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施肥管理技术

小麦施肥管理技术
小麦施肥管理技术

小麦

发布日期:[151] 共阅[145]次

小麦属于禾本科小麦属,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植物,属于温带长日照植物,适应性强,自北纬18。~50。,从平原到海拔4000m的高度(如中国西藏)均有栽培,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作物之一,也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世界上有

1/3以上人口以小麦为主要食粮。在我国,小麦诉地位仅次于水稻,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至长城以南,东至黄海、渤海,西至六盘山、秦岭附近的广大地区。

由于各地自然条件差异悬殊,因而小麦的播种期和成熟期差别也很大。根据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可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两种生理型,我国栽培的主要是冬小麦,分布于辽东、华北、新疆南部、陕西、长江流域各省及华南一带。长江以南地区的冬小麦,由于产量低、品质差而逐年减少,北方春小麦也存在同样情况,由于品质差而致使播种面积逐渐缩减。

1.小麦的养分需求特点及规律

小麦旆长发育所必需的氮、磷、钾、钙、镁、硫和微量元素主要是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其中,氮、磷、钾三元素在小麦体内含量比较高,需要量较大,对小麦生长发育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缺氮时,麦苗瘦弱,叶色淡,植株矮小,分蘖少,根系发育不良,穗小而少,成熟早、产量低;小麦对磷素敏感,早期的磷素营养对植株及根第生长极为重要,磷充足可显著增加分蘖与次生根数,提高苗期的抗寒抗性,缺磷时,生长缓慢,植株瘦小,不分蘖或少分蘖;叶色暗绿,茎基部及叶鞘为紫色,根系发育受到抑制,成“鸡爪状”,抽穗开花延迟,千粒重低,品质差;缺钾小麦生长迟缓,叶片细长、色黄绿,茎细弱,分蘖横向伸展;拔节孕穗期是小麦吸收钾的高峰期,施钾肥不仅或增加小麦产量,还促进植株健壮、穗多、籽粒饱满、减轻倒伏、增强抗病能力等作用。

小麦对钙、镁、硫、硼、锌、铜、锰、钼等中微量元素的需要量虽少,但这些元素对小麦的生长发育却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可或缺。如锰对小麦的叶片、茎的生长影响较大;硼影响植株开花、授粉和结实,缺硼严重则导致作物“花而不实”。在土壤供应不足时,施用相应的中、微量元素肥料效果明显。如,对缺硫土壤施含硫肥料,能提高面粉品质;土壤缺硼时,小麦开花授粉受阴,结实不良,施硼后可使开花、结实正常。

小麦不同养分的临界期出现时期不同,氮素临界期为冬前分蘖期和幼穗分化期,这两个时期若氮营养供应不足则会减少分蘖和穗粒数而造成减产,若及时补充氮或增加穗粒数,而抽穗以后的花氮肥水平对提高粒重则极为重要;磷素临界期在小麦三叶期;钾素临界期在拔节期。各营养元素最大效率期的出现时间也不同,氮素最大效率期在拔节前至孕穗期,磷素在抽穗至扬花期,钾素在孕期。所以,小麦各生育阶段对氮、磷、钾的需要量和吸收比例有所不同,一般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期,一是冬前分蘖期,此时株虽小,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13%左右,是

群体发展较快时期;二是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由于生长迅速,需肥量急增,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37%左右,是吸收氮量最多的时期。对磷、钾的吸收,一般随生育期的推移而逐渐增多,到拔节后吸收率急剧增长,以孕穗到成熟这个阶段吸收量为最多,40%以上的磷、钾养分是在孕穗以后吸收的。因此,在养分供应关键时期,若养分供应充足,可保证小麦穗大、粒重、产量高。同时,小麦施用总量的微量元素肥料会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小麦对锰、铜较敏感,适当增施利于产量的提高;小麦虽然对锌、钼不敏感,但由于长期大量使用磷肥,往往容易诱发缺锌、钼症状的发生。

与其他作物相比,小麦对养分需求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小麦对土壤肥力的依赖性很大;二是小麦氮用量不宜过大,否则易造成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倒伏减产;三是小麦对磷特别敏感。据试验,小麦亩产300kg产量水平时,每生产100kg 小麦需吸收氮(N)3.0~3.5kg、磷(P2O5)1.0~1.5kg,钾(K2O)2.0~4.0kg,

三者的比例约为3:1:3;亩产500kg小麦时,约吸收氮(N)18~20kg、磷(P2O5)7~8kg,钾(K2O)25~27kg,三者的比例约为2.6:1:3.5。这说明随小麦产量的提高,小麦对磷、钾的吸收量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此高产小麦更应重视施用磷、钾肥。

2.小麦的施肥技术

小麦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在生产实践中,一般施氮量较理论需氮量可增加1倍,施磷量为理论需磷量的2~4倍,施钾量最多为理论需钾量的1倍。小麦一生中,前期需氮量大,中期需钾多,但磷肥不可晚施,因前期吸收的磷可以转移到籽粒,而后期吸收的只在根部。

小麦施肥通常分为基肥和追肥(包括土壤施肥和叶面施肥)两种施肥方式,以冬小麦为例。

(1)基肥:生产上又称底肥,通常以优质有机肥为主,配合施用无机化肥。农谚“麦喜胎里富,底肥是基础”、“三追不如一底”可表明小麦基肥的重要性。施足基肥对促进幼苗早发和根系的生长、增加有效分蘖都有重要作用。特别是磷肥,对小麦分生组织的生长分化影响较大,可以促进生根,增加分蘖,因此要注意施足磷肥。对于土壤地偏黏、保肥性能强、又无灌水条件的麦田,可将全部肥料一次施作肥、巧施追施肥方法,一般将2/3的氮肥和全部的烧肥、有机肥作为基肥,其余氮肥作为追肥;同时,还应酌情施用适量的微量元素肥料。一般情况下,基肥施用量应占施总量的60%~80%,在整地前,把有机肥和氮、磷、钾化肥措施地表后,立即深耕,耕后将余下的肥料撒到垡头上,再随即耙入土中。

(2)种肥:种肥对促根、增蘖、培育壮苗有明显作用。施种肥是最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一般每亩用尿素2~3kg可过磷酸钙8~10kg,也可用复合肥10kg 左右;微肥可作基肥,也可拌种,作基肥时,由于用量少,很难撒施均匀,可将其与细土掺和后撒施土表,随耕入土;用锌、锰肥拌种时,每千克用硫酸锌2~

6kg或过磷酸钙6~8kg,也可用复合肥10kg左右;微肥可作基肥,也可拌肥,由于用量少,很难撒施均匀,可将其与细土掺和后撒地表,随耕入土;用锌、锰肥拌种时,每千克种子用大硫酸锌2~6g、硫酸锰0.5g~1g,拌种后随即播种。

(3)追肥:巧施追施是获昨小麦高产的重要措施。追施的时间宜早,多在冬前追施,常有“年外不如年里”的说法。

返青肥:对于促进麦苗由弱转壮,增加亩穗数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对于苗数较多的一类苗或偏旺而未脱肥的麦田,则不施返青肥或推迟到起身时追施,以控制无效分蘖,达到提高分蘖成穗率,增加亩穗数的目的。生产上大都习惯为追施氮肥,但当基肥未施磷肥和钾肥且土壤供应磷、钾、又处于不足的状况时,应适当追施磷肥和钾肥。对于供钾不足的高产田,也可在冬前撒施适量的草木灰;对供肥充足的麦田,切忌过量追施氮肥,且追肥时间不宜偏晚,否则易引起贪青晚熟,导致减产。

拔节肥:小麦拔节期,节间迅速生长,小分蘖开始死亡,是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并进时期,对营养的需求量大。通常将全部施肥量的50%~55%于此期追施,但对群体过大(亩茎数超过100万)的麦田,可适当推迟追施肥期,以加速小分蘖死亡,保证大分蘖成穗,追肥量不宜减少。

