生。
保持舍内干燥、光线充足和通风良好,动物密度适宜,及时清除粪便和垃圾。
《犬猫寄生虫病》课件 (2)

预防措施
定期驱虫
定期使用驱虫药品,避免寄生虫感染。
不给宠物生食
避免宠物食用生肉和未经烹饪的食物,减少寄生虫 感染的风险。
做好环境卫生
保持宠物生活环境清洁,减少寄生虫的滋生。
不让宠物自由进出
限制宠物的活动范围,防止宠物与患有寄生虫的动 物接触。
驱虫药品
• 液体驱虫药 • 颗粒驱虫药 • 片剂驱虫药 • 注射剂驱虫药
注意事项
1 确定宠物所患的寄生虫种类
通过诊断和检测,确保正确选择驱虫药品。
2 了解和遵守药品使用方法和剂量
仔细阅读使用说明,按照正确的方法和剂量使用 驱虫药品。
3 注意儿童和孕妇接触驱虫药的安全问题 4 结合环境卫生管理,进行全面预防治疗
确保儿童和孕妇远离驱虫药生活环境,并与驱虫治疗相结合, 全面预防寄生虫病。
《犬猫寄生虫病》PPT课 件 (2)
寄生虫是犬猫常见的健康问题。我们将探讨寄生虫种类、症状、预防措施和 驱虫药品,以帮助您更好地保护您的宠物。
犬猫寄生虫种类
• 犬猫蛔虫 • 犬猫钩虫 • 犬猫绦虫 • 犬猫滴虫 • 犬猫心丝虫
病症
• 体重下降 • 呕吐、腹泻 • 便血 • 毛发稀疏 • 经常搔痒 • 呼吸困难 • 死亡
第五讲小动物常见寄生虫病

第五讲小动物常见寄生虫病小动物寄生虫病是指各种寄生虫通过寄生在宠物身体内,危害宠物健康的疾病。
随着家养宠物数量的增加,寄生虫病也越来越常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小动物寄生虫病。
1. 犬疥螨病犬疥螨是一种常见的寄生虫,能够寄生在犬的皮肤上。
犬疥螨感染后,犬体内会产生过敏反应,引起严重的瘙痒和炎症,表现为皮肤敏感、红肿、脱毛等症状。
此外,疥螨病还会影响犬的免疫系统,使其容易感染其他疾病。
2. 犬弓形体病犬弓形体是一种小型单细胞生物,可以通过宠物食用未加熟的肉类、污染的食物或饮用未经消毒的水源等途径进入犬体内。
犬弓形体病的表现包括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可引起犬的肠胃炎和其他感染性疾病。
3. 犬绦虫病犬绦虫是一种长约1米的扁形寄生虫,主要寄生在犬的肠道内。
犬绦虫感染后,会引起犬的腹部胀气、食欲不振等症状,并且在较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消化不良及瘦弱等症状。
不仅如此,犬绦虫还有可能感染人类,所以在养宠物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进行驱虫。
猫疥螨也是一种寄生虫,它寄生在猫的皮肤上,导致猫出现瘙痒、红肿、脱毛等皮肤病变。
如果不及时治疗,猫疥螨还可以引起其他疾病,如肺炎等,甚至会影响猫的寿命。
与狗一样,猫也容易感染弓形体。
猫弓形体病的表现与狗弓形体病类似,包括发热、呕吐、腹泻等症状。
猫弓形体病还有可能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一旦发现猫患有弓形体病,就需要及时治疗。
总的来说,寄生虫病对小动物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甚至有可能危及人类的健康。
因此,在养宠物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意宠物的卫生环境,及时给宠物进行驱虫等预防措施。
如果发现宠物患有寄生虫病,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治疗。
