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检系统介绍
《轨检仪轨距智能检测系统设计》范文

《轨检仪轨距智能检测系统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轨距检测作为保障列车运行安全的重要环节,其准确性和效率性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轨距检测方法主要依赖于人工测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易受人为因素影响,难以满足现代轨道交通的高效、精准需求。
因此,设计一款轨检仪轨距智能检测系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轨距检测,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本文将详细介绍轨检仪轨距智能检测系统的设计思路、方法及实现过程。
二、系统设计目标轨检仪轨距智能检测系统的设计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检测效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轨距检测,提高检测效率,减少人工干预。
2. 保证检测精度:采用高精度传感器和先进的算法,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3. 易于操作和维护:系统操作简便,维护成本低,适用于各种轨道环境。
4. 实时数据传输与处理:实现数据的实时传输和处理,为列车调度和运营管理提供支持。
三、系统设计原理轨检仪轨距智能检测系统主要基于传感器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等先进技术,实现对轨道的自动检测。
系统通过高精度传感器采集轨道数据,利用图像处理技术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再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对轨道状态进行判断和预测。
四、系统组成及功能轨检仪轨距智能检测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数据采集模块:负责采集轨道数据,包括轨道几何尺寸、表面状态等。
2. 数据处理模块:对采集的数据进行预处理、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等操作,为后续的判断和预测提供支持。
3. 智能判断模块: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对轨道状态进行判断和预测,包括轨距、水平、高低等参数的判断。
4. 通信模块:实现系统与上位机的数据传输,为列车调度和运营管理提供支持。
5. 显示与控制模块:将检测结果以图像或数据的形式展示给操作人员,同时实现对系统的控制和管理。
五、系统实现轨检仪轨距智能检测系统的实现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传感器选型与标定:选择合适的高精度传感器,并进行标定,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
GJY-T-4轨道检查仪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使用说明书

GJY-T-4轨道检查仪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使用说明书成都四方瑞邦测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ChengDu SiFang Railway-helper Observe And Control Science Co.,LtdCopyright ? 成都四方瑞邦测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南大学交通装备研究所成都四方瑞邦测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Tel (Fax): 86-28-87075088ChengDu SiFang Railway-helper Observe And Control Science Co.,Ltd 概述 ..................................................................... ........................................................................ .................... 2 使用注意事项 ..................................................................... ........................................................................ ..... 2 仪器连接说明 ..................................................................... ........................................................................ ..... 2 程序主菜单界面 ..................................................................... .........................................................................3 系统服务界面 ..................................................................... ............................................................................. 3 状态监测界面 ..................................................................... ........................................................................ ..... 4 记录资料界面 ..................................................................... ........................................................................ ..... 4 系统设置界面 ..................................................................... ........................................................................ ..... 6 传感器标定选择界面 ..................................................................... .................................................................. 6 传感器零点标定界面 ..................................................................... .................................................................. 7 资料设置 ..................................................................... ........................................................................ ............. 8 日期、时间设定界面 ..................................................................... .................................................................. 9 设置标准界面 ..................................................................... ........................................................................... 10 格式化存储器界面 ..................................................................... .. (10)系统设置查看界面 ..................................................................... .. (11)轨道检查参数输入界面 ..................................................................... ............................................................ 11 轨道检查界面 ..................................................................... ........................................................................ ... 12 电源电压低提示界面 ..................................................................... ................................................................ 16 关闭系统界面 ..................................................................... ........................................................................ ... 17 电源充电 ..................................................................... ........................................................................ .. (17)1成都四方瑞邦测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Tel (Fax): 86-28-87075088ChengDu SiFang Railway-helper Observe And Control Science Co.,Ltd 本系统包含机械和电气两部分,这里介绍的是电气部分的使用。
广州地铁轨道检测车轨检系统