开花灌浆肥:开花灌浆期是小麦粒数和粒重形成的重要时期,管理上要保证较大的功能叶面积和较强的光合能力,促进光合产物向籽粒运转。此期要少施或不施氮肥,补充磷肥。一般多采用根外追肥的方法,每亩可用1~2kg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也可施锌、锰等微量元素肥料,如每亩用0.1%~0.2%硫酸锌、硫酸锰叶面喷施。

3.小麦的叶面施肥技术

叶面施肥方法简单、肥效快,是补充小麦生长期间营养不足的一种经济、便捷、高效的施肥方法。小麦生长中后期需肥量大,土壤施肥往往难以满足,特别是在小麦生长后期,根系衰老,吸收功能减弱,从土壤中吸收肥料少,若不及时进行营养补充,势必引起早衰,影响产量。但此时麦田往往不便于土壤追肥,因此可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叶面施肥是确保小麦高产优质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实际生产中,要根据小麦长势、土壤养分状况和气候等具体情况来选择喷施肥料品种和确定喷施时期与浓度。一般可用于小麦叶面喷施的肥料及浓度如下:尿素0.5%~2.0%、硫酸铵1%~2.%、氯化钾或硫酸钾1%、磷酸二氢钾0.1%~0.5、硝酸钾1%~2.%、草木灰10%(浸出液)、硼砂可八硼酸钠(钾)0.1%~0.2%、硫酸锌0.1%。其中,尿素是最常用的叶面施用氮肥,可提高籽粒品质、防止早衰;磷酸二氢钾是一种高浓度、水溶性、速效磷钾肥,对农作物的种子、幼苗和根部没有灼伤的危险,利用率接近100%,喷施48h后茎、叶吸收量达到最高峰,于小麦苗期、拔节期、孕穗期、扬花期均可施,不仅使小麦茎秆粗壮不倒伏、穗粒增多、提高小麦千粒重,而且能防御小麦青枯和干热风的危害,增强抗旱和耐

寒能力,提高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1)根据小麦的长势和营养状况进行叶面施肥

根据小麦营养状况选择肥料以及适宜的浓度;在苗期,对氮营养不足的黄瘦弱苗,或喷施0.5%~1.0%尿素溶液;对叶尖、缺乏氮、磷、钾的麦田,应以氮磷钾三元肥液混合喷施为好。对于一般麦田,可在小麦扬花期和灌浆初期,配制含氮、磷、钾三元肥液进行叶面喷施;对于后期脱肥或有早衰趋势的麦田,可在小麦抽穗期、灌浆初期和中期,用2%尿素溶液各喷一次;对于高产麦田和大面积生长正常或偏旺的小麦,为了防止倒伏,可在小麦抽穗后用0.15%~0.5%磷酸二氢钾溶液连喷2~3次。

小麦不同营养素的叶面喷施方法如下:

氮:一般抽穗期至乳熟期均可进行叶面喷施氮肥,对抽穗到乳熟期表现为叶色发黄、脱肥早衰的麦田,应重点喷施氮肥,用1%~2%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均匀喷洒,增产效果十分显著。对于没有早衰现象的高产麦田,有可能贪青晚熟的麦田不要喷施氮肥。

磷:对缺磷麦田,叶面喷施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一般于开花后喷施2%~4%过磷酸钙溶液或0.1%~0.5%磷酸二氢钾溶液,可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千粒重,增加产量。若苗期缺磷,可喷施3%过磷酸钙或0.1%磷酸二氢钾水溶液矫治。

钾:对于底肥未施钾肥或土壤钾含量低或沙壤土,喷施0.2%~0.5%磷酸二氢钾溶液或用12.5kg草木灰加水50kg过滤后叶面喷洒,可以增加粒重,促进成熟,提高抵抗干热风的能力。

叶面喷施微量元素肥料的效果要大优于土壤施用,所以微量元素一般采用叶面喷施的方式补充需要,施用时要根据土壤硼、锌、锰等含量及小麦微量元素缺素症状有针对性地使用微量元素。

硼:缺硼时,小麦叶鞘呈紫褐色,小麦生育期推迟,雄性器官发育受阻,花粉少或畸形,有时无花粉,子房横向膨大,颖壳前期不闭合,后期枯萎,有时有出穗或只开花不结实。一般在小麦孕穗开花期喷施2~3次0.1%~0.2%硼砂或八硼酸钠(钠)溶液,可使小麦开花结实,增粒重、提高产量明显。但在缺硼严重的土壤,可亩用硼砂0.3kg或颗粒硼肥0.1kg~0.2kg与氮磷钾肥混合追施,再配合叶面喷施,效果更好。

锰:小麦缺锰,叶肉部分出现许多黄色小斑点,逐渐在叶中上部扩大,呈条状带黄化,叶脉由绿色变为黄色;叶柔软下垂;在三叶期出现,四五叶期最重,有时称之为花叶缩苗病;根系不发达,须根少、发黑。生长缓慢,分蘖少,严重的死亡。一般在出现缺素症状后用0.1%~0.2%硫酸锰溶液或0.05%~0.1%螯合锰肥溶液进行2~3次叶面喷施,即良好效果。也可拌种施用,浸种浓度0.05%~

0.1%,浸6~10h,拌种用量2~5g/千克种,都可有效防治小麦缺锰症。

锌:小麦缺时,麦苗叶片失绿,心叶白化,叶缘呈皱缩或扭曲状,叶脉两侧绿黄发白,呈黄白绿三色相间的条纹带,且抽穗迟、穗小粒少。中后期植株矮小,叶小而脆,根系变黑,空秕粒多,千粒重低。石灰性土壤、砂性土壤、连续过量施用磷肥的农田,一般都易发生小麦缺锌症,可喷施2~3次0.1%~0.2%硫酸锌水溶液或0.03%~0.05%氧化锌悬浮液,特别在苗期和拔节期喷施效果更佳。

钼:小麦缺钼,叶尖失绿变黄,心叶正常,心叶下二三叶片下垂,略呈螺旋状。沿叶脉平行出现细小的黄白色斑点,并逐渐形成片状,最后使叶片前部干枯,严重的整叶干枯。酸性土壤、缺磷土壤和缺锰过量的土壤容易缺钼。可叶面喷施0.02%~0.05%钼酸铵溶液,连喷2~3次可采用钼溶液拌种,一般用钼酸铵5~10g/亩。

铁:缺铁时,小麦出理黄白叶。开始时幼叶失绿黄化,叶脉保持绿色,以后完全失绿,有时一开始整个叶片呈黄白色。可每亩用0.2%~0.6%硫酸亚铁溶液或0.05%~0.1%螯合铁水溶液叶面喷施2~3次。

铜:缺铜时,小麦叶片尖端变白,边缘黄灰色,严重时,到了抽穗期不能抽穗。用0.03%~0.04%硫酸铜溶液进行叶面喷施2~3次。

镁:缺镁时,小麦叶脉间明显失绿,出现清晰网状脉纹,严重时小麦叶片出现褐色坏死斑,可用1%~2%硫酸镁叶面喷施2~3次。

(2)小麦叶面肥施用时期

小麦追肥不宜过晚,否则,既发挥不了肥效,又容易导致植株贪青晚熟。一般土壤施肥不晚于扬花期,而叶面喷施不晚于灌浆期。

开春后对小麦进行叶面喷肥,可促进麦苗返,长势健壮,抗逆性增强,生长速度加快,达到高峰成穗率、增中产量的目的。小麦中后期保抚持良好的营养可以延长部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转运,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饱满和增重,特别是小麦生育后期,根系进入衰老阶段,吸收能力减弱,根系施肥利用率低,但小麦生长发育还需要适宜的营养水平,这时采用叶面施肥将肥料直接喷洒在叶面上被植株吸收利用,可防止后期缺肥而造成减产,是小麦夺取高产的一项关键措施。