同时,饲养宠物也需要做好自身的卫生和健康管理,以免成为宠物患病的传染源。
犬猫肠道寄生虫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

犬猫肠道寄生虫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肠道寄生虫是犬猫常见的疾病之一,对宠物健康和人类健康都存在一定威胁。
本文通过对犬猫肠道寄生虫的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措施的探讨,旨在加深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并提供有效的防治建议。
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宠物的喜爱程度逐步提高,犬猫的饲养数量急剧增加。
然而,犬猫肠道寄生虫的流行状况也随之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据统计,近五年来,我国犬猫肠道寄生虫感染率已超过30%。
这不仅对宠物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同时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一定的潜在危害。
二、流行病学调查为了解犬猫肠道寄生虫的流行情况及相关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
本次调查共涵盖了全国各地的犬猫饲养户,包括城市和农村地区。
我们对参与调查的宠物进行了粪便检测,同时采集了宠物饲养环境的有关信息。
调查结果显示,犬猫肠道寄生虫的感染率存在明显差异。
在犬类中,绦虫感染率最高,达到40%,其次是蛔虫和钩虫,分别占比30%和20%。
而在猫类中,蛔虫感染率最高,达到50%,其次是绦虫和弓形虫,分别占比25%和15%。
通过对相关因素的分析,我们发现少数养殖户存在着健康意识不强、饲养管理不当等问题,这些都是导致犬猫肠道寄生虫感染扩散的重要因素。
同时,由于犬猫是社交动物,它们之间的接触也是感染传播的重要途径。
三、防治措施针对犬猫肠道寄生虫的流行状况,我们应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以确保宠物和人类的健康安全。
1. 定期驱虫犬猫饲养者应严格按照兽医建议,定期为宠物进行驱虫处理。
一般建议每3个月进行一次,同时要选择适合宠物年龄和体重的驱虫药物,并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犬猫饲养环境的干净与否直接影响肠道寄生虫的传播。
饲养者应定期清理宠物的排泄物,避免寄生虫卵的滋生和传播。
同时,要做好宠物常用物品的清洗和消毒工作。
3. 控制宠物外出范围限制宠物到公共场所的活动范围,减少与其他宠物的接触,可以有效降低感染寄生虫的风险。
4. 定期体检定期带宠物到兽医处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肠道寄生虫感染。
宠物寄生虫病防治—犬猫线虫病的诊断与防治

雌虫后部不弯曲,末端钝圆。雌性生殖孔开口于
虫体粗细交界处。
二、生活史
发育中不需中间宿主。 虫卵随粪便排至外界,经3~4周卵内幼虫发育到
感染阶段,成为感染性虫卵,宿主食入感染性虫卵 而感染。
感染后幼虫在十二指肠或空肠孵出犬钩口线虫 (2)巴西钩口线虫 (3)美州钩口线虫 (4)狭头弯口线虫
寄生于犬、猫小肠(主要是十二指肠) 主要临床特征是高度贫血和消瘦
