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大纲讲解
生命科学导论(第3版) 张惟杰 教案

生命科学导论(第3版)教案课程概述《生命科学导论》是一门介绍生命科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课程。
本教案是针对第3版教材编写的,由张惟杰教授负责教授。
教学目标-了解生命科学的定义、范围和重要性;-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掌握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基本理论;-熟悉细胞结构与功能;-了解遗传学和基因调控的基本原理;-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组成与演变。
教学内容第1章:生命科学导论-1.1生命科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生命科学的发展历程-1.3生命科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第2章: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1生物分子的分类和特征-2.2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2.3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4碳水化合物和脂质的结构和功能第3章:生命的起源和进化-3.1生命起源的理论和实验证据-3.2进化的基本原理和证据-3.3进化对生命多样性的影响第4章:细胞的结构与功能-4.1细胞的基本特征和组成-4.2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4.3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4.4细胞的能量转换和物质运输第5章:遗传学和基因调控-5.1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5.2基因的结构和功能-5.3基因调控的机制和调控网络第6章: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6.1生物多样性的定义和分类-6.2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6.3生态系统的演替和稳定性教学方法-讲授:通过课堂讲解介绍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实验:组织生物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加深对生命科学知识的理解;-讨论: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生命科学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评估-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等;-期中考试: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笔试;-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
参考资料-张惟杰,《生命科学导论》(第3版),XXX出版社,20XX年。
-相关研究文献和教育资源。
生命科学导论(来源网上。)

《生命科学导论》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本课程就是要重点介绍生命科学最新进展的同时,适应教学内容的完整性,使学生对生命科学有一个基本了解。
让学生加强生命科学基本概念和内在联系与规律的学习,提高学生们主动探索生命奥秘的积极性,让学生们在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中提高创新能力,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应用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当代人类所面临的一些紧迫问题。
例如,能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口与资源问题、克隆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应用前景以及安全性等问题,并能提出解决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后续的经济类、人文类等专业课程中也能够从生命科学的角度进行正确的分析,达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和谐统一。
三、学时分配教学课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绪论生物与生命科学第一节什么是生命1.生命的基本概念2. 生命的基本特征习题要点:生物同非生物相比,具有哪些独有的特征?第二节为什么要学习生命科学1. 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到克隆羊“多莉”2. 人类面临的挑战3.新世纪的大学生不能没有现代生命科学基础习题要点:有些同学在高中阶段对生物学课程并不十分感兴趣,请分析原因。
对如何学好大学基础生命科学课程提出你的建议。
第三节生命科学涵盖的主要内容1. 在不同的层面和深度来认识生命的特征2. 微观与宏观领域相互联系3.在不同的层次和水平上来认识生命4.跟踪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最新进展习题要点:什么是双盲设计?科学研究中的假象和误差是如何产生的?第四节如何学习生命科学1. 提出问题和设想2. 实验是开启生命王国大门的钥匙习题要点:科学研究一般遵循哪些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和步骤?请用实验研究实例,总结出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
第五节创新性研究推动生命科学向前发展1. 生命科学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2.如何进行创新科学研究3.科技论文与学术交流4.科学研究的驱动力习题要点:众所周知,北京的中关村是中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大本营,为什么在它的广场上没有计算机模型或电子模型,却树立了一个DNA双螺旋模型?本章重点:什么是生命,如何学习生命科学。
生命科学导论提纲

一、生态学与进化第1讲、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成因)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内涵)2.生物物种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的概念)(1)物种的概念(2)动物多样性(3)植物多样性(4)海洋生物多样性3.遗传多样性(概念)4.生态系统多样性第2讲、生态学基础1.生态因子及其作用规律(生态因子的概念。
生态辩证法。
植物对外界物理刺激的响应)(1)温度(生物对温度适应的三个规律。
生物学零度与积温)(2)光对动物的信号作用(3)水和土壤(物候与物候定律)2.为什么要研究种群(种群的概念)(1)数量特征(i)不连续增长模型(ii)种群指数增长(iii)逻辑斯蒂增长模型(2)生活史对策与升值价(动物摄食能量的策略)(3)种内关系(4)种间关系(捕食、寄生、共生、互惠、共栖、抗生、协同进化)3.群落的生态功能与结构(群落的概念)(1)群落的基本特征(2)植物群落的分布(3)植物群落的结构第3讲、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管理1.生态系统的功能2.生态系统的管理(生态系统管理的信息化和自动化)3.可持续发展及面临的问题(1)可持续发展概念(i)减量化原则(ii)再使用原则(iii)再循环原则(2)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i)物种的绝灭与保护(多样性保护公约。
