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湘教版美术 第一课__画家乡的风景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湘版美术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

七年级下册湘版美术第一课画家乡的风景
CHAPTER
观察与构图
01
02
03
观察角度
选择合适的观察角度,如 平视、俯视、仰视等,以 展现家乡风景的独特魅力。
构图布局
运用黄金分割法、对称法 等构图技巧,合理安排画 面元素的位置和比例,使 画面更加和谐美观。
透视关系
掌握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的原理,运用近大远小、 近实远虚等透视规律,增 强画面的空间感。
指出亮点与不足
教师应对每件作品进行细致点评,指 出其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如色彩搭 配、构图、细节处理等。
提供改进建议
针对每件作品的不足,教师应给出具 体的改进建议,如加强色彩对比、优 化构图比例、丰富细节表现等。
学生互评与交流
互相学习与借鉴
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评价作品,学习他 人的优点,借鉴他人的经验,以提高 自己的绘画水平。
促进交流与合作
通过互评与交流,可以增进同学之间 的了解和友谊,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 精神和沟通能力。
05 拓展与延伸
CHAPTER
探索更多画家乡风景的方法与技巧
尝试使用不同的画笔和画纸
使用不同硬度的画笔和不同纹理的画纸,可以创造出不同的画面 效果和质感。
学习运用色彩
通过学习和掌握色彩的运用,可以更好地表现家乡风景的色彩变化 和情感表达。
细节刻画与情感表达
细节刻画
仔细观察家乡风景的细节特征, 如建筑风格、自然景观等,运用 线条、明暗、质感等绘画语言进
行细致入微的刻画。
情感表达
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画面,通过色 彩、构图、笔触等绘画元素表达
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意境营造
追求画面意境的表现,通过虚实 相生、情景交融等手法,营造出 具有感染力和想象空间的画面氛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课程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了解乡村风景画的特点和表现方法;
•通过观察和练习,提升自己的绘画能力;
•培养对家乡乡村风景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教材材料
•教材《湘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
教学步骤
1. 导入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著名画家作品和家乡乡村风景的美丽之处,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主题提前感受和了解。

2. 概念讲解
•乡村风景画的概念:绘画家通过对乡村自然风光、乡村人文风情等的表达,反映乡村思想和情怀,弘扬乡村文化,体现乡村美学。

•乡村风景画的特点:色彩鲜艳且主要以绿色为主调,画面平面感强,富有民族气息。

•乡村风景画的表现方法:通过构图、色彩和笔触的运用,全面表现乡村各种风景和氛围。

3. 观察绘画家作品
教师与学生共同观察一幅乡村风景画,分析画家的构图、色彩和笔触等表现手法,让学生通过交流和思考了解画家的意图,从而提升对画家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4. 练习
教师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乡村风景对象,通过素描、水彩等绘画技法,进行实景练习和创作。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与同学间互相交流和指导,达到丰富知识、提高技能的目的。

5. 总结
在本节课结束前,教师将对整节课的思路和重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醒同学对自己的乡村风景绘画作品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便能够更好地传达思想和情感。

作业安排
•制作一张以家乡乡村风景为主题的画作,并简单陈述自己的创意和思路。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课件 2023—2024学年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课件  2023—2024学年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画家乡的风景
想想我们家乡的风景, 有哪些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七Hale Waihona Puke 级下册第一课 画家乡的风景
讲课老师:lena yang
目录
1. 教 学 目 标 2. 风 景 画 的 透 视 3. 风 景 画 的 构 图 4. 绘 制 风 景 画
PART ONE
教 学 目标
1、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会绘画 中的情感表现; 2、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学会透视 在作品中的应用; 3、通过图片或作品,绘制出表现透视规律的风景 作品
图1
图2
画家乡的风景
透视是一门 研究视觉空间变化规律 的学科。
在绘画中,艺术家借助透视的知识来解决在平面上 表现立体空间的问题。
透视的基本方法有: 平行 透视和 成角 透视。
画家乡的风景
想一想
欣赏两组图片,小组讨论,画中的物体有什么规律?
近大远小,近实远虚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
画家乡的风景
透视包含的基本概念 视平线 心点 视点
画家乡的风景
《最后的晚餐》 油画 达芬奇(意)
画家乡的风景
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成角透视: 客观物象(指立方体)的任何一个面都不与画面平
行,视线上有两个消失点的透视现象,称为成角透视。 视平线上有两个消失点。
画家乡的风景
视平线
马棚(水粉) 袁运甫
画家乡的风景
小结
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失点(心点) 成角透视有:两个消失点 共同规律: 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实远虚等
画家乡的风景
朝戈《草原的路》
想一想: 画家是怎样在一张纸上面表现出了如此广阔的壮美风景?
画家乡的风景