实践证明:于小麦生长中后期进行顺面施肥,能明显延长叶片功能期,增加籽粒产量,是提高干粒重的有效措施。如,小麦拔节至孕穗期叶面喷施0.05%~0.1%八硼酸钠(钾)液和0.3%磷酸二氢钾肥液,每隔7~10天喷施0.1%~0.5%磷酸二氢钾水溶液,可增加粒重、促进成熟,并能提高抵抗干热风的能力;有早衰现象的麦苗喷施0.5%~1.0%尿素溶液,可延缓植株衰老、增加产量,而施氮量多的麦苗0.1%~0.5%磷酸二氢钾溶液,可使茎杆粗壮、抗倒伏。

叶面肥合理混合喷用,不仅省工省时,且可提高肥效。如氮、磷肥混喷,氮、磷、钾与微量元素肥料混喷喷,肥料与调节剂或复合营养剂混喷等,在肥液中根据病虫害发生麦苗,可采用肥药混喷,在肥液中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配入相应的农药,既施肥又防治病虫害,一喷多效,既施经济又高效。但磷酸二氢钾不宜同碱性农药(如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混合使用,以免发生反应而降低肥效和药效。另外,在进行混喷行,还应注意用现配,混合配好后要及时喷用,以防肥效损失。

进行叶面喷施时,肥液必须喷在绿色叶片或绿色茎秆、麦穗上才能起作用。喷施进叶片的正、背都应喷洒,且要尽量喷洒均匀,雾滴越细越好。为提高叶片养分吸收效果,要适量使用有机硅等表面活性剂。对脱肥一般要错开杨花期,以免影响小麦的正常授粉和受精。若需在扬花期喷施肥,应尽可能错开上午9~11点和下午3~6点两个花扬花高峰时段,否则,若在这两个时间喷施,花粉和花粉管就会因吸水膨胀而破裂,致使不能受精、结实而影响产量。此外,由于晴天中午气温高,蒸发最大,肥料利用率低,也容易造成肥料烧叶,故切忌在晴天中午前后进行叶面喷施,而且雨前、风雨天也不宜喷施,若喷后24小时内遇雨应重喷。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定稿讲义

引言 1.1研究的目的意义 土壤养分对于农作物生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种养分的丰富、协调是农作物高产、稳产的前提.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土壤管理水平的改变,土壤肥力状况会发生变化.为了适应农作物高产优质的要求,及时了解土壤肥力的变化状况,科学指导施肥十分重要。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地理位置34°22′~36°22′N、117°24′~119°11′E, 总面积17184平方公里,是山东省面积最大的市。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广阔,土层深厚,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垦殖历史悠久,是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棉基地.1979~1985年完成全国性第二次土壤普查以来,由于有机肥、N、P化肥的大量施人,近年来大型农用机械的运用导致秸杆还田量的增加,土壤养分状况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我市一直未进行较大规模的土壤普查,仅零星开展了土壤测土配方施肥,本试验研究是2010年配合兰山区在辖区枣沟头镇7个行政村开展的测土配方施肥工作。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7]。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实现多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效的目的[1]。测土配方施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在这项工作中,只有掌握好关键的技术措施,才能真正发挥出测土配方施肥在建设现代农业中的作用。为此本试验针对大豆种植区的土壤状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测定其各种养分的含量,找出小麦的生长过程中养分限制因子,参考现有的科研成果,对小麦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有效的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对指导大田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2国内外研究进展及现状 配方施肥技术从80年代开始研究,以前推广的重点是专用肥的使用。由于肥料施用单一且盲目,很难达到高产优质[13],近几年我国在农业方面加大经济投入以研究配方施肥技术,并在全国范围内加大推广力度。从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末我国测土配方施肥的研究与推广应用中可以看出,我国测土配方施肥方法先后经历了由简到繁,由粗放到精确的发展过程[9]。形成了日趋成熟和完善的“测土-配方-生产-供肥-技术指导”全方位一条龙系列化服务体系,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7]。测土施肥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发

冬小麦施肥技术

冬小麦施肥技术 开春后冬小麦进入返青阶段,接着是分蘖期至拔节期,这两个生育期对于高产冬小麦来说都是非常关键的,也是春季追肥的重要时期。春季冬小麦的追肥主要是氮肥,年后冬小麦所需的磷钾肥是靠基肥、种肥和土壤库供应的。 冬小麦返青后,立即进入以根、叶、蘖为生长中心的时期,在氮营养吸收规律上,虽然数量要求不是太多,但是当年冬小麦的产量水平对此时期氮营养供应丰富或缺乏的反应却非常敏感,这也叫氮营养临界期,氮营养不足,出现根少,苗小尤其分蘖少,群体不够,难获高产;此时如追氮肥过多,造成叶大、蘖多,群体过大,消耗太多,将来必定穗粒少、粒重轻,还贪青晚熟也难获高产。因此,在正常苗情的情况下,追施氮肥的总量应控制在纯氮为6-8公斤/亩的范围内为宜。 至于何时追肥,追1次还是追2次,这既要看当前苗情,又要瞻前顾后。苗情的主要指标是看群体状态,按群体状态确定追氮肥的次数和数量。所谓瞻前顾后先要考虑年前的基肥施用和苗情长势,如果基肥中已经氮肥过多,造成冬前麦苗过旺,春季就少追氮肥,晚追氮肥,或者因旺苗消耗太多,也要及早施肥,否则小麦后期的穗粒和成熟期都会出问题。反之,晚播小麦、弱苗状态,就要早追肥,促进分蘖,正常苗情下起身期追一次肥,如尿素的施用量15-20公斤/亩就可以,而对于强筋小麦,则要在扬花期加1次追肥,施尿素4-5公斤/亩,增加小麦中蛋白质含量。

1.重施基肥. 2.少施种肥. 3.巧施追肥. 1.重施基肥。一般每667m2施优质有机肥2000kg。根据小麦吸肥规律,高肥水地块每667m2应施尿素4~7 kg或碳酸氢铵23~38 kg、磷酸二铵15~17 kg、氯化钾12~17 kg,也可选用45%复合肥50 kg 或40%小麦专用肥50 kg。中低产肥地块每667 m2应施尿素2~5 kg或碳酸氢铵5~12 kg、磷酸二铵18~22 kg、氯化钾9~12 kg;也可选用45%复合肥或40%小麦专用肥40~50 kg或36%磷酸二氢钾复合肥50 kg。缺锌地块可配施硫酸锌2 kg。 2.少施种肥。施种肥是最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一般每667 m2施尿素2~3 kg,或过磷酸钙8~10 kg,也可用复合肥10 kg左右。微肥可作基肥,也可拌种。作基肥时,由于用量少,很难撒施均匀,可将其与细土掺和后撒施地表,随耕入土。用锌、锰肥拌种时,每千克种子用硫酸锌2~6g、硫酸锰0.5~1g,拌种后随即播种。 3.巧施追肥。追肥包括两种:⑴土壤追肥。追肥的时间一般在拔节期,追肥量看苗情而定,小麦分蘖多,苗情好、长势旺盛,应适当晚施,并减少施用量,可在拔节后每667 m2尿素15~20 kg或氢铵40~50 kg。小麦分蘖少,苗情不好,长势弱,应适当早施,并加大用量,可在返青后每667 m2施尿素20~25kg或氢铵 50~70kg。但对于地力差的土壤,氮肥用量不宜过大,以每667 m2施尿素15~17kg为宜,施用不宜太晚。但当基肥未施磷肥和钾肥,且土壤供应磷、钾又处于不足的状况时,应适当追施磷肥和钾肥。对于供钾不足的高产田,也可在冬前撒施150kg左右的草木灰。对供肥充足的麦田,切忌过量追施氮肥,且追肥时间不宜偏晚,否则,易引起贪青晚熟,招致减产。⑵根外喷肥。由于麦田后期不便追肥,且根系的吸收能力随着生育期的推进日趋降低。因此,若小麦生育后期必须追施肥料时,可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这也是小麦增产的一项应急措施。每年5月下旬是干热风多发季节,用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1~2次,间隔5~7天,可有效防治干热风危害。 营养特性 小麦生长发育需氮、磷、钾、铜、锌、锰、硼等多种元素,每形成100公斤小麦籽粒需纯氮2.8公斤,五氧化二磷1公斤,氧化钾2.4公斤。需肥量随产量水平的提高而增加。由于不同化肥当季利用率的不同,一般每亩麦田全生育期需施纯氮12~15公斤,五氧化二磷4~8公斤,除中低产田外,还需施钾肥(氧化钾)3~6公斤。养分吸收率随小麦生育期而不同。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分蘖到越冬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13.5%,拔节到孕穗期吸氮量占总吸收量的 37.3%;小麦对磷、钾的吸收,随生长的推移而增多,拔节后吸收率激增,占总吸收量40%以上 的磷、钾是在孕穗以后吸收的。锌、硼、锰等元素根据土壤养分供应状况,因缺补缺,针对性使用。在分期施肥上,按小麦需肥特性,遵循“重施基肥、巧施追肥、补施微肥”的原则,合理调剂。