生物多样性保护途径)(ii)森林锐减(iii)粮食不足问题(iv)环境污染(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消费理念。
可持续发展任重道远)第4讲、生命的起源与进化1.生命的起源(1)批判神创论(2)中国古代人对生命的理解(3)生命究竟是如何起源的(4)生命起源三个阶段(5)遗传系统的起源:RNA(6)原始的地球和最早出现的生物(7)真核生物的起源(8)生命单一起源证据2.生物进化论(1)重新认识拉马克(拉马克学说的新曙光)(2)达尔文进化学说(达尔文学说内容)(3)现代综合进化论(现代达尔文进化论面临的挑战)(4)新物种形成的机理(隔离在物种形成中的作用)(5)进化的动力在哪里3.生命进化的证据(1)生物进化的化石记录(2)生物进化的其他证据(i)生物地理学证据(ii)比较解剖学证据(基因可调控同源器官)(iii)比较胚胎学证据(iv)分子生物学证据4.人类的起源和进化(1)什么是人(2)人类的进化历史到底有多长(3)人类原始祖先(4)人类家族的进化史(5)现代人类如何发展而来(非洲起源学说和多地区起源学说。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This course concerns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life on earth and applies a broad,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of life science.Students are introduced to scientific id that shape the biological world,but also shape humans.
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
第五讲从基因到基因工程
3
课堂教学+专题讨论
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
第六讲遗传病和人类基因组计划
3
课堂教学+专题讨论
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
第七讲生物体内的信息传递
3
课堂教学+专题讨论
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
第八讲人体的防御体系--免疫系统
3
课堂教学+专题讨论
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
第九讲能够传染致病的蛋白质粒子——普列昂
进度安排及要求
(ClassSchedule&s)
教学内容
学时
教学方式
作业及要求
基本要求
考查方式
第一讲序论
3
课堂教学+专题讨论
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
第二讲构造生物体的基本元件
3
课堂教学+专题讨论
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
第三讲生物的新陈代谢
3
课堂教学+专题讨论
课堂练习或课外作业
第四讲细胞--生命的基本单位
3
课堂教学+专题讨论
全校本科生
授课语言
(LanguageofInstruction)
《生命科学导论》(文科)课程教学大纲

《生命科学导论》(文科)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1514189课程负责人:谢志雄课程中文名称:生命科学导论课程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Life Sciences (For Arts)课程类别: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学分数:2课程学时数:36授课对象:全校文科专业本科生本课程的前导课程:无一、教学目的面向非生物学类文科的生命科学导论课程,以生命基本特征为主线,以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热点问题为视点介绍生命科学知识,以及生命科学的发展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和作用。
使文科学生通过学习,获得必要的生命科学基础知识,认识人类自身;了解生命科学研究的思维模式;了解现代生命科学的新发展及其与人文科学交叉的趋势,引导学生从人文社会科学和生命科学的多个视角,综合不同的思维模式,探讨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带来的社会和伦理问题;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然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现代生命科学的发展,及其与人文科学交叉的趋势和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和重要作用;掌握生命科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重点掌握生物的多样性及与人类的关系、高等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人体的结构与生命活动、人类遗传学、生物技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协调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三、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本课程讲授按每周3学时安排,全学时共36学时。
教学内容及具体学时分配见下表:教学内容及具体学时分配表第一章生命和生命科学1.1 什么是生命?生命的本质特征生命的定义1.2 生命科学生命科学生命科学的发展生命科学的分支学科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生命科学的研究步骤1.3 了解生命、认识自己了解生命:尊重爱护生命认识自己:健康生活方式生物产业:发展生物技术1.4 学什么?如何学?教学内容与安排学习方法与要求重点:1生命的本质特征。
2了解生命、认识自己。
第二章生命的化学基础及细胞2.1 原子和分子——生命的化学基础2.1.1 生物体的主要元素2.1.2 生物体的主要分子2.1.3 生物有机分子2.2 细胞2.2.1 细胞及细胞生物学的发展2.2.2 细胞的基本概念2.2.3 细胞的类别2.2.4 细胞的结构2.2.5 生物膜及其功能2.2.6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重点:1 各类生物分子的基本结构与主要功能;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2 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细胞周期、分化与凋亡。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版)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版)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是为人文、管理、工科、理科等非生物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目标是向各门类非生物专业学生传授现代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使他们能够应对进入新世纪面临生命科学迅速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本课程教学理念反映生命科学近年来发展的主脉,涵盖生命学科的若干主要领域,并使教学内容兼具基础性、前沿性和趣味性。
教学内容依据教师对生命科学近几十年来迅猛发展的脉络的把握,以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为基础,以基因重组技术为核心,再加上对宏观自然环境的重视,把握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的主流。
教学大纲紧跟学科发展趋势,结合生命科学前沿热点,课程设置和内容抓住生物技术、生态环境、生物能源、生物材料和生命伦理几大方向,体现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将科研成果转化到教学中,将素质教育体现在课堂教学中。