初中美术_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美术_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湘教版初一美术《画家乡的风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对作品的透视规律分析与学习,加强对透视在作品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能通过图片或作品,表现出透视规律的风景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风景画作品中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中的情感表现,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点】透视规律【教学难点】透视规律在风景作品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正式上课之前,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动听的歌曲《桃花盛开的地方》注意观察视频中呈现出的景色。

视频中呈现出来的是哪里啊?肥城!没错,是我们的家乡。

我们的家乡素有桃乡之称,每当春暖花开,十里桃花竞相开放,美不胜收。

音乐家用歌声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对家乡的赞美,那么画家通过什么形式来传情达意呢?画画!那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画中,看看画家是如何画我们家乡的风景的。

出示课题《画家乡的风景》。

二、明确目标生读目标三、新知探究任务一认识透视1、首先来看一下蒙古族画家朝戈是怎样来画家乡的风景的。

多媒体课件展示《草原的路》原作图片。

【自学思考】:问题一:这幅画描绘了一些什么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怀?问题二:画面的空间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作品以辽阔平远的构图,表现蒙古高原所特有的壮美风情。

缓缓起伏的草地,伸向远方的泥土道路,天边漂浮的朵朵白云,一笔一画无不倾注了蒙古族画家对草原大地的挚爱和礼赞。

生:由宽变窄的路体现纵深的感觉的!那这种现象我们就称之为“透视”。

2、一起来看一下什么是透视!透视:指在平面或曲面上描绘物体的空间关系的方法或技术。

透视一般分为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

师:那他们分别是怎样的呢?有什么样的规律呢?【小组讨论】: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下面两幅风景画,在画中你都发现了什么规律?生答: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近长远短生活中的有趣的透视现象!(捏在手里的校园雕塑)(可以用脚轻轻登着的比萨斜塔)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谁能解释一下呢?生:这是我们视觉产生的错觉,由于近大远小的规律所导致的。

湘版美术七年级画家乡的风景课件

湘版美术七年级画家乡的风景课件

视平线 消失点
视透行平
定义:
平线透视也叫一 点透视,即物体 有一个面与画面 平行,其它面向 视平线上一点消 失。
视透行平
视透行平
成角透视
定义:成角透视也叫两点
透视,即物体任何一面都 不与画面平行,向视平线 上两点消失。
消 视平线





成角透视
考一考
这些图表现的是 平行透视, 还是成角透视呢?
考一考
这些图表现的是 平行透视, 还是成角透视呢?
考一考
这些图表现的是 平行透视, 还是成角透视呢?
画一画
?参照学校的塑胶跑道照片 画出跑道的透视图。
视平线
消失点
术美 册下级年八七
书科教验试准标程课育教务义
视平线
消失点
消失点:景物向无限远处延伸,消失于
视平线上一点。
视平线:就是与视者眼睛平行的水平线。
视平线
消失点
?校园里哪些地方有这样 的透视现象?
?透视规律 近大远小
找一找
?教材中哪些范画表现了 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议一议
这两张图的透视是否是一样的? 如果不一样,又有什么不同呢?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说课讲稿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第1课画家乡的风景说课讲稿

《画家乡的风景》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画家乡的风景》,现在我就从以下几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画家乡的风景》是2012年教育部审定的湘教版美术七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属于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以如何画好风景画为教学内容。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初步让学生掌握表现风景画的空间感和画面构图的方法,为以后进一步深入学习风景画奠定基础。

按照课程内容设置要求与我校学生绘画水平的实际情况,我计划本课用2课时完成,第一课时主要解决风景画的空间问题,也就是画面的透视现象。

第二课时主要解决风景画的构图问题,我上的是第一课时。

也就是说这节课在技能上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学生能在自己的绘画作品中体现出画面的空间感(透视关系)。

二、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于透视知识虽然没有直接接触过,但有生活经验做铺垫理解起来不是很难,在教学时让学生多观察、多体验、多欣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与技能目标:1. 了解风景画的基本透视现象。

2. 了解透视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透视的规律,并能运用于自己的绘画中。

过程与方法目标:1、观察分析风景图片并联系实际生活,感受在绘画作品中表现出的空间感。

2、扩大参与性,在表现中实现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形成初步的表现与运用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理解风景画中特定的情感表现力。

强化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

四、根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点为:掌握风景画中的透视规律。

教学难点为:如何把自己的理解通过作品表现出来。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风景图片及风景绘画作品学生准备:画具六、教法、学法这节课专业性比较强,对于重点知识"透视",学生除了生活经验之外,在绘画领域的运用还是完全陌生的。

在画纸上,我在教学中尽可能的为学生提供观察、感悟的机会。

注重体验、发现和创造的整个过程,基于此,教法上主要采用:导学法、并用启迪、暗示、设疑、点拨、讲解、示范等方式,展示学习全过程,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教案设计

湘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第1课 画家乡的风景  教案设计

画家乡的风景教学内容:理解风景画的情感因素了解风景画的透视学习风景画构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风景透视知识,学习风景画构图,能运用透视、构图知识画家乡的风景。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与讲解,了解一幅好的色彩风景画应该具有的构成要素,懂得如何欣赏,尝试几种表现风景画的方法,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理解风景画作品的情感因素,体验绘画作品的情感倾向,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以及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愿望。