一、病原(犬钩口线虫)
虫体口囊腹侧口缘上有3对大齿,口囊深部有1对
背齿和1对腹齿。食道棒状,肌质。
一、病 原(犬钩口线虫虫卵)
大小60µm×40µm,新排出的虫卵内含有8个卵细胞
三、症 状
幼虫钻入胃壁并移行时,常引起组织出血、炎症和坏疽性
脓肿。
幼虫离去后病灶可自愈,但遗留有血管腔狭窄病变,若形
成动脉瘤或引起管壁破裂,则发生大出血而死亡。
成虫在食道壁、胃壁或主动脉壁中形成肿瘤,病犬出现吞
咽、呼吸困难、循环障碍和呕吐等症状。
慢性病例常伴有肥大性骨关节病,表现为前、后肢肿大和
疼痛。
幼虫经皮肤感染时85%得到发育,经口感染12
%~14%得到发育,但大多数幼虫是经口感染。
三、致病作用
致病作用因虫体发育期的不同而异。 幼虫侵入皮肤时,引起发痒和皮炎,但一般不易察
觉。
幼虫移行到肺时,引起肺炎或肺出血,发热,但通
常无临床症状。
引起较大危害的是小肠寄生期,成虫以强大的口囊
吸附在宿主的肠粘膜上,并用切板和齿刺破肠粘膜而 大量吸血。
成熟;
微丝蚴无鞘,在外周血液中出现周期不明显,但夜
晚出现较多;
三、流行特点
❖世界性分布; ❖我国感染普遍; ❖流行季节为的6-10月,高峰期为7-9月; ❖微丝蚴夜间比白天出现多; ❖感染率随年龄上升。
犬猫的寄生虫性疾病

[症状] 急性期病犬排泄血样粘液性便,并混有脱落的肠 粘膜上皮细胞。严重的病犬,被毛无光,进行性消瘦,食欲 废绝。继发细菌感染时,体温升高,病犬可因衰竭而死。老 龄犬抵抗力较强,常呈慢性经过。临床症状消退后,既使排 便正常,仍有卵囊排出达数周至数月之久。
弓形体病(Toxoplasmosis)
弓形体病又称弓浆虫病,是由龚地弓形体感染引起的人畜及野生 动物共患的原虫病。我国已发现猫、犬、猪、兔、豚鼠和野鼠发生 感染。初步调查也发现有人体感染和临床病例。
[病原及流行病学] 弓形体为细胞内寄生虫,按其发育阶段的不 同,分为五种形态。滋养体和包囊出现在犬和其他中间宿主体内: 裂殖体、配子体和卵囊出现在终宿主猫的体内。卵囊抵抗力强,常 温下可保持感染力1年以上,一般方法处理无效,用氨水处理可将 其杀死。其流行性没有严格的季节性,但秋冬和早春发病率最高。 感染与犬因寒冷,运输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有关。此外,温暖、潮 湿地区感染率较高。
[生活史] 猫是终宿主。当猫吃到卵囊或含有弓形体包囊的肉之 后,在肠道内逸出子孢子或滋养体。接合成合子,发育成卵囊随粪 排出。随猫粪排出的卵囊在适当条件下于2~4天内完成孢子化。孢 子化的卵囊具有感染力。
弓形体在犬及其他动物体内只进行无性繁殖,因此这种宿主是 中间宿主。当犬等中间宿主食入孢子化的卵囊或另一动物的肉、乳 或蛋中的包囊、滋养体时,在肠内逸出的子孢子或滋养体随血液到 机体各部位,侵入细胞内迅速分裂增殖,形成细胞内的假囊。犬及 其他动物除以上感染途径外,还可经呼吸道、眼、皮肤等途径感染, 经胎盘或乳汁也可传染。另外,输血也可传播本病。弓形体的致病 性主要在滋养体阶段。滋养体侵入宿主细胞内繁殖,使细胞破裂, 局部发生炎性浸润和坏死,或并发其他疾病,都可使慢性感染转变 为急性感染。(巨噬细胞中的弓形体)
(最新整理)犬猫及试验动物寄生虫病

2. 0.2毫克/千克,皮下注射,于第 一次用药后1周,再用药1次
2.伊维菌素注射液 3. 0.2毫克/千克,皮下注射,于第
一次用药后1周,再用药1次。
2021/7/26
33
预防
可参照牛、羊疥螨病和猪疥螨病
2021/7/26
34
2021/7/26
35
2021/7/26
8
第三节 蛔虫病