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春小麦孕穗期及抽穗期;冬小麦抽穗扬花及灌浆期。其主攻目标防倒伏、防病虫害,养根护叶,增加粒重。 ⒈及时灌溉。要浇好孕穗、扬花、灌浆水,避免大风和暴雨时灌水。同时要根据麦田墒情,浇好麦黄水,采取大水快灌方式浇,即“跑马水”,促进子粒饱满;但切忌高温干旱天气中午浇水,以免小麦逼熟而减产。 ⒉病害防治。小麦孕穗后,往往是小麦叶片及穗部多种病害发生危害的重要时期。 ⑴锈病、白粉病及赤霉病等防治。当上部叶片有病症且病情指数达25%左右时,要及时亩用20%三唑酮水剂45-50克加水16公斤进行叶面喷施1-2次,中间间隔7-10天。 ⑵细菌性条斑病防治。亩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克加水16公斤进行叶面喷施1-2次,中间间隔7-10天。 若麦田同时有上述多种病害混合发生时,可将三唑酮与多菌灵混配施用,能增强防病治病效果。其各用药量同上,亩用水量16-20公斤。 ⒊看苗追肥。 ⑴追穗肥。对于叶色淡黄缺肥麦田,孕穗期可结合灌水,亩追尿素3-5公斤,以增加穗期营养,防早衰。 ⑵后期叶面追肥。在小麦扬花后,可亩用磷酸二氢钾120克加尿素50克加水16公斤,进行叶面喷施,既能防早衰,又兼防干热风。 上述无论施药或施叶面肥,一定要在早晚麦田墒情好的情况下进行,且施药浓度不可过大,以免灼伤叶片反而导致上部功能叶加速发黄枯死,造成严重减产;收获前20天应禁止使用任何叶面肥和农药,确保小麦产品无污染。 ⒋收获。 当95%的小麦进入黄熟期时,即可进行机械收获。收获过程中要防止淋雨、芽变降低品质,确保颗粒归仓,丰产丰收。 对于要复播冬菜或其它早熟农作物的麦田,除及时突击收获麦穗外,还应随即将麦秆拉出地外,给复播提供场地,以免贻误播期。

小麦科学施肥方案

小麦科学施肥方案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由于这么多年来农户一味追求产量,大量使用化 肥,导致了土壤问题突出,土壤板结酸化、土传病害严重,大大影响了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因此为了实现科学施肥,降低种植成本,增产增收,现根据小麦需肥特点和各地小麦高产经验,提出小麦科学施肥技术要点如下: 1)小麦需肥特征: 小麦每形成100kg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 2.5~3kg,磷素(P2O5)1~1.7kg,钾素(K2O)1.5~3.3kg,氮、磷、钾比例为1:0.44:0.93。由于各地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等条件不同,小麦产量也不同,因而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和每形成100kg籽粒所需养分的数量、比例也不相同。 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规律基本相似。一般氮的吸收有两个高峰:一是从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40%左右;二是拔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量占总量的30%~40%。 在小麦苗期,初生根细小,吸收养分能力较弱,应有适量的氮素营养和一定的磷、钾肥,促使麦苗早分蘖、早发根,形成壮苗。小麦拔节至孕穗、抽穗期,植株从营养生长过渡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是小麦吸收养分最多的时期,也是决定麦穗大小和穗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因此,适期施拔节肥,对增加穗粒数和提高产量有明显的作用。小麦在抽穗至乳熟期,仍应保持良好的氮、磷、钾营养,以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光合产物的转化运转,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饱满和增重。小麦后期缺肥,可结合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据调查,安徽土壤肥力不高,有效磷相对偏低,锌、硼等中微量元素缺乏现象时有发生,土壤耕层浅、保水保肥能力差等问题,提出以下施肥原则: (1)依据测土配方施肥结果,适当降低氮肥用量、增加磷肥用量; (2)增施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加大秸秆还田力度,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3)重视锌、硼、锰等微量元素的施用; (4)肥料施用与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相结合。 2)推荐肥料配方与施肥建议 (1)基肥: 中化东方小麦专用肥30-50KG 45%(22-15-8)(N-P2O5-K2O)+1包40KG的中化东方45-6有机肥或1包25KG的中化东方70-10有机肥,或者使用中化东方1包40KG 有机无机15-40(18-10-12) (2)追肥:在小麦起身期到拔节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5~20公斤/亩 在缺锌或缺锰地区可以基施硫酸锌或硫酸锰1~2公斤/亩,缺硼地区可酌情基施硼砂 0.5~1公斤/亩。 提倡结合“一喷三防”,在小麦灌浆期喷施微量元素叶面肥或用磷酸二氢钾150~200克加0.5~1公斤的尿素兑水50公斤进行叶面喷洒。可有效地提高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延缓叶片衰老,提高千粒重,达到增产的目的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总结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总结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总结》的详细文章,觉得有用就请下载哦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总结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总结 0 引言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施改进了农民传统的施肥方式,提高了化肥利用率,可以增加小麦单产,实现农民增产、增收。为此,我们在冬小麦上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示范,小麦平均产量461.4kg/667m2,实现了小麦增产、增收。现将该示范点情况总结如下: 1 试验基本情况 1.1 示范点概况 示范田实行“五定”,即:定目标产量、定地块、定品种、定技术人员和定技术措施。本示范点在庙工村五组高标准作业示范田,面积1700(667m2),最全面的前茬为棉花、番茄。土壤类型灰漠土,质地是壤土,土壤肥力中等。播前土壤有机质含量 12.6g/kg,速氮58mg/kg,速磷7.6mg/kg;收获后测土区、习惯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是12.9g/kg、12.8g/kg;速氮66mg/kg、68mg/kg;速磷7.9mg/kg、7.5mg/kg;土壤肥力中等,保水保肥能力较强。

1.2 小麦施肥概况 在《农户施肥情况》调查中了解到,小麦种植时,60%~70%的农户不施底肥,一般在播种前平均切入磷酸二铵或三料磷肥10kg/667m2、加普钙10~20kg/667m2(深度7~8cm);或者是全部带肥播种,春季结合头水追施尿素15~20kg/667m2。因为施肥方法不合理,所以肥料利用率较低,小麦产量较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低。 1.3 小麦目标产量 根据该条田的土壤养分含量状况以及该村前三年的小麦平均产量增产10%的原则,经项目技术小组研究决定目标产量为 460kg/667m2,同时设立习惯施肥区15(667m2)。 1.4 组织培训措施思想汇报专题 项目技术小组根据示范点的实际情况,起草了《小麦单产460千克技术规程》、通俗易懂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利用科技之冬,通过授课、发放资料等形式给农民讲授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让农民充分了解该项技术,为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实施奠定基础。 2 关键技术措施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总结》全文结束[END]