1.紧密联系生命科学和生命技术的最新进展,学习内容具时代感。
2.包含必要的基础知识内容,有利于非生物类专业学生向生命科学作跨学科发展。
3.配合课堂教学,开设生命科学导论实验课程,供学生选修,通过动手实践,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注意与中学生物课程衔接,收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尽量利用课件中大量生动图片,提高学习兴趣。
5.注意课堂互动交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通过课堂与课外的师生互动与讨论,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动能,使学生能以科学的思维来理解生命的本质,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本课程各教学环节对人才培养目标的贡献见下表。
注:“√”的数量从1-3,代表贡献的大小。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三、教学方法以课堂(视频)教学为主,结合自学、课外作业、小论文。
本课程要求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培养自身的专业思考能力,不要把对生命科学知识的学习当成是死记硬背基础知识的课程。
所以,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阅读除课本以外的相关书籍、杂志。
四、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课程学习完成之后,最终成绩将根据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按比例给出。
生命科学导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
生命科学导论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toLifeSciences
课程编号
开课学期
第、第二学期
学分/周学时
1学分/2学时每周
课程类型
全校性非生物类本科生通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选修)
先修课程
选用教材
主要参考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是面向全校理、工科非生物类专业和文科类专业一年级本科生的通识素质教育类选修课程。
2■教学方式、目的和任务:
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授课,既学生班级(教室)以及配备的研究生助教固定不动,而主讲教师在各个班级轮流转的方式。课后布置1~2个思考题让学生完成。
本课程在注重让学生掌握生命科学概况的基础上,让学生重点了解该学科取得的最新成就及在医学和农业领域的应用;已解决了哪些制约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当前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充分了解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现代生命科学观,坚强学识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由
2学时
第5讲
社会生物学与繁殖对策
社会生物学和动物仃为学的基本概念;繁殖仃为的社会生物学理论及其分析问题的方法;简介一些动物的社会行为,重点了解动物社会的繁殖行为。
2学时
第6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病的主要类型、遗传特征
2学时
遗传病与优生学
及常见遗传病的主要症状;遗传病的诊断和基因治疗方法;优生的原理和主要措施。
基因的概念,基因学说的发展过程及基因工程的原理;人类基因组计划,现代基因技术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学时
第3讲
生命科学导论教案

生命科学导论教案教案标题:生命科学导论教学目标:1. 了解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1. 生命科学的定义和范围。
2. 生命科学的分支学科及其研究内容。
3. 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
4. 生命科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5. 生命科学的伦理道德和社会责任。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生命科学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什么是生命科学?它对我们有什么影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生命科学的定义和范围,解释生命科学与其他科学学科的关系。
2. 分析生命科学的分支学科及其研究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生物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领域。
3. 介绍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实验技巧,包括观察、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内容。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生命科学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2. 鼓励学生运用生命科学知识,探索案例中的科学原理和解决方案。
3. 引导学生讨论案例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和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意识。
四、小组合作探究(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生命科学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
2. 引导学生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相关信息,并设计实验或模拟实验来验证假设。
3. 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展示和分享研究成果,促进合作学习和交流。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总结生命科学导论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
2. 强调生命科学对个人、社会和环境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探索生命科学领域。
教学评估:1. 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通过学生的回答和解释,评估学生对生命科学导论的理解程度。
2. 小组研究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研究成果。
3. 个人反思和总结: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生命科学导论的个人反思和总结,评估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命科学导论
课程名称:生命科学导论课程编码:
学时:32学分: 2
适用专业:非生物类专业先修课程:无
执笔人:审定人: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生命科学导论》是面向非生物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基础选修课,目的在于介绍生命科学近半个世纪以来的主要发展,并使学生掌握理解这些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
