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归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国历史与文化

第一节中国历史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史传说中的女娲、伏羲、神农(炎帝)、轩辕(黄帝)以及尧、舜、禹时期,都处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父系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

三皇:燧人、伏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春秋战国时期科技和文学成就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西夏金元、明清

科技

成果

医学成果

第一部编年体著作是<春秋>

书法成果

农学成果和地理著作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

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时期

第二节湖北省历史发展概况

湖北,因地处洞庭湖之北而得名。

简称“鄂”,是因为自隋朝开始,湖北部分地区为鄂州所辖,又因为历史上湖北的部分地区为鄂州所辖,而战国时又属于楚国,人们习惯上把“荆楚大地”作为湖北的泛称。

《尚书.禹贡》为湖北最早的地理书。

2.种类型的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和湖北龙山文化

大溪文化所反映的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

3.目前湖北境内发现了一些殷商文化遗址,最典型的是武汉市黄陂区发掘的盘龙城遗址。

盘龙城约建于公元前15世纪,是我国迄今在长江流域发现最早的商代古城之一,

也是目前我国发现的第二座最早的商城。

4.宣威盛世楚国在行政建制上普设县治,在边疆设郡开了秦统一中国前地方郡县体制的先河。

5.公元前600年,楚国令尹孙叔敖修建了著名的期思坡,这是我国最早的水利工程。

6.《云梦睡虎地秦墓》——是世界上至今最早的法律文本

7.公元222年,东吴孙权改鄂县为武昌,去“因武而昌”之意。

8.南北朝时期,荆楚地区之间形成了3个中心城市,它们是江陵,襄阳和夏口。

9.南宋时南宋三大都会:江夏城(今武汉市武昌)和建康(今南京)临安(进杭州)

10.明代:湖广熟,天下足

11.明末清初,明代四大名镇:汉口与景德镇,佛山镇,朱仙镇

12.1911年11月11日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军政府都督,汤化龙为民政总长,

11月3日黎元洪拜黄兴为战时总司令。

第三节中国区域历史文化

{一} 特色区域文化

1 齐鲁文化内涵;是指东临大海、西峙泰岱、北傍燕辽、南依青淮的区域文化,相当于今天的山东地区。

特征;文化差异性,灵气活力性,雄厚沉稳性,富有生命力。

2中原文化内涵;指黄河中下游地区的文化,主要指以今天河南省为主题的区域文化。

特征;a、根源性b、交汇性和包容性c、淳朴民风

3燕赵文化内涵;指相当于今天河北省、北京、天津的区域文化,因该地是春秋战国时期燕国和赵国的疆土,而以方国称为“燕赵文化”

特征;a、慷慨悲歌、豪气任侠的区域文化特征b、帝都文化c、变革进取、自强不屈

4关中文化内涵;指函谷关以西至秦岭北麓的广大地带,相当于今天的陕西省。

特征;a、中华文明的发源地b、古朴、稳健的文化特质c、恢弘的帝都文化

5巴蜀文化内涵;以巴蜀地区为依托,北及天水、汉中区域,南涉滇东、黔西,生存和发展于长江上游流域的区域文化。

特征;a、开放性和封闭性并存b、整体性

6吴越文化内涵;指长江下游的地域文化,大致包括了今天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大部分地区。

特征;文化趋于文雅、纤细、柔弱。

7岭南文化内涵;指南岭以南地区的区域文化。

特征;a、开放性和兼容性b、重商性

8其他区域文化;荆楚文化、陇石文化、三晋文化、湖湘文化、滇黔文化、闽台文化、

松辽文化、西藏文化、西域文化等

第四节湖北特色文化

楚文化概述

楚文化内容概括为六大支柱:

青铜冶炼、丝织刺绣、木竹漆器、美术音乐、老庄哲学、屈原文学。

按楚文化不同时期的特点可分为:

1、滥觞期(楚人建国丹阳至周平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40年】。特点:崇火崇凤好巫、开拓进取、不拘礼法。爱标新立异。

2、勃兴期(春秋时期)特点:楚人尚赤,楚人尚东,楚人尚左,楚人念祖、爱国、忠君比周人更突出。楚国建城不建池。

3、鼎盛期(战国时期)

4、转变期(秦汉之际)

楚文化特点:

1,民族精神层面:表现为积极进取、开放融合、革新鼎故、至死不屈。

2,民族心理层面:是崇火尚凤、亲鬼好巫、天人合一、;力主浪漫,与中原文化崇土尚龙、敬鬼远神、天人相分、力主现实形成鲜明对照。

3,物质层面:表现为漆器、木器和青铜器,丝织、刺绣及工艺品,郢都、宫殿及台榭建筑,帛画、壁画及屈原庄文,编钟、琴弦及轻歌曼舞,以及祭祀膜拜、占卜神算等民俗。

湖北地方文学

(一)湖北文学发展简史

1、神话史诗:

20世纪80年代,神农架发现的民间盘歌唱本《黑暗传》引起来学术界的关注,目前学术界倾向于认为《黑暗传》是汉民族的创世史诗。它的故事上起宇宙起源,下迄大禹治水,共四部分。第一部《先天》,第二部《后天》,第三部《泡天》,第四部《治世》。

2、屈骚宋赋:屈原主要作品《离骚》《九歌》《天问》。

宋玉以词赋见长,代表作《九辩》《高唐赋》《神女赋》《风赋》。

3、“相”歌和乐府:秦汉时期,荆楚地区流行“相”歌。

六朝时期,荆楚地区流行西曲乐府。代表有《襄阳乐》《那呵滩》《江南乐》。文学作品以凿齿的《襄阳耆旧记》,袁山松的《宜都山川记》为代表

4、唐诗荟萃:在唐代,出自荆楚地区的诗达2000多首,仅次于首都长安。荆楚级的事人有60多人,较有名的有杜审言,孟浩然,杜甫,岑参,戎昱,皮日休,崔道融,段成式等。

5、“二宋”散文:宋庠,宋祁兄弟均为安陆人,宋祁曾与欧阳修和修《新唐书》。有杏枝头春意闹.

6、“公安派”文学:昰晚明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代表人物是三袁,袁宏道,袁宗道,袁中道,均为公安人。成就最高的是袁宏道。

7、“竟陵派”文学:也是晚明文学中的重要流派,与“公安派”基本同时,钟惺喜著有《隐绣轩集》,谭元春有《岳归堂集》《谭友夏集》《谭子诗归》

(二)湖北民间文学

1、董永传说:在孝感地区。孝感市是唯一一个以孝命名的城市。孝感市等地不仅有与董永相关的遗迹,而且地方志中也多有记载。

(三)湖北曲艺文化

{一}主要地方戏曲

1、汉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本名“汉调”,又名“楚调”、“黄腔”,是在结合西皮、二黄的演唱艺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戏曲;《窦娥冤》《二度梅》《打花鼓》《宇宙锋》等传统剧目。

2、楚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称“黄孝花鼓”,又称“西路花鼓”,是在黄陂、孝感一代的竹马、高跷等明间歌舞及鄂东喔呵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楚剧原为人声帮腔,铜鼓伴奏。戏曲;《葛麻》《百日缘》《泼粥》《打豆腐》《杨绊讨亲》《白扇记》《吴天寿观书》《赶会》及现代戏《双教子》《追报表》等,其中《葛麻》曾获第一届全国戏曲会演剧本奖和演出奖,并拍成电影。

3、黄梅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鄂东流行的“喔呵腔”和黄梅县的采茶歌及其他民歌小调,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戏曲《天仙配》《血掌记》《珍珠塔》《打猪草》《夫妻观灯》等。剧目《过界岭》在湖北省第一届戏曲会演中,荣获了剧目奖和表演奖。

4、花鼓戏;湖北重要的地方戏曲之一。主要有荆州花鼓戏、远安花鼓戏、东路子花鼓戏三种。其中以荆州花鼓戏较为著名。荆州花鼓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天门、仙桃一带,流行与江汉平原。起源与当地的高跷、渔鼓、三棒鼓、采莲船、敲碟唱曲等民间歌舞说唱。东路子花鼓戏起源于麻城、流行于鄂豫皖交界地带。

5、南剧;又名施南调,新中国成立前是恩施唯一能在庙台演出的大剧种。化妆与人物造型重装扮。

{二}湖北说唱艺术

1、湖北大鼓;又叫“大鼓说书”距今有160年的历史。通常是一人表演,只用书鼓加云板,

说古唱今。曲目《岳飞传》《木兰从军》《昭君和番》《杨门女将》《包公案》《陈胜起义》《斩蛇起义》《李自成》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