小麦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小麦需肥规律及配方施肥技术 (1)小麦需肥特征小麦每形成100kg籽粒,需从土壤中吸收氮素2.5~ 3kg,磷素(P2O5)1~1.7kg,钾素(K2O)1.5~3.3kg,氮、磷、钾比例为 1:0.44:0.93。由于各地气候、土壤、栽培措施、品种特性等条件不同,小麦产量也不同,因而对氮、磷、钾的吸收总量和每形成100kg籽粒所需养分的数量、比例也不相同。 小麦在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养分的规律基本相似。一般氮的吸收有 两个高峰:一是从出苗到拔节阶段,吸收氮量占总吸收量的40%左右;二是拔 节到孕穗开花阶段,吸收氮量占总量的30%~40%。 在小麦苗期,初生根细小,吸收养分能力较弱,应有适量的氮素营养和一 定的磷、钾肥,促使麦苗早分蘖、早发根,形成壮苗。小麦拔节至孕穗、抽穗期,植株从营养生长过渡到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阶段,是小麦吸收养分 最多的时期,也是决定麦穗大小和穗粒数多少的关键时期。因此,适期施拔节肥,对增加穗粒数和提高产量有明显的作用。小麦在抽穗至乳熟期,仍应保持 良好的氮、磷、钾营养,以延长上部叶片的功能期,提高光合效率,促进光合 产物的转化运转,有利于小麦籽粒灌浆、饱满和增重。小麦后期缺肥,可结合 病虫害防治喷施叶面肥或植物生长调节剂。 (2)小麦施肥技术小麦是需肥较多的作物,不同生育期吸收氮、磷、钾 养分的吸收率不同。不同阶段的施肥技术也不同,主要有: ①施足基肥。小麦施足底肥是提高麦田土壤肥力的重要措施。底肥能保证 小麦苗期生长对养分的需要,促进其早生快发,使麦苗在冬前长出足够的健壮 分蘖和强大的根系,并为春后生长打下基础。底肥的数量应根据产量要求、肥 料种类、性质、土壤和气候条件而定。碳铵由于性质不稳定,容易挥发损失, 追施后如不及时灌水容易使氮素损失,因此,各地推广碳铵作底肥时深施。如 果碳铵全部作底施,从施肥到小麦拔节、孕穗,至少要经历个4~5月,虽然冬春温度低加上深施,损失较少,但碳铵的肥效很难维持到小麦生育后期。因此,1次底施往往满足不了小麦各生育期的需要。据试验,碳铵用量40kg/667m2, 全部作底肥的产量为442.8 kg/667m2;而用15kg/667m2作底肥,冬前追 10kg/667m2, 拔节时再追15kg/667m2,产量515.87kg/667m2,底肥和分期追肥并用的增产46.4kg/667m2。底肥应占施肥总量的60%~70%为宜。底肥应以有机肥料为主,适量配合施用氮、磷、钾等化学肥料。一般施农家肥1000~ 1500kg/667m2,尿素10kg/667m2, 或碳铵25kg/667m2,高浓度复混肥25~ 30kg/667m2。 ②合理使用种肥。小麦播种时用适量速效氮、磷肥作种肥,能促进小麦生 根发苗,提高分蘖,增加产量,对晚茬麦和底肥不足的麦田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试验证明,施用硫铵拌种的可增产10%左右。氮肥作种肥一般施硫铵3kg/667m2与尿素 2.5kg/667m2,碳铵因易挥发造成种子灼伤而不能作种肥。磷肥作种肥,可预先将过磷酸钙与腐熟的农家肥粉碎过筛后,制成颗粒肥与小麦种子混播; 也可将过磷酸钙撒在土表后,浅耙与土混匀再行播种。磷酸钙用量一般为 7.5~10 kg/ 667m2。对土壤肥沃或底肥充足的麦田,种肥可以不施。 ③返青至拔节期看苗追肥。追肥要看苗追施,对于冬前总茎数达100万个 /667m2以上的旺苗,由于分蘖太多,叶色深绿,叶片肥大,返青肥应以磷、钾 为主,不要再追氮肥。施过磷酸钙15kg/667m2,草木灰50~100kg/667m2或钾 肥10kg/667m2左右,对壮秆防倒伏有好处。对于冬前总茎数已达70~100万个

小麦施肥的技术要点

小麦施肥的技术要点 在干旱冬小麦区,由于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少,浅施追肥效果差,一般不施追肥。而采用在小麦播种前将有机肥和化肥一次性深施。 追肥 在灌溉冬小麦区,在早春小麦返青拔节期,结合春灌,追施返青肥。追肥为氮肥,施用量为全生育期需氮量的40%。 1、施肥原则 (1)施足基肥增施有机肥,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能力,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 (2)重施拔节肥(追肥)看苗情施拔节肥,小麦分蘖多,苗情好、 长势旺盛,应适当晚施,小麦分蘖少,苗情不好,长势弱,应适当 早施。 (3)、轻施孕穗肥,对水肥充足、有倒伏倾向的麦田不宜施穗肥。苗情长势好,可少施或不施穗肥,水肥不足,有早衰倾向的小麦应 施穗肥,可施孕穗肥以快速补充养分,增加粒重,壮秆防倒状。 (4)、叶面追肥每年5月下旬是干热风多发季节,用0.2%磷酸二 氢钾叶面喷肥1-2次,间隔5-7天,可有效防治干热风危害。 2、小麦的施肥量 每生产100kg小麦籽粒所吸收的养分数量,是由土壤、气候(雨量、温度、光照)品种、产量等因素决定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土肥研 究所的统计结果为:N3.0kg/100kg籽粒;P0.40-0.65kg/100kg籽 粒;K1.7-3.3kg/100kg籽粒。 小麦施肥量的确定

在小麦越冬期间增施腊肥,既能补充基肥、苗肥的不足,又能保持和稳定小麦根部土壤温度,通过冬季肥料缓慢分解被根系吸收, 为小麦春发健长奠定基础。 腊肥以富含有机质、带有温热性的肥料为主,如土杂肥、堆肥、厩肥、河泥、陈墙土、人畜粪尿等肥效稳而长的有机肥,适量配施 化肥。一般在12月中下旬至次年1月中旬施用腊肥,在施肥适期内 越早施用越好。 弱苗播种较晚、地力较差和底肥不足的麦地,腊肥要施足,以速效性肥料为主,每亩施腐熟的猪、牛栏粪40担左右;或碳铵20~25 公斤,或将尿素10公斤左右趁下雨雪时追施,以促进茎秆生长与分 蘖增加。一般缺磷缺钾的麦田,表现叶片下部发黄,叶尖发红和老 叶叶尖褪绿,继而坏死,茎秆细弱。对此应施磷肥和钾肥,应每亩 增施过磷酸钙25公斤,钾肥5~6公斤,或草木灰100~150公斤。草 木灰能起吸热保温防冻作用。 旺苗基肥足、地力肥、播种早、长势旺的麦地,要控制腊肥用量,应少追或不追化肥,要以追塘泥等土杂肥为主,结合镇压采取控旺 促壮、控上促下的措施,改善小麦越冬环境。对分蘖少叶片细长的 假旺苗,应及时疏苗,防止群体过大,同时,可进行深中耕。 壮苗叶片青绿、心叶绿里透黄,远看麦苗有光泽、播种早、底肥足、墒情足的壮苗,可适当施些肥,以施土杂肥为主,并结合镇压,每亩追施人畜粪尿25担左右,补充麦苗生长所需的养分。 看了“小麦施肥的技术要点”的人还看了: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内容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前言: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以测试土壤养分含量和田间肥料试验为基础的一项肥料运筹技术。主要是根据实现小麦目标产量的总需肥量、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肥料(主要是氮、磷、钾肥)的施用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主要是根据实现小麦目标产量的总需肥量、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肥料(主要是氮、磷、钾肥)的施用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根据研究,每生产100 公斤籽粒,小麦植株需吸收纯氮3.1 公斤、磷1.1公斤、钾3.2公斤左右,三者比例为2.8 : 1.0 : 3.0,随产量 水平的提高,小麦氮、磷、钾的吸收总量相应增加。冬小麦起身以前麦苗较小,氮、磷、钾吸收量较小,拔节期植株开始旺盛生长,拔节期至成熟期,植株吸氮量占全生育期的56%,磷占70%,钾占60%左 右。据调查,我国西北麦区麦田严重缺磷,普遍缺氮,钾相对充足,黄淮海麦区高产田缺钾,部分麦田缺磷。通过测土,了解土壤各种养分供应能力,从而确定小麦合理施肥方案,使小麦均衡吸收各种营养,维持土壤肥力水平,减少肥料流失对环境的污染,达到优质、高效和高产的目的。只有根据上述小麦的需肥量和吸肥特性、土壤养分的供给水平、实现目标产量的需肥量、肥料的有效含量及肥料利用率,配方施肥才能达到小麦需肥与供肥的平衡,获得小麦的高产优质高效。 第一讲: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要点 1、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和化肥相比较,具有养分全面、改善土 壤结构等优点,因此说保证一定的有机肥用量是小麦丰产丰收的基础,一般亩用有机肥2000-2500 公斤,多用更好。 2、稳氮、磷,增钾肥。对于我县多数麦田来说,县土肥站建议 稳定现有氮肥用量,适当降低磷肥用量,增加钾肥用量。具体施肥指标是:低产田(亩产150-250 公斤): 每亩小麦需施肥折合纯氮6.5