➢ 蛔虫病是犬、猫常见的寄生虫病。常引起犬和 猫,特别是幼龄动物的发育不良,生长缓慢,严 重时可导致死亡。虫体在5厘米到10厘米左右不 等。蛔虫经常引起幼龄动物的腹围增大或者腹涨, 黏膜苍白,渐进性消瘦,食欲降低,体重下降, 呕吐,先腹泻后便秘。动物厌倦活动,生长发育 受阻。偶尔出现咳嗽症状。感染该病的成年母犬 怀孕后,幼虫经胎盘或以后经母乳感染犬崽。犬 崽出生后的23-40天内小肠中已有成虫。成年犬 食用了粪便污染的食物或者偷吃了患病的老鼠可 以感染该病。蛔虫是犬猫体内比较粗大的寄生虫。
➢ 1、氢溴酸槟榔素,犬按1~2mg/kg一次口服。
➢ 2、硫双二氯酚,按lOOmg/kg,一次口。
➢ 3、盐酸丁萘脒,按25~5Omg/kg,一次口服。
➢ 4、氯硝柳胺,按l00~2OOmg/kg,一次口服。
➢ 5、吡喹酮,犬按5mg/kg,猫按2mg/kg,一次 内服; 6、丙硫苯咪唑,按10~l5mg/kg,一次内 服。
肝脏上有许多白色或淡黄色的结节性病灶。 病灶呈圆形,大小如粟粒至豌豆大;肠道充血, 并有卡他性炎症,上有灰白色结节。镜检肝脏和 肠道病变材料可发现大量的卵囊、裂殖子等。
2021/7/26
20
2021/7/26
21
防治
常用的药物有下列几种 1. 磺胺二甲基嘧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吸虫病 绦虫病 线虫病 原虫病 蜱螨昆虫病
第一节
吸虫病
一、后睾吸虫病 1.病原体 (1)华枝睾吸虫(Clonorchis sinensis):隶属后 睾科,枝睾属。 形态:体小扁平叶状,前端稍尖,睾丸2个分枝 状,前后列于后部。 终宿主:人、猪、狗、猫、鼠、貂。 部位:胆管,胆囊。 (2)猫后睾吸虫:隶属后睾科,后睾属。 虫体大小为7-10mm,两枚睾丸分叶,排泄囊弯曲 呈“S”形。
第二节 绦虫病
一、迭宫绦虫 病原 孟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 mansoni): 双槽头科、迭宫属。虫体长75cm。 宽节双叶槽绦虫:虫体长10m。 寄生小肠
2、生活史:虫卵→钩毛蚴→(剑水蚤) 原尾蚴→(鱼、蛙、蛇、鸟、猪、兽、 人)裂头蚴 → (犬猫、终宿主)成虫 3、治疗:氯硝柳胺、吡喹酮、别丁等。
病原形态
虫体腹面扁平,背面隆 起,红褐色,很象半粒 赤豆。 体表具小棘,口腹吸盘 大小略相同。 睾丸分枝,并列于虫体 后1/3 卵巢位于腹吸盘的后右 侧,分5-6叶,形如指状
生活史
需要两个中间宿主:第一中间宿主为螺,第二 中间宿主为石蟹、湖蟹。 成虫产卵→卵→含毛蚴的虫卵→毛蚴→[毛蚴 →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 →尾蚴→[囊 蚴] →终末宿主感染。囊蚴在小肠里破囊而出, 穿过肠壁、腹膜、膈肌与肺膜一直到肺脏,然 后发育为成虫。 成虫主要寄生于肺组织所形成的虫囊内。虫囊 与气管相通,以宿主的组织液和血液为食。
生活史
华枝睾吸虫: 虫卵(毛蚴)—→(第一中间宿主纹沼螺等 40d)胞蚴—→母、子雷蚴—→尾蚴—→(第 二中间宿主)淡水鱼、鲤科鱼为主(30d)囊 蚴—→成虫 猫后睾吸虫: 虫卵(毛蚴)—→(第一中间宿主豆螺等)胞 蚴—→母、子雷蚴—→尾蚴—→(第二中间宿 主)淡水鱼、鲤科鱼为主囊蚴—→成虫
生活史
二、复孔绦虫病
1、病原体: 犬复孔绦虫:囊宫科,复孔属。虫体长80cm, 体节黄瓜状, "瓜实绦虫"。 寄生小肠 瓜实绦虫的节片有如蠕动的米粒,会使狗的 肛门发痒,并使狗沿着地面(急走)(垂着尾巴 行进)
成虫为小型绦虫,长10~15cm,宽0.3~ 0.4cm,约有200个节片。头节近似菱形,横 径约0.4mm,头节上有四个吸盘及可以缩回 的顶突,其上有3~4排小钩。每节具有两组生 殖器官,生殖孔开口于两侧。子宫分离为单个 的卵囊,每个卵囊内含有20个以上的虫卵。 虫卵的直径约40~50um。