教学重点:掌握风景画的透视规律,培养学生对色彩风景画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已有的色彩知识,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情境导入:师:今天,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欣赏一些美丽的风景。

(伴随音乐展示一组邵阳的风景图片。

)师:这是哪里的美景?生:邵阳。

师:这是我们的家乡,邵阳的美景。

家乡的很多风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家乡的风景。

二、讲授新课1、大眼睛,找规律展示两幅风景画,图中的景物与生活中有什么不一样,这是为什么?你能找到什么规律?(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教师总结: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现象,同样大小的物体,离我们近的大,远的小,近的高,远的矮,近的宽,远的窄,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透视。

2、学习透视概念,了解透视的基本方法。

透视:一门研究视觉空间变化规律的学科,在绘画中,艺术家借助透视学知识,解决平面上表现立体空间的问题。

视平线:与眼睛视线等高,是画面中假设的一条横线。

心点:在人眼睛的正前方画面上,处于视平线上,是平行透视的消失点。

透视的基本规律: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3.学到这,有些同学肯定要问了,透视在绘画中怎么表现出来的呢?我向同学们推荐一位画家,他生长在蒙古大草原,他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他画了许多表现大草原的作品,他就是蒙古画家朝戈。

我们来看一下,他是怎么讲草原的辽阔、一望无际表现出来的。

4.展示分析朝戈的作品《草原的路》(1)小组交流教师问题:朝戈是怎样表现草原的辽阔、一望无际的感觉的。

湘教版美术第一课 画家乡的风景

湘教版美术第一课 画家乡的风景
美术候课任务及注意事项:
❖ 1、全体同学准备:水彩本(或笔记本),中性笔 (或钢笔)。
❖ 2、各班小组长迅速清点组员到课情况并在班级群 以小组为单位反馈,课代表记录出勤情况(例: 某组全员到齐,未到人员写出姓名)
❖ 3、每位同学保证全程认真参与,不可迟到、早退 或课中离开,保证在线时长和听课效率。
❖ 4、提醒:本周日各班小组长落实组员防疫手抄报 的制作情况(每位同学拍照后发于各组长),组 长汇报课代表。
近大远小
透视的规律:近 高 远 低

近宽远窄


结 透视的方法: 平行透視 一个消失点(心点)
成角透視 左右消失
课后作业:
将以下两个示意图绘制在自己的笔记本上
视频拓展
《江山如此多娇》是中国当代画家傅抱石和关山月于1959 年合作创作的巨幅设色山水画,现收藏于北京人民大会堂。
《洛德希普林恩火车站》
三、风景画的透视规律
透视学: 在平面或曲面上再现空间感、立体感的方法和与
此相关的科学研究。
心点
A
A 视平线
立方体的一个面A与画面平行,而另 一个面B与画面成九十度角,依此角度画的 透视称为平行透视,平行透视只有一个消 失点,即心点。
把立方体画到画面上,立方体的四个 面相对于画面倾斜成一定角度时,往纵深 平行的直线产生知识
风景画是指以风景为题材的绘画。中国画中的山 水画属于风景画,但不用此概念。该词约在20世纪传 入中国,仅使用于西方传入的油画、水彩画等。西方 的油画风景、中国的山水画最早只作为人物画的背景, 以后才逐步发展为独立的画科。
二、生活中的透视现象
在生活中,我们常发现离 我们近的物体比较高大、宽阔, 离我们远的物体比较低矮、窄 小,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透视 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画面上具体表现为: 近大远小,近宽远窄, 近实远虚。
一、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母亲湖》 油画 朝戈 《村道》 油画 霍贝玛(荷兰餐》 油画 达芬奇(意)
二、成角透视(两点透视)


《延安鲁艺校景》 版画 古元 《马棚》 水粉画 袁运甫
观测法

画家乡的风景
理解风景画中的情感因素 了解风景画的透视 学习风景画的构图
作品欣赏
朝戈《草原的路》

草地的形状由宽变窄向远方延伸 构成路的斜线消失于地平线上
集思广益
想一想: 画家是怎样在一张纸上 面表现出了如此广阔的 壮美风景?
透视学
透视学: 在平面或曲面上再现空 间感、立体感的方法和 与此相关的科学研究。

线条 角度 位置 形体的大小比例
《山村景色》 高加明 农民画


《戈射收获图 》画像砖 汉 《车辆出行图》墓室壁 画 汉
上方为远 下方为近
作画步骤
选择一幅风景画或照片 用铅笔观测透视线条的角度和方向 先从主体入手进行细节刻画 调整画面布局 涂色

作业

尝试用线条改变摄影作品,选择一个你又兴趣 的局部也行,注意表现屋顶墙壁的透视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