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冬小麦春季田间管理技术 一、旱地、水浇地冬小麦春季管理技术 1.旱地麦田 (1)趁墒追肥。早春趁墒追肥可有效促弱转壮、提高中后期良好生长和抗旱吸肥能力。对于未施基肥或基肥使用量不足的弱苗田,在返青~拔节前尽早趁墒亩追施尿素4~5公斤。追肥方法有二种:一是返青初期趁土壤返潮之际,行间耧施化肥,这是机播麦区首选方法;二是趁雨追肥。 (2)耙地与镇压。耙地与镇压可切断土壤水分散失通道、弥补裂缝,具有明显保墒增温促早发的效果。可在土壤化冻3~5厘米时,用人工丁字耙或机引耙地农具,顺行耙地;旺苗田、返青前失墒较多麦田、表土喧松且土坷垃较多麦田,返青初期可采取轻磙镇压办法,镇压避免在天寒地冻时进行。 (3)中耕除草。早春耙地或镇压后,结合除草,在起身~拔节初期再进行人工划锄1次。各类麦田都应划锄,划锄具有保墒、除草、松土多重功效,划锄要行间深(2~3厘米)、株边浅(1~2厘米)。 2.水浇地麦田 我区有少部分水浇地冬小麦。头水一般亩灌溉量40~70方,结合灌水、头肥可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水肥条件较好川区有少部分早播旺苗田,要促下控上,头次水肥使用可推迟到拔节期使用。在浇水时间上,注意选在日均气温稳定在3℃以上的晴天中午浇水。尽量小水细浇,防止大水漫

灌,避免田间积水,出现夜间结冰。水浇地冬小麦一般不进行早春趁墒追肥、顶凌耙地和镇压作业,但也需在起身~拔节初期进行至少1次中耕除草的划锄作业,同时更应重视病虫草害和“倒春寒”的防控。 二、不同苗情分类指导,科学管理 春季肥水管理是调控群体和个体的关键措施,各乡镇一定要因地因苗管理,突出分类指导。 1.旺长麦田。该类麦田冬前亩茎数达80万以上。该类麦田易遭受早春冻害,群体通风透光不良,后期易倒伏,春季管理应采取以控为主。一般早春化冻前用较重石磙镇压,可控制植株疯长;返青初期,用锄头适当深锄(3厘米左右),切断部分表层根系,促进根系下扎,防止后期根倒发生;起身期喷施矮壮素等化学药剂防倒伏。同时水肥管理上,旱地冬小麦如果没有因为旺长而出现脱肥症状,苗期不追肥。若有脱肥症状,起身~拔节期趁墒每亩追施尿素5~10公斤。水浇地冬小麦旺长田,一般要将水肥使用时间推迟到拔节期。但已出现发黄脱肥症状的旺长田,可在起身初期结合浅浇水(30~40方/亩),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如无脱肥症状,可在拔节中后期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约8公斤。 2.一类麦田。一类麦田多属于壮苗麦田,也是最理想的苗情,亩茎数60~80万,应促控结合、防止由壮转旺。一般返青期如果墒情较好,早春化冻前用轻型石磙镇压,耙地适当推迟,适当拉长镇压和耙地间隔期。锄地可在返青中期~起身期结合除草进行。同时水肥管理上主张氮肥后移,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摘要:小麦重要的粮食作物,其产量和种植面积,居于谷物的首位。本文介绍了小麦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前准备、培育壮苗、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以为小麦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 1.播前准备 1.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虫高产优质良种,加快品种轮作。目前,小麦种植品种多、杂乱现象比较严重,多数品种种植时间长,致使品种抗性降低,是近年来小麦病虫害重发的原因之一。因此在同一地区或同一田块,应加快推新品种步伐和品种轮换,避免多年种植同一品种。 1.2播前整地 播种前需要整地。要求地面平整,大不平小平,地面无坷垃,土壤疏松,通透性好,小麦生育期间无局部积水,耕翻深度一致,蓄水保墒。翻地前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立方米,以提高地力。有灌水条件的地块,整地要求地面高度差不超过3.3厘米,以利于灌水均匀一致。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作畦栽培,畦宽120厘米,畦高10厘米。 2.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大力推广小麦小窝疏株密植,普及油菜育苗移栽,严格按小麦、油菜高产栽培技术种植。做到深沟高厢,排除湿害,早排水、早开沟,尽量降低水位,降低田间湿度。 2.培育壮苗 一是药剂拌种,用矮苗壮、多效唑、矮壮素、壮丰安等拌种能促根增蘖,用立克秀、纹霉净、辛硫磷等拌种能防治病害虫害,要注意拌种药剂量不能过大,并现拌现播,否则会抑制胚芽鞘出土,影响分蘖优势;二是加强对旺长苗的镇压和对冬春麦苗的覆盖工作。镇压要掌握在晴暖天气,重压旺苗,控蘖促根,控旺促壮,减轻冻害。稻草、有机肥,沟泥等覆盖麦苗,可以起到培肥、增温、防冻、护蘖、除草、壮苗等作用。 3.科学水肥管理

合理施用冬前肥水。冬前肥水是进一步培育壮苗、建立合理群体结构的关键措施。冬前肥水的施用要根据地力、苗情、墒情、气候条件等来决定;重施拔节肥水。具体的追肥时间应根据墒情和苗情而定,一般群体适宜的高产田,宜在拔节初期至中期,对于群体偏大的麦田,宜在拔节中、后期追肥水;浇透孕穗水。孕穗期是小麦一生中需水临界期,此期一定要保证有充足的水分,减少小花退化,提高结实率,增加穗粒数;浇好灌浆水。抽穗灌浆期是小麦需水最多的时期。小麦在扬花后10-15天及时浇灌浆水,以保证生理用水,同时可改善田间小气候,减轻干热风,延缓叶片和根系衰老,增加粒重,提高蛋白质、面筋含量。 3.1施肥管理 施足底肥、增施有机肥。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培肥地力,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并能使小麦充分吸收各种生长发育所需的大量元素及其它中、微量元素,促进小麦的增产、增收;合理追肥。根据苗情施拔节肥,小麦分蘖多,苗情好、长势旺,应适当晚追,如果小麦分蘖少,苗情不好,长势弱,应适当早追,有利于拔节并充分提供小麦开花期间磷、钾养分;叶面追肥,每年干热风多发季节,应用0.1%-0.2%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1-2次,每次间隔5-7天,具有抗干热风和补充磷、钾养分的作用,可使小麦增产。 3.苗期化学除草 杂草不仅与作物争水、争光、争肥,导致弱苗,降低抗病力,还是蚜虫、麦蜘蛛等害虫的隐蔽场所,并造成阴暗、高湿环境,利于各种病虫害发生。因此没有进行播前除草的田块应进行苗期除草,苗期除草要注意药剂的安全性,避免伤及禾苗,阻碍其生长。在小麦二叶一心期进行化学除草,可用10%骠马乳油40ml或50%麦乐宁可湿性粉剂150克或20%必除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均匀喷雾。 三、重大病虫危害症状与防治方法 1、小麦条锈病:小麦锈病俗名“黄疸病”,是小麦生产上毁灭性病害,流行速度快,危害大。它属远距离空气传播,河谷、风口地带发生严重,所以要加强田间检查,及时、准确掌握该病发生情况,在发病初期必须封锁消灭发病中心,及时用药防治,控制早期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依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表面看,这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农业技术应用工作,而实际却体现出一种发展理念、发展方法、发展机制的重大转变,是施肥技术的一次重大革新。2005年首次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写入党中央一号文件,2006、2007、2008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要增加测土配方施肥补贴,是中央落实科学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 1、实行测土配方施肥的必要性 1.1 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肥料是作物的“粮食”古往今来,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施肥都是最普遍、最直接、最重要、最快捷的农业增产措施。据联合国粮食组织在41个国家用18年的试验研究统计,化肥的增产作用占到农作物产量的60%,最高达到67%。有研究指出,20世纪全世界作物产量增加的一半来自化肥,如果不施化肥,全世界农作物将会减产40%-50%,实行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增产幅度一般在8%-15%,高的达到20%以上,平均每公顷增产粮食375-750kg,花生、油菜籽225-450kg,瓜果、蔬菜等作物增产效果更为明显。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人均耕地面积将逐步减少,提高作物单产的压力越来越大,只有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培肥地力,协调土壤、肥料、作物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土肥、水种资源的最大潜力,才能不断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1.2 提高农产品品质,增强农业竞争力的重要环节