一方面使将来的大学毕业生不至于成为“生物盲”,另一方面将有利于涌现一批推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向各个专业渗透,在边缘学科领域发展的年轻人。
二、教学目标
与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培养目标一致,与企业需求一致,与学生实际水平一致。
1.知识目标
生物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命科学刮目相看;教育改革的深化,使人们的教育思想发生改变,工科专业培养的大学生,应该具有更全面的知识结构。
学能源的了解生物大分子,将有利于打开生物能源的大门;学材料的了解生物大分子,将有利于开拓生物材料的领地;学计算机的了解核酸、蛋白质和脑神经,将更便于设计生物芯片和智能计算机;学造船、建筑、机械等专业的学生,增加对生命科学,尤其是人体自身的了解,将有利于发展仿生学设计思路,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2.能力目标
通用能力:交流和沟通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公开演讲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合作和团队工作能力等;
实现方式:教师讲解、学生练习、讨论、学生公开演讲,老师点评等;
核心能力:综合应用专业知识分析生命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实现方式:教师给出案例,学生讨论分析等;
3.素质目标
通用素质:遵守课堂纪律、考试纪律,,学会大学学习的方法,诚信,学会尊重等;
实现方式:严格考勤,加大过程考核力度等;
核心素质:科学严谨分析生活中的生命现象、实事求是等;
实现方式:教-学-做相结合等;
三、主要的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堂教授法、讲练结合法、微课微视频教学法、自主学习法、分组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四、教学内容的学时分配
五、主要教学内容
绪论踏进生命科学的殿堂(2学时)
1. 教学重点:生命的特征
2. 教学难点:无
备注:★——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实现方式: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微视频教学。
考核方式:课后练习,案例分析。
第一章组成生物体的大小分子(2学时)
1. 教学重点:生物小分子和生物大分子的类型、基本组成方式
2. 教学难点:生物大分子的组成方式
备注:★——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实现方式: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微视频教学。
考核方式:课后练习,案例分析。
第二章细胞的形态结构与新陈代谢(4学时)1. 教学重点:真核细胞的基本形态结构与功能;细胞新陈代谢的几个方面(酶、能量、物质的分解与合成)。
2. 教学难点: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备注:★——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实现方式: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微视频教学。
考核方式:课后练习,案例分析。
第三章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死亡与癌变(4学时)1. 教学重点:细胞分裂的类型、过程及生理意义;细胞分化的意义、干细胞研究进展;细胞衰老和死亡的特征及意义;
2. 教学难点:细胞分裂的过程
备注:★——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实现方式: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微视频教学。
考核方式:课后练习,案例分析。
第四章信息传递(6学时)
1. 教学重点:神经系统、激素系统及免疫系统信息传递的方式和实际应用
2. 教学难点:神经系统、激素系统及免疫系统信息传递的方式
备注:★——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实现方式: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微视频教学。
考核方式:课后练习,案例分析。
第六章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6学时)
1. 教学重点:生物分类系统和分类等级;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基本的动植物体结构;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群;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2. 教学难点:各大类生物的类群和基本结构特征
3. 知识与能力:
备注:★——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实现方式: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微视频教学。
考核方式:课后练习,案例分析。
第七章生态与环境(4学时)
1.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的概念及基本特征;人类活动对环境生态的影响;
2. 教学难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备注:★——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实现方式: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微视频教学。
考核方式:课后练习,案例分析。
第八章生命科学成为技术创新的源泉(1学时)
1. 教学重点:生物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生物技术对社会经济与发展的影响
备注:★——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实现方式: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微视频教学。
考核方式:课后练习,案例分析。
第九章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生命伦理学(1学时)
1. 教学重点:无
2. 教学难点:无
3. 知识与能力:
备注:★——核心知识点,▲——核心能力(下同)
4.核心知识和核心能力的实现方式及过程考核方式
实现方式: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案例教学,微视频教学。
考核方式:课后练习,案例分析。
六、考核办法及成绩评定
学生的成绩评定构成应包括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
尤其要避免只注重理论知识传授,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的现象。
对学生的知识考核可以通过平时测验或者期末测验进行,最多不超过总成绩的70%,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核要以过程考核为主,不少于总成绩的30%。
教师必须确定学生的核心能力、核心素质指标和考核方式,做好考核过程的台帐记录。
七、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1. 张惟杰.生命科学导论(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魏道智.普通生物学(第2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吴相钰.普通生物学,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4. 利容千等.普通生物学,第二版.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