广州地铁轨道检测车轨检系统采购包安装项目招标文件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2008年11月总目录第一部分投标邀请第二部分投标人须知第三部分合同书第四部分用户需求书第五部分投标文件格式第六部分评标办法第一部分投标邀请投标邀请招标编号:项目名称:广州地铁轨道检测车轨检系统采购包安装项目日期:2008年11月1.广州地铁轨道检测车轨检系统采购包安装项目的实施地点在广州市,预计项目完成时间为20--年--月--日。
现邀请合格投标人就广州地铁轨道检测车轨检系统设备及有关服务提交密封投标。
详细内容请参阅招标文件。
2.本招标文件由业主发售。
通过资格预审的有兴趣的投标人可从 20--年--月--日8:00至18:00 (北京时间,下同)到以下地址购买招标文件,本招标文件每套售价为200.00元人民币,售后不退。
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广州市天润路333号标前答疑会:购买了招标文件的投标人请于_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时前将需澄清的问题书面传真至________________(“招标人”),业主将在____年____月____日_____时举行标前答疑会并予以澄清答复。
3.所有投标书必须附有一份金额为人民币5万元的投标保证金。
投标保证金的有关事项按投标人须知的相关规定执行。
收取投标保证金地点:详见须知中有关条款。
4.投标书必须在20--年--月--日9:00-10:00时交到在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的下列地点,业主将于年月日上午10:00在同一地点公开进行第一次开标:广州建设工程交易中心—-室广州市天润路333号第二次开标的具体日期、时间和地点将另行通知。
第一次开标时,请投标人的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若非签署投标文件的授权代表,须另出具法定代表人授权书)出席开标会,同时出示本人身份证并签名报到,否则其投标将被拒绝。
第二次开标时,若投标人不出席开标会,则视同对开标过程及结果无异议。
5. 业主将不负责投标人准备标书和递交标书所发生的任何成本和费用。
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系统架构介绍ppt课件

业务功能-车站设备SLE
• 实现AFC系统基本的业务功能:售检票、查询、接 收下发参数和指令、上传交易数据和监控数据。
• BOM • TVM • GATE • AFM • TCM • PCD
21
目录
➢系统简介 ➢系统架构 ➢业务流程 ➢业务功能 ➢常见建设模式
22
常见建设模式
• 地铁模式
– 无坐席 – 票制单一 – 车站空间较小 – 市内交通工具,列车运行速度慢 – 售检票实时性要求低
2010年4月18日
限乘普通城际列车,当日乘车有效
城际快车票(学)
洪梅 深圳机场
Hongmei Shenzhenjichang 2010年4月18日 C1201次 12:30开 01车001号
限乘快速城际列车,当日当次乘车有效
11
目录
➢系统简介 ➢系统架构 ➢业务流程 ➢业务功能 ➢常见建设模式
对账 数据
线路中心1
交易 状态 下发 参数 数据 数据 指令 配置
车站1
交易 状态 数据 数据
下发 参数 指令 配置
线路中心2 车站2
卡账户清算报表 资金划拨清单
交易清算报表 资金划拨清单
卡系统结算账户
资金划拨
日结、月结
清分中心结算账户
银行
资金划拨
资金划拨
线路中心1 结算账户
线路中心2 结算账户
车站3
4
目录
➢系统简介 ➢系统架构 ➢业务流程 ➢业务功能 ➢常见建设模式
5
AFC系统层次图
第五层 第四层
模式一
轨道交通 清分中心
线路中心 系统1
线路中心 系统2
模式二
轨道交通 清分中心
轨检车检测原理及注意事项