作物养分不平衡不仅导致农作物病害发生,而且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国农产品质量水平整体不高与施肥不当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偏施氮肥加重了病害的发生,实施测土配方施肥,能协调作物生殖生长和营养生长的平衡,促进作物健壮生长、增强抗病、抗逆能力,减轻农作物病害,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节省农药,减少病虫害防治费用,减轻农药污染,提升和改善农产品质量。如过量施用氮肥将导致蔬菜硝酸盐含量增高,水果变酸、皮厚、色淡,一些质量指标降低,而适量施用钾肥可明显提高蔬菜、水果中糖分、维生素c含量,科学施用铁肥、锰肥和锌肥可使香稻米质得到改善。 1.3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行为 我省有机肥资源丰富,资源总量约1.42亿吨,但有机肥资源利用率低,不足40%,且呈逐年下降趋势,长期土壤监测结果表明,约有20%的稻田长期没有施用有机肥。化肥是资源依赖型产品,氮肥生产消耗大量的天然气、煤、石油、电力,磷肥、钾肥生产还需要消耗有限的矿产资源,省按1994-2004年平均增长速度估算,到2010年将突破230万吨。 通过测土配方施肥,优化肥料使用结构,实行“一增一减”,即增施有机肥,减少不合理的化肥施用,不仅有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条件,减少流行性疾病的传播,而且能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有效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试验结果表明,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化肥的当季利用率比原来的习惯施肥提高10-15个百分点,我国化肥的利用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相当于增加了100万吨肥料的产量。因此,测土配方施肥蕴藏着巨大的节约潜力。 1.4 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措施

当前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当前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小麦拔节期是小麦从以营养生长为主转向以生殖生长为主的重要时期,是决定小麦单位面积穗数和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是调控小麦群体的最后时期,是防治小麦纹枯病的最后一道关口。所以加强小麦返青拔节期管理,对奠定小麦丰收基础,挖掘小麦增产潜力具有重要意义。要突出抓好以下几项技术措施。 1、及时追施拔节肥孕穗肥 普施重施小麦拔节孕穗肥。小麦拔节孕穗肥是指从起身拔节到剑叶露尖期间施用的肥料。施好拔节孕穗肥,提高供肥强度,可满足小麦需肥高峰对肥料的需求,它可巩固分蘖成穗,确保足穗;减少小穗和小花退化,增大穗型,提高每穗实粒数;增强光合能力,防早衰、争粒重。因此,小麦拔节孕穗肥是小麦一生中最为关键性的肥料,是一次当家肥。 2、纹枯病的防治 小麦纹枯病要在返青拔节期及时进行1-2次防治。纹枯病的防治要做好喷洒用药、喷洒时期、喷洒方法三个环节。喷洒用药以井冈霉素、三唑酮、禾果利效果较好,喷洒时期以返青至起身期为最佳时机,同时拔节期应继续补治。喷药时一般每亩用5%井冈霉素150-200毫升对水50公斤喷麦茎基部防治,或20%的三唑酮乳油80~100毫升,加水量50公斤以上,才能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喷洒三唑酮还有控制中后期锈病、白粉病发展蔓延的效果。 3、黄花叶病的防治 感病小麦秋苗期一般不表现症状,春节后小麦返青期才显症。发病初期,心叶上出现长短不等的褪绿条状斑,随着病情扩展,多个条斑联合形成不规则的淡黄色条状斑块或斑纹,成黄色花叶状。感病小麦植株矮化,穗小粒少,子粒秕瘦。小麦土传花

叶病主要靠病土、病根残体和病田流水的扩散自然传播;传播的直接生物媒介是一种习居于土壤的真菌——禾谷多黏菌,一般侵染温度为12.2~15.6℃,潜育2周后表现症状。春季长期阴雨、低温也能加重病害的发生。一是加强肥水管理,增施基肥和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健田与病田不串灌、漫灌;二是加强栽培管理,防止病残体、病土等传入无病区。三是化学防治,对发病区域可追施尿素每亩5~6公斤补充营养2~3次,或2%的尿素溶液加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3~5次,也可用2%菌克毒克200ml,也可按照说明书加入病毒快克等药剂,加水50kg喷雾,加速苗情转化;对点片发生的地块,可将病株连土一起挖除,在病穴中撒入生石灰填平。 4、搞好化控,防止倒伏 对于高产壮苗麦田,以及群体偏大有倒伏趋势的麦田,为控制植株旺长,缩短基部节间,降低株高,防止倒伏,要在小麦起身期喷施20%的壮丰安乳油,每亩用量40~50毫升对水30~40公斤,进行叶面喷施。喷施化控剂一定要注意喷匀,严防重喷和漏喷。 5、蚜虫的防治 蚜虫刚发生时多在小麦底部叶片上,所以不易被发现,当发现上部叶片被危害时,就已对小麦产量造成了影响,严重时影响小麦抽穗,所以应注意观察,早发现、早防治。拔节及孕穗期当有蚜株率达15%或平均每株有蚜虫10头左右就要及时防治。可每亩用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80毫升、20%百蚜净60毫升、40%保得丰80毫升、2%蚜必杀80毫升、35%乐斯本30~35毫升,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15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上述农药品种任选一种,对水35~50公斤,于上午露水干后或下午4点以后均匀喷雾。如发生较严重,每桶水再加1包10%的吡虫啉混合喷施。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是综合运用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根据作物城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与肥料效诮,在有机肥为基础的前提下,产前提出氮、磷、钾肥和微肥的适家用量和比例,以及相应的施肥技术,并实行“测、配、产、供、施”一条龙服务的技术体系。 第一节测土配方施肥的理论依据 一、植物矿质营养学说 德国化学家、现代农业化学的倡导者李比希在1840年提出了“矿质养分学说”,为化肥的生产与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矿质养分学说的主要内容为: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的养料,厩肥及其他有机肥料对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这些有机质分解后所形成的矿物质。 二、养分归还学说 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从土壤中吸收各种营养物质,由于人类在土壤上栽种作物并将这些农产品(包括籽烂和茎秆)收获走,就必然会导致土壤肥力逐渐下降,土壤所含的养分会愈来愈少。作物产量的形成有40%——80%的养分来自土壤,但不能把土壤看做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养分库”。为保证土壤有足够的养分供应容量和强度,保持土壤养分的携出和输入间的平衡,必须通过施肥这一措施来实现。依靠施肥,可以把作物吸收的养分“归还”土壤,确保土壤肥力。 三、营养元素同等重要与不可替代律 植物所需的各种必需营养元素,包括大量元素、中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不论它们在植物体内含量多少,均具有各自的生理功能,它们各自的营养作用都是同等重要的。每一种营养元素具有其特殊的生理功能,其作用是其他元素不可替代的。 四、最小养分律 作物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养分,但是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决定作物产量的是土壤中那个相对含量最小的养分因素,也就是最缺的那种养分(最小养分),产量也在一定限度内随着这个因素的增减而相对地变化。如果忽视这个最小养分,即使继续增加其他养分,作物产量也难以再提高。只有增加最小养分的量,产量才能相应提高。经济合理的施肥方案,是将作物所缺的各种养分同时按作物所需比例相应提高,作物才会高产。 五、肥料报酬递减律 当土壤中缺乏某一种必需养分时,合理配施肥料,随着该种肥料用量的增加,作物产量增加,当施肥量达到一定水平后继续增施肥料,单位肥料用量所获得的作物增产量却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呈递减趋势,即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施肥的经济效益(产投比)下降。 六、因子综合作用律 作物丰产是影响作物生长发育的各种因子,如水分、养分、光照、温度、空气、品种,以及耕作条件等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中必有一个起主导作用的限制因子,产量在一定程度