华枝睾吸虫
睾丸分枝,前后纵列 卵巢分叶,位于睾丸 之前 睾丸与卵巢有一大受 精囊,呈椭圆状。
猫后睾吸虫形态
虫体长7-12mm,宽23mm,新鲜时呈淡红色 体表光滑,食道短,两 盲肠末端几乎达虫体后 部 睾丸分叶,排泄囊从它 们中间通过,无雄茎囊 和前列腺,有一不太发 达的射精管。 卵巢小,位于虫体后1/3 起始处,卵黄腺占据虫 体1/3部的两侧边处,子 宫袢不延伸到卵巢后。
病理变化、诊断
病理变化:虫体包囊呈暗红色或灰白色, 有小指头大,突出于肺表面。肺组织中 的虫卵形成下结节。 诊断:检查病犬的唾液、痰液及粪便可 检出虫卵得以确诊。此外还可以应用皮 内变态反应、补体结合反应及X光等进行 辅助性检查。
治疗
(1)吡喹酮:10mg/kg,一次给药 (2)硫双二氯酚200mg/kg,经口给药 (3)磺胺类药物 (4)4%氯化土根碱:1ml,静脉注射
致病作用 和症状
肠卡他性炎症和浅表粘膜上皮脱落、充 血与炎症细胞浸润。人体轻度感染常无 明显症状,临床表现有乏力、头昏、头 痛、食欲不良、腹痛、肠鸣、腹泻、大 便带血和粘液等胃肠症状。严重感染者 可有厌食、下肢浮肿、贫血、消瘦、发 育不良,甚至合并其他疾病而死亡 。
治疗
硫双二氯酚 吡喹酮
2、生活史:虫卵(六钩蚴)→(蚤18d) 似囊尾蚴 →犬猫终宿主21d)成虫 3、治疗:氯硝柳胺、吡喹酮、别丁等。
三、细粒棘ຫໍສະໝຸດ 虫细粒棘球绦虫的幼虫为棘球幼,主要寄生 于草食兽等动物的肝和肺中;成虫寄生于 犬的十二指肠和空肠的前端,于6~8周后达 到成熟。
四、多头绦虫
生活史 其幼虫为脑多头蚴,寄生于绵羊的脑中,有时 寄生于脊髓中,偶见于其它草食兽。 犬吞食了含多头蚴的脑脊髓,多头蚴在犬消 化道内经消化液的作用,经壁溶解,原头蚴 附着在小肠壁上逐渐发育,经41~73天成熟,即 可见孕节片排出。 多头蚴上的每个原头蚴均可发育成一条绦虫。
治疗
(1)丙酸哌嗪:50-60mg/kg,1天1次, 5 天一疗程。 (2)吡喹酮:50mg/kg (3)丙硫咪唑:75mg/kg。 (4)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
二、并殖吸虫病
并殖科并殖属吸虫。人医上称地方性咯 血病。寄生于犬、猫、豹、人的肺组织 内。最常见的种为卫氏并殖吸虫。主要 流行于浙江、台湾和东北地区。
三、棘口吸虫
日本棘隙吸虫(Echinochasmus iaponicus Tanabe, 1926)棘口科棘口 属,寄生于犬的小肠,南方各省较为普 遍。在福建与广东有局部的流行。
病原
日本棘隙吸虫成虫大 小为1.16~1.76 ×0.33~0.50mm,头 棘24枚。虫卵大小为 109.85×67.65µ m
生活史
虫卵在水中经发育,孵出毛蚴。中间宿 主为淡水螺类,毛蚴侵入后经胞蚴、母 雷蚴、子雷蚴等期发育为尾蚴。尾蚴逸 出后侵入第二中间宿主(软体动物,蝌 蚪或鱼类)形成囊蚴,也可不逸出就在 原宿主体内形成囊蚴。麦穗鱼的感染率 最高(80.70%)感染度也最高,最多者 达3752个囊蚴/条鱼,成虫寄生在小肠。
流行病学
猫、狗感染率高于人 鱼作第二中间宿主带入病原 不吃生鱼,不喂生鱼
致病作用 (1)机械刺激引起胆管炎。 (2)阻塞胆管,造成黄疸。 (3)肝脏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变性 萎缩—→肝硬化。 (4)毒性作用,贫血、水肿 症状 消化不良,食欲差,下痢;胆囊肿 大, 囊壁增厚,肝脂肪变性,肝硬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