返回目录
轨向正负:顺轨检车正向,轨向向左为正,向右为负; 水平正负:顺轨检车正向,左轨高为正,反之为负; 曲率正负:顺轨检车正向,右拐曲线曲率为正,左拐曲线曲率为负; 车体水平加速度:平行车体地板,垂直于轨道方向,顺轨检车正向,向左为正; 车体垂向加速度:垂直于车体地板,向上为正。
为适应铁路提速和重载不断发展的需要,《铁路线路修理规则》(铁运【2006】146号文)于2006年10月1日正式执行。文中对轨道动态检测标准按V≦120km/h、120km/h<V≦160km/h、V>160km/h划分了四级管理值。缺乏速度≧200km/h以上等级干线管理标准,为适应我国第六次既有线提速改造的需要,以及填补我国《铁路线路修理规则》没有针对既有线200~250km/h区段的养护维修办法和各项检测标准。
返回目录
四.轨道病害成因分析
1.轨距病害的危害及成因分析
轨距病害幅值过大过小,在其他因素作用下,可能会引起列车脱轨或爬轨。影响轨距偏差值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轨道结构不良:如钢轨肥边、硬弯、曲线不均匀侧磨、枕木失效、道钉浮离、轨撑失效、扣件爬离、轨距挡板磨耗、提速道岔基本轨刨切部分不密贴等。 ⑵几何尺寸不良:如轨距超限、轨距递减不顺、方向不良等。 ⑶框架刚度减弱:扣件扣压力不足、轨道外侧扣件离缝弹性挤开(木枕线路尤其如此)等。
非接触测量设备
惯性测量包安装在激光器/摄像机梁的中部,惯性测量包测量车辆转向架的横向和垂向加速度以及滚动和摇头速率等。
VME计算机系统
返回目录
GJ-5型轨检车检测项目:轨距、左右轨向、左右高 低、水平(超高)、三角坑、曲率(弧度或半 径)、车体横向加速度、车体垂向加速度、轨距变 化率、曲率变化率、车体横向加速度变化率、钢轨 断面等。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体系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体系概述摘要: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由清分中心(ACC)、线路中心计算机系统(LCC)、车站计算机系统(SC)、车站终端设备(SLE)、车票五个层次构成,五层架构的自动售检票系统非常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管理的需要,是目前国内外各城市的主要设计方案。
本文介绍了清分中心、线路中心计算机系统、车站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功能及构成,并就车站终端设备、车票进行了组成及说明,为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自动售检票系统;清分中心;线路中心计算机系统;车站计算机系统;车站终端设备;车票自动售检票系统(AutomaticFareCollectionSystem,简称AFC系统)是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自动控制等技术,实现轨道交通售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清分、管理等全过程的自动化系统,是城轨系统中的运营核心子系统,该系统综合了机械、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学科,替代传统的人工售检票,实现了地铁运营环境中售票、进站检票、出站检票、票务数据统计和处理等环节的自动化,杜绝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体现了地铁票务管理的现代化水平,同时也极大地方便了乘客。
目前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已建和在建线路的AFC系统都是按照系统结构简单、扩充灵活、经济合理、管理方便的原则设计,基于此原则构建的五层架构AFC系统已经是目前国内外各城市的主要设计方案,并大量开花结果,如广州、上海等城市地铁中的广泛应用。
AFC的层次结构是按照全封闭的运行方式,以计程收费模式为基础,采用非接触式IC 卡为车票介质的组成原则,根据各层次设备和子系统各自的功能、管理职能和所处的位置进行划分的。
五层架构AFC系统总体结构如图1所示,它们分别是:第一层:轨道交通清分中心;第二层:线路中心计算机系统;第三层:车站计算机系统;第四层:车站终端设备;第五层:车票。
图1AFC系统总体架构图1轨道交通清分中心(ACC)ACC为各线路统一制定、发行和管理轨道交通专用车票,实现互联互通,并实现与城市公共交通一卡通系统在地铁各线路中的应用(即一票通和一卡通),负责对各联网线路一票通收益作清算、对账、系统安全管理及有关数据处理等和各联网线路与IC卡公司之间的一卡通清算、对帐等业务。
铁路轨道检测分析仪介绍

铁路轨道检测分析仪一、概述轨道静态检测分析系统的设计主要是为了满足铁路的检测、维修之用。
轨道静态检测分析系统由轨道检测分析仪和LANTECH-RMAwin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两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信号采集器依靠装在小车上的传感器来获得铁路轨道参数。
当推动本装置在轨道上行走时,可自动测量出轨道的轨距误差和轨道之间的水平度,并可以自动显示和储存测量的结果。
数据处理与分析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给出准确的铁路轨道的几何参数,为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依据。
二、特点1、测量方法科学、先进、检测精度高。
2、检测项目齐全。
可检测的轨道几何参数有里程、轨距、高低、水平、扭曲(三角坑)。
3、检测效率高,检测速度达5km/h。
4、检测信号的可靠性高,传感器安全方便,无特殊要求。
原始检测数据存贮在存储器上,以利于用户保存检测资料,建立轨道状态数据库,为再现轨道状态,科学编制养护维修计划提供重要手段。
5、检测工作劳动强度低、效率高。
6、系统操作简单、携带方便、且不受工作环境的限制。
只需懂计算机一般知识及轨检标准的工作售人员,经培训即可熟练操作。
7、高精度检测:采用精密的机械转动、高精度传感系统及开放式智能数据采集模块、便携式计算机数据处理。
8、数据处理及输出的多样性。
系统提供的信息量大,有检测数据显示、查询,多级超限数据指示、报警等在红功能及波形回放、波形对比等离线功能。
同步、快速、精确检测及全数字化管理,可以以波形、数据和报表等形式输出打印。
9、计算机程序为检测仪提供线路倾斜度、扭曲计算。
列表打印检测结果、表格可列出操作人员发现线路有缺陷面输入资料的实际位置,可选择需要部份结果打印。
可根据计算结果对线路状况质量进行评估。
10、重量轻(约22公斤),上、下道作业方便,继续检测时也需高校。
内存可存储一个工作日20公里的检测资料。
11、低成本。
其价格只有国内同类产品价格的1/2,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1/10~1/20。
因此,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地铁AFC系统方案简介