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摘要总结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包括冬前管理、越冬管理、早春管理、中后期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冬小麦高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冬小麦;田间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12-0098-01 1 冬前管理(10月下旬至12月下旬) 1.1 主攻目标 这一时期主攻目标是促根增蘖、培育壮苗。如遇干旱应及时浇水,因为小麦最忌苗期干旱,浇水时应浇透水,且浇水后及时中耕破除地表板结,增强土壤保墒能力。一般基本苗数达到240万~270万株/hm2,12月中旬主茎叶龄7.5叶,单株分蘖4~5个最佳。 1.2 主要措施 一是播种出苗后及时对大田进行查苗补缺,对播种过稀或过密或出现疙瘩苗的地块,应及时补种。对群体过大或疙瘩苗进行中耕,做到苗匀苗壮。二是开展化除。根据麦田杂草的发生规律,一般10月20日至11月底为杂草出土高峰期,翌年2月中旬至3月上旬次高峰。对水旱轮作或单子叶杂草和阔叶杂草混发麦田,用6.9%精恶唑禾草灵750 ml/hm2、75%苯磺隆干浮剂22.5~30.0 g/hm2或50%异丙隆1 800~2 250 g/hm2对水375 kg/hm2在冬前或早春进行喷雾防治。对泽漆、麦家公和其他阔叶杂草混生的麦田,用20%氯氟吡氧乙酸600~750 ml/hm2或40%唑草酯30~60 g/hm2对水375 kg/hm2喷雾防治。对猪秧秧、繁缕等恶性杂草多发生田,可将20%使它隆乳油375~450 ml/hm2与骠马6.9%乳油750 ml/hm2混用,兼治播娘蒿、荠菜、看麦娘、棒头草等。 2 越冬管理(12月下旬至2月上旬) 2.1 主攻目标 保主茎、促大蘖、安全越冬。要加强麦田水肥管理,如遇干旱要浇好越冬水,注意在浇水时一定要浇足浇透,为小麦分蘖打下基础,同时也为安全越冬作保障。 2.2 主要措施 一是中耕松土,除草保墒,每次大雨后或浇水后都要及时进行中耕,既可以防止土壤板结,降低土壤水分蒸发速度,又可以提高地温保证小麦安全越冬。二是防止畜禽糟蹋和人为损害。三是镇压挖旺。对于麦苗生长过旺的田块要适时镇压,起到抑制地上部生长,控旺促壮作用。在平均气温5 ℃以上、地表较干、没有冻土层时,选择晴天午后进行。压干不压湿、不压冻,连续镇压2~3次,隔10 d进行1次。镇压后及时中耕。冬前旺长麦田要在11月底或12月初进行横耕或深中耕。耙掉部分麦苗,切断部分次生根,抑制群体过快增长,控制发育进程,以防群体过大或拨节过早。同时也可开展化学调控,控旺防倒。在旺长麦田喷洒壮丰胺等生长调节剂,可控制旺长,并可防止麦田发生早春冻害[1-2]。为防旺长麦田中后期倒伏,可在小麦拔节期喷洒壮丰胺、矮壮素等抑制类植物生长调节剂。 3 早春管理(2月中旬至3月上旬) 3.1 主攻目标 这一时期为小麦的返青至拔节期,要控春蘖、促大蘖。 3.2 主要措施 要及时追施氮素化肥,促进小分蘖迅速生长。发现主茎和大分蘖已经冻死的麦田,要分2次追肥。第1次在田间解冻后即追施速效氮肥,施尿素150 kg/hm2,开沟施入,以提高肥效。缺墒麦田对水施用;磷素有促进分蘖和根系发育的作用,缺磷的地块可以混合施用尿素和磷酸二铵。第2次在小麦拔节期,结合浇拔节水施肥,施尿素150 kg/hm2。一般受冻麦田,仅叶片冻枯,没有死蘖现象,早春应及早划锄,提高地温,促进麦苗返青。在起身期追肥浇水,提高分蘖成穗率。但是对于过量滋生或生长过旺的田地应控春蘖、促大蘖、抑小蘖、育

小麦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小麦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粮油,栽培技术 一、为什么要进行测土配方施肥? 测土配方施肥是:首先测试土壤养分含量,了解所在田块的养分含量情况,在此基础上,根据实现小麦目标产量的总需肥量、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规律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提出肥料的施用量、施用时期和施用方法。 1、根据产量定需肥量,产量不同,小麦需要从土壤里吸收的养分量也不同,1000斤的产量和600斤的产量,小麦需要吸收的养分量不同,投入当然不同。这就是根据小麦的目标产量定施肥量,咱们施用的肥料既能达到预期的产量,又不会浪费。 2、根据小麦需肥规律施肥 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的需肥量也不相同,冬前分蘖期吸收养分较多,越冬时吸收养分较少,返青后则需吸收大量养分,拔节到开花期是冬小麦吸收养分的高峰期。具体到各元素,各生育期所需的量也不同。 二、施肥技术 ⒈施足底肥:“麦喜胎里富”,施用方法和用量得当,可以有效的发挥肥效,使冬前幼苗早分蘖、早发根、培育壮苗、提高小麦的抗寒性、为丰产打好基础。底肥的施用有两方面:一是有机肥的施用,二是在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施用配方肥。 (1)有机肥的施用 作用:对土壤的作用: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机质可以培肥土壤,活化土壤,增加土壤的有效性,增强土壤保肥保水能力。

用量:自家的土杂肥、圈肥等亩施1方,一般在播种前结合耕翻整地施入。 (2)小麦在冬前分蘖期需肥量大,因此在有机肥施足的基础上,还要施用一些养分比较全面的配方肥,根据我们对土壤养分的化验和田间肥料试验,建议施用高氮的“18-15-12”、“18-17-10”的配方肥,亩施40斤左右。如果是免耕播种,亩施50斤即可。如果没有有机肥,亩施配方肥80斤。 在施用时,最好作为种肥一块儿施入,一是省工、二是肥料集中,增加肥效。 ⒉追肥:提倡两次追肥。 (1)返青拔节肥:施肥原则:返青期小麦春季分蘖开始发生,此期的管理原则是,巩固冬前大分蘖,控制春季无效蘖,保持群体稳健发展。根据苗情,如果是底肥施用不足,冬前分蘖差,提倡结合春灌在返青期施肥,反之,小麦分蘖多,苗情好、长势旺盛,应适当晚施,一般在起身期后,以防小麦前期生长过旺,后期倒伏减产。这个时期可施用氢铵100斤或尿素30斤,结合浇水地表撒施。有条件的话,壑施。 (2)第二遍追肥在开花后,可亩施尿素20斤左右,因操作困难,地表撒施。 ⒊叶面肥的施用:小麦生长后期,根部吸收能力变弱,此时叶面施肥更加有效。喷施肥料的品种和浓度依据小麦生长情况及气候等具体情况来定。如出现叶色发黄、脱肥早衰、可用1%-2%的尿素溶液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