地铁AFC系统方案简介地铁AFC系统方案简介地铁AFC系统方案简介1概述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发展快速轨道交通是世界上很多国家一致的共识。
地铁/轻轨以其安全、舒适、方便、快捷等突出优点成为大城市改善交通结构、构筑立体交通运输网络、解决交通拥挤难题、改善城市环境的最佳方案。
利用先进的地铁AFC系统来减少地铁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获取城市交通客流信息与地铁/轻轨系统运营效益的第一手资料,保证投资者的回报等成为系统运营商和投资商关注的焦点。
地铁AFC系统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现代通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非接触IC卡技术、大型数据库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式识别技术、传感技术、精密机械技术等多项高新技术于一体的大型系统。
该系统可实现:1、购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的全过程自动化,将大量减少票务管理人员、提高地铁系统的运行效率和效益、使乘车收费更趋合理、减少逃票情况的发生。
2、减少现金流通、堵塞人工售/检票过程中的各种漏洞和弊端、避免售票”找零”的繁琐、方便乘客。
3、通过对客流量、营业额收入等综合业务信息的汇总分析,可以增强客流分析预测的能力、合理地调配车辆,提高了运营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
2方案介绍地铁AFC系统采用全封闭的运行方式,以及计程、计时的收费模式。
以非接触式IC卡为车票介质,通过高度安全、可靠、保密性能良好的自动售检票计算机网络系统,完成地铁/轻轨运营中的售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等票务运营的全过程、多任务自动化管理。
系统设计采用分布式处理结构。
2.1系统组成 AFC系统主要由中央计算机系统、站点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和车票四部分组成。
终端设备包括出/入站检票闸机、自动售票机、车站票务系统、自动充值机、自动验票机等现场设备。
车票有单程票、储值票、特殊票、月票等,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增加车票类型。
系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2.2系统功能中央计算机系统中央计算机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对地铁AFC及在相关交通系统内部乘坐联运相关的乘价进行快速和高效的结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轨道几何状态检测系统
轨道几何状态检测系统采用惯性基准和激光断面摄像原理进行轨道几何参数测量,并实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和报告输出,指导线路养护维修。
1.1功能目标
轨道检测系统具有如下检测功能:检测基本轨道几何形位、检测车体加速度响应。
基本轨道几何项目指:轨距、高低、轨向、水平(超高)、三角坑、曲率。
利用以轨道为中线顺时针旋转形成的坐标系统来描述轨道几何项目(参见图2-1)。
—X轴:在轨道上沿列车运行方向的轴;
—Y轴:平行于走行面的轴;
—Z轴:垂直于走行面并指向下的轴。
注:1运行方向;2走行面;3轨道坐标系统
图1 轨道坐标系统各轴的关系
基本轨道几何项目完整地描述了轨道横向、纵向的平顺程度以及两根钢轨相对位置的平顺程度,是轨道检测系统的必检项目。
获取基本轨道几何项目数据后,将按照动态检测标准(或用户要求的检测标准)对几何不平顺进行超限评判,评判项目包括轨距、高低、轨向、水平、三角坑、车体横加、车体垂加。
1.2检测系统技术架构
检测系统的主要传感器都安装在特殊设计的检测梁上。
检测系统主要由激光摄像组件、惯性测量组件、信号处理组件、数据处理组件几个部分组成。
采用惯性基准原理、无接触测量方式,采样间隔为250mm ,采集数据的每一次采样以米为单位标记里程。
图2 检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1.3轨道几何波形分析
数据应用计算机可以运行超限数据浏览和波形超限浏览、波形打印、超限打印等应用程序。
波形浏览如图3-14。
激光摄像组件图像处理计算机网络交换机
数据编辑惯性组件
报表打印数据处理计算机
图3 轨道几何状态波形浏览图
2、轨道状态巡检系统
采用视觉测量方法,应用模式识别技术,实现高速条件下钢轨扣件状态动态检测,并具备缺陷自动判别、分类和报表打印等功能。
软件界面